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案例分析_模板

合集下载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片段分析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片段分析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片段分析圆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几何形体,许多重要的关系和公式都是以圆为基础的。

因此,学习圆的周长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本文旨在分析一段教学案例片段,该片段涉及圆的周长的教学,以便更好地为大家提供学习帮助。

教学案例一:以圆推广周长公式在本案例中,教师将绘制一个圆,并将其半径分别标记为r1和r2,然后将r1,r2相加,得出等式:2r=r1+r2,最后得出圆的周长的公式:2πr=2π(r1+r2)。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用该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

这段案例片段的教学方法有其独特之处,教师通过这样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周长公式。

先绘制圆,并标记出其半径,然后由此推导出周长公式,有效地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二:以实物演示圆的周长在本案例中,教师将准备一个环形的实物,比如圆形的桌子,课桌,床等,让学生用绳子将它缠绕一周,测量出其周长,以此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本条教学案例以实物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涉及到更多的直观感受。

它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圆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关于周长的计算。

教学案例三:使用几何软件来表示圆的周长在本案例中,教师首先将在几何软件中绘制出一个圆,然后将圆的半径设置为r1和r2,再使用软件计算出圆的周长,并将结果显示出来,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到周长计算的结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段案例则主要借助几何软件工具,运用现代科技来引导学生学习圆的周长。

它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的接触到圆的周长概念,在节约时间的同时提高效率,使得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圆的周长的概念。

总体来说,以上三个案例中的教学方法都是较为适用的,在帮助学生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提出了各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使用上面提到的三种教学方法,学习圆的周长,让教师们更加合理地计划课堂活动,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为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圆的周长课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课例分析及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课例分析木镇镇中心小学李铜祥我已经认真地听了李铜祥老师《圆的周长》三节课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越上越好。

李老师能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合理的设计了课件,使学生进行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综合应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认识圆的周长1、出示圆形物品,让学生指出圆的周长。

2、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学生总结。

3、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学生动手实践。

分析:能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圆的周长。

猜想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时,学生能直接说出非常专业的绳测法和滚测法已实属不易。

在总结这两种测量方法时老师还是没有讲解和演示清楚,以至于学生动手实践时显得慌乱而盲目,并且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活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活动要求,用绳测发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汇报。

2、引导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讲解“圆周率”的知识。

分析:1)过渡语几乎没有,或者是不恰当。

如果这样说:“用这些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局限性较大,那么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一样可以计算呢?有与什么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就顺理成章了,而且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探索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而且呀与什么有关。

2)汇报的表格中的数据太假了。

从来没有学过圆的周长的学生怎么可能用厘米尺测量出周长为12.56厘米呢?求周长除以直径时商都是3.14也太假了,实际是不可能这么的准确的。

3)关于“圆周率”的讲解也太肤浅了。

我认为“圆周率的大小与圆的大小无关”、“无单位”和“无限不循环”等知识点都是学生易错难掌握的。

仅仅是一个“关于祖冲之的小资料”是解释不了的。

三、综合应用。

1、得出结论,并推出字母公式。

2、练习训练求已知半径或直接的圆形的周长。

3、判断题的练习。

4、几个生活应用题的拓展练习。

分析:1)得出公式后几乎没有讲透圆的周长与已知条件的选择关系,所以学生开始做最简单的一样公式求圆的周长时会做的就只有个别同学。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案例分析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案例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案例与分析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4页《圆的周长》有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 通过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 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四、教学片段:新课1.动手量一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 小组内交换圆, 合作完成下表, 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

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1号圆2号圆3号圆4号圆小组汇报: 各小组是怎么测量的, 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三)、对比分析1.师: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 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自由交谈)抽学生汇报, 教师作相应的小结:(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

(2)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2.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 教师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 (利用圆周长演示仪)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 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小结1: 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 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它的值是: π=3.1415926535……, 在实际的应用中, 一般取它近似值π≈3.14。

