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浅谈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浅谈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关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大家都很熟悉,1958年的《集体行动的逻辑》由奥尔森(Burton M. Olsom)发表,概括了集体行动理论的关键思想。
《集体行动的逻辑》以社会动力及其影响社会行动的力量为主要设计概念,着重指出集体
行动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即参与者合作形成某种形式,以实现共同意图或获得共同收获。
奥尔森认为任何集体行动的发生都是由社会动力来推动的,这种动力可以是经济利益,需要或政治意识形态等,社会动力的强弱及其作用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集体行动的发生,
具备不同社会动力的参与者会发生不同的行动。
奥尔森指出,参与者在集体行动进行过程中,都会受到社会动力的影响,他们个体行动的发生或变化会改变集体行动的进程和趋势。
《集体行动的逻辑》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社会动力对集体行动的重要意义,表明任何形式
的集体行动,包括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都是由社会动力所推动的,而参与者的行动则受
制于社会动力的规律性的作用和影响,更多地受制于社会环境或外部社会动力的规则。
由此可见,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对于现在社会运动和抗议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社会动力驱动着它们,参与者个体行为受限于它,应重视社会动力的组织,它是改变社会行动现象及其最终结果的因素之一。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这几天,我就在看这本书。
它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名著,出版于1965年,作者奥尔森(Mancur Olson,1932-1998)是马里兰大学的教授,已经去世了。
它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人们什么会组成集团?
传统的看法是,因为人们有共同利益,所以组成集团后,便于采取行动维护共同利益。
但是奥尔森回答说,不是这样。
人们之所以会加入集团,是因为集团本质上提供了一种集体性的公共商品(public good),也就是说,如果不加入,就享受不到特殊利益。
比如,在西方某些企业只雇佣工会成员,所以只有加入工会,才能到该企业就业。
再比如,只有加入美国医疗协会,才能在美国行医。
因此,奥尔森说,本质上集团的存在是一种“搭便车”行为(free ride)。
只有当一个集团能够提供排他性的个人收益时,这个集团才能存在下去。
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得到两点推论。
(1)如果当一个集团为其成员提供的收益在下降,那么这个集团很可能就会走向衰弱。
(2)由于集团提供的是所有成员都可以享受的公共品,所以大集团的成员维护集团公共利益的动机会弱于小集团的成员,因为在大集团中,个人的贡献越大,他可以享受到的回报就越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是指一群人为了共同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
这种行动的逻辑是基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参与集体行动的动机是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因此,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基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在奥尔森集体行动中,个人的行动是基于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集体的利益。
这意味着,如果个人认为参与集体行动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那么他们就会参与其中。
因此,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基于个人的理性行为。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还包括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自由骑车者问题”。
这个问题指的是,如果一个人可以在没有参与集体行动的情况下获得相同的利益,那么他就不会参与其中。
因此,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基于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在奥尔森集体行动中,个人的利益是通过集体行动来实现的。
这意味着,个人必须相信其他人也会参与集体行动,否则他们就不会参与其中。
因此,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基于信任和合作。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基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自由骑车者问题、个人选择和自由、信任和合作等因素。
这种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参与集体行动,以及如何在集体行动中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最大化。
集体行动的逻辑
创作背景
自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现代经济学中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分支——公共选择理论,它研 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公共选择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扣住了“经济人”这个基本 的行为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 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公共选择理论不仅在经济学术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渗透 到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中去。曼瑟尔・奥尔森在自己于哈佛大学所写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 改编著而成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集体行动的逻辑》。
谢谢观看
集体行动的逻辑
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著经济学著作
01 内容简介
03 作品思想 05 出版信息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影响 06 作者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创作的经济学著作,于1965年首次出版。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认为参与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部门活动的人均希望自 己行为最大化,不存在无行为主体的公共利益。该书共有6个章节,讨论了集团和组织理论、国家和阶级理论、压 力集团理论、副产品和特产利益理论等。
作品影响
