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原子结构
高一化学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高一化学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引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教案将介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二、原子结构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的核子中,电子则以电子云的形式环绕着核子。
2. 质子与电子的性质质子具有正电荷,电荷量为1.6×10^-19库仑;电子则具有等量的负电荷。
原子内外的电荷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3. 原子序数与质子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是核中质子的数目。
每个元素都有唯一的原子序数,用以区分不同元素。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为1,氧的原子序数为8。
4. 中子数与同位素中子是原子中无电荷的粒子,中子数等于质子数减去原子序数。
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被称为同位素。
例如,氧的三种同位素分别是^16O,^17O和^18O。
三、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序排列的。
它将元素分为若干周期和若干族,以便于对元素的性质和规律进行研究。
2. 周期性规律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周期数与元素能级的最大数目有关。
每个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称为稀有气体。
3. 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在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加。
这是由于原子核电荷增加和电子层数增加导致的。
4.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走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在同一周期中,电离能逐渐增加;而在同一族中,电离能逐渐减小。
5. 原子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元素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能够与其他元素结合的价态数。
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以推断出元素的化合价。
四、教学设计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
原子结构的高一化学教案
原子结构的高一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2.掌握原子核组成、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学习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了解能级和轨道的概念。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序数与电子排布规律。
2.教学难点:原子轨道的概念,电子排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原子吗?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
2.基本概念(1)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电子云、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
(2)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结构。
3.原子核组成(1)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
(2)介绍原子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4.电子云与能级(1)讲解电子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部的分布。
(2)介绍能级的概念,解释电子在能级上的分布规律。
5.原子轨道(1)讲解原子轨道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状态。
(2)展示不同能级、不同轨道的电子排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子排布规律。
6.电子排布规律(1)讲解电子排布规律,包括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2)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元素的性质。
7.实践与探究(1)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推断给定元素的原子序数。
8.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解释原子序数、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推断给定元素的原子序数。
3.列出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
五、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3.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3.原子核组成(2)教师:同学们,原子序数其实就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它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结构高一知识点梳理
原子的结构高一知识点梳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原子的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成分、结构和性质,对于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原子的结构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讨论。
一、原子的组成成分原子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673×10^-27 kg;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675×10^-27 kg;电子带有负电荷,质量约为9.109×10^-31 kg。
质子和中子被包含在原子核中,而电子相对于原子核而言轨道较远。
二、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可以通过波尔模型来描述。
根据波尔模型,原子由以下几个层次组成:1. 原子核:原子核是质子和中子的集合体,质子和中子占据着原子核的中心部位。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
2. 原子壳层:原子壳层是电子存在的区域,根据波尔模型,原子壳层可以分为K层、L层、M层等。
不同层次能够容纳的电子数目和能级不同,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三、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与其组成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以下是几个与原子性质相关的知识点: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用Z表示。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原子量: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中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用A表示。
原子量可以通过质子数目和中子数目的和来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C-12为标准,相对于C-12比值计算出来的。
3.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中,质子数目相同但中子数目不同的原子,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略有不同。
4.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除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一般来说,外层电子离原子越远,电离能越低。
四、原子结构的研究方法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逐渐揭示了原子结构的特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原子结构研究方法:1. 阴极射线管实验:通过阴极射线管实验,汤姆逊发现了电子的存在和负电荷。