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 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 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 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主要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 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 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习, 学会分析, 学会分工, 学会分享。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与评析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与评析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与评析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数学》第十一册第100-101页的圆周率和例1。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用课件出示:一只拴在木桩上的羊在草地上沿最大圆形路线吃草的动画场面。

)二、谈话导入师:从这幅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生1:羊吃草时,走弯曲的路线。

生2:羊吃草时,走的是圆形的路线。

师:这个圆一周的长度,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什么?生:可以叫做圆的周长。

师:你知道羊吃草时走得这条路线有多长吗?生:不知道。

师:应该怎样求这个圆的周长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评:创设情境,以羊吃到草的最大路线是多少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圆周长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认知上的注意,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新课学习。

〕三、自主探索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

请你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相互交流感受)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让学生分组讨论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

)生1:我用绳子围绕圆一周,然后拉直,再用直尺测出这段绳子的长,即圆的周长。

生2:我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得到圆的周长了。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学生测量的数据:6厘米多一些,12厘米多一些,18厘米多一些。

)师: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几倍?生:是3倍多一些。

师:是不是所有的圆都是这样的呢?(教师用演示器演示,让学生观察。

)生:通过刚才的演示,我发现所有的圆都是这样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0页,请自学圆周率的内容,看看你能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学生自学)生1:我了解了什么是圆周率。

生2:我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还我解到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取近似值3.14。

〔评:在这里,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研究、讨论和实践,并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周长》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学生总结: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加深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3.知识点梳理:教师对圆的周长的概念、计算公式等进行梳理,确保学生理解清楚。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圆形物品的周长,解释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软件(如画图、几何画板等)进行圆的周长相关图形的绘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形成系统化认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问题提出: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圆形物品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学生回答: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圆的周长定义:教师讲解圆的周长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的长度。
2.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形物品,讲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即周长等于直径乘以圆周率。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六篇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六篇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六篇圆的周长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测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并初步认识了圆的根底上学习的。

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根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根底,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拟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正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认识圆周率。

〔2〕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乐趣;(2)结合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的教育。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⒈圆形物体实物,。

⒉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根线,一把直尺。

四、教法:1、自主探究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陶志琴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陶志琴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与分析教材分析:义教版六年级(上)《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教材从生活情景入手,通过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绕圆形花坛骑一圈大约有多少米,引出圆的周长概念,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

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62——66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1.经历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究过程,体验发现——验证——应用的学习模式.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2、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周率的含义。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圆形物体。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硬币等各种圆形、剪子、直尺、细绳、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出示课件)2、师;这是些什么图形,谁来说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它的哪些知识?3、出示课件。

想想:小球滚动的距离是正方形的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将学过的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中来,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圆的周长》片断实录及评析_模板

《圆的周长》片断实录及评析_模板

《圆的周长》片断实录及评析_模板注:本片断为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实录。

1、播放课件星期天,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2、揭示课题(1)师: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生:周长。

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生:只要量出它的周长就可以了。

师: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师:那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生:就是求圆的周长。

(师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评析:在新课的开始,播放学生熟悉的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的课件,既创设了融融的教学情境场,演示了周长的概念,较好地激发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很自然的过渡到新课----圆的周长,一举多得,既有承继,又有创新)年、月、日片断与评析3、判断平年、闰年(1)师: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同样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生:信!生:不信!……师:你们就用课前准备的年历卡片考考老师吧!生:2000年?师:闰年。

生:1983年?师:平年。

……(2)师:老师为什么判断的又对又快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方法?生:想!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出示课件)师:这是一些连续的年份,闰年显示为红色,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这些连续的年份中闰年和平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3)师:看来闰年年份与4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在这些年份中任意选一个闰年年份和一个平年年份,然后分别除以4,看看除得的结果怎样?生:1995÷4=498---32000÷4=500师:用闰年年份数和平年年份数除以4有什么不同?生:平年年份数除以4有余数,闰年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这是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一个课时的内容。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六年级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本课学生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及圆的周长的含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课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学法: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完成探究任务。

