课件-(7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合集下载
水质模型及应用培训(ppt 49页)
期平均浓度
湖泊推流衰减模式 P118
稳定情况下的解析解:
cr cpexp1K712H8Q2rp0 0ch
D0 (D0Qp DhQh ) /(Qp Qh )
K3:沉降和再悬浮的耗氧系数,d-1
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 P114
适用条件: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非持久性污染物,稳态
岸边排放:式6-48
c ( x ,y ) e x K 1 8 p x 6 u c h 4 H c 0 p M Q p y x 0 e u x 4 u M 2 y p x y e x u ( 2 4 B M p y x y ) 2
• 按模拟预测的水质组分: 单一组分、多组分耦合模式
• 按预测水体类型: 河流、河口、湖库、海洋模式
• 按水质数学模式的求解方法及方程形式: 解析解模式、数值解模式
水质模式中坐标系的建立 P113
• 以排放点为原点 • Z轴铅直向上,X、Y轴为水平方向 • X方向与主流方向一致 • Y方向与主流方向垂直
非岸边排放:式6-49 c(x,y)ex p K 186 xu 4 0 ch 02Hcp Q M pyxu e ex x p 4p u M u(2 y 2 y xB 4 M 2 ea yx x y )p u 2( 2 4a M yx y)2 H:平均水深;B:河流宽度;a:排放口与岸边的距离; My:横向混合系数
风大湖库的点源排放,计算离排放口径向距离r处 的平衡浓度)
• 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与湖泊环流二维稳态 混合衰减模式(适用于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库)
水环境数学模型
(一) 基本控制方程 圣 • 维南方程组包括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 在渐变流流程s方向上取ds微元段为控制体积,由 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分别推导,并引入 渐变流静压分布的特性,以及速度沿断面均匀分 布的假定,可得明渠一维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A Q 0 t s 明渠一维流动的动量方程为:
(3)以z、v为应变量的组合形式
z z A v v v iv M t s B s B v v z v2 v g g 2 t s s C R
WASP4水动力模型及其数值方法 —— 基于“道—节”网络的河流水动力模 型系统 WASP4(Water O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me Version 4)是 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阿申斯环境研究 实验室开发的水动力与水质分析模拟 程序。
(5)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 根据流体的粘滞性,可以将其分为 理想流体和粘性流体。对于理想流体, 其分子粘性系数为零,从而其运动学粘 性系数也为零。对于自然水体的水动力 模型应将流体视为粘性流体。
(6)布辛尼斯克(Boussinesq)近似 这是流体力学、大气科学、水动力学研 究中研究热力流动(热对流)问题中常用的 一种近似处理。这一假设由法国19世纪物理 学家J. Boussinesq提出,该假设认为:除非 热膨胀造成浮力外,流体可以视为不可压缩 的。 在我们水环境问题中,我们采用 Boussinesq近似,则认为在水平方向上不考 虑密度差,而仅在垂直方向上才考虑。一般 地说,对于浅层流体的缓慢流动,由于其水 平方向上的密度差较小,均可采用 Boussinesq近似。
国际上将水质模型发展的基本历程分为四 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5年~1965年):开发了比较 简单的BOD—DO双线性系统模型。采用一 维计算方法。 第二阶段(1965年~1970年):继续研究发 展BOD—DO模型的多维参数估计问题,水 质模型的基本框架发展为六个线性系统。 计算方法从一维推进到二维。除了继续研 究河流、河口水质问题外,开始模拟计算 湖泊、水库及海湾的环境问题。
课件-(7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人类活动的热排放
主要为火力发电厂、冶炼厂等冷却水的排放,可按随水 流迁移的热交换公式进行计算
6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A R E C
辐射热通量
R I RI G RG S I G S
I为入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通量;RI为被水面反射的太阳辐 射通量;G为入射的大气长波辐射通量;RG为G被水面反 射的大气辐射通量;S为水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通量,单 位均为J/(m2.h)
12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1)计算上断面的初始水温。进入上断面的热量有干流 来水和支流来水带来的热量及排污热量,与水流充分混 合后,得到从上断面流入本河段的起始水温T0
W q T0 TI Tx TI QC p Q
热污染源引起 的水温变化 支流引起的水 温变化
9
5.1.3河流水温模型
类似于一维水质基本方程,可以写出河流 纵向一维水温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T T 2T u E 2 ST t x x
E为热量在水中的扩散、离散系数;ST为微元河段关于水 温的源漏项。一般河流中的扩离散作用远小于移流作用, 可忽略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T T u ST t x
20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各水质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大气复氧作用;2-河底生物的耗氧;3-碳化合物BOD耗氧;4-光合 作用产氧;5-氨氮氧化耗氧;6-亚硝酸盐氮氧化耗氧;7-碳化合物 BOD的沉淀;8-浮游植物对硝酸盐氮的吸收;9-浮游植物对磷酸盐磷 的吸收;10-浮游植物代谢产生磷酸盐磷;11-浮游植物的死亡和沉淀; 12-浮游植物代谢产生氨氮;13-底泥释放氨氮;14-氨氮转化为亚硝 21 酸盐氮;15-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16-底泥释放磷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15
16
表中把单一项目或污染物的含量分为Ⅰ、Ⅱ、Ⅲ、Ⅳ、 Ⅴ级。评分时,一般分别给予10、8、6、4、2分。 10分最理想,2分最差。(表中Ⅰ级除DO、BOD、 COD、Cu外,其它均为饮用水标准; DO、BOD、 COD是根据大量监测资料确定的; Cu为水产用水标 准; Ⅱ级除ABS外,等于或小于水产用水标准; Ⅲ级 为地面水标准; Ⅳ级为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大于农田 灌溉用水标准的数值为Ⅴ级。)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8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39
2.预测方法的选择 预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利用成熟、
(2)计算式
WQI=∑分级值/ ∑权重值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
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11
