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概述.51页PPT
合集下载
最新土地资源的结构与评价PPT课件
![最新土地资源的结构与评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9eaf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4.png)
潜力大。
3、有林地资源的数量
我国大陆有林地面积约1.87×108 hm2,森林覆盖率为16.55%。
4、有林地的质量
类型 占全国林地总
面积百分比 主要分布地区
利用状况
一等林地 65%
二等林地 27%
三等林地 8%
东北、内蒙古东 西南、西藏的高山陡 部、西南与南方 坡地区 的山丘地区
北方半干旱地区、 沙漠化地区和南方 岩溶地区
(5)特殊的生产资料
(6)土地资源的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
(7)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3、土地资源的类型
按农业利用方式,土地资源通常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 用地和裸地,以及各类用地的后备资源等几种类型。
2、耕地质量
我国无限制、质量好的一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1.33%;有一定 限制、质量中等的二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4.55%;有较大限制、 质量差的三等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0.47%;不宜农业耕种的耕地 507×104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65%;中、下等耕地共约占58.67 %。
End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7
2、草地数量
根据新近草场资源调查资料,我国草地资源约4亿hm2,其中天然草地
面积约3.92 亿hm2,可利用草地3.12亿hm2;我国天然草地主要分布于北部、
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mm的半干旱、干旱地区,部分零星分布在南部
与中部地区。
3、草地质量
目前对草地质量评价有两种方案(第二方案 )
(五)内陆水域与沼泽
耕地质量不算好。
综合评定各区耕地质量依次是 : 东北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西北干旱区、华北一辽南 区、华南区、云贵高原区、内蒙古半干旱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2d8561c2f60ddccda38a0cd.png)
13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 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 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 例尺、划分工作阶段。
14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
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 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16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 潜力评价
土地利用 潜力评价
一、 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 二、 以土壤为主的潜力评价 三、 土地潜力综合评价 四、 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何谓土地潜力?
土地潜力(Land capability):又称土地利用能 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 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 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就是对这种潜在能力的等级划分 或数量评定。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 价系统有:
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 单元三级序列;
②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 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③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 级序列;
④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 ⑤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 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
10
土地评价的方法
评
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
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
直接法
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 程度
价 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
方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 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 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 例尺、划分工作阶段。
14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
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和确定、土地用途 的要求、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 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
16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生产 潜力评价
土地利用 潜力评价
一、 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 二、 以土壤为主的潜力评价 三、 土地潜力综合评价 四、 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何谓土地潜力?
土地潜力(Land capability):又称土地利用能 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 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 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就是对这种潜在能力的等级划分 或数量评定。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 价系统有:
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 单元三级序列;
②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 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③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 级序列;
④澳大利亚土地潜力系统:限制性等级、适宜性类别二级序列; ⑤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 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序列。
10
土地评价的方法
评
是指通过试验了解土地质
量对某种用途的影响大小
直接法
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 程度
价 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
