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

合集下载

实词推断导学案

实词推断导学案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编制人:郑晓审核:高三语文组2013年12月18日班级:姓名: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学案编制:郑晓审核:高三语文组【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原有知识,能归纳说出推断文言文实词的一般方法和规律2、通过对习题的演练,掌握并运用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组(一)想一想你能推断出这些词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1.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2.张良出,要项伯3.失其所与,不知。

4.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

(二)方法总结:(三)练一练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被鹤氅(chang)衣。

(2013-山东)4、乃易其弊衣。

(2010年高考天津卷)第二组(一)想一想:你能推断出“籴”和“粜”的意思吗?丰则贵籴dí,歉则贱粜tiào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二)方法总结:(三)练一练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第三组(一)想一想:这些画线字是什么意思?你曾经在哪见过吗?乃令甲兵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相如因持璧却立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二)方法总结:(三)练一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错C.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D.齐人追亡逐北。

北:北方。

第四组(一)想一想你能推断出“奔”及“固”的意思吗?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二)方法总结:(三)练一练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2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概述1.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利用词类活用规律参考成语、古籍等资料第二章:词类活用推断实词2.1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态态活用动词的宾语、补语、状语2.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用法2.3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修饰语、宾语、补语第三章: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3.1 上下文语境的定义和作用上下文语境对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方法3.2 具体语境下的实词推断实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分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推断技巧第四章:成语、古籍参考推断实词4.1 成语对实词推断的启示成语中的实词含义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4.2 古籍对实词推断的参考价值古籍中的实词用法和含义利用古籍资料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综合练习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5.2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第六章:词义引申与转移推断实词6.1 词义引申的概念解释词义引申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词义引申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应用6.2 常见词义引申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词义引申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义引申的推断方法第七章:反义词、同义词推断实词7.1 反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义词推断实词7.2 同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同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同义词推断实词第八章:通假字、异体字推断实词8.1 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通假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8.2 异体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异体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异体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词序、成分省略与实词推断9.1 词序变化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词序变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词序变化推断实词9.2 成分省略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成分省略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成分省略推断实词第十章:文言文实词推断实践与应用10.1 实践题目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词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10.2 应用拓展与讨论鼓励学生将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与经验第十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与技巧11.1 实词推断的策略介绍常见的实词推断策略,如语境分析、语法分析等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11.2 实词推断的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实词推断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等强调技巧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第十二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与评估12.1 实词推断练习设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12.2 实词推断评估方法介绍一些评估实词推断能力的方法,如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等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十三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13.1 实词推断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词推断方法和策略13.2 实词推断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实词推断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与实施14.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实词推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14.2 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具体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第十五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反思与改进15.1 教学反思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空间15.2 教学改进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强调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实词推断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教学教案,包括实词推断的意义、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学习目标:归纳并掌握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有效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归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钟响磬鸣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

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

夔来问疾,僧具以告。

俄击斋钟,磬复作声。

绍夔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处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设馔。

绍夔食讫,出怀中错(同“锉”),鑢(l ǜ)磬数处而去。

其响遂绝。

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便愈。

翻译下列句子:1、曹绍夔素与僧善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你用了怎样的方法来推断重点实词的?)总结: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粗实词的意义。

【一】1、(烛之武)夜缒而出。

(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6、(09江苏卷)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 )7、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

