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介绍本篇报告是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结题总结和探讨的文档。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通过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方式。

本次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主题是探索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教育领域,技术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本次研究性学习项目的目标是深入研究在教育中的潜在应用,寻找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的方式。

研究目标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探索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分析目前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了解其优点和局限性;2.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过程;3.研究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应用,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4.分析学生对教育的态度和反馈,评估其效果和可行性。

本次研究性学习项目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研究。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性学习项目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收集数据和信息,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

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学生对教育的态度和反馈,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教育的认知、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方面。

通过在学校开展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学生的回答,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实地观察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我们进行了实地观察。

我们选择了几所使用教育技术的学校进行观察,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采访。

通过观察和采访,我们了解到了教育的具体情况和对教学的影响。

案例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我们进行了案例分析。

我们选择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和项目报告,对其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有关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的重要结论。

研究结果经过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农村中学导学导练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导学导练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导学导练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摘要:众所周知,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已蔚为风气。

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服务,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如何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成了我们广大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通过导学案这一有效载体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有效练习,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彰显个性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生轻负高效学习。

怎样能设计出适合农村中学学生的导学案,怎样恰当地在课堂前、中、后能有效地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教是为了不教”,本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长期的农村中学英语工作实践和对其他学校和地区相关课题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学习,深刻的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意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我探究、合作互学,从学习知识到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到颇有裨益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农村中学英语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值得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

本报告中详细的介绍了本课题组成员是怎样设计切实可行的导学案,是怎样有效使用导学案来实现学生导学导练的学习方式的养成的,同时也以实例讲解的形式分析了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细节与注意事项,还总结了课题研究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创新导学案导学导练学习方式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几年我县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教育局的专家领导到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都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求新务实的浓厚教科研氛围不但推动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上升,也让广大教师走上了从传统的单纯的教书匠向研究型的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型的道路。

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县内教师的交流学习,骨干教师的外派学习、对外县甚至外省教学改革成功学校的观摩学习,这些活动让推进有效课堂教学,倡导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的观念深入人心。

课题′自学辅导′课堂看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自学辅导′课堂看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北海七中刘永铨2010年11月一、问题的提出: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温习旧课→教学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成效)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授式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咱们各级各类学校。

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教学、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

老师是整个教学进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同意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

在如此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同意者即灌输的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

这种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一、作为认知进程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进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踊跃性难以发挥,无益于制造性思维的培育。

即不可能培育出制造型人材。

二、学生缺乏主动发觉、主动探讨的学习环境,学生对信息的挑选、辨别、获取、加工和处置的能力难以培育,无法知足信息社会对人材素养的需求。

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养教育的根基,培育自主学习能力是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一个人持续进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随着社会对人材评判标准的转变,学习能力的培育被看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学生学习能力培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无法知足人材培育的需求。

我校是示范性高中,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声誉,肩负着教育培育学生的重任。

但办学时刻短,且是寄宿制学校,很多教育教学问题都在探讨中。

课堂教学方式还不够新颖,很多老师依照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希望学生依照自己的意愿走,老师给勤学生的定位仍是学习成绩好、纪律好。

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所教科目的成绩,布置大量的作业,或利用自习课时刻进行讲课测试,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时刻、空间。

专门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个性的进展,更谈不上制造能力的培育。

因此,探讨高效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结题报告-精选文档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结题报告-精选文档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结题报告二、课题界定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学习的基本品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

3.自主学习是一种无任何监控的学习。

三、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我校现状来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从研究教学策略着手,特别是从研究怎样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做了如下工作: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月,学习立项通知精神,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选课题,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3.申报立项。

2012年3月,组建研究团队。

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为课题研究创建和谐、信任的人文环境。

2.分配任务,明确分工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3月,继续深入学习本课题的相关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深入各年级调查、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情况;开展教研活动。

