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磁卡的基本知识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本知识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e2c32372af90242a895e538.png)
简单示意图 中心处理系统
•
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
•
识别卡 识别卡
识别卡
2.2识别卡的准确定义
• 目前将识别卡定义为: 在特定的使用群落中,用来标识个体的,和存贮个体信息 的介质,在一个群体中,有唯一性,同时具有群体属性,只能在 特定的环境中使用. • 想一想,有什么更好的描述我们想表达的东西! • 想一想,我们常用的卡,是不是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在 我们使用的环境里我们的卡是不是唯一的.
• • 谈到卡,就离不开卡的整个系统,一般一个系统 由以下三个基本功部份组成. 中央处理系统 整个系统的大脑,CPU 如银行的结算中心,信用卡处理中心 想想还有什么处理中心是用户卡的大脑! 用户终端 主要提供用户卡与处理中心的人机界面,有 些也作一个次级CPU,作部份针对用户卡的处 理 前者商场刷信用卡,银行卡的POS机 后者如交通卡(深圳通) 想一想刷门禁卡的是什么样的终端!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用户终端! 识别卡 识别卡在系统中的身份标识,必须记载用户 标识,其次记载与用户有关的相应信息. 我们身上形形色的卡都是识别卡. 列举一下我们身上有多少种卡 列举一下我们见到过多少种类的卡.
2.4识别卡各功能的技术实现手段
识别卡的功能需求是推动技术实现手段的最根本的动力.针对基本 功能,基主要的技术实现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 按对身份识别与个体信息存贮方式分,有磁条方式 ,与内存方式. • 按对身份认证,个体信息的加密与运算分类,,有IC芯片卡与CPU卡 *需注意的问题是,IC卡与CPU卡都是将存贮与加密,运算集成在为一 个整体. • 按与用户信息传递的方法分,有磁头方式,触点方式,射频方式. *磁头方式与存贮的磁条方式固定捆绑,触点方式,射频方式与内存方 式 固定捆绑. 想一想,有了前面的介绍,我们对整个卡的系统我们有了初步的印像.
磁卡、条码卡、IC卡、ID卡基本知识
![磁卡、条码卡、IC卡、ID卡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b08b27de518964bce847c1e.png)
磁卡、条码卡、IC卡、ID卡基本知识◎什么是“磁卡?磁卡(Magnetic Card),是以液体磁性材料或磁条为信息载体,将液体磁性材料涂覆在卡片上(如存折)或将宽约6-14mm的磁条压贴在卡片上(如常见的银联卡)。
根据ISO7811/2标准规定,第一磁道能存储76个字母数字型字符,并且在首次被写磁后是只读的;第二磁道能存储37个数字型字符,同时也是只读的;第三磁道能存储104个数字型字符,是可读可写的,银行卡用以记录账面余额等信息。
三条磁道在卡上的位置在国际标准ISO/5中被严格规定。
磁卡一般作为识别卡用,可以写入、储存、改写信息内容,特点是可靠性强、记录数据密度大、误读率低,信息输入、读出速度快。
由于磁卡的信息读写相对简单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从而较早地获得了发展,并进入了多个应用领域,如金融、财务、邮电、通信、交通、旅游、医疗、教育、宾馆等。
磁条卡技术是在卡存储数据发展过程中使用时间最久的。
基本上常用的磁条卡有两种:高磁(HICO)卡以2750或4000 Oersteds的强度进行编码,而低磁(LOCO)卡以300 Oersteds的强度进行编码。
在IC卡推出之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磁卡由于技术普及基础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后来发展起来的IC卡相比有以下不足:信息存储量小、磁条易读出和伪造、保密性差,从而需要计算机网络或中央数据库的支持等。
◎什么是“条码卡”?条码卡(Bar Card),以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条形码记载信息,常见的条码符号是由黑条和白空印刷而成,当光照射到条码符号上时,黑条和白空产生较强的对比度,从而利用条、空对光的不同反射率来识读信息。
条码卡分为一维码和二维码两种。
一维码比较常用,如日常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就是一维码。
它的信息存储量小,仅能存储一个代号,使用时通过这个代号调取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
二维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指纹、签名等,并可脱离计算机使用。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f2fd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f.png)
磁卡的工作原理磁卡是一种常见的存储介质,广泛应用于银行、公共交通、酒店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磁性材料、磁场和读写头。
一、磁卡的基本结构磁卡通常由塑料制成,具有标准尺寸和形状。
它由磁条、塑料基片和表面覆盖层组成。
1. 磁条:磁条是磁卡的核心部份,由磁性材料制成。
常见的磁条有三种类型:低密度磁条、高密度磁条和混合密度磁条。
磁条上的信息通过磁场的变化表示,可以存储数字、字母、符号等数据。
2. 塑料基片:塑料基片是磁卡的支撑结构,通常采用PVC材料制成。
它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可以保护磁条免受损坏。
3. 表面覆盖层:表面覆盖层是磁卡的保护层,通常采用聚氯乙烯(PVC)或者聚酯(PET)材料制成。
它可以防止磁条受到刮擦和污染,提高磁卡的使用寿命。
二、磁卡的工作原理磁卡的工作原理涉及磁性材料的磁化、磁场的产生和读写头的作用。
1. 磁性材料的磁化:磁条上的磁性材料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而被磁化。
磁条通常由多个磁性颗粒组成,这些颗粒可以是铁氧体或者钴合金等材料。
当磁条接触到磁场时,磁性材料中的颗粒会沿磁场的方向罗列,形成一个磁化方向。
2. 磁场的产生:磁场是磁卡工作的关键。
磁卡上的磁条通常由两个磁化方向相反的磁区组成,分别称为南极和北极。
这两个磁区之间形成的边界称为磁区边界。
读写头通过在磁区边界上产生磁场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3. 读写头的作用:读写头是磁卡读写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由线圈和磁场传感器组成。
当磁卡通过读写头时,线圈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根据磁条上的磁化方向的不同,磁场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不同的磁场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磁条上存储的数据。
