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第五版

合集下载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第五版)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第五版)

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第五版)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第五版)简介本文档为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第五版,旨在提供关于该疾病的最新信息和数据分析。

流行病学数据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新冠肺炎的全球感染人数已超过X万人,死亡人数超过X万人。

该疫情已在X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并且呈现出不断扩散的趋势。

病毒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病毒颗粒。

这些颗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其他人,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潜伏期和传染性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到14天,最长可达X天。

在潜伏期内,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仍然具有传染性,这增加了病毒的传播风险。

年龄和风险根据数据显示,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严重病症。

儿童和年轻人也可能感染病毒,但症状一般较轻。

预防措施- 经常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 戴口罩,特别是在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

-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感染者或有症状的人。

- 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人群拥挤的场所。

疫苗接种情况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种新冠疫苗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并且开始进行大规模接种计划。

疫苗接种被认为是控制疫情和减少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

大部分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减轻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然而,疫苗接种并不代表完全免疫,仍需继续遵守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策略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和疫苗供应情况,制定了疫苗接种策略。

通常,医护人员、高风险人群和老年人等优先接种。

接种策略可能会根据疫情和疫苗供应情况进行调整。

结论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指出,该疾病仍然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通过遵守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和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我们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流行病学(第五版)绪论 ppt课件

流行病学(第五版)绪论  ppt课件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1850)
全世界第一个流行病学学会
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
第一节 发展简史
1850年 “英国伦敦流行病学学会”成立 标志流行病学学科形成
1848~1854年 英国 John Snow 标点地图法 伦敦霍乱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节 发展简史
Sir Austin B. Hill: The Father of Modern 早期队列研究: Framingham 研究1948 Epidemiology Sir Richard Doll: The Godfather of Epidemiology
一、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
自从有人类文明到18世纪. 这期间,该
学科( 分支) 尚未形成,但已形成雏形.
Hippocrates (460-377 BC)
第一个流行病学家
主要的流行病学著作: 《Epidemic Ⅰ》 《Epidemic Ⅲ》 《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
第一节 发展简史
(三)学科发展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主要特点 传染病 调查分析
疾病和健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三环节两因素 社会行为因素 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应用越来越广
流行病学复兴:现代流行病学的开始 主要特点:
从传染病倒非传染病
时间: 20th世纪中叶
第一个 RCTs: 链霉素与肺结核 1948
第一节 发展简史
威廉.法(William Farr 1807—1883),英格兰和威尔士登记总署的 第一任摘要的编撰人。他阐明了若干条流行法则,定义了发病率和患 病率的关系。他观察到流行似乎发生在不卫生地区,经过一个有规律 的过程,然后下降。由此他用数学方法证明:一个正在减弱的流行, 其死亡率以一个相对固定的加速度减小,从而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以解 释流行性疾病的自然史。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答案第五版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答案第五版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答案第五版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详解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五)现况调查资料7:某省部分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的现况调查7.1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年来,通过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我国的HBsAg(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及HBV流行率均有所下降。

本研究通过对某省部分地区抽样,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并与全国乙肝流行特征进行比较,了解该地区自然人群HBV的感染状况、流行特征及其免疫情况。

思考题:(1)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流行病学研究,是描述性的,还是分析性的?你认为应该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更合适?本次调查的目的何在?(2)该种研究有何特点?主要有哪些用途?7.2调查设计7.2.1调查方法及对象以该省2个地级市为研究现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个城市小区、7个农村行政村的自然人群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即以2个地级市为现场,按农村、城市分层,对抽取到的每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再对调查对象抽取3ml肘静脉血标本,最终共采集血标本2282份。

思考题:(1)抽样调查的方法有几种?(2)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有哪些优点?(3)如何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4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习指导(4)决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的因素有哪些?7.2.2调查过程及内容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编写调查表初稿,经预调查后形成正式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以直接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表,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每名调查对象在调查前自愿填写知情同意书。

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

(2)乙肝疾病相关知识:关于乙肝传播途径的常识知识。

(3)医源性接触史:注射史、住院史、手术史、输血史等。

(4)免疫史:免疫接种时间,免疫针次。

第五版新冠诊治方案传染源

第五版新冠诊治方案传染源

第五版新冠诊治方案传染源引言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种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COVID-19)的冠状病毒。