《集体行动的逻辑》有超过十种语言的译本,1993年获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1995年 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把《集体行动的逻辑》、《同意的计算》(布坎南与塔洛克合著)和《民主的 经济理论》(安东尼·唐斯著)三部作品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
出版信息
《集体行动的逻辑》首版英文版于196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71年发行第二版。中译本于1995年 由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
关于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关于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关于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1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被称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现代经济学分析民主立宪制政府的各种问题的学科,传统上是属于政治学的范畴(对此更为普遍的称呼则是政治经济学,但应该注意这不可和马克思主义对这词的定义混为一谈)。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假设他们都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以此研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下进行的互动研究利益集团问题,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了解到奥尔森所提出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推演,而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群体的事件多发的今天,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客观现实当中的诸多相关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对利益集团做了区分,相容性,排他性。
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均有进一步追求扩大这种集体利益的倾向。
奥尔森教授在本书中明确支持这种论断根本是错误的。
在一个集团范围内,集团收益是公共性的,及集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共同且均等地分享它,而不管他是否为之付出了成本。
在严格坚持经济学关于人及行为的假定条件下,经纪人或者理性人都不会为集团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较之排他性集团,相容性集团就有可能实现集体的共同利益。
奥尔森教授设计出了一种动力机制——有选择性的激励,这种激励之所以是有选择性的,是因为它要求对集团的每个成员却别对待,“赏罚分明”。
但对组织集体行动并不奢望,因为成本太高了。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2奥尔森开篇就否认了人们惯性认为的,又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均有进一步追求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
集团是与具有相同利益的人构成的,而这里所说的利益是只针对他们个人的,那么我们如果说追求集团的利益也就能推出我们是在追求个人里的基础之上的。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课堂汇报PPT课件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小
大 ……………
集
集
团
团
规模是决定对个人利益自发、理性的追求是否 会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小集团比大集团能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
2020/4/10
15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1
❖即使在最小的集团
里,集体物品的提供 2
一般也不能达到最优 水平。
3
❖集团越大,搭便车
选择性激励——就是如果你不参加某一集体行动就一集体行动就不能得到或将失去的东西
31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2.大集团和小集团激励的差异——社会激励
社会激励
经济激励不是唯一的激励,人们有时候还希望去获 得声望、 尊敬、友谊以及其他社会和心理目标。当 不存在经济激励趋势个人为集团利益做贡献时,可 能有一种社会激励会驱使他这么做。
由于集团越大,任一个体,或集团中成员的任何 小子集能或得到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他们从集 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就远远不足以抵消他们提供 哪怕是很小数量的集体物品所支出的成本。
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这样在 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障碍就越大。
2020/4/10
24
难题——为什么——搭便车
少数“剥 削”多数 (利益需求)
22
难题——为什么——大集团
集团越大,他提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就会越低 于最优数量。
人数、规模、地位影响……
Pi=Ri—C
2020/4/10
23
难题——为什么——大集团
01
02
03
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 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的行动 得到的报酬就越少,这样即使集团能够获 得一定量的集体物品,其数量也是远远低 于最优水平的。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曼瑟尔·奥尔森(Mancur?Olson)[美]美国着名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
主要着作包括:《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国家兴衰探源》(1982)和《权力与繁荣》(2000)。
《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着作奖”,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本书适合于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各类研究人员使用。
如果你想对利益集团理论有深刻的理解,那么这本书无论如何是必须一读的书。
本书是曼瑟尔·奥尔森的代表作之一,另外一本是《国家兴衰探源》。
诺斯认为公共选择理论起源于本书、布坎南与塔洛克的《同意的计算》、安东尼·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这三部公共选择文献的经典着作。
第1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理论的解释。
第2章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
第3章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
第4章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
