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转变观念 适应课程改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实转变观念适应课程改革

我有幸曾去上海参加了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这次培训,我认真听取了龚佩佩、金桓先、张锦堂、顾瑞荣等十多位教授、高级讲师、学者的讲座,从中领悟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下面我仅就上海蒲东新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汪立民老师和翻译家、传统文化研究者、《学习的革命》一书的翻译者顾瑞荣老师所讲的内容谈谈笔者肤浅的认识,同时向大家传递一些我从他们那里获取的信息。

观念影响着人的行动。对于教育者来说,为了适应课改发展需要,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那么,哪些观念的转变,特别重要呢?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

汪老师讲了一个反面的例子。有一位老师在讲《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她首先请四位同学分段读课文。也就是整体感知吧!可她在学生朗读课文时只顾做自己的事情,检查她的小黑板、教具等。可见她没有尊重学生,没有去倾听学生的朗读。后来,那位老师在板书时,又出现了问题,她为了将她事先设计的板书写到黑板上,就将学生一步步引导,采用钓鱼式的方法,将板书完成。这位老师时时想到的是自己的教案,她是在让学生为她的“教”服务。在讲到第四自然段时,也就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那一段,那一位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她却流于形式,采用小组讨论。在教学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是有争论的问题,是课文的重点、难点。

以学生为本就要尊重学生,服务于学生。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过:教师应该研究教材,以学生为本。贾老师在教《两个名字》这篇很浅显的童话时,他却花了很多心思去钻研教材。他为了让学生感兴趣,采取了有趣的方式来读课文:请一位学生上台来,把老师的眼睛捂住,然后请学生上台读文,读得让贾老师的心情高兴起来;接着,他又请一位学生上台来,把老师的耳朵捂住,然后请学生上台读文,读得让贾老师的心情高兴起来。那么大岁数的人了,蹲在地上,让学生捂住他的耳朵来读书给他听,真有意思,学生兴趣盎然。在指导背诵那一环节,贾老师又有意换词、漏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体会“手拉着手”、“高兴”、“哈哈”三个词的用处。贾老师真正把学生推到了主人翁的位置。

二、转变传统的基础观,注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观

这里,汪老师讲了一个案例,讲的是他的一位同学在美国,想让孩子去美国上学,请他作参考,汪老师肯定了他的做法。于是他的同学将他的孩子带到美国。那孩子最差的是英语,必须拿到小学毕业证再去上中学,因此,他需要补习英语。校长亲自教那孩子,校长对那孩子说他不需要每天到学校上学,上学时想到哪个教室上课就到哪个教室上课,想与老师交流时就与老师交流。那孩子觉得可舒服啦,他整天都不进教室上课,就在校园里玩,后来,他捉到一条蚯蚓,他就在那里玩蚯蚓,然后,他从家里拿来一把铲子,将蚯蚓铲成了两半,结果他发现蚯蚓

还是活的。他就去找校长,和校长交流,将他的发现告诉校长,这时,校长问他:“如果将蚯蚓再铲成四段,它们还会活吗?”那孩子又去做实验,查阅资料。校长让他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最后校长将他的实验报告装订起来,定名为“蚯蚓的再生能力”作为那孩子的毕业论文,发给了他毕业证书。

在中国,可能没有哪位教师会这么做,由于观念不同,思路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可能那孩子将来会成为生物学家。

我国很多教育的行家,他们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走到了前列。比如窦桂梅老师,她的课就注意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她用两堂课就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她首先让学生初略地读了四篇文章,了解了它们的大意,然后着重读了《皮斯阿司和达蒙》这篇文章,通过朗读重点语句,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要教给孩子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解决孩子的心境问题,别只关心孩子的学习

顾瑞荣老师说教育是最大的创造艺术,那就是创造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既要教会孩子做人——追求幸福,又要教会孩子做事——追求成功。

顾老师讲孩子所处的两类状态。对孩子所处的环境要特别留意,不能有很多的负面影响,化敌对为和谐,化恐惧为心安,这是教育的力量。

解决孩子的心境问题,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孩子的为人。我身边就有一个孩子,他是实小的一位学生,是一位教师的儿子,他平时上课,总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的父亲是老师,当老师提问,他答得上而老师请别人回答,他就乱拍桌子,骄傲自满。他母亲也一直以为他成绩不错,结果这次二中实验部招生考试,他落榜了。他母亲怪罪老师,说他以前的学习成绩挺不错的,只是最后的复习阶段掉队了。实际上,他母亲怪罪老师,没错!但我认为错的不是老师没有关心他的学习,而是老师没有关心那孩子的心境。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基础观,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教他们学会做人的同时,学会做事。请问,老师,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深思,去实践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