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
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
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
宁海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开发及十二五规划
关于宁海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区域开发的初步设想宁海县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区域(以下简称宁海环三门湾区域)区位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岸线资源良好,在宁波市域经济格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加快该区域综合开发步伐,是拓展宁海发展空间、贯彻宁波南统筹战略、培育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客观需要。
本文拟从重要意义、功能定位、重大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宁海东部沿海(环三门湾)区域的开发思路问题。
一、加快宁海环三门湾区域开发的重要意义(一)加快宁海环三门湾区域开发,是深化实施宁波“南统筹”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南北区域发展差距,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南统筹”发展战略,这对于加快宁波南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构筑宁波大都市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宁海积极实施“南统筹”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2008年,宁海县实现生产总值217.9亿元,人均GDP 3.6万元,财政收入32.2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1.9倍、1.8倍和2.4倍。
但是,对照宁波市和余慈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南北区域发展差距趋于扩大。
2008年南三县人口占全市的比重为 28.6%,但GDP仅占全市的15.8 %,比2004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
2000-2008年南三县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5.8%,低于全市同期16.4%的平均增速。
为进一步深入实施南统筹战略,在加强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的同时,需要寻求新的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三门湾区域鉴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无疑成为实施“南统筹”战略的重要载体。
(二)加快宁海环三门湾区域开发是拓展宁波发展后备空间的战略支撑。
2008年,宁波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宁波经济总体上处于快速上升的轨道中,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结构由以轻型制造业为主向以重型制造业为主转变。
临港大工业成为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推动宁波工业迈上新的台阶。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缓解成为宁波市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宁波市生态保护条例(草案)_条例_
宁波市生态保护条例(草案)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宁波市生态保护条例(草案),下面是草案的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宁波市生态保护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的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生态保护和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指的生态保护对象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湿地、生态公益林、洪水调蓄区、重要自然岸线、重要物种(含渔业)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生态廊道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
第三条【保护原则】本市生态保护应当以改善生态质量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政府主导、陆海统筹、空间管控、分级管控、损害担责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四条【政府责任】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生态保护常设机构,统一领导、协调、监督管理全市的生态保护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处理生态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对象山港、三门湾、四明山和天台山等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生态保护机构负责区域生态保护工作。
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理机构是其行政区域内生态保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生态保护工作,并负责组织协调违法建设、违法用地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生态保护工作,并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制止生态保护违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大对生态保护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部门分工】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生态保护常设机构对辖区内生态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
《三门县滨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依据、目的及背景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产业发展规划支撑服务体系前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前言三门,位于浙东沿海三门湾畔,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东濒三门湾,南接临海,西枕天台,北邻宁海。
大陆海岸线长167公里,海域约481.7平方公里。
全县总面积为1510平方公里,辖10镇4乡,总人口40万。