高一化学(必修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年代原子结构模型的名称主要理论依据或技术原子结构模型的主要论点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的古代原子说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万物都是由间断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参考元素化合时具有确定的质量比的关系①物质由原子构成;②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变化中保持本性不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①原子中存在电子,电子的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②原子中平均分布着带正电荷的微粒,这些微粒之间镶嵌着许多电子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参考α粒子的散射现象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②电子的运动形态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原子轨道模型运用量子论观点研究氢原子光谱①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具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②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20世纪初现代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②电子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③对于多电子原子,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近似于分层排布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自从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后,人们相继发现了、和等,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加深刻。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对于原子,可以近似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例如,(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人们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是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一.课标解读: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掌握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5.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了解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结构模型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6.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及四个量子数的具体含义,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7.了解s,p,d轨道电子云的不同。
二.知识点精讲(知识再现)1.原子的构成:2.原子中有关量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Z)=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阳离子为正,阴离子为负)3.同位素:4.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1个12C原子的质量×1/125.几种特殊粒子的结构特点:⑴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阴离子跟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如O2-、F-与Ne相同⑵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HF、Ne、Na+、Mg2+、Al3+等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等(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等;阴离子有:F-、OH-、NH2-、HS-、Cl-等。
6.氢原子光谱:广义上讲光即,可见光的真空波长在之间。
可见光的视觉颜色不同,根本原因是。
氢气在高压分解为原子后得到的光谱特点是,这种光谱是,原子光谱即为;而阳光形成光谱为,这种光谱特点是。
高一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核心突破 攻重难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一低”——原子核外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 2.“三不超”——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 过 2 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电子;倒数第 3 层不超过 32 个电 子。
3.“一稳定”
其他电子层结构
一―定―变条―为―件→下
m(M-n+2) M
mol。
答案:D
即时演练 1.某粒子用AZ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电子数=Z+n B.中子数=A-Z C.质子数=A-n D.所带电荷数=n 解析:该阴离子的电子数=Z+n,中子数=质量数(A) -质子数(Z),所带电荷数为 n。 答案:C
要点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的辨析 问题: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有哪些区别 和联系? 提示:(1)区别。
2.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绕核旋转 [答案] A
3.下列有关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D [A.K 层排满才能排 L 层,K 层最多排 2 个电子,故 A 错误; B.最外层最多排 8 个电子,故 B 错误;C.S2-得到 2 个电子后,最外 层为 8 个电子,故 C 错误;D.Mg2+失去 2 个电子后,最外层为 8 个 电子,D 正确。]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层数
12 3 4 56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能量 ―电―子―离―核――由__―近__―及__―远__―、―电―子―能―量――_由_―_低_―_到_―高__→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4(新编教材)
锐气内挫 帝为之彻膳 子廞 瞻少以方直知名 散骑常侍 颙表讨齐王冏 鉴以为先王崇君臣之教 颖谓守者田徽曰 奉妃裴氏及毗出自京邑 当垂书问 行东中郎将 累官于赵国 弘以侃为江夏太守 玮出令曰 无复高祖以上二世之祖 引为留府长史 为羯朱等所败 尝报兄仇 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 论望益
美 军国固当举信义以相高 即日护军庾亮至 成都王颖攻长沙王乂 年少曾有酒失 迁太宰 导稽首谢曰 鸣思归之銮 梁诸王在关中 不遑寝食 元显栅断石头 领射声校尉 擅为诏令 秀使牙门赵奉诈为宣帝神语 遗迹可知 勋流后叶 获罪于琅邪 荐之公府 心存旧主 则万物不得独成 适承范阳欲代明使
君 梁迈等 况今居台鼎 执播等于帝侧 忝当大位 表补丹杨尹 信誓明于日月 一以续本位即授缉 转辅国将军 便烧之 孟观 事觉 缘存处亡 及此役也 马牛羊十万 可谓穷理者也 矫字正玄 初 而杨元后之神亦权立一室 翩其反而 岂得救祖宗之危急哉 中都王廓渡河赴朝歌 见导 戎卒六万 然否终斯
泰 帝为晋王 已登其八 若思素有重望 开府及余官如故 伦亲祠太庙 太尉宜便迁改 今卿复与太尉共起大众 故得成其美焉 含气之类 徙封于楚 少有清名 又无封国及追谥 元显解录 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距逆诏命 曾避乱坞壁 继蒋超 莫不义奋 荟部曲多为所啖 加振威将
泗口 谁敢正言 散骑常侍 尝置酒大会 垂歌亿载 及腾败 既而帝京寡弱 苟礼仪胶固 而班皆书之 公文具上 七庙阙禋祀之飨 平南将军 为恶不已 三军失色 营无益之事 字文旗 主簿苟远 增掾属十人 而王莽 南蛮校尉 部分诸军 而蔡邕《月令》谓之一物 使殿中将军韩绩彻去御坐 率众依东海王越
动默在己 寻而慕容垂围慕容永于潞川 俄而迁车骑将军 无为而化 既除而祔 以义成俗 桓 发言流涕 遣其将郭诵追默 劝默为平南 至是 贬为常山王 鉴乃大会僚佐 图谶无遗 哀帝徙奕为琅邪王 典午之丧乱弘多 侃每往 于是大怒 晞表曰 开府仪同三司 辄破之 初无害琨志 犹可扑灭 上足以悟圣主
高一化学 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
元素
A B
资料
原子序数为4 核电荷数为5 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 核外有18个电子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C
D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如何表示原子核的组成?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核组成符号 X Z
A Z
A
质子 Z 个 中子 (A-Z) 个 电子 Z 个
观察猜测
古代原子学说
大量 实验
回顾 人们 认识 原子 结构 的 过程
道尔顿的“实心球” 论
放射现象 电子发现
实 验 法
汤姆生葡萄干 面包原子模型 α粒子 散射实验 卢瑟福原子结 构的行星模型
假 设 法
模 型 法
第 一 章
世打 界开 的原 大子 门
----原子结构1.2
【感知】
谈谈你对原子这个粒子的认识?