三、磁卡的读写过程磁卡的读写过程包括磁卡插入、磁卡定位、数据读取和数据写入等步骤。
1. 磁卡插入:将磁卡插入读写设备的卡槽中,确保磁卡与读写头之间有足够的接触。
2. 磁卡定位:读写设备会自动将磁卡定位到正确的位置,使读写头与磁卡的磁条对齐。
磁卡、条码卡、IC卡、ID卡基本知识
![磁卡、条码卡、IC卡、ID卡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c7500b763231126edb1109.png)
磁卡、条码卡、IC卡、ID卡基本知识◎什么是“磁卡?磁卡(Magnetic Card),是以液体磁性材料或磁条为信息载体,将液体磁性材料涂覆在卡片上(如存折)或将宽约6-14mm的磁条压贴在卡片上(如常见的银联卡)。
根据ISO7811/2标准规定,第一磁道能存储76个字母数字型字符,并且在首次被写磁后是只读的;第二磁道能存储37个数字型字符,同时也是只读的;第三磁道能存储104个数字型字符,是可读可写的,银行卡用以记录账面余额等信息。
三条磁道在卡上的位置在国际标准ISO007811/5中被严格规定。
磁卡一般作为识别卡用,可以写入、储存、改写信息内容,特点是可靠性强、记录数据密度大、误读率低,信息输入、读出速度快。
由于磁卡的信息读写相对简单容易,使用方便,成本低,从而较早地获得了发展,并进入了多个应用领域,如金融、财务、邮电、通信、交通、旅游、医疗、教育、宾馆等。
磁条卡技术是在卡存储数据发展过程中使用时间最久的。
基本上常用的磁条卡有两种:高磁(HICO)卡以2750或4000 Oersteds的强度进行编码,而低磁(LOCO)卡以300 Oersteds的强度进行编码。
在IC卡推出之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磁卡由于技术普及基础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与后来发展起来的IC卡相比有以下不足:信息存储量小、磁条易读出和伪造、保密性差,从而需要计算机网络或中央数据库的支持等。
◎什么是“条码卡”?条码卡(Bar Card),以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条形码记载信息,常见的条码符号是由黑条和白空印刷而成,当光照射到条码符号上时,黑条和白空产生较强的对比度,从而利用条、空对光的不同反射率来识读信息。
条码卡分为一维码和二维码两种。
一维码比较常用,如日常商品外包装上的条码就是一维码。
它的信息存储量小,仅能存储一个代号,使用时通过这个代号调取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
二维码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它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指纹、签名等,并可脱离计算机使用。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本知识PPT57页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本知识PPT57页](https://img.taocdn.com/s3/m/6eafb9da4b73f242326c5fc1.png)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本知识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本知识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e2c32372af90242a895e538.png)
•
•
•
3.2不同标准定பைடு நூலகம்的内容
•
• • • •
ISO 7811―4:1985 识别卡 记录技术 第4部分:只读磁 道的第1、2磁道位置 ISO 7811―5:1985 识别卡 记录技术 第5部分:读写磁 道的第3磁道位置 ISO 7811―6: ISO7812 标准:制定了磁卡的记录技术标准; ISO15457 标准:制订了磁卡物理标准/测试方式Track 标准F/2F 技术标准;
•
•
2.7磁卡,IC卡,RF卡的主要优缺点
•
不同的卡,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有相应的优缺点 磁卡的主要优缺点 技术起点低,卡成本低,也是最先发展的存贮技术 磁条易受环境干扰,我们的环境有磁的地方太多 磁条读写很容易,早期的录音机读写方便性如何. 不容易保密与加密,密码的校验与运算都依靠中心处理系统. *想一下,磁卡的存放提示是什么,商场的购物卡为什么有时要加磁. *银卡的密码如何验证.刷卡时刷卡机与中心处理系统有通信吗. *磁卡的缺点如此多,为什么我们的银行卡,信用卡仍是磁卡. IC的主要优缺点 抗环境能力好 能与用户终端进行一运算处理,无需中心处理系统的实时支持. 触点易损坏,易污柒,影响读卡可靠边性. * 想一想,为什么电话卡,手机卡用不了时,将触点擦擦有时就可以用了. * 想一想,刷公交卡时,刷卡机与中心处理系统有通信吗. RF卡的主要优缺点 抗环境能力好 能与用户终端进行一运算处理,无需中心处理系统的实时支持. 磁条易受环境干扰,我们的环境有磁的地方太多 * 想一想,公司的门禁卡是什么种类.
2.3识别卡的基本功能组成
前面的定义,已经初步描述了识别卡的功能.终端用户卡有以下几个主要功 • •
• • • • •
能 A.识别卡最首要的功能是识别身份 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卡只是用来识别身份的. B.为增加身份识别的可靠性,加上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有的是在卡上,有的依靠 系统.) 想一想哪些卡自带身份验证,哪些依靠系统验证. C.个人信息的存贮,如手机卡里的电话号码信息,短信信息. 想一想还有哪些卡里存贮有个人信息. D.一些特定内容的处理与存贮,如深圳通的充值与乘车扣款. 想一想还有哪些卡有特定的处理与存贮. E.识别卡要能与用户终端实现信息传递. F.识别卡要能实现对卡上信息的保护.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本知识课件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本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1266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7.png)
CHAPTER
03
IC卡技术
IC卡的原理与特点
总结词
介绍IC卡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与其他识别方式的区别。
详细描述
IC卡是一种基于集成电路技术的信息存储和识别卡片,其原理是通过集成电路将信息编码并存储在卡片内部。与 传统的磁卡相比,IC卡具有更高的信息存储容量、更强的信息保护能力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IC卡可以用于身份 识别、金融交易、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便捷性等特点。
识别卡(磁卡ic卡rf卡)基 本知识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识别卡简介 • 磁卡技术 • IC卡技术 • RFID卡技术 • 识别卡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CHAPTER