12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 意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 度、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 虫剂、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 参数的相对重要权系数。
分级标准
P
k i1
Ci C si
P <0.2 =0.2 ~0.5 =0.5 ~1.0 =1.0~5.0
16
表中把单一项目或污染物的含量分为Ⅰ、Ⅱ、Ⅲ、Ⅳ、 Ⅴ级。评分时,一般分别给予10、8、6、4、2分。 10分最理想,2分最差。(表中Ⅰ级除DO、BOD、 COD、Cu外,其它均为饮用水标准; DO、BOD、 COD是根据大量监测资料确定的; Cu为水产用水标 准; Ⅱ级除ABS外,等于或小于水产用水标准; Ⅲ级 为地面水标准; Ⅳ级为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大于农田 灌溉用水标准的数值为Ⅴ级。)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8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39
2.预测方法的选择 预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利用成熟、
(2)计算式
WQI=∑分级值/ ∑权重值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
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11
12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 意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 度、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 虫剂、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 参数的相对重要权系数。
分级标准
P
k i1
Ci C si
P <0.2 =0.2 ~0.5 =0.5 ~1.0 =1.0~5.0
水环境数学模型PPT课件
维)
-
37
x0 x1
x0
x1
x0
x1
a.推流迁移
b.推流迁移+分散 c.推流迁移+分散+衰减
a=A,x1=x0
a=A,x1>x0
a<A,x1>x0
(x表示污染物分布的空间范围;A和a表示污染物总量)
推流迁移、分散、衰减作用示意图
-
38
费希尔(H.B.Fischer)公式
按有边界限制水流中污染源对流扩散公式;
• 建模过程
– 数据收集与分析模型结构选择: 白箱模型、黑箱模型、灰箱模型
– 参数估值 – 模型检验与修正 – 模型应用于反馈
-
15
参数估值
• 图解法:适用于线性关系
•
y= a+bx
• 一元线性回归
• 假设条件
– 自变量没有误差,因变量存在测量误差
– 各测量点拟合最好的直线,为各点至直线的 因变量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即
• 二是海纳利(Henery)吸附等温式;
断面最小浓度和最大浓度之差在5%以内作为 达到完全混合的标准;
估算顺直河流中达到断面完全混合的距离的计 算公式: 河流中心排污:L 0.1uB2 / Ey
岸边排污: L 0.4uB2 / Ey
L-排污口到断面完全混合的距离 U-河流断面平均流速;Ey-横向扩散系数
-
39
吸附与解吸
• 吸附:水中溶解的污染物或胶状物,当与悬浮于
II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贵鱼类 保护区等;
III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 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 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 农业用水区和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
37
x0 x1
x0
x1
x0
x1
a.推流迁移
b.推流迁移+分散 c.推流迁移+分散+衰减
a=A,x1=x0
a=A,x1>x0
a<A,x1>x0
(x表示污染物分布的空间范围;A和a表示污染物总量)
推流迁移、分散、衰减作用示意图
-
38
费希尔(H.B.Fischer)公式
按有边界限制水流中污染源对流扩散公式;
• 建模过程
– 数据收集与分析模型结构选择: 白箱模型、黑箱模型、灰箱模型
– 参数估值 – 模型检验与修正 – 模型应用于反馈
-
15
参数估值
• 图解法:适用于线性关系
•
y= a+bx
• 一元线性回归
• 假设条件
– 自变量没有误差,因变量存在测量误差
– 各测量点拟合最好的直线,为各点至直线的 因变量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即
• 二是海纳利(Henery)吸附等温式;
断面最小浓度和最大浓度之差在5%以内作为 达到完全混合的标准;
估算顺直河流中达到断面完全混合的距离的计 算公式: 河流中心排污:L 0.1uB2 / Ey
岸边排污: L 0.4uB2 / Ey
L-排污口到断面完全混合的距离 U-河流断面平均流速;Ey-横向扩散系数
-
39
吸附与解吸
• 吸附:水中溶解的污染物或胶状物,当与悬浮于
II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贵鱼类 保护区等;
III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 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 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 农业用水区和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完美版】教案水质预测模型PPT资料
➢河流汇合部分可以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三 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小河汇入大河时,把小河看成点 源;
➢河流与湖泊、水库的汇合部分可以按照河流与湖泊、水库 两部分分别预测其环境影响;
➢河口断面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河口外滨海段可视为海湾。
湖、库的简化
简化为大湖(库)、小湖(库)、分层湖(库)
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水质模型的分类 按时间特性分类 动态模型 静态模型 按水域类型分:河流水质模型 河口水质模型(受潮汐影响) 湖泊水质模型 水库水质模型 海湾水质模型 按描述水质组分的多少分类: 单一组分模型 多组分水质模型
按水质组分分类分: 耗氧有机物模型(BOD—DO模型) 单一组分的水质模型 难降解有机物水质模型 重金属迁移转化水质模型
教案水质预测模型
第1节 预测条件的确定
预测时段
地表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水 期)。通常将其划分为自净能力最小、一般、最大三个阶 段(如: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 一、二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 时段的环境影响。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 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冰 封期的环境影响。 ✓ 三级评价或二级评价时间较短时,可以只预测自净能力最 小时段的环境影响。
例题:河流的零维模型
有一条比较浅而窄的河流,有一段长1km的河段, 稳定排放含酚废水3/s;含酚浓度为200mg/L,上 游河水流量为9m3/s,河水含酚浓度为0,河流的 平均流速为40km/d,酚的衰减速率常数k=2 1/d,求河段出口处的河水含酚浓度为多少?