自2019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并造成大量感染者和死亡人数的增加。

在疫情的控制和预防方面,了解新冠病毒的传染源对于采取有效的临床诊治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第五版新冠诊治方案中对于传染源的相关内容。

传染源的定义和特点传染源是指能够释放出病原体,并具有传播新冠病毒的潜力的感染者或潜在感染者。

感染者和潜在感染者都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源,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等途径释放病毒。

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存在和复制过程使其成为传染源,并使其可能通过的传播途径增加。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但也可能通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

临床特征及其对传染源的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对于确定和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潜伏期: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平均为5天。

在潜伏期,感染者可以是无症状的,但仍然具有传染性。

2.症状:新冠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肌肉或关节疼痛、喉咙痛、呼吸困难等。

有些感染者可能呈轻度或无症状。

3.重症病例:一部分感染者可能发展成为严重或危重症病例,需要住院治疗。

这些患者通常具有呼吸窘迫、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严重症状。

传染源的诊断和筛查为了准确诊断和筛查新冠病毒感染的传染源,第五版新冠诊治方案提供了以下建议:1.临床诊断:通过对感染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确定感染者是否为新冠病毒传染源。

2.实验室检测:采用核酸检测方法对患者的上呼吸道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认新冠病毒的存在和复制。

此外,还可以采用抗体检测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清样本,以确定其是否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

01-流行病学概论

01-流行病学概论

预防医学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第五版目的要求1.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类。

2.了解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用途,及其发展简况一、流行病学概念的演变流行病学(epidemilogy)的英文来源于希腊字EPI(在……之中、之上)和DEMO(人群);直译为“研究在人群中发生(事情)的学问(学科,OLOGY)”。

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的分支学科,这个事情首先是指人群中的疾病问题。

由于不同时期影响疾病和健康的因素不同,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也不同;因此不同时期流行病学的概念或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定义20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传染病)英国Stallybrass(1931年)定义为“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

苏联(1936年)出版的《流行病学总论教程》中定义为“流行病学是关于流行的科学,它研究流行发生的原因、规律及扑灭的条件,并研究与流行作斗争的措施”;一、概念的演变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及决定疾病频率的决定因素的科学”(MacMahon,1970年)“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之表现形式(表型)及影响这些表型的因素”(Lilienfeld,1980年)“流行病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疾病的分布、生态学及防治对策”(苏德隆,1964年)一、概念的演变20世纪后期(疾病+健康状态)“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学问”(Last, 1983年)。

一、概念的演变二、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的解释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①某(些)事件在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即揭示现象;②什么因素导致某(些)事件在人群中呈现如此分布,即找出原因;③用什么策略和措施可以改变这种分布,即提供措施;④评价策略和措施的效果,即评价效果。

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第五版

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第五版

第一节 概述—分类
四分类
按研究场所划分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按所具备设计的基本特征划分
真实验(true experiment)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即半实验(semi-experiment)
第一节 概述—分类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缺点:抽样误差大,分析工作量大。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六)设立对照
➢ 原因:
• 不能预知的结局 •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 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 方式:
• 安慰剂对照 • 自身对照 • 交叉对照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 连续变量样本量计算:
N 2(Z a Z ) 2 2
d2
σ:为估计的标准差 d:为两组连续变量均值之差 Zα、Zβ和N所示意义同上述计数资料的计算公式
以上公式适用于N≥30时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例如:假设合理膳食可以使干预组的血清胆固醇水平较对照 组降低15mg/dl,已知从其他资料获得胆固醇方差为 (25mg/dl)2 ,本设计为双侧检验,α水平为0.05、β为 0.05,试计算各组样本数。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一)明确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对干预措施有效 • 预期发病率较高 • 干预对其无害 • 能将实验坚持到底 • 依从性(compliance)好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三)确定实验现场

who第五版标准

who第五版标准

who第五版标准WHO第五版标准。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缩写,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它的使命是通过国际协作,提高全球卫生水平,保护全球人民免受健康威胁。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使命,WHO不断更新和完善其标准和指南,以确保其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其中,WHO第五版标准是其最新的一项重要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WHO第五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关于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在第五版标准中,WHO对各种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修订,以适应当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最新成果。

这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提高医疗水平,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其次,关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标准。