方
土地资源评价ppt课件
![土地资源评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35bb51852458fb760b5605.png)
3
二、土地评价的作用与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交易 土地税收 土地补偿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土地管理 估计土地利用 评判经营好坏
服 务
4
三 、 土 地 评 价 的 分 类
评价目的的不同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评价成果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5
四、土地评价的分类
根据土地评价目的 分多目的(综合)和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多目的(综合)单 目的(单项)评价,如1:100万土地资源图是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的 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属综合评价;以种植业为对象的土地评价是单项评价。 按评价对象 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土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 分为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 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 良之后在将来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
(2)评价目标的确定
16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3)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
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用于评价 的数据和资料(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 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区位、投 入、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
17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 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 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 例尺、划分工作阶段。
6
五、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相 对 性 原 理
多 样 性 原 理
综 合 性 原 理
系 统 分 析 原 理
可 比 性 原 理
限 制 性 原 理
7
土地评价的原则
第三章 土地评价概述
![第三章 土地评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6868884a0116c175f0e4860.png)
7、为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
8、为农用地的流转提供价格依据 9、显化了土地资产管理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原则、类型
一、土地评价的原则
1、土地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 2、土地评价中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1)要将土地用途对土地条件的需求与具体的 土地具备的条件进行比较
2)要将土地利用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进行比 较
综合表达的土地质量状况才合乎实际,因此, 在土地评价中是否能选取正确的土地评价因 素,对土地评价成果的影响比较大。
土地评价因素选择的原则
1、选取的评价因素在评价区域内有显著
的变异性 以坡度为例:
坡 度 0°~3° 3°~ 6° 6°~15 ° 15 ° ~25 ° 25 °以上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别 级 级 级 级 级
地下水位高低和矿化度大小是导致土壤是否
会沼泽化和盐渍化的决定因素。
五)土地覆被 六)社会经济因素
二、土地构成要素与城市用地发展
P27
三、土地评价因素的选择
土地评价中,衡量土地质量状况的好坏,通
常用综合一组或用一系列土地评价因素或诊 断指标的特点来表达。
如果选取的评价因素正确,由这些评价因素
还有一个解释:表示单位面积和单位时
段内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名称和代号 为吨每平方公里年t/(km2· a),或采用 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厚度,单位名称 为毫米每年(mm/a)。(这是土壤侵 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
四)水文及水文地质因素
土地资源的水文因素一般指地表水状况,
是影响土地质量与农作物产量水平的重 要因素之一,特别在干旱、半干旱、盐 碱化和沼泽化地区,灌溉防洪排水等水 文条件在土地评价中将起到某种决定性 的作用。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_图文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542168bed5b9f3f90f1cb3.png)
8
①以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单元为评价单元,
评
以土壤—地貌—植被—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 作为划分依据;
价
②以土壤分类单位(我国采用土类、土属、土
单
种,英国、美国采用土系),划分的依据是土 壤分类体系。
元
③以土地利用类型单元为评价单元,划分
的
依据是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选
④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
三、土地潜力综合评价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以土地的适应 性、限制性、保护及改造措施来划分土 地等级的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分为
定性 定量
根据土地对各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自 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的生产 潜力分为若干顺序的类别。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作物生长动态模拟模 型来计算土地的生产潜力。
erosion water soil climate
相对性原理 系统分析原理
综合性原理 多样性原理
土地评价的原则
(一)生产性原则 (二)综合性原则 (三)主导因素原则 (五)比较性原则 (六)相对稳定原则
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的土地类别在可继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 进行比较。
7
评价层次: 分全国、省、县、乡四个层次。
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必须落到一定的地块或实体上,基 本的地块或实体单位即土地评价单元。或土地评 价单元是具有专门特征的土地单位度用于制图的 区域,它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位。根据国内外的 实践来看,土地评价单元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种 方式:
从而确定其适宜性及适宜 程度
间接法
是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各 种性质(这些性质对土地 用途起着明显的作用)作 出诊断,由此推论土地的 质量。
11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评价概述(制作较好,有图!)