答案:21 mg/L
河流一维模型
河流简化
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非矩形河流 具体简化方法如下: ➢河流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河流与湖泊、水库的汇合部分可以按照河流与湖泊、水库 两部分分别预测其环境影响;
➢河口断面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河口外滨海段可视为海湾。
湖、库的简化
简化为大湖(库)、小湖(库)、分层湖(库)
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水质模型的分类 按时间特性分类 动态模型 静态模型 按水域类型分:河流水质模型 河口水质模型(受潮汐影响) 湖泊水质模型 水库水质模型 海湾水质模型 按描述水质组分的多少分类: 单一组分模型 多组分水质模型
按水质组分分类分: 耗氧有机物模型(BOD—DO模型) 单一组分的水质模型 难降解有机物水质模型 重金属迁移转化水质模型
教案水质预测模型
第1节 预测条件的确定
预测时段
地表水环境预测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各个时段(水 期)。通常将其划分为自净能力最小、一般、最大三个阶 段(如: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 一、二级评价,应分别预测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 时段的环境影响。冰封期较长的水域,当其水体功能为生 活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水源或渔业用水时,还应预测冰 封期的环境影响。 ✓ 三级评价或二级评价时间较短时,可以只预测自净能力最 小时段的环境影响。
例题:河流的零维模型
有一条比较浅而窄的河流,有一段长1km的河段, 稳定排放含酚废水3/s;含酚浓度为200mg/L,上 游河水流量为9m3/s,河水含酚浓度为0,河流的 平均流速为40km/d,酚的衰减速率常数k=2 1/d,求河段出口处的河水含酚浓度为多少?
答案:21 mg/L
河流一维模型
河流简化
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非矩形河流 具体简化方法如下: ➢河流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07水环境系统模型
在湖泊和箱式大气模型中广为采用。
其中:V是反应器的容积、Q为流量、 C0为初始浓度、C为输出浓度(即反应器 中的浓度)、S 为源与汇(水体中污染物 的其他来源)、r为反应速度。
若r=-KC 且无源与汇,则:
VdC/dt=Q(C0 –C)-KCV
(3-7)
(2)一维基本模型。 微元仅在一个方向上存在浓度梯度。
物,在初始断面处搅拌均匀,在下游某断 面代入处方测程得并一对组两浓边度取Ci对(数x、得t:i)和时间ti值,
由x1i,y1i值作一元线性回归得直线的 斜率即为1/ Dx,从而求得Dx. 。
3、连续源一维方程解析解: 若污染物不是瞬时投放,投放时段为△t,则
此式积分后,为一复杂的表达式,此处略。
二维:
(3-10)
在此c和u用时平均值的断面平均值(沿 z方向的)
D比Ex、Ey大得多,比Em更大得多,故Ex、 Ey、Em均略去。较多应用于大型河流,河 口、海湾、浅湖中,也用于线源大气污染 计算中。 三维模型:
此时:c用时平均值,u也同样。Ex等 比Em大得多,故Em作用忽略。
注意:在三维模型中,因为不采用断面平 均值,所以不出现弥散系数。
KN需考虑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 氮的初始浓度及衰减速度常数,进一步的了解 可参考有关文献。
谢谢各位! 请提宝贵意见.
