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育作文文档
浅谈如何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
浅谈如何将德育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摘要:立德树人是国家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核心要求,育人先树德,将“立德”放到教学的首位。
在素质教育中提倡五育并举、德育先行,这为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指明了方向。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思想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
语文核心素养也恰恰响应了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明确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学科素养的有效方式。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全面厘清语文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制定德育目标,将教材目标与德育目标有机融合,并巧妙设计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与学科知识。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融入方法引言在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桥梁。
特别是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把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必须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找到正确的途径,才能真正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加油助威。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将德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技巧,让德育教育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这会增加我们的教学任务和难度,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
面对当前的情况,教师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将德育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有效推动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发展。
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将德育纳入课堂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道德质。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挑战,并且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从而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情感和品德的关键课程之一。
语文课堂如何能够融入德育教育?这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既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是提高语文素养和成绩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品德水平和语文素养。
一、以德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思路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根本任务。
在语文课堂中,要以德育为中心的教育思路,将人文关怀和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注重注重传统道德观念的培养,借助古文经典名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课文分析中,引导学生读懂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价值,从文学作品中汲取道德智慧。
在语文作文中,注重个性化、人文关怀,从写作主题到表达方式都体现人文情怀和德育理念。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素养,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品质。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语文课堂既是传授语言文字和文学知识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平台。
在语文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文中的道德观念、名人励志故事、现代文学作品等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优秀文学作品、名人励志故事、名人名言等途径,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品德观念和人生观念。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人生观念。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和文学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平台。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进行诗歌朗诵、名篇赏析、音乐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培养情操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方向。
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而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品德和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平台。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本文就将深入探讨如何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需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现。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鲜活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自觉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和道德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需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引导来实现。
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是道德情操的滋养之源。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通过《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坚贞不屈和老舍的《茶馆》中的人生百态,让学生了解贞节、坚韧和宽容的道德情怀。
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学习道德规范和品德修养,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需要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来实现。
语文课堂是学生感情与情感的重要表现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背诵、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投入,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对于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让学生感受到对社会现实的关爱与担当;通过《小王子》中小王子对于人类的思考和人性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情感、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德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它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一环。
德育贯穿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其中又以课堂教育是最主要的环节之一。
在语文课堂中,德育的融入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下面我将从教师的角度,阐述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它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思想情感的培养。
通过选取具有积极正面价值观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善良、正直、勇敢等美德。
在阅读和解析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于作品中人物行为的评判,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道德观念。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语文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和阅读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名人故事或者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并激发起学生对于社会负责的意识和责任感。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点关注课文中的责任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的责任意识。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判断力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并进行辩证分析。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对于道德选择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或者课文中的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并品味人物的道德行为。
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树立起良好的师德榜样。
通过教师及课堂文化的熏陶,学生可以主动吸收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德育与语文课堂具有很强的相互关联性,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感、判断力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成长和发展。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近年来,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培养情感、思维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场所,也应该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充分认识语文课堂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学生认识、研究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思维和品德的塑造,因此德育教育必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融入德育教育要注重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和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和品德的引导和培养,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还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应该注重选取一些富有情感和人文内涵的文学作品,如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人情、世界和人生的价值。
课堂讨论和文学欣赏可以促进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完善,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审美情趣。
要注重家校合作,形成积极的教育氛围。
学校与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形成家校合作共育的教育格局。
学校要加强家长教育,让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学校还要与社会资源对接,形成多方参与的教育合力,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德育成长。
要把德育教育融入语文课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堂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主阵地,无疑也是德育融入的重要环节。
德育与语文课堂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融入德育。
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思考、感受和表达的主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德育,不仅可以通过文字的阅读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道德标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2. 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
语文课堂是学生进行思辨和思考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关键环节。
通过德育的融入,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思考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处理道德问题,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语文课堂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觉醒的功能,通过语文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德育的融入可以使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和价值的思考来认识社会和自我,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
1. 选取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思想内涵的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道德品质的认同和追求。
2. 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表达。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元素或拓展阅读的材料,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道德问题的情感和思考。
3. 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探究。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通过对道德观念的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社会的道德标准,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4.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论文
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论文如何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论文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教育更注重了知识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德才兼备型人才的需要。
实质上,人才的质量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素质和修养更关系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体现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价值观、生命观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学生的思想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合作相处能力变差。
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因此降低,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的发展,学生有了做人的思想素质,才能具备成才的知识素质。
通过在教学中的发现,现在的学生多少都存在着品德上的缺陷:有些学生学习很好,但是自私、冷酷、狭隘;有些学生虽然不惹事生非,但在生活上懒惰,性格上自闭。
绝大部分学生则是无礼貌、厌学、散漫,甚至目无法纪。
这些学生既有本身素养的问题,也有心理原因。
所以,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分开来谈。