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最后一章提出了一个与第1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
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为什么集体行动会失败?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任何集体行动带来的收益都具有“公共品”的性质。
所谓“公共品”,有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个人对公共品的提供所产生的直接作用微乎其微,比如某个候选人不会因为你的一票而获选或落选;第二,个人即便不承担成本(搭便车),只要其他人付出成本,他也能够享受收益,比如国防。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奥尔森集体行动的概念奥尔森集体行动是指个体在面对某种困境时,通过组织起来共同行动,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种行动通常发生在个体无法单独实现目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集体力量来达成共同目标。
二、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解释了为什么个体会选择参与集体行动,并且分析了集体行动的条件和限制。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2.1 公共品和集体行动公共品是指一种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的产品或服务。
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收取费用,因为无法排除那些不付费的人员。
而奥尔森认为,个体在面对公共品时往往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因为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公共品的好处。
这就导致了公共品的供给不足,需要通过集体行动来解决。
2.2 个体利益和集体行动奥尔森认为,个体在考虑是否参与集体行动时,会权衡个人成本和个人利益。
如果个人成本相对较低,个人利益相对较高,那么个体更有动力参与集体行动。
但是,如果个人成本过高,个人利益相对较低,那么个体可能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
2.3 集体行动的协调问题奥尔森指出,集体行动需要协调个体的行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协调的问题在于,个体往往会面临“囚徒困境”,即个体面临的选择是合作还是背叛。
如果个体选择合作,那么集体行动可以成功实现;但如果个体选择背叛,那么集体行动可能会失败。
因此,协调个体行为是集体行动的重要问题。
2.4 集体行动的组织问题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需要有一个组织来协调和管理。
这个组织可以是一个正式的组织机构,也可以是一个非正式的网络。
无论是哪种形式,组织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来调动和激励个体参与集体行动。
三、奥尔森集体行动的条件和限制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条件和限制:3.1 利益相关性个体需要感受到自身与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性。
如果个体无法从集体行动中获得明显的利益,那么个体可能会选择不参与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通过对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的阅读,在对其书主要内容的深入理解情况下,分析本书的闪光点并得出本书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奥尔森;集体行动;书评尽管在奥尔森之前有许多学者对集体行动逻辑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更具有价值,他将经济学方法引入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中,提出了集体行动的逻辑,为正式研究集体行动提供了基础。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奥尔森认为实现了集团的共同利益就等于为集团所有成员提供了公共物品,任何成员都不能被排除在对集体利益的收益之外,由于理性的集团成员将尽可能地避免承担集体行动的成本,而试图分享由他人提供的集体收益,在每个集团成员都想成为搭便车者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困境就会出现。
(一)集体行动逻辑的出发点: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将“理性”定义为“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的行动就是理性的”。
假设“个人理性”意味着“行为者是自己利益的理性寻求者”;那么“集体理性”则可以引伸为“集体是团体自身利益的理性寻求者”。
集体行动逻辑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其它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为集团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由此可见,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存在冲突,个人理性并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二)集体行动逻辑的主要内容。
奥尔森认为,正是因为上面提到的两点,才导致了集体行动的困境。
具体来讲,在集团中,个人对整个集团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同时,即使他们不承担成本,他们也能够获得公共物品,所以,搭便车往往是每个理性人的选择。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自发的产生集体行动,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者它某些特殊手段。
(三)集体行动逻辑的基本判断。
首先,集体行动的逻辑关注的首要问题不是人们如何成功地采取集体行动,而是“集体行动失败”,或者说“集体行动的困境”。
认为集体行动并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很多情境下,“集体不行动”才是自然的结果。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内容框架
第一章: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 些方面做了逻辑和理论的解释 第二章:探讨集团规模和集团行 为的关系,解释了小集团优于大 集团的原因——凝聚力和有效性。 第三章:研究了工会,并得出一 些结论 第四章:对国家理论的分析
Content
第五章:按照本书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 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 逻辑上是矛盾的。
《集体行动的逻辑》
作者:曼瑟尔· 奥尔森 (Mancur Lloyd Olson, Jr,1932年-1998年2月19日), 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曼瑟尔· 奥尔森,对制度经济 学的诸多方面(私有财产、税收、公共物品、集体决议、 合同权利等)有很大贡献。他最独特之处,在于他对研 究集体行动问题的执著。他一生专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 结果?奥尔森有三部代表作:《集体行动的逻辑》 (1965年),《国家的兴衰》(1982年),以及他猝然逝世 前刚完成的《权力与繁荣》(2000年)。
