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中的误区及对策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中西文化交流则是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联系的桥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同时也面临着语言交流的复杂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二、中西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语言问题1、语言表达不准确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语言表达不准确是一大常见问题。
在语言的翻译方面,文化差异和语言的局限性导致了误读、歧义、误解等问题。
中西方的语言及表达文化方面存在差异,例如西方人口语表达习惯中经常使用的隐喻引申、音韵的运用等中文方式难以准确的翻译,同样中文中的“含蓄”、“不露声色”在翻译为西方语言时也存在难度。
2、语言交流障碍中西方语言模式的不同导致了语言交流的困难。
中国人常用的“隐忍”、“内敛”等在西方语言中无法直接表达,而西方人“直率”、“开放”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也难以被准确理解。
因此,双方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往往出现了交流不畅的现象。
3、文化因素影响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差异,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难点。
例如,对于中西方餐饮文化,西方人重视食物卫生和营养搭配,而中国人则注重色、香、味、形各方面的协调。
如何在不同的文化模式之间准确的进行表达,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挑战。
三、对策提出1、文化比较研究加强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和比较,深入了解文化差异,为在交流中准确表达提供参考和支持。
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需要将自己脱离自身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更多地从对方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表达模式中去寻求共性,增加彼此之间文化理解和交流的机会。
2、提高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能力包括学习语言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避免翻译时出现不准确表达的情况。
此外,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沟通,中西方双方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在线语言学习网站、视频会议等获得语言能力提升的机会。
非语言交际的误解及解决方法:对外汉语教案
非语言交际的误解及解决方法:对外汉语教案: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多,而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也越来越重要,它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等。
而由于文化背景和习惯差异等原因,非语言交际误解也经常发生。
为了有效地解决非语言交际误解,下面我们将从误解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误解的形成原因误解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文化差异的影响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这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诸多挑战。
由于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信仰、礼仪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件事的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当我们与异国人进行交流时,必须认真了解其文化背景和习惯,不要轻易做出偏颇的判断。
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拥抱和亲吻是表示亲密关系的常规方式,而在一些东方国家,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雅和不适当的。
如果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西方人给一个东方人一个热情的拥抱,这可能会被误解为猥亵和不尊重文化的行为。
2.特殊环境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中,也有一些特殊的环境会影响与他人的交流。
例如,喧闹的环境、多噪声的场合、人群拥挤的条件等都可能造成非语言交际误解。
例如,在嘈杂的餐厅里,人们需要大声地说话才能听到对方。
这时,一些肢体动作,如手势,面部表情等可能被误解为不友好或者威胁性。
3.心理和个人因素个人性格、经历和态度等也会影响与他人的交流。
当个人情绪激动或者有强烈的情感体验时,可能会导致非语言交际误解。
例如,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可能用手扭曲、挥动、击掌、指向等肢体动作,这可能被认为是过于激烈或者威胁性的动作,诱发非语言交际误解。
二、解决方法为了有效地解决非语言交际误解,我们可以:1.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要想避免非语言交际误解,我们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这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我们可以通过交谈、观察和阅读与对方所处的文化有关的书籍或文章,来及早获得对方的相应文化信息。
从非语言交际层面试析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及对策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赵长欢从非语言交际层面试析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及对策摘要:非语言交际指语言交际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本文以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为视角,从非语言交际层面探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和原因,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联系,探讨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对策。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1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表现及原因探析1.1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表现1.1.1体态语体态语指在交际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动作和表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势,手势是最典型的身体语言,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表示不同意义,以中国为例:在我国和英语国家,把拇指、食指与中指放在一起搓动,都表示“钱”的意思;将食指和拇指拢圆,其他三指伸直,都表示允诺等。
(2)面部表情,据调查显示,拉丁美洲人和南欧人面部表情最为丰富,其次是北美人,亚洲人的面部表情较少。
因此,在我们看来,西方人的面部表情更多、更丰富,而西方人则认为亚洲人喜怒不形于色,很难琢磨。
