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第一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论文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展不同见解。
”这一“强调”实质就是确立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应试教育意识的束缚,我们有些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执行“唯我中心”,“唯我而转”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特别是在我们这些乡村中学中,由于就读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差,有些教师力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是学生却鼓动不起来,就如同穷困的地区要它在短时间内奔向小康生活那样举步维艰。
所以执行这一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光打雷,不下雨”,甚而至于为了赶进度,更多的教师包办了学生应该随堂思考,随堂讨论,随堂该写的一切。
这样做,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均衡有个性发展没有半点收获,反而还压抑了学生个性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此,笔者就主体性教学谈谈几点粗浅的实施程序方案,也期望同行指正。
首先明确什么是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是以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具体指的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主动参与,以自身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体验和感受过程,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特征,以促进主体认知、情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实践。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特征呢。
一、保持平和心态,构建和谐氛围。
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二者之间的活动,离不开课堂里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谐的表演。
在这双边活动表演中,要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不能避开老师而纯粹地把学生推上主人公地位的。
因离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学生就会思无所向,判无定则。
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几点做法论文
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点做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知识结构,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力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重要问题。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体现出“一切为每个学生的发展”。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教学过程中,要把成人看作孩子,把孩子看作孩子,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误区是教师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都期待着自己的学生是优秀的。
因此,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时有发生。
其实,一个学生,即使成绩倒数第一,但只要他比以前进步了,这也是他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走下讲台,多与学生交往。
给学生多一点柔情,少一点威严;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
要每节课都涉及学生会想什么,尽量讲授得与学生所思所想接近,学生就乐意听,乐意学,真正实现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增强主体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学校教育要培养的是将来能适应社会的人。
因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自变量”之一。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明白,学习主要是他们的事,良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己,别人只是辅助而不能替代。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意愿,增强其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操作、观察、猜想、探究、主动回答问题、讨论、小结,实现学习过程的亲历性;要培养学生稳定的注意力和顽强的自制力,能养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逐步走向自律,形成自我教育能力;要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充分挖掘新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让学生大胆猜测,积极尝试;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自己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课堂教学中永恒不变的原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这一原则,也成为了教学中长期研讨的话题。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呢?一、树立正确的好课观。
传统的评价观评价一堂好课,往往是看老师讲得精不精彩,而要真正在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就应该转变观念,看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怎么样。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评价一堂好课的“四个小”——学生的小脸通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
从这“四个小”可以看出,如今评价一堂好课,关键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他们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否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著名学者文喆也指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要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课”,所以,我们评价一堂好课重在看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
看学生参与的状态,参与的面是否广泛,参与的方式是否有效,参与的时间是否充裕;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是否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协作的氛围是否和谐;看学生思维的状态,是否敢于提问,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独创性;看学生情绪的状态,是否主动的,宽容的,愉悦的,能够自我调控的;还有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二、摆正教师的角色。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角。
而今,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建立,信息社会的到来,推动着我国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首先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
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实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旨在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方法1. 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2. 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贴近实际,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企业、行业需求,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
3. 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答疑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实践效果。
5.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四、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策略1.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确保实践教学有序进行。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主动性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主动性论文•相关推荐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主动性论文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果课堂教学从尊重学生的立场出发,会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的课堂,从而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选择,令课堂人性化。
新教材的编排比较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也有一些内容不是那么合理,需要教师作灵活的修改。
如第六册统计部分有一个练习题让学生调查小组内同学最喜欢的蔬菜名称并填写统计表和统计图。
调查的蔬菜有番茄、四季豆、冬瓜、茄子,如果以上都不喜欢就选“其他”一项。
全班调查的结果很不近人意,除了四季豆有一人喜欢外,番茄、茄子、冬瓜的.最爱者均为零。
三十九个人都选择了“其他”一项。
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有点窝火,心想:“你们这些公主少爷们真是太挑食了,也不想想这样的调查结果怎么制作统计图呢?”但我还是强忍内心的不满,耐心的问:“能告诉老师你们到底最喜欢吃什么蔬菜?”我话音刚落,下面多数人异口同声地喊起来:“土豆!土豆!”是啊,现在有哪家的孩子不爱吃土豆昵?教材专家和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于是,在我的提议下,孩子们纷纷提笔把书上的几种菜名换成了土豆、丝瓜、青椒、空心菜等。
接下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这道题。
二、尊重学生的发言,让课堂开放化。
曾经读过一则故事《让孩子把话说完》,讲的是一位母亲问自己的女儿:“如果有一天,我俩在沙漠中迷了路,只剩下两个梨子你怎么办?”女儿回答说:“我两个梨子都咬一口。