在第五版标准中,WHO 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的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化,以更好地指导各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疫情,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再次,关于卫生服务和医疗质量评价标准。

第五版标准对卫生服务和医疗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促进各国卫生系统的建设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为全球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最后,关于卫生保健政策和管理标准。

第五版标准还包括了关于卫生保健政策和管理的标准,以指导各国建立健全的卫生保健政策和管理体系,提高卫生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WHO第五版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它对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卫生服务和医疗质量评价、卫生保健政策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和指导,对于推动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全球卫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WHO第五版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国的卫生系统和医疗服务水平,为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期待全球各国能够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卫生挑战,为建设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世界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第五版)预防医学_实习指导_答案

(第五版)预防医学_实习指导_答案

(第五版)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实习一疾病分布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实习表1-1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1 0}2 43 284 1205 3106 4327 1548 579 2810 1411 0~12 0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问题3b :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 :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 病例数—图形种类·叠加型条图 ·分组型条图 ·叠加型直方图·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 ·隐蔽型折线图^发病率—图形种类·线图·隐蔽型折线图·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 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

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 男 女年龄组 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总人数 病例数 率(1/1000)0-4168491158777…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月发病率51015202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份发病率(1/1000)南卡罗莱纳24个村庄不明原因疾病分年龄、性别发病率2040608010012014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年龄组(岁)发病率(1/1000)#年龄组 (岁)总人数发病数发病率 ] (1/1000)总人数发病数发病率 (1/1000)16-29 1905 89 —1487 1630-49 1684 98 141 `4 ≥50 387 4 26 0 - 合计3976191165420[实习表1-4 该疾病的分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是否磨坊年龄组性别工人(岁) 病例健康者合计罹患率(%)女是<10 0 0 0 -10-19 2 330 33220-29 4 194 19830-44 2 93 9545-54 0 9 9≥55 0 5 5 …小计8 631 639否<10 28 577 60510-19 5 200 20520-29 12 204 21630-44 16 220 23645-54 4 91 95≥55 1 92 93小计66 1384 1450男是<10 0 0 0 -!10-19 3 355 35820-29 1 361 36230-44 3 318 32145-54 0 93 93≥55 1 51 52小计8 1178 1186否<10 23 629 65210-19 4 161 16520-29 1 12 1330-44 0 10 10(45-54 1 14 15≥55 4 26 30@实习表1-5 南卡罗莱纳7个村庄9各月内感染该疾病的人口数和家庭数总人口数4,399感染家庭的人口数. 424非感染家庭的人口数3,975总病例数115感染家庭的首发病例数. 77感染家庭的其他病例数. 38((一个感染家庭中首发病例后出现的病例)总家庭数798实习表1-6 24个村庄一年间该疾病分经济状况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发病数人口数发病率(1/1000)层1(最低)99 796层2 240 2,888~层3 260 4,868层4 177层5 132 5,549层6 23 1,832层7(最高) 2 769合计933 21,737在本次调查中亦包括卫生情况的调查。

流行病学第五版 李立明 第1章-绪论

流行病学第五版 李立明 第1章-绪论

Introduction
目录 简史 定义 应用 方法 特征 展望
第一节 发展简史
第三阶段
20世纪 年代至今 世纪90年代至今 世纪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交融 微观上 分子流行病学 宏观上 生态流行病学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 循证医学 循证保健
Introduction
目录 简史 定义 应用 方法 特征 展望
评价 指标 体系
传统评价指标 平均期望寿命 婴儿死亡率
Introduction
健康 需求 要求
目录 简史 定义 应用 方法 特征 展望
Introduction
目录 简史 定义 应用 方法 特征 展望
发展简史 定义 原理和应用 研究方法 特征 与其他学科关系及展望
Introduction
目录 简史 定义 应用 方法 特征 展望
目录 简史 定义 应用 方法 特征 展望
第一节 发展简史
一 发 展 史 (一)学科形成前期 自有文明史以来至18世纪 自有文明史以来至 世纪
公元前460~377年 公元前460~377年 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 空气、水及地点》 《空气、水及地点》“Epidemic” 时疫” 疫疬” 我国 “疫” “时疫” “疫疬”
Introduction
Hippocrates
目录 简史 定义 应用 方法 特征 展望
第一节 发展简史
15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 意大利 威尼斯 我国 隋朝
海港检疫法规 疠人坊” “疠人坊”
1662年 英国John 1662年 英国John Graunt 第一张寿命表 设立比较组思想
John Graunt
Introduction
目录 简史 定义 应用 方法 特征 展望

第五版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实...