01
识别卡简介
识别卡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识别卡是一种信息存储和识别的 卡片,通常由塑料、纸等材料制 成,上面印有持卡人的信息,如 姓名、身份证号等。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C卡的安全管理与应用实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介绍IC卡的安全管理措施、应用领域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IC卡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卡片本身的加密技 术、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交易过程中的身份验证等。为了 确保IC卡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如 设置加密算法、限制卡片使用权限、实施多级身份验证等 。同时,IC卡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身份识别、 金融交易、交通出行等多个领域。实际应用中,IC卡的使 用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便捷性和可靠性,为人们的生活 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例如,在公共交通领域,使用IC 卡可以方便地支付车费,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假票和逃票 现象的发生;在金融领域,使用IC卡可以方便地进行转账 和取款,同时也可以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a460f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0.png)
磁卡的工作原理磁卡是一种常见的存储介质,广泛应用于银行、交通、门禁、商场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磁性材料的特性,通过磁场的变化来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读取。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卡的工作原理,包括磁卡的结构、磁卡的编码方式、磁卡的读写过程等。
一、磁卡的结构磁卡一般由塑料材料制成,常见的尺寸为85.60mm × 53.98mm × 0.76mm。
磁卡的表面通常有一层保护膜,用于防止刮擦和污染。
磁卡的内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磁条、芯片和电路。
1. 磁条:磁条是磁卡的核心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
磁条通常分为三个轨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的信息。
其中,第一轨道用于存储磁卡的标识信息,如卡号、发行机构等;第二轨道用于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等;第三轨道用于存储其他辅助信息,如密码等。
2. 芯片:部分磁卡还配备了芯片,用于存储更多的信息和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芯片通常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或闪存存储器,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高的读写速度。
芯片上还集成了一些处理器和接口电路,用于与读卡器进行通信。
3. 电路:磁卡的电路主要由接触式触点和非接触式天线组成。
接触式触点用于与读卡器的接触式读取头接触,传输磁条上的信号;非接触式天线用于与读卡器的非接触式读取头进行无线通信,传输芯片上的信号。
二、磁卡的编码方式磁卡的编码方式决定了存储在磁条上的信息的格式和解码方式。
常见的磁卡编码方式有两种:F2F(Frequency Modulation, Two Frequency)和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
1. F2F编码:F2F编码是一种基于频率调制的编码方式。
它将每个位的信息转换为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频率的变化来表示0和1。
F2F编码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但传输速率较低。
2. MFM编码:MFM编码是一种改进的F2F编码方式。
它在F2F编码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使得传输速率更高。
磁卡知识
![磁卡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6ff33856529647d26285201.png)
关于磁卡的基本常识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普及与银行卡业务相关的软硬件人员最基本的银行卡片知识,在于提供给各项目负责人一个一个了解银行磁卡的引子。
对于想要细究银行磁卡以及磁卡解码电路等方面的资深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忽略本文档。
一、磁条卡的概念、相关规范标准磁条卡是一种磁记录介质卡片。
它由高强度、耐高温的塑料或纸质涂覆塑料制成,能防潮、耐磨且有一定的柔韧性,携带方便、使用较为稳定可靠。
通常,磁卡的一面印刷有说明提示性信息,如插刷卡方向;另一面则有磁层或磁条,具有2-3个磁道以记录有关信息数据。
广泛应用于管理公共运输、停车场、电话、电影院、船运、俱乐部、宾馆房间和银行卡纪录等等。
抗磁:简单讲,是用来衡量磁条抵抗因受外界磁场影响而造成数据损失的能力,又称抗消磁性。
磁抗(矫顽磁力)单位是OE(奥斯特)。
低磁抗条:普通抗消磁性磁条,磁抗一般为300~650OE。
高磁抗条:具有较高抗消磁性磁条,磁抗一般为2750,3500和4000OE。
磁条卡的标准,国际标准ISO/IEC7811-1,2,3,4,5,6,国家标准有GB/T15120。
详细规定了磁条卡的介质、物理尺寸、磁条数据位置、角度、磁性强度、磁条数据位的宽度、磁条数据的前导0等等。
二、卡片硬件构成:如上图,磁卡一般包含3个磁道,Track1,2,3 的每个磁道宽度相同,大约在2.80mm(0.11 英寸)左右,用于存放用户的数据信息;相邻两个Track 约有0.5mm (0.02 英寸)的间隙(Gap),用于区分相邻的两个磁道;整个磁带宽度在10.29毫米(0.405)左右(如果是应用3 个Track 的磁卡),或是在6.35 毫米(0.25 英寸)左右(如果是应用2 个Track 的磁卡)。
实际上我们所接触看到的银行磁卡上的磁带宽度会加宽1~2mm 左右,磁带总宽度在12~13mm 之间。
在磁带上,记录3 个有效磁道数据的起始数据位置和终结数据位置不是在磁带的边缘,而是在磁带边缘向内缩减约7.44mm(0.293 英寸时)为起始数据位置(引导0 区);在磁带边缘向内缩减约6.93mm(0.273英寸)为终止数据位置(尾随0 区);这些标准是为了有效保护磁卡上的数据不易被丢失。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8aa31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b.png)