”妈妈听了很失望。
可女儿接着说:“我尝尝那个梨子甜就给妈妈吃。
”这位母亲差点误解了女儿的好意。
课堂上也经常会听到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也不妨让孩子把话说完,因为开放的课堂可以令学生思维活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二年级的练习题中有一个统计图显示了一个商场里一天的商品销售情况,其中纯净水销售最多,矿泉水销售最少,问:根据销售情况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会怎么想?学生们纷纷举手,但说出来的答案都一致,都以为纯挣水好卖应该多采购回来卖,我心中的想法也是这样的。
结合教学实践的学生观(3篇)
第1篇在教育领域,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它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学生观。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
以下是从几个方面阐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观点:1. 学生具有自主性。
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自主思考。
2. 学生具有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3. 学生具有发展性。
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变化,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二、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始终把学生放在工作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以下是从几个方面阐述学生是教师工作出发点的观点:1.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个性,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2. 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在教学实践中,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从几个方面阐述学生是评价对象的观点: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3. 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互相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理论才能以及创新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参与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步课堂效率。
为此,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理论,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自学才能历史新教材内容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假设干学习主题,这些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确实定,根本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历史主线明晰,学习主题明确,“难、繁、偏、旧”现象根本消除。
所以,很多历史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
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做好引导。
我在上新课前,先出示设计好的自学考虑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带着问题考虑。
学生自学完我所规定的内容后,我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然后对学生不能答复、不懂的问题进展启发、点拨,消除疑难。
这样学生在自学同时,自己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本应是师生间进展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老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到达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间需要进展交往、对话和沟通。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到达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在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老师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假如真正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课堂就必然是充满活力和生命活力的和深受学生欢送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
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考虑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才能。
学生主体教学方法论文
学生主体教学方法论文【摘要】在课堂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探讨、研究向着课程教学目标进发,使学习成为具有独立的、自主的、富有个性的合作过程。
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们既任重而道远,又大有可为,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被动学习是一种普遍现象。
由于“分数至上”观念的错误引导下,导致学生误入了“埋头苦学”的误区,使得智力得不到全面的开发,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扼杀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歪曲了学生对学习的动机。
由此可见,改变教学方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的当务之急。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变换角色的方式将学生变成学习主人,使他们主动加入教学过程的行列,由此来调动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懂得因材施教,通过分类指导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心差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经调查表明:由于差生的学习成绩差,老师漠不关心,导致差生的心理失衡,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学生日渐萎靡。
常言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要转化差生的前提条件是要学会关心。
教师不但要关心爱护他们,还要给予他们相当大的尊重和信任,成为他们的莫逆之交。
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培养师生感情的交流。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无旁骛去学习,努力成为教师的焦点和骄傲。
同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的帮助他们做课余辅导,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阻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研究性、探索性、理解性的掌握情况,注意学生的课外实践经验、问题思考方法的有效分析,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学科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来巧妙的处理问题,尤其在思维策略方面要加强训练,养成经常性反思的学习习惯。
同时要重视偏科学生群体,分析他们的学习思维结构或其他学生的异同点,找出影响正常思考的各种影响因素,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给偏科生充足的思维发散空间,引导他们从正常基础的思维方式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
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其要义是使全体学生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所以,素质教育是从教育的本质功能出发的,其对立面是“应试教育”。
主体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中存有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弊端而提出的,其要义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它科学地阐述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动与受动的关系,其对立面是“客体教育”和“被动学习”。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不具有主体性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学生的素质发展,离不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一个没有目标追求,对学习缺乏责任感和热情,不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是不能取得包括学习素质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升的。
所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原则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按自己的构思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主体性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尽量要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体性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课堂是由教师设计并负责组织实施的。
在课堂上教师的自主权明显大于学生的自主权。
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要求完成学习过程。
实施主体性教学,核心问题是要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
尽量地由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新模式。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呢?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水平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抓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现代教学目标,不但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还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发展水平和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
