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PPT教学课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 国每月消耗26亿双一次 性筷子。
活动一:
20(下)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00 18(秒) 90 900 9000 90000 90000000
90000000÷60=1500000(分) 1500000 ÷60=25000(时)
25000 ÷24≈ 1042(天)
1042÷365≈ 2.9(天)
上海明珠电视塔的 高度为468米,一亿 枚硬币叠起来的高 度会有它高吗?
有的话有几个上海 明珠电视塔的高度?
活动一:
20(枚) 100 1000 10000 100000000
35(毫米1) 75 1750 17500 175000000 175000米
上海明珠电视塔的 高度为468米,一亿 枚硬币叠起来的高 度会有它高吗?有 的话有几个上海明 珠电视塔的高度.
上表中_米__数___和_时__间___是两种相关联的量,_米___数___随着 时间 的变
化而变化的, 每小时加工米数 —定,时间和米数是 成正比例 的量。
课堂练习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并说理。 (1)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是,宽和面积的比值一定。
(2)总不是路,程它一们定的,比已值不经一行定了,的是路和程一定和。剩下的路程。
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
=k(一定)
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
)。
课后习题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成正比例的在括号
里画“√”。
(1)每天的用煤量一定,用煤的天数和用煤的总量。 ( √)
(2)圆的直径和周长。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这个比值表示圆珠笔的单价
5. 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因为它们的比值一定,图像成一条直线
二、六(3)班买来红气球和黄气球共花去18元钱。红气球与 黄气球的单价相同,个数之比是4:5,你知道买红气球和黄气球 各花去多少钱吗?
三、右下图是甲、乙两车的行程情况,看图完成下面各题。 1. 甲车10分钟行(12)千米,乙车10分钟行( 8 )千米。 2. 甲车所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吗?乙车呢?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一、一种圆珠笔购买的支数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1.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先在右图中 找出对应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2. 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圆珠笔的支数与总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 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
1 1
2 1
1
2
4. 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甲、乙两车所行路程与时间都成正比例
3.从图上看,哪辆车行驶得较快?
甲车
四、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 到达乙地还需要3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00千米ຫໍສະໝຸດ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3单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展示
2.自动笔的单价为1.6元,请完成下表。
数量(支)
2
3
4
5
6
7
8
总价(元)
3.2
4.8
6.4
1.买一支自动笔1.6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买2支、3支、5支、6支、7支、8支各花多少钱?
2.观察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
写出一个式子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吗?试一试!
3.买自动笔的总价和买自动笔的数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自主
检测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一袋面粉的质量一定,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5)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经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
2.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和边长呢?为什么?
4.分析一下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5.谁来说一说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在学生自主计算和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总结关系式,获得积极的学习经验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过程,既是对已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为认识正比例关系提供经验。分析归纳课例的共同点,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概况过程。
课题
认识正比例
课型
新授
课时
主备人
责任人
审核人
学习
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
2.知道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显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正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人教版春季六年级 第八讲 比例(二) 基础版-教培星球
第8讲比例(二)知识点: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3、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4、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5、比例尺的分数(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6、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7、应用比例尺画图(1)写出图的名称、(2)确定比例尺;(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6)标出比例尺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相似图形)9、用比例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考点1:正反比例的辨别【典例1】(隆回县)a 与b 成反比例关系的条件是( ) A .ab =c (一定)B .a ×c =b (一定)C .a ×b =c (一定)【典例2】(西安模拟)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周长( ) 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C .