磁卡的工作原理标题:磁卡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磁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银行、交通、门禁等领域的智能卡,它具有存储信息、传输数据等功能。
磁卡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磁场的作用实现数据的读写和传输。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磁卡的结构1.1 磁卡的主要组成部份包括磁条、芯片和外壳。
1.2 磁条是磁卡的核心部份,存储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数据。
1.3 芯片是磁卡的智能部份,可以实现更多功能和安全性。
二、磁卡的读取原理2.1 磁卡的读取是通过磁头感应磁场变化来实现的。
2.2 磁头会检测磁条上的磁性颗粒的磁场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2.3 电信号经过解码后,可以被读取设备识别并显示相应信息。
三、磁卡的写入原理3.1 磁卡的写入是通过磁头改变磁条上的磁性颗粒来实现的。
3.2 写入设备会向磁条施加磁场,使磁性颗粒发生变化。
3.3 写入后的数据可以被读取设备识别并存储。
四、磁卡的应用领域4.1 银行业:磁卡被广泛用于银行卡、信用卡等金融领域。
4.2 交通领域:磁卡用于地铁、公交等交通卡的发行和管理。
4.3 门禁领域:磁卡可用于门禁系统,实现出入管理和安全控制。
五、磁卡的发展趋势5.1 磁卡技术不断创新,如近场通讯技术的应用。
5.2 磁卡逐渐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发展。
5.3 磁卡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医疗、教育等。
结语:磁卡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卡,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了解磁卡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管理磁卡,同时也可以促进磁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希翼本文能够匡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磁卡。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b931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1.png)
磁卡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磁卡是一种常见的存储介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银行、交通、门禁等。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磁性材料的特性,通过磁场的变化来记录和读取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卡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磁卡的结构1.1 磁卡的基本构成磁卡通常由塑料制成,具有标准的尺寸,一般为85.6mm × 54mm × 0.76mm。
它包含有磁条、芯片等元件。
磁条位于卡片的一侧,用于存储数据,而芯片则嵌入在卡片的内部,用于实现更高级的功能。
1.2 磁条的结构磁条由一系列磁性颗粒组成,这些颗粒被嵌入在塑料基材中。
磁条通常分为三个轨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第一轨道用于存储信用卡号、姓名等基本信息,第二轨道用于存储账户余额、有效期等信息,第三轨道则用于存储加密数据。
1.3 芯片的结构芯片是磁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如加密、动态密码等。
芯片一般由集成电路和金属引脚组成,通过这些引脚与读卡器进行数据交互。
芯片内部存储有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
二、磁卡的数据存储和读取2.1 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存储是磁卡的核心功能之一。
在磁条上,数据通过改变磁性颗粒的磁场方向来表示。
每个颗粒可以表示一个二进制位,通过改变颗粒的磁场方向,可以存储不同的数据。
磁条上的数据可以被多次写入和擦除,因此可以实现数据的更新和修改。
2.2 数据的读取数据的读取是磁卡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读卡器通过读取磁条或芯片上的数据来获取用户的信息。
在读取磁条时,读卡器会通过磁头感应磁场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读卡器通过解码这些电信号,可以获取磁条上存储的数据。
而读取芯片上的数据则需要通过芯片内部的电路和引脚进行数据交互。
2.3 数据的安全性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磁卡通常采用加密技术。
在磁条上存储的数据可以进行简单的加密,如异或运算等。
而芯片可以实现更高级的加密算法,如DES、RSA等。
这些加密算法可以有效防止数据的泄露和篡改,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磁卡
![磁卡](https://img.taocdn.com/s3/m/bf807d46a8956bec0975e37b.png)
•
写磁失误的原因: 写磁失误的原因
• • • • 写磁设备的调试不当 重新写磁时,未完全擦除原有磁条信息 磁卡在运输、储存过程的处理不当,引起写磁失误 值得提出的是,早期出厂的一些打卡设备或个别厂家生产 的打卡设备,在没有调整的情况下,对不同厚度的卡片进 行写磁时,也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写磁失误。此时,打 卡机的维修人员调整打卡机的有关参数,即可以减小写磁 失误率。磁卡一旦出现掉磁现象,会给持卡人带来许多麻 烦。因此,为防止磁条掉磁,持卡人在磁卡的使用及保管 中,应注意保护好磁条,小心存放,避免折压,以免造成 不必要的麻烦。
磁卡工作原理: 磁卡工作原理