(3)眼神,和中国人相比,西方人在交际时不仅目光交流时间更长,而且目光接触更为频繁(赖秀陶,2008)。
在亚洲许多国家,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直视对方通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注视对方的双眼与嘴部之间的部位,则显得亲切、大方,在面对上级时,更要目光向下以示尊敬。
而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在交际时与对方的目光接触时间过短,显得目光躲闪,不够真诚;中国人则认为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总盯着人看,让人觉得不舒服。
(4)体触行为,体触是指借身体间接触来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
在中国,关系亲密的同性朋友之间体触较多,如女性朋友之间手拉手、挽着胳膊,男性朋友互相搂着肩膀等,但普通异性朋友之间却需要保持距离,只能握手;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则正好相反,同性朋友拉手或勾肩搭背会被认为是同性恋行为,反而异性朋友之间出现这些行为是比较正常的。
1.1.2客体语在非语言交际中,服饰是客体语的主要方面。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因素及语用失误现象研究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因素及语用失误现象研究作者:李欣周海鸿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05期摘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家之间日益频繁的往来及交流,使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趋增长,跨文化交际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尤为关键。
然而,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重重障碍,并造成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众多语用失误现象,严重影响了中西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本文以电影《喜福会》为例,探究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因素、语用失误现象的内涵及根源,并提出了克服这些障碍因素及避免出现语用失误现象的策略。
关键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语用失误现象;电影《喜福会》一、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因素跨文化交际即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基于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人们之间以某种通用的语言进行的交流。
也可界定为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具有相似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准则,这种文化相似性使人们在交际时的障碍较少,避免了交流的误区,交际目的得以顺利实现。
而当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中西方交流者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原有的文化相似性已消失。
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行为准则等,凸显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并不可避免造成语用失误现象。
这些障碍和失误,轻则造成人们之间的误解及关系的恶劣,重则引发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因此,有必要基于这些障碍因素,结合跨文化交际中的具体语用失误现象进行分析,获取克服障碍因素的方法,令中西方文化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融合。
中西方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众多,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多重障碍。
胡文仲提出“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手段、社交准则、价值观念等。
”(一)价值观念Clyde Kluckhohn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行动模式、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
中西非言语交际比较
中西非言语交际比较中西非言语交际的比较引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言语交际虽然是主要形式,但非言语交际同样重要。
非言语交际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音调和服装等许多方面。
尽管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却可能大相径庭。
本文将探讨中西非言语交际的异同。
身体语言的比较身体语言在中西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许多信息,包括情绪、态度和状态。
然而,一些身体语言在两种文化中的含义可能不同。
例如,中国人通常在表示不确定或不同意时,会轻微摇头,而西方人则会左右摆动头部。
在西方,点头通常表示同意或肯定,而在中国,点头通常表示肯定,但摇头却表示否定或不同意。
此外,西方人通常会使用开放的姿势来表示自信和舒适,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保持更封闭的姿势,以表现得更为谦逊和谨慎。
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的比较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也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表达情感和进行眼神交流时,其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视为自信和诚实的表现。
而在中国文化中,直视被认为是不礼貌和不适当的,尤其是在与陌生人交流时。
此外,一些在西方常见的面部表情,如微笑表示高兴或友善,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微笑可能表示悲伤或愤怒。
手势的比较手势也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手势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西方,人们常常用挥手表示打招呼,而在中国,这个动作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者不适当的。
此外,西方人常常用手指摆出“V”字形表示胜利或赞扬,而这个手势在中国并不常见,甚至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者不适当的。
反之亦然,西方人的一些手势在中国并不常见,如用手指摆出“OK”字形表示赞扬或同意。
音调和语言的比较音调和语言也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得人们在交流时使用的音调和语言也会有所不同。
中西非语言交际差异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 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向 学生讲解用以表示非语言行为和手段的词语和 句子。 在教学手段上, 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 段, 使学生在真实、自然、轻松、有趣的环境 中学习和领会非语言交际,分析和对照非语言 交际的文化差异。
中西体态语差异