第五版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实...

(第五版)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参考答案实习一疾病分布南卡罗莱纳州一起疾病流行的调查研究问题1:我们可以将流行性疾病的病因分为哪几个范畴?答案1:致病因子(外因)宿主自身原因感染营养环境因素(如:毒物) 心理其他行为遗传问题2:你需要哪些信息来描述流行特征?答案2:时间: 流行曲线(按发病时间的病例数分布)地点: 地理位置限定的罹患率(家庭、镇的分片、镇、城市或农村等) 人群: 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经济状况(教育和收入)以及职业等的罹患率。

实习表1-1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月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 月份发病数发病率(1/1000)1 0 0.02 4 0.2328 1.24 120 5.55 31013.76 43219.77 154 6.8857 2.5928 1.31014 0.611 0 0.012 0 0.0问题3a:观察实习表1-1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a:在实习表1-1中有两项,病例数和每月的发病率病例数 :直方图发病率 :折线图实习表1-2 24个村庄一年来该疾病的分年龄、性别发病情况(总人口22,653)问题3b:观察实习表1-2并将其整理成图。

答案3b:在表3中有两项,病例数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病例数?图形种类叠加型条图分组型条图叠加型直方图不同性别的两张分离型直方图隐蔽型折线图发病率?图形种类线图隐蔽型折线图为了得到合适的解释,直方图和折线图在X轴上每一段的宽度都应代表同样的意义。

所以,5岁以下的所有人群都被编入同一个年龄组“5岁”,计算0~4岁所有人群的平均值并标在图形上。

性别男女年龄组总人数病例数率(1/1000) 总人数病例数率(1/1000)0-4 1684 91 54.0 1587 77 48.5问题4:通过看图讨论一下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答案4:表1-1: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春天末达到顶峰,然后迅速下降直至夏天末(值得注意的是,单凭这一年的资料,我们不能说这种疾病发病就具有相对的季节性)表1-2:婴儿发病率低,1~14岁发病率最高(不同性别均一样);大致上,女性稍高于男性,育龄期的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相对男性在这个年龄段发病率就较低,老年人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之精要(原创)

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之精要(原创)

流⾏病学伤害流⾏病学之精要(原创)声明:这⼀系列《精要》都是本⼈全⾯学习⼈民卫⽣出版社《流⾏病学》第五版(预防医学类专⽤)的笔记,字字页页全阅读的精要笔记,由于编辑排版等⽅⾯原因,有与教材不⼀致的地⽅,请参考教材。

如果考试参考⽤,请根据您的考试重点,有选择的阅读!(其他章节精要可在“我的⽂章”栏⾥查找)第⼗⼀章伤害流⾏病学伤害流⾏病学(injury epidemiology)是运运伤害与感染性疾病、慢性⾮传染性疾病⼀起构成危害⼈类健康的三⼤疾病负担。

伤害流⾏病学⽤流⾏病学原理和⽅法描述伤害的发⽣频率及其分布,分析伤害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预和防制措施,并对确定重点需要和优先安排,阐明分布,明措施效果做出评价的⼀门流⾏病学分⽀学科。

伤害流⾏病学研究的主要⽬的是确定重点需要和优先安排,阐明分布,明措施效果做出评价的⼀门流⾏病学分⽀学科。

确因果关系,制定控制策略。

第⼀节概述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平⽽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定义及内涵: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平⽽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理损伤统称为伤害。

⼆、伤害的分类:(⼀)按照造成伤害的意图分类:1.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是指⽆⽬的性、⽆意识地伤害,主要包括车祸、跌落、烧烫伤、中毒、溺⽔、切割伤、动物叮咬、医疗事故等等。