![土地评价概述(制作较好,有图!)](https://img.taocdn.com/s3/m/1ae75123dd36a32d7375815e.png)
2、土地评价所需资料的选择
土地评价需要哪些资料,取决于土地评 价的目的以及与其有关的具体评价方案。 根据麦克雷和伯恩翰的调查,土壤质地、 土层厚度、排水状况及土壤侵蚀等项目在许 多方案中均被采用;风力、湿度、微地形等 项目仅被个别评价方案采用。因此在确定土 地评价方案后收集土地评价资料时,一定要 有针对性,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般来说,土地评价所需资料可分
A2、坡度、坡长和坡向
坡度和坡长主要与土壤侵蚀强度有关。就坡 度而言,像我国黄土高原地区,2°以上的坡耕 地距离分水线以下10m处就发生细沟侵蚀;5°以 上者,细沟侵蚀较强,并开始发生浅沟侵蚀; 15°以上,细沟、浅沟侵蚀强烈;25°以上,细 沟、浅沟侵蚀极强,并有切沟出现;35°以上耕 地土壤发生泻溜;45°到75°陡坡可能发生滑坡; 75°以上的陡崖和岸壁还可发生崩塌。此外,坡 度还与工作条件、灌溉条件、工程建筑条件等有 密切关系。
马鞍山市城市土地
潜力评价
依据马鞍山市土地利用现 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 相关地籍资料,通过对土地 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结构 和土地利用强度分析提出该 市土地纵向发展潜力和横向 发展潜力,并结合该市的土 地现状容积率和最低经济容 积率计算出马鞍山市土地潜 力值和潜力总量。本研究以 马鞍山市为例试图通过城市 土地潜力评价,直接了解到 该市土地资本运营发展的空 间,为土地储备、土地供应 计划量化研究提供基础,为 土地储备计划的制定和政策 选择提供依据。
六、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多 样 性 原 理
综 合 性 原 理
系 统 分 析 原 理
相 对 性 原 理
可 比 性 原 理
限 制 性 原 理
多样性原理
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 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 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土地评价的结果是所评价的地区土地质量好坏程度的反映,因 此必须具有可比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 指标体系。
第4章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学 教学课件
![第4章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学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27a0a9a8114431b90dd8db.png)
综合各种定义,将土地资源评价定义为 “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 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 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2.主导因素原则
由于土地各因素之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程度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 下是不相等的,所以在土地资源评价中 要注意其中对土地质量起主要限制作用 的主导因素的突出作用。
二是比较土地的投入和产生效益。
三是比较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4.1.4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
1.按评价的途径可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 评价 (1)直接评价 直接评价是通过试验去 了解土地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 潜力。 (2)间接评价。就是通过分析土地的各 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然 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
1.改变潜力分级的数目 2.设置不同的限制因素 3.限制因素的数量化 4.价的步骤方 法
1.确立潜力评价的基础评价单位 2.建立潜力评价系统 3.拟定潜力评价表
4.2.4土地潜力评价成果的应 用
1.潜力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2.潜力亚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3.潜力单元评价成果的应用
4.4土地经济评价
4.4.1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 土地经济评价的基本思想,是在现实土 地利用中,通过劳动与投入的耗费与提 供产品或其他效益的对比关系来评定土 地质量。 4.4.2土地经济评价指标
4.4.2土地经济评价指标
1.土地经济效果指标 2.土地经济分析指标 3.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
4.4.3土地经济评价的一般步 骤
(2)多目标评价
4.1.5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1.气候条件是构成土地利用方向及生物 潜能转化效率的决定因素 2.地形、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土 地利用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3.土壤及其下垫物质是构成农业土地肥 力及工程建筑质量的物质基础 4.土地经营管理的难易及水平是衡量经 济效益高低的主要指标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质量评价PPT学习教案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质量评价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7dc69a011ca300a7c39047.png)
第6页/共68页
二、土地质量
土地质量
