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间的计算方法》 整理中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b61242844769eae009edb1.png)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地理时间计算方法地理时间计算方法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 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 ”,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初中地理知识点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初中地理知识点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ed7c485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6.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区时和地方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理位置处于不同时区而产生的时间差异。
在地球上,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出入时刻是不同的,导致不同地方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一、区时的计算方法:区时是一种计算工具,用来统一同一经线上的不同地方的时间。
每15°经度代表一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向东每经过15°经度,时间加一小时;向西经过15°经度,时间减一小时。
世界上一共有24个时区,即东经180°至西经180°之间的24个经度范围。
例如,北京位于东经116.4°,所以北京的时区为东八区,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快8小时。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地方时是指其中一具体地点所使用的时刻,它反映了当地的太阳时间。
地方时主要通过观测太阳高度角或太阳出入时刻来确定。
观测太阳高度角可以通过仰角仪进行,观测太阳出入时刻可以通过日晷等仪器进行。
二、计算示例:以北京时间为例,即东八区,计算其他地方的区时和地方时。
1.伦敦:伦敦位于西经0°,所以伦敦的时区为零时区,即格林威治时间。
由于北京比伦敦早8小时,所以北京时间12:00,伦敦时间为4:00。
2.东京:3.纽约:纽约位于西经74°,所以纽约的时区为西五区,比北京慢13小时。
北京时间12:00,纽约时间为23:00(前一天)。
4.莫斯科:莫斯科位于东经37.6°,所以莫斯科的时区为东三区,比北京快5小时。
北京时间12:00,莫斯科时间为17:00。
在计算地方时时,需要考虑夏令时的调整。
夏令时是为了节约用电,将时钟调快一小时。
夏令时通常在每年夏季开始的一些周末将时间调快一小时,在冬季结束的一些周末将时间调回原来的状态。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夏令时安排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地方时。
总之,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理位置的时间差异。
地方时计算知识点总结
![地方时计算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7730e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c.png)
地方时计算知识点总结
地方时是指地球上某一特定地区所使用的时间。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日地圆周运动,导致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处于不同的时区,每个时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时。
地方时的计算涉及到经度、时区以及夏令时等因素。
下面是对地方时计算的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1. 时区的概念和划分
地球上共有24个标准时区,每个时区覆盖15°经度。
划分时区的基准是格林尼治子午线(0°经度),也就是伦敦的当地时间。
2. 经线与时区的关系
地球上的经线是等分地球表面的一个垂直圆,每个经线上的时间是相同的。
当东经n度时,其对应的时区标志为UTC+n,东经n度的地区的本地时比格林尼治时间快n小时,而西经n度的地区的本地时比格林尼治时间慢n小时。
3.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a) 计算本地时:根据经度和时区的对应关系,可以计算出本地时比格林尼治时间的差距,然后与格林尼治时间相加或相减,得到本地时。
b) 计算格林尼治时间:根据本地时与时区的差距,可以计算出本地时间与格林尼治时间的差距,然后与本地时间相加或相减,得到格林尼治时间。
4. 夏令时的影响
夏令时是指为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而进行的时间调整。
在夏令时期间,时钟向前拨动1小时,使得夜晚更长,早晨更亮。
夏令时的实
行与否以及时间调整的具体方式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夏令时的实行会对地方时的计算产生一定影响。
5. 国际时间标准
国际时间标准是以格林尼治平均时间(GMT)为基准的,它是通过多个原子钟的平均值来确定的。
格林尼治平均时间后来被协调世界时(UTC)所取代,UTC与格林尼治时间基本一致,只是进行了一些微调。
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38a70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8.png)
地方时计算引言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由于所处的经度不同,其时间也有所不同。
为了方便统一计时,国际上使用了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简称UTC)作为全球统一的时间基准。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地方时(Local Time),以及与协调世界时的转换关系。
协调世界时(UTC)协调世界时是一种基于原子钟的时间标准,其精确度非常高。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手表上的正确时间来获取协调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与全球各地的地方时之间存在一定的时差,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以及地球公转对时区产生的影响。
地方时(Local Time)地方时是指一个特定地点所对应的时间,通常是以24小时制来表示。
地方时与当地的经度相关,通过经度的转换可以计算出地方时与协调世界时的关系。
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地球上的经度范围是-180°到+180°,其中0°经度称为本初子午线,也就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简称GMT)。
当地的地方时与本初子午线的时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时差 = 经度 / 15°其中,经度的正负表示东西方向,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
计算地方时假设我们要计算中国上海(东经121.48°)的地方时。
首先,我们需要获取当前的协调世界时。
假设当前协调世界时为10:00 UTC。
通过上述时差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它与中国上海的时差为:时差= 121.48° / 15° ≈ 8.099小时由于中国属于东八区,意味着地方时比协调世界时晚8小时:地方时 = 10:00 + 8:00 ≈ 18:00因此,在UTC时间10:00的时候,中国上海的地方时应为18:00。
地方时与夏令时有些地方会在夏季实行夏令时,即将地方时调快1小时。
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充分利用夏季的阳光,节约能源。
夏令时的开始和结束日期因各国而异。
对于参与夏令时的地方,计算地方时时需要注意其在夏令时期间将地方时调快1小时的情况。
《地理》新情境下地方时与区时计算
![《地理》新情境下地方时与区时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58c6b2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8.png)
《地理》新情境下地方时与区时计算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源自于地球自转的规律。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所以我们习惯按照地球自转的时间来划分一天的时间。
然而,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各个地方之间的经度不同,所以当太阳从一个地方升起时,在其他地方可能已经是正午或日落的时候。