主体性教学的目标,在发展水平上尤其重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在渗透思想教育方面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教师在制定一个学期、一个单元具体到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是否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的自主学习水平作为重要目标,这是关系到实施主体性教学成败的首要问题。
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论文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高高在上,以绝对的权威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而学生一味的洗耳恭听,习惯于教师讲什么,他们记什么、学什么,根本不会有“异想天开”的时候,也谈不上什么学习热情。
试问: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吗?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张扬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我们呼唤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提倡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根据多年的摸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着力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二是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期望。
比如,教师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可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老师希望你能做到”等激励性语言表露自己对学生的希望,让学生感受到激励和鼓舞。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又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要尽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激发气奋发向上的动机。
教师还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实行分层指导,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材要求等设计各种教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学生参与的面要广。
比如了解课文大意时让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某句、段、篇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读;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时,让全班学生自由练讲;对于教师提出解决课文重、难点的问题时,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同位讨论等等。
初中政治课中以学生为主体论文
浅谈初中政治课中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是获得有关知识,并通过相关实践活动将知识化为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
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建立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本文从两方面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一、转变思想,改变认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
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对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按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
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师生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
所以,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设疑,让学生在思考、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生成问题。
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如果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高兴,因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已经调动起来。
三、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及标准的教育理论论文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及标准的教育理论论文•相关推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及标准的教育理论论文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及标准的教育理论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是近年来国外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
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搞清参与的标准及其内涵,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教育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化。
人的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21世纪是一个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
人的主体性是他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主体性的发展与提升是生命的核心问题。
主体性是由独立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构成。
独立性是主体在活动中对行为的自我把握;主动性是主体在活动中个性能力的主动展现;创造性是主体在活动中追求新颖性、独特性和有价值。
所有这些都是主体在活动中生成的,生成的前提是主体参与到活动中,离开主体的参与就谈不上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
素质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是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培养其主体性的必然,因此,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参与的标准正确确定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标准是解决参与问题的前提。
总结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参与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积极参与;二是有效参与。
1、积极参与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人际关系智力。
所谓积极参与有三层含义:一是从情绪状态上说,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而绝不是被迫的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处于积极主动的良好情绪状态时,85%的潜能都能释放出来。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指导人们采取相应的教育行为。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转变非理性、非科学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是要破除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树立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的新观念。
具体地说,首先,必须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
其次,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的教育质量观。
再次,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而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
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知识学习和潜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并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
教育观念的转变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要全面正确地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用主体性发展去衡量学生的发展,用主体性思想来设计教育中的全部工作,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自立、自觉、自信、自强,做学习的主人。
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民主开放的环境中,中学生已能相对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认可。
因此,教师要改变“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做到既是他们的老师同时也是他们的朋友。
现代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缺乏受挫体验和教育。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辅助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自主学习,培养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3. 关注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4.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5. 评价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案例1. 案例一: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讲解《庐山谣》这首诗时,教师带领学生游览庐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美景。
在游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案例二: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在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主要内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就学校教育而言,人的发展和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因而学校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而教学作为一种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发展性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当前在减负的基础上提质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将力图运用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原理,对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一论述。
