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 中国现在的社会状态
建设和谐的社会心理
![建设和谐的社会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25afb11a37f111f1855b57.png)
要途径 。 轨道 .竞争” “ 是市场经济的法则 。 在成功与失败的选择面前, 利益成为 1 建设健康和谐 的社会心理是社会 主义 国家凝聚力 主要 的民意指 首当其 冲的问题 - 3 虽然“ 主旋律” 的主流文化试图通过宣传来表达改变 针 社会主义国家凝聚力是指社会主义 国家 自身的向心力及 内部 的聚 “ 唯利是 图” “ 、 一切 向钱看” 的决 心 , 然而 , 在市场经济 的初始阶段 , 人
1 建 设健康 和谐 的社会 心理 。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 矛盾 之上 , 的效果则取决于社会 心理本身 的取 向。健康和谐 的社 产生 会心理用安定 的情绪 、 和的心态 、 平 公平客观 的指向作用于社会矛盾 大 课题
之上 , 可以平复社会矛盾 带给人们的情绪 、 平和社会 冲突中人们 的心 内心和谐 了. 社会才算真和谐。建设健康 和谐 的社会心理是建设 态, 并且公平地指 向有利于解决矛盾的方 向。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理首 先要学 会有效地平衡社 会利益 、 化解社会矛盾 。 才可能营造 出和 1 建设健康 和谐 的社会 心理是建 设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的主要 内 谐 的环境 。公平是破解利益 冲突的根本法宝 . . 1 要把公平公正公开的基 容。 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与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的社会状 态相对应 的 本原则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全过程 . 那么健康和谐 的社会 种心理状态 。心理的倾 向性导致行为方式的倾 向性 . 心理 的和谐倾 心理就并不遥远 向性必然导致行为方式的和谐特质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 当深入 2 社会 的进步加快 了人们平 等意识 民主观念 的进 步 .反对腐败呼 . 2 到健康和谐的社会 心理层 面 , 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倡导 唤社会公平正义的声音此起 彼伏 . 社会心理在引导人们维护社会的公 健康和谐 的社会心 理 . 就是要把和谐 确立 为社会发展 的 目 . 标 树立 以 平与正义方面将面临重大考验 。 改革开放以来 , 社会突飞猛进 . 人们的 非对抗 的、 对话协 商的方式解决社会 矛盾 的思维方式 , 形成 诚信友爱 平等 意识 、 民主观念得到 了很 大的提高 . 特别是在腐败 问题 日益突 出 的行为准则 , 营造相互 尊重 、 相互关爱 、 互体谅 、 相 相互 帮助的社会风 之后 . 呼唤社会 公平正义 的声音 此起彼伏 , 人们对 于民主和公平的认 气. 培育坦诚 、 大度 、 宽容 、 开放的社会心理 。 识得 到了空 前的提高 人 们尊重靠劳动致富. 但是对 于用不公正的手 1 建设 健康和谐的社会 心理是提升 人们主观幸 福感 的主要 途径 段或者凭借对 行政权力的控制获取财富的现象, . 2 却是深恶痛绝 的。只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到具体的 日常生活之 中的. 社会 有在公平公 正的环境 中, 的社会 心态才平和 、 人们 安稳 , 之间才友 人们 的政治经济文化状态 . 会以一种社会情绪的方式贯穿到人们 的 日 常生 爱、 互助。各国的历史 经验反复提醒我们, 应高度关注社会不公正 、 不 活 中, 这种社会情绪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人生感受 、 生活满意度 、 压 公 平问题, 加速建设 “ 社会安全 网” , 形成一 种有 效 的社 会平衡 协调机 力感和前景预期 个人的成 长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浸染 , 社会 的各种现 制。社会心理是一层无形的“ 社会安全 网络” 它从人文精神 的角度引 , 象都会 以个人人生感受的形 式留存 到人 的记忆和生活 当中: 在个人成 导人们应对 问题的思维模式 . 并把这种应对模式贯穿于社会生活 的方 长过程 中体会到社会温暖和关爱 的多寡 . 直接影响个人对生活 的态度 方面 面。 社会心理可 以引导人们正确地 积极地看待当前存在 的各种 困 和对外在事 物的看 法 . 从而决定着 生活满意度 、 压力感 和前景预期 的 难 和不 足 . 引导人们 以合理 的心态 、 情绪和方法来处 置社会 日常生活 取 向。 由此可见 。 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和群体人生感受的强弱、 意度 满 中的不平等 问题 . 引导人们在维 护公平正义与维护 国家稳定之 间找 到 的大小 、 压力的多少、 期望 的高低都受到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 这种影 恰 当的途径和方法 . 引导人们在建设公平正义 的人文环境和法治环境 响是 以一种社会情绪的形式发生作用的 。 这种社会 情绪就是社会心理 方 面贡献 自己的聪明才智。 的内容 要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 。 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提高人们 的 2 经济 高速发展 的同时社会 文化也 得到了长足进 步 .各种 良莠不 . 3 社会心理水平 : 因为其他所有 的方法手段归根结底都要作用于人们 的 齐 的文化形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社会心理在弘扬什么样的人文精神 心理层面 . 所以建设健康 和谐 的社会心理是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 的主 方 面将 面临考验 2 世纪 9 年代 以来 的中国已经走 上了市场经济 的 0 0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28c7e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4.png)
Xue YunlianꎬXu JunꎬLiu Guihaoꎬet al( Department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ꎬNanfang Hospitalꎬ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510515) ꎬGuangzhou)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 ̄health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from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dictive valueꎬwhose bias corrected c ̄index was 0 767. Conclusi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 ̄health including many aspe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ꎬsuggesting that preven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consideration of these aspectsꎬespecially the direct
因素模型对心理亚健康的预测价值较高ꎬ偏倚校正的 C 指数为 0 767ꎮ 结论 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涉及人口及保障因素、生
活方式因素、家庭及环境因素、个体特征因素、健康意识、经历事件和政策环境等多个方面ꎬ提示卫生健康部门在制定相关亚
健康或健康政策ꎬ或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ꎬ以达到预防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目的ꎮ
法独立完成调查的调查对象ꎬ调查人员逐一客观读出
题目和选项由调查对象选择后代为填写问卷ꎮ 当场回
收问卷并检查问卷填写质量ꎬ对漏填较多的要求调查
以东莞“扫黄”为视角浅析社会各群体的心理现状及对策
![以东莞“扫黄”为视角浅析社会各群体的心理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607d9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4.png)