这就导致了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差异,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就是为了解决这种时间差异而设置的。
地方时是根据一些地方的太阳时来确定的。
太阳时是指当地太阳通过天顶时的时刻,也就是正午的时刻。
地方时通过观测太阳的日影或其他天文现象,来确定当地的时间。
然而,由于地球的自转不是均匀的,地方时并不是很精确,所以通常会根据当地的经度来进行一定的调整,来使地方时更加准确。
而区时则是为了统一和协调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而设置的。
在19世纪初,随着铁路和电报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各地之间的时间差异会对交通和通信造成一定的困扰,于是就设立了区时来统一各地之间的时间。
区时通常是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为基准来计算的,其他各地则以格林尼治的时间差来确定各自的时间。
在计算地方时和区时的过程中,地理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们需要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公转、倾斜等多种因素。
他们通常会根据经度、纬度、时区等信息来确定一些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
同时,他们还会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来进一步精确地确定地方时和区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来轻松地获取各地的时间信息。
而地理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计算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
他们的工作不仅有助于全球各地之间的时差统一和交流协调,还有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地理情境和挑战。
《地方时间的计算方法》整理中
![《地方时间的计算方法》整理中](https://img.taocdn.com/s3/m/8d0a419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7f.png)
《地⽅时间的计算⽅法》整理中地理不同地⽅时间计算的公式⼀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西向东⾃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就越早。
⼆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期界线1、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时;(2)18时经线:昏线与⾚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时;(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时;(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时。
2、两个⽇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
⽇期为向东减⼀天,向西加⼀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三步骤: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例如求130°所在地的时区:130÷15=8……10,则该地为西九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个在东时区⼀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区与东⼆区相差6个时区,东⼋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
例如当东⼆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期减去⼀天)。
碰到跨年⽉时,要注意⼤⽉、⼩⽉、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四注意:1、区时与地⽅时的关系(1)地⽅时:由于地球⾃西向东的⾃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出,时刻就要早。
因此,就会产⽣因经度不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时。
经度每隔15°,地⽅时相差1⼩时;经度相差1°,地⽅时相差4分钟。
同⼀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时相同。
(2)区时:在⼀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使⽤⼀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
区时也叫标准时,每⼀区时都⽤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时为全区通⽤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个时区,区时就相差⼏个⼩时。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ef5f6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5.png)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一、地方时的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 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 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 4 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 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 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
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 n(余数)(n<7.5°时,时区数=M ;n>7.5°时,时区数=M+1 )。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 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 6 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 个区时。
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 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 = 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由于全天采用24 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 小时,要减去24 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 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
地球的运动地方时、区时及日期变更
![地球的运动地方时、区时及日期变更](https://img.taocdn.com/s3/m/ac743a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4.png)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实际用于日期 变更的经度线,它是根据地球的 自转和时区的分布而设定的。
日期变更的影响和意义
避免时间混乱
通过设定日期变更线和规定日期 变更规则,可以避免在不同地区 出现时间上的混乱,确保全球时
间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促进国际交流
标准的日期变更规则有助于促进国 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方便各国之间 的商务、旅游和文化交流活动。
地球的运动、地方时、 区时及日期变更
目录
• 地球的运动 • 地方时 • 区时 • 日期变更
01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概念:地 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 周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 个恒星日,即23小时 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方向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 旋转的运动。
02
地方时
地方时的定义
01
