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_方福前

合集下载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增长统计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增长统计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增长统计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技术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其技术效率,不断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有必要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增长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从技术效率的角度出发,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增长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技术效率的途径,为制定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阐述高技术产业与技术效率的概念和内涵;2. 介绍技术效率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3. 利用DEA模型评价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现状;4. 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5. 探讨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途径。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研究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增长的研究现状、成果和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2. DEA模型,评价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现状;3. 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4. SWOT分析,探讨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途径。

四、拟解决的问题1. 探究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现状,发掘存在的问题;2. 分析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找出影响因素的权重;3. 提出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途径和对策。

五、预期成果1.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准确把握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实际状况;2. 提出有效的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途径和对策,为制定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3. 为高技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六、论文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3 研究方法及流程1.4 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高技术产业与技术效率2.1 高技术产业的概念和内涵2.2 技术效率的概念和评价指标2.3 DEA模型的原理及计算方法第三章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评价3.1 选取评价指标和数据3.2 DEA模型评价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现状第四章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分析4.1 影响因素选取和数据描述4.2 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权重第五章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途径探讨5.1 SWOT分析5.2 提升技术效率的策略和措施第六章结论6.1 研究贡献6.2 研究不足和展望参考文献。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分析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规模、效益和效率的分析,指出在高增长的统计假象背后的问题即结构和地区的不平衡性,并且探索其形成的三大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标签:高技术产业;人均增长值;产业集聚1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从规模水平来看,中国高技术产业产值从1995年的4097.76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57087.38亿元,年均增幅约达22.5%。

虽然从整体看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可喜的趋势,但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趋势远远低于东部和全国水平。

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95年的75.89%上升到2008年的87.74%,而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占全国比重却由1995年的12.67%下降到2008年的7.34%。

从效益水平来看,199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利润率为4.55%,中间经过波折缓慢上升到2008年的4.88%。

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产业经济效益的最直接的指标。

在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高速扩张的同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利润率水平却一直上不来,意味着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济效益能力依然有限。

从效率水平来看,人均产业增加值可以用来衡量高技术产业的产业效率。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的人均增加值从1995年的2.41万元/人上升到2007年达到13.79万元/人,增长近5.72倍,年增长率达15.64%。

总体看来,东部地区的人均增加值>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顺序与总产值相同,但我们看到,东中西三地区的人均增加值水平在不断趋同,效率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2 问题及原因由上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问题反映在:一是统计假象。

总产值的高速增长模糊了大众视野,背后产业效率和利润的变动远远跟不上产值的高速增长。

二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性的不平衡。

(1)产业集聚效应加剧了地区之间不平衡性。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秉承地域、自身基础以及国家政策的优势,使得高技术产业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不断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促进各产业、各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学习和交流,逐渐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集合体。

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欧光军;刘新年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23()1
【摘要】文章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构建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2015—2020年我国29个省市年度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RD-Malmquist模型对各省市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及科学评价,并进一步利用Tobit模型对可能影响效率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效率(静态)波动性提升,省域间效率值差异性在下降。

区域上效率值呈现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且效率值均小于1;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动态),区域上呈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技术进步起着关键作用。

人均GDP、人力资源质量等对效率值存在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

最终提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总页数】6页(P85-90)
【作者】欧光军;刘新年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
2.剥离环境因素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
3.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
5.高质量发展下对外贸易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实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方法