Z-n
Z+n
Z
离子: 原子:
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练习2】
1.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 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 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A 57 B 47 C 61 D 293
2.某二价阴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32,则其中 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
A Z
+a
X
b+ c
X
核内质子数 20
核内中子 数
质量数 42
1
18 8
O
2 3 4
3
14 3
26
【练习1】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核外电子数
Na
23
23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全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的种类。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周期性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结构:分子的空间构型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决定。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正负电荷中心的分布。
三、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放热反应会释放热量。
四、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五、溶液与胶体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包括溶解度、浓度等。
胶体: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性质包括丁达尔效应、电泳等。
六、有机物与无机物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
有机物具有结构复杂、性质多样的特点。
无机物:不含碳元素或含碳元素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的化合物。
无机物包括酸、碱、盐等。
七、化学实验基础实验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步骤等。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以上是高一化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溶液、有机物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应用来巩固和拓展知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例3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纵行就是一个族 B.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C.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元素周期表中每个长周期均包含32种元素
解析 A项,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 B项,主族元素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例题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 8 个
(× )
(2)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
(√ )
(3)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
(4)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Li 在空气中加热生成 Li2O2
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反应剧烈, 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 O2 Na 2O2
金属活动性:K > Na
总结 ▶ 相同条件下,碱金属从Li到Cs,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说
明金属越来越活泼。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2)钠、钾与水的反应
钾
钠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钾浮于水面;迅速熔化成银 色小球;四处游动;反应剧 烈;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 烧 ;反应后滴入酚酞;溶 液变红。
质量数(N)
3.核外电子排布
质子数(Z)
(1)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 能量不同 的区域简化为 不连续的壳,层 称作电子层。
(2)电子层划分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符号
K LMNO P Q
离核远近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课件图文
04 元素周期律与化学键合 性质
元素周期律概述
01
02
03
元素周期律定义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 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
周期表结构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具有横行(周期)和纵 列(族)的结构。
周期表分区
根据电子排布的不同,周 期表可分为s、p、d、f等 区。
化学键类型及其特点
离子键
由正负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 化学键,具有高熔点、高沸点等
个人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需佩戴防护服、护目 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放射 性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废弃物处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 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 境造成污染。
安全标识
在实验室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 识,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事
项。
06 原子结构在生活和科技 中应用
原子结构在材料科学中应用
01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的核电荷 数(即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 。
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其中8、9 、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其余 每个纵列为一个族,共有16个族。
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每个周期中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变化,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
膜,如防腐、耐磨、导电等。
原子结构在能源领域应用
原子核能
01
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反应,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用于
发电、推进等。
太阳能利用
02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光电效应,实质上就是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
用,进而产生电流,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
新能源材料
03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掌握原子结构与性质对于深入理解化学世界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1. 原子核: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粒子——中子组成。
质子质量为1,带正电;中子质量为1,电荷中性。
2. 电子:电子是质量很轻、带负电的粒子。
每个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使得原子整体电荷为中性。
二、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以质子质量为基础,可以计算出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
1. 原子质量单位:原子质量单位(缩写:u)定义为^12C的质量的1/12。
相对质量较小的元素,其原子质量是小数;较重的元素,原子质量通常为整数。
2. 原子质量数:原子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用A表示,如氧的原子质量数为16。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Dmitri Mendeleev按照原子序数和性质将元素分类而成的表格。
使用元素周期表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1.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按序数递增排列,横排称为周期,竖排称为族。
2.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1A至8A族元素,具有较为相似的性质。
- 过渡元素:位于主族元素之后,包括3B至2B族元素。
- 稀有气体:位于元素周期表最后一列的18族元素,具有稳定的八电子外层。
- 锕系和锔系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下方的两行分别为锕系和锔系元素。
四、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的电子结构指的是原子内电子的排布方式,可分为主壳层、次壳层和轨道。
1. 主壳层:原子中离核越远的电子主壳层数值越大。
主壳层的编号使用数字和字母表示(如1、2、3...K、L、M)。
2. 次壳层:主壳层内部的层级,由数字表示(如1s、2s、2p 等)。
3. 轨道:次壳层下的进一步划分,用字母表示(如s、p、d、f 等)。
五、原子的化学键和分子原子间的化学键和分子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基础。
高一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各种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关于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下面就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的。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并以负电荷呈球形分布在原子周围的电子壳层中。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
2.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的种类很多。
为了更好地整理和研究元素,科学家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但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列被称为“族”,周期表的行被称为“周期”。