2. ⾃杀与⾃伤(suicide and self-inflicted injury)是由受伤害⼈对⾃⼰的有意识伤害,包括⾃杀、⾃虐、⾃残等。

据WHO统计, 2000年全球约有100万⼈⼝⾃杀,⽽⾃杀未遂者约为⾃杀⼈数的20倍。

在城乡分布上农村显著⾼于城市,⼀般⽽⾔,⾃杀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增加。

全世界的男性⾃杀标化死亡率⾼于⼥性,但在我国(尤其在农村)⼥性的⾃杀死亡率略⾼于男性。

3. 暴⼒与他杀(violence and homicide injury)是有他⼈有意识地加害⽽造成的伤害,包括家庭暴⼒、虐待⼉童、强奸、他杀、⽃殴等。

5-6人卫版预防医学(共81张)

5-6人卫版预防医学(共81张)
❖指标的客观性
❖指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25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临床试验的设计(shèjì)原则
对照原则 随机原则 重复原则 盲 法
第26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对照的原则(control)
设置对照的意义
➢ 科学地评定药物疗效或措施效果
➢ 排除非研究(yánjiū)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 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可靠方法
➢ 了解:其他内容
第2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3.4 实验流行病学
内容(nèiróng) 1
概述
2 临床试验设计的要素
3 临床试验设计的原则
4 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
第3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 实验流行病学(liúxínɡ bìnɡ xué)的概念 ➢ 实验流行病学的特征 ➢ 实验流行病学的分类
➢ 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
❖ 优点:易被患者和医生接受,可以避免来自患 者的偏倚。
❖ 局限性:不同病区或病房收治的患者,其基本 临床特征和主要预后因素的分布可能不均衡, 该方法易使临床试验的结论产生偏倚。
第29页,共81页。
预防医学
对照的类型 按对照的性质分类
❖ 有效对照(标准对照standard control)
➢安慰剂对照(placebo-control)
研究对象(study participants)
➢ 目标人群(target population)
研究结果能够适用和推论到的人群
➢ 合格人群( eligible population)
按照严格定义和计算纳入(nàrù)的合格对象人群
➢ 研究对象(study participants)
为研究提供资料且研究结果唯一直接适用的一部 分个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解读发布时间: 2020-02-05 来源: 医政医管局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第五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

目前报告的病例多数有武汉居住史或旅行史,在个别地区已发现无武汉旅行史病例。

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试行第二版、试行第三版和试行第四版。

试行第五版内容包括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临床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治疗、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转运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等内容。

第一,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介绍了冠状病毒亚科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

加上这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

大多数冠状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肺炎、甚至重症肺炎,且可在人际间传播。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大部分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应避免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手消毒剂。

第二,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改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第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14天,一般为3-7天。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

因部分重症患者无明显呼吸困难,表现为低氧血症,改为“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强调“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医学
哲学
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
数学
预防医学第5版
20世纪中期开始,为适应多病因论的需求,在统计学的 帮助下,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混杂因子、效应修饰因子的处理技术不断完善,解决了 在多个病因存在的条件下生物现象的或然性问题及巧合 现象,因果判断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如今,流行病学的群体研究方法已被医学各领域广泛应 用,成为医学各学科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
由样本获得的研究结果能否推论至 源人群乃至目标人群都与研究对象 的代表性有关。
预防医学第5版
三、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五)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自评表:前者由被调查者根据要求自己填写 调查表
他评表:调查者向调查对象提问或采集某些数据后由调查 者填写
注意事项: 调查者进行询问时,一般使用“标准化”调查,即:对所有调查对 象应用同样的方式提出同样的问题。 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使人反感的词句,问题不能带暗示。 问句的措词要求明确、易懂;一个问题不可出现多种理解或不知 如何回答的情况。
预防医学第5版
二、现况研究
(一)现况研究的概念:
现况研究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 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 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 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
预防医学第5版
二、现况研究
因为现况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时间横断面上收集的,故又称横 断面研究(cross sectional study)。
预防医学第5版
三、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研究的设计者需根据掌握的信息提出此次研究将说明的科 学问题(研究目的)是什么。这是研究设计的首要前提。 之后的所有设计思路都应围绕着这一前提而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概念
实验流行病:
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 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 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 验性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述—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1. 对照的原则 2. 随机的原则 3. 盲法的原则
样本量计算:
➢ 非连续变量样本量计算:
N [Z
2 p(1 p) Z p1(1 p1) p2 (1 p2 )]2 ( p1 p2 )2
p1:对照组发生率 p2:试验组发生率
p :(p1+p2)/2
Zα:为α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 Zβ:为1-β水平相应的标准正态差 N:为计算所得一个组的样本大小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例如:假设对照组的发病率为40%,通过干预措施发病率下降 到20%才有推广使用价值,规定α水平为0.01,β水平为5%, 把握度(1-β)为95%,本研究为双侧检验,问两组要观察多 少人?
p1=40%,p2=20%,Zα和Zβ可从表6-1 查出,双侧检验 时Zα为2.58,Zβ为1.64,
第一节 概述—分类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即半实验(semi-experiment) ➢ 不设对照组 ➢ 设对照组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 一 定义 二 原理 三 设计基本原则与步骤 四 资料收集与分析 五 伦理问题 六 应用实例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定义
一定 义
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以个体或群体为研究单 位,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 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访观察一段时 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 愈率、健康状况改变情况等,对比分析两组之间效 应上的差别,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的一种前瞻 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流行病学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最好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一 简史 二 实验的概念 三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四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类
第一节 概述—简史
一简史
18世纪 经典的人群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James Lind vitC与坏血病
• 个体试验
• 社区试验
第一节 概述—分类
实验组
有效
(干预组)