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体)、 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拥抱和微笑等) 以及人 体各部分动作(如面部动作、目光交流、手部 动作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中西副语言差异
包括沉默、话轮转换( turn- taking) 和各种非 语义声音;
中西客体语差异
包括皮肤的修饰、衣着和化妆等;
中西环境语差异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中,信息 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为,其它都是 通过非语言行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
作用具体表现在6 个方面
(1) 重复(Repeating) (2) 否定(Contradicting) (3) 代替(Substituting) (4) 补充(Complementing) (5) 强调(Accenting) (6) 调节(Regulating)
BAC K
中西非语言交际研究的根本方法 文化对比法
1)只比异同,不论褒贬 2)对比的重点是差异和冲突 3)对比的应当是每种民族的主导文化 4)对比的是交际规则,而不是社会现象 5)对比是共时的 6)对比的有效方法是定量分析,调查分析 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
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从跨文化和外语教学的需要出发 非语言行为 (1) 体态语(Body Language) (2) 副语言(Paralanguage) 非语言手段 (3) 客体语(Object Language) (4) 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
中西方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中的误区及对策
中西方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中的误区及对策中西方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中的误区及对策一、跨文化交流障碍的原因在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中,双方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是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
有统计表明,跨国公司失败百分之八十的原因在于文化冲突和差异。
在实践中,文化冲突的差异造成跨文化交流的障碍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
(一)具体语言的问题交流的障碍最直接的表现之一是语言的障碍。
双方都不懂得对方的语言,自然无从交流。
例如,当你看见北美的餐厅里有"Smoke Free";的标示牌,那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在餐厅里随便吸烟,更不是餐厅老板将为就餐者提供免费的香烟,而是中国国内常见的标示牌"禁止吸烟";(No Smoking)的意思。
(二)文化的、理念的、价值观的差异当然,语言的障碍也使很多人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中误以为是交流中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障碍。
很多外国人刚来到中国时,虽然也同意中西方文化有所差异,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认为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他们觉得不就是语言上的问题吗?能找个讲英语的当地翻译就都解决了,而自己只要诚实、善良、友好地对待对方,其他问题应该会迎刃而解的。
但是,慢慢地他们发现,他们自认为友好的方式,很多时候并不被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常常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相互间产生厌恶和憎恨的情绪。
双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以及理念、价值观等差异都会造成交流中的误解和对立。
如果我们真想与老外有深入交流,或者成为一名出色的对外汉语教师,那么语言中最难的并不是字面上的翻译,而是两种文化理念之间恰当的语言相互转换。
因此,我们绝不能只是字面的一对一翻译,而是要在尽可能忠实双方愿意的基础上,理解双方要表达的深层的和真正的意思,有时还需要略微"扭曲";一点,才能有效促进中外双方的理解和沟通(三)盲人骑马,不知变通当双方都缺乏处理文化冲突的实际经验时,只是在几本书上读到过一些原理,某些原理也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甚至以讹传讹;而自己又从来没有经历过,当在实践中面对实际问题时,就可能会感到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很多场景无从处理。
常见的跨文化交流误区与解决之道
常见的跨文化交流误区与解决之道跨文化交流是当今全球化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常常会出现误解和误区。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跨文化交流误区,并提供解决之道。
一、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基石,语言不通常常导致误解和误区。
解决之道如下:1. 学习基本的交际用语:学习对方的基本语言表达,掌握一些简单的问候和交流用语。
2.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交流。
3. 多用非语言交流:除了语言,还可以通过身体语言、表情和手势进行交流。
二、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上的差异,可能引发误解和冲突。
解决之道如下:1. 学习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尊重和接受他们的文化。
2. 提前做好准备: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行为规范。
3. 尽量避免批判性评价: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观点,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文化标准进行评价和批判。
三、沟通风格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沟通风格,有时会导致误解和困惑。
解决之道如下:1. 适应对方的沟通方式:观察并适应对方的语调、音量和节奏等沟通特点,与对方保持一致的交流方式。
2. 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用简单、直接明了的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3. 询问理解:在交流过程中,及时询问对方是否理解自己的意思,并对对方的表达进行反馈。
四、时间观念差异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不适应。
解决之道如下:1. 尊重对方的时间观念:了解对方文化中的时间观念,尊重和适应对方的时间习惯和安排。
2. 提前进行时间协商:在安排会议或活动时,提前与对方协商好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等细节。
3. 灵活应对:如果对方出现了迟到或临时变更计划的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并理解对方的文化差异。