( )【方法总结】【二】例一:左右欲引相如去 (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 )秦军引而去 ( )相如引车避匿 ( )想一想:“引”的本义是什么?它和其它词义有什么关系?例二:金就砺则利 (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 ( )犹水之就下也 ( )乃谢客就车 ( )臣请就汤镬 ( )辞不就职 ( )想一想:“就”的本义是什么?它和其它词义有什么关系?【方法总结】【三】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3、.张良出,要项伯()4、将军禽操,宜在今日()5、(10天津卷)忽有人被发粗衣()6、(13新课标)振巩昌、临兆饥民()【方法总结】【四】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联想成语()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联想成语()3、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联想成语()4、(10天津卷)乃易其敝衣()联想成语()5、(11江苏卷)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a.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词性等信息推断实词。
c. 常识运用法:运用生活常识、历史知识等推断实词。
d. 词义引申法:根据实词的本义,推断其在文中的引申义。
3. 典型例句分析:分析含有实词的典型例句,讲解实词推断的过程和方法。
十四、教学反馈
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告诉他们他们在文言文实词推断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十五、教学资源补充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一些补充材料,如相关的文章、视频、练习题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知识和方法,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总结讲解:总结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灵活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在实词推断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词推断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他们在学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
十二、教学改进
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适合学生的水平。
2.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他们在实词推断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
3.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实词推断方法,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doc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doc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探究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建立知识坐标树。

2.能够利用方法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分类练习字音推断法---通假法:想想看:1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试试看: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吕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4、复之以掌5、卒然临之而不惊6、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字形推断法:想想看:1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2、金就砺则利。

3、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试试看: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晋文公的炊事官)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抚军亦厚责成名。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货。

5、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高考链接(2008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人名),访奋击收者收留C、访(人名)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人名)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结构推断法:课内:A、不积肆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E、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F、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G、文过饰非H、严惩不贷课外: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语法推断法一词性推断法课内:1、沛公军霸上。

2、范增数口项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左右欲刃相如。

课外:1、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阙之。

2、(2005年浙江卷) D.图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3、(2006年重庆卷)B拜住(人名)厕其疏入谏4> (2000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

5、(2008全国卷I)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使者阚刚(人名)抗定檄:文告。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E.前倨后恭F.不亢不卑G.党同伐异;H.革故鼎新
★试试看
1、追亡逐北。பைடு நூலகம்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4、攘除奸凶。
★高考链接
1、对下列句子中A选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3年广东卷
A、(周访)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周)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周)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2.翻译下文中划线部分。(10分)2008年福建卷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第三组
例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例2、吏误收(周)访,访奋击收者收:收留(是否正确)(2013年广东卷)
※归纳方法:三、推断法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2、学习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三、学习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四、学习步骤:
小组合作探究,分小组研讨文言语句,推断词义,归结推断方法。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归纳方法:七、推断法
★试试看: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4、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五、课堂小结:实词的解读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科学的推断,通过文言文的读记形成大语感,加上通晓文言文特有的背景信息(如古文化常识等),如果再加上有训练有素的“猜读”能力,辅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那么,“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将不再是“雾里看花”。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导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导学案

掌握技巧巧译实词——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学习目标】掌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断实词词义。

积累文言知识,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沉“着”(采用推断方法解释加粗划线字):(一)例: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击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列子•说符》思考:(1)“素”和“缁”是什么意思?(2)你是用什么巧妙方法推断出来的?(二)试一试:1.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2.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2022年新高考Ⅱ卷《东观汉记》卷十)方法总结:二、落“实”(采用推断方法解释加粗划线字):(一)例:例1: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例2: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②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二)试一试: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2021年新高考1卷)2.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021年新高考2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020年新高考1卷)方法总结:三、得“月”(采用推断方法解释加粗划线字):(一)例: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2.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代史伶官传序》)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实词推断导学案

实词推断导学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推断【学习目标】1.归纳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几种方法。

2.能根据所总结的方法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重点难点预测】考查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词类活用。

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对名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确定所指名物的范围;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

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直接考查名词、形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数量极少,倒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

“多义动词”的意义分析推断一直是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重中之重。

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常见的实词,有“显”和“隐”之分。

“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隐”是指在文句的翻译判别中,只要理解原句中某些实词的确定意思,就可以翻译或分辨出译句的正误。

【评价任务】1.通过课前自学,总结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几种方法。

2.通过课中合作探究和展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知识链接】考点阐释“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