以东莞“扫黄”为视角浅析社会各群体的心理现状及对策【摘要】东莞作为全国的性产业重镇,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大力整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扫黄”行动。
这一举措对社会各群体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嫌犯在受到打击后可能陷入绝望和愤怒,需要及时的心理帮助和社会关怀;警察可能面临工作压力增大,需要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培训;受害者可能经历创伤和困惑,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帮助;社会大众可能会产生恐慌和不安,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政府部门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推动扫黄工作的持续进行。
综合各群体的心理现状,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建立完善的心理支持体系,为未来扫黄工作提供更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东莞扫黄、心理现状、对策、嫌犯、警察、受害者、社会大众、政府部门、社会影响、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东莞“扫黄”背景东莞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城市,也被称为“世界工厂”,但长期以来,东莞也常被人们关联于娱乐业和性产业。
由于东莞地处珠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加之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人员涌入,其中不乏一些以娱乐场所为主要营生来源的人员。
这种情况下,娱乐场所和性产业在东莞盛行,成为一些人获取快速利润的手段。
随着社会风气的变迁和政府治理理念的更新,东莞对于整治娱乐场所和性产业也加大了力度,并开展了常年来被称为“扫黄打非”的专项行动。
这种行动旨在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为城市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扫黄打非”行动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场所和性产业从业者,还涉及到社会各个群体的心理状态和生活。
本文将从东莞“扫黄”背景出发,浅析这一行动对社会各群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对策,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思考。
1.2 分析扫黄对社会各群体的影响扫黄是一种社会现象,对社会各群体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东莞地区的扫黄行动,不同群体在此过程中的心理现状和对策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于嫌犯群体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他们的非法行为被揭露后,面临着严厉的法律制裁和社会唾骂,对于他们的心理状态可能会产生极大影响。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81f57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b.png)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作者:孙宏艳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8期【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素养心理服务【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总体来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良好的状态,大多数青少年积极向上,对自己有客观准确的评价,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有较强的安全感。
但是,部分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或障碍,如自我接纳差、自卑、焦虑、抑郁、希望感不足、有轻生意念与行为等。
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不断攀升,甚至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些变化值得关注。
多数青少年能客观评价自我,但部分青少年自我接纳程度低并呈下降趋势。
自我接纳是青少年自信的基础,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表现为能客观看待自我,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有接纳和认可的态度。
较好的自我接纳是自我实现与健康人格的前提,进而能够使青少年有勇气迎接困难与挑战。
自我接纳程度低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感受与情绪。
研究发现,虽然多数青少年对自身有客观的认知,但是仍有部分青少年自我接纳程度偏低。
2020年11月—1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931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初中生对自我的性格感到满意的比例,初一为43.8%,初二为38.2%,初三为40.0%;表示对自己的相貌和体型感到满意的比例,初一为38.0%,初二为30.3%,初三为31.5%。
可见,作为青少年起端的初中生,对自我的满意度较低,比例基本在三四成左右。
而且对学习的满意度更低,从初一到初三,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感到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8.9%、16.4%、17.7%,比例均不足两成①。
2015年5月—1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936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同样的调查。
②纵向比较发现,2020年初中生对自己的性格、相貌和体型、学习状况感到满意的比例和2015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对学习感到满意的比例下降约6个百分点。
和初中生一样,高中生也存在自我接纳程度低的问题,且自我接纳程度呈现下降趋势。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1b0746a8956bec0975e3e3.png)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关于《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总结调查人数:91人男:51人女:40人调查对象:社会各界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企外企、个体、学生、工人阶级、自由职业、农民、无职业、离退休人员、其他调研形式:问卷调研“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是为了更加深入理解我国现在社会各界人员对我国当下社会的看法,面对不同阶级,人们对于中国现今的法律、经济、生活、政府都具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为我们幸福的生活做好铺垫。
据此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09级文新系汉语言专业在充分收集资料、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当下社会现状的”问卷调查。