五、态度和尊重跨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尊重对方的差异。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而语言便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媒介。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中西方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阐明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强调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学习对象国背景文化知识,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克服交际障碍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同其他国家的交往也日趋频繁,人们开始重视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同的文化现状意味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行为准则。
在中国人和西方人之就存在着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屏障,这道屏障导致跨文化交际者无法在交际中正确地译码,使交际出现障碍。
语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展现在眼前的乃是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及该民族对人生的想法、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上。
”同时,文化又制约着语言的形式,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丰富和更新着语言的文化内涵,使语言变得更加精确、缜密。
总之,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脱离特定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
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反之亦然。
二、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中西方(尤指中国与英美国家)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汉语和英语,它们各有反映着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凝重的历史传统,因而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此着重讨论,中西方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生活用语的差异。
(一)称呼用语的差异正常交际的首要条件是正确、得体地称呼对方。
得体的称呼可使双方缩小心理距离,使交际顺利进行。
在中西文化中,因其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使其在称呼用语上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要注意的是:中西方姓名的排列顺序不同。
谈中国人和西方人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谈 中国人和西方人非语言交 际的差异
马立 杰 ( 吉林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1 3 0 0 1 2 )
体态 语 是 非语 言 交际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 它包 括 眼神 、手 姿 、 身势 、 面部 表情 、眼 神接 触等 非语 交际 。
1 . 身姿
的标 志 。 中国人 会用 微 笑迎 接 宾客 ,即 使 是当客 人 的家 庭遭 遇苦 难 的 时候 ,而美 国人 几乎 从不 掩饰 自己的 内心悲痛 。
摘 要 :在 经 济全 球化 过 程 中, 学 习跨 文 化 交 际 变得 愈 发 的 重 或消 极 的非 语 言信 息 。在跨 文 化环 境 中 ,能够 从参 与 者所 采取 的
要。跨 文化 交际 包括语言 交际和非语 言 交际。本文对非语言 交际中中 姿势 及 所要 传达 的 意义 中 看 出显著 的 差异 。例 如 ,美 国人 喜欢 在
实践 价 值
会选 择 站着 与在 上 司 、长 辈或 上级 交谈 以表达 对他 们 的尊 敬和 重 视 ,而年 长 、地位 比较 高 的人通 常会 采取 坐姿 说话 2 . 手势 语
关键 词 :非语 言 交 际 ;文 化 差 异 ;跨 文 化
一
、
引言
人 们也 可 以通 过手 和 手指 的动 作 ,而 不是 采刚 语 言 ,来表 达 的 核心 ,在整 个交 际 中起 着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但 是 ,手势 语在 不
部 表 情是 表达 情 绪 ,表现 出人 际交往 的 态度 及对 他 人评 论做 出 非 关 系 决定 的 , 即使 是 公认 的微 笑 也不 例 外 。在 中国 ,微笑 有 时也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障碍破除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障碍破除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常常构成沟通的主要障碍,对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这些差异可能源于历史、地理、宗教、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各自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中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体现在语言使用、非语言交流、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例如,对于个人空间和隐私的尊重,西方文化往往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集体和谐和相互依赖。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解、冲突甚至对立。
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以及寻找有效的沟通策略,是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
通过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敏感性,以及学习和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从而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分析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实用的策略来破除这些障碍,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
1. 简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成为常态。
跨文化交际不仅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还能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
在商业领域,跨文化交际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形象,拓展业务范围。
在教育领域,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全球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场合中,跨文化交际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让人们能够跨越文化的鸿沟,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深入研究和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以体态语为视角
Heslin将触摸分为五类:功能、社交、友爱、情爱、性爱[1]229。
在触摸的对象、范围、场合、形式中,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尴尬甚至很不愉快的后果。
人们早就发现,有些民族的人身体接触较多,有些民族的身体接触较少,从而将文化划分为“接触性文化”与“抵触性文化”[3]109。英美人对于身体接触十分敏感,通常都极力的避免,他们忌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或地铁火车上与陌生人的身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从人堆里挤过去更是大忌,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这与亚洲国家的情况十分不同。