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2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

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考查题型:直接考查第4题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第7题翻译文中的句子间接考查第6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学法指导】1、注重积累A、充分重视课本,夯实基础;B、重视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的积累;C、从过去十年高考题中积累,最好独立做一遍;D、加强文言文的课文朗读,整理归纳出常考和易错的实词。

实词推断导学案

实词推断导学案

上帝给我以双脚,于是我奔跑;上帝给人以大脑,于是我思考。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

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一、借助字形推断
1.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2.
人名
1.用“贝”作偏旁的字与______有关
2.用“纟”作偏旁的字与______有关
3.用“月”作偏旁的字与______有关,
4.用“目”作偏旁的字与______有关。

5.用“歹”作偏旁的字与______有关,
二、借助对称结构推断
2.
3.
4.
三、借助语法分析推断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1.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白吃饭
2.沛公将十万兵攻咸阳率领
3.眼睛
4.派遣
四、借助知识迁移推断
1.
2.
3.
4.属岁歉,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恐无以禁。

(2013年高考广东卷) 5.
五、根据语境推断
1.
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项“左。

”左,乃陷大
泽中。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1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1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探究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一: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古今谭概》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方法二:追亡逐北()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通五经,贯六艺()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因利乘便()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化险为夷()彼竭我盈()求全责备()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方法三: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将军身被坚执锐()履苍莽中()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趣池呼鱼。

()方法四:除南清河太守是岂作乱之人邪朝廷闵之,贷其罚,以为西宁都护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咸私哂其矫饰焉方法五:丰则贵籴,歉则贱粜冀得一归觐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抚军亦厚赉成名。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可以独飨白粲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于)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借助成语推断
成语是古汉语遗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活化石”,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众多语言现象。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的中某些词的含义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
相如因持璧却立“却”的意思是:相关成语: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与“靡”有关成语:“靡”的意思是:
夫晋,何厌之有与“厌”有关成语:“厌”的意思是:
赵奢之伦制其兵与“伦”有关成语:“伦”的意思是:
使弈秋诲二人弈与“诲”有关成语:“诲”的意思是:
补充法
①省文推断:由于语句出现省略部分,只是一些词咋看起来颇为费解,如果把省略的补上来,或
理解为修辞上的“借代”,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一句中的“清荣峻茂”,如把省文补上便是“”
②组词补充:古代汉语多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多以双音词为主。

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甚理解
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其意义。

书——更——诫——
悦——赐——
九、复词偏义推断法
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构成,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意义,这样的词叫做偏义复词。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作息”只有“勤劳作”而无“勤休息”之意。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偏指“”无“”之意。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偏指“ ”无“ ”之意。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班级姓名【考点分析】《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它的范围并不是很广,重点是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和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

考查的类别主要是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问题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翻译时要么无从下手,要么靠想当然。

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更缺少有的放矢、行之有效的推断方法。

【学法建议】1、充分重视课本积累,夯实基础。

2、重视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的积累。

3、积累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

4、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边练边学】尝试推断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并总结出相应的方法。

【方法一】推断法1、齐武成帝子琅邪王……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4、(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方法阐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或句子内部)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推断词义。

【方法二】推断法1、金就砺.则利。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王以和(人名)为诳,而刖.其左足。

()方法阐释: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另外,指事字、会意字、象形字等,也对我们推断词义有所帮助。

【方法三】推断法1、秦王还.柱而走。

()2、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3、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人名)。

()4、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方法阐释: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有时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是相同或是相近的,有时通假字与本字的字形存在相似处,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运用声旁或字形找到通假关系,去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一)——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学习目的】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正确理解词义。

【学习重点】根据语境推断词义【学习过程】一、课前自测解释以下画线的词句,并尝试总结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的一些方法。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柳宗元二、考点阐释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络又有区别的那一局部〞,?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展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拟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一样或不一样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察实词理解。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沉着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察。