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方法

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分析——基于超效
率DEA方法
牛冲槐;曹海曼
【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
【年(卷),期】2015(34)2
【摘要】本文利用中部6省1998~2009年的研发投入数据和2001~2012年的研发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了各省高技术产业每年的研发创新效率及排序,并在横向范围内对2001~2012年这一时期内研发创新相对效率的整体领先
度进行计算,以此来衡量中部6省在整个12年中研发创新相对效率.结果表明:中部
6省研发创新效率存在很大差异,领先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山西、安徽、河南、湖南、江西、湖北.本文结论可为中部6省研发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价值.
【总页数】6页(P111-116)
【作者】牛冲槐;曹海曼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太原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安徽省高职院校效率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J], 刘晓红;王
春珊
2.基于DEA算法的高技术产业相对效率分析 [J], 张正喜;张琛
3.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J], 李金颖;成云雪
4.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 [J], 刘川
5.我国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实证研究 [J], 田家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设 决 策单 元 的规 模 收 益 指 数 为 k ∑ . 依 据 此 式 进行 : 0可
判断 :
稳定 、 快速 地 发 展 。 “ 五 ” 间 , 国高 技 十 期 我
术 产 业 快 速 发 展 . 力 地 推 动 了 产 业 结 构 升级 . 进 了 经 济 有 促 转 型 . 快 了 经 济增 长 但 高 技 术 产业 的发 展 仍 面 I 很 多 问 加
( ) 用 X 表 示 ; 技 人 员 占从 业 人 员 比重 ( , X 表 示 ; % , , 科 %) 用
( 1 )
科 技 经 费 支 出 占销 售 收 入 比 重 ( , X 表 示 。 %) 用 转 化 指标 : 改完 成 率 ( ) 用 P 表 示 ; 术 引 进 消 化 吸 技 % , 技 收 率 ( ) 用 P 表 示 ; 买 技 术 经 费 占科 技 经 费 比重 ( 元, % , 2 购 万
若 k 1 规模 收益 有 效 . 时达 到 最 大 产 出规 模 : =. 则 此
若 k 1则 规 模 收 益 递 增 , 再 增 加 投 入 量 , 使 产 出 有 <. 即 可
题, 如人 才短 缺 、 &D投 入 不 足 、 新 效 率 低 等 。 因此 , 何 R 创 如
尽 快 提 高我 国高 技 术 产业 投 入 产 出效 率 . 其 发 展 的关 键 问 是
引 入 转 化 项 . 假 设 每 个 决 策 单 元 有 t 转 化 发 生 . 模 型 并 种 其
如下 :
m 一( 一置 一 i S f s + _ 一 T 一J + ∑五 J
( , Y 表示。 %) 用
人 ) 用 表 示 。 ,
为 了更 有 效评 价 高 技 术 产业 的投 入产 出效 率 . 模 型 中 在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分析
魏洁云;江可申;李雪冬
【期刊名称】《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卷),期】2012(029)024
【摘要】以1995-2009年我国28省区研发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测了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绩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只有0.567,还有40%多的提升空间;研发资本存量对创新具有更大的产出弹性;各地区间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差异很大,东部地区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当;历年的平均效率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页数】4页(P96-99)
【作者】魏洁云;江可申;李雪冬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6.44
【相关文献】
1.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分析 [J], 李向东;李南;白俊红;谢忠秋
2.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与产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J], 王松;付芬芬
3.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方法 [J], 牛冲槐;曹海曼
4.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方法 [J], 罗斯丹[1];袁滢欣[1]
5.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支出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由我国“山寨”现象引发的思考 [J], 王治国;蔡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效率及R&D贡献研究——基于DEA和行业Panel Data的经验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效率及R&D贡献研究——基于DEA和行业Panel Data的经验分析

献 。采用这 两种研 究方法 ,是 因为DE A方 法在投 入效率领域具有极 强的客观性 ,但 在决策单元 的特性上 缺乏可比性 。通
过对 19 —0 6 个 高新技 术产业的 面板数据 测算的产 出的研 发投 入弹性为08 9 52 0 年5 .以上 ,说明 高新技术产业 的产 出对研 发投
入 十 分敏 感 。 .
12 。 .% ・
存在一定的缺陷 。
以上 的研究 都是运 用计量 经济学 的研 究方法 ,对所 建立 的生产 函数及其 待解释 变量进 行 回归 分析 ,因为计
量 模型 固有 的 缺 陷 ,以及 建 立模 型 过 程 中难 免 有失 偏
颇 ,所 以我们对 高新技术 产业投 入产 出效率 的研 究采 用 DE A方法 。在 测算 出近 年来我 国高新 技术产业运 行效率 之后 ,我们运用 修正的C D函数对 资本、劳动和R D投入 — & 的产 出弹性 进行估 算 ,这样 能够 比较全 面地反映 我国高
第9 第4 卷 期 2 0 年7 0 8 月
海商 学 院 学 辊
Jun l f h n i uies co l or ao S a 曲a B s s h o n S
NO4V l o 9 Jl 20 uy 0 8 .
【 前沿观察】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效率及R D & 贡献研究

f …, ) 2 j


( , 2…, c=1 n l 3 Y ) i , [ …,

() 1
运用c 模 型分别对每个待评价对 象建模 ,其 中对第
/ 个待评价对象 的模 型建立如 下,卿 (=… )是为决 f, ,
策变量 。
ht h t |N p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摘要:本文通过选取中国1995-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经费投入,以及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及经济增长率等时间序列的相关数据。