三门是连接宁波、温州的大陆桥,为长三角经济区南翼,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宁波机场、黄岩机场、北仑港、海门港距县城均在100公里之内;甬台温、上三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04国道、甬临省道、台州沿海大通道交汇境内;健跳港为天然深水良港,常年不淤,为省定台轮停泊点,健跳港区是台州港六大港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三门人民凭着永不屈服、敢闯敢拼的精神,在资源相对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三门特色的工业兴县的道路。
202x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9000余家,其中国有和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为68家;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其中国有及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2亿元;已经形成了橡胶、机电、化工、工艺品等四大支柱行业。
1978年~202x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2x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gdp万元。
当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众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滨海新城建设,是三门在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三港三城”建-1中心区块,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未来的三门滨海新城。
(二)确立滨海新城在全市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1、三门乃至台州沿海城市与产业带的重要组成。
2、近中期作为三门县城东扩的重要功能区,远期为三门县城至六敖、健跳城市组合创造条件,构筑滨海城市新区。
3、形成三门湾资源保护与开发及华东电力城建设的综合服务与配套基地。
4、满足三门县城功能提升过程中的各项设施用地与产业用地需求,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区块。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心城总体规划图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
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
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
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
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目录前言 (2)一、开发背景与利用现状 (3)(一)开发背景 (3)(二)资源条件 (6)(三)利用现状 (9)(四)存在问题 (10)二、总体思路和岸线布局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开发原则 (12)(三)发展目标 (13)(四)岸线布局 (14)三、产业发展导向 (26)(一)产业选择原则 (26)(二)产业发展重点 (27)(三)产业开发策略 (30)四、产业空间布局 (31)(一)总体布局 (31)(二)船舶修造业布局 (31)(三)港口公共码头布局 (32)(四)石化产业布局 (32)(五)电力工业布局 (33)(六)游艇旅游业布局 (33)(七)其他临港区块布局 (33)(八)渔业开发布局 (33)五、保障措施与建议 (34)(一)合理开发岸线,加强岸线管理 (34)(二)加快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功能 (34)(三)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配套能力 (35)(四)注重企业创新,集聚用好人才 (35)(五)加强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 (35)(六)注重安全保障,生产生活分离 (36)三门县港口岸线利用规划前言三门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濒临三门湾,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有海游港、健跳港和浦坝港等港湾,滩涂资源丰富,岛屿星罗棋布。
三门共有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314.7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65公里。
本规划涉及岸线长157.9公里,其中大陆岸线119.0公里(其余38.9公里为蛇蟠、扩塘山等10个规划所涉岛屿的岸线)。
未规划的大陆岸线有以下四部分构成:一是水岙门大桥到海游大桥的7公里岸线;二是旗门港大周涂上游的5公里岸线;三是蛇蟠岛西北侧的9公里岸线;四是规划对列入2020年前围垦规划的滩涂做了拉直处理(减少了约30公里岸线)。
全县共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22个,岛礁面积28.3平方公里;已围涂面积达76平方公里,形成了猫头洋、健跳港、蛇蟠洋、海游港和旗门港等围垦区;理论基准面以上的滩涂面积达140.0平方公里,是三门县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1.10•【文号】国函〔2024〕171号•【施行日期】2024.11.1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7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宁波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波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全国航运物流中心、“一带一路”港航合作重要节点城市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宁波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宁波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0.1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6.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428.50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916.6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81.25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31%;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6.4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的批复-甬政发〔2016〕60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的批复
正文:
----------------------------------------------------------------------------------------------------------------------------------------------------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的批复
甬政发〔2016〕60号
市规划局:
你局《关于要求审批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的请示》(甬规字〔2016〕40号)收悉。
经市政府研究审议,决定批准《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编制该规划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我市竞争力、加快建设“港口经济圈”、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以《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导,对我市三门湾区域的总体战略、空间布局、交通组织、设施配套等均作了较为科学的规划引导,编制内容和深度达到了相关规划要求,可以作为下阶段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接文后,请按照批准的《规划》,严格依法监管,认真组织实施。
宁波市人民政府
2016年5月18日
——结束——。
宁海县三门湾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导言天风来回,海潮消长。
当我们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面对广袤的滨海滩涂,不禁慨叹天地之大!同时,也开始沉思:这里的发展愿景将会如何?我们应该怎样谋划这里的未来?众所周知,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市场网络化交互影响并愈益深化的时代,在产业转移浪潮下形成的“全球化-本地化”产业分工网络中,大到全球城市,小到偏远乡镇,均已被不同程度地链接入全球市场体系,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再也无法以“就城市论城市、就区域论区域”的传统方式加以谋划。
然而,区域发展的外部边界条件几乎是无法精准捉摸的,对未来的规划与谋划也将是一个复杂而不确定的过程。
在2008年这个多事动荡之秋,全球经济环境变幻诡谲,城乡区域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既有可能受到众多利好政策信息的刺激呈现井喷式增长,进而引致城乡区域空间的跨越式拓展,但亦可能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不利消息的影响牵制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
三门湾区域对于宁海县域乃至宁波市域发展全局而言,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特殊区域,同时也是具有高生态价值和高开发价值的矛盾体。
尽管目前这里的开发价值还没有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但是,区域的空间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的巨大释放将使这里不容忽视。
对岸的三门县已经在高调打造滨海新城,健跳-六敖将规划建成华东最大的电力城!三门湾区域正萌动着发展的热流!区域竞合发展态势以及当前客观存在的众多发展变数,迫切需要前瞻性地深入研究三门湾区域的总体发展战略,对本区的职能定位、城乡空间布局等课题,最大限度地作出科学合理的研究预判与部署安排,为政府实现城乡区域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支持。
《宁海县三门湾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咨询》正是基于上述现实需求展开。
发展和保护的竞争结果最终将在空间上留下印记,我们对三门湾区域的未来充满遐想和期待!《宁海县三门湾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课题组2008.12目录第一部分目标定位篇——全方位的发展审视第二部分发展战略篇——跨越式发展抉择第三部分空间规划篇——平行发动的弹性发展模式第四部分实施策略篇——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专题一现状概况及资源供给分析专题二产业发展定位研究第一部分目标定位篇——全方位的发展审视一、规划目标与任务为适应宁波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要求,贯彻落实市域“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发展战略,全面统筹提升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宁海县需要以战略眼光来考虑自身的发展,纵观全局地谋划县域城乡区域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研究并制定指导城乡发展建设的战略方针和对策。
宁海三门湾总体城市设计
规模
备注
(2) (3)
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规划()
宁波2030城市发展 战略总报 告 宁海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规划名称
长街镇总体规划
功能定位
宁海东部和三门湾北岸的中心镇,宁海发展的重要储备区, 集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海城 镇 宁海南部以山林经济和海洋经济为主导,环境优美和生态 休闲的港湾小城镇 宁海县东部重要的农副产品后备基地,沿海南线上的生态 工业小城镇,以发展生态工业为主导海洋经济和山林经济 并举的产业职能
1.1 感知三门湾
1、斑块感知 (1)斑块构成与形态
总体特征:山为屏,水位脉,山· 田· 涂· 城水相连
山:蛇蟠山、青门山、下万山、满山等,分布于 涂:蛇蟠涂、双盘三山涂、下洋涂,相对集中连片分布,具有良好的开发建设适宜性 田:棋盘状方格网 城:小集中· 大分散,沿公路和水系呈点状和簇状自由生长 水:五指状向内陆延伸
(3)城镇分布结构
3乡3镇1新城,人口19.6万,面积757.6Km2 山海为界限,公路为导向,分散且低水平均衡发展 城镇化水平低(x%), 临海而不亲海,滨海无大城大镇,无高端临海产业
茶院乡
力洋镇 胡陈乡
宁海县 中心城区
越溪乡 宁东新城 长街镇
一市镇
三门县 中心城区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1.3 畅想三门湾
(1)上位规划
规划名称 功能定位
三门湾主要为生态养殖、湿地保护和海洋旅游,同时兼具 生态型临港功能 加快长街-力洋新城建设,积极发展休闲新经济和绿色海洋 产业,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区、海洋经济示范区、特色宜居 健康新区、国家海洋文化和生态保护区 宁东新城是以一、二类工业为主导,融居住生活、研发、 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宁海县东部工业新城 远期人口15万, 用地25.06km2
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情况
三门湾次经济圈建设情况三门湾系三门、宁海、象山三县合围而成,是一个特征和优势都很明显的地理单元,历史上曾因“十九世纪末意大利租借被拒”和“民国时三次动议开发未果”而备受瞩目,但潮来潮去,因三门湾处于两市三县之间,而长期被忽视。
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县在深入调研、广征民意的基础上,跳出三门看三门,跳出三门谋发展,适时应势地提出了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的战略思路,开创了三门从闭塞走向开放、从山谷经济迈入滨海时代的新征程。