此问卷以社会各阶级人员为对象,通过对参与者所填写的问卷内容进行客观分析,我们认为具体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一、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处于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对于社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调查对象是哪些?他们在这次调查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问卷中基本状况的1~3,问卷内容中1~2题涉及到了哪些相关内容,分析如下:图一(您的性别?)图二(您的年龄?)图三(您的职业)图四(您属于哪个区域的居民?)图五(您平均月收入大于?)从图一、二、三、四、五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次调查的人数中男士居多,而且年龄20~60之间,职位居多是自由职业,多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且由上可得月收入平均在于2000—3000左右。
二、您对于“社会当下现状”的看法:这次我们调查的范围比较广,不同的人对于我国现今社会状况的看法都不相同,那么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您对其看法又是哪些呢?而又要如何根据这些状况来改进呢?这些正是我们所关心的,问卷的第2、4、5涉及到这些内容,分析如下:图六(您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图七(您觉得中国现在哪些问题较突出)(多选)图八(您觉得以下哪些影响到您对生活的满意度)(多选)从图六、七、八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现今社会中物价上涨的问题较为突出,当今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措施来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
许多人面对现今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是喜忧参半,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当及时解决现今的突出的问题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7篇(完整文档)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7篇(完整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f96a99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2.png)
心理健康调查报告7篇(完整文档)心理健康调查报告7篇(完整文档)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1调查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目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
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
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作为测验材料。
2、从璜山镇小的四和六年级八个自然班抽取被试共327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4人。
年龄为11—13岁,基本上来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
调查结果:1.就璜山镇小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一块误区。
受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也受社会、学校的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存在着“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智育中心论”等错误的家教观念。
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总之,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杭州市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南大学版)答案题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南大学版)答案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5dfd63a19e8b8f67d1cb92e.png)
学习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南大学版)绪论章节测试已完成本次成绩:100 1【单选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A、智力正常B、意志、行为健全协调C、自我意思良好人格完整D、以上全是正确答案:D 得分:50.0 分2【判断题】心理咨询主要指通过心理学理论指导和技术应用的临床干预措施来进行?正确答案:√ 得分:50.0 分第 2 章第一讲大学生自我意识章节测验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在弗洛伊德的本我- 自我- 超我理论中,本我遵循的是:A、现实原则B、快乐原则C、道德原则D、健康原则正确答案: B 得分: 6.6 分2【单选题】自我体验和A、自我监控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生理自我正确答案:A 得分:6.6 分3【单选题】查尔斯·库利提出了什么概念?A、现实的我B、镜中的我C、理想自我D、健康自我正确答案: B 得分: 6.6 分4【单选题】谁认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A、弗洛伊德B、马西亚C、埃里克森D、威廉·詹姆斯正确答案: C 得分: 6.6 分5【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统合- 角色混乱”的心理危机存在于哪个阶段:A、青年期B、成年期C、中年期D、老年期正确答案:A 得分:6.6 分6【单选题】狂妄自大、自我膨胀、孤芳自赏特征的人,是:A、虚荣B、从众C、自卑D、自负正确答案: D 得分: 6.6 分7【单选题】正确认识自我的比较法中不包含哪一种?A、向上比较B、向下比较C、相似比较D、向外比较正确答案: D 得分: 6.6 分8【单选题】别人知道的部分叫做:A、公开的我B、盲目的我C、秘密的我D、未知的我正确答案: B 得分: 6.6 分9【单选题】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说,人的行为动机有两大类:一是力求成功,一是避免失败。
显然,这很符合我们的常识。
然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还会“害怕成功” ,这种情结叫做:A、约拿情结B、俄狄浦斯情结C、水仙花情结D、自我设限正确答案: A 得分: 6.6 分10【单选题】心理学家到一个学校对一个班的小学生做了智力测验,然后心理学家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了三名学生,告诉老师说这三名学生是高智商人才。
房奴
![房奴](https://img.taocdn.com/s3/m/417ba98c84868762caaed502.png)
从老师推荐看的《房子房子我爱你》影片的对话中,我找到了一些促使男女主人公加入“房奴”行列的原因:
(一)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分析
1、住房的刚性需求。
影片开始,女主角在电话里和男主角对话:“你总不能让我们娘儿俩住在现在的房子里吧?”之后,女主角提到她已无法忍受现在的“脏乱差”住房条件。
3、生活压力
影片中,在买房后,男女主角和睦的家庭中出现了许多争吵,两人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张,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二)从国家的角度来讲
1、在一定程度上给国家经济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近年来,我国GDP的节节拔高,房地产行业是当之无愧的功臣之一。然而,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泡沫之多会随时给国内经济造成巨大的威胁,泡沫破裂,我国经济可能受到极大的冲击,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1021)点击 | (2)评论 | 本文地址: /post/10349/370758