第六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压力集团理论。
第七章:提出的“副产品”和“特殊利益” 理论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贡献与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 利益集团 集体行动
1.奥尔森教授是公共选择学派非常重要的一位经济学家,而他 所撰写的这本书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 2.对利益集团的存在指出了,有理性、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会 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因为集团利益的公共 物品性质会导致集团成员普遍的“搭便车”行为。于此原因,认 为集团规模大小与个人行为和集团行动的效果密切相关,小集团 的行动比大集团更有效。 3.有关集体的行动代表的是一种关于利益集团理论的运作过程。
文章的经典语句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一本由美国社会学家Mancur Olson所著的社会学著作。
该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集体行动的本质和逻辑。
在全球范围内,这本书被广泛认为是对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的重要贡献,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政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Olson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概念,即“个人理性”的假设。
他认为,在任何集体行动中,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动机来做出决策。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和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集体行动都是由一小部分人所主导的,而大多数人则是被动的参与者。
这种现象正是由于个人理性的假设所导致的。
此外,Olson还对集体行动的动机和障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集体行动的动机通常来自于共同利益或共同目标,而集体行动的障碍则来自于自私的个人行为和信息不对称。
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集体行动能够成功而有些则失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集体行动因为缺乏共同利益或者受到个人行为的干扰而未能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集体行动的逻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社会和政治行为。
它告诉我们,集体行动并非简单的人数叠加,而是受到个人理性和动机的影响。
只有当个人的利益和动机与集体利益相一致时,集体行动才能够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激发个人的共同利益,以促进集体行动的实现。
在读完《集体行动的逻辑》之后,我对社会和政治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意识到,集体行动并非简单的人数叠加,而是受到个人理性和动机的影响。
只有当个人的利益和动机与集体利益相一致时,集体行动才能够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激发个人的共同利益,以促进集体行动的实现。
同时,我也意识到集体行动的成功并非易事,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激发个人的共同利益,以促进集体行动的实现。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选择理论,它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或者说是集体行动的问题。
奥尔森的所著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
《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共有6章。
第一章集团和组织理论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某些方面作了逻辑的和理论的解释。
第二章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考察了对不同规模的集团进行分析的含义,并得出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效率,更富有生命力这一结论。
第三章工会和经济自由考察了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
第四章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运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
第五章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第六章“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提出了一个与第一章概述的逻辑关系相一致的新的压力集团理论。
这一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阅读后的感受:读完这本书后,还是很有收获的。
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理性的思维,另一面对于我们认识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与问题很有帮助。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又是由大大小小的组织组成的。
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许许多多的工作与任务都是由团队来完成的,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小组织。
理解透彻集体行动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科的学生亦或是以后致力于和正在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传统观点认为,“集团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增进它们共同的目标或集团目标”。
换句话说,只要集团中的成员认为存在共同利益,有理性和寻求自利的经济人,肯定会采取行动来实现那一共同利益。
传统的集团理论还是建立在个体功利主义价值判断上的。
奥尔森告诉我们:理性、自利的经济人一般不会为争取集团利益做贡献,集体行动的实现并非简单个体理性就能达成的。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国家兴衰探源
极权主义、动荡和战争使德国、日本和 法国的特殊利益集团锐减,而稳定与和 平却使英国的这类集团持续发展 。1971 年在英国存在的各种团体中有51%在 1939年以前就已成立,在法国此数为37 %,西德为24%,日本为19%。
压力集团的副产品理论
一些集团或阶级通过给国家施加影响来使国家 的行为能为本集团或阶级服务,这种集团就是 压力集团。
如果大集团的个人没有组织一种游说疏通团体 来获取集体利益的激励因素,那么有些大集团 已经组织起来如何解释? 通过向成员提供选择性激励来进行动员: 1、 强制性措施的权威和能力;2、提供某种非集 体性利益。
含义
7、当分利集团发展到足以取得成功的规 模时,它必然采取排他性的政策,并力 图使其成员限制在收入相近与贡献相近 的范围之内 。
国家兴衰探源