与畜牧生产有关
与林业生产有关 与土地经营管理 有关
牧草的生产能力、影响家畜的严酷气候、地力性病虫害、牧草的
营养价值、牧草的毒性、抗拒植被退化的性能、在放牧条件下抗
拒土壤侵蚀的性能、饮水的有效性
年平均材积量、本地土生材种的类型和数量、影响确立幼树的立 地因素、病虫害、火灾
有机碳、有机质、碳/氮比、土壤生物
可风化矿物、粘土矿物
第3页/共68页
(三)土地的水文及水文地质特性
水文一般指地表水状况,是影响土地质量与农 作物产量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渍水时期、淹没 时期、洪害频率、洪水量等。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指 地下水状况,如埋藏深度、矿化度等。
(四)土地的生物特性 土地的生物特性主要指自然的或野生的各种生物
第28页/共68页
一般来说土地质量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性质和影响 (2)评价土地质量的重要性 (3)估价与表示
第29页/共68页
一、土地质量的选择
采用土地质量作为土地评价的基础,其优点有3个方面: ①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的具体要求直接有关,有利 于解释土地和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 ②土地质量考虑到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土地质量的数目要比土地特性数目少,从而减少 了评价的工作量。
三、土地质量评定结果的表示
土地质量跟土地特性不一样,它是一种土地 的综合性质,是不能直接测量的,同时土地质 量是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而言的。因此在表示 土地质量的评定结果即好坏程度时,一般采用 相对值或等级制,并且必须同时说明它是针对 哪一种土地利用方式的。
影响机械化的地形因素、影响对外修建道路的地形因素、经营管 理单位的可能规模(林场、牧场、农田)、与市场及物料、人力 供应有关的地理位置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土地评价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土地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cfc2a2f02d276a201292e78.png)
➢ ②土地适宜类
是在土地潜力区的范围内,依据对土地农、林、 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共分9个土地适宜类: 宜农、宜林、宜牧、宜农林 、宜农牧、宜林牧、 宜农林牧、宜其它用途、不宜利用的土地。
土地适宜类与FAO不同,FAO在土地适宜性纲 中分适宜S、不适宜N
➢两种分类系统的比较
FAO是单宜的,而我国的1:100万土地资 源图有单宜、双宜、三宜。
在利用方向明确的地区,考虑主要的适宜 方面——单宜;在利用方向不明确的地区, 考虑多宜。是两个评价系统的主要区别。
➢ ③土地资源等
在土地适宜范围内,反映土地的适宜程度和生产 潜力的高低,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各土地适 宜类,均可按农林牧适宜程度与质量高低划分, 每个适宜类都包括三个质量等。
如:宜农土地
➢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系统
➢ 产生的背景:由于各国有各国的评价系统,同
一国家的评价系统不同,使资料和成果难以交流, 国际上围绕这一问题召开多次会议,目的是通过 国际讨论、制定一个统一规范式的评价体系。
1972年,FAO在瓦格宁根召开的农业土地评价 专家会议讨论了建立统一评价体系的问题。
1975年1月,FAO在罗马召开会议制订了《土地 评价纲要》。
适宜纲(S)——这类土地长期用于某种用 途时(如发展农业),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并没有破坏土地资源的危险。
不适宜纲(N)——不适宜于某种用途。通 常可分2级 : ①暂时不适宜级 、 ②永久不适 宜级 。
①暂时不适宜级(N1)——土地受到的严重限制 在将来是可以克服或改造的,但在目前的技术水 平下不能改变这种限制性。
首先按土地生产潜力的区域性,将全国分为若 干区,在区内,对土地资源作类、等、型、单 元五级划分,即五级分类系统(也有人称三级)。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PPT学习教案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cde385022aaea998f0ff5.png)
常用数据:法国SPOT5和美国的Quick Bird 利用过程及方式:与航空遥感类似
第36页/共67页
SPOT-5影像
SPOT5 卫星模拟真彩色影像解译标志
名称(地类代 码)
颜色 色调
形状
纹理
备注
绿色
方块连片
较均匀
边界多有路、渠、有田间防 护林网
水浇地(012) 中深绿 成块较小
果园 (021)
特
点
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
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
第18页/共67页
土
地
资
土地利用规划
源 评
土地交易
价
土地税收
服务
的 作
土地管理
用
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
第19页/共67页
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 评价精度
评价 目的
土地评价 评价 对象
自然植被 、人工 植被、 特种土 宜植物
土壤
社 会 社会经 经 济条件
济
属 性
土地生产力 和收益
土壤质地 、理化 性质、 土壤侵 蚀、障 碍因素 交通状况 及区位 、人口 和劳动 力、基 础设施 、公共 设施( 如能源 、供水 、供电 、电讯 等) 农用地生 产力( 农林牧 渔用地 结构、 作物布 局、垦 殖率、 单位面 积产量 或产值 、总产 值或总 收入、 产投比 )、城 市土地 收益( 区位面 积、营 业额、 利润、 税金)