【摘要】"房奴"是随着中国大中城市房价的上涨而产生的一个新名次,用以形容通过贷款而购房的一部分人,由于购房支出过大而给自身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的生活状态。"房奴"的产生是以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城市家庭结构变迁和人口流动水平提高为背景的。"房奴"现象中包含着显著的社会心理学意义,从脸面观、住宅的社会心理意义、社会安全感、消费社会文化及从众心理等角度,可以对"房奴"现象的产生进行解释,而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则需要实证研究,以及将中国人社会行为研究和消费研究与之相结合。
(四)从地方政府的角度
1、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
2、制定适合本地区的购房政策并认真落实
五、概念界定。
疫情时代新冠治愈者心理健康状况与
![疫情时代新冠治愈者心理健康状况与](https://img.taocdn.com/s3/m/541c732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3.png)
疫情时代新冠治愈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杨坤 张海燕△ 景一娴 薛成军 刘家秀(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学检验科,重庆 400036)【摘要】COVID-19大流行对全球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影响,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焦虑和压力相关疾病发生,新冠治愈者出院后仍会出现各种后遗症,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掌握新冠治愈者出院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指导信息,助力于新冠治愈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同时基于人文关怀,将新冠治愈者出院后面临的新挑战、新危机及时反馈给政府、社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共情,进而帮助新冠治愈者更好的被社会接纳。
【关键词】全球社会经济;新冠治愈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741 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5-0007-04至今为止,全球确诊2019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病例数量已超过1.5亿,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果断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在短时间内建成定点收治医院,这些正确决策使得整体防控取得了瞩目成绩。
然而,此次大流行对全球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已造成巨大影响,也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压力来源,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焦虑和压力相关心理疾病发生[1]。
此外,国际上报道了新冠病毒对感染者治愈后的长期影响,体现在病人出院后身体上存在的各种不适 症状[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速度快,传播速度快,具有一定的死亡率,目前关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尚无特效性,只要患病之后,就需要做好个人隔离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受到身体、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根据统计:56%的COVID-19患者会出现精神性症状,比如:焦虑、失眠症以及抑郁,会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2020年9月,关于COVID-19治愈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案中,明确表示:对COVID-19治愈患者的心理进行随访以及有效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及其化解疏导的调查分析
![关于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及其化解疏导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bbf71102768e9950e7381d.png)
关于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及其化解疏导的调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非理性情绪的集散地。
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积下来的社会情绪,在网上蔓延扩散,而这些,并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甚至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目前主要社会情绪积聚在物价上涨过快、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不公等方面。
社会情绪蔓延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失业职工群体、收入低下阶层群体方面;社会情绪针对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党和政府机关,以及富人、特权阶层方面;从社会情绪宣泄的渠道看,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高科技技术和网络;从社会情绪发展的趋势看,主体群扩大,且越来越趋向于群体性与冲突化。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应完善制度生成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实施调节社会心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赢得民心;构建社会调节网络,并充分重视网媒所具有的引导作用。
标签:网络;社会情绪;化解疏导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诉求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疏导分流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情绪,占领舆论高地,培育人民群众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近阶段,我们在综合分析各方面网络舆情信息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尤其是网络上存在的社会情绪、社会状态等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一、多元因素引发多元化的情绪蔓延扩散(一)主要社会情绪积聚1.对物价上涨过快不满。
2011年春节后第一天,媒体就爆出新闻“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多上涨,1月CPI涨幅或超5%”。
在新的一年,许多人带着期待,希望物价能够回落,但现实打破了这一幻想,人们对市场的失望逐渐在转化为对政府调控能力的质疑。
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在2011年注定将持续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广大居民普遍关心的是物价上涨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更担心物价上涨会导致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滑。
情绪的心理论文【六篇】
![情绪的心理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e75a1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8.png)
情绪的心理论文【六篇】情绪的心理论文篇1摘要:情绪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可以带给人快乐和满足,也可以带给人悲伤和苦恼,这是每一个人亲身体验着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可以表达有时用语言无法表达出来的感情。