二战后日本和西德迅速崛起,收入甚至 超过战前,而在其他国家比较严重的 “滞胀”问题在日本和西德也不太严重。 而英国在二战后的增长速度是西方发达 国家中最低的。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集团,传统的观点 认为一个集团会采取行动以维护自己集 团利益。 奥尔森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有理性的、 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 现他们共同的或者说集团的利益。
公共物品和大集团
对于集团来说,集团目标的实现是一种 公共产品,集团成员无论是否为集团目 标的实现作出贡献都可以分享。 集团成员的搭便车倾向是阻碍集团目标 实现的根本问题,这一点和诺思国家理 论的看法是相同的。
、纳税者、 失业者以及贫民不可能组成任何团体, 所以不能反对对自己不利的政策,所以 不存在这样的国家:其中所有具有共同 利益的人群都可能组成平等的集团并通 过全面协商而获得最优的结果。
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理论的困境与出路——读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理论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参与集体行动,以及集体行动中的合作与协调如何形成。
本文将读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探讨集体行动理论面临的困境与未来的出路。
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出了“自利囚徒困境”理论。
他指出,在任何一个集体行动中,个体都有倾向于享受集体行动的好处,但却没有主动承担付出的动机。
这种情况下,每个个体都会选择“自利”的行为,而导致整个集体行动的失败。
奥尔森认为,解决这个困境的关键在于强调“选择性激励”。
然而,尽管奥尔森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自利囚徒困境”的途径,但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理论的困境。
首先,奥尔森过于强调了个体的自利性,忽略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其他形式的合作与互助。
例如,人们在家庭、友谊和社区等小团体中表现出的合作行为。
其次,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实施。
在许多情况下,个体很难确定谁应该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激励参与集体行动的个体。
然而,即使面临这些困境,集体行动理论仍有其出路。
首先,我们需要扩大对集体行动中合作与互助的研究。
虽然自利囚徒困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集体行动都会落入这一困境。
研究家庭、友谊和社区等小团体中的合作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在集体行动中的动机和行为。
其次,我们需要综合多种激励机制来解决集体行动中的自利囚徒困境。
除了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之外,还可以考虑其他激励机制,如公共激励和道德激励。
公共激励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机制来鼓励个体承担集体行动的责任。
道德激励则通过引发个体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来促使他们参与集体行动。
最后,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更灵活、智能的激励机制。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工具来实现更精确的激励定向。
例如,通过分析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偏好,针对性地设计激励方案,以提高集体行动的效果。
集体行动的逻辑全书简介(必看)
集体行动的逻辑全书简介(必看)《集体行动的逻辑》全书简介(必看)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1932年1月22日出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
《集体行动的逻辑》可称为利益集团模型的开山之作,在1986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最高奖之一(Gladys M. Kammerer Award),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在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自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现代经济学中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分支——公共选择理论。
它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问题,或者说是集体行动问题。
传统经济学之所以不研究这类问题,无非是认为,诸如此类的决策和行动由于是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所以就超出了经济学有关行为的传统假定。
可现代经济学的拓展和进步恰恰证明了:非市场问题并不意味着不能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
相反,公共选择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牢牢扣住“经济人”这个最基本的行为假定,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或集体利益)是不存在的。
现在,公共选择理论不仅在经济学术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渗透到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中去.而且国外许多学者也用之来分析计划经济的形成、演变及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日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热情关注。
奥尔森教授撰写的这本《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
在这本书中,奥尔森提出了三个看似平常、实则重大的问题:为什么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的集体行动常常难以实现?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何在?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何有些经繁荣而另外一些却遭受贫困?在这本书中,奥尔森主要回答了其中的第一个问题,并在回答过程中开创了与其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体行动经济学”,群体规模、搭便车、选择性刺激等范畴被界定并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之中。
经济学PPT 集体行动的逻辑
Mancur Lloyd Olson, Jr
曼瑟尔· 奥尔森 Mancur Lloyd Olson, Jr
1932年-1998年2月19日
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代表作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权利和繁荣》
《集体行动的逻辑》 《国家的兴衰》
超过十种语言的译本
1993年获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 「最持久贡献著作奖」
三个和尚究竟有没有水喝?