不成比例【典例3】(浦城县)在如表中,如果x 和y 成正比例,那么空格处应填 ;如果x 和y 成反比例,那么空格处应填 . x 6 y1224考点2: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变大)【典例1】(雁塔区期中)把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为 厘米,宽为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典例2】(涡阳县)画一画,在方格图里把三角形按3:1进行放大.【典例3】(茶陵县)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0cm ,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km .【典例4】(江北区)王阿姨买了一辆电瓶车,七五折优惠付了1500元.这辆车比原来便宜了多少钱?先在线段图上补上缺少的信息和问题,再列式计算.【典例5】(海安市)甲、乙两地相距2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在这幅图上量得乙、丙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则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邵阳模拟)两个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A .和B .差C .积D .比值2.(云梦县)表示x 和y 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是( ) A .x +y =10B .x ﹣y =10C .y =10x3.(天津模拟)下列等式中,a 与b (a 、b 均不为0)成反比例的是( ) A .2a =5bB .a ×7=b2C .a ×b3=14.(亳州)表格中,若x 和y 成正比例,则k 的值为( )x 2 k y 812A .1.5B .3C .65.(天津模拟)a 和b 成反比例关系的式子是( ) A .5a =4bB .a5=b4C .5a =4bD .5a =b +46.(广东期末)把一个长方形按3: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的比是( ) A .3:1 B .9:1C .1:3D .1:97.(蕲春县)把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A .1:4000000B .1:8000000C .1:120000008.(蓬溪县)如图,长方形是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则x =( )A .10B .12C .14D .169.(临朐县)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个数值比例尺B .说明要把实际距离缩小1000000倍后,再画在图纸上C.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11000000D.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00000米10.(广州)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cm2,把它按10:1的比放大.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是()A.1000cm2B.2000cm2C.10000cm211.(连江县)把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按2:1放大,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36平方厘米B.18平方厘米C.9平方厘米D.6平方厘米12.(长沙)把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后,得到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成正比例的量(优质课课件)
总价) ( =( 单价 )(一定) (数量) 所以(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
例的量。
我的收获
实验结果如何用图像表示
高度/cm 体积/cm 3 底面积/c㎡ 2 50 25 4 6 8 10 12
100 150 200 250 300 25
25
25
25
25
体积/cm
3
300
250 200 150 100 50
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回想一下:
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1.通过计算比较,理解反比例的 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不 是成反比例。 2.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 系和发展变化规律。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 例,并说明理由。 1、如果3x=8y,那么y与x成正比例。 2、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 积和地砖块数。 3、圆锥的底面积一定,圆锥的体积和高。 4、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5、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与缺勤人数成反比例( × × ∨ (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如果X=7Y,X和Y成正比例
三、填空:
1、如果x和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y=3x, 那么y和x成(正 )比例。
2、x÷12=y(x≠0),那么x与y成( )比例。 正 3、当a+b=5,那么a与b( )比例。 不成
随变化的量,而且比值是一定的,所以排 球的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我的收获
判定方法:
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主
要是看它们的商是不是一定的。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 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成正比例的量》比例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一定)
例题
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的变化的?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例题
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表中有时间和生产量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求出 比值,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70
=70
=70
……
比值相等
做一做
长沙造纸厂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根据表回答问题
(3)说明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
这个比值的意义是每天生产的吨数(或生产效率)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 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2.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或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
07 课堂小结
BY YUSHEN
SIXTH GRADE MATHEMATICS
=
(一定)
例题
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每袋面粉的重量有下面的关系:
总重量
袋数
=
每袋面粉的重量
已知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就是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成正比例.