无论是外部的语言交际还是内在的彼此沟通,通过人们的面部表情以及声调、姿态的工作都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情绪,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心理学当中的情绪理论。
关键词:心理学;情绪理论;内心感受现如今我国已经迈入了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和过去纯朴的生活不一样了,现在的社会生活竞争愈发激烈,过去过的贫苦简朴的生活已经被打破了,现在生活的时代早就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平静的时代了。
在如今的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内心波澜和情绪冲突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为了适应现如今的这个形式,心理活动开始变得活跃了起来,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由此诞生。
然而如果想要适应现在这个社会,其实是不容易的,情绪是一个人的心理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它是检测内心状态的一把标尺,如果想要建立一个美好健康的个人生活的话,就要学会控制好心理上的情绪,在心理生活中构建出乐观进取的体验结构,减少或避免痛苦心理的产生,将情绪控制好,是建立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
一、情绪的属性及其概念情绪是由人的多种感觉和思想以及行为综合产生的一种生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最普通的一种情绪,就是喜怒哀乐,当然也有一些细腻的情感,是每个人针对不同的事件所产生的一种细微的情感,比如说嫉妒、羞愧和自豪等。
情绪一般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和自己的心情以及性格等因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当然有时情绪也会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
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会引起人们做某一些事情的动机。
人的情绪可以分为天生和后天控制,与生俱来的情绪,称其为基本情绪,后天学习到的情绪,称其为复杂情绪,基本情绪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一个对生活的反应。
后疫情时代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大数据模式创新分析
![后疫情时代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大数据模式创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47fd0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c.png)
后疫情时代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大数据模式创新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后疫情时代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此次问卷调查是通过浙江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的。
研究称,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另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家庭代际关系、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获取信息的程度等。
为此,我们建议,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社会支持度和生活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和信息传播,以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在后疫情发生的时代,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一、引言1.1项目来源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1.3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3.8%,分别高于城镇8.0个百分点。
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老龄化比例日益提高。
针对十八大以来全国老龄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国家卫生计生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在会上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有望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将在2035年前后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和比重、老年赡养比、社会赡养比将在2050年前后相继走向高峰。
近年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后疫情时代的医疗问题、信息差问题、社会支持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疫情前期我们将目光更多的放在老年人的生理问题上,而后疫情时期我们更应该将重点放在心理问题上。
向他们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关心他们的精神卫生状况,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2相关概念界定(一)后疫情时代后疫情时代,即新型冠状病毒过去后的时代。
但并不是指疫情完全消失,而是面对不可避免的境外输入以及季节性发作等的情况,仍有小波疫情反复,但总体相对平稳的时代。
(二)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百分比相应增长的动态。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解读(副省级)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解读(副省级)](https://img.taocdn.com/s3/m/d6b3b8de360cba1aa811dacb.png)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级话题是关于“心理健康”,材料中介绍了我国公民心理亚健康的相关资料。
这个话题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当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用201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真题中的话说“富了以后”,人们的关注点就不单纯集中在物质的积累,更多开始关注“感觉”。
这就好像现在很多剩男剩女一样,剩下来的都是有一定资本的,偏远农村山区的女孩不会想着找一个“有感觉”的人,她们要找的就是一个有条件,能够养活她们的男人;而城市里的都市白领,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处处找“感觉”,当条件又没有达到一定高峰的时候,就“剩下了”。
而很明显,目前我国的社会状态给人的“感觉”就像“被剩下”一样,不公平、冷漠、孤独、无信、欺诈、跟风、烦躁以及焦虑等,充斥日常生活,再加上媒体的传播和网络的宣传,这种种情绪快速扩散,由小众人蔓延到整个社会。
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暴力现象屡见报端,“跳楼自杀”已经不再是新闻,天之骄子们可以对自己的室友动手,还有大批的80后年轻人们纷纷怀旧,“暮气沉沉”。
因此,调适我国公民的心理状态,激发精神气,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由此,这个话题的出现应该是应景之作,也是对未来的公务员们的一个很好的考验。
本次考试时间增加了30分钟,但是给定资料的字数并没有像某些机构预想的那样增加,但是这个材料的综合性比较强。
材料中介绍某些案例,也不像以前那样“啰嗦”,而是在只言片语中蕴含重要信息,这就考验了考生的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