并在相关理论支撑下构建了合适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而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回归分析。

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作用,并对这一作用进行了合理的参数估计,在此基础上,对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定量测算,并突出了前者对后者的显著作用。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R&D经费投入;全要素生产率(TFP)一、引言高技术产业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密度和高产出特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人才、技术、资金的密集使用为产业特征。

高技术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主要指标是研究与发展(R&D)活动投入及其强度,高技术产业具有较高的R&D活动强度而明显地区别于其他产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水平关乎一国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而R&D经费投入是保证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高技术产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竞争力逐渐走强且对经济增长贡献日渐增大的新兴产业,所以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投入对于推动高技术产业、科学技术、乃至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一般可分解为生产要素投入与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库茨涅茨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创新、高等要素0的使用而实现的效率提高推动的。

因此,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经济政策制定者普遍关心的课题。

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历来是前一项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某产业的R&D经费投入、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对外开放等技术或非技术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的实证研究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的实证研究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的实证研究一、现状分析从投入产出角度对我国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R&D效率进行分析,投入选取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产出主要采取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申请数指标进行分析。

(一)R&D投入分析1.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五大行业中,只有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9.18%。

其次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29.69%,年均增长率最低的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只有10%左右。

最近几年,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两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为了保持有力的竞争地位,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投资力度。

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属于国家垄断性的大型企业,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动力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投资,导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所出现的效率低下的局面。

在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所有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64%,年均增长29.69%。

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无论是现有研发经费发展规模还是增长潜力方面都占很大优势,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及发展空间的行业。

同时也应注意到新产品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是否可持续的问题,要想提高R&D产出效率仅靠增加投入是不够的,还应该多考虑产出方面的问题。

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虽然它所占比重还不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1/3,但是因为有着较高的年均增长率,所以其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具有的规模与增长优势仍是不可忽视的。

至于其他三个行业,所占有的比重几乎相差不大,只有医药制造业所占比重偏低,然而其年均增长率却胜于其他两个行业,总体来说这三个行业在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方面还存在不足。

2.R&D经费内部支出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了64%,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为17%,最低的是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仅占到2%,而且近年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R&D经费内部支出方面保持着迅猛的发展趋势。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011-08-08 第07版:科学技术作者:王利政来源:学习时报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10多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但是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出口全球第一。

“十一五”以来我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美国科学和工程指标2010》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落后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到2007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

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了6万亿元,达到60430亿元。

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

随着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高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达到3813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行业规模差异大,产业地理集中度高。

从高技术产业的五个行业看,2009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接近一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规模位居第二,所占比重超过 1/4,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仅为2.2%。

从产业的地区分布看,高技术产业呈现很高的地理集中度。

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占比达到85.4%,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6倍。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三个区域产值占全国的81.9%。

其中广东、江苏两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全国产值的一半。

但两省的规模变化又有所不同,“十一五”以来,广东占比从31.2%下降到28.4%,而江苏占比从18.0%上升到21.5%,这反映了加工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高技术制造工业发展放缓,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向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研发经费持续增长,R&D强度进一步提高。

高技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出

高技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出

高技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出在当今全球经济的舞台上,高技术制造业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它以其创新驱动、技术密集的特点,引领着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而在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中,研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引擎与车辆的运行,紧密相连且至关重要。

研发投入,是高技术制造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它涵盖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人力资源方面,企业需要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才,这些人才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前沿领域开展探索和研究。

为了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企业往往需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其次,物力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包括先进的实验设备、研发设施以及高质量的原材料等。

先进的实验设备能够为研发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和可靠的实验结果,有助于加快研发进程和提高研发质量。

而财力投入更是研发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项目的启动、研究过程中的各项开支以及可能的失败尝试。