第四,非语言交际的手段有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的表达,例如,哭、笑、生气等一部分表情。而有些则是后天习得的,如一些手势、姿势和服饰等等。
二、中西方非语言交际中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及服饰的差异
1.眼神表达的差异
眼神的传情达意的功能是我们在交际时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一个内容。西方国家的父母从小就会告诉他们的孩子,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一是表示在聚精会神地听,二是表示一种诚意、一种尊重。而眼睛如果转移或者是看其他的地方就表示对讲话人的不尊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在亚洲的许多国家人们则认为讲话时眼睛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尤其是下级在听领导讲话时,下级的眼睛要向下看才是表示对领导的尊重。
5.服饰穿着的差异
现代社会中,服饰作为文化标志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衣着象征着身份和职业,某些大型的公司都有自己公司特制的正式服装,公司的职员工作的时候必须穿上制服,在西方国家尤为重要。什么样子的场合搭配什么样式的衣服,在当今社会中是很有讲究的,正式的场合,如参加宴会、重要的会议要着正式的服装,在参加西方国家的社交活动中,请柬上往往都会注明着装的要求,印在请柬的右下角处,而像一些随意性的聚会则没有要求,穿些随意休闲的就好。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误区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误区作者:喻国英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10期[摘要]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种非语言交际形式,如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
认真探讨跨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内容、特点以及差异性形成的原因等,有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敏感性,对民族文化的包容性、认同性,形成与不同文化交流的不同且高效的策略,从而增强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人类的跨文化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当谈到人际交往,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语言交际,而忽略交际中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是整个人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中,具有语言交际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使用各种非语言形式的身体行为、特征和本能组织、传递信息,表达特定语意的过程。
总之,在语言交际中,除说出的话语以外的所有表达形式都属非语言范畴,它同语言表达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语言交际的误区主要有:1、体态语语用误区。
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人体各部分动作和基本礼节动作。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
人们都知道点头“Yes”摇头“No”,但希腊人用“摇头”表示“Yes”,表示“No”时则用面部向前,头部向后仰的动作来表示。
这种行为当然与美国和英国文化中类似行为相去甚远,所以希腊人与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交流就可能失败。
又如,耸肩是许多英语国家常见的身势动作,它表示“我不知“我也没办法”之类的意思,而在中国,表达这一含义的习惯动作是摇头或是摆摆手,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人会对他们的这一动作百思不得其解,从而造成交际失败。
再比如说亲吻,亲吻多是西方人表示关系极其亲密的身势语,受到性别、地位、年龄、亲疏、道德,甚至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中西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对策
☆ 文 化 研 究 ☆
中西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对策
温 锦
( 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 育学 院 , 辽宁 大连 1 6 2 ) 0 9 1
摘 要 : 第二语言习得者处于目的语国家 往往会遇到语言外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P 因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
一
、
中国人在接受别人邀请赴宴时总要推辞一番, 令直率 的西方人感 到很 费解 ; 中国人宴客, 即使美 味佳肴摆 满一 桌, 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 “ 多多包涵” 等客套话 。 主人有时 会 为客人夹菜, 热情 地百般劝酒劝食。而在西方, 主人通常 提前两周发出邀请, 客人要提前两天或三天 回复主人去还 是 不去, 以便主人准备适量 的饭 菜。 在餐桌上, 主人不劝 酒 劝吃, 而是将注意力转 到谈话上 。 因为在西方 国家, 人 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 。 以上 只是 中西 方跨文化交 际中, 几个常见的文化差异 例 子,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如果不 了解 中西方文化 的差 别, 就难 以保证 跨文化交际的成功。那 么, 造成 中西方文化差 异 与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关键是 因为 中西双方有着 不 同的文化 、 不同 的历史背景, 必然带来人们思想 、 为等 行 多方面 的差异, 至是 冲突。 甚 二、 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对策 在跨文化 的人 际交往 中, 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 冲突给语 言交际带来 一定的障碍 , 这是第二语言习得 者不 容忽视 的问题 。 习第二语 言的 目的在于以本社会集团以 学 外 的另一个 社团成员 的身份 , 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另一 个社 团的活动。因而 , 第二语言 的学习还应包括第二文化 的习 得 。“ 文化” 身是个无所不融的概念 : 、 本 经济 政治 、 历史 、 地 理、 文学艺 术是文化; 言 、 语 思维方式 、 民族心理素质、 风俗 习惯、 宗教信仰 等也是文化; 此外还有饮食文化 , 服饰文化 等等 。而在来华 留学生眼中 ,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 明史 ,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博 大精深 。 但对外汉语教师却不应该 在课堂上大谈 中国传统文化 , 把语言训 练课变成文化传播 课, 而应着重解决交 际中出现的问题, 重视“ 际文化” 交 的引 入 和渗透 , 使第=语 言习得者尽快走 出“ 化休克” , 文 期 达 到准确有效的交流。 长期的 自 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的积淀使各 国各民族形成 了各 自 独特的文化模式, 从而造成了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比如很多西方留学生对 “ 你吃了吗 ?“ ” 你去哪儿 ?“ ”你家里 好吗 ?这样的问候语感 到迷惑, ” 认为中国人爱管闲事 。 这些 误会的产生都是因为中西风俗 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