另外,材料中还是综合了网络论坛的模式,截取了很多网友的留言,这种方式是国考的前几年材料的模式,现在再次提上试卷符合公务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要求。
这就考验了未来的公务员们面对繁杂的网络信息,了解民情的能力。
这种材料形式也是我们之前预先想到过的,全媒体时代下,公务员应该具备应对媒体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个材料的主题非常清晰,“心理亚健康”的相关内容的探索和延伸,另外命题人的态度也比较明确,甚至可以说目的也是清晰的。
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977996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5.png)
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摘要】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新的方向。
首先是批判性心理学的兴起,这意味着心理学家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压迫,提出反思性思考并进行批判性分析。
其次是文化心理学的发展,这一方向强调文化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弥补了传统心理学对文化多样性的忽视。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也逐渐成为主流,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
社会媒体与心理学的结合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心理健康促进与幸福心理学的兴起将心理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多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这些新方向的发展,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正走向更加多元化、开放和务实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 批判性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跨学科研究,社会媒体, 心理健康促进, 幸福心理学, 新方向.1. 引言1.1 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是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涌现出一系列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中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正朝着更加多元化、深入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 批判性心理学逐渐兴起, 强调从批判的角度探讨社会心理现象, 挑战主流心理学的观点和偏见。
文化心理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研究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和塑造。
同时,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内部的研究, 还跨越了其他学科的边界, 结合多种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此外, 社会媒体与心理学的结合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研究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最后, 心理健康促进与幸福心理学的兴起进一步强调了心理学的实践价值, 研究如何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这些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为中国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心理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视角。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年制)章节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年制)章节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766532d0d233d4b04e6998.png)
1.21【单选题】心理学是在( )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A、简单•B、健康•C、通约•D、一般我的答案:C2【单选题】学习心理学要追求( )、不要苛求( )。
•A、正确有效•B、有效正确•C、真理逻辑•D、逻辑真理我的答案:B3【单选题】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 )的局面。
•A、稳步向前•B、曲折坎坷•C、百花齐放•D、停滞不前我的答案:C4【判断题】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我的答案:√5【判断题】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我的答案:√1.31【多选题】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 )•A、美国人养大狗•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C、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D、中国人较聪明我的答案:ABC2【判断题】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 )我的答案:×3【判断题】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我的答案:√1.41【判断题】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 ) 我的答案:√2【判断题】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 )我的答案:√3【判断题】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 ) 我的答案:√4【判断题】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 )我的答案:√5【判断题】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 )我的答案:√1.51【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是( )。
•A、德谟克利特•B、希波克拉底•C、苏格拉底•D、柏拉图我的答案:B2【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 )。
•A、柏拉图•B、德谟克利特•C、苏格拉底•D、普罗泰戈拉我的答案:C3【单选题】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中不包含( )。
•A、大前提•B、中前提•C、小前提•D、结论我的答案:B4【单选题】毕达哥拉斯认为()是人类高级智慧的体现。
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c016dcfab069dc502201d1.png)
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心理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在自我分析之前,我首先介绍一下我的人生历程,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成绩就不好,也就是说笨,没有考上一个好的高中,第一年高考,考上了三本,由于不服,所以就到六安著名的毛坦厂中学复读复读,最终考入了安师大,在这复读的路上,可谓是道路坎特,心理受到创伤。
由于复读班人数众多,一个班大约150人,仅复读班就有80多个班级,所以竞争压力很大,现在来到大学,由于自由时间较多,自主学习动力下降,成绩下降,又要搞什么素质拓展学分,所以感觉压力也很大。
总而言之,我现在处在这么一个心理状况下:1、对自己不自信。