做一做
长沙造纸厂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根据表回答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正比例的意义及相关联两种量的关系(B)(教师版)
4.2.1正比例的意义及相关联两种量的关系(B)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式( )。
【答案】等于yx=k(一定)【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yx=k(一定)。
2.已知:A×34=B×13,A与B成_____比例,A∶B=_____∶_____。
【答案】正49【解析】【分析】(1)要判定A与B成什么比例关系,必须根据式子,进行推导,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一定的量,然后看那两个变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从而判定成什么比例关系;(2)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式A×34=B×13改写成一个外项是A,一个内项是B的比例,则和A相乘的数34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外项,和B相乘的数13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内项。
【详解】(1)因为A×34=B×13,所以A:B=13∶34=49(一定),是A和B对应的比值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A和B成正比例;(2)如果A×34=B×13,那么A:B=13∶34=4∶9【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也考查了比例性质的逆运用。
3.正方形周长C=4a,所以,正方形的和成正比例。
【答案】周长边长【解析】【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详解】因为:C =4a,那么C a =4,则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点睛】此题关键就看哪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
4.如果要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成正比例,必须使( )一定。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三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三课时成正比例的量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3、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知识导入数学课上,老师拿出一个量杯,一个玻璃杯,一把尺子,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一听做实验,大家立刻来了精神,都想到讲台上跃跃欲试。
老师让红红用量筒量出50毫升的水倒入玻璃杯中,让明明量出杯中水的高度,明明量得水高为2厘米。
老师说:“再加入50毫升水,看水面会有什么变化?”在红红往玻璃杯中加水的过程中,大家看到水面缓缓地上升,明明量了量水面上升到4厘米。
老师又说:“如果再加入50毫升的水,大家猜猜水面的高度为多少呢?”大家异口同声:“6厘米。
”果然如大家所料,红红又加了50毫升水后,明明测得水高为6厘米。
老师说:“继续猜想,如果我把加到200毫升、250毫升、300毫升,你们知道水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知道,太容易了……老师说:“是呀,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现了什么?”“我发现水的高度随着水的体积的增加而升高。
”“我发现水的体积与水的高度的比值相等。
”“我发现…..”老师微笑着说:“数学需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不错,水的高度和体积正是因为具有同学们发现的这些特点,所以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正比例的意义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分析:首先计算相应的底面积,完成表格。
根据“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来计算,将计算出的数据填入表格。
然后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探究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规律。
解析: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成正比例的量
体积 =底面积 (一定) 高
体积和高的比值: 50 100 150 =25 4 =25 6 =25 … 2 (1)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 变化; (2)水的高度增加,体积随着增 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随着减 少; (3)体积和高的比值总是一定。
一艘轮船的行驶时间和所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并说明理由.
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 和剩下的水。
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 和剩下的水。
因为 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的比值不一定。 所以 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不成正比例关系.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并说明理由.
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周长。
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周长。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 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y x =k (一定)
智慧城堡
加油啊!
书P44.第1题
比值 (速度)
730
730
730
730
飞行的( 路程)和( 时间)两种相关联的量, (路程) 因为 时间 = ( 速度)(一定) ( ) 所以 飞行的路程和时间成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 说明理由.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边长 面积 比值 因为 1 1 2 4 2 3 9 3 4 16 4 5 25 5 …
…
…
1
正方形面积 (不一定) = 边长 边长
所以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并说明理由.
正反比例的例子4则
正反比例的例子4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正反比例的例子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成正反比例的特殊例子范文一》成正反比例的特殊例子一、成比例的特殊例子1、(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因为三角形的底×高=面积(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2)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高=底÷2(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3)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成正比例。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2、(1)方砖的面积一定,铺地的面积和方砖的块数成正比例。
因为铺地的面积:方砖的块数=方砖的面积(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2)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面积和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
因为方砖的面积×方砖的块数=铺地的面积(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3)方砖的块数一定,方砖的面积和铺地面积成正比例。
因为铺地面积:方砖的面积=方砖的块数(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注意: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方砖的边长当成方砖的面积。
3、(1)车轮的直径一定,车轮所行的路程和车轮的转数成正比例。
因为车轮所行的路程:车轮的转数=车轮的周长(一定)[注:因为直径一定,直径×圆周率(即周长)也一定] (2) 车轮所行的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车轮的转数成反比例。
因为车轮的周长×车轮的转数=车轮所行的路程(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3)车轮的转数一定,车轮所行的路程和车轮的周长成正比例,因为车轮所行的路程:车轮的周长=车轮的转数(一定), 所以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4、互相咬合的齿轮,它的齿数和转数成反比例。
5、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树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6、完成一项工程,人数和天数成反比例。
7、每天的工作时间一定,加工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加工零件的个数成反比例。
不成比例的特殊例子。
1、加法中的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不成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06讲 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知识盘点+易错题专训(苏教版)
第06讲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盘点一、正比例的意义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作成正比例关系。
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则正比例关系可=k(一定)。
以表示为yy3.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它们就不成正比例。
4.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1)首先判断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再看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