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还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然而,研发投入并非简单地投入资源就能够获得预期的产出。

研发产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流程等。

新技术的突破能够使企业在相关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新产品的成功研发则可以满足市场的新需求,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

以智能手机行业为例,苹果公司每年在研发上投入巨大。

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如 iPhone 系列。

其独特的设计、强大的功能和优秀的用户体验,使得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再看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公司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方面持续投入研发。

他们研发出的高效电池技术,大大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为未来的出行方式带来了变革。

基于DEA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知识 产出 经济产出
产出
申请专利数( 个)
新产品销售额( 万元)
高技术产品出 口额( 亿元)
经费投^ 科技活 动经 费内部 支出( 万元) 资产投A

引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技术产业是以技术 带动 产业发展 与经 济效益 增长 的产业 , 国 是 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阵地。在我 国, 高技 术产业 是一个新兴 的 、 发展迅速 的产业 ,9 5 1 9 年至 2 o 年期间 , 加值从 1 8 亿元提高 到 06 其增 01 10 6 0 5 亿元 , 占制造业增加值的 比重从 8 8 . %上升到 1 . %。发展高技 39 术产业对推动产业结构 升级 , 进经 济转型 , 促 加快经 济增长 , 提高劳 动 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技投人产 出效率是评价高技术产业科技 资源利用效 率的重要 依 据 。目前各 个国家对本 国的高技术产业投人 大量 的人力 、 物力和 财力 , 但产出并没有达到理想 水平 , 因此 , 分析 科技投 人产 出效率 , 中找 到 从 关键性因素并加 以改进显 得尤为 重要 。本 文利 用数据 包络 分析 ( aa D t E vl met ̄ y s简称 D ) ne p n t s, o i I 法对我国高技 术产业各行业在 2 0 年 02 20 0 6年这一时间段内的科技投 人产 出效率进行评 价 , 对各行 业 的效 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 比较 分析 , 而找 出各行 业科技 产出不 足的症结 从 所在 , 同时 , 出提高我 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产出效 率韵对策建议 。 提 二、 科技投入产 出效率评价模型 ( 2 C RJ D A法通过对多个决策单元( eio kn i , E D c i MaigUnt 简称 DMU) sn s 的 投人与产 出数据的综合分析 , 出 D 得 MU 综合效 率的数量 指标 , 并对 各 D U 定级 排队, M 确定有效 D MU, 同时给出其它 D MU非有效的原因 、 程

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激励控制动态综合评价

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的激励控制动态综合评价

型, 对我 国 l 2个高技术产业在 20 05年至 2 0 年 的科技 活动进行 了动态实证评价 , 09 计算 出各评价对 象在 各 阶段 的” 激励 ” ” 罚” 或 惩 大小 , 较好 地反 映 了 l 高技 术 产业科 技 活动 的动 态变化 , 2个 并从 纵 向
时 间 角度 和横 向产 业个 体和 整体 角度 分析 了各 个 高技 术产 业科 技 活 动 的差 异 性特 征 , 析 了造 成 差 剖 异 的原 因 , 并给 出相 关 结论 。 关键 词 : 高技 术产 业 ; 双激 励控 制 线 ; 科技 活动 ; 态评 价 动
2 10 8 15 ; 0 04 13 )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 目( 目编号:0 15 C 。 项 10 0 1 )

8 — 9
陈 洪转


金 振 鑫
我 国高 技 术 产 业 科 技 活动 的激 励 控 制 动 态 综合 评 价
R &D效率 进行 了测度 , 出我 国某 些 高技 术产 业 效 率并 不 高 J 指 。方 福 前等 运 用 D A 方法 , 19 E 对 99~ 20 06年我 国高技术产 业投入产 出相对有效性 的连续变 化情 况进 行 了研究 , 对非 有效 单元 的影 响 因素进 行 了分 析¨ 。冯缨等用 D A方 法从横 向 比较和纵 向分析两 个角 度对江 苏省 高技术 产业 整体 技术创 新 E
kvl ai利用 Gagr r e 因果关 系研 究 了高技 术产业 的效 率R模 型 , I 对美 国 5 0个州 的高技术产业 20 的生产效率 进行 了评价排 名 J hnadY h研究 了 台湾 6个高 02年 。C e n e
效率进 行 了评价 , 深入分 析 了江苏省 5大高技术 行业 的技术 创新效 率 ¨ 并 。范 凌钧等 运用 随机前 沿方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

