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李白《将进酒》教案

李白《将进酒》教案

李白《将进酒》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白及其《将进酒》的背景知识。

分析并欣赏《将进酒》的诗歌艺术特色。

能够背诵并理解《将进酒》的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风格。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意象与意境。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白对自由不羁生活的向往与豪放不羁的个性。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领悟人生中珍惜时光、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李白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

2.2 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诗中的韵律、对仗、用典等修辞手法。

意象的使用与意境的营造。

2.3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诗句的意义与内在逻辑。

诗歌情感的表达与哲理的阐释。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理解“及时行乐”的哲学思想。

剖析诗中“酒”的象征意义。

3.2 诗歌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诗歌创作与唐代社会风气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李白生平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解析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4.2 互动式教学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小组活动,共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3 鉴赏法通过朗读、默写,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官体验。

指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诗歌。

五、教学准备5.1 教具准备PPT课件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将进酒》的注释版本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5.2 预习要求学生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大意。

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对诗人有初步了解。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李白的生平图片和简介,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李白的诗歌有什么印象?他的诗歌有哪些特点?”6.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将进酒》,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学生分享预习时收集的李白资料,增进了对诗人的了解。

6.3 课堂讲解讲解《将进酒》的背景知识,包括李白的生活年代、诗歌创作背景等。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被誉为“诗仙”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1.2 学生朗读:《将进酒》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1.3 探讨诗歌背景:介绍唐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李白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将进酒》诗歌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文用法。

2.2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煮酒论英雄”等,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放情怀。

2.3 修辞手法: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2 学生表演:学生分组朗读,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3 音乐配合:播放古筝或古琴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欣赏诗歌的美感。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题目设定:以“将进酒”为主题,设定一个创意写作的任务,如写一首现代诗或一篇短文。

4.2 学生创作:学生现场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3 分享交流: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各自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重点回顾: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诗歌的解析、欣赏和创作。

5.2 学生反馈: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将进酒》或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的短文。

第六章:诗歌与人生6.1 人生哲学:探讨李白在诗歌中表现的人生哲学,如“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等。

6.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人生哲学的理解和体会。

6.3 价值观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珍惜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第七章:诗歌与艺术7.1 绘画创作:以《将进酒》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歌与艺术的结合。

7.2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7.3 艺术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将进酒》教案全

《将进酒》教案全

《将进酒》教案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文。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将进酒》的思想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理解友情、人生价值等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2)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深层次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李白被誉为“诗仙”的原因。

(2)简介《将进酒》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将进酒》,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2)深入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中友情、人生价值等主题的理解。

(2)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体会诗中的哲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将进酒》。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中友情、人生价值等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创作风格。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学准备:1.教材:《将进酒》诗歌文本。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将进酒》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认为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步骤二:讲解李白和《将进酒》1.简单介绍李白的背景和作品特点,强调他是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之一。

2.解读《将进酒》诗歌文本,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聆听诗歌的内在声音。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深层含义。

步骤三:小组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诗歌中的一句进行解读。

2.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对整体理解进行展示和分享。

步骤四:个人思考和创作1.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感悟和创作,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对人生的思考等。

2.鼓励学生将个人创作进行分享,展示和交流彼此的感悟。

步骤五:诗歌欣赏和总结1.播放不同版本的《将进酒》音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演绎者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总结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回答以下问题:你对诗歌有了新的了解吗?你的创作有什么收获?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诗歌创作比赛。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了解他的创作风格。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内在意境。

同时,通过创作和分享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然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理解和欣赏诗歌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

将进酒教案李白范文

将进酒教案李白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将进酒》李白范文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将进酒》的诗意和诗歌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

3. 通过学习《将进酒》,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将进酒》的诗意和背景。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教学准备:1. 《将进酒》全文。

2. 李白的生平介绍。

3. 与《将进酒》相关的背景资料。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

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酒的关系。

Step 2:诗歌讲解(15分钟)1. 讲解《将进酒》的背景。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2. 讨论结束后,各组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Step 4:诗歌欣赏(5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将进酒》,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诗歌中的人与自然、人与酒的关系。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背诵《将进酒》。

2.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将进酒》的诗意和背景,掌握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得到提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提升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五、课后作业反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应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教案(6篇)《将进酒》教案教案篇一将进酒——李白录自“语文报杯”教学大赛安徽南陵一中汤国来主讲辽宁开原高级中学李莹王玉忠笔录A:我们刚刚学习了辛弃疾的词,其实你们知道吗,辛弃疾除了写词外,他还是一个善饮的典型,他不但善饮而且善劝,我们大家都知道哪些劝酒歌呢?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大家读过吗?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王维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西出阳关无故人”。

A:对,再看白居易的《劝酒诗》P:劝君一杯君莫辞,劝君两杯君莫疑。

劝君三杯君始知。

面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时胜醒时。

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後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B: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