2012年4月-5月,通过上示范课、听课、评课、说课等形式指导年轻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和反思,传授教学经验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012年7月,撰写教学随笔、案例和反思,采取学习研讨、集体备课、群体反思、跟踪改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主导课堂进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协作,最终形成共同学习成果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学生主体。

学生在该模式下扮演主体,通过导师的引导和帮助,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导师引导。

导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导师要负责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源、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等方面。

导师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引领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帮助彼此理解学习内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内互相学习,同时也能拓展视野,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自主学习。

学生在该模式下强调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思考,理解学习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该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由于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合作,也提高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足、学生阅读写作技能不够、导师指导不到位、小组合作效果不佳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和小组合作的效果。

总之,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它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成效,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了导学、自学和互学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
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知识。

在导学环节中,教师会通过提问、引导和讲解等方式,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
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导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框架,准备接受
后续的自学和互学环节。

接着,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将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指导,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
和探索。

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自我调控学习进程,通过阅读、笔记、练习和思考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自学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独立学习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后,在互学环节中,学生将与同学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观点和学
习心得。

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等方式,互相学习和
促进思维碰撞。

互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
精神。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扮演了更加主动的角色,通
过导学、自学和互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在自学环节中,学生需要自我调控学习进程,培养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可以激
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引言本课题旨在研究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报告将介绍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自主学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2. 探究合作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3. 研究探究学习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两个高中数学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一个班级将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而另一个班级将继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组。

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反馈,并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自主学习对学生数学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效果;3. 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局限性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样本容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研究结果的推广性产生一定影响。

未来展望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应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学生对这些学习方法的接受程度和实施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证明了这些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方面的有效性。

我们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为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实践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实践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实践发布时间:2022-05-12T07:53:54.717Z 来源:《教育学》2021年11月总第267期作者:曲宝国[导读] 2011年,我在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总课题组论证、申报、立项了《“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国家重点规划子课题,经过多年组织学校教师研究实践,形成了《“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实践下的成果及20多部校本专著,带领实验教师获奖100多项,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

2011年我在《中小学电教》发表了基础性研究成果论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破解问题优化整合学案资源》。

吉林省东辽县实验中学136600一、《“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实践》综述2011年,我在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总课题组论证、申报、立项了《“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国家重点规划子课题,经过多年组织学校教师研究实践,形成了《“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实践下的成果及20多部校本专著,带领实验教师获奖100多项,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

2011年我在《中小学电教》发表了基础性研究成果论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破解问题优化整合学案资源》。

2012年我在《吉林教育》发表了研究实践成果论文《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5年我撰写的《构建灵动的生本“五元三学”课堂文化》收录在第三届生命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教案?叙事集》交流。

2015至2017年,为学区立项主持研究结题了国家级课题《导学案的学区联动设计使用与改进研究》,助力学区各校均衡发展。

2016年我撰写的《“导学、自学、互学”课堂教学特色》获得第二届“长白山教育论坛”一等奖。

2018年由我主持论证、立项、研究结题、撰稿申报的《构建“生本五元课堂”》获得吉林省第五届教学成果基础教育一等奖,并在全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展出,由我撰稿、申报、设计展板、主讲。

2019年由我著有版权的《构建“生本五元课堂”》经吉林出版集团公开发行。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了导学、自学和互学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该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来获取基础知识,并在课堂上通过导学和互学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合作。

本文将从实施效果、优缺点和改进方向三个方面对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显著。

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增强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能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课堂上通过导学和互学的形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该教学模式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优缺点。

该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要求较高,可能对一些学生来说较难适应。

如果学生在自学阶段没有充分准备,可能会导致课堂无法展开有效的导学和互学过程。

该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合理安排导学和互学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该模式在时间安排上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可能会对传统的课程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参与导学和互学活动。

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教学时间,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学案导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学案导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的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和全市各校都面临着课程改革表层化的问题,即把课程改革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检查时重要,课堂上不要。