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 由于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 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 其有害的结果。
奥尔森认为:
若三个和尚「不对称」,或存在「选择性激励」, 那么三个和尚很可能有水喝。
The End
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 「里昂· 爱泼斯坦奖」
社会科学家往往假设:
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 这一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
但公共选择理论奠基者奥尔森教授却发现:
这个假设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 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
本书作者奥尔森创造性的在集体行动的研究领域,引 入了经济学经常强调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的视角。 奥尔森从经济学的个人主义视角出发,首先假定,每 个人都是理性人,而理性人的显著特征就是行为前要进行 成本收益的计算和权衡,以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为目的, 即使在组织或集团中也是如此。 由此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理性的自利的个人不会积极 主动地发动集体行动、提供集体物品以满足所属集团或组 织 的需要,必须对集团成员实施选择性激励才能提高成员 提供集体物品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不同规模和性质的集 团对其成员行为有不同影响。在集体物品的获取方面,小 集团比大集团更有优势。集团越大,它提供的集体物品的 数量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而在抱有共同利益的小集团中, 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令人惊讶的倾向。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集体行动的逻辑》这本书由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所著,初读此书,我便被其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分析视角所吸引。
在书中,奥尔森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丰富的实例,对集体行动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奥尔森在书中开篇就指出了一个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在一个群体中,即使每个个体都认为某个集体行动是有益的,也并不意味着这个行动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这是因为个体在考虑是否参与集体行动时,往往会权衡个人的成本和收益。
如果个人为集体行动付出的成本高于预期的收益,那么即使集体行动的成果对整个群体有利,个体也可能选择不参与。
这种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就是集体行动面临的困境。
以公共物品的提供为例,比如一个社区需要修建一座公园,这座公园对于社区内的所有居民都有益处。
然而,修建公园需要资金和人力投入,每个居民在考虑是否出资出力时,可能会想:“即使我不出钱出力,一旦公园建成,我也能享受到它带来的好处。
”如果大多数居民都抱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公园的修建就很难顺利进行。
这就是典型的“搭便车”问题,个体都希望享受集体行动的成果,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成本。
奥尔森进一步指出,集体规模的大小对集体行动的可能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小群体中,由于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彼此的利益关系较为紧密,个体的行为更容易受到监督和约束,因此集体行动相对容易达成。
而在大群体中,由于成员众多、关系复杂,个体的“搭便车”行为更难被发现和制止,集体行动往往更难以实现。
为了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奥尔森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其中,选择性激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选择性激励是指对参与集体行动的个体给予额外的奖励,对不参与的个体进行惩罚。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个体参与集体行动的成本和收益结构,从而提高个体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个志愿者组织中,可以为表现出色的志愿者提供荣誉证书、晋升机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同时对不履行职责的志愿者进行批评或警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搭便车理论的核心观点以及方法论基础 本书作者奥尔森创造性的在集体行动的研究领域,引入了传统经济学经常强调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的视角。
传统的社会理论家研究集团行为时总是认为,组织或集团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且它们也能有效的做到这一点。