《圆的周长》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圆的周长》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圆的周长》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圆的周长》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宜春学院高安校区张晓艺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大小不等的圆纸片、细绳、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回想一下,它们的周长各指的是什么?生:围成它们线段的长度之和。

师:那圆也是由线段围成的吗?生:不是。

(是由曲线围成的)二、提出问题师:那什么是圆的周长?1、先让学生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2、教师归纳总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揭示课题)。

三、自主探索1.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提问: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怎么测量圆的周长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1)、绕绳法:先在圆上做一个标记,然后用绳子的起始端从做标记的地方开始绕。

当再绕回有标记的地方时,正好绕了圆的一周。

这时在绳子上做个标记或把多余的绳子剪掉。

我们量出这个绳子的长度也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教师边说边演示)(2)、滚动法:先在圆上做个标记,然后做标记的地方对准零刻度,开始在刻度尺上滚动,当做有标记的地方再次回到刻度尺时,正好滚动了一周。

这时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教师边说边演示)2.认识圆周率。

(1)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下面我们看看圆的周长究竟跟什么有关系。

②学生测量圆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生测量、计算、填表。

然后小组汇报结果。

巧妙构思,精准打磨——《圆的周长》课例分析

巧妙构思,精准打磨——《圆的周长》课例分析

巧妙构思,精准打磨——《圆的周长》课例分析本节课重点知识是圆的周长概念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周率意义的理解及圆周长探究的过程。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不能仅停留在公式的验证和解释上,更要关注圆的周长如何转化为其他图形的周长,建立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化曲为直”,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真正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二、课例打磨情况陈述1.“磨”导入。

第一次导入设计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六(1)班和六(2)班的同学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的跑道上参加跑步比赛,是否公平?引出圆的周长。

这样的导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低,整堂课处于低情绪状态。

经过小组成员的提议,第二次导入修改为情景出示:小兔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的跑道上赛跑,这样的比赛公平合理吗?要想知道是否公平,我们必须知道什么?引出正方形的周长和圆的周长。

发现引出问题还是很生硬。

最后在学科组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第三次导入:动画演示小兔和小狗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的跑道上赛跑,如果同时从起点出发,这样的比赛公平合理吗?要想知道是否公平,我们必须知道什么?要想知道他们谁跑的路程远,必须知道什么?这两条跑道的长短在教学中我们叫它们什么?(回忆周长)2.“磨”感知。

第一个知识点:圆的周长。

先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得出圆桌和菜板所需的铁皮的长就是求圆的周长;再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圆片,让学生指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知道了圆的周长,那我们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学生小组合作,汇报。

第二个知识点:圆周率引出的必要性。

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量出圆的周长后,老师用一端拴有小球的绳子在空中旋转,使小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

要想求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滚动法和绕绳法吗?不能,引发冲突,所以我们应该另找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的比值是4,猜一猜圆的周长会和什么有关?拿出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

直径越大,周长越大,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会不会也是一个固定的值呢?请同学们再量一量圆的直径,算一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看一看有什么发现?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片段分析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片段分析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片段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圆周长的过程需要通过许多练习和练习,以便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并正确计算出结果。

因此,有必要分析某个学生圆周长教学案例片段,以深入理解圆周长的学习过程,进而改进教学模式。

二、片段教学案例分析
片段背景:此片段中,一名高三学生正在学习圆周长,他掌握了圆形的基本概念,但尚未完全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对圆的概念进行了梳理,让学生对圆的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然后老师给学生每个步骤的计算步骤,向他们解释。

接着,老师给学生实际几何画图作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周长的计算过程。

教学方式:老师通过细致有序的讲解,结合练习使学生深入了解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对教学案例的体会
通过分析上述案例片段,可以发现,教学模式十分成功,老师采用了细致有序的讲解,让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又配以以实际几何图形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除了重视“教授”之外,还应该强调“玩”,让学生思考、发现、代入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为此,老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之中感受到圆周长的概念。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入实际
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和应用。