其他园地023暗绿块状较均匀深绿林地031深绿块状均匀树冠连片纹理较粗周边有阴影其他草地043浅绿不规则不均匀多分布于山区坡沟处采矿用地062一般为白色较规则不均匀一般有围墙规则几何图形临近大道城镇住宅用地071灰白较规则不均匀有明显的楼房特征房屋排列整齐第37页共67页农村宅基地072深绿白点不规则不均匀房屋密集道路纵横交错纹理较粗铁路用地101暗黑条带状不均匀弯曲处为平滑弧形一般与其他道路垂直交叉公路用地102暗灰线状较均匀宽度均匀走向平直农村道路104白色线状一般为直线均匀多处于耕地之间河流水面111不规则均匀交汇处或河中沙洲朝上游圆弧状朝下游水库水面113黑色不规则均匀周边有明显堤坝坑塘水面114黑色或蓝黑不规则均匀居民点周边或内部耕地中间黑色规则均匀靠近水源规则网格内陆滩涂115浅绿浅灰不规则不均匀位于河流与堤坝之间水工建筑用地118青灰线状不均匀一般分布在河流两侧顺河走向沼泽地125青灰不规则不均匀一般分布在河流边上或潮湿地带第38页共67页quickbird航天真彩色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航空影像名称地类代码颜色色调形状纹理备注水田011绿色方块连片较均匀边界多有路渠有田间防护林网水浇地012绿色方块连片较均匀边界多有路渠有田间防护林网灰白相间条带不均匀大部分位于城镇村庄边缘附近以及公路两侧旱地013灰绿色方块连片不均匀边界不清晰缺田垄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果园021深绿块状均匀纹理较粗有明显的行距和株距每株影像呈绿色小颗粒状茶园022暗绿色条带较均匀树冠连片纹理较细周边有阴影其他草地043灰色不规则不均匀有稀疏植被或呈淡灰绿色轮廓不清有极细微的麻点感采矿用地062主体亮白规则不均匀多呈矩形有围墙或规则几何形建筑物体积较大城镇住宅用地071土黄色较规则不均匀有明显的楼房特征房屋排列整齐第39页共67页农村宅基地072青灰色较规则不均匀房屋无规则排列规模较大有阴影铁路用地101黑色线状不均匀有较长直的延伸折弯处有较大弧形沿线伴有大型车站及货场公路用地102灰白亮白线状较均匀呈现为有一定弧度的条带状路两旁有林带较宽的路中可见有汽车农村道路104灰白色线状均匀连接于村庄与村庄及村庄与公路间河流水面111蓝绿条带均匀弯曲自然流畅边界极为明显水库水面113深蓝不规则均匀轮廓清晰边界圆滑闭合可见到白色平直规则的坝体坑塘水面114黑色不规则均匀边界圆滑闭合黑色规则均匀边界多为平直的人工建筑内陆滩涂116白色浅灰不规
第36页/共67页
SPOT-5影像
SPOT5 卫星模拟真彩色影像解译标志
名称(地类代 码)
颜色 色调
形状
纹理
备注
绿色
方块连片
较均匀
边界多有路、渠、有田间防 护林网
水浇地(012) 中深绿 成块较小
果园 (021)
特
点
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
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
第18页/共67页
土
地
资
土地利用规划
源 评
土地交易
价
土地税收
服务
的 作
土地管理
用
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
第19页/共67页
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定性评价 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 评价精度
评价 目的
土地评价 评价 对象
自然植被 、人工 植被、 特种土 宜植物
土壤
社 会 社会经 经 济条件
济
属 性
土地生产力 和收益
土壤质地 、理化 性质、 土壤侵 蚀、障 碍因素 交通状况 及区位 、人口 和劳动 力、基 础设施 、公共 设施( 如能源 、供水 、供电 、电讯 等) 农用地生 产力( 农林牧 渔用地 结构、 作物布 局、垦 殖率、 单位面 积产量 或产值 、总产 值或总 收入、 产投比 )、城 市土地 收益( 区位面 积、营 业额、 利润、 税金)
其他园地023暗绿块状较均匀深绿林地031深绿块状均匀树冠连片纹理较粗周边有阴影其他草地043浅绿不规则不均匀多分布于山区坡沟处采矿用地062一般为白色较规则不均匀一般有围墙规则几何图形临近大道城镇住宅用地071灰白较规则不均匀有明显的楼房特征房屋排列整齐第37页共67页农村宅基地072深绿白点不规则不均匀房屋密集道路纵横交错纹理较粗铁路用地101暗黑条带状不均匀弯曲处为平滑弧形一般与其他道路垂直交叉公路用地102暗灰线状较均匀宽度均匀走向平直农村道路104白色线状一般为直线均匀多处于耕地之间河流水面111不规则均匀交汇处或河中沙洲朝上游圆弧状朝下游水库水面113黑色不规则均匀周边有明显堤坝坑塘水面114黑色或蓝黑不规则均匀居民点周边或内部耕地中间黑色规则均匀靠近水源规则网格内陆滩涂115浅绿浅灰不规则不均匀位于河流与堤坝之间水工建筑用地118青灰线状不均匀一般分布在河流两侧顺河走向沼泽地125青灰不规则不均匀一般分布在河流边上或潮湿地带第38页共67页quickbird航天真彩色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航空影像名称地类代码颜色色调形状纹理备注水田011绿色方块连片较均匀边界多有路渠有田间防护林网水浇地012绿色方块连片较均匀边界多有路渠有田间防护林网灰白相间条带不均匀大部分位于城镇村庄边缘附近以及公路两侧旱地013灰绿色方块连片不均匀边界不清晰缺田垄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果园021深绿块状均匀纹理较粗有明显的行距和株距每株影像呈绿色小颗粒状茶园022暗绿色条带较均匀树冠连片纹理较细周边有阴影其他草地043灰色不规则不均匀有稀疏植被或呈淡灰绿色轮廓不清有极细微的麻点感采矿用地062主体亮白规则不均匀多呈矩形有围墙或规则几何形建筑物体积较大城镇住宅用地071土黄色较规则不均匀有明显的楼房特征房屋排列整齐第39页共67页农村宅基地072青灰色较规则不均匀房屋无规则排列规模较大有阴影铁路用地101黑色线状不均匀有较长直的延伸折弯处有较大弧形沿线伴有大型车站及货场公路用地102灰白亮白线状较均匀呈现为有一定弧度的条带状路两旁有林带较宽的路中可见有汽车农村道路104灰白色线状均匀连接于村庄与村庄及村庄与公路间河流水面111蓝绿条带均匀弯曲自然流畅边界极为明显水库水面113深蓝不规则均匀轮廓清晰边界圆滑闭合可见到白色平直规则的坝体坑塘水面114黑色不规则均匀边界圆滑闭合黑色规则均匀边界多为平直的人工建筑内陆滩涂116白色浅灰不规
土地资源评价ppt课件
![土地资源评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c90cf758f5f61fb7366656.png)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评价是评价人员依据评价目的
