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二年级数学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媒体出示课本第8页的主题图)生: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这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大家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能)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想好后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生1:我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
剩下的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师:还有不同的乘车办法吗?生::我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
剩下的二(2)班和二(3)班再合乘一辆车。
师:谁还能想出其他乘车办法?(学生观察后没有再举手)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办法,这些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生: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师:好,下面我们先来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
请你们动脑筋,想办法。
算出结果来,当然了,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好,谁愿意汇报一下验证的过程?生2: 36+30我是用口算验证的,先算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我想这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4:我是这样想的:40+30才等于70,36+30当然比70少了,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坐一辆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1节【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法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
不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能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
1.不进位加法的定义与概念。
2.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
1.不进位加法的运用与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案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好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通过谜语或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氛围,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二、概念讲解
1.引导学生回顾进位加法的方法,然后引出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通过示意图和具体数字例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不进位加法。
三、运算方法讲解
1.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给出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跟着做。
四、练习与讨论
1.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几道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
2.让学生互相讨论答案,找出错题并进行订正。
五、拓展
1.提出一些更复杂的不进位加法问题,让学生思考。
2.分组进行竞赛,看哪个组能先解出正确答案。
六、课堂总结
1.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复习。
2.强调不进位加法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复习今天所学的不进位加法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较为简单,学生基本能接受并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可以考虑在未来的课堂上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进位加法的应用技巧。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
但学生在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计算时,容易受到进位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容易受到进位的影响,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合作学习法: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图片等。
2.学具:练习本、笔、计数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换答案,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时,可以直接写出结果?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不进位加-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不进位加-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不进位加”部分的教学内容。
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法中不进位加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涉及整数的加法运算,特别是加数中没有进位的情况,如23 15、47 28等。
此外,教学还将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不进位加法,如购物找零、数量合计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不进位加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计算,并能够正确书写计算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特别是在处理个位和十位时如何正确进行计算,避免进位的发生。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将不进位加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计算器、算术卡片、PPT课件、黑板- 学具:练习本、铅笔、算术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加法实例,如购物找零,引入不进位加法。
2. 新授:教师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算术卡片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学生分小组,使用计算器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练习。
4. 讨论与分享:各小组分享计算经验,讨论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巩固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要点,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不进位加法的定义、计算步骤、示例计算和注意事项。
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和记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本的不进位加法计算题和应用题。
学生需要在课后完成,以此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能够将不进位加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不进位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不进位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2.能够正确执行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操作;3.能够应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的概念与运算方法;2.教学难点:应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不进位加法?–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及其作用;–和进位加法进行比较,更好地理解不进位加法的特点。
2.如何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运算?–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不进位加法运算的方法;–强化加减法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步骤。
3.如何应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问题为例,进行教学案例演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步骤1.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示范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等;2.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2.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及其特点;3.同时进行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比较;4.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在若干实例中进行演示;5.借助练习题,讲解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的比较;6.带领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和思路;7.小结和展示,确保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五、教学过程和时间安排1.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5分钟导入新课10分钟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15分钟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15分钟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总结与展示5分钟课后作业布置和解释2.时间安排:本教案应当在一节课(45分钟)内完成。
六、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制定教案、准备练习题;2.学生:文具、教材。
七、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反应,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领会程度;2.通过收集学生编写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1.不进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虚无缥缈,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比较,以细节为载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进位加法;2.学生很难记住口诀并熟练掌握方法。
100以内不进位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例题5:计算89+23的答案。
解题思路:将两个数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3+9=12,写个位2,十位进1,8+2=10,写个位0,十位进1。
答案:112。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计算练习:布置10道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应用题练习:布置5道与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相关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在本节课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因此,需要将教室布置成分组讨论区,每组配备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以便学生能够舒适地进行讨论和合作。同时,需要确保教室的安全性,避免学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加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策略:
1.针对计算原理,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2.针对计算熟练度,设计一些计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3.针对实际问题解决,设计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加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案例分析等。
强调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100以内不进位加法。
2.1.1 不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2.1.1 不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的概念,掌握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的概念2. 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3. 不进位加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不进位加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不进位加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不进位加的含义。
(2)引导学生观察100以内不进位加的算式,发现运算规律。
(3)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教师总结并讲解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 实践与应用(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分组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不进位加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发言、讨论、计算等。
3. 学生对不进位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具或实物,用于导入新课。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后作业,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不进位加的运算规律。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不进位加的知识,创作一幅数学画,可以是数字组成的图案,也可以是计算过程的展示。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4.家庭作业: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不进位加的学习总结,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解决方法以及学习心得。
-家长要关注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过程:我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学生,巩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提高题则针对优秀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练习过程中,我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正确、快速地完成练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总结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压力。
8.家校合作,共同促进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一个趣味故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过程:课堂上,我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摘果子的故事。故事中,小猴子和小兔子一起去摘果子,小猴子摘了35个果子,小兔子摘了22个果子,它们想问问同学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果子?