三、方法指导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局部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断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典例分析】〔08广东卷〕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容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稳固练习】解释加点字,并说明理由:〔2005湖北卷〕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易__________________。

(二) 构造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一样、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再文中的含义(重点)2.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难点)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三、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语境代入推断法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外部语境: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例:辨析“应”在句中的实词义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推断:“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应”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推断:“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应”为“应答”。

(2005北京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杼相之相:辅佐B.扌豕 lì(攭) 崔杼之子扌豕:挑拨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庆封地名)诛:杀掉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 卒而相亲与:结交答案: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例:选出下列划线句正确的一项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答案:B )牛刀小试1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璋”是好的玉石,顶端作斜锐角形,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民殷国富——富,殷—富裕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文过饰非——饰,文—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扶危济困——扶,济—扶助比肩接踵——接,比—紧接着,紧挨着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导学案【学习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几种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回顾所做过的试卷或训练题,想一想自己实词部分的经验与教训有哪些。

一、思考与讨论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你能推断出“案”“殛”的意思吗?问: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二、方法探究探究一(一)想一想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冀得一归觐()问:“籴”“粜”“觐”的意思各是什么?你是怎么获得的?方法一归纳:(二)字形拓展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有关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有关4、其他:禾()贝()歹()皿()纟()月()宀()求()目()隹()(三)试一试翻译: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补充原文:宓m 子贱(人名)治单父(地名)。

有若(人名)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q也。

”(试题原注:“臞”通“癯”)探究二(一)想一想1、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问:“弄璋” “ 弄瓦”各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获得的?2、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方法二归纳:(三)试一试:p103第二题探究三(一)想一想1、追亡逐北()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5、通五经,贯六艺()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问:“北”“弥”“逸豫”“敝”“贯”“攘”的意思各是什么?你是怎么获得的?方法三归纳:(二)试一试:p104第5题探究四(一)想一想1、势拔五岳掩赤城()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文言实词推断法导学案

文言实词推断法导学案

高三语文导学案——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一、联想推断法(联系所学过的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高考链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附:1、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2、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诗·卫风·氓》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过秦论》“败北”,现代汉语词语。

)二、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2、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

常用“败北”,北即败)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4、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再以成语为例:1、含义相同相近: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民殷国富——富,殷—富裕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文过饰非——饰,文—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扶危济困——扶,济—扶助比肩接踵——接, 比—紧接着,紧挨着怜香惜玉——怜,惜—爱惜、爱心驰神往——驰,往—向往2、含义相反相对:党同伐异——伐,攻击;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夜,晚;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阅读·实词推断导学案【使用说明】1.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考查词语的理解、推断能力,这要求一方面要有大量的课内积累,能由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一方面要在训练中积累做题的经验,学会准确推断。

2.认真阅读方法指导,联系已有经验,真正有所感悟深化。

3.独立完成探究题目,联系文本,答题规范。

4.不带★的所有同学要全部完成,带★的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做。

【学习目标】⒈掌握牢记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做出准确判断。

⒉学会分析、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⒊感受古文独特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考纲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阅读浅易文言文,梳理常见文言实词。

自主学习·感悟提升【方法感悟】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

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

完成近四年山东高考题中的实词题目,思考山东高考设题的方向。

1.(2013,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采之可茹.茹:吃B.皆竞秀.献状秀:开花C.被.鹤氅衣被:通“披”,穿着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2.(2012,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3.(2011,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

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4.(2010,山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人濒.行濒:临近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C.遽薄.京师薄:逼近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卒:步兵【高考典题】合作探究·智慧分享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并总结方法。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导学案 教师版 4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导学案  教师版 4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明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在文言文阅读及考试中的重要地位。

2、学习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三、学习方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四、学习步骤:小组合作探究,分小组研讨文言语句,推断词义,归结推断方法。

●●第一组:(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绳索)【推断】“纟”与丝织品有关。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这里应该是“绳索”。