地方时是指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由 于地球自转造成的时刻差异。
02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为360度,所 需24小时,因此每15度经度对应 的时间差为一个小时。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已知某地的经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该地的地方时。
例如,如果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20度 ,则该地的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 时。
在航空中,飞行员需要知道目 的地的时间,以便进行时间转
换和协调。
在航海中,船员需要知道当地 时间和UTC时间,以便进行导
航和通信。
在通信中,不同地区的用户需 要知道对方的时间,以便进行
准确的交流和协调。
04
日期变更
日期变更线的定义
日期变更线是地球上用于区分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经度线,也称为国际日期变更 线。
方便日常生活
日期变更规则的标准化也方便了人 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使得日程安 排、计划和行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规律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f37fef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1.png)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规律地理时区计算方法规律是人为的把地区分为若干个时区每个时区时间不一样相邻时区时间差一个小时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地理时区计算方法规律,欢迎大家分享。
1、确定日出日落时刻:(1)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2)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
(3)某地日落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4)计算时可以用正午时刻+一半昼长,或者,子夜时刻-一半夜长+1日。
(5)春分或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6时日出,18时日落。
(6)赤道上全年昼夜平方,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
2、确定太阳高度:(一)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1)昼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大于零,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即地方时12点时。
(2)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小于零,最小值出现在子夜,即地方时0点时。
(3)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等于零。
(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直射那一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
(2)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纬线有两条,这两条纬线分布在直射纬线的两侧,与直射纬线的纬差相等。
(3)某一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纬线与直射纬线的纬差。
(三)二分二至太阳高度分布规律:(1)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4)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为90°,南回归线南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3、确定日期分界线: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该线两侧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该线即是前一日的24点,也是后一日的0点。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68127bb524de518964b7db1.png)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解这类题目,可以用以下公式解答: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时区差+路程所用时间注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则用“-”;得数若大于24,则先将得数减24小时,后在已知地日期上加1天;若得数在0到24之间,则得数即为所求的日期和时间;若得数为负数,则先将得数减24小时,后在已知地日期上加1天;考虑是否因越过国际日界线而导致日期变化:若没有越过,则经过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就是最后答案;若是从已知地由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所求地,则所求地日期需在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上减1天;若是从已知地由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到达所求地,则所求地日期需在第二步“得数的处理”所得的日期上加1天。
根据注解修正:时间大于24,因此需用41-24=17时;日期加1天,变为10月6日17时;考虑是否因穿越国际日界线而导致日期的改变,因为此解是假设向东航行,因此穿越了国际日界线,所以日期应减1天,变为10月5日17时。
最后得出答案是:纽约时间是10月5日17时。
根据注解修正:得数在0到24之间,时间、日期保持不变;向西航行没有经过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不需改变。
最后得出答案是:纽约时间是10月5日17时。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时间和日期的计算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A:绝对日期(二分二至日)晨昏线通过极点为二分日(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下同)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在赤道为二分日全球任何一地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为二分日(必须满足“全球任何一地”均有此现象,下同)全球任何一地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00为二分日全球任何一地日出于正东方为二分日全球任何一地日落于正西方为二分日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点(eg.30 n和30 s)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为二分日南北极点终日(24小时,下同)太阳高度角为0度,是二分日全球任何一地物体影长x与其垂直高度l及当地地理纬度φ存在x=l*cot(90-φ)的关系【cot就是余切函数】,为二分日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夏至日:6月22日,下同)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有黑夜地区(只要有就行),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短,该日为夏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某日正午时物体影长为一年中最长,该日为夏至日晨昏线同子午线(经线)交角的锐角值为23度26分且北极圈内有白昼地区,为夏至日。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af982293b9f3f90f76c61bdb.png)
将其减去24小时即得所求的地方时,为后一天的时间;
③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a.确定两地的经度差
b.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c.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 d。代入公式计算。
计算地方时的几种情况
一 已知经度,计算地方时。 1 .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2 .首先确定四时点。 3 .按规则换算:
二.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1.