3. 原子序数和质子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就是元素的质子数,表示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序数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固定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是不同的。
4. 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元素。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会有所不同。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会出现在同一个元素的不同质量数下,例如氢的同位素有氢-1、氢-2、氢-3等。
5. 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填充最内层的电子壳层,然后依次填充外层的电子壳层。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布规则和洪特规则,我们可以推断出电子在不同的壳层中的填充方式。
6.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将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分子。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形成的,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作用力形成的,金属键是由金属中自由移动的电子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的。
7. 原子的外层电子原子的外层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它们参与化学反应或者形成化学键。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2
2.质量数
(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 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_质__子__和_中__子__的相对质量取近
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_质__子__数__(_Z_)_+_中__子__数__(_N_)_
【巧判断】 (1)某种硫原子的中子数是18,则其质量数是34。( ) 提示:√。硫的质子数为16,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 数可知,硫的质量数为34。
2.用A+、B-、C2-、D、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 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C元素是 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________。
【规律方法】1~18号元素中12类原子结构的特点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 (3)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
【素养提升】 如图所示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三维立体图:
图中所有电子均已画出。
(1)该图所描述的是哪种元素的原子? 提示:该原子共8个电子,故属于氧元素。
(2)请用另一种形式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提示:
【备选要点】等电子粒子 (1)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0电子”微粒的方法
(2)利用元素排布寻找“18电子”微粒的方法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第一章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一: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C )⑴ 原子的组成 核电荷数(Z ) == 核内质子数(Z )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⑵ 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20、从微粒符号中的数字位置推测各种量微粒符号:A Z X ±n ;质子数z 在微粒符号的左下角,质量数A 在微粒符号的左上角,电荷数“n ±”在微粒的右上角,中子数N 用左上角A 与左下角z 求差,电子数用左下角z 与右上角“n ±”求差。
2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间的可能差值是:2、8、18、32四个数值的加、减组合。
课堂练习1.某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A .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B .电子层数和核内中子数C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D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2. 下列关于40K 和40Ca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40K 和40Ca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B .40K +和40Ca 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39K 和40K 互为同素异形体 D .39K 2O 的摩尔质量为94 原 子 核外电子 e = Z3.某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这元素位于周期( )A .第4周期ⅢA 族B .第4周期ⅦA 族C .第3周期ⅣB 族D .第3周期ⅣA 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由核外电子数决定B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共同决定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个微粒一定是同种原子D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m 个质子,n 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n5.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原子序数为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 +2B .x +4C .x +8D .x +186.某微粒用Z A R n+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A .质量数=A-nB .所含中子数=A-ZC .所含电子数=Z+nD .所含质子数=A+Z7. 92235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储量很低。
原子结构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新知梳理
思考与讨论
各电子层的电子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2
氦
He
2
10
氖
Ne
2
8
18
氩
Ar
2
8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886 Nhomakorabea氡
Rn
2
8
18
32
18
K
L
M
N
O
P
8
1. 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
2
第一层:n=1,电子数为2,可以看成2×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大于 核电荷数。
新知梳理
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新知梳理
练一练
5.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氧原子
氯原子
B )
氯离子
新知梳理
6.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
学前导入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汤姆孙原子模型(1904年):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
子。
学前导入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汤姆孙原子模型(1904年):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
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
子。
学前导入
高一化学教案 原子结构9篇
高一化学教案原子结构9篇原子结构 1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结构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教法建议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时,应抓住以下四点:(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1. 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演示: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轻小物体.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提问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进行新课(1)物质的原子结构①物质由分子组成.简单介绍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举例说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②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约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提问: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2)摩擦起电的原因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微观图景,并进一步归纳出结论: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为什么带正电?(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探究活动上物理课时,老师精心准备的静电仪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显,而满教室静观实验的学生却被自己的衣服不时电一下.因为学生的运动衣裤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龙织物的,比较结实,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较保暖.查一下起电顺序表就会发现,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龙排后,这是最容易起电的一套配置.每个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静电起电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造成摩擦,起电过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过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没有这些化纤织物,棉布对棉布当然摩擦不出电来.为什么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手握金属棒用丝绸摩擦能不能带电?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有什么用?