一是由其自身的运动变化规律决定的, 如:放射性物质的蜕变。
另一种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由于 化学的或生物的反应而不断衰减。如:可生 化降解的有机物在大气或水体中的微生物作 用下的氧化分解过程。试验和实际观测数据 都证明,该衰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即:
2、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现象模型中扩散方程的进一步简化)
来估K计c可。由试验室中测定生化需氧量和时间关系
其中:V是反应器的容积、Q为流量、 C0为初始浓度、C为输出浓度(即反应器 中的浓度)、S 为源与汇(水体中污染物 的其他来源)、r为反应速度。
若r=-KC 且无源与汇,则:
VdC/dt=Q(C0 –C)-KCV
(3-7)
(2)一维基本模型。 微元仅在一个方向上存在浓度梯度。
物,在初始断面处搅拌均匀,在下游某断 面代入处方测程得并一对组两浓边度取Ci对(数x、得t:i)和时间ti值,
由x1i,y1i值作一元线性回归得直线的 斜率即为1/ Dx,从而求得Dx. 。
3、连续源一维方程解析解: 若污染物不是瞬时投放,投放时段为△t,则
此式积分后,为一复杂的表达式,此处略。
二维:
(3-10)
在此c和u用时平均值的断面平均值(沿 z方向的)
D比Ex、Ey大得多,比Em更大得多,故Ex、 Ey、Em均略去。较多应用于大型河流,河 口、海湾、浅湖中,也用于线源大气污染 计算中。 三维模型:
此时:c用时平均值,u也同样。Ex等 比Em大得多,故Em作用忽略。
注意:在三维模型中,因为不采用断面平 均值,所以不出现弥散系数。
KN需考虑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 氮的初始浓度及衰减速度常数,进一步的了解 可参考有关文献。
谢谢各位! 请提宝贵意见.
一是由其自身的运动变化规律决定的, 如:放射性物质的蜕变。
另一种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由于 化学的或生物的反应而不断衰减。如:可生 化降解的有机物在大气或水体中的微生物作 用下的氧化分解过程。试验和实际观测数据 都证明,该衰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即:
2、环境质量基本模型(现象模型中扩散方程的进一步简化)
来估K计c可。由试验室中测定生化需氧量和时间关系
第五章 水环境数学模型
YOUR LOGO
第一节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建模机理
YOUR LOGO
第一节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建模机理
YOUR LOGO
第一节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建模机理
• 二、耗氧过程和复氧过程的描述
• (一)水体的氧平衡 • 耗氧作用 • 复氧作用
• (1)大气复氧
• (2)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 (3)上游水流携带
YOUR LOGO
第一节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建模机理
• ②紊动扩散作用
• 由紊流中漩涡的不规则运动而引起的物质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迁移过程。 • ③离散作用 • 也称弥散,即由于断面非均匀流速作用而 引起的污染物离散现象。
YOUR LOGO
第一节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建模机理
• 剪切流:实际流场中,流速在断面上的分 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岸边和底部较小,表 面和中心较大,由此流速在横断面上具有 一定的梯度,即所谓的剪切流。
• (四)耗氧、复氧参数的估算
• (1) 按照参数的物理含义,通过专门实验确 定。 • (2) 根据水质综合检测资料,通过参数优选 方法进行率定。 • (3)采用经验公式和理论公式估算
YOUR LOGO
第一节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建模机理
• 三、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 立足点:水流连续性、能量守恒、物质转 化与平衡。 • (一)零维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 1.非稳态情况 • 非稳态:指流量、污染物浓度不稳定,均 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YOUR LOGO
第二节 主要水环境数学模型介绍
• (4) 按反应动力学性质分:纯迁移模型、纯 反应模型、迁移和反应模型以及生态模型 。
• 纯迁移模型:针对流动水体中的保守物质( 即不随时间而衰减的物质) ,其浓度只受水 流迁移作用影响而变化。
《水环境数学模型》课件
VS
数据处理的挑战
水环境系统的数据通常具有高度的复杂性 和不确定性,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 分析工作。这需要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技能,增加了数据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模型验证和校准
模型验证的挑战
验证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观测数据来验证 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了验证的难度和成本。
详细描述
通过建立水量模型,可以预测降雨、 蒸发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水量的 影响,有助于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 。
水动力模拟
总结词
水动力模拟是水环境数学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用于模拟水体的流动和动力过 程。
详细描述
通过建立水动力模型,可以模拟水流的速度、方向、波高等参数,有助于了解 水体的流动规律和变化趋势。
水环境数学模型
目录
• 引言 •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 •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应用 •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发展趋势和挑
战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水环境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 程的数学工具,其目的是预测水环境的变化,为环境保护和 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背景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治理水环境,需要深入研究水环境的各种 过程和影响因素,而数学模型是进行这种研究的有效手段之 一。
模型,这增加了模型的复杂性和计算成本。
03
多过程模拟的挑战
水环境系统涉及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如水流、扩散、化学反应