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德育培养想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是很难实现的。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只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多方面的协调合作能力,这不是几句话、几堂课能够训练出来的。
“德育”要从各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你所传授的知识才会被学生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要规范自己:如迟到,早退,仪表,言谈举止等,虽是小问题,却深深的影响学生行为,体现一个人的素质。
二、在教学中实施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再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告诉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另外,通过对函数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曲线,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正如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迭起,有时低潮绵延。
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元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
这些品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这将为学生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4. 促进教育公平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全面、均衡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三、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的方法和策略1. 教材内容融入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将德育元素融入教材内容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教学方法融入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效果。
3. 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如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德育活动、建设德育基地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4. 家庭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5. 社会实践融入社会实践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道德品质。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语文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关键教学时段。
德育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品质的培养,更应该贯穿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
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出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我们要关注的是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素养问题。
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正是德育的一部分。
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文章或者故事,通过深度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关怀和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美好,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道德观念。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智慧,语文课堂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
通过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名人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品味古代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活动,促进学生情感情操和道德意识的培养。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方式。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促进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指导学生如何表达美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情感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
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进一步推进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具有道德故事和人情温暖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美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道德故事的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明白善良与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人文情怀。
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2023年,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德育教育。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入手,将德育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讲解名人传记或历史事件时,强调其在精神、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在讲解古诗文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赏析和解读,让学生深入领会古人的道德教诲,通过经典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来落实德育教育。
比如,在课堂上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让他们体验到集体合作、互相尊重、宽容包容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德育上得到锻炼。
另外,还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设置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一步促进德育的实施。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题学习和主题教育等形式,将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比如,可以针对当前社会的某些热点话题或者儒家经典中的某些思想,进行专题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时,可以通过节日庆祝、社会实践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德育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自身修养对于德育的落实至关重要。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优良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
因此,我们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行,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榜样,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深入落实。
综上所述,要将德育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专题学习与主题教育等方面展开工作。
同时,教师的自身修养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具备优良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德育与语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和语文能力。
下面将从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等方面来阐述。
德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是人格教育,通过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公民。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德育正是教育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重要内容。
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接受到德育的熏陶,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心态。
接下来,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各种道德伦理问题。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人物的道德行为。
教师还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和文章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态度和品德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感人的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来感悟人生的真谛和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其情感表达和思辨能力。
学校领导和教师还应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和推广,重视德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
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教学方案,加强教师的德育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育能力。
学校还应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和语文素养。
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把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基础教研室李春霞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教育,在强调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而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历来是职教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重点课题。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
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
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
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
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
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
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有没有好转呢,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更为重要。
因为,第一,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职业学校的三年是他们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最后机会,三年后他们将走上社会;第二,在初中和小学的教育中,肯定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和失误,我们只有抓住这最后的机会,给予订正和补充,才不至于使学生的错误思想或行为成型。
第三,中职阶段是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在为人处世和素质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上的激烈竞争。
而对学生的教育绝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又具有文学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更应成为素质教育的窗口。
让德育之美融入作文教学之中
让德育之美融入作文教学之中安徽省太和县第三小学 王亚军【摘 要】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道德观的重要途径。
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对语文语言运用能力的参考之一。
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渗透德育之美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之美;作文教学;渗透;融入语文本身的学科特征,让德育的渗透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
因为在小学语文的现行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学会很多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对学生的思想性方面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感受优秀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尤其是对于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融入德育之美,学生可以模仿或者以这些教材内容作为参考,培养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以后的健康成长提供基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作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融入德育教育可以直接进行,也可以对学生从间接的角度来旁敲侧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之美。
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之美,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首先,小学生利用习作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可以方便语文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判断学生性格塑造与品德培养的详细情况,之后再选择对应性的德育教育内容;其次,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融入德育之美,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德的影响,让小学生懂得辨别善恶美丑、是非对错,培养他们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第三,融入德育之美在作文教学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及很好地去适应社会具有深远的重要影响和现实意义。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是实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的第一位素质,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滋养和升华。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人物形象、人物命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情感抒发和表达。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情感上激发共鸣,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
要注重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和思想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思想意蕴和思想境界进行深入的思想感悟和思想探究。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思想探究,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启迪和升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思想修养,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自觉。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融入,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坚定信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使语文教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育作文文档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