四、课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1课时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7.在作业完成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家长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3.实际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不进位加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不进位加的概念、计算法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总结学习收获: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情感教育:强调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勇于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3.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一次数学游戏,如“算24点”,要求使用不进位加运算,增强学生对不进位加运算的兴趣和熟练度。
4.学生与家长共同总结不进位加的计算法则,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作业本上,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完成一份关于不进位加的知识点梳理,内容包括:概念、计算法则、注意事项等,要求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3.学会使用加法算式表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不进位加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法的意义。
2.采用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不进位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教案频道与你分享!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1~13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笔算加法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课本11页主题图,例1、例2主题图,小棒教学方法: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暑假刚刚结束,你们在假期里都去过哪些有意义的地方?大家去过博物馆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博物馆。
出示P11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仔细观察后小组内互说)汇报交流: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说的真好,观察的真仔细。
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老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同学们讨论出解决方案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一下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不进位加》教学设计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不进位加》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不进位加》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不进位加的计算。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0-9,会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但是,对于不进位加的概念和计算法则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不进位加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进位加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不进位加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实物模型和数学道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它们需要进行不进位加的计算。
引导学生关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进位加的计算法则,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的方法。
如:23 + 56。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不进位加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不进位加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如“算术接力赛”,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不进位加的方法进行计算。
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香蕉,一共有几个水果?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会用到不进位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数学的运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不进位加的计算法则。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那么大家还记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1. 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吗?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就是两个两位数相加,十位上的数相加不满十,个位上的数相加不满十。
三、讲解1. 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如:23 45。
3. 讲解计算的步骤:首先将两个数的个位相加,如果不满十,直接写下结果;然后将两个数的十位相加,如果不满十,直接写下结果。
四、练习1. 让学生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计算。
五、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布置作业:1. 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题。
2. 请同学们思考: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本节课通过讲解、探究、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如何按照竖式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难点:1.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有关不进位加法计算的案例和练习题。
2.教学用具:白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先针对不进位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2. 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10分钟)•让学生从简单的示例开始学习,引导他们理解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板书和举例的方式,逐步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不进位加法知识。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拓展与应用(10分钟)通过更复杂的练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检测(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简单的检测。
五、课堂点评针对学生在学习不进位加法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六、课后作业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不进位加》的教案内容,希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不进位加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不进位加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不满10,就不需要向十位上进位,这种加法称为不进位加法。
2.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十位上进位;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不满10,就直接写在个位上。
3. 不进位加法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时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总价。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进位加法的特点,总结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讲解计算方法。
4. 练习与巩固: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5. 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反馈: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不进位加法计算中的错误原因,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3. 测试成绩:通过定期测试,了解学生对不进位加法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4.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步骤。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概念及运算技巧。
三、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学板书、准备教学实例等。
2.教具准备:教学卡片、计算器、数学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两位数相加的基本规则。
2.讲解与示范•使用教学卡片进行示范,介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3.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解题。
4.操练与巩固•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题,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帮助学生加深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五、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运算步骤,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通用7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通用7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教具和学具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1.口算练习50+70= 30+600= 30+300=90+20= 40+50= 0+500=2.求38加25的和(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设疑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本P15——16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教学目的: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基本原理。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运算。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内容:不进位加法的定义与原理。
如何处理进位的特殊情况。
练习题:多个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位处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原理,以及实际运算中的进位处理。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列出例题和步骤,供学生参考。
教学软件:动态展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实物展示:如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进位。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概念。
教学策略:结合讲解与示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互相检查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导入-分享一个与购物相关的故事,引出加法计算的场景。
二、讲授新课:定义不进位加法,并解释其原理。
通过教学软件展示计算过程,强调进位的重要性。
示范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
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在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归纳小结: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进位处理的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学生的答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自己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购物计算任务,例如计算找零等,记录过程和结果。
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不进位加法?写下三种场景。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整体进行较为顺利,学生对不进位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但在进行进位处理的教学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困惑,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这一概念。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小组活动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针对以上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2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准备
1.板书: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题目。
2.教具:计算器、黑板、彩色粉笔。
3.课件:展示相关的图表和示例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不进位加法”,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运算的方法。
2. 学习
1.第一组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示范。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3.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解题思路。
3. 操练
1.让学生进行快速计算练习。
2.师生互动,共同解决一些难题。
4. 拓展
1.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练习题,并设计自己的一道“不进位加法”题目,交给老师。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数学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1.1 《不进位加》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进位加”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两位数“不进位加”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理解加法计算中的进位概念。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含不进位加计算题目的课件。
2.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拿出一个两位数加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思考怎么解答这道题目。
2. 学习“不进位加”
1.介绍“不进位加”的概念:即在加法运算中,如果不涉及进位,只需要
逐位相加即可。
2.通过例题演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3. 练习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4. 拓展
老师出示一些更复杂的两位数相加的题目,让学生尝试用“不进位加”的方法解答。
五、课堂小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不进位加”在加法计算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不进位加”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交回。
七、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不进位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例1)
学习内容:课本第11页、12页例1及做一做。
课标要求:能计算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学会用竖式计算。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任务评价:
1.通过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检测测评目标1的达成情况。
2. 完成“做一做”,检测测评目标2的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学习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学习过程:
一、课前口算:
30+40= 40+50= 20+60=
25+2 = 83+5 = 33+6 =
指明说一说30+40和25+2的口算方法。
二、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11页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同学们都来参观博物馆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预设2:二(1)班35人;预设3:二(2)班32人;
预设4:二(3)班37人;预设5:二(4)班34人;
2、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明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
三、探索新知
学习第12页例1.
1、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指明回答后,师板书:35+2=
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指明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
3、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1)同桌互相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班上交流,展示汇报。
(3)提问: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4)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师板书加法竖式,并计算。
(5)组织讨论: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
(6)小结:列竖式时要注意蒋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1数对齐,计算时要先从个位加起,再把十位上的数挪下来。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判断对错(见课件)
五、课堂总结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5+4= 63+5= 47+2= 85+4=
2、小红做了36个千纸鹤,小英比小红多做3个千纸鹤,小英做了多少个千纸鹤?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二(1)班学生有35人,2名老师带队,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35 + 2 = 37
3 5 个位和个位对齐
+ 2
------------
3 7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