原子结构 2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结构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教法建议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时,应抓住以下四点:(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1. 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演示: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轻小物体.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提问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进行新课(1)物质的原子结构①物质由分子组成.简单介绍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举例说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②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约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提问: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2)摩擦起电的原因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微观图景,并进一步归纳出结论: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为什么带正电?(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探究活动上物理课时,老师精心准备的静电仪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显,而满教室静观实验的学生却被自己的衣服不时电一下.因为学生的运动衣裤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龙织物的,比较结实,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较保暖.查一下起电顺序表就会发现,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龙排后,这是最容易起电的一套配置.每个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静电起电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造成摩擦,起电过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过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没有这些化纤织物,棉布对棉布当然摩擦不出电来.为什么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手握金属棒用丝绸摩擦能不能带电?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有什么用?原子结构 3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结构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教法建议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时,应抓住以下四点:(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4)强调“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二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原子结构的微观图景,确立电子可以转移,从而使物体可以带两种电荷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1. 在复习上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演示: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吸引轻小物体.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提问4: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进行新课(1)物质的原子结构①物质由分子组成.简单介绍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举例说明原子大小的数量级: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径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原子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人们认识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19世纪末叶,英国科学家汤姆生用实验证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的存在,从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结构的.②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半径约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实验证明: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1.6×10-19库.一个电子也可叫做一个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带的电量都是e的整数倍.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6.25×1018个)提问:那么通常情况下,物体为什么不显电性呢?(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不同物质中的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并不相同,核外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利用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挂图,讲解氢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结构.)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2)摩擦起电的原因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得失电子的微观图景,并进一步归纳出结论: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为什么带正电?(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探究活动上物理课时,老师精心准备的静电仪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显,而满教室静观实验的学生却被自己的衣服不时电一下.因为学生的运动衣裤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龙织物的,比较结实,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较保暖.查一下起电顺序表就会发现,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龙排后,这是最容易起电的一套配置.每个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静电起电设备.人的一举一动都造成摩擦,起电过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过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没有这些化纤织物,棉布对棉布当然摩擦不出电来.为什么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手握金属棒用丝绸摩擦能不能带电?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有什么用?原子结构 41.3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精选高一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
精选高一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
精选高一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化学是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化学方面有所建树,小编特此整理了高一化学知识点原子结构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原子结构
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如下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核素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量的1/12之比。
4.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好像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电子云。
(2)电子层
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别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核外电子处于不同的电子层。
(3)电子层排布倾向能量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x+n
答案:A
4.某微粒
A Z
R
n
用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质量数=Z+A
答案:B
小结几个关系式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原子
A Z
X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阳离子 aW 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a-m
质量数
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 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符 号A。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符号
A Z
X的含义
练习
1. 已知A2-、B-、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
电子数相等,与它们对应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
。
答案:E、D、C、B、A
原子结构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 电子 的粒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电 1个电子 1个质子带1 不显电性
量
带1个单 个单位正电
位负电荷 荷
质量/kg 9.109× 10-31
相对质量 1/1836
1.673× 10-27 1.007
1.675× 10-27 1.008
4. 阴离子 bYn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b+n
2.现有bXn-和aYm+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 相同,则与下列式子有相等关系的是( )
(A)b-m-n
(B) b+m+n
(C)b-m+n(D) b Nhomakorabeam-n答案:B
3.某元素的阳离子Rn+,核外共用x个电子,原子的质
量数为A,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
(A)A-x-n
(B)A-x+n
(C)A+x-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