四、结论
从分析上述案例片段来看,老师采用了细致有序的讲解、让学生参与练习、创设有趣的游戏、引入实际生活经验等方式,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上述方法,创造有趣的教学环境,以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8-102页,例4,例5和例6及练一练和练习十八。

圆的周长,周长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借助观察、比较进行猜想,再具体描述圆的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思考,认识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对测量圆周长活动过程的理解,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然后让学生应用刚刚掌握的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圆、绳子、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生成问题1、出示一个正方形花坛和一个圆问:这是什么图形?围着花坛跑一圈,哪个长哪个短呢?预设一:看哪个跑得步子多。

预设二:计算它们的周长,进行比较更为简便。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预设一:C=(a+b)×2预设二:C=2a+2b3、什么是圆的周长?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预设一: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预设二: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那么用一条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1)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1)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1)三优⼯程:教学案例让学⽣经历数学探究过程----《圆的周长》教学案例学校: 宁兴北校姓名:贺志琴年级:六年级科⽬:数学让学⽣经历数学探究过程----《圆的周长》教学案例⼀、背景分析:我们的课堂是⽣活的课堂,⽣命的课堂。

让学⽣在在操作中感悟,探究中发现,交流中升华,从⽽使课堂有效进⾏。

如何更好地“⽤教材”,⽽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结合“圆的周长”⼀课谈谈⾃⼰的实践与思考。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形,正⽅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法的教学,是学⽣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法的开始,⼜是后⾯学习“圆的⾯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是⼩学⼏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项重要内容。

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探索,归纳出圆的周长公式,达到既掌握圆周长公式,⼜培养学⽣应⽤意识和基本数学素养的⽬的,为以后学习弧长等知识打好基础。

基于此,我从⿎励学⽣动⼿、动⼝、动脑⼊⼿,设计了“情景体验——探究尝试——归纳猜测——推⼴应⽤”的教学过程。

通过实践,我感觉这样设计,遵循知识产⽣的过程,是⼀种⽐较理想的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学⾼年级的学⽣,作为⼩学⾼年级的学⽣,他们已经有了⼀些⽣活实践的经验积累了⼀些教学知识。

基本具备了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

因此让他们在⾃主快乐的情境中学习。

是他们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从⽽乐意去学。

⼆、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在兴趣中激发学习兴趣【⽚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师要先给⼤家讲⼀个故事。

(边讲述边课件演⽰)龟兔赛跑,兔⼦绕着直径为20⽶的元跑⼀圈,⽽乌龟绕着边长为20⽶的正⽅形跑⼀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赛公平吗?(⼆)认识圆的周长1.回忆正⽅形周长:师:乌龟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形的什么?什么是正⽅形的周长?2.认识圆的周长:师:那兔⼦所跑的路程呢?(师根据学⽣的回答板书课题:圆的周长)师: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意思?⽣:圆⼀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_模板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_模板
(一)分析关系
1、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发现的成果?
引导说出:每个圆的直径、周长都不一样,但是结论大致相同,都是圆的直径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谈话:我们测量的圆片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各个小组的数据不太一样,这是由于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差。老师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屏幕动画演示:
C=d ×π=πd
C=2r ×π=2πr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知识的形成以及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本环节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小组既分工又合作,可以每人测一个圆,然后将数据凑在一起,又可以两人合作测一个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方法二、3+2=5 100×=60(平方米)
100×=40(平方米)
……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
6、练习:
如果你来分配这100平方米的保管区给六(1)班和六(2)班你准备按这样的比来分配,并把两个班保管区的面积算出来。
小组汇报: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3、课件演示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请学生板演)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5篇)

《圆的周长》教案(精选5篇)

《圆的周长》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的周长》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周长》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大头儿子家的圆桌开裂,爸爸想用铁皮将圆桌固定起来的情境,请同学帮忙计算需要多长的铁皮。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不难想到计算需要的铁皮实际是计算圆一圈的长度。