作者: 惠树鹏;张玉春
作者机构: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1-2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变动;随机前沿分析
摘要: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1995-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整体较低,距离最优前沿面尚有近50%的改善空间。

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较低,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动特征:一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呈线性上升趋势,在不同空间上呈现特定的规律:东部地区按二次曲线规律增长,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按线性规律增长。

二是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差异性呈线性收敛趋势,而东部地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都按二次曲线规律收敛。

运用技术无效率函数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制度变迁、企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对各区域提升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高技术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是评价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详细剖析,探究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标签: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创新效率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011 引言高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核心,技术创新是增强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的关键。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努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有显著成效。

但与发达国家比,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仍然较低,创新投入不足且创新效率较低。

要增强我国产业竞争优势,不仅要提升创新能力,更要提高创新效率。

2 概念界定近年来,高技术产业这个词频繁出现,但至今,世界各国仍未统一其定义。

笔者认为高技术产业是指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需要凭借持续地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高投入而产生高效益和高附加值、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

创新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他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主要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指把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创新研发资源转化为新技术和新产品或者优化原有技术和产品的过程。

效率在经济学理论中指通过合理配置更加充分利用投入的资源。

阿弗里亚首次把技术创新效率的定义与生产相结合。

我国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技术创新效率。

本文将创新效率定义为各种创新资源投入与其最终的经济效益产出之间的比值,表现了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3 我国高技术产业现状我国高技术产业积极实施党和国家的政策,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但东中西部呈依次递减趋势。

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表现出明显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现象。

高技术产业生产率估算与生产效率分析

高技术产业生产率估算与生产效率分析

高技术产业生产率估算与生产效率分析
廖泽芳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年(卷),期】2011(043)002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和产出均有了较明显的增长.基于DEA方法,利用2000-2008年的数据,从行业和地区层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效率及生产率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之间存在生产效率上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效率水平各异,平均水平较低.还存在较大的提升潜能.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纯技术效率改善的结果,规模效率的贡献不大,迟缓的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生产率的增长.
【总页数】8页(P16-22,33)
【作者】廖泽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16
【相关文献】
1.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和分解——基于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研究 [J], 徐建军;汪浩瀚
2.环形生产线的生产率估算 [J], 刘雪梅;张瑞;曾氢菲;李爱平
3.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其分解研究:基于生产要素的视角 [J], 尹向飞
4.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其分解研究:基于生产要素的视角 [J], 尹向飞
5.我国高技术产业地区效率差异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基于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J], 余泳泽;张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刘志迎;叶蓁;孟令杰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本文根据生产率与效率理论,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效率和总量增长模式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我国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技术效率,且随着时间的变化TFP和技术进步的变化率有下降的趋势;同时各个行业的技术效率、TFP及其构成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总页数】5页(P133-137)
【作者】刘志迎;叶蓁;孟令杰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3
【相关文献】
1.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效率——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J], 张运华;陈华桥
2.R&D投入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SFA方法
的实证分析 [J], 姜彤彤
3.国际技术贸易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J], 陈仲常;马红旗
4.我国近海捕捞业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J], 刘栋
5.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J], 刘志迎;叶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态演变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态演变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肖利平;蒋忱璐【摘要】创新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技术创新三阶段DEA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间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三阶段效率,并实证检验三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创新效率大致呈"多V"型的动态发展趋势;创新三阶段效率多为低基础性创新效率、低应用性创新效率、低收益性创新效率型;信息技术发展、企业自主创新对三个阶段的创新效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支持、政府科技支持与企业规模对不同阶段的创新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细化技术创新活动的研究利于真实地拟合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过程,合理测算各阶段的效率,发现各环节中真正的无效率部分.【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9页(P153-161)【关键词】基础性创新;应用性创新;收益性创新;阶段性特征【作者】肖利平;蒋忱璐【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1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及其成果已成为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2000年之后,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 4%,远高于同期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10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9302亿元,占当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以上。