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老师所讲的课程感到厌烦,所以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逐渐消减,对学习也不怎么能够提起兴趣;2、对未来犹豫不决。
自己经常如此反问自己;;毕业后是考研呢还是找工作,还是创业呢。
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呢?(貌似就是钱,人的一生处处在围绕钱转。
)所以我个人感觉,我的心理健康处在一个亚健康的水平上,这当然也可以成为我的动力,也成为我的阻碍。
动力;;迫使我努力的追求自我的完美;阻碍;;不能狗很好克服的话,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留点时间和空间,多了解、反省自己。
“你是怎样一个人?”当别人这样询问自己的时候,能够自信而不迟疑地回答出来的人并不多,因为多数人在忙于具体事务,而忽略了了解、反省自己。
其实认识自己的特性及喜恶很重要,没有自我认识及追求的人生是苍白的。
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就增强了把握机遇的能力;了解了自己的弱点,就发现了可以挖掘的潜力。
所以要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多一点沟通,有利于解决问题。
跟朋友倾吐,一份烦恼会变成半份烦恼,一份快乐会变成两份快乐。
越优秀的人,压力就越大,缓解压力的有效办法是要学会倾吐。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1e7046a4581b6bd97e19ea4d.png)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中较感性、经常变化从而能对现实社会做出更及时和动态反映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由这个时期特定社会状况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些鲜明特征。
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社会心态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这一切体现了研究社会心态对于了解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即时效应,对于调整和完善有关社会政策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而从另一种角度看,对于促进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而言,必须从制度安排、工作机制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来优化其环境因素。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一定分化状态改革所带来的一个实质性变化就是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利益格局出现分化状态,由此必然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状态和差异性。
2004年零点调查公司对我国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总体走向持积极评价态度。
而就对社会发展走向持不同看法的人群进行的分析表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年龄段都是影响他们对当前社会发展走向做出具体评价的重要因素。
对社会发展走向持认同态度的主要是中等以上收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群体,而对社会发展走向持怀疑态度的主要是中低收入、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龄偏大的弱势社会群体。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下岗/就业是不同群体都最为关注的。
社会心态中存在某些矛盾性与困惑感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心态上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矛盾性。
例如,虽然在观念层面,人们对金钱表现出了现代人应有的健康态度。
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处的现代化起飞阶段,人们的需求增长速度常常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因此,“金钱焦虑又会表现为一种很实际的心态。
可以说,这是观念与心态之间矛盾性的表现。
又例如,随着我国从温饱阶段迈向小康阶段,在择业标准上,人们最关注的是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职业能否为自己提供长远发展前景常常成为择业的首选标准。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变迁与心理状态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变迁与心理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b6172f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4.png)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变迁与心理状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而中国现代文学则是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崛起的。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运动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这些变革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心理状态。
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反映了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冲突和困惑。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变迁密不可分。
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使得人们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鲁迅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鲁迅以其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们的心理状态的扭曲。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更揭示了人们在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心理困惑。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心理状态的变化却不容忽视。
这一时期的作家,如沈从文、巴金等,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追问。
沈从文的《边城》以及巴金的《家》等作品,描绘了一个个普通人的命运,展现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所经历的冲突和矛盾。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更折射出了人们内心的焦虑和迷茫。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变革进一步加速,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作家,如余华、王小波等,通过他们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个普通人在社会变革中的心理状态。
余华的《活着》以及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作品,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更探索了人们内心的痛苦和追求。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社会变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社会变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对人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反映了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冲突和困惑。