A:为什么“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鸟相趋走。

身后金星挂北斗,不如生前一杯酒”呢?B:“心中醉时胜醒时” “面上今日老昨日”。

A:慨叹岁月易逝,年华老去。

许多人写劝酒诗,但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却是李白的《将进酒》。

老师给大家朗读,大家看屏幕的容易读错的字音。

A:下面大家读,读他的诗就要放声的读,旁若无人的读。

A:大家气势没有读出来。

那好我们看,李白劝谁喝酒?B:岑夫子、丹丘生。

A:就是朋友。

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其实不同场合、不同心情喝酒是不一样的,有细品慢饮,有开怀畅饮,有埋头苦饮,李白是怎样劝的呢?B:杯莫停。

A:喝得怎样?喝得快,喝得急,量怎么样?B:“会须一饮三百杯”。

A:就是能喝多少喝多少。

那李白怎样饮?B:纵情,放纵,“斗酒十千恣欢谑”。

A:纵情到什么程度?读后几句,从“五花马,千金裘”开始读。

用名马、皮裘换酒,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乐观、奋发向前,追求人生的真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鉴赏;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影视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作为例,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4.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将进酒》全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大意,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琴曲《将进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朗读《将进酒》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6篇)

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6篇)

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6篇)《将进酒》教案教案篇一张宏锋教学目的(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一qi),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注:(1)老春,酒。

(2)夜台,阴间。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

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

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8篇)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8篇)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8篇)将进酒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教学难点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

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

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

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

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明确:略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

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六、作业课后练习第二题。

板书设计:将进酒李白高二《将进酒》优秀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6篇)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6篇)

将进酒的教案(优秀6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案篇一教学分析:《将进酒》这首诗的旨趣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

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

)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这是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吟诵,把握诗歌感情脉络2、把握诗人形象3、体会比兴、夸张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读、赏、品、悟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李白乐观思想并感受其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吟诵,赏析。

2、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3、品味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

4、感受李白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诗仙、酒中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哥》)二、读一读自由读齐读朗诵学生评价、老师指导听名家配乐朗诵三、赏一赏,自主探究理解赏析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水——人生比兴、夸张感情:悲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表达哪种感情,为什么?(联系文本中诗句回答)A、沉沦消极,及时行乐B、怀才不遇,积极用事3、有人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就是李白“赐金放还”后的人生追求。

你同意么?为什么?(1)、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寂寞:_________。

皆:__________。

(2)、这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a、蔑视权贵b、消极避世,麻醉自己c、不平,愤恨。

4、为什么单单举陈王曹植宴平乐的典故?(讨论探究)四、品一品: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小结:浪漫风格、豪迈气概(正如一头受伤的雄狮的悲吼)五、悟一悟:课堂总结:回顾全篇,授之以渔诗仙酒仙读、赏、品、悟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朗诵《将进酒》2、联系学过的李白诗歌,走进李白,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200字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2篇教学背景我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参照书下注释和练习册上的提示,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将进酒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将进酒》。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对命运的不屈。

诗歌内容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字词的理解,诗歌大意的把握,朗读的技巧。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李白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李白及其作品《将进酒》。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15分钟)4. 朗读指导(5分钟)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和情感。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5. 情感体验(5分钟)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6. 拓展延伸(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朗诵和简要介绍。

其他同学和老师点评,评选出“最佳朗诵奖”和“最佳介绍奖”。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将进酒天上来人生短暂,珍惜当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将进酒》。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朗读指导等方式,学生对《将进酒》这首诗歌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将进酒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6篇

将进酒教案6篇将进酒教案将进酒教案(一):《将进酒》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同上)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解题: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资料,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二、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此刻。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狂放不羁)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嗜酒)1.李白的生平、经历: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到达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

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人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

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持续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将进酒》教案示例

《将进酒》教案示例

《将进酒》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将进酒》与其他作品的异同;(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诗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白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人生的热爱;(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追求的精神;(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的理解;2.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分析;3. 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次意义的理解;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注释、图片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将进酒》,提问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猜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气;(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5. 创作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诗歌创作;(2)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背诵《将进酒》;(2)写一篇关于《将进酒》的鉴赏文章。

《将进酒》的教案(8篇)

《将进酒》的教案(8篇)

《将进酒》的教案(8篇)《将进酒》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忱,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展恰当的评价。

3、探究诗人狂放性格的由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法。

3、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大诗人李白因遭权贵排挤离开长安开头了他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其次次漫游。

我们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即写于这一时期,今日我们学习的《将进酒》也是此间的作品。

大诗人李白又将向我们呈现些什么呢?二、疏通。

三、诵读。

(一)读懂内容《将进酒》是写劝酒、对酌的诗,本属汉乐府鼓吹铙歌。

李白沿用旧题,借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之机,发泄心中的郁积。

(1)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出,“黄河”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既用眼前景物起兴又具有比方的作用。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承受夸大手法,极言人生短促。

(2)“人生得意”以下六句,极写痛饮狂饮。

“天生”一联说明“须尽欢”的理由,显示了诗人对将来的信念。

(3)“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折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