与此同时,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1998-2010 年间,高技术产业R&D内部经费支出从17.85亿元增加到1733.81亿元,增长了96.15倍,其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也从0.46% 上升到1.70%,几乎翻了两翻;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也从32.38亿元增加到2128.19亿元,平均投入增速达到30%左右。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投入产出结构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投入产出结构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投入产出结构分析
卢明湘;石小燕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24(44)3
【摘要】为进一步探究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各个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其投入产出结构,利用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15个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效率和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为高技术产业及其行业调整优化投入产出结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基础。

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呈现出先下降再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行业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良好发展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行业间差距较大;行业间R&D活动人员、技术改造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中的政府资金投入冗余,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出不足问题突出。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根据行业特点,先转换再精减冗余人员、重视科研人员再教育、调整资金分配结构、转变政府干预方式、建立健全多渠道合作机制、注重市场需求导向促进理论成果市场化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总页数】8页(P77-84)
【作者】卢明湘;石小燕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7;G301;F204
【相关文献】
1.基于DEA方法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2.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
3.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4.中国农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算与分析——基于网络超效率SBM模型
5.基于DEA模型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方福前1,张平2(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大连银行北京分行,北京100083)摘要:本文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 A)方法,对1999年至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连续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对造成有关行业非有效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DE A;效率;评价中图分类号:F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9)07-0048-08Analyzing I nput-out put Efficiency of t he H igh-tech Industries Based on DEAFANG Fu-qian1,Z HANG P ing2(1.S choo l of E conom ics,Renm i n University of China,B eijing100872,Ch i na;2.Beijing B ranch,B ank of D alian,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 t:T h i s paper st udies t he situa tions o f i nput-output re l ative effic i ency fo r Ch i na.s high-tech i ndustry fro m 1999t o2006by usi ng D ata Enve l op m en tA nalysis(DEA),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o f the i ndustry.s non-effi c i ency. O n th i s basis,how to i m prove the effic i ency o f i nput and out put f o r Ch i na.s hi gh-tech i ndustry has been suggested. K ey word s:h i gh-tech i ndustries;DEA;efficiency;eva l uation一、引言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各国都凭借高新技术的力量大力发展经济。

技术已经超越资本、劳动这些生产要素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技术创新使得科技发明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和服务,技术扩散则进一步使得这种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产业,从而使产业结构得以改变,经济结构得以优化。

高技术产业往往担负着技术扩散使命,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和高收益的/四高0特征,从而成为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先行产业。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高技术产业是指研发(R&D)经费占总产值的比例远高于各产业平均水平的产业。

正是由于把投入-产出比(率)作为划分高技术产业的标准,所以研究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就是评价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方法。

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合理、有效率地利用稀缺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R&D过程中的人力和财力投入的产出效率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稿日期:2009-01-05修回日期:2009-06-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奥运科技产业化及基于奥运市场规则的国际化发展研究0(批准号70639002)。

作者简介:方福前(1954-),男,安徽庐江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杂志主编,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经济问题。

48近年来,分析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很多学者获得了富有创见的成果。

从国外来看,Jack E.T ri p lett(1995)用一个高技术产业的产业间模型分析并估算了三个相关高技术部门(高技术半导体制造设备,半导体和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产出效率[1];T.P.M a m uneas和M.I.Nad iri(1996)对美国制造业中的R&D的公共财政投入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共财政投入R&D虽然会节约成本,但是会排挤对R&D 的私人投资[2];Catheri n e J.M orrison(1997)利用管理学中的绩效测评方法对美国制造业中的信息技术设备的生产率及其经济绩效进行了测算[3];E llis Conno ll y和K ev i n J.Fox(2006)运用澳大利亚数据对高技术资本使用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二者关系在市场部门存在正相关,但是没有证据证明高技术资本使用可以获得超额回报[4];Raab和Ko ta m ra j u(2006)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 entAnalysis,DE A)方法研究了美国50个州的高技术投入与产出,发现一些州的高技术产业是经济绩效的主要贡献者[5]。