走进新课程可以说是“三进山城”,课程改革的推进可谓进退维谷。

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缺少科学理论支撑,形式化、简单化的新课程的实施,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收效甚微;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上行之无效。

学生苦不堪言,教师烦恼无尽。

所有这些都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课程改革行将走入邯郸学步的怪圈。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改革泥潭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我校决定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介定:经过初期的研究,我们决定以学案导学的方式做为突破口,逐步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意义和理论依据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等。

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并没有触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

学案导学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也是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模式。

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方法的研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科学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1. 探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影响。

3. 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选择某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变化,评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

四、研究结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且在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也表现出更优秀的表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兴趣:实验组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对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更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2. 创新能力:实验组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实验任务时,表现出更高的创新能力。

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提出独特的观点。

3. 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2011年3月开始,本人主持了“导学—自学—互学” 模式研究,历经三年扎实有效的运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为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的转变,较好地发挥了“引导、释疑、点拨、提升”的作用,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高尚道德形成的践行者,健全人格形成的引领者。

专业素养愈发厚重,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执教能力快速提升,初步形成了一支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师队伍。

基于“导学—自学—互学”模式,构建出了高效、实用且具有本校气息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上个性张扬,求知欲望强烈,展示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参与,大胆合作探究,令人叫绝。

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的精彩度、目标的达成度、思维的拓展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是充满朝气的课堂,是阳光和谐的课堂,是变厌学为乐学、化负担为愉悦的课堂,这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取得了突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学校办学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无论在中招升学数量上,还是整体教学质量上,几年来均居全县前列,深得社会好评。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此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完善、去解决,使其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更具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一、课题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论基础与课改理念的问题任何一项课题的运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撑。

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但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教师太具功利性和实用性,只是关注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流程,缺乏对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学习,结果导致我们的课题研究成为无源之水,只能浮在表面,缺少内涵,登不上大雅之堂,经不起推敲,理论不能转化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行为,极易流产。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导学、自学和互学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本文将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定义、特点以及实施方法。

该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导学、自学和互学的综合教学模式。

导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进行独立学习;互学是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将这三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1. 学生主体性强。

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体角色,他们通过导学和自学,掌握学习内容,通过互学,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导学,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互学,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4. 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在导学和互学环节起到引导和促进学习的作用,同时在自学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要角色,而是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1. 提前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指导材料,如教学课件、习题和实验课设等。

2. 导学环节:教师通过引导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3. 自学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材料进行独立学习。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互学环节: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新课程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研究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在全力推动下,我校较早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导学案走进我们的教室,走入学生的书包,深入学生的思维中。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导学案的使用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像一盏明灯,为他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自主研究的技能,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和近况,我们提出举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理论》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进修,高效进修。

二、课题的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一)概念界定“导学案”是指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进修和探究的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学生进修本领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进修举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若何调动学生进修的主动性,若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进修本领,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导学”是指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案指导学生进修,这种指导包孕课前预、上课、练、复、乐趣与本领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主要是“问题”形式,对学生举行指导,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进修内容编制出导学案,利用导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举行自主1进修,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治理、归纳、复知识、形成本领。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方法和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容易产生学习的倦怠情绪。

而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导学的引导,自己主动探索和学习,从中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促进深度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而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

1. 导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构建概念框架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导向和引导。

导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2. 自学:在导学的基础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指导,独立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兴趣进行学习,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3. 互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和分享学习成果,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思维和学习的升华。

互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结论: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促进深度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2)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2)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一、引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本次研究性学习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报告将介绍研究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研究背景研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教育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和创造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试图通过设置开放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三、研究目标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3.学习和运用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和技巧;4.提出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并设计相应的研究计划;5.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结果;6.总结研究成果并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性学习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前沿问题,并分析已有研究的优缺点。

2. 实证研究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并设计实证研究方案。

采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研究假设或解决问题。

3. 结果分析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取有价值的发现,并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