研究对象

(未患病 者)
对照组
有效
无 效
个体分组试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节 概述—分类
选择社区
测定基线值,建立监测系统
随机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无干预)
实验组(有干预)
迁移
继续监测
迁移
失访(结局不知) 失访(结局不知) 结局可知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原理
二原 理
研究对象是正常人,即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 选择可比性的社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给实验组施加干预措施 随访取得两组人群的结局资料 判断或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三 基本原则与步骤
(一)明确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确定实验现场 (四)样本大小的确定 (五)随机化分组 (六)设立对照 (七)盲法的应用
行的地区 ➢ 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 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协作条件较好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四)样本量确定
➢ 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 ➢ 第I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 ➢ 第II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 ➢ 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 ➢ 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第一节 概述—分类
四分类
按研究场所划分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按所具备设计的基本特征划分
真实验(true experiment)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即半实验(semi-experiment)
第一节 概述—分类
现场试验(field trial)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一)明确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对干预措施有效 • 预期发病率较高 • 干预对其无害 • 能将实验坚持到底 • 依从性(compliance)好
第二节 现场试验研究—基本原则与步骤
(三)确定实验现场
➢ 人口稳定,流动性小,并有足够的数量 ➢ 疾病发病率在该地区较高而且稳定 ➢ 评价疫苗免疫学效果时,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
第一节 概述—简史
Goldberger 关于糙皮病的研究
Goldberger的人群实验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用限制性膳食(低蛋白质)引起人体糙皮病 用改良膳食(增加动物蛋白质)治愈和预防人体糙皮病 诱发试验 防治实验
第一节 概述—简史
Goldberger的结论:
糙皮病可以通过适当的膳食来预防,而无需其他因素 (如卫生状况)干预。
现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节 概述—分类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有效
实验组
(干预组)
无 效
研究对象
(病人)
有效
对照组


临床试验研究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节 概述—分类
真实验(true experiment) 具备这四个基本特征的实验称为真实验
➢ 前瞻性研究 ➢ 施加一种或多种来自预措施 ➢ 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 ➢ 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George Baker 铅与腹绞痛
Golderger
vitB与糙皮病
第一节 概述—简史
1955年
Francis进行的疫苗现场试验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人群实验
1979年前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在东北某地区开展向人群投 硒制剂以预防克山病的现场实验 苏德隆等在启东进行的水源与肝癌发生关系的类实验 (quasi-experiment)
根据富裕人家膳食特征(富人很少患糙皮病)以及流行 病学观察结果,提示食物因素为新鲜动物蛋白。
该实验研究中可能是鲜肉和牛奶起了保护作用,即它们 提供了糙皮病预防因子。
第一节 概述—概念
二概念
观察:
对自然现象或过程的“袖手旁观”。
实验:
对研究对象有所“介入”或“安排”; 在一定的条件下,研究者有意改变一个或多个因素,并 前瞻性地观察其效应的研究。
p =(0.4+0.2)/2=0.3
代入公式:
[2.58 2(0.3)(0.7) 1.64 0.4(0.6) 0.2(0.8)]2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