目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州市委也提出沿海开发主战略,对于条件优越、潜力无限的三门湾来说,正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为什么提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三门之所以提出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1、资源共有。
三门湾区域集中了三门、宁海、象山三地的主要发展腹地、港口岸线和围垦资源。
在土地资源方面,目前,整个三门湾区域已围滩涂面积约167平方公里。
宁海5.38万亩的下洋涂围垦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5.64万亩的双盘三山涂将于今年动工,已完成围垦的三门晏站涂已经按一个高品位的滨海新城着手建设。
在港岸资源方面,据初步规划,这一区域可以建设多个3.5万吨以上的码头,并有可能达到8万吨甚至10万吨的规模。
这些都可以说是三门、宁海、象山三地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能突破行政区域的制约,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臵,最大限度地提升三地的竞争力。
2、人文同源。
三门湾区域的三门、宁海、象山三县,历史上行政区划分分并并胶合在一起,三门湾地区历史上曾为宁海一县所辖,象山、三门均从宁海分出,历史上同根同源,话相近习相同,而宁海在古时属于台州府,所以鲁迅笔下“台州式的硬气”的典型人物方孝儒、柔石实际又都是宁海人。
直到了1962年,才基本形成了现在这种两市三县分治的行政格局。
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和多方治理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但是也造就了强烈的区域认同心理。
三门湾规划
第十条发展目标
以建设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城镇集群为总目标,逐步建设定位明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沿海新节点。至2030年,三门湾地区常住总人口规模约为350万人,城市化水平约在74%-77%之间,城镇人口约为260 -27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25平方千米左右。
第三节发展战略
利用湾口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进行适度的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打造现代化的生活岸线、生产岸线、生态岸线,打开三门湾的全新战略空间。
第十五条联动南北、拉近东西
通过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建设,把被海湾分割的三个县联系起来,改变三门作为台州交通末端,象山、宁海作为宁波交通末端的地位,变末端为通途,打通浙江沿海经济发展带,整合三县的资源,促进三县真正进行一体化的开发建设。规划通过东西向道路建设,把山区与滨海联系起来,促进人流、物流的东西向联系,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条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实施浙江省“两创总战略”,按照海洋经济战略与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以三门湾地区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基础,充分发挥规划的空间协调作用,统筹空间资源开发与保护,合理组织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格局,强化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衔接,突出海湾开发与保护,为三门湾的崛起提供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
第四条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遵循以下主要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原则;保护优先,持续发展原则;陆海联动,山海兼顾原则;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原则;强化控制、节约集约原则;区域合作、利益共享原则。
第五条规划重点
规划对三门湾地区的发展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三门湾地区的空间布局框架,重点协调地区的开发与保护战略,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区域生态格局以及规划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
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宁波市规划局二O一六年六月文本目录一、总则 (1)二、总体战略 (3)三、空间布局 (4)四、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6)五、综合交通规划 (9)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七、防灾规划 (13)一、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与目的宁波三门湾区域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该区域列为全省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3年宁波市政府发布实施《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2014年浙江省发改委编制完成了《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
作为上位规划的深化,市规划局编制了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无论是从生态文明战略的落实,还是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推进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以《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主要落实发展目标、总体规模、产业引导,深化生态保护、城镇空间布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
空间布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同步编制的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旅游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协调,成果内容一致。