三.已知地方时,求经度.
6.22的俯视图
0 30 A
B
分别找出A、B两点的地方时。
四.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和经度。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下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 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 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 正午时的最大。该地位于 A.45°N,110°E B. 21°34’N,110°E C .45°N,130°E D.21°34’N.130°E
区时产生的原因 1.统一时间 2.时区的划分: 1)24个时区.15º一个时区,为1个 小时.相邻时区相差一小时. 2)时区的划分规则.尤中时区,东西 12区. 3)计算规则:
日期的范围
30ºE
2.计算法则:
地方时0时的经线
昨天 t-1日)
今天(t日)
加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产生
2.计算规则 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把全球分为两个不同日期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N
夜弧
N 昼弧
夜半 球
昼半 球
S
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1 .地球自转,每条经线上看到的日 出时间不一样,时间不一样,产生地 方时。
2.计算原则 1)(360º/24小时,1º/4,1ˊ/4“。) 2)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间比西 边早(同一天内东边的时间数值比80°经线和0°经线 B.180°经线和120°E C.180°经线和101°W D.180°经线和159 °E
《地方时计算》课件
![《地方时计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f28d0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5.png)
概念: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地球上的一条假想线,位于180度经线上,用于区分东、西半球
影响:当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会发生变化,向东越过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期加一 天
应用:在航海、航空、航天等领域,国际日期变更线是重要的参考线
注意事项: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时间可能会出现混乱,需要特别注意
当A为正午12点时,B为11点
因此,A和B的地方时相差1 小时
飞机航班:根据起 飞地和目的地的地 方时,安排航班时 刻表
火车时刻表:根据 出发地和目的地的 地方时,安排火车 时刻表
自驾游:根据出发 地和目的地的地方 时,规划行程和休 息时间
国际会议:根据与 会者的地方时,安 排会议时间和议程
气象预报是地方时应用的重要领域
夏令时:部分国家在夏季实 行夏令时,将时间提前1小时
国际标准时区: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地区时区:一些地区有自己的 时区,如美要调整时间, 注意时差问题
地球自转不均匀导致时间误差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共同作用导致时 间误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球公转不均匀导致时间误差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地方时:是指地球上某一地点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 意义:地方时是地球上不同地点的时间标准,用于确定当地时间和世界时 应用:地方时在天文学、航海、航空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计算方法:通过经度差和时区差计算地方时
确定经度:通过地图或GPS定位获取经度 计算时差:根据经度计算与标准时间的时差 计算地方时:将标准时间加上或减去时差得到地方时 注意事项:考虑夏令时和冬令时的影响,以及高纬度地区的特殊时区划分
中学生地理—地方时计算方法及试题
![中学生地理—地方时计算方法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faa6a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d.png)
关于地方时的计算一.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1.找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180°—两经度和;在两经度和大于180°时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东;2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西;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三.应用举例:1、固定点计算例1两地同在东经或西经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分析: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所以,A、B两点的经度差=120°-60°=60°地方时差=60°÷15°/H=4小时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要求B点60°E比A点120°E小,所以,B点在A点的西方,应减地方时差;所以,B点地方时为10:00—4小时=6:00例2两地分属东西经A、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分析:A在东经,B在西经,110°+30°=140°<180°,所以经度差=140°,且A点东经在东,B点西经在西,A、B两点的地方时差=140°÷15°/H=9小时20分,B点在西方, 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10:00—9小时20分=00:40;B、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分析:A点为东经,B点为西经,100°+90°=190°>180°,则A、,B两点的经度差=360°—190°=170°,且A点东经在西,B点西经在东;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170°÷15°/H=11小时20分,B点在A点的东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1小时20分=19:20;C、已知A点100°E的地方 