4. 结题报告撰写总结研究过程、方法和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2五、研究结果本次研究选择了某一特定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1.对文献综述的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热点问题;2.实证研究的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3.结果分析部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讨论,探究了其中的潜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结题报告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结题报告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研究》结题报告学习是任何人的重要活动,而学校则是学习的重要场所。

学校里的学习不仅仅是老师发言、学生做笔记,还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例如家长的督促,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学校的教学方法等等,自主学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行学习、探索、实践,以便获得新知识或技能、发展自身能力。

自主学习将学生放在中心,引导他们关注个体的能力发展和学习,以实现自我自由的学习和成长的目标。

自主学习的价值已经被证实,其可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解决问题和自学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自信心、坚毅力和责任心。

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但是,在实施自主学习时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师技能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转变为可操作的计划时,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知识、课堂技能和学生管理能力。

此外,学生也需要具备适合自主学习的学习素养,比如独立思考、提问、分析解决问题等。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人员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找到最有效的指导方法。

据报道,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自主学习的规定和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老师们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目标。

此外,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鼓励孩子坚持自主学习,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学习困难,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使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首先,老师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其次,可以建立有机和良好的学习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总结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个关键点。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德惠市实验小学武川琪一、课题的提出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地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的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过程(一)明确目标“导学”阶段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

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架构知识“自学”阶段1.旧知回顾。

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填空题的形式,只涉及和本节课相关内容的知识点,量尽量少,以免浪费时间而导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目的是看一看学生的基础如何,以便在引导学生进行后续学习时作相应的调整。

2.架构知识。

把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全部以填空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先快速把书本内容浏览一下,先解决自己会的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自学,思考其它的知识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3.成果展示。