、生物降解等。为了准确模拟这些过程,需要建立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
,这增加了模型的复杂性和计算成本。
数据获取和处理
演示文稿河流水质数学模型
弥散:两种流体接触时,某种物 质从含量较高的流体中向含量较 低的流体迁移,使两种流体分界
面处形成过度混合带,混合带不
2.一维情况下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
断发展扩大,趋向于成为均质的 混合物质,即为弥散现象。
设河流中污染物一维对流弥散方程为
C t
u
C x
ks
2C x2
k1C
(1)
式方中向k弥s为散弥的散速系率数系(数表)征;流k1动为水污体染中物污的染降物解在系沿数水;流C 为排污口下游处的浓度解(mg/L) ; X为沿河段的 纵向距离m;u为河水流速(m/s)。
B
ks
D
ka
kd (kd
ks )
(L0
kd
B
ks
)
e(kd ks )t
ekat
kd ka
( kd
B ka
P kd
)(1
ekat )
D0ekat
第二十三页,共45页。
2.4 QUAL-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由于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是一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
学的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因此要全面描述水体的水质就必须 研究水生生态系统和水质组分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对多组合的
③取水口处,由于水量的变化导致水流速度的变化; ④其他,例如现有的或历史的水文、水质监测断面处,在这些地方设
置断面,可以共享有关的水文、水质资料;在码头、桥涵附近设 立断面可以便于采样作业等。
第十七页,共45页。
一维河流概化示意图
第十八页,共45页。
2、单一河段水质模型
2.1 S-P模型 2.2 氧垂曲线 2.3 S-P模型的修正模型
可能误差较大,因此需采用二维模型计算。
3.二维情况下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
水质模型优秀PPT文档
湖水营养化程度
总磷 是指正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可水解磷酸盐以 及有机磷的总浓度。
总氮 是指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和有机氮 的总浓度。
叶绿素含量 是指水体中绿色物质的含量。
富营养化预测模型
V(d d)c tIPq cPVc
ddctV IP(PWP)c
式中:c —湖水平均总磷浓度 mg/L, IP —输入湖泊磷的浓度 g/d PW —水力冲刷系数 PW = q / V,d-1 q —出湖河道流量 m3/d, V- 湖泊容积 m3 λP —磷的沉降速率常数 d-1 t —河水入湖时间 d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持久性污染物; ③河流恒定流动; 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一维水质模型
某一水团沿水流运动方向移动,同时存在于该水团中 的污染物亦随之移动,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由于降 解或转化成其它形式而发生浓度变化,这一变化往往 与河流状态有关如:水温、溶解氧浓度等等,一维模 型适用的假设条件是横向和垂直方向混合相当快,认 为断面中的污染物浓度是均匀的。
R tR iK i[E i]C []
R T K i[C ]K T [C ]
KT = Kvm (挥发) + Kb (生物降解) + KP (光降解) + Kh (水解)
吸着作用的影响
KP
CS CW
CTCSCPCW
R T K i[C ]K T [C ]
RT
0exp2uE x[xx(1 14K ux2xE)]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非持久性污染物; ③河流恒定流动; ④废水连续iction Model of Eutrophic Water Body)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磷、氮的化合物过多排放引起的 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严重影响 了水质。
总磷 是指正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可水解磷酸盐以 及有机磷的总浓度。
总氮 是指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和有机氮 的总浓度。
叶绿素含量 是指水体中绿色物质的含量。
富营养化预测模型
V(d d)c tIPq cPVc
ddctV IP(PWP)c
式中:c —湖水平均总磷浓度 mg/L, IP —输入湖泊磷的浓度 g/d PW —水力冲刷系数 PW = q / V,d-1 q —出湖河道流量 m3/d, V- 湖泊容积 m3 λP —磷的沉降速率常数 d-1 t —河水入湖时间 d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持久性污染物; ③河流恒定流动; 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一维水质模型
某一水团沿水流运动方向移动,同时存在于该水团中 的污染物亦随之移动,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由于降 解或转化成其它形式而发生浓度变化,这一变化往往 与河流状态有关如:水温、溶解氧浓度等等,一维模 型适用的假设条件是横向和垂直方向混合相当快,认 为断面中的污染物浓度是均匀的。
R tR iK i[E i]C []
R T K i[C ]K T [C ]
KT = Kvm (挥发) + Kb (生物降解) + KP (光降解) + Kh (水解)
吸着作用的影响
KP
CS CW
CTCSCPCW
R T K i[C ]K T [C ]
RT
0exp2uE x[xx(1 14K ux2xE)]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的适用条件:
①河流充分混合段; ②非持久性污染物; ③河流恒定流动; ④废水连续iction Model of Eutrophic Water Body)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磷、氮的化合物过多排放引起的 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严重影响 了水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i, j m i, j i, j m i, j
27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3)由实测序列值和模型模拟序列值之差的某一范数构成 一目标函数,例如
对于BOD
对于DO
Jb K
h
J b
n i 1 n i b n r i 1 j 1 n r
1 1 f
18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托马斯BOD-DO模型
在S-P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一项因悬浮物沉淀与上浮对 BOD速率变化的影响,增加了一个沉浮系数K3.