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分析:A点为100°E,B点为80°W,则100°+80°=180°,亦东亦西,即:可以说B点在A点的东方,也可以说B点在A点的西方,A,B两点的地方时差为180÷15/H=12小时; 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2小时=20:00或8:00—12小时,不够减,在日期中借一天24小时来,即24小时 +8:00—12小时=20:00;2、变化点计算例1一架飞机于10月1日17时从我国上海东八区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A. 10月2日15时B. 10月2日3时C. 10月1日15时D. 10月1日3时分析:首先,从固定点计算,可知美国旧金山在飞机起飞时是10月1日1时,而飞机飞行了14个小时,故飞机到达目标地是当地时间10月1日15时,选c;3、和特殊经纬线结合后的计算1、与晨昏线结合例1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A.5时B.15时C.9时D.19时分析试题核心是考查对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如果能够抓住和正确解析-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无论在侧视图还是俯视图,我们去观察都很容易发现: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即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亦即0点或者12点,是刚好发生极昼或者极夜的纬度;然后,将0点和12点分别代入,可求出答案为B;例2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下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下题:甲地的时间为BA. 8 时B. 9 时C. 15 时D. 16 时分析:首先确定0点线或者12点线,从图上可看出全球昼夜等分,所以,甲点右面那条线为12点线;再从图上可看出,每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45度,所以,甲点为9点;例3下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甲点与丙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km,乙、丙在同一条经线上,回答12—13题;12.此时世界标准时间是AA.19:20 B.7:40 C.14:20 D.0:00分析:本题图形较为简单,做题时,首先判断出这是1月份左右,所以虚线为晨线,线上各点6点;甲点以东为西半球,故甲点为东经160度线,所以,计算可知答案为A;例4读右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的晨昏线,回答8-9题;8.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BA.6月4日7时 B.1月4日7时C.7月4日19时 D.2月4日19时分析:本题图形不太完整,需要自己在纸上将图形还原,近日点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时间为冬季,故排除A、C;还原后可知OP为昏线,所以,线上各点为18点,根据经线分布可知每两条相差30度,可确定出O点为西经75度,然后即可求出北京时间,答案为B;2、与日期变更线结合例1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上图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9~10题:9、甲地的时间为CA. 15 时B. 9 时C. 3 时D. 12 时分析:结合日期变更线考察时间计算的题型,关键要区分0点线与日期变更线;在本题中,根据题意可知图示区域为北半球俯视图,所以,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所以,甲点左边的线为0点线,而非阴影部分最靠右的线则是日期变更线,所以,可知,答案为C.10、北京时间为BA. 6日8时B. 7日8时C. 6日20时D. 7日20时分析:由上题可知日期变更线即东经180度线为7月7日12时,所以,可知北京时间为7月7日8时;例2如下图所示,当地球上昼半球与东半球重合时,回答15~16题:15、此时北京时间是 AA. 15时20分B. 3时20分C. 6时D. 21时40分分析:这个题和上面的题属于同一个类型,只是图更为直观一些;只需判断出图上阴影部分靠右的那条线为0时线,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可知答案为A;16、上图中,若阴影部分表示3月5日,则P点的时间为 BA. 3月5日6时B. 3月6日6时C. 3月5日12时D. 3月6日12时分析:判断出图上阴影部分靠右的那条线为0时线即可得出答案为B;例3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B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ll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期变更线的形状,要注意好,日期变更线并非是一条直线,他在某些地方会分别向东或西出现弯转,故可得出答案为B;3、与太阳光照图结合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13-14题;例1若地球正朝远日点方向运动,则此时“北京时间”为CA.9月24日3时20分 B.3月21日8时C.3月22日3时20分D.9月23日7时分析:做和太阳光照图结合的时间计算题,先要判别所处的大致月份,具体到本题,因为是太阳正朝远日点方向运动,而北半球夏天时太阳在远日点附近,所以,根据图上昼夜平分的现象,可以判定时间应为春分左右,排除A、D;再根据图上东半球区域和180度经线的位置关系可知,阴影部分左边的一条线应为东经160度线,因为160度线在180度线以西,所以,可知此图极点为南极点,160度线为晨线,线上各点为6点,所以,可得出答案为C;读西半球示意图图2,图中阴影为黑夜,回答5-7题;例2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BA. 22点B. 10点C. 18点D. 12点分析:根据题上太阳光照的方向,可判定出右半球为昼半球,阴影部分靠右的那条线为晨线,线上为6点;而整幅图上共有7条经线,根据对称原则,可知每两条经线的间隔为30度,所以可求出A点的时间为10点;例3如右图所示,当地球上夜半球与东半球重合时,回答8-9题;9.此时北京时间是BA.15时20分B.3时20分C.6时D.21时40分分析:此题型在相关的与太阳光照结合的相关题型中,属于较简单的一种,根据题上告诉的“夜半球与东半球”重合的信息,可知阴影部分靠右的一条线为东经160度经线,线上各点为6点,所以可求出北京时间;答案为B;例5 北半球纬度为α,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正北面盖新楼,欲使此楼底层全年太阳光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A. Hcot90°-α-23°26′ B. Htan90°-α C.Htan90°-α+23°26′ D. Hcot90°-α 正确选项为A;此题为应用题;解题思路为:①要使正北面底层阳光全年均不被遮挡,也即当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那一天也不被遮挡住;②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为冬至日;③根据该纬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南面楼房层高H ,利用三角函数即可计算出两地的最小距离;利用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应用题还有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安装等;。