• 磁卡上面剩余磁感应强度 Br 在磁卡工作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磁卡以一定的速度通 过装有线圈的工作磁头,磁卡的的外部磁力线切割线圈,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 传输了被记录的信号。当然,也要求在磁卡工作中被记录信号有较宽的频率响应、较小的 失真和较高的输出电平。 一根很细的金属直线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重放设备。金属直线与磁卡紧贴,方向垂直于 磁卡运行方向,磁卡运行时,金属直线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切 割的磁力线成正比。当磁卡的运行速度保持不变时,金属直线的感应电动势与磁卡表面剩 余磁感应强度成正比,而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可由下式表示: e=BrWv 式中 Br -表面剩余磁感应强度; W -记录道迹的宽度; v -重放时磁卡的运行速度。 在 Br=2πf/vφrmcos2πft 的情况下,综合 Br 和 e 的关系式,得到 e=2πfWφrmcos2πft 。 当然,用一根金属线作磁卡工作设备,由于输出很小,故而是不实用的。 而磁头是用高导磁系数的软磁材料制成的铁芯,上面缠有绕组线圈,磁头前面有一条很窄 的缝隙,这时进入工作磁头的磁卡磁通量而言,可以看作是两个并联的有效磁阻,即空隙 的磁阻和磁头铁芯的磁阻。因为空隙的有效磁阻远大于工作磁头铁芯的磁阻,所以磁卡上 磁通量的绝大部分输入到磁头铁芯,并与工作磁头上线圈绕组发生交连,因而感应出电动 势,在这种情况下,单根金属重放线所得到的感应电动势公式完全适用于环形磁卡工作磁 头,只是比例系数不同而已。 设 N 为线圈的匝数, m 为与工作磁头铁芯的大小和磁性有关的系数,则环形工作磁头绕 组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2πfWmNφrmcos2πft 因为在工作磁绕组中所感应的电动势正比于磁通的变化率,即电动势 e ∝ By ∝ 频率 f 。 在记录时 i=Isinwt ,纵向剩磁密度 Bx ∝ i (传递曲线的直线部分),所以, Bx=K1Isinwt 。由于 By ∝ dbx/dt,e ∝ By ,所以, e=K2Iwcoswt 。这里的 K2 取决于工 作磁头的效率、匝数、磁带材料等。这些公式还表明:输出电压正比记录电流;输出电压 正比于信号频率;输出电压得到 90°的相应变化(即由正弦项改变到余弦项)。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aa711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1.png)
磁卡的工作原理磁卡是一种存储数据的介质,广泛应用于银行卡、身份证、门禁卡等领域。
磁卡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磁性材料的特性和磁场的作用。
下面将从磁卡的结构、数据存储、读写方式、安全性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详细介绍磁卡的工作原理。
一、磁卡的结构1.1 磁卡通常由塑料材质制成,表面覆盖有一层磁性涂层。
1.2 磁卡上通常有一条或者多条磁道,用于存储数据。
1.3 磁卡上还可能有芯片等其他元件,用于增强功能或者提高安全性。
二、磁卡的数据存储2.1 磁卡的数据是通过在磁性涂层上记录磁场的变化来实现的。
2.2 磁卡的磁道上通常分为磁性区和非磁性区,用来表示二进制数据。
2.3 磁卡的数据存储密度取决于磁性涂层的质量和读写设备的精度。
三、磁卡的读写方式3.1 磁卡的读写设备通过在磁卡上施加磁场来读取或者写入数据。
3.2 读写设备通常包括磁头、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等部件。
3.3 读写设备通过控制磁头的位置和磁场的强度来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四、磁卡的安全性4.1 磁卡的数据存储在磁性涂层上,不易受到外界干扰。
4.2 磁卡的数据可以通过加密算法来增强安全性。
4.3 磁卡可以设置密码或者指纹识别等方式来限制访问权限,提高安全性。
五、磁卡的应用范围5.1 磁卡广泛应用于银行卡、信用卡、身份证、门禁卡等领域。
5.2 磁卡可以用于存储个人信息、金融数据、门禁权限等。
5.3 随着技术的发展,磁卡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总结:磁卡作为一种便捷的数据存储介质,其工作原理基于磁性材料的特性和磁场的作用。
通过了解磁卡的结构、数据存储、读写方式、安全性和应用范围,可以更好地理解磁卡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磁卡知识
![磁卡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4e5da80a0116c175f0e4849.png)
磁卡知识探究首先讲讲哪位朋友问的问题,即什么是高密磁条。
1。
磁条的颜色与性能磁条制造商可根据市场需求供应多种颜色的磁条,如金、银、红、绿、蓝、褐、黑等。
磁条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在标准磁条的保护层涂上所需颜色造成的。
目前,符合标准的读磁、写磁设备可以对不同颜色的磁条进行读磁、写磁,因此磁条颜色并不影响正常读磁、写磁。
通常低密磁条的颜色为褐色,高密磁条的颜色为黑色,以方便使用者(包括制卡商和发卡商)在生产、贮存等过程中从颜色上区分低密和高密磁条。
磁条能否正常进行读磁、写磁主要与电磁性能有密切关系,包括饱和曲线斜率、信号幅度、分辩率、冒脉冲及可抹除性。
磁条由3个磁道组成:字母数字磁道--第1磁道;数字磁道--第2磁道;读写磁道--第3磁道,其质量好坏的标志主要是由信号幅度、冒脉冲及可抹除性组成,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衡量信号幅度、冒脉冲及可抹除性的指标是一个相对比值的数据。
(1)信号幅度:分为平均信号幅度和单个信号幅度。
平均信号幅度表示在普通的磁卡读写机具上,当以一定的记录电流在卡上写信息时,当幅度偏低未达到标准规定时,就会出现应该写上信息的位置并没有写上信息,造成数据丢失,对磁卡的可靠性影响较大;单个信号辐度表示当卡上的磁条受到污染或划伤造成磁性介质脱落,因而导致信息记录失败。
(2)冒脉冲:表示磁条本身的静态磁性能未达到要求(磁层表面粗糙及磁层薄等)或读卡机具对噪声的灵敏度较高时,原来在磁条没有记录信息的地方却读出了信息。
(3)可抹除性:表示当做刷卡动作时,应被删除信息的位置,信息并未被删除。
如果磁条信号辐度达不到标准,则可能无法正常读磁、写磁,影响磁卡的可靠性,而磁条冒脉冲及可抹除性达不到标准,可能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磁卡。
2。
磁条的标准与矫顽磁力低密磁条依据的国际最新版本标准是ISO/IEC 7811/2 1995,国家标准是GB/T 15120.2-94(等同于国际标准ISO7811/2-1985中的《识别卡记录技术第2部分:磁条》)。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a95a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1.png)
磁卡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磁卡是一种常见的存储介质,广泛应用于银行、交通、门禁等领域。
它通过利用磁性材料在磁场中的磁化特性,实现数据的读写和存储。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卡的工作原理,包括磁卡的结构、数据编码、读写过程、数据安全性等方面。
一、磁卡的结构1.1 磁卡的基本构成磁卡通常由塑料材料制成,具有标准的尺寸和形状。
磁卡的主要部分包括磁条、卡片表面和卡片背面。
磁条是磁卡的核心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用于存储数据。
卡片表面通常有印刷的标识和图案,用于识别和美观。