第二条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市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规划(2012-2040)》、《宁波三门湾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宁海三门湾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及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保护与利用宁波三门湾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岸线资源、海岛资源,保证该地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1、明确宁波三门湾区域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已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现将总规主要内容公布如下:一、编制目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随着区域发展背景的重大变化,宁波城市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817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市域空间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城镇发展等。
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修改的重点地域。
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三、规划期限本次总规修改期限至2020年。
四、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五、城市职能国际贸易物流港、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
六、城市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95万,城市建设用地420平方公里。
七、市域空间布局1.市域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00万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
2.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网络化市域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为宁波市区;两翼为由余姚市、慈溪市和杭州湾新区组成的北翼和由奉化市、宁海县和象山县组成的南翼;两带为东部滨海城镇产业带和西部山区生态人居带;三湾为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节点为卫星城、中心镇和新市镇。
一核由宁波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及近郊城镇组成。
重点发展行政办公、航运服务、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科技、风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城市集聚辐射能级,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方案说明书
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方案说明书序 (2)回顾与解读:滨海新城建设背景 (3)一. 城市的背影 (3)二. 结构的制约 (4)三. 战略的选择 (5)定位与目标:三门湾时代的崛起 (5)一. 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 (6)1. 城市发展的延续性空间需求 (6)2. 城市发展的经营性需求 (8)3. 城市发展的潜在性需求 (10)4. 空间需求的阶段特征 (10)5. 空间需求的阶段规模预测 (11)二. 需求引导下的空间供给 (11)1. 县域空间供给比较 (11)2. 滨海新城空间供给分析 (12)3. 滨海新城空间供给时序 (13)4. 基于供需平衡的综合判断 (14)三. 为城市的滨海理想升起绿色的风帆 (14)1. 功能定位 (14)2. 发展目标 (14)总体发展战略:梯度推进,稳步拓展 (15)一. 动力机制 (15)1. 产业先行 (15)2. 设施带动 (15)3. 项目提升 (16)二. 产业发展 (16)1. 产业选择 (16)2. 产业布局 (16)三. 区域协调 (16)1. 中心城区 (17)2. 蛇蟠涂地区 (17)3. 六敖地区 (17)四. 生态保护 (17)五. 空间结构 (18)1. 发展模式选择 (18)2. 空间结构规划分析 (18)支撑系统建设:滨海新城规划蓝图 (18)一. 功能系统 (18)二. 公共设施系统 (19)三. 交通系统 (20)1. 总体发展思路:内外有别,快环慢环 (20)2. 对外联系 (20)3. 内部交通 (20)4. 步行系统 (21)5. 水上交通 (21)四. 绿化景观系统 (21)五. 生态保护系统 (22)1. 生态保护与发展(生态保护控制规划图、意向图片) (22)2. 水系统与水循环(水体交换系统规划图) (22)3. 堤岸区划管理(岸线系统规划图+岸线断面) (22)六. 城市设计控制 (23)1. 整体意向的塑造 (23)2. 风貌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
共绘蓝图——《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014-2030年)》规划纲要日期:2015-12-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促进三门县域城乡空间统筹协调发展,合理指导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浙江省《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以及三门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即县域总体规划范围以及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
县域总体规划范围为三门县行政管辖范围,面积151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土二调2013年更新数据,2013年底陆域面积为1106平方公里),海域481.7 平方公里,岛礁28.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包括海游街道、海润街道、沙柳街道全域,以及三门铁路站场区块,三街道全域面积合计238.61平方公里,三门铁路站场区块1.1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范围总面积239.74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本次县域总体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具体分为两个阶段:1.2014~2020年(近期);2.2021~2030年(远期);第四条规划原则1.先生态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先导综合分析县域基本农田、林地、水源地、风景名胜、文化遗产等生态人文要素,优先划定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后,对生态空间以外用地考虑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保协调统一。
2.先管制后利用——推进“多规”融合统一综合协调主体功能区划、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部门空间规划,统一三门县域国土空间空间管制划分,并明确相应管制要求,在县域层面统筹全域空间资源要素,推进各部门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