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方法
![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89a154b307e87101f696bc.png)
答案:14时、20时、7时
3.“昨天”与“今天”
日期的界线有两条:
一条是时间界线,即0点,它是随地地球自转而自 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 始的经线。
另一条是国际日界线, 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 沿180°经线为永久固定的日期变更线。
减一天
加一天
经典回眸
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向西南经过11小时 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 时。据此回答下题。(2005年辽宁卷3) 1. 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D ) A. 19日12时 B. 19日19时 C. 18日12时 D. 18日19时
2、区时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四、区时的计算:
1.已知两地所在的时区,计算两地时差
(1) 东加西减 (2) 时区差 0°经线为界,同侧减,异侧 加 (3) 区时大于24小时,加一天
2.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例1.已知110º E的区时为18时,求东3区、东9区、 60º W的区时
地方时区时计算方法
西
东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太阳东升西落
同纬度东早西晚
地 方 时
时刻产生迟早之分
旧金山(西部)
(122°W)
迈阿密(东部)
( 80°W)
一、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
1.规律: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 东早西迟;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1、时区的有关计算方法
(1)求某时区的中央经线 方法:时区数×15°
地理必修一的地方时
![地理必修一的地方时](https://img.taocdn.com/s3/m/2c4a59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7.png)
分类
真太阳时
以太阳最高点为标准测定时间, 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
平太阳时
以平太阳为参考点测定时间,是 人为规定的时间标准。
计算方法
01
02
03
经度差计算
根据经度差计算地方时差, 经度差一度时间相差4分 钟。
时间换算表
可以使用时间换算表来快 速查询不同经度之间的时 间差。
现代科技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可以准确获取不同地理位 置的当地时间。
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表,计算出目 标地的日出日落时间,从而确定
该地的区时。
偏移时间计算
根据目标地的经纬度,计算出该 地相对于UTC的时间偏移量,从
而确定该地的区时。
国际日期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定义
国际上规定,将地球上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也称为日界线。
日期变更规律
当人们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增加一天;向西 跨越时,日期减少一天。
最佳沟通时间
在跨国沟通时,了解对方的当地时间 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沟通时间,提高沟 通效率。例如,在亚洲地区,工作时 间通常在上午9点至下午6点之间。
时间观念的差异
时间观念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和态度存在差异。例如,西方文化强调时间准确性和效率,而一些东方文化则更注 重人际关系和灵活性。
时间管理的技巧
时区的定义与划分
时区定义
地球上将地球自转一周(360度)的时间划分为24个等分, 每一等分即为1小时,这就是时区。
时区划分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覆盖经度15度,相邻两个 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区时的计算方法
地方时计算方法之欧阳治创编
![地方时计算方法之欧阳治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2f5c670d76a20029bc642db9.png)
高中地理中计算地方时的一般步骤:一、已知经度求地方时1.计算两地经度差:(同减异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相差15°就相差1h,相差1°就相差4min)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东加西减二、已知地方时求经度1.计算两地地方时差2.把地方时差转化为经度差,即:经度差=地方时差X15°/H (相差1h就相差15°,相差4min就相差1°)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经度差,即:东加西减(注意西经的东西位置关系)(特别注明:为避免日界线问题,我们习惯上认为:东经在东,西经在西)作业: 1.已知:A点100°W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2.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3.已知:A点为北京时间8:00,求B点100°W的地方时。
4.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 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5.已知:A点70°W的地方时为6:00,B点地方时为10:00,求B点经度。