卡片背面一般为空白,可用于个性化定制。
1.2 磁条的结构磁条一般由多个磁性层和保护层构成。
磁性层通常包括磁性颗粒和粘结剂,用于存储数据。
保护层则用于保护磁性层,防止刮擦和磁性颗粒脱落。
磁条的结构和材料的选择对磁卡的读写性能和耐久性有重要影响。
1.3 磁卡的接触方式磁卡的接触方式主要有刷卡和插卡两种。
刷卡是通过将磁卡与读卡器的磁头接触来读写数据,适用于一次性读写或频繁读写的场景。
插卡则是将磁卡插入读卡器的插槽中,通过接触式插卡读卡器读写数据,适用于需要更高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场景。
二、数据编码2.1 磁性颗粒的磁化磁性颗粒在磁场中的磁化方向表示数据的编码。
磁条上的磁性颗粒可以通过外加磁场进行磁化,实现数据的写入。
磁条上的磁性颗粒磁化后,会在读卡器中感应出相应的磁场信号,用于数据的读取。
2.2 数据的二进制编码磁卡上的数据通常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存储。
通过将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形式,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读写。
常见的二进制编码方式有磁通密度编码、担保编码等,不同的编码方式对数据的存储密度和读写速度有所影响。
2.3 数据的纠错和安全性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磁卡通常采用一些纠错和加密技术。
纠错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数据错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加密技术则可以对敏感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三、读写过程3.1 数据的读取在读卡器中,磁头通过接触磁条,感应磁条上的磁场信号。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dc85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3.png)
磁卡的工作原理磁卡是一种常见的存储介质,广泛应用于银行卡、信用卡、门禁卡等领域。
它通过磁场的作用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卡的工作原理,包括磁卡的结构、数据存储和读取过程。
一、磁卡的结构磁卡通常由塑料材料制成,具有标准的尺寸和形状。
它的表面通常被分为多个磁道,每一个磁道上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数据。
常见的磁卡有三个磁道,分别称为磁道1、磁道2和磁道3。
磁卡的磁道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通常采用氧化铁磁性材料。
磁卡的磁道上通过磁性编码的方式存储数据,包括数字、字母和符号等信息。
每一个磁道上的数据都可以通过磁头进行读取和写入。
二、磁卡的数据存储磁卡的数据存储是通过磁性编码实现的。
磁卡上的每一个磁道都由一系列的磁性区域和非磁性区域组成。
磁性区域表示二进制的1,非磁性区域表示二进制的0。
在磁卡的磁道上,数据是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存储的。
例如,磁道1通常用于存储银行卡的主要信息,包括卡号、有效期和持卡人姓名等。
磁道2通常用于存储银行卡的密码信息。
磁道3通常用于存储其他附加信息,如交易记录等。
数据的存储是通过磁头进行的。
磁头是磁卡读写设备的核心部件,它能够感知磁性区域和非磁性区域的变化。
当磁头经过磁卡的磁道时,它能够读取磁道上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三、磁卡的数据读取磁卡的数据读取是通过磁头进行的。
当磁头经过磁卡的磁道时,它会感知磁性区域和非磁性区域的变化,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解码后,就可以得到磁卡上存储的数据。
在数据读取过程中,磁头会根据磁道的宽度和间距来确定数据的位数和编码方式。
例如,磁道1通常采用6位数字编码,磁道2通常采用4位数字编码。
通过解码和处理,可以将这些数字信号转换为可读的数据。
磁卡的数据读取是非接触式的,只需要将磁卡插入读卡器或者刷卡器中,磁头就能够读取磁卡上的数据。
这种非接触式的读取方式使得磁卡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四、磁卡的应用磁卡作为一种常见的存储介质,广泛应用于银行、金融、交通等领域。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8760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4.png)
磁卡的工作原理磁卡是一种常见的身份识别和数据存储设备,广泛应用于银行、公交、门禁等领域。
磁卡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磁性材料、磁场和磁头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磁卡的工作原理。
一、磁卡的结构磁卡通常由塑料基片、磁性材料和信息层组成。
塑料基片是磁卡的主体,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
磁性材料是磁卡的关键部份,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
信息层则包含了磁卡上的具体信息,如卡号、姓名等。
二、磁卡的磁性材料磁卡的磁性材料通常采用磁性颗粒悬浮在粘合剂中形成磁性层。
这些磁性颗粒通常由氧化铁、氧化钴等材料组成。
在制作过程中,磁性材料会被涂覆在塑料基片的一侧,形成磁道。
三、磁卡的磁场磁卡的读写过程依赖于磁场的作用。
在读写器中,通过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
当磁卡挨近读写器时,磁卡上的磁性材料会受到磁场的影响,发生磁化。
根据磁化的不同方向,可以表示不同的二进制数值。
四、磁卡的读取过程磁卡的读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磁化和检测。
1. 磁化当磁卡挨近读写器时,读写器会产生一个磁场。
磁卡上的磁性材料会受到磁场的作用,发生磁化。
磁化的方向和强度取决于磁场的性质和磁卡的磁性材料。
读写器上的磁头会感应磁卡上的磁场变化。
磁头由线圈和磁敏材料组成,当磁头感应到磁场变化时,会产生电流信号。
这些电流信号会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表示磁卡上的数据。
五、磁卡的写入过程磁卡的写入过程与读取过程相似,但是有所不同。
在写入过程中,读写器会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使得磁卡上的磁性材料发生磁化。
这样,可以将数据写入磁卡中。
六、磁卡的优点和应用磁卡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数据容量大:磁卡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2. 方便携带:磁卡通常具有小巧的尺寸和轻便的分量,方便携带和使用。