教师明确,圆一圈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1、探索发现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圆形教具,测量圆形教具的周长。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根据圆的特征,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圆的大小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

教师明确直径是半径的2倍,可看其中一项即可。

2、探索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圆形教具,测量其周长及直径,并做好数据记录。

观察测量结果,计算数据间的特殊关系。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分享测量结果,教师板书。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其中和、差、积无规律,商值在3.1左右。

教师鼓励学生再多测量几组数据,并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学生汇报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比值总在3.1左右。

教师讲解:实际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命名为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并向学生展示其写法和读法。

给出圆周率的特点:(1)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2)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3)现在为了方便只要取小数点后两位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交流,师板书c=πd
五、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一)基本练习:
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59页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交流。
谈话:你能说出半径与周长的关系式吗?
生介绍。
谈话:我们把它简写成c= 2πr
(二)发展练习:
1.右图是古代人们用来磨面的石碾。如果石碾的半径是1.2米,那么绕石碾走一圈至少是多少米?(59页自主练习第3题)
关于周长的公式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自己发现的,而非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对公式的掌握会更牢固,记忆会更长久。
小学数学十二册的教案
点击浏览该文件
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比的应用
——按比例分配
主设计者:吴孝红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52页~53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比例分配的意义。
谈话:圆的周长就是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
4、回忆测量的方法。
谈话:怎么能得到祭天台的周长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用绳测、或者其他的方法测量。
谈话:老师手中有一个圆形的卡片,你能测出它的周长吗?老师这儿有绳子和直尺等工具,你能上来测一测吗?
5、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都不错,可是要得到高大的建筑物的周长,用这样的方法去测量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2、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C=d ×π=πd
C=2r ×π=2πr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知识的形成以及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往往蕴涵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本环节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小组既分工又合作,可以每人测一个圆,然后将数据凑在一起,又可以两人合作测一个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一)分析关系
1、全班交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发现的成果?
引导说出:每个圆的直径、周长都不一样,但是结论大致相同,都是圆的直径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谈话:我们测量的圆片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各个小组的数据不太一样,这是由于在测量的过程中出现了误差。老师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屏幕动画演示: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1、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小组讨论)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种简单的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积极思考大胆猜想
谈话:根据你的观察或者你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经验,猜想一下,圆的周长可能和圆的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交流验证猜想
1、谈话:周长和直径到底会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测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研究一下好吗?
2、小组合作,动手测量。
方法二、3+2=5 100×=60(平方米)
100×=40(平方米)
……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
6、练习:
如果你来分配这100平方米的保管区给六(1)班和六(2)班你准备按这样的比来分配,并把两个班保管区的面积算出来。
小组汇报: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3、课件演示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请学生板演)
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20×2=40(平方米)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3)全班交流
谈话: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3、反馈练习:
判断:(1)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2)π>3.14
(3)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
(二)推导公式:
谈话:根据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π倍,你能写出圆的周长、直径之间的关系吗?
谈话: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你能写出已知直径求周长的公式吗?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_模板
《圆的周长》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57-61页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一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第一次给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依据课标,”圆的周长”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充分动手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件:钟表图
钟表分针的长度是12厘米,你能算出分针行走一圈针尖走过了多少路程吗?如果从12时到12时15分分针的针尖走过了多少路程?到12时30分呢?
六、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直径是20cm。
(2)半径是4dm。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π(圆周率π≈3.1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
2.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推出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渗透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
4、逐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对圆周率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
1、不同直径的圆片4个。直尺,细绳。
2、记录圆的周长的表格。
3、课件:(1)天坛的图片。
(2)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的演示课件。
(3)练习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美丽的图形--圆,今天咱们一起到北京的天坛公园去看看,那里有很多的圆形建筑呢!
玩游戏机
1
3
6



1.你能算出小明的各项支出是多少元吗?
2.看了这张表,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安排这30元零花钱?能用表格展示出来吗?
1、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表格,并让学生说说理由和计算钱数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