比值一定,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反之,不成正比例。
5.正比例图像。
(1)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即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2)从图像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3)借助图像,可以由一个量的值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二、认识成反比例的量1.反比例的意义。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作成反比例关系。
(2)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则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2.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1)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再看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
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否则就不成反比例。
三、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例:速度/(千米/150 100 75 60 50时)时间/时 2 3 4 5 6(1)纵轴表示速度,单位是“千米/时”,每1小格表示25千米/时。
横轴表示时间,单位是“时”,每1小格表示1小时。
表格中的每一组数据都可以用一个点表示。
(2)画反比例图像时,先根据每一组数据描点,然后顺次连接,画的线要流畅。
典型精讲知识点一认识正比例的量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有()句。
《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和反比例PPT课件(上课用)
成正比例的量
杯子都是相同的
高度/cm
2
3
4
6
8
10
12
体积/cm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c㎡
高是,体积是;
高增加, 体积随着 扩大。
高是,体积是; 高是,体积是; 高是,体积是;
高减少, 体积随着 缩小。
体积随着高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 两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相关联的量。
体积和高的比值: 50 = 25 2 100 = 25 4 150 … = 25 6
体积 =底面积 (一定) 高
体积 =底面积 (一定) 高
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 随着变化,而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
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
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和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 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路程/km
480 400
320
240 160
80
0
1
2
3
4
5
6
7
时间/时
思 考
长
长方形的宽一定,长和它的面积。
思 考 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 果的数量高。
思 考
圆的半径和它的面积。
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 x =k (一定)
判定方法:
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主
要是看它们的商是不是一定的。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主要看它们的(比值 )是否一定。 2、苹果的单价一定,苹果的数量 和总价。( 总价 )和( 数量 )是相 关联的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第6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2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苏教版
所以: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3.用60元去购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和可以购买的数量如 下表:
单价/元 1 2 3 4 5 6 …… 数量/本 60 30 20 15 12 10 ……
单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
理由: 60:1=60
30:2=15
单价与数量之间的比值不一定,所以单价与数量不成正比例。
知识点1 成反比例的量
逐渐增加,但工作总量保持不变。
120×2=240
80×3=240 60×4=240
240是零件的总个数
240 =5时 48 240 0×2=240
80×3=240 60×4=240 48×5=240 40×6=240 3.解答问题(4)
这个乘积(240)表 示生产零件的总个数
表2 速度(千米∕时) 100 50 20 10 5
时间 (小时) 1
2
5 10 20
表2中相关联的量是(速度)和( 时间),( 时间 )随着( 速度 )变化, (路程)是一定的。因此,时间和速度成( 反 )比例关系。
易错易混题(一)
1.瓷砖面积一定, 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理由:
“单价”与“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两者之积一定,而课前热身中“路程”与“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两者之商一定,它们的变化规律不一样。 二写:把两种量能写成比的形式。
体现了模型法的数学思想。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那么它们成反比例关系,这两 种量就是成反比例的量。
2.如果用 x ,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积,那么反 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x × y = k (一定)来表示。
知识点2 反比例的应用
第六单元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表格式)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比和比例,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
通过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者积一定的变化,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让学生在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同时,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基础。
正比例和反比例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过去教材相比,本单元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以及简单应用,淡化脱离现实背景的判断,加强正、反比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要求应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 正比例的意义
例2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应用
例3 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初步认识到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例关系。
2.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水平。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由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4.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究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判断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三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第四课时正、反比例练习课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3单元:2画图表示正比例的量冀教版
(3)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 距离是12 cm,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80 m。
6.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为2∶1,如果它们
的价格都下降12元,那么其价格比变为8∶3,
这两种商品的原价各是多少元? 解:设乙种商品的原价为x元,甲种商品的原价为2x元,
(2x-12)∶(x-12)=8∶3 x=30
4
5
(5)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周长和宽。
(1)照这样计算,1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2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各织布多少米?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实际距离(m) 40 80 120 1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120米。
因为流掉的水量和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
160
200
(1)把下表填写完整。
(2)根据上图,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3)花布的单价一定,购买的数量和总价。 ( √ ) 解:设乙种商品的原价为x元,甲种商品的原价为2x元,
(2)根据上图,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2)工厂每天的生产量一定,生产的时间和总量。
(3)水龙头流水的天数和流掉的水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252×2= 504 274÷274= 1 8=
8.