6.已知:A点106°E的地方时为7月1日10:30,B 点地方时为7月1日14:58,求B点经度。
7.已知:A点106°E的地方时为7月1日10:30,B点地方时为6月30日21:50,求B点经度。
高中地理中计算地方时的一般步骤:一、已知经度求地方时1.计算两地经度差:(同减异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相差15°就相差1h,相差1°就相差4min)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东加西减(注意西经的加减)二、已知地方时求经度1.计算两地地方时差2.把地方时差转化为经度差,即:经度差=地方时差X15°/H (相差1h就相差15°,相差4min就相差1°)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经度差,即:东加西减(注意西经的东西位置关系)(特别注明:为避免日界线问题,我们习惯上认为:东经在东,西经在西)作业:1.已知:A点100°W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2.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3.已知:A点为北京时间8:00,求B点100°W的地方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不同地方时间计算的公式一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就越早。
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1、特殊的时间经线(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2、两个日期界线(1)180°经线:固定性。
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三步骤: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
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例如求130°所在地的时区:130÷15=8……10,则该地为西九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
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
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四注意:1、区时与地方时的关系(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
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
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区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
如:当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
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2、180°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吻合(1)国际上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全称叫“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2)日期计算法则:“东减西加”,即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1天,由西十二区向西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1天。
(3)时间计算法则: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所以两时区的时刻相同。
(4)穿过日界线计算日期时,要注意日期的变化、月份的变化(大小月差异,平年与闰年的月份变化)、年份的变化。
3、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昼长 = 日落时间—日落时间 =(12—日出时间)×2 =(日落—12)×2夜长 =(24—日落时间)×2 =(12—日落时间)×24、挖信息,活应用对于地方时或区时的计算,往往出读图题目,所以我们做题的第一步就是深挖图或题干中的明显信息和隐藏的信息。
另外最重要的还是离不开以上所有关于区时计算的所有知识点,特别对计算公式更要灵活运用。
时区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时区英文名称:time zone定义:1884年国际经线会议规定,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每区各占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向东、西各分12区,东、西12区都是半时区,共同使用180°经线的地方时。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理学总论(二级学科)注: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
以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时角)决定时间,这就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的时间有所不同(地方时)。
时区通过设立一个区域的标准时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世界各个国家位于地球不同位置上,因此不同国家的日出、日落时间必定有所偏差。
这些偏差就是所谓的时差。
目录综述时区的划分统一时间1.时差的由来2.为什么是24个时区3.为什么有零点时区4.东西12时区的存在5.不同时区的时间计算跨越时区中国时区划分时区经度范围计算1.知经度求该地时区。
2.如何计算区时?时区缩写展开综述时区的划分统一时间1.时差的由来2.为什么是24个时区3.为什么有零点时区4.东西12时区的存在5.不同时区的时间计算时区提出跨越时区中国时区划分时区经度范围计算1.知经度求该地时区。
2.如何计算区时?时区缩写展开编辑本段综述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所以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世界时区图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
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时(24时)经线。
统一时间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
但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把某一个时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时间。