,通过分析,选定评价因素和指标,然后对评 价单元所具有的属性进行逐个分析、归类、分 类定级。定量评价是令评价因子的指标量化, 然后按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计算结果作为定 级的依据,进行等级划分。这种方法需将一系 列模糊概念量化,所以深入研究各因子的特性 和积累资料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对评价方法研 究的不断深入,土地评价工作逐步由定性向定 量转变,但采用较多的是两者结合,等级的划 分以定量为主,类的划分仍多用定性分析,或 者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以下所说的评价方法都是指间接评价的方法。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一般方法 1.外业调查与内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外业调查分普查和抽查两大类。当前常 用的方法是在普遍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抽样 调查。外业完成后,即应回到室内对现有资料 和调查成果进行整理汇总、分析评价。初评后 再到实地验证、校核。
2.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土地生态系统本身是由多因子组成的复杂
5. 2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
(-)按主要参评因素的性质分为土地自然 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所谓土地自然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来 评定土地资源的潜力或适宜性,经济因素可不考虑 或只作为背景条件。而土地经济评价则是运用经济 指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一 般地讲,土地自然评价是土地经济评价的基础。
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
土地评价是为实际应用目的服务的,是针 对某种特定用途的。
土地资源评价是在一定的生产目的下对土 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 定,根据其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土地等级, 并且阐明不同等级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型。
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
1.为土地税收服务 2.为调整承包土地和征地补偿费提供依据 3.为土地交易服务(土地流转) 4.为估计土地经营好坏服务 5.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49dddd172ded630b1cb6c0.png)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原则
参照FAO《土地评价纲要》
在适宜性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提出的土地评价原则
要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类
自然属性的考察与经济条件分析相结合:土地评价要求对不同 的土地类别在可以获得的利益和所需的投入之间进行比较;
因地制宜:土地的区位条件
土地持久利用原则:适宜性是指持续的利用而言,评价的终极 目的(环境评价)
综合性原理
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 等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如气候又包括光照、 气温、降水等;土壤又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 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碳酸钙含量等等。同时,土地 的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土地 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素影响的统一体。
在平行法中,土地利用种类的社会经济分析和自然 因素的调查与估价是同时进行的,所评价的土地利用种类在 研究过程中常常会更改。如林业中树种选择、砍伐日期和面积、
防护措施等可变动,该法可在较短时间内 提出比较精确的结果。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土地评价的两阶段法和平行法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4)评价项目 确定评价项目,选取评价指标,是土地评价的 核心,也是土地评价
系统分析原理
一个系统是各种要素及其相 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 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 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了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地 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利 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 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 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地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分 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 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 出与投入之比。
原
理
理
多样性原理
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 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 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评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249dddd172ded630b1cb6c0.png)
土地评价的方法体系
(5)分级系统
指在土地评价工作中评定土地质量的等级序列系统。代表性评 价系统有:
①美国“土地潜力分类”评价系统: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 单元三级序列;