让各小组选出一位学生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并回答同学的提问。

通过该环节,先解决通过学生们的自学或自行讨论能解决的知识点,同时为教师后面的引导提供学情参考。

(三)小组合作“互学”阶段1.小组合作。

这是针对前几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世界各地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其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主题,成为教育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它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即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注重知识的流量、变量和增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科教学,不能再一味地传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不思革新进取.2、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育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告诉我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被动性学习,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习以及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是势在必行.3、这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反思与调整.一直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他主、被动、机械接受”的基本特征.一提起学习,学生的行为便是读书、听讲、练习、考试,大量的课堂教学也显示出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所看到的是教师大量的满堂灌输和严重的一刀切现象.由于受到浓厚的伦理本位的影响,“师道尊严”就像天天念叨的“紧箍咒”,刻板的教条主义,人云亦云的惰性思维,标准答案的束缚,“阉割”和“埋葬”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和思维火花,大大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阻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导致学力的下降.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并不是以取代或削弱知识为代价,而是怎样去获取知识技能,为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主义对当代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认知建构观和社会建构观.认知建构观来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该理论认为尽管世界是客观的存在,但是人的认识并不是对世界简单的、镜子式的反映,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即在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内部积极地产生大量潜在的模式,而外部世界给予主体的刺激仅仅强化了其中的某些模式.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建构,知识是不可能由被人传递给主体并被主体所内化的,因此知识的意义是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的,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2、创新教育思想创造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创新教育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1999年,中央教科所启动了“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大型教改实验课题,全国上下立即响应.经过数年的研究,创新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可以说是对创新教育的继承,它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实处.通过此种学习方式的构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展知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形成独立、自信、坚毅、勇敢的个性;培养抓住机遇,捕捉灵感的观念和大胆实践的勇气等.三、课题目标:1、对学生:(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结合,学会找知识源,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2、对教师:(1)、转变师生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拆除师生间壁垒森严的藩篱,促进学生个性生命主动、积极、自由、全面的发展,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2)、建立新的课程目标观,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3)、形成新的知识学习观,即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3、对教学理论: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能够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学科教学操作要求、模式、评价方式,丰富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认识.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张扬个性和大胆创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四、概念界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五、研究的举措和方法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教育科研的每一步进程都伴随着对教育理论的不懈探索和追寻.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成为制约教育科研推进的瓶颈.因此,我们自始至终把学习理论、转变观念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部分来抓.尤其加强了校本培训,主要方式有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即时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等.如:(1)、开展读书活动,确保100%的教师有读书笔记.读书活动做到常态化、经常化、自主化,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2)、讲究学习的实效,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3)、学习的方式多样,一方面加强自学研修,促进专业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过讲座、进修、研讨等形式聆听窗外声音,促进教师对外来知识吸收和分享,教研组内要注重信息的互通与交流.(4)、保证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信息资料、专业书籍,确保教师学习资料的丰富性.2、以点带面、加强建设,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推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在语文学科中开展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然后逐步在数学、英语、科学、艺术、德育等学科中开展了研究.近两年,我们围绕着“为什么要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课堂环境与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课堂特色和操作策略”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同时构建了“校长室——教科室、教导处——教研组、课题组——教师群体参与”的教科研网络,初步形成“人人重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并完善和更新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科研工作考核、奖励和督导制度等,使课题研究有良好的制度保障.3、加强管理、规范机制,确保课题研究的扎实到位.为了加强对现有课题的研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课题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评价管理.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学期初定好本学期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措施;要切实地把课题研究同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平时教学实践包括备课、上课等要体现出课题研究的痕迹,并且要切实做好信息的吸收、整理,加强反思和科研成果的创作和积累.同时,我们也把科研作为考核教师一学期来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4、教研结合、加强反思,提高课题活动的实效.本课题的立足点在课堂,要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并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为一线教师服务.因此,我们围绕此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的优课展示、研讨活动,如:个性化课题市级研讨活动、校际联谊课、片级研讨课、辅导组半日活动、完小展示课、新师范生汇报课、教学能手展示课等,以此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同时加强了课例研究和叙事研究,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反思性教学、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学术沙龙、学术论文”六条途径相结合,通过个人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六、课题研究的要点1、尊重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个体的内部学习需求是有效激发和维持学习的重要因素,同时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也是强有力的.尊重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催化其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实现“愿学、乐学、会学”的关键,是促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至关因素.同时本课题还要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操作策略,努力体现自主求知、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2、优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促进合作学习的形成.课堂教学最本质的特点是“互动”,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互动就没有学习真正意义上的展开.而长期以来,教师一直“独霸”了对教材的理解权、解释权和话语权,导致了学生独立精神的丧失;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参与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公平现象而导致发展不平衡.因此,优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合作学习的形成,成为了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3、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主动构建、主动发展.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热点、焦点、重点和难点.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的我国中小学生来说,开展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未来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新定位和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对比实验法:在同年级平行班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要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4.观察跟进法:制定好师生课堂行为量表,跟踪观察师生行为表现,并做好思考、分析,提出行为改善策略.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八、研究的成效(一)、明确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操作要求1、主体性要求.“自主”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内隐、外显的各种权利,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交流、实践,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求知、自主发现、自主发展.具体表现在:(1)、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通过内化、理解、记忆的思维进行反思,激发起学生潜在意识上的独立学习能力.(2)、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愿学”.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如创设丰富的情境、采用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改变常规授课手段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心向.(3)、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习策略的内化和迁移、运用.(4)、建立在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注重师生评价,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为突破自己界阈而不断努力的激情.2、差异性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教育民主化的真实需要.只要我们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那么我们就应该承认教育的差异性,要努力使“学生适应教育”转变为“教育适应学生差异”.(1)、目标分层.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课堂上,教师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成”,一部分学生却“吃不饱”.