这些作品不仅是对社会的批判,更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几点特殊表现及成因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几点特殊表现及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fce3e62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1.png)
试论当代中国社会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几点特殊表现及成因周文清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5(000)039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是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的,心理亚健康的潜在危害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心理亚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沉迷网络、孤独、冷漠、炫富、仇富等方面,这些亚健康的状态对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氛围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和成因应当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周文清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 2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6
【相关文献】
1.浅析女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成因
2.农民工心理亚健康状态成因及应对
3.浅析女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成因
4.当代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5.当代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及教育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中国现在的社会状态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
关于《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总结
调查人数:91人男:51人女:40人
调查对象:社会各界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企外企、个体、学生、工人阶级、自由职业、农民、无职业、离退休人员、其他调研形式:问卷调研“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是为了更加深入理解我国现在社会各界
人员对我国当下社会的看法,面对不同阶级,人们对于中国现今的法律、经济、生活、政府都具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为我们幸福的生活做好铺垫。
据此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09级文新系汉语言专业在充分收集资料、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当下社会现状的”问卷调查。
此问卷以社会各阶级人员为对象,通过对参与者所填写的问卷内容进行客观分析,我们认为具体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处于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对于社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调查对象是哪些?他们在这次调查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问卷中基本状况的
1~3,问卷内容中1~2题涉及到了哪些相关内容,分析如下:图一(您的性别?)图二(您的年龄?)
图三(您的职业)
图四(您属于哪个区域的居民?)
图五(您平均月收入大于?)
从图一、二、三、四、五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次调查的人数中男士居多,而且年龄20~60之间,职位居多是自由职业,多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且由上可得月收入平均在于2000—3000左右。
二、您对于“社会当下现状”的看法:
这次我们调查的范围比较广,不同的人对于我国现今社会状况的看法都不相同,那么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您对其看法又是哪些呢?而又要如何根据这些
状况来改进呢?这些正是我们所关心的,问卷的第2、4、5涉及到这些内容,分析如下:
图六(您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图七(您觉得中国现在哪些问题较突出)(多选)
图八(您觉得以下哪些影响到您对生活的满意度)(多选)
从图六、七、八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现今社会中物价上涨的问题较为突出,当今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措施来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
许多人面对现今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是喜忧参半,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社会问题,政府应当及时解决现今的突出的问题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三、“中国当下状况”所出现事件,政府的解决措施你觉得如何?
面对现今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出台了多项的解决措施,而群众对于这些解决措施的看法是什么?群众们面对这些社会问题又是怎么做的呢?问卷6、7、8、9所涉及的问题,分析如下:
图九(您觉得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关政策是否可行有效)
图十(对于针对“药家鑫”事件,“我爸爸是李刚”的李启铭驾车肇事事件等相关判决,您觉得中国法律是公平的吗?)
从图九、十数据可以看出,群众们对于政府解决事情的方法大多数是觉得部分是有效的,面对因当下社会状况而出现的犯罪所解决的方法感到不满,政府在出台一系列措施时,应当更加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从而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面对中国当下社会状况,您会怎么做?
“中国当下社会状况”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不断的增加,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自身该怎么做?这是我们大众所关注的,也是当今社会急需的。
问卷第7、8题涉及到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图十一(在自然灾害发生当下,您是否会参与政府或社会各级慈善机构组织的捐款活动)
图十二(您在路上看见乞丐是否会给予金钱上的援助?)
从图十一、十二数据可得,大多数群众会伸出双手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们,在
社会中帮助他人的风尚还是十分的盛行,我们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曾江自身的修养,为需要的人奉献。
四、活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问卷调查中,问卷的数量统计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题目的总人数与问卷总数不一致,应该更加认真的统计,提高正确率,降低错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