例如,中国把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又例如,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虽然地处中时区,但为了和欧洲大多数国家时间相一致,则采用东1格林威治因此成名区的时间.(关于时差的思考)1.时差的由来各国的时间使用地方时,没有统一换算方法,给交通和通讯带来不便。
(时差的意识在此前就有,只是没有形成完善制度)为了统一,世界采取了时差制度并且遵循此制度,各国时间历法都以此制度为基础。
2.为什么是24个时区和一天的24小时对应。
即满足24小时回到原点,24小时时区覆盖全球。
3.为什么有零点时区用坐标轴的原理解释,便于用加减法则进行时差计算。
4.东西12时区的存在为满足24时区和零时区的存在。
5.不同时区的时间计算同减异加,东加西减“同”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例如东八区和东五区都在东时区,则8-5=3。
)“异”则相反。
遵循一张零时区居中的世界地图,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则同减异加的结果加上已知时区的时间。
否则为减。
编辑本段时区提出民国7年(1918年),中央观象台提出将全国划分为5个标准时区:一曰中原时区(GMT+8),以东经12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北京、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热河、察哈尔、辽宁、黑龙江之龙江、瑷珲以西及蒙古之东部属之。
一曰陇蜀时区(GMT+7),以东经105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东部,宁夏、绥远,蒙古中部、青海及西藏之东部属之:一曰回藏时区(GMT+6),以东经9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蒙古,甘肃、青海及西康等西部,新疆及西藏之东部属之。
以上三者皆为整时区也一曰昆仑时区(GMT+5:30),以东经82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新疆及西藏之西部属之。
一曰长白时区(GMT+8:30),以东经127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吉林及黑龙江之龙江、瑷珲之东属之:以上二者皆半时区也。
民国8年(1919年),中央观象台出版的《中华民国八年历书》刊登了中国各大城市地理纬度表和所位于的标准时区及其标准时与该城市地方平时的比较表,发表了中国划分五时区的计划,同时提出了标准时如何传递的授时问题。
编辑本段跨越时区中国时区划分中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时间。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大陆共分五个时区:(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4)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5)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1912年,其时位于南京为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气象局,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时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时区在大陆不再采用。
但国民党迁台后,仍维持采用1912年的时区划分,台湾省的标准时间继续称为“中原标准时间”。
中国首都北京位于东八区,东八区的标准时就是中国的标准时间。
但中国的授时中心却建在全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点-陕西渭北。
北京时间由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原子钟确定,其误差率每30万年小于1秒。
授时中心以BPM短波和BPL 长波发出标准信号,各地的专用授时单位和广播电视系统以此为基准,校正自己的时钟后再公开向社会发布时间信息。
时区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个区域。
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一个多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
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8小时才能见到太阳呢。
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采用当地的时间,对于日常生活、交通等会带来许许多多的不便和困难。
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
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南到北,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
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
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
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
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1个省份划在一起。
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
例如,中国幅员宽广,差不多跨5个时区,但为了使用方便简单,实际上在只用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
编辑本段经度范围时区时区范围时区中心线中时区7.5°W~7.5°E0°东一区7.5°E~22.5°E15°E东二区22.5°E~37.5°E30°E东三区37.5°E~52.5°E45°E东四区52.5°E~67.5°E60°E东五区67.5°E~82.5°E75°E东六区82.5°E~97.5°E90°E东七区97.5°E~112.5°E105°E东八区112.5°E~127.5°E120°E东九区127.5°E~142.5°E135°E东十区142.5°E~157.5°E150°E东十一区157.5°E~172.5°E165°E东西十二区172.5°E~172.5°W180°西十一区172.5°W~157.5°W165°W西十区157.5°W~142.5°W150°W西九区142.5°W~127.5°W135°W西八区127.5°W~112.5°W120°W西七区112.5°W~97.5°W105°W西六区97.5°W~82.5°W90°W西五区82.5°W~67.5°W75°W西四区67.5°W~52.5°W60°W西三区52.5°W~37.5°W45°W西二区37.5°W~22.5°W30°W西一区22.5°W~7.5°W15°W时区图片(8张)编辑本段计算1.知经度求该地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