②FAO“土地适宜性分类”评价系统: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 宜性亚级、适宜性单元四级序列;
③前苏联的评价系统:土地类、土地级、土地亚级、土地种四 级序列;
系统分析原理
一个系统是各种要素及其相 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 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 了系统的功能,即决定了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地 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利 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 土地和土地利用,如图。 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地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分 析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 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 出与投入之比。
一、自然环境资料
1 地形
与土地评价有关地形性质,主要是海拔高度、坡度、坡长 和坡向等。
土地评价所需的地形资料(根据S.G.麦克雷和C.P.伯恩翰.略有修改.)
地形性质
资料收集方法 影响土地质量的方面(直接或间接)
海拔高度
R
M
DF
坡度、坡长和 R
坡向
M
地貌部位
R
M
DF
气候因素(温度、生长季、雨量、暴 露程度)
土地评价的概念
土地评价又可称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目
1
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
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2
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对土地的性 状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的过程。
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属性详细研 3 究基础上,通过土地质量对于特定用途的利用潜力、
层次分析法(保继刚,1988)、因素成对比较法(陈百明,1987)等在 评价因素选择和权值确定上也进行过尝试和探讨。对单项评价综合的早期 做法大多据经验判断,如柑桔土地评价、宜农荒地评价及江西泰和县土地 评价。
土地生态评价PPT教案
![土地生态评价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5a8aef16fc700aba68fc4b.png)
支付意愿:是商品价值的合理表达 方法,可以表示一切商品价值,是 人们一切行为价值表达的自动指示
器。
商品的价值=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意 愿
支付意愿=实第际19页支/共56页出+消费者剩余 实际支出------商品的价格。
条件价值法
对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
因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公共商品 因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就不能通过其来估算商品的 价值,就只能通过条件价值法估算商品的价值。
主要分两类:
一是替代市场技术:它是以“影 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 态系统服务功第能16页/的共56页经济价值。其 评估方法主要有:费用支出法、
条件价值法
调查法、假设评价法和假设是长 发-----应用最广的方法。
含义: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 商品的支付意愿,以获得公共商 品的价值,属于模拟市场技术方
土地生态 系统的结
构
3、通过营养结构把生物与环境联 系起来
第6页/共56页
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
1)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具有整体性 2)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 3)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 4)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
第7页/共56页
二、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概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 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 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
县域和镇域。但研究多集中在省域和市域
尺度。
第32页/共56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
➢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区域对土地生 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常 见的评价指标体系有2种: 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器。
商品的价值=人们对该商品的支付意 愿
支付意愿=实第际19页支/共56页出+消费者剩余 实际支出------商品的价格。
条件价值法
对有类似替代品的商品
因消费者剩余很小,可以直接以其价格表示商品的价值。
对公共商品 因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就不能通过其来估算商品的 价值,就只能通过条件价值法估算商品的价值。
主要分两类:
一是替代市场技术:它是以“影 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 态系统服务功第能16页/的共56页经济价值。其 评估方法主要有:费用支出法、
条件价值法