译:当他们用绳索把燕父子捆绑起来。

《伶官传序》(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香草)【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

根据“岸芷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相应。

“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为“香草”。

译: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芷:香草的一种。

汀:小洲,水边平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岳阳楼记》※归纳方法:一、 字形 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

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

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

★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 兵器 )有关2、从“马、牛、羊、豕(shǐ)、犭、鸟、虫”者与( 动物 )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 人的行为 )有关。

禾-- 五谷 贝-- 金钱 歹-- 死亡 皿-- 器具 纟-- 丝麻宀-- 房舍 米-- 食物 目--眼 髟---毛发(biāo) 穴--洞穴礻--礼祀 舟--船舶 革--皮革 忄--思想 冖--- 笼罩★试试看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斜眼看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田地 《归去来兮辞·并序》3、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洁白的样子 《屈原列传》译: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皓(hào)皓:莹洁的样子。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a. 语境分析法b. 语法分析法c. 联想推断法d. 词义辨析法3. 实例分析与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a. 语境分析法: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其他词语,推断实词的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推断其意义。

c. 联想推断法:根据实词的常见搭配和用法,推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d. 词义辨析法:通过对实词的词义进行辨析,找出最符合语境的义项。

3. 实例分析: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4. 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片段,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并讨论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实词推断实例分析。

2. 文言文片段练习。

3. 参考资料:有关文言文实词推断的书籍和网络资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难度:中等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词推断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词推断,巩固知识点。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七、教学环境: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例分析和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便于拓展知识。

八、教学策略:1.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正确了解词义。

【学习重点】根据语境推断词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测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句,并尝试总结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的一些方法。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柳宗元
二、考点阐释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三、方法指导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典例分析】(08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巩固练习】解释加点字,并说明理由:
(2005湖北卷)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易__________________。

(二) 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典例分析】“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一句中,“顽鲁”的正确意义是()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蠢笨
【巩固练习】推断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含义,并说明理由:
1.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2.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三)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典例分析】推断画线词语的含义: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2、豫州遁逃至此()【巩固练习】解释画线词语意思,并说明理由:
1、下诏出诩,还假印绶()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四)词性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

可以根据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典例分析】推断加点字含义:
1、(06重庆卷)拜住(人名)袖.其疏入谏袖:__________
2、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坚:________ 锐:______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2000全国)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木柴
2、(2004湖南卷)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五)联想推断法
◆联系教材: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
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
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典例分析】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
1、(2005湖北卷)A .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
2、(2006福建卷)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联想成语: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
推断出文言词义。

【典例分析】推断加点字含义:
1、(2004辽宁卷)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投:__________。

2、(2005辽宁卷)B. 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喻:__________。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06湖南卷)D. 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
2、(07江苏卷)A.进之布指算,不爽爽:差错
3、(08江苏卷)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4、(09江苏卷)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六)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古今异义词),最忌望文生义。

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典例分析】推断加点词语含义:
1、(08江苏卷)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
..( )
2、(09江苏卷)购仰妻子
..急,踪迹至通明家( )
【巩固练习】(01全国卷)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
..而王齐。

()
(七)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典例分析】(08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04江苏卷)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经过
(八)通假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有的是形似,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

【典例分析】推断加点字含义:
1、(2004江苏翻译题)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少:_________。

2、(2006江苏翻译题)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振:_________。

【巩固练习】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并说明理由:
1、(2004·青海)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
2、被.发行吟泽畔()
3、员.径八尺()
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子为父死亡.所恨()
(九)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与
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左“阝”与山有关。

【典例分析】推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金就砺.则利()②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
③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④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⑤生而眇.者不识日()
【巩固练习】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并说明理由:
1、(2005江苏卷翻译题)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
2、(2006江西卷翻译题)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3、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四、当堂演练(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翻译句子)
1、(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2、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苏秦)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