3.先质量后数量——注重城市发展质量注重从数量规模先导转向质量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城市化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的完善以及用地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
4.先核心后体系——强化中心、极化带动强化中心城区、重点镇在县域人口、产业的集聚作用,通过中心培育,构建带动全域发展的增长极核,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文本目录一、总 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总体战略 . (2)三、空间布局 (3)四、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6)五、综合交通规划 (10)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1)七、防灾规划 (15)宁波市规划局 二O 一六年六月一、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与目的宁波三门湾区域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该区域列为全省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3年宁波市政府发布实施《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2014年浙江省发改委编制完成了《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
作为上位规划的深化,市规划局编制了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无论是从生态文明战略的落实,还是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推进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以《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主要落实发展目标、总体规模、产业引导,深化生态保护、城镇空间布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
空间布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同步编制的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旅游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协调,成果内容一致。
第二条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市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规划(2012-2040)》、《宁波三门湾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宁海三门湾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及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保护与利用宁波三门湾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岸线资源、海岛资源,保证该地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1、明确宁波三门湾区域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
2、构筑宁波三门湾区域的空间布局框架,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满足不同主体的发展需求。
3、提出重点区域的开发与保护战略。
4、构筑合理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
5、确立科学、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环三门湾区域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6、落实规划保障措施,提出跨行政区协调规划的实施机制。
第四条规划范围依据《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规划范围按照汇水区域依山脊线及行政界线划定,涉及宁海、象山两县14个乡镇,陆域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规划区域包括宁海县的长街镇、力洋镇、一市镇、胡陈乡、茶院乡、越溪乡,象山县的石浦镇、鹤浦镇、定塘镇、泗洲头镇、新桥镇、晓塘乡、茅洋乡、高塘岛乡。
第五条规划期限规划近期:2020年,规划远期:2040年。
第六条成果组成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七条法律地位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将作为宁波三门湾区域建设的技术性行政法规,凡在本区域内从事空间资源利用的一切行为均应遵守本规划。
二、总体战略第八条整体功能定位全国生态海湾经济综合试验区、长三角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现代农渔业基地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示范基地。
第九条总体发展目标规划依托都市区功能,立足海洋生态文明,将宁波三门湾区域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生态活力海湾。
第十条空间发展战略(1)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加强内湾的保护,研究整体环境容量,科学确定环湾地区的城市发展规模,同时制定区域环境政策,进行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分区,建立产业发展的环境管制体系。
制订区域的产业引入标准,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
建立发展与保护的良性互动,协调经济发展与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2)联动南北、拉近东西通过高快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建设,打通浙江沿海经济发展带,促进一体化开发建设。
全面提升和完善主城功能,优化环境,改善交通,依托主要交通轴线,把各个组团串联起来,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新平台。
(3)组团集聚、轴线拓展引导城镇建设向多中心、组团式、紧凑型融合协调模式扩展,严格按照统筹区域、城乡、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要求,积极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实现三门湾地区的协调高效发展。
(4)对接通道、网络布局加强与外围县市的通道联系,尤其要加强与宁波、台州的联系,依托两大中心的中心服务功能进行错位发展,区域内部则通过联动形成网络化的布局结构,形成合力,共同打造滨海产业的新高地。
三、空间布局第十一条空间结构1.总体空间结构——“两城四区、蓝绿相融”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利用背山面海、山间谷地自然空间格局及规划建设中的区域交通联系,形成“两城四区、蓝绿相融”的空间结构。