调查法、假设评价法和假设是长 发-----应用最广的方法。
含义:直接询问人们对某种公共 商品的支付意愿,以获得公共商 品的价值,属于模拟市场技术方
土地生态 系统的结
构
3、通过营养结构把生物与环境联 系起来
第6页/共56页
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
1)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具有整体性 2)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 3)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 4)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
第7页/共56页
二、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概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 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 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
县域和镇域。但研究多集中在省域和市域
尺度。
第32页/共56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
➢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区域对土地生 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广泛研究,常 见的评价指标体系有2种: 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土地质量评价培训课件(ppt 41页)
![土地质量评价培训课件(ppt 41页)](https://img.taocdn.com/s3/m/7de7c83352ea551811a68732.png)
具体的说,应用指数法进行评价,就是先对每个 项目打分,再把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项目的分数加总乘 以权重以求得综合评价分数,最后据以评价土地质量等 级。
由于评价因子的权重不同,指数计算时分为等权和 不等权两种情况。
(二)确定权重的方法 一般来讲,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经验法(或称为
特尔斐法)、等差法、标准回归系数法等。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
纲
级
亚级
单元
纲:表示适宜性种类。 级:表示在纲内的适 亚级:表示级内的限 单元:表示级内限制
宜程度。
制性因素种类。
性因素的微小差异。
(以中等适宜为例)
适宜纲(S)
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勉强适宜(S3)
S2m:表示水的限制 S2o:表示通气性差 S2n:表示养分状况差 S2e:表示抗侵蚀差 S2w:表示土壤耕性差 S2v:表示扎根条件差 等
X1=3.0 X2=4.5 X3=20 x4=9 x5=8 x6=10
=280.65
乙地块(评价单元)
15.1 x 3 14.0 x 2 10.4 x 3 25.3 x 2 17.2 x 1 18.0 x 1
=190.3
X1=2.5 X2=5.3 X3=18.3 x4=6 x5=2 x6=12
水稻用地评级表
采用网格方法确定土地评价单元:该方法
的优点是简单,问题是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获取 因难,成果的应用也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 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 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 划的基本依据。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按其评价对象可分为农业用地生 产潜力评价与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评价。按土地利用状 况分为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 评价。
由于评价因子的权重不同,指数计算时分为等权和 不等权两种情况。
(二)确定权重的方法 一般来讲,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经验法(或称为
特尔斐法)、等差法、标准回归系数法等。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
纲
级
亚级
单元
纲:表示适宜性种类。 级:表示在纲内的适 亚级:表示级内的限 单元:表示级内限制
宜程度。
制性因素种类。
性因素的微小差异。
(以中等适宜为例)
适宜纲(S)
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勉强适宜(S3)
S2m:表示水的限制 S2o:表示通气性差 S2n:表示养分状况差 S2e:表示抗侵蚀差 S2w:表示土壤耕性差 S2v:表示扎根条件差 等
X1=3.0 X2=4.5 X3=20 x4=9 x5=8 x6=10
=280.65
乙地块(评价单元)
15.1 x 3 14.0 x 2 10.4 x 3 25.3 x 2 17.2 x 1 18.0 x 1
=190.3
X1=2.5 X2=5.3 X3=18.3 x4=6 x5=2 x6=12
水稻用地评级表
采用网格方法确定土地评价单元:该方法
的优点是简单,问题是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获取 因难,成果的应用也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 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 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 划的基本依据。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按其评价对象可分为农业用地生 产潜力评价与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评价。按土地利用状 况分为已利用土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