前苏联教育家维思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它告诉我们,教者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发展特长,让每个孩子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因此,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是一种分层目标.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来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因此,我们制定目标时应遵循统一与分层相结合,教师自制与师生共制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有基本目标的落实,又有适应不同学生的超标发展.(2)、内容分层.学习内容的分层主要是指学生具有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权利.怎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层的体验?那当然是那些“属于自己的内容”,那些与自己生活相连、兴趣相投、期待相合的内容.因此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期待”和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行富有个性地学习.由于选的是自己喜欢的,并适合自己智力水平的内容,就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3)、作业分层.作业是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体现.但长期以来,布置作业总是统一要求,造成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因此,真正民主的教学,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a作业量的分层:后进生可以适当增加作业量,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b作业难度的分层:要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努力实现基础目标,基础好的学生努力实现发展目标;c作业的自主选择: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注重作业的多样化,既要与课文相联系,又要注重与生活、社会相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作业超市”,做什么、怎么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4)、方法的自主选择.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种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独立学习时,就应当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和适宜的表现方法去开展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3、互动性要求互动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特性.它是多向多层的,既有学生与书本的互动,也有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合作.学生与书本的互动意味着学生与书本的亲密对话,实现入乎其中的情知整合;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传递与反馈的顺畅,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精神等方面得以提升的必要流程;生生互动更多地体现为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注重互动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互动情感和合作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并作出评价,通过集思广益形成并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有效的互动学习,尤其是以生生互动为主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学生——学生的互动构成了合作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活动,反馈、巩固、支持来自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以促进同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恰当地角色分配对于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除了小组被分配专门的任务之外,个人也必须被分配在小组内进行专门的角色活动,如小组长、研究者、记录者、总结者等.(3)、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生生合作学习很容易造成教学活动的无序和散乱,尤其是活动中产生冲突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监督与调控,指导学生沟通和协商.4、创造性要求鼓励学生创新,让课堂充满活力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做到:(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创新火化能否得以闪现的重要环境.只有在一个允许犯错、勇于争辩、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异想天开”,畅所欲言,才能激起火样的创造热情.(2)、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求异”.“求异”就是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敢于循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寻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不唯书、不唯师的极好品质,也是创新所必须具备的独立精神.(3)、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大胆的想象与设想比知识更为重要,它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具有广度,更具有超乎一般的创造性.(4)、培养学生敏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成要素,这是学生学会认知、发展、创造,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与习惯的起步与提升.5、实践性要求学习的实质就是实践,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品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保证充分的实践时间.课堂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操作、练习等时间,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口、动手.(2)注重实践方法的积累和内化.(3)、注重与生活的勾连,引导学生开发生活资源,拓展学习途径,学以致用.6、开放性要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使教学必须走向开放.这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封闭式弊端提出来的.(1)、教学内容的开放.所谓教学内容的开放,那就是要注重课内外联系、学科间交融、校内外的沟通.学生的学习世界应该是由以上各种关系构成的,他们像“灌木丛”一样交织在一起,如果学生的学习世界仅仅停留在每学期的几本书上,那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厚实的学习功底的,也无法有效地建构起“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2)、学习方式的开放.所谓学习方式的开放主要是指在学习权利回归的基础上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倡导学习方式的开放,就是要改变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习以及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教学评价的开放.评价对于教学的制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到底应该走向何方呢?我觉得它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以学生评价为主;统一性评价与分层性评价相结合,以分层性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单一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以多样性评价为主;结论性评价与建议性评价相结合,以建议性评价为主;即时性评价与延时性评价相结合,以延时性评价为主.这样的评价为教学走向开放、走向民主提供了极好的保障.(二)、营造了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1、民主、和谐、宽容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生存的“保障”.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建构需要一个合适的课堂氛围.老师首先要为学生的“自由言说”营造了一个其乐融融、宽松和谐、你追我赶的课堂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学生可以民主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内心的言吐,老师都应该如数家珍,小心翼翼地呵护.在这个氛围中没有冷若冰霜的指责和嘲笑,有的是教师灿烂的笑容、热情的鼓励和一颗大度宽容的心.教师用“笑容”融化学生原本“冰冻”的思维和心灵,使其心潮澎湃而活跃;用鲜润醉人的“鼓励”化解学生的忐忑不安,如春风沐浴一般地感染学生,使其思维的大海“涟漪荡漾”;用“一颗宽容的心”打开师生之间的“心门”,在一个没有等级之分的民主空间里,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他们成功的欢悦,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而学生也就会在这个空间里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如“水”一般的“荡起情的涟漪”,如“石”一样的“激起智的火花”.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自主、合作、探究”也只有在一个适合它的空间土壤中才能孕育、诞生.因此,拆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用民主、自由、宽容、激励来取代强制专断与师道尊严,应该成为现代教学的必由之路.2、自由支配的时间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生存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讲风太甚,总是不讲不放心.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提出问题时,总是像“急风骤雨”逼迫学生立刻作出反应.这样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和潜心学习的权利被剥夺了.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之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就是对缺失主体性学习的反思与调整,那么它的存在与发展,就必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状态,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只有这样,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才能顺利实施、扎实开展.3、健康向上的竞争和激励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展的“动力”.敢于竞争是自信的表现,是勇气和力量的体现,只有在竞争的“激励”与“刺激”下,才能顽强地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去探索研究.没有竞争与激励的课堂教学就犹如一潭死水,起不了涟漪,又岂能激起千层浪花呢?因此营造一个公平竞争、你追我赶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起学生为突破自己的界阈而努力的热情.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还需要激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富于激励性的语言如沐春风、鲜润醉人、强烈地感染着学生,使其澎湃的心潮在思维的大海中激荡,成为推动其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显然,我们已经不能再一味的以长者的身份,挑剔的眼光,批评这批评那了.而应该巧妙地运用各种“竞争”和“激励”的手段,催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他们成功的欢悦,不断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三)、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研究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重大。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1.2 研究意义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能够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首先,通过对导学、自学、互学等不同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教学方法和策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这种研究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研究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这种研究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建设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对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推动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导学一自学一互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运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自学模式和互学模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各自的优缺点,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更多选择,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目的,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德惠市实验小学武川琪
一、课题的提出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地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的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学”阶段
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