而奥尔森从经济学的个人主义视角出发,首先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人,而理性人的显著特征就是行为前要进行成本收益的计算和权衡,以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为目的,即使在组织或集团中也是如此,由此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理性的自利的个人不会积极主动地发动集体行动、提供集体物品以满足所属集团或组织的需要,必须对集团成员实施选择性激励才能提高成员提供集体物品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不同规模和性质的集团对其成员行为有不同影响。
在集体物品的获取方面,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优势。
集团越大,它提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
而在抱有共同利益的小集团中,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令人惊讶的倾向。
可以说,个体主义方法论和理性人假设是本书所提出的搭便车理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
二、基本概念 1,理性人:理性人是指这样的人,他们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根据某个实践理性或者效用最大化的标准,鉴于自己的信念和愿望,来选择可用的最佳行动方案。
经济人是理性人的典型代表。
但奥尔森认为,理性人并不简单等同于经济人,理性人并不一定像经济人那样是完全自利的。
(奥尔森,2003:73) 2,集体物品或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在本书中,集体物品是指由集团提供的服务于整个集团中所有成员的物品(产品、服务或收益),它具有高度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也即有些成员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就可免费获得该物品。
3,大集团与小集团:奥尔森把集团粗略的分为大集团和小集团两种。
大集团,可被粗略定义为由理性人组成的规模比较大的集团。
小集团,可被定义为理性人组成的规模比较小的集团。
4,排外集团与相容集团:根据集团寻求的目标的性质的不同,可以把集团分为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
前者追求排他性的利益,主要指涉市场中的竞争性企业集团,它所追求的集体物品(更高的价格)带来的收益在供给上是固定的,某个集团的收益会造成其他集团收益的潜在损失;后者追求相容性的利益,主要指涉非市场集团,它所追求的集体物品带来的收益在供给上是不固定的,某个集团的壮大并不会减少其他集团的收益,反而可能使其他集团受益。
两种性质的集团中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十分不同,排外集团中的成员具有公认的相互依赖和寡头卖方的相互作用的特点,而在相容集团中,讨价还价或策略性的相互作用则没有那么普遍和重要。
5,市场集团与非市场集团:在本书中,前者与排外集团等同,后者与相容集团等同。
6,纯粹垄断集团、寡头垄断集团以及原子式集团:奥尔森把市场集团或排外集团分为以下三类——在产业中独占整个市场的垄断性企业被称为纯粹垄断集团,占据市场绝大多数份额的少量企业或企业集团被称为寡头垄断集团,在市场自由竞争中彼此势均力敌,因此无一家企业对其他企业有显著影响的情况下彼此相对独立的众多企业被称为原子式集团。
7,特权集团、中介集团、潜在集团:“特权”集团和“中间”集团是与市场集团的寡头卖方垄断所对应的非市场集团类型:特权集团中的每个成员或至少其中的某个人受到激励提供集体物品,即使他得承担全部成本。
在“中间集团”中,没有一个成员获得的收益份额使他有动力单独提供集体物品,但其成员数量并没有大到成员间彼此注意不到其他人是否在帮助提供集体物品。
而潜在集团是原子式集团在非市场条件下的对应物,由于某个成员的行为不会对其他人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其中的成员不会受到任何激励来为获取集体物品而行动。
三者同时也是按照集团规模来划分的,由特权集团到潜在集团(大集团),集团规模依次增大。
8,压力集团或游说组织:本人比较倾向于沃塞曼的定义,即一部分人组织起来为追求共同利益而对政治过程施加压力的集团。
(加里•沃塞曼,1994:182)三、本书的论证结构梗概 1、先破后立——理论模型的建立(第一章、第二章): 本书一开始就批判了传统的集团利益观,认为虽然如传统集团理论所说,每个集团都是为其成员的共同利益服务的,然而由于每个集团中的成员一般来说都是自利的理性人,而非为集体利益而无私献身的“傻瓜”,因此他们会计算自己所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得集体物品的供给(其供给是集体利益实现的重要方面)并非传统集团理论想象的那样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挫折和不确定性。
然后作者又批判了传统的社团理论(以随意变体理论和正式变体理论为代表)。
随意变体理论认为私人组织和集团是无处不在的,这一普遍性是由人类有着组织和参加社团这一根本习性决定的。
正式变体理论试图把今天社团和集团的存在解释成现代工业会社会从以前的“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一个方面。
现代社会中的大型社团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原始社会中小集团的等价物,两者有着同样的起源。
这些起源可能是组织和参加社团的本能或嗜好,也可能是功能。
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都假设,小集团和大集团只是等级不同,而性质(凝聚力、有效性、对潜在成员的吸引力等)却相同,都出于同样的理由吸引其成员。
作者指出,其实两者是按照不同的原则运作的。