了解中西文化语言差异 走出交际误区
口, 甚至马路上 , 客人对 主人说 : 留步 ”主人最 “ 请 , 后要说 :走好” “ “ 、慢走” “ 、再来啊” 等等。 这些话都
不能直译成英语 , 如果说 Sa e , os wyWa ty r G o l he l , l k s w yC m a l l, o ea i o g n听起来不顺耳 ,也不符合英美 人的习惯 。 其实, 微微一 笑并作个表示再 见的手势 一 或 说 :G d be( 见)Seyultr 回头见)S “ o —y 再 , e o e ( a 、o l g ae ae再见 , o , k r ( nT c 保重) 就可 以了。 八、 其他 社会礼节 中国人使 用 “ 谢谢 你” 不及英美人 那样频 远 繁 。中 国只有在 别人 提供 了大量 的 帮助 时 , 才 说 :谢谢 ” 而 且是真正 表示谢 意。一般来说 , “ , 我 们 中国人在家庭 成员之间很 少用“ 谢谢 ” 。如果 用了, 听起 来会 很怪 , 或相 互关 系上有 了距 离 。
师” 也就 相应地把 “ , 王老师 ” 称为 T ahr n 。 ece Wag 其实 , 英语 中 tahr ec e 只是一种职业 ; 汉语 有尊师
的传统 , 教师” “ 已不 仅仅是一种 职业 , 成为一 而
客气一番 , 回答 :不用 了” “ “ , 、别麻烦 了” 。 等 按照 英语 国家 的习惯 , 你若 想要 , 就不 必推 辞 , 说声
七 、 别 道 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 同。中国人道别时 ,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
、
打招 呼
中国人 之 间彼 此 较 为 熟悉 的人 见 面 问候 时, 一般 采用下列用 语 : 上哪去?” “ 吃饭 了 “ 、你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2019年精选文档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 )和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人们的交际行为中,“言语交际所传达的信息仅占35%,而65%的信息则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来传递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把握了各种非言语形式的不同含义,把它们放置在恰当的文化背景下,才能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
本文拟对非言语交际在不同文化中表现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培养这种能力。
一、非言语交际的内涵对于非言语交际的含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
美国著名学者萨默瓦(samovar)认为“非言语行为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接收者或输出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以人为的生成,也可以由环境造就”。
在本文中,非言语交际指的是一个人不张口说话,不动笔书写的一切行为,它主要伴随在口头交际中,通过交际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来更真实地表达感情和态度。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非言语交际粗略地分为四大类:(1)体态语。
包括基本姿势,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2)副语言。
包括沉默,话轮转换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
包括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
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
本文主要对其中一些常见的非言语交际进行研究。
二、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会时不时的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其实也是对交际的一种补充。
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1,体态语。
非言语交际中最常见的就是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是指人们利用姿态、动作,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的非言语行为。
下面就手势、面部表情、目光语等等来分析一下这种差异性。
一、手势上的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下,人们利用手势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中西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对策
中西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对策摘要:第二语言习得者处于目的语国家中往往会遇到语言外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因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西交流中,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
因此,要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必须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教学的内容应注重“交际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西文化;跨文化交际障碍;对策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现象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 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 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跨国际、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 因此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而我们在与来自西方国家的人交往时, 尤其会出现一些文化差异的现象。
(一)隐私方面的差异中国人的集体感比较强, 讲究团结友爱, 因此中国人常常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 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 讲究个人空间, 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 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故而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例如: 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收入等,在中国这是一种礼貌, 但在西方这些问题则侵犯了个人隐私。
(二)时间观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紧密联系的, 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 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 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要拜访某人, 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 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 经商定后才可进行。