3. 安全性高:磁卡上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密和保护,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磁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1. 银行卡:作为一种常见的支付工具,磁卡被广泛应用于银行系统中,方便用户进行存款、取款、转账等操作。
磁卡介绍
![磁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8ff04ad284ac850ad024241.png)
磁卡介绍英语名称:magnetic card磁卡是利用磁性载体记录英文与数字信息,用来标识身份或其它用途的卡片。
一种卡片状的磁性记录介质,与各种读卡器配合作用。
磁卡是利用磁性载体记录了一些信息,用来标识身份或其它用途的卡片。
视PET卡、PVC卡和纸卡三种;视磁层构造的不同,又可分为磁条卡和全涂磁卡两种。
磁卡使用方便,造价便宜,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制作信用卡、银行卡、地铁卡、公交卡、门票卡、电话卡;电子游戏卡、车票、机票以及各种交通收费卡等。
今天在许多场合我们都会用到磁卡,如在食堂就餐,在商场购物,乘公共汽车,打电话,进入管制区域等等,不一而足。
磁卡的技术磁卡是一种磁记录介质卡片。
它由高强度、耐高温的塑料或纸质涂覆塑料制成,能防潮、耐磨且有一定的柔韧性,携带方便、使用较为稳定可靠。
通常,磁卡的一面印刷有说明提示性信息,如插卡方向;另一面则有磁层或磁条,具有2-3个磁道以记录有关信息数据。
磁条是一层薄薄的由排列定向的铁性氧化粒子组成的材料(也称之为颜料)。
用树脂粘合剂严密地粘合在一起,并粘合在诸如纸或塑料这样的非磁基片媒介上。
磁条从本质意义上讲和计算机用的磁带或磁盘是一样的,它可以用来记载字母、字符及数字信息。
通过粘合或热合与塑料或纸牢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磁卡。
磁条中所包含的信息一般比长条码大。
磁条内可分为三个独立的磁道,称为TK1,TK2,TK3.TK1最多可写79个字母或字符; TK2最多可写40个字符; TK 3最多可写107个字符。
由于磁卡成本低廉,易于使用,便于管理,且具有一定的安全特性,因此它的发展得到了很多世界知名公司,特别各国政府部门几十年的鼎立支持,使得磁卡的应用非常普及,遍布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系统几十年的普遍推广使用使得磁卡的普及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应用范围:银行卡、证券、保险:贷记卡、准贷记卡、ATM卡、提款卡、借记卡、转帐卡、专用卡、储值卡、联名卡、商务卡、个人卡、公司卡、社会保险卡、社会保障卡、证券交易卡...零售服务:购物卡、现金卡、会员卡、礼品卡、订购卡、折扣卡、积分卡等社会安全:人寿和意外保险卡、健康卡交通旅游:汽车保险卡、旅游卡、房间卡锁、护照卡、停车卡、付费TV卡、高速公路付费卡、检查卡医疗:门诊卡、健康检查卡、捐血卡、诊断图卡、血型卡、健康记录卡、妇产卡、病历卡、保险卡、药方卡特种证件:身份识别证卡、暂住证卡、印鉴登记卡、免税卡...教育:CAI卡、图书卡、学生证、报告卡、辅导卡、成绩卡...娱乐:电玩卡、卡拉OK卡、娱乐卡、戏院卡其它:工厂自动化卡、操作员卡、品质控制卡、进出管制卡、工作卡、个人记录卡、家庭安全卡等我公司设计生产的磁条,其原材料采用进口PVC,优质磁条生产而成,加之先进的印刷工艺、大型彩色胶印设备(海德堡),高速多功能打码机等,生产的成品完全符合国际准。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8c65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9.png)
磁卡的工作原理磁卡是一种常见的存储介质,广泛应用于银行、交通、门禁等领域。
它以其便携性和易读性而受到广泛的青睐。
磁卡的工作原理基于磁性材料的特性,通过磁场的变化来存储和读取数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磁卡的工作原理。
一、磁卡的组成结构磁卡通常由塑料材料制成,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磁条、芯片和印刷区域。
1. 磁条:磁条是磁卡最重要的部分,通常位于卡片的背面。
磁条由一层薄膜覆盖,其内部包含了许多微小的磁颗粒。
这些磁颗粒可以根据磁场的变化来存储数据。
2. 芯片:一些高级的磁卡还配备了芯片,通常位于卡片的正面。
芯片内部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电路等组件,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3. 印刷区域:印刷区域通常用于印刷个人信息,如姓名、照片和卡号等。
二、磁卡的工作原理磁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存储和读取两个过程。
1. 存储过程:当需要将数据存储到磁卡上时,首先需要将磁卡放置在读写设备上。
读写设备会产生一个磁场,并将要存储的数据通过电流的方式传输到磁条上。
这时,磁条中的磁颗粒会根据磁场的方向发生磁化,形成一个磁场模式。
不同的磁场模式代表着不同的数据。
2. 读取过程:当需要读取磁卡上的数据时,将磁卡放置在读写设备上。
读写设备会再次产生一个磁场,并通过传感器检测磁条上的磁场模式。
传感器会将检测到的磁场模式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接口电路传输给读写设备。
读写设备会解析这些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数据。
三、磁卡的优缺点磁卡作为一种存储介质,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1. 优点:- 容量大:磁卡的存储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
- 方便携带:磁卡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
- 易读取:磁卡的数据可以通过读写设备快速读取,操作简单。
2. 缺点:- 容易磁化:磁卡容易受到外界磁场的干扰,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 耐久性差:长时间使用、频繁刷卡会导致磁卡的磁条磨损,影响读写效果。
- 安全性较低:磁卡的数据相对容易被复制或篡改,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四、磁卡的应用领域磁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银行、交通、门禁、商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磁卡的基本常识
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普及与银行卡业务相关的软硬件人员最基本的银行卡片知识,在于提供给各项目负责人一个一个了解银行磁卡的引子。
对于想要细究银行磁卡以及磁卡解码电路等方面的资深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忽略本文档。
一、磁条卡的概念、相关规范标准
磁条卡是一种磁记录介质卡片。
它由高强度、耐高温的塑料或纸质涂覆塑料制成,能防潮、耐磨且有一定的柔韧性,携带方便、使用较为稳定可靠。