2.两城规划突出中心城镇的引领功能,明确宁波三门湾区域城镇空间聚集形成两个中心:宁海三门湾新城和象山环石浦港新城。
3.四区利用优质的空间资源,着力开发下洋涂产业区和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两大产业发展引擎;建设宁波象保合作区成为对台经贸合作试验区;在一市镇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区,打造国家养老示范基地。
第十二条规模容量《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确定宁波三门湾地区城镇2040年区域总人口为104万左右,城镇人口为8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20平方公里左右。
第十三条空间管制规划将本区域划分为三类管制分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
1、适建区包括城镇建设发展用地、滨海工业、码头、物流园区、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2、限建区包括旅游度假区、发展备用地和围垦用地。
3、禁建区主要指特定环境保护用地和山体、耕地、湿地、海岛五大类。
环境保护用地包括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耕地包括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及撤并自然村退宅还耕用地等。
第十四条空间布局1、宁海三门湾新城宁海三门湾新城是宁波南部滨海(宁海)新区的核心区域,包括原宁东新城、力洋镇区、茶院、胡陈港两侧以及长街镇区的融合发展区域,是三门湾区域城乡统筹整合的主要集聚目标,也是宁海县域的副中心城区,为周边乡镇和产业区块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生活职能。
围绕市域轨道交通节点,在原宁东新城周边和胡陈港两岸发展新城的核心区块,承载宁波南部(宁海)滨海新区的行政办公、总部基地、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职能。
规划远期建设用地规模21.7平方公里。
2、象山环石浦港新城环石浦港新城以石浦港两岸融合发展为目标,包括石浦、鹤浦的主要建成区域,规划在浙台经贸合作区的区域平台基础上,沿石浦港发展以特色海洋旅游休闲、生态居住为主导功能,延伸发展港口冷链物流、海洋新兴产业功能,形成山水相映、产居相宜生态经济型港湾新城。
规划远期建设用地规模45.68平方公里。
3、四区(1)下洋涂产业区充分发挥土地、港口资源等组合优势,以宁波南部(宁海)滨海新区为依托,积极谋划下洋涂产业区,争取设立省级开发园区和国家海关特殊监管区,重点发展通用航空、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滨海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三门湾区域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远期建设用地规模18.79平方公里。
(2)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作为宁波文化产业转型战线中重要的一环,是宁波实现文化产业升级的先行军,推动宁波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宁波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极。
加强旅游与本土民俗文化和滨海自然资源相融合。
深度发掘顺应旅游发展需要的优秀地域文化,重点提升民俗文化、海洋文化、渔文化三大特色优势文化;加强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海上运动、滨海公园、滩涂娱乐、内湾沙滩、崇站岛休闲运动等滨海旅游项目,处理好“影—湾—岛”三位一体的旅游空间关系。
规划远期建设用地规模5.23平方公里。
(3)宁波象保合作区宁波象保合作区由宁波保税区和象山县共建,该区域拥有山、海、港、桥、滩、涂、岛等资源优势,可用土地和海洋资源较为丰富。
规划建设的合作区功能定位五大功能,第一是对台经贸合作试验区,依托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第二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重要功能区,将重点发展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食品、海洋公共服务等海洋产业。
第三是三门湾开发开放先导区,将建设高科技产业聚集区、保税功能服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科技金融服务基地、区域性总部聚集基地。
此外,还有产城融合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
规划远期建设用地规模(在本规划区内部分)7.77平方公里。
(4)一市健康产业发展区依托宁海国家养老示范基地(一市滨海片区)打造三门湾的健康产业发展区。
该区域范围为南至旗门港,北至一市港水库,东至焦头山,西至一市镇武岙黄村。
规划远期建设用地规模1.94平方公里。
第十五条旅游布局宁波三门湾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为“一廊、一带、六区”的结构:一廊:沿线开发,形成环三门湾的滨海观光游憩廊。
由三门湾整个水域组成的自西向东的三门湾水景生态景观廊道。
在沿海区域,凭借优越的海域地理位置、宁静的港湾风情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进行连线式开发,重点发展海洋旅游,注重滩涂康体运动、游乐娱乐活动,开发海水浴、海泥浴、果蔬保养美容、山海氧吧等养生保健活动,形成环湾区旅游廊道。
一带:沿北面山体形成的山地休闲观光带。
点式开发,绿道贯穿连接其它旅游景点区域内绿道主要为爬山步行系统及主干道沿线的自行车道。
对于区域内分布的较分散的其他旅游景点,进行点式布置,通过一级驿站和二级驿站将其连接起来,以点串线,重点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和山地景观游。
六区:三门湾西岸特色农渔业区、胡陈港旅游度假区、岳井洋生态观光农渔业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半边山滨海度假区、石浦渔文化旅游区。
四、生态人文资源保护第十六条环境保护的目标改善三门湾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完善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具体目标如下:1、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为二级,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执行。
2、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目标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
地表水水质达到各功能区要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3、环境噪声质量目标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规划区城市交通和区域环境噪声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各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按要求达标。
4、近海海域环境质量控制目标海洋功能区划按《宁海县海洋功能区划》和《象山县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海水水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