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架构知识“自学”阶段
1.旧知回顾。

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填空题的形式,只涉及和本节课相关内容的知识点,量尽量少,以免浪费时间而导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目的是看一看学生的基础如何,以便在引导学生进行后续学
习时作相应的调整。

2.架构知识。

把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全部以填空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先快速把书本内容浏览一下,先解决自己会的知识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自学,思考其它的知识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3.成果展示。

让各小组选出一位学生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并回答同学的提问。

通过该环节,先解决通过学生们的自学或自行讨论能解决的知识点,同时为教师后面的引导提供学情参考。

(三)小组合作“互学”阶段
1.小组合作。

这是针对前几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

教师依据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导学案”中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去探究问题,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

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课堂问题讨论效果,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然,预设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

2.达标测试。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

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

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

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最大化地尊重培养发掘学生“自学”、“互学”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成果与成效
“导学、自学、互学”教学模式虽然仍处于实施和运行的阶段,但该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进一步促进了师生的互动,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对于“导学、自学、互学”这一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们深信,只要教师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逐渐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一定能让“导学、自学、互学”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趋于完善,最终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四、创新设想
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曾经断言: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

”因此,“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的提出,将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呈现方式,改变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

它要求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

如果教师始终是知识的已知者,站在教师的高度看学生的学习,必然造成交流的障碍。

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学生可能接受起来很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怎样学习这些内容,学生怎样才能弄清楚这堂课的知识呢?在备课中由撰写教案转为撰写自学互帮,变过去教师传统的"教案教学"为"导学、自学、互学学法",将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挥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式。

五、研究的过程材料
(一)发表文章《“导学、自学、互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二)教学设计《蜘蛛》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