(5)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周长和宽。
因为流掉的水量和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
369-29= 340
(1)照这样计算,1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2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各织布多少米?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要白白流掉8千克水。
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知识点总结加典型例题基础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知识点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变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一定的量,那么正比例关系可以写成:丫二k 一定X例如,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和数量的比的比值(单价)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二工效(一定)工总和工时是成正比例的量二速度(一定)所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一定的量,那么反比例关系可以写成:x X y= k (一定)例如,长乂宽=面积(一定)长和宽是成反比例的量每本的页数X装订的本数二纸的总页数(一定)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量知识点二: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 相同点:正、反比例都是研究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 不同点:正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知识点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什么线?路程(千米》(2)反比例关系的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5101520253012060<403C2420知识点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1 )先判断两种量X和y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即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若符合1二k 一定,则x和y成正比例;若符合x X y= k (一定),则x和xy成反比例;否则,这两种量就不成比例关系。
【典型例题】题型一:根据图标填写信息例1 :购买面粉的重量和钱数如下表,根据表填空。
重量(千克)1 2 3 4 5 6 …总价(元) 1.9 3.8 5.7 7.6 9.5 11.4 …(1 )()和()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重难点整理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过程。
第二课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2)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第六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第七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索。
第八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成正比例的量_牟维娜
信息窗2: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教学背景: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相关联的量的一种特殊关系,初步了解函数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基础。
学生对这一内容比较生疏,应该多举例,多练习。
教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教材简析:该信息窗的情境图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且用表格的形式出示了啤酒生产中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某些数据。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对应数值的变化规律,引入对成正比例的量.正比例关系知识的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推理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这一过程。
2、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培养学生的函数意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感知自主探索归纳总结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青岛啤酒是青岛的名牌产品,每年的啤酒节都能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
今天让我们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吧。
课件放映啤酒厂里生产线上生产啤酒的情境,最后画面定格在信息窗中的情境图上,并出示一张数据统计表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1、观察表格,提出问题谈话:仔细观察上面的统计表,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的例题。
请学生先计算出每组数据对应的工作效率,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研究,分析数据,看趋势,找规律………学生讨论汇报后,引导学生从三个方便总结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关系:(1)工作总量随着工作时间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总量越多;工作时间越短,工作总量越少。
课件以小博士之口出现归纳性的语言:工作时间变化,工作总量也随着变化,工作时间越长生产的啤酒越多,工作时间越短生产的啤酒越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课件、直尺、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正比例图像。
(1)出示教材第58页例2的方格图。
提问:表中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格表示多少千米?
(2)出示例1的表格。
教师引导学生画图。
①指导学生描点。
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1小时行80千米”的这个点,并请学生上黑板指一
指。
引导:表示1小时的竖线与表示80千米的横线相交的点,就表示“1小时行80千米”。
让学生在方格纸中找一找代表其它几组数据的点,并指名板演。
②连线。
让学生连接图中各点,说说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发现图中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条直线就是正比例的图像。
从直线上的每个点中,我们既能知道汽车行驶的时间,又能知道行驶的路程。
这两个量紧密联系,对应的时间和路程用同一个点,点不同,时间和路程也都发生变化,但是它们的比值却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就说它是正比例图像。
2.正比例图像的应用。
问题一: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数字在2和3的正中间这个位置同学们首先要看准,从这点作横轴的垂线,看这条线与图像交于哪一点,再由这一点向纵轴画垂线,看一看这条垂线与纵轴的交点。
这点表示的千米数就是汽车2.5小时行驶的路程。
学生动手画一画,找一找。
问题二: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结:我们在根据图像判断时,必须找准对应的点,通过画纵轴或者横轴
的垂线的方法找准点,读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第4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3. 练习十第5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说说题中表示的是哪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接着学生独立绘制
表格,并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引导总结: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时也可以通过图像来判断。
根据图像判断数量时可以作对应点的垂线,以减少误差,让估计更准确。
五、课堂作业: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