作者认真研究了不同大小的集团中的个人可以采取的行为的成本和收益,首先研究了小集团的优势,然后把集团分为相容集团和排外集团两大重要类别,指出两种集团中同样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关系机制,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相容集团中,才存在着提供集体物品的可能性。
相容性大集团中普遍存在较严重的搭便车现象,因而不能很好的为自己提供集体物品,而与相容性大集团相比,相容性小集团在提供公共物品上有极大的优势。
具体来说,有三个独立的但是累积的因素使较大的集团不能增进他们自身的利益。
第一,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的行动得到的报酬就越少,这样即使集团能够获得一定量的集体物品,其数量也是远远低于最优水平的。
第二,由于集团越大,任一个体,或集团中成员的任何(绝对)小子集能获得的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就越不可能出现可以帮助获得集体物品的寡头卖方垄断的相互作用。
第三,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
由于这些原因,集团越大,它就越不可能提供最优水平的集体物品,而且很大的集团在没有强制或独立的外界刺激的条件下,一般不会为自己提供哪怕是最小数量的集体物品。
(奥尔森,2003:39-40) 而某些小集团不用靠任何强制或任何集体物品之外的正面的诱因就会给自己提供集体物品。
因为,他从集体物品获得的个人收益超过了提供一定量集体物品的总成本;有些成员即使必须承担所有成本,得到的好处还是比不提供集体物品时来的多。
作者进一步指出,在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平等的小集团中,即在成员的“规模”(指成员从一定水平的集体物品供给中的获益程度)不等或对集体物品的兴趣不等的集团中,集体物品最有可能被提供。
(奥尔森,2003:28) 那么,该怎样解决搭便车困境呢?作者指出,只有一种独立的和“选择性”的激励会驱使潜在集团中的理性个体采取有利于集团的行动。
这种选择性的激励必须是针对个体的,使得集体中做出贡献和没有作出贡献的人,作出贡献多和做出贡献少的人得到区分对待,“赏罚分明”。
因此,这种激励包括正面的奖励和负面的惩罚两大部分。
赵鼎新认为,这种机制可被概括为“不平等原理”,即组织内部在权力、利益、贡献和分配上都不能搞平均主义。
(赵鼎新,2006:159) 此外,作者还论述了在“联邦”集团中,社会激励可以在潜在集团中导致集团导向的行动。
联邦集团的特点是,一个大集团被分成几个小集团,这样在每个附属的小集团中社会激励都会鼓励成员为实现整个联邦的集体目标做出贡献。
这一解决方案被赵鼎新概括为“组织结构原理”。
(赵鼎新,2006:159) 2、与其他理论的对话以及对搭便车理论的实证分析(第三章至第六章) 虽然本书共有六章,但是核心章节只有两章,即前两章,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最大的也是这两章。
本书后边的章节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前边章节所提出理论的说明、印证及补充。
第三章以封闭的工会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对美国工会历史的详细考察,批驳了塞利格•帕尔曼的“职业控制论”,强调了强制性对于维持工会稳定性的重要作用,从而从反面印证了搭便车行为的普遍存在。
第四章和第五章,作者分别列举和批判了国家和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与它们进行理论的对话。
指出了经济学家维克赛尔的“一致同意”纳税理论和里切尔的“人的二重性”理论的局限性,马克思的国家和阶级理论之所以失败的根源所在,以及在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哲学观指导下各种压力集团理论的软肋:只强调集团利益,忽视了个人利益对于集体行动的重要性。
第六章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典范,在本章里,作者对各种主要的经济压力集团的集体行动做了搭便车理论的分析,顺便提出了副产品理论和特殊利益理论,并指出搭便车理论的弱点在于,它不能很好的解释非经济游说团体的行为。
四、本书的其他重要结论 1,工会的产生不能用工人对就业机会稀缺感到悲观来解释(塞利格。
帕尔曼的“职业控制论”,“机会共产主义”,对稀缺的工作机会进行分配),限期加入工会或其他形式的强制对工会的力量和稳定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塞利格•帕尔曼的“职业控制论”和“机会共产主义”(即认为工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相对稀缺的工作机会在工会成员中进行分配)的观点是错误的。
(奥尔森,2003:97-98) 2,没有出现马克思预言的那种阶级斗争,部分原因正是出于理性的功利主义行为。
因为如果组成阶级的个体采取理性的行为,就不会产生争取阶级利益的行为。
马克思的阶级行动表现出大型潜在集团在争取实现集体目标时所具有的特点。
(奥尔森,2003:128-129) 3,大型压力集团的副产品理论:大经济集团的游说疏通团体是那些有能力以“选择性的激励”来“动员”潜在集团的组织的副产品。
具有选择性激励的组织是:1,具有行使强制性措施的权威和能力;2,具有能向潜在集团中的个人提供积极诱导能力源泉的那些组织。
此理论只适用于大集团或潜在集团,而不必适用于特权或中介集团。
(奥尔森,2003:166) 4,特殊利益理论:商界权力的高度化证明,小集团有组织、积极的利益是能胜过大集团无组织、无保护的利益的。
(奥尔森,2003:173-175)五、对本书搭便车理论的探讨、批评和延伸 1,对小集团提供集体物品或采取集体行动优势的质疑 主要可以有两点质疑。
第一个质疑来自“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表明,即使是只有两个人组成的小集团也有可能不采取合作行为,不能提供集体物品。
奥尔森在《权力与繁荣》一书中对此做了回应。
他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囚徒被警察(额外的特殊环境)隔离开了,因此两个囚徒不能相互沟通。
奥尔森进一步指出,小集团可以进行集体行动的逻辑适用于任何相关方能够进行互相沟通并能够达成强制执行协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