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
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
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
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
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学率论英雄”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
因此,学校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
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
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活动,都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
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德育教育在课堂中的融入和实施
德育教育在课堂中的融入和实施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并有效实施呢?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首先,德育教育应融入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中。
德育教育不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应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解故事中的道德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反思和思考。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诚实、合作和公平意识,通过讲解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数学的关系。
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道德的重要性,并将道德与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德育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情绪发展。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灌输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情绪发展。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引导。
当学生出现思想上的困惑或情绪上的波动时,教师应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和情绪,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情感与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情绪发展,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再次,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活动和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对道德行为的热爱和追求,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让他们体验到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到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在行为上践行道德准则。
最后,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德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榜样力量,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解和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合适的支持和指导。
德育入课堂科学筑乐园
德育入课堂科学筑乐园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形成。
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科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德育入课堂,科学筑乐园,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感受到来自师生之间友好、平等、竞争和合作的氛围,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性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形式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沟通力、协作力等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德育入课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所以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只有做到身教与言传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影响学生。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定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荣辱不惑,身体力行,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德育入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也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发散思维。
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德育入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自主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育入课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当今社会必备的素质,也是团队协作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培养相互信任、尊重和帮助的意识。
德育入课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德育是指民众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培养道德品质和规范行为的教育活动。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的重要场所,可以融入德育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并提出一些建议。
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涉及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学科,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教材,引导学生对人文关怀、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价值观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文学经典作品的解读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行举止。
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语言表达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社会规范行为的地方。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引导和课后反思,培养学生守时、守纪律、维护公共秩序等良好的言行举止。
教师可以设立领读轮流发言制度,让学生按时参与课堂讨论,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工合作意识。
语文课堂还可以通过讲授传统文化以及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具有独特的道德价值观,例如孔子的仁爱、孟子的君子之道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堂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展开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和讨论。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当下热门的社会议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展开讨论和辩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和责任感。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在现代社会中,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公民。
在实际教学中,德育常常被忽视或局限在某一门课程中。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场所。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表达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和道德感受力的重要途径。
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文学作品来启发学生的价值观。
文学作品是一种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性的艺术创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元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阅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可以通过《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坚持和勇气,教育学生要有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品质;通过《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深情厚意,教育学生要珍惜亲情和友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深入,还能够让他们从中汲取道德力量。
语文课堂可以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的话题,如是否应该实施义务献血、是否应该对他人的思想进行评判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不仅仅只是把知识点铺在纸上,更能够思考价值观和道德选择的问题。
在讨论和辩论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辨是非,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担当。
为了使德育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环境和历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品德。
在德育教育中,语文课堂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将徳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
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
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
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
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
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
学率论英雄”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
因此,学校
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
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
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活动,都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
成为一句空话。
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
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明显的思想资源、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学科知识及其背景,还有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方法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学科发展中所形成的学科文化。
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内容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
不同学科渗透德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
但由于中学各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也就有自身特点。
这要求我们根据学科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
确发掘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
透艺术,使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得益彰、互相
促进。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要贴近教材。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课堂上的德育应依据教材内容去进行,绝不能牵强附会,“为德育而德育”。
教师应切实使学科德育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而不能使之成为“两张皮” C 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应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自然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蹲下来,以真诚、热情、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学生的视角观察生活、审视社会,努力建构学生喜爱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体贴关怀学生,在课堂上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有自己的理解,不以权威的角色抑制学生的创造力;要降低教师的控制欲,给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的空间;要控制自己的表达欲,不要让课堂变为“一言堂”。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强行灌输、机械训练,要在尊重学生与积极引导上寻找结合点,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在师生不断的交互活动中重新认识学生和自己,在看到学生道德面貌发生变化时看到自身教育的力量,看到自己的教育素养也在提升从而实现
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和情感的交融。
这种交融对进行德育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情明理,达到内化的实效。
四、运用电教,研究教法,增强德育效果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教育,选取那些意义重大、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气息、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渗透的切入点;要正面引导、透彻说理、因势利导,避免盲目性;要把明理、激情、导行结合起来,创造条件,指导学生把所领悟的观点、方法变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比如:教育学生站在惜时守信的高度认识上课迟到的问题,站在诚信的角度认识考试违纪违规现象,站在
“今天作业好的学生,就是明天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后天服务态度好的公民”的角度来认识作业质量问题等,这些都是学科德育的切入点。
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绝非是“为德育而德育”,而是结合学科内容或学科教学的情景,因势利导,由感而教。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具有教师的人格魅力。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学生长期与教师相处,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诚恳正直、胸怀坦荡、宽厚谦和的人格魅力都对学生品德形成起着示
范、引领作用。
事实上,当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展示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时,又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