多宾斯-坎普 BOD-DO模型
在托马斯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底泥释放和地表径 流作用,其作用变化率为R;藻类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耗 氧引起的DO变化,其作用变化率以P表示。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河流系统的概化
先分段,然后再分节,节的长度即为空间步长。这样就把一个河流 系统概化为由一系列节、段连接和组成系统。节与节之间通过对流 扩散作用联系在一起
22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模型方程
C C QC Sint Sext EA t Ax x Ax
E为河流纵向离散系数;Sint为水质变量C的内部源汇项(如生化反应 等);Sext为外部的源汇项(如支流入汇等)。源汇项的具体计算, 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23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水力学计算
Q qx i x i
qx为第i个计算单元的单位河长旁侧入流流量,于是可求得各河段的流量。 流速u和水深H可用经验公式得到:
dL d 2L u E 2 K1 L dx dx dO d 2O u E 2 K1 L K 2 Os O dx dx
17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S-P模型)
1.临界距离xc
Os O0 u xc ln f 1 f 1 K 2 K1 L0
m i , j bi , j
2
J c K h J ci ci , j cim ,j
i 1 i 1 j 1
2
同时考虑BOD、DO
J K
为权重因素( 0 1 ) , 表 示 BOD 和 DO 实测值 的相对可靠性或重 要性
i c
h
J K J 1 J
10
5.1.3河流水温模型
水面吸收热量使水体增温的关系为
通过水体 表面进入 的热量
ABdxdt HBdxdT Cp
水体温度 变化dT所 需的热量
φA为t时段微河段水面接受的总净热通量;B为河段水面宽; H为水深;T为水温;ρ为水的密度;Cp为水的比热,则有
dT A ST dt HC p
程序步骤如下:
(4)计算以后各分段的水温变化。将上步计算的x+∆x处 水温作为下一分段的初始条件,同步骤(3)一样,可计 算河段的水温变化过程。依此类推,得各分段的水温变 化
15
5.2 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
水环境数学模型是在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 程基础上,针对模拟预测的水环境要素的 变化规律建立的一整套数学计算程序和方 法。企图像物理模型那样,模拟和预测河 流的水质变化过程,从而为水环境质量评 价、水环境的规划与管理和水污染控制工 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2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1)计算上断面的初始水温。进入上断面的热量有干流 来水和支流来水带来的热量及排污热量,与水流充分混 合后,得到从上断面流入本河段的起始水温T0
W q T0 TI Tx TI QC p Q
热污染源引起 的水温变化 支流引起的水 温变化
L0 Os O0 Oc Os f 1 f 1 f L0 自净系数,K /K
2 1
2.临界溶解氧Oc,临界氧亏Dc
1 1 f
L0 Os O0 Dc f 1 f 1 f L0
干流流入水 体水温
(2)选定计算补偿。将河段xn依河道和水文气象等变化 情况分为n个分段,每分段长(空间步长)∆x=xn/n,相应 的时间步长∆t=∆x/u
13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3)计算t+∆t时刻在x+∆x处的水温变化。x+∆x处的水温 可按下式计算
1 t T x x T x T x x T x t A t , C p H 2 2
n i
h
n
i 1
i 1
i b
28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4)在有约束条件下,自所设的初值开始,搜索目标函数 最小时的待估参数值序列{K(h)},即J(K(h)) min{J(K(h))}, (约束ah K(h) bh ),得初值条件下的优选参数。 (5)类似第(4)步那样,求若干不同初值的优选参数序列, 分析比较后,从中选取一组最好的参数序列
26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1)根据采用模型计算的需要,收集实测的模型输入、输 出和有关的河流情况资料。例如收集一定排污条件下河 流各断面BOD和DO浓度的实测离散分布序列集合{b }和 {c }。其中m表示实测,i表示第i次测量(i=1,…,n),j 表示第j断面(j=1,…,r)。 (2)用选定的水质模型,在同样的排污条件下,由设定的 模型参数计算模型的输出过程,如BOD和DO浓度的计算 序列集合{b }和{c }。
u aQb , H fQ g
a、b、f、g为经验的系数和指数,通过实测的水文资料相关分析求得。纵 向离散系数可用第4章介绍的方法确定
24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模型的源汇项
各水质变量的迁移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源汇项可以认为是C对时间的全 导数:
dC S dt
各种水质变量的C的表达式不同而已
11
5.1.3河流水温模型
应用上述模型可以根据河流的水文、气象、 热源及初始、边界条件模拟预测河流水温 的时空变化
已知河段长xn,分为n个均匀河段,流量为Q,流速为u, 水深为H,x=0处干流入流量QI的水温为TI,右岸有一支流 入汇,流量q,水温为Tx,还有一热污染源,排热强度为 W,此外还有气象资料,如气温、太阳辐射、风速、湿度、 气压、云度等。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
2012.03
1
第五章 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5.1 水温的模拟预测
5.2 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 5.3 湖泊、水库水环境数学模型
2
5.1 水温的模拟预测
水温的影响:作物灌溉、生产用冷却水、 热废水
研究水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温度模型, 预测水温的时空变化,是水环境保护比较 基础性的内容