关键词:生物教学发挥主体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意义1.1使学生和教师都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课堂内的45分钟,也不仅仅是充满标准答案的一本教科书,也不仅仅是是坐在课桌旁等待知识的权威(教师)发号施令,学习应该是一种时时处处的生活经验,一种无拘无束的艺术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过程和体验。
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学习压力,创建优良校园文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情绪和违反校纪问题的发生。
突出学习的研究性,促进学习“从知识传授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以学生需求出发,教师指导,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体现对学生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与尊重。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团队精神,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方法2.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
它是教师和学生集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践证明,消极、冷漠、沉闷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背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师生间的不融洽,同学间的不友好,学生往往会产生不满意、烦闷、厌恶、恐惧和紧张等消极的态度和体验。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论文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
归纳有如下几点: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
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 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
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
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
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论文
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论文摘要:只有学生自己参与、亲自实践、方法得当,只要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锲而不舍,不断追求,学生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关键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曾在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做过类似尝试,比如在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时,结合全国人口普查,开展“我是小小普查员”活动,要求调查自己所在村组人口情况,形成《人口调查报告》,课堂上汇报。
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许多学生自学做了大量工作,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使得我在讲解我国人口现状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龄化速度快时,不觉有水到渠成之感,后面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方悟出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道理。
二、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成功学习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应该有正确的方法论作指导,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
否则,既便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也不知怎样学?只能是“牛吃南瓜起不了头”,自己无从下手。
笔者认为,让学生学会学习,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1、每一门学科教学的起始阶段,上好前言(序言)课,如介绍学科特点,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加以训练,使之转化成习惯等。
2、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学法指导,如告诉学生记忆的规律、特点、方法,应如何“挤”、“排”、“让”、“补”学习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关系,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好充分的准备,为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作好铺垫。
由此支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就很大程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一、精心设计导入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新课的开始,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生动巧妙地导入新课,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才能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个性需求,把他们带入趣味横生的境界,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将潜在的学习力能发挥出来。
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因素。
二、创造性思维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师生协调的一种教学活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组织。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并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名创造者,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特别要注意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起
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面对学生提问,教师要学会倾听,随机应变。
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困惑时,要适时、恰当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出思维的沼泽地。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倾听不同意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会与人争辩,同时发展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并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这方面,我们的许多教师一直在不断努力。
这次我镇开展的优质课、展示交流课中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
如蒙仕桃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吴秀波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罗明池老师执教的“生肖里的数学”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开发了教材的趣味性。
在知识的形成中,注重了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
再如,由李道臣老师执教的“找规律”,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整节课由“幸运花串串”引入,以让学生猜猜第2串“幸运花串串”下一朵花的颜色来引出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然后用一句话:“同学们喜欢规律吗?”组织学生进入了挂满灯笼、彩旗飘扬、小朋友在开心地做游戏的活动场面。
那么美的地方,那么好玩的游戏,哪个小朋友不觉得有趣那真叫怪了!学生们找啊找,找得很开心,学得很投入。
在李道臣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创造了有规律的掌声,摆出了有规律的学具,
展示了有规律的动作,最后师生一同观看欣赏了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的规律:不同颜色的五角星,不同形状的图形,街道两道的绿化带,精心编织的手镯,小朋友衣服的条纹……真是太棒太精彩了!可以说,这节课不仅是在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更是在教会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要从小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不仅感叹:人生能遇一位好老师,足矣!通过向别人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源源流动的活水的危机。
四、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着重考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认识能力,看那些知识点不需要教师讲,只需要引导自学就能解决的,教师就不应去讲去练;对那些学生自学后似懂非懂的知识点,教师应提供学习方法,作好指导与点拨,使学生在学业困惑面前通过别人提醒帮助,经自己努力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对那些让学生自学后怎么也弄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去练。
处理好上述四种情况后,学生才能产生自我学习,自我训练的冲动,他们的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出来,这时候不需要教师去怎么教,而只需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教师只担当学生学习的顾问和参谋,尽力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条件。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才是自己认的,才能持久、牢固,这才体现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