而在中国, 人们有随便串门的习惯, 这是长期以来慢慢养成的。
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三)客套语方面的差异中国人注重谦虚, 讲求“卑己尊人”, 这是一种赋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中西交往中的非语言交际简述
中西交往中的非语言交际简述摘要:通常语言是人们谈到交际时,首先所想到的第一要素,可语言仅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一个手段,却很少注意非语言交际在人们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语言交际手段的恰当运用传递了丰富的信息,促进了良好的沟通。
但在中西交往中,由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冲突”和“碰撞”会导致交流障碍,因此正确地理解其内涵,才会让人们在交往中表达的复杂而丰富的含义达到更好地交流效果。
关键词: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跨文化交际;冲突;文化通常语言是人们谈到交际时,首先所想到的第一要素,然后除了语言这一重要表达工具外,我们还有其他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比如人际交往的另一种形式:非语言交际。
由于文化的不同,当我们面对陌生的文化、陌生的国家、具有陌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人,我们在实际中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因价值观念、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这所反映的是人们的非语言行为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要成功顺利地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我们不仅要分析交往过程中产生文化冲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非语言文化规则,也要了解对方的非语言文化规则。
一、非语言交际的界定人际交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语言交际,一种是非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顾名思义,我们都都会想到,体态语,比如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这些都是我们从字面和日常生活的理解所得。
目前学术上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界定,Samovar和Porter的定义是:“非语言交际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认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Malandro和Baker把非语言交际界定为:“个人发出有可能在他人头脑里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它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在特定场合或语境中要么独自出现,要么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以表达自己思想或领会别人的意图。
”这个定义强调意义和意思的产生,例如,眨眼本身是一个生理动作,但如果通过向人眨眼来暗示某种意义,那么这就属于非语言交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中的误区及对策摘要:随着国际间融合不断加深,跨文化的交际越发频繁,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已被广泛注重。
在中西交往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出现了误区,对此提出解决策略:一是诚实;二是话语适当;三是整体把握微笑语言;四是综合判断身体语言。
关键词: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误区;解决策略一、跨文化交流障碍的原因在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中,双方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是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
有统计表明,跨国公司失败百分之八十的原因在于文化冲突和差异。
在实践中,文化冲突的差异造成跨文化交流的障碍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
交流的障碍最直接的表现之一是语言的障碍。
双方都不懂得对方的语言,自然无从交流。
例如,当你看见北美的餐厅里有“Smoke Free”的标示牌,那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在餐厅里随便吸烟,更不是餐厅老板将为就餐者提供免费的香烟,而是中国国内常见的标示牌“禁止吸烟”(NoSmoking)的意思。
当然,语言的障碍也使很多人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中误以为是交流中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障碍。
很多外国人刚来到中国时,虽然也同意中西方文化有所差异,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并不认为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他们觉得不就是语言上的问题吗?能找个讲英语的当地翻译就都解决了,而自己只要诚实、善良、友好地对待对方,其他问题应该会迎刃而解的。
但是,慢慢地他们发现,他们自认为友好的方式,很多时候并不被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常常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相互间产生厌恶和憎恨的情绪。
双方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以及理念、价值观等差异都会造成交流中的误解和对立。
如果我们真想与老外有深入交流,或者成为一名出色的对外汉语教师,那么语言中最难的并不是字面上的翻译,而是两种文化理念之间恰当的语言相互转换。
因此,我们绝不能只是字面的一对一翻译,而是要在尽可能忠实双方愿意的基础上,理解双方要表达的深层的和真正的意思,有时还需要略微“扭曲”一点,才能有效促进中外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当双方都缺乏处理文化冲突的实际经验时,只是在几本书上读到过一些原理,某些原理也只是一些道听途说,甚至以讹传讹;而自己又从来没有经历过,当在实践中面对实际问题时,就可能会感到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很多场景无从处理。
因此,要留意显示生活中的种种变量和变化,包括跨文化交往中不同的交流对象、不同时间和环境,变通地使用各种跨文化交流技巧,切不可像某些标准的书呆子和书虫一样,死读书而按图索骥、贻笑大方。
二、中西方语言交际中的误区和解决策略1.白色谎言案例1:一位外国的资深管理专家,到中国为国内的企业进行培训。
培训期间,学员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对于他不知道的问题,这位专家一律实言相告不知道。
这种做法在中方负责人看来有损于这位资深专家的权威性,影响培训效果,中方负责人要求这位老外“即使不知道,也可以搪塞过去嘛。
”不料这位老外却回答说:“我的确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但我不可能什么都懂,对于我不懂的,我不会说谎。
”事后,中方负责人困惑不解地说:“这并不是说谎,这只是交往的策略而已,这个老外可真够傻的。
”2.聪明智慧案例2:有些人把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在了不适当的地方。
比如,真正的美国、加拿大企业管理的风格相对比较宽松,企业更看重业绩。
他们相信,人们既然出来工作,就已经解决了工作的动机问题,即最终是为了自己做事、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处于生活所迫而不得不为别人打工。