25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模型参数估算的意义
水质模型的率定与检验统称之为水质系统识别,其任务 和目的就是要确定模型的结构和模型的参数。模型参数 估算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选用的模型模拟水质变量 在水体中演化特征好坏如何,而且也反映选用的模型结 构是否适用。
专门试验、公式计算以及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法
3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热平衡原理:
水体增加的热量=与大气热交换的净增热量+随水流迁移 输入的净增热量+同河床热交换净增热量+人类活动净增 热量+水体内部能量转化的净增热量
4Hale Waihona Puke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同大气的热交换
(1)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水面辐射 (2)蒸发。 (3)热传导。气温与水温存在差别时发生
根据初始条件,假定x+∆x的初始值T(x+∆x),结合 t+∆t/2时气象与水温情况计算φA[.],按上式迭代计算,收 敛后,求得t+∆t时x+∆x处的水温T(x+∆x)。然后再根据 下一时段的初始条件,同样方法计算得改时段末的x +∆x 处的水温。依此类推,求得所有断面处的水温变化过程
14
5.1.3河流水温模型
9
5.1.3河流水温模型
类似于一维水质基本方程,可以写出河流 纵向一维水温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T T 2T u E 2 ST t x x
E为热量在水中的扩散、离散系数;ST为微元河段关于水 温的源漏项。一般河流中的扩离散作用远小于移流作用, 可忽略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T T u ST t x
19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功能与作用
能按照使用者的要求,以各种组合方式描述13种水环境 变量随水流的迁移转化过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水 温、叶绿素-a——藻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可溶性磷、大肠杆菌、人选的一种可降解物质、任选的 三种不降解物质
一维对流扩散模型,准动态(水文水力学参数不变化)
7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蒸发热通量
E LE
ρ为水体密度;E为水面蒸发率;L=2491—Ts为水的蒸发 潜热;Ts为水面温度
8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传导热通量
Cb PTs Ta C E eS ea
φE为蒸发热通量;eS、ea分别为由水面温度计算的饱和水 汽压和水面上空2.0m处的实际水汽压,hPa;Ts、Ta分别 为水面温度和水面上方2.0m出的气温;P为水面的大气压; Cb为波温常熟,平均情况为6.1×10-4/C
27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3)由实测序列值和模型模拟序列值之差的某一范数构成 一目标函数,例如
对于BOD
对于DO
Jb K
h
J b
n i 1 n i b n r i 1 j 1 n r
1 1 f
18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托马斯BOD-DO模型
在S-P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一项因悬浮物沉淀与上浮对 BOD速率变化的影响,增加了一个沉浮系数K3.
多宾斯-坎普 BOD-DO模型
在托马斯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底泥释放和地表径 流作用,其作用变化率为R;藻类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耗 氧引起的DO变化,其作用变化率以P表示。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河流系统的概化
先分段,然后再分节,节的长度即为空间步长。这样就把一个河流 系统概化为由一系列节、段连接和组成系统。节与节之间通过对流 扩散作用联系在一起
22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模型方程
C C QC Sint Sext EA t Ax x Ax
E为河流纵向离散系数;Sint为水质变量C的内部源汇项(如生化反应 等);Sext为外部的源汇项(如支流入汇等)。源汇项的具体计算, 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23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水力学计算
Q qx i x i
qx为第i个计算单元的单位河长旁侧入流流量,于是可求得各河段的流量。 流速u和水深H可用经验公式得到:
dL d 2L u E 2 K1 L dx dx dO d 2O u E 2 K1 L K 2 Os O dx dx
17
5.2.1 河流一维BOD-DO模型
斯特里特-菲尔普斯模型(S-P模型)
1.临界距离xc
Os O0 u xc ln f 1 f 1 K 2 K1 L0
m i , j bi , j
2
J c K h J ci ci , j cim ,j
i 1 i 1 j 1
2
同时考虑BOD、DO
J K
为权重因素( 0 1 ) , 表 示 BOD 和 DO 实测值 的相对可靠性或重 要性
i c
h
J K J 1 J
10
5.1.3河流水温模型
水面吸收热量使水体增温的关系为
通过水体 表面进入 的热量
ABdxdt HBdxdT Cp
水体温度 变化dT所 需的热量
φA为t时段微河段水面接受的总净热通量;B为河段水面宽; H为水深;T为水温;ρ为水的密度;Cp为水的比热,则有
dT A ST dt HC p
程序步骤如下:
(4)计算以后各分段的水温变化。将上步计算的x+∆x处 水温作为下一分段的初始条件,同步骤(3)一样,可计 算河段的水温变化过程。依此类推,得各分段的水温变 化
15
5.2 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