诗人在力劝“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之后,放杯高歌,吐露心声:“钟鼓馔玉缺乏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以下四句,诗人将“饮者”与“圣贤”作比,引出“陈王”曹植来。

曹植《名都篇》有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看来这位陈王确是在“恣而欢谑”了。

然而,在他这欢快中,包含着何等巨大的苦痛!他是在备受猜忌、压抑的险恶环境中,因大志难骋而沉溺酒乡的,在这一点上,李白与曹植颇为相像,故化用曹诗,明写欢快而暗寓愤激。

(5)“仆人何为”二句以反诘之句振起文意,以使令语气引出下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

《将进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诗歌豪迈奔放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1)领会诗歌中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理解诗歌中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精彩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他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将进酒》。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洒脱,富有浪漫主义情怀,想象丰富,语言奇妙。

2、背景介绍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年),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气势。

(四)诗歌讲解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重点字词讲解(1)将进酒:“将”读qiāng,意为“请”。

(2)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玉,形容食物像玉一样精美。

(3)陈王:指曹植,曹操之子,曾被封为陈王。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背诵《将进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等方式,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 学习并背诵《将进酒》。

2. 教学难点
- 体会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讲述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
- 学生自读《将进酒》,注意字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 教师领学生跟读《将进酒》,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 精读赏析
- 学生自行朗读喜欢的段落,并分享原因。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品味《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体会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4.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将进酒》。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将进酒》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背诵《将进酒》,感受诗人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

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

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精选《将进酒》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

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优秀8篇)李白《将进酒》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幻灯显示)1.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教学重、难点: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

多少诗人因饮酒而忘却了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饮酒而在自由的`时空尽情地翱翔,也因饮酒而成就了太多的传世佳作。

在这其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尤为突出。

也正因为如此,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也自诩为“酒仙”,今天,我们来共同品尝李白的一坛美酒—将进酒。

(二)解题将进酒是乐府旧题,将—读qiang,有“请”的意思,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三)朗读1、师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其他同学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4、提问: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变化,如果有的话,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思考,指名回答)(四)品读,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介绍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幻灯)诵朗基本技巧一、确定情感基调二、确定语速三、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四、处理好停顿(五)诵读,落实朗诵技巧,检查朗诵水平(幻灯显示)《将进酒》诵读提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课件)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將进酒》。

二、释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跟谁喝酒呢?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 ìng) 裘(qiú)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揣摩: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3、那么,老师又产生疑惑了: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4、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

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把全诗朗读一遍,也许能拨云见日。

我们知道,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心中难免郁闷。

又根据课下注释:诗人此时已是年过50的老人。

韶华已逝,怎不叫人感而生愁?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不平之气。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诗歌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怀的。

五、诗意解析1、请问,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悲伤――欢乐――愤激――狂放2、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首二句。

3、作者悲伤的是什么?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4、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表达这一感慨的?比兴。

5、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水天上来”不是毫无道理吗?作者这里是使用夸张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6、像这样的夸张手法,本诗中还有哪几处?“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五花马,千金裘”“万古愁”。

比兴和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重要体现。

7、言归正传。

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

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8、好,让我们把诗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读一遍。

既然是把酒行乐,就不免举杯相劝。

诗人呼告朋友,“将进酒,杯莫停”。

而且长歌一曲,以抒心志。

但诗人的心情好像并不痛快。

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劝酒词。

9、“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不是。

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10、“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另有所指。

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11、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

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面对着古来圣贤皆寂寞的现实,诗人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和不平。

这无限的激愤表现在行为上就成了无比的狂放。

“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六、课堂总结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以及他的其他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

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赠诗给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

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

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板书设计:悲伤——欢乐——激愤——狂放《将进酒》教学设计西安高新第三中学韩刚【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B、方法和过程1、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

2、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体会全诗思随情转,音以律变。

3、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到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有感情、得法的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占有资源,聆听名家朗诵全诗,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走近李白,主动搜集占有相关资源。

2、师生共读文本,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吟咏诗韵,营造氛围,做到有感情诵读。

3、针对学情,突破难点。

充分利用课外名家朗诵资源及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因声求气,把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诵读时有激情而得法。

4、合作、探究学习法。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诗中精彩的名句仔细解读,讨论、交流、探究、质疑,整合资源,认识、感受全诗复杂多变的节奏和情感。

【教具】多媒体课件、《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配乐朗诵1(康桥朗诵,视频)、配乐朗诵2(濮存昕朗诵,乐队现场伴奏)、现场朗诵(濮存昕在晚会现场深情朗诵,无配乐,视频,现场感很强)、央视“子午书简”《唐诗十家·李白(<</SPAN>将进酒>)》(高峰朗诵,视频,节奏明快,声音厚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唐之韵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篇)》(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2、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读过这首诗,你感觉李白是怎样一个人?——豪放,嗜酒,有才。

是啊,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白喝酒,那是多多益善,有十分酒便有十分才情。

他嗜酒如命,自言“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将进酒》就是他酒酣之时嚷出来的杰作。

明人徐增认为“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3、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

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师生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

这就是他的《将进酒》。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