因此,和某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管理风格迥异,北美公司他们很少采取“人盯人式”的监工管理方式,他们也很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要将员工日常管理的那么严格和苛刻。
不过,如果有的人非要辜负这种信任,耍小聪明,比如上班时间下载电影以便回家看、用MSN 和别人闲聊、工作中敷衍应付等损害公司及别人的信任,其结果将可能是引起对方强烈反感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去防范,结果是害人害己。
一位北美老的经理人曾困惑地说:“上班时间就要专心工作,这是常识和基本素质,这难道还需要规定吗?还要别人监督吗?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3.解决对策: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英语中有一句谚语说:“Honesty is the best strategy.”(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现实生活中,一个谎言,即使是善意的白色谎言,很可能需要另外更多的谎言去掩护,循环往复,但是纸里包不住火,最后一旦被人识破,很可能会被认为人品上有问题,甚至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诚实是很重要的交际策略,只有彼此之间真诚相待,才更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1.案例一位中国男性朋友在加拿大时,有一次与两位加拿大的女性朋友一起开车旅游。
一路上,两位朋友不停的说笑,而这位中国人作为一名典型中国绅士,在两位女士聊天时不便于插话。
她们聊天时,他只是不时地点头、微笑,饶有兴趣地听着她们讲述往事。
第二天,其中一位女性朋友竟向他道歉说:“昨天在车上,我和我的朋友光顾我们两个自己聊天冷落了你,你是不是有点儿不高兴了?”他说:“没有啊,根本就没有,为什么你这么想呢?”她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们一起聊天时,你都不怎么说话,我们想你很可能是不高兴了,正担心着呢。
”随后他解释了我们中国人沉默的含义,沉默往往表示稳重、思考。
而在北美,很多人都不能忍受沉默,沉默令他们感到不安。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什么时候该开口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不言,这的确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门学问和艺术。
实践中,中国人在使用英语交流时,绝大多数的情况是说话太少而不是太多。
说话太少,在老外看来,尤其是西方人看来,是“没有与别人交流意向”的表示。
正如显示中不少中国人存在的问题:交流时,缺乏主动向对方提供话题的习惯;或者承接别人的话题时,答案太短;或者沉默的时间过长、沉默的机会掌握不当等,让老外误以为我们没有与之交流的兴趣。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老外在一起时,总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个不停,他们大多数人都不能忍受沉默,因为沉默在绝大多部分时候被他们视为结束聊天的信号。
2.解决对策说话的多少才合适,在实践中因人而异或者因情况而异。
有的人天性话多,有的人天性话少。
不过,如果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的话太少,老外会误认为我们没有谈话兴趣;话太多了,老外可能会误以为我们太自以为是、太自大并且让人感到乏味枯燥。
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讲话多少才是合适呢?下面是一些解决对策。
一是听、说约各占用一半时间。
第一次与西方人见面时,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交流的双方一人一半,即平均下来每一方都是一半时间在听,另一半时间在说。
无论是你多说还是少说,你的目的只有一个———删选合适的人并通过真实地展示自己的强项吸引住他们。
二是让对方多谈论他们自己。
在与别人初次见面并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尽可能让对方多谈论他们自己。
一是能使对方认识到你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听众,二是你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对方。
世界上有多少人不愿意谈论自己得意的往事和成就呢?而我们如果都不了解对方,如何有效交流呢?三是主动多介绍一些你的情况。
双方渐渐熟悉了以后,你也要主动多介绍一些你自己的情况给对方。
例如,你自己的爱好和理念等;同时,对方对你感兴趣,也会多问有关你的情况。
这样双方的友谊才能深入发展下去。
三、非语言交际中的误区和解决策略案例: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六年的Tom,有不少事情依然令他困惑,中国人的微笑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Tom 让自己手下的一名中国员工办理一件很重要的事,任务交代得非常明确,不料粗心大意的员工竟然给忘记了。
Tom 很恼火,把这名员工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谈话。
更令他恼火的是,这位员工在谈论自己的失误时竟然笑了。
Tom 并不理解这是不好意思和尴尬的微笑,而是认为这名员工对工作、对自己的失误丝毫不在意。
因此,通过总结,在跨文化交际中,以下情况通常是不宜微笑的,否则只能使老外困惑、恼火甚至气愤:心里没笑,却企图脸上装出笑容的时候;老外出了洋相的时候;别人伤心的时候;别人正谈论严肃的话题,如饥荒、战乱的时候;你自己犯了错误而被批评的时候;忘记了老外太太生日的时候。
了解了哪些时候是不该笑的情况,也就在非语言交际微笑方面有了整体的把握,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自己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态度,尽可能不与对方的文化相冲突,尤其是对方不了解你的文化时要格外小心。
以下情况是错误的身体语言的表现:交流时面无表情,在老外看来可能表示你不感兴趣;交流时东张西望,在老外看来可能标志着心不在焉;拒绝与对方的目光接触,在老外看来可能表示在说谎;听对方讲话时以双手抱怀,可能会让老外以为你内心在反抗、排斥他(她)的观点;频频看手表,表示急于结束谈话。
在跨文化交际中,身体语言要综合判断,不能仅仅凭借一点,我们要尽可能使用正确的身体语言。
当然在发生交流障碍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概念的界定,重复对方的意思及要求进一步对方解释等,以确认自己对于对方身体语言含义理解正确,然后再作出适当的应对措施;也可以根据情况在事后找一个适当的时机与对方探讨和切磋,以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四、结语综上所述,克服语言交际及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的对策,首先,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语用的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交际者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渠道,如看外国电影、阅读外国报纸杂志与外国人交流等方式来接触另一种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努力培养交际能力。
其次,在交际过程中,要采取“移情策略”,摒弃文化中心主义、文化偏见和文化定势,对各种文化持理解、包容的态度,要能够做到入乡随俗。
参考文献:[1]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2]Linda Schueler.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M].何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胡仲文.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高福进.由独享到共有—西方人的习俗、礼仪及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