从国内来看,邵一华、马庆国(2001)通过定量分析,研究我国高技术(制造)产业、传统产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要素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和要素生产率的变化[6];王艺明(2003)运用DE A方法对我国高新区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进行了评价[7];许玉明(2005)运用增长速度方程测算了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他认为在高技术产业中,科学技术对资金和劳动力都有替代作用,尤其是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作用[8];李明智、王娅莉(2005)分析和测算了R&D对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9];许治和师萍(2005)利用DEA方法对我国1985-2003年科技投入相对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投入的产出对经济增长贡献偏低,科技投入效率的变动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不同部门科技资源的使用对整个社会科技投入相对效率的影响也不同[10];刘志迎、叶蓁(2006)基于非参数的M al m qu ist指数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11];李双杰和刘亚楠(2008)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两种方法评估了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效率[12];刘俊杰和傅毓维(2008)运用DEA方法,从综合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收益等三方面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高技术企业创新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13];傅毓维、朱发根和刘拓(2008)运用复合DEA方法对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投入产出相对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的结论,并对相对效率值非DEA有效地区的形成原因及优化方向进行了分析[14];路永明(2008)利用DEA模型对2002-200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全部17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各行业的规模收益状况[15]。

从现有成果来看,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问题,有些发现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我们发现,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对高科技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更没有分析效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本文使用DEA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这是本文与现有研究成果的不同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各个行业的比较分析,力图说明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内部,哪些行业的投入-产出相对有效(率)或相对非有效(率),同时分析了效率(或有效性)差别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改善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提出了建议。

二、模型我们在下面的分析中使用的方法是DE A。

DEA是数学、运筹学、数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一个新的交叉领域。

它是由Charnes等人于1978年开始创建(A.Charnes,W.W.Cooper&E Rhodes, 1978),而后发展成熟起来的[16]。

DE A主要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来评价具有多个投入、特别是多个产出的/部门0或/单位0(称为决策单元:DMU)间的相对有效性[17]。

根据这种模型做出有效性的评价,实际上是判断DMU是否位于生产可能集的/生产前沿面0上,生产前沿面就是Pareto效率点49构成的面。

DEA 中所说的/(相对)有效性0就是经济学中的/效率0或/帕累托最优0。

DE A 一般有C 2R 模型、BC 2模型、FG 模型、ST 模型等综合性模型(魏权龄,2006;曾进等,2007;陈义华等,2007)。

我们在本文中采用含有多个产出的C 2R 模型。

在C 2R 模型中,/有效性0的经济含义有两种:技术有效(techn ica l efficiency)和规模有效(scale effic i e ncy),前者是指相对于投入来说产出已经达到最大,即决策单元已经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后者是指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或收益)不变的最优状态。

本文重点评价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

按照C 2R 模型方法,效率评估值介于0和1之间,1代表DMU 的相对有效率,否则代表无效率,而且效率评估值越小,其所对应的D MU 偏离有效前沿面的程度就越大。

在这种模型方法下,通过将非有效DMU 投影到有效前沿面上,还可以对比判断其投入-产出项目与有效前沿面上的D MU 相应投入-产出项目的偏离程度,从而可以揭示出导致无效率的具体原因。

C 2R 模型的基本原理如下:假设有n 个D MU,并且这些决策单元都是有可比性的。

每个DMU j 有m 种类型的投入X j 和s 种类型的产出Y j ,其中:X j =(x 1j ,x 2j ,,,x mj )T ,j =1,,,n Y j =(y 1j ,y 2j ,,,y sj )T ,j =1,,,nv 和u 分别为与m 种投入和s 种产出对应的权向量,记为:v =(v 1,v 2,,,v m )T ,u =(u 1,u 2,,,u s )T对于多个产出的C 2R 模型,决策者追求的是产出的最大化,于是对于第j 0(j 0=1,,,n )个决策单元DM U j 0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分式规划问题:m i n v T X 0u TY 0v T X j u TY j\1,j =1,2,,,nv \0,u \0(1)(1)式可以化为下面的等价的线性规划:m in w T X 0w T X j -L TY j \0,j =1,2,,,nw \0,L \0(2)考虑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的C 2R 模型,则上面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转化为:m ax H +E (e CT S -+e T S +)E nj =1X j K j +S -=X 0E nj =1Y j K j -S +=H Y 0K j \0,j =1,,,n S -\0,S +\0(3)其中e C=(1,1,,,1)T I E m ,e =(1,1,,,1)TI E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