通常,磁卡的一面印刷有说明提示性信息,如插刷卡方向;另一面则有磁层或磁条,具有2-3个磁道以记录有关信息数据。
广泛应用于管理公共运输、停车场、电话、电影院、船运、俱乐部、宾馆房间和银行卡纪录等等。
抗磁:简单讲,是用来衡量磁条抵抗因受外界磁场影响而造成数据损失的能力,又称抗消磁性。
磁抗(矫顽磁力)单位是OE(奥斯特)。
低磁抗条:普通抗消磁性磁条,磁抗一般为300~650OE。
高磁抗条:具有较高抗消磁性磁条,磁抗一般为2750,3500和4000OE。
磁条卡的标准,国际标准ISO/IEC7811-1,2,3,4,5,6,国家标准有GB/T15120。
详细规定了磁条卡的介质、物理尺寸、磁条数据位置、角度、磁性强度、磁条数据位的宽度、磁条数据的前导0等等。
二、卡片硬件构成:
如上图,磁卡一般包含3个磁道,Track1,2,3 的每个磁道宽度相同,大约在2.80mm(0.11 英寸)左右,用于存放用户的数据信息;相邻两个Track 约有0.05mm (0.02 英寸)的间隙(Gap),用于区分相邻的两个磁道;整个磁带宽度在10.29毫米(0.405)左右(如果是应用3 个Track 的磁卡),或是在6.35 毫米(0.25 英寸)左右(如果是应用2 个Track 的磁卡)。
实际上我们所接触看到的银行磁卡上的磁带宽度会加宽1~2mm 左右,磁带总宽度在12~13mm 之间。
在磁带上,记录3 个有效磁道数据的起始数据位置和终结数据位置不是在磁带的边缘,而是在磁带边缘向内缩减约7.44mm(0.293 英寸时)为起始数据位置(引导0 区);在磁带边缘向内缩减约6.93mm(0.273英寸)为终止数据位置(尾随0 区);这些标准是为了有效保护磁卡上的数据不易被丢失。
因为磁卡边缘上的磁记录数据很容易因物理磨损而被破坏。
按照国标GB/T 15120的相关规定,银行磁卡磁道位置最大可以上下偏移0.5mm(同一磁条边沿最上可以到达位置与最下可以到达位置之间的距离最大为1mm),磁道的宽度一般为2.8mm左右,而C730要求的读磁卡磁头的磁道宽度为1.4±0.1mm,C730磁头定位孔允许偏差的距离为±0.05mm,在最坏情况下,
磁头定位偏差0.1mm,磁头磁道宽度为1.5mm,磁头磁条允许活动空间为1.7mm,因此只要所有构件定位均符合设计要求,则无论上边沿卡还是下边沿卡,磁头磁条始终保持在卡片磁道中,从而保证了刷卡的可靠性。
磁道(Track1,Track2,Track3)使用的数字和字符:
磁卡上3 个Track 一般都是使用“位”(bit)方式来编码的。
根据数据所在的Track 不同,5 个bit或7 个bit 组成一个字节。
Track1(IATA):记录密度为210BPI;可以记录0~9 数字及A~Z 字母等;总共可以记录多达79 个数字或字符(包含起始结束符和校验符);每个字符(一个字节)由7 个bit 组成。
由于Track1 上的信息不仅可以用数字0~9 来表示,还能用字母A~Z 来表示信息,因此Track1 上信息一般记录了磁卡的使用类型、范围等一些“标记”性、“说明”性的信息。
例如银行用卡中,Track1 记录了用户的姓名,卡的有效使用期限以及其他的一些“标记”信息。
Track2(ABA):记录密度为75BPI;可以记录0~9 数字,不能记录A~Z 字符;总共可以记录多达40个数字(包含起始结束符和校验符);每个数据(一个字节)由5 个bit 组成。
Track3(THRIFT):记录密度为210BPI;可以记录0~9 数字,不能记录A~Z 字母;总共可以记录多达107 个数字或字符(包含起始结束符和校验符);每个字符(一个字节)由5 个bit 组成。
由于Track2 和Track3 上的信息只能用数字0~9 等来表示,不能用字母A~Z 来表示信息,因此在银行用卡中,Track2,3 一般用以记录用户的帐户信息、款项信息等等,当然还有一些银行所要求的特殊信息等。
由于目前我们产品只支持二、三磁道数据解码,因此对于一磁道信号不作介绍。
三、数据在磁条上的存储方式
数据存储在磁条上通常采用双频相位相干记录,数据由数据位和定时位一起构成,在两个时钟之间产生的磁通翻转记为“1”,无磁通翻转记为“0”。
数据按照字符的同步序列记录,而不插入间隙,数据存储格式如下图:
四、磁卡数据存储结构
4.1每字节数据构成:
二、三磁道数据每字节均由5bit构成,按照正向刷卡方向,数据构成结构如下图:
正向刷卡正确的情况下,首先获得数据B0(即该字节最低位bit0),然后依次
B1、B2、B3、P,其中P为该字节的奇偶校验位。
如果逆向刷卡,则首先获得的是该字节的奇偶校验位。
国标GB15120中规定磁卡采用奇校验,即保证每个字节中的1的个数为奇数个。
磁卡数据中的起始、结束和纵向冗余校验字节本身都有奇偶校验。
4.2数据构成:
二三磁道数据构成结构都是一样的,即包括一个起始位、若干个数据位、一个结束位、一个冗余校验位,构成结构图如下图:
对于正向刷卡过程,最先获得的是D0数据,也就是磁卡该磁道的起始标记位。
而如果逆向刷卡,则首先得到的是校验位,即磁卡该磁道的最后一个有效数据。
磁卡磁道最后一个字节为纵向冗余校验位。
纵向冗余校验的规则是:磁卡数据每一个字节对应的位上的1的个数为偶数个。
纵向冗余校验包含了起始、结束、分隔以及冗余校验字节本身,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冗余校验位只对数据位校验,对奇偶校验位不做冗余校验。
注意:按照国标GB15120规定,磁卡二磁道数据最大40字节,磁卡三磁道数据最长107字节,各自包括1个起始位、1个结束位和1个冗余校验位,也就是说,磁卡二磁道有效数据最长不会超过37字节;三磁道有效数据最长不会超过104字节。
五、磁卡硬件解码原理:
按照磁卡数据构成格式,磁卡解码电路通过磁头检测到磁卡中磁信号在固定时间内磁信号的变化,将磁信号转化为0、1数据流输出,我们目前使用的磁卡解码芯片选用M3-2200-33(双磁道,工作电压为3.3V~5V),在刷卡开始时,系统进入刷卡模式,轮询磁卡时钟输出脚电平变化,在时钟下降沿读取1bit解码数据。
M3-2200-33工作电压为3.3V 5%,待机电流1.2mA,解码电路工作电压为1mA,解码速率为200bps~15000bps。
工作时序如下:
六、磁卡解码驱动设计原理:
反推磁卡数据及磁卡刷卡流程,磁卡解码驱动应当包含如下几部分:获取磁卡数据(bit流)、解码、冗余校验。
6.1 获取数据:
在C730-2驱动中,获取数据方式为:在刷卡过程中(硬件表现为磁卡解码芯片CLS信号输出低电平),在磁卡解码芯片时钟信号下降沿时读取1个bit数据。
为了降低内存消耗,C730-2驱动中,在获取数据的同时,将数据按照16 bit 一个字节的方式存储,存储顺序为:先到bit存储在最高位,一个字节存满则启用下一个字节,即第一个bit存储在第一个字节的最高位上,依次类推。
6.2 解码过程:
磁卡解码过程最重要的是获取起始位。
GB15120 中规定,二、三磁道的数据均以0X0B开始,0X0F结束,为了兼顾刷卡方向,解码程序涉及大致思想如下:
在第一个非零数据位开始的前5个bit位解码为0X0B,而紧接着的下5bit 解码不等于0X1F(最高位“1”为奇偶校验位),则判定该方向为正确的刷卡方向;如果不符合,则尝试逆向解码。
如果正反向均解不出来,则判定该次解码失败。
解码在获得启示字节之后,每5bit为一个字节,用奇偶校验判定每一个字节是否正确。
程序以0X1F作为判定解码结束的依据,在获取到0X1F后且下一个字节(下5bit)奇偶检验正确,则判定解码过程结束,将磁卡数据送交冗余校验。
程序存在的危险:在非常偶然条件下,刷卡过程出现错误造成某个字节为全1,而下一个字节的奇偶检验正确,非常巧合的情况下,上述获取的数据恰好能完成冗余校验,则此时我们把这错误数据当成了正确的解码数据,而且基本上没有其他手段来验证其正确性,只能依赖银行系统来验证。
6.3 纵向荣誉校验:
纵向冗余校验算法思想很简单,就是将所有数据全部按位异或,若结果为0,则判定刷卡、解码正确,否则认定校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