水环境数学模型是在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 程基础上,针对模拟预测的水环境要素的 变化规律建立的一整套数学计算程序和方 法。企图像物理模型那样,模拟和预测河 流的水质变化过程,从而为水环境质量评 价、水环境的规划与管理和水污染控制工 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2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1)计算上断面的初始水温。进入上断面的热量有干流 来水和支流来水带来的热量及排污热量,与水流充分混 合后,得到从上断面流入本河段的起始水温T0
W q T0 TI Tx TI QC p Q
热污染源引起 的水温变化 支流引起的水 温变化
L0 Os O0 Oc Os f 1 f 1 f L0 自净系数,K /K
2 1
2.临界溶解氧Oc,临界氧亏Dc
1 1 f
L0 Os O0 Dc f 1 f 1 f L0
干流流入水 体水温
(2)选定计算补偿。将河段xn依河道和水文气象等变化 情况分为n个分段,每分段长(空间步长)∆x=xn/n,相应 的时间步长∆t=∆x/u
13
5.1.3河流水温模型
程序步骤如下:
(3)计算t+∆t时刻在x+∆x处的水温变化。x+∆x处的水温 可按下式计算
1 t T x x T x T x x T x t A t , C p H 2 2
n i
h
n
i 1
i 1
i b
28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4)在有约束条件下,自所设的初值开始,搜索目标函数 最小时的待估参数值序列{K(h)},即J(K(h)) min{J(K(h))}, (约束ah K(h) bh ),得初值条件下的优选参数。 (5)类似第(4)步那样,求若干不同初值的优选参数序列, 分析比较后,从中选取一组最好的参数序列
26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水质模型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1)根据采用模型计算的需要,收集实测的模型输入、输 出和有关的河流情况资料。例如收集一定排污条件下河 流各断面BOD和DO浓度的实测离散分布序列集合{b }和 {c }。其中m表示实测,i表示第i次测量(i=1,…,n),j 表示第j断面(j=1,…,r)。 (2)用选定的水质模型,在同样的排污条件下,由设定的 模型参数计算模型的输出过程,如BOD和DO浓度的计算 序列集合{b }和{c }。
u aQb , H fQ g
a、b、f、g为经验的系数和指数,通过实测的水文资料相关分析求得。纵 向离散系数可用第4章介绍的方法确定
24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模型的源汇项
各水质变量的迁移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源汇项可以认为是C对时间的全 导数:
dC S dt
各种水质变量的C的表达式不同而已
11
5.1.3河流水温模型
应用上述模型可以根据河流的水文、气象、 热源及初始、边界条件模拟预测河流水温 的时空变化
已知河段长xn,分为n个均匀河段,流量为Q,流速为u, 水深为H,x=0处干流入流量QI的水温为TI,右岸有一支流 入汇,流量q,水温为Tx,还有一热污染源,排热强度为 W,此外还有气象资料,如气温、太阳辐射、风速、湿度、 气压、云度等。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
2012.03
1
第五章 水环境数学模型及预测
5.1 水温的模拟预测
5.2 河流水环境数学模型 5.3 湖泊、水库水环境数学模型
2
5.1 水温的模拟预测
水温的影响:作物灌溉、生产用冷却水、 热废水
研究水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温度模型, 预测水温的时空变化,是水环境保护比较 基础性的内容
25
5.2.3 水环境模型的多参数同时优 化估算法
模型参数估算的意义
水质模型的率定与检验统称之为水质系统识别,其任务 和目的就是要确定模型的结构和模型的参数。模型参数 估算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选用的模型模拟水质变量 在水体中演化特征好坏如何,而且也反映选用的模型结 构是否适用。
专门试验、公式计算以及多参数同时优化估算法
3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热平衡原理:
水体增加的热量=与大气热交换的净增热量+随水流迁移 输入的净增热量+同河床热交换净增热量+人类活动净增 热量+水体内部能量转化的净增热量
4Hale Waihona Puke 5.1.1水体的热量平衡与水温变化
同大气的热交换
(1)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水面辐射 (2)蒸发。 (3)热传导。气温与水温存在差别时发生
根据初始条件,假定x+∆x的初始值T(x+∆x),结合 t+∆t/2时气象与水温情况计算φA[.],按上式迭代计算,收 敛后,求得t+∆t时x+∆x处的水温T(x+∆x)。然后再根据 下一时段的初始条件,同样方法计算得改时段末的x +∆x 处的水温。依此类推,求得所有断面处的水温变化过程
14
5.1.3河流水温模型
9
5.1.3河流水温模型
类似于一维水质基本方程,可以写出河流 纵向一维水温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T T 2T u E 2 ST t x x
E为热量在水中的扩散、离散系数;ST为微元河段关于水 温的源漏项。一般河流中的扩离散作用远小于移流作用, 可忽略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T T u ST t x
19
5.2.2 QUAL - Ⅱ河流水质综合模型
功能与作用
能按照使用者的要求,以各种组合方式描述13种水环境 变量随水流的迁移转化过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水 温、叶绿素-a——藻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可溶性磷、大肠杆菌、人选的一种可降解物质、任选的 三种不降解物质
一维对流扩散模型,准动态(水文水力学参数不变化)
7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蒸发热通量
E LE
ρ为水体密度;E为水面蒸发率;L=2491—Ts为水的蒸发 潜热;Ts为水面温度
8
5.1.2水体与大气的热交换
传导热通量
Cb PTs Ta C E eS ea
φE为蒸发热通量;eS、ea分别为由水面温度计算的饱和水 汽压和水面上空2.0m处的实际水汽压,hPa;Ts、Ta分别 为水面温度和水面上方2.0m出的气温;P为水面的大气压; Cb为波温常熟,平均情况为6.1×10-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