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货币均衡理论与货币政策调控(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货币均衡理论与货币政策调控(2)
第二节 货币供给需求理论 一、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二、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三、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1.货币供给的涵义
丁百根在研究美国1919—1932年的经济循环时, 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二人合著的《1867—1960年 的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定因素进行 了分析。 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1875—1960年货币存量变 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的和 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货币、通货比 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
2.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
(1)根据西方学者们的不同意见,可以把基础货币计算 口径由窄到宽依次排列如下: ① 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 ② 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储备; ③ 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法定储备; ④ 基础货币=手持现金+库存现金+法定储备+超额储备。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主要是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

2.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John Law),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阿伯特·韩 (Albert Hahn)。
(2)在分析基础货币时,西方学者习惯于用一个方程式, 即基础货币方程式来表示。
因为L=A,即:
L1+L2+L3+L4= A1+A2+A3+A4 又 因 为 , B=L1+L2 , 而 L1+L2= ( A1+A2+A3+A4 ) - (L3+L4),则 B=(A1+A2+A3+A4)-(L3+L4)
二、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二)基础货币的“质”和“量”的规定性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四)货币乘数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1.货币乘数与信用扩张乘数的区别
货币乘数说明增加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供给可相应引 起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增加,而信用扩张乘数通常指 商业银行存款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 货币乘数是包括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和流通中包括现金在内的中央银行对社会总负债的改 变量;而信用扩张乘数只反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负 债的改变量,是中央银行全部负债量的一部分。

要从总体上找出存款派生的初始点,必须换一个角度。 如果作一次理论的抽象,从整个中央银行系统考察,设 Ms 为货币供给量,m 表示货币乘数,B 是基础货币,那 么,整个货币供给计量模型为:


Ms = m · B 从动态看,基础货币增量△B与货币乘数决定着即将增 加的货币供给量△M,用公式表示为: △M = m · △B 如以M代表前期货币供给量,M′代表计划期货币供给总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中国在1984年后才开始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因为: ① 此前我国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付诸实践的条 件;
② 此前我国也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求。
近20年来,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已成为我 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经济理论界的 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批 新成果。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萌芽期(20世纪20年代):菲利普斯(C. A. Phillips) 1921年出版的《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使 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 成长期(20世纪60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 货币供给理论。 米德在《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一文中阐述了在各 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
(3)朱利安·沃姆斯利在《国际金融词典》中说,强 力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总量(钞票与硬币之和)加上商 业银行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储备。 (4)借鉴学者们使用“基础货币”这一概念时的语言 环境和含义,我们把基础货币通俗地定义为:金融体系能 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5)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① 它是中央银行 的负债;② 流通性很强;③ 具有派生性;④ 与货币供给 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⑤ 具有可控性。基础货币 最本质的特征是②和③两点。
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 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 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 几点说明:
(1)必须进一步弄清货币供给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 (2)货币供给是一个现实的存量概念。而货币需要量毕 竟是一个预测量。 (3)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 (4)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同时又是一个内 生变量。

2.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1)货币供给的定义; (2)货币供给的形成和传导轨迹,中央银行与商业银

行之间资产负债的账户关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派生存款的形成;
(3)货币供给的三个要素,即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 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4)不同经济模式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可能 程度及其操作。

量,用公式表示为:

M′= M + m · △B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法定存款准备率 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基础货币,则表 示放松银根,货币政策趋于扩张;反之, 减少基础货币,则表示收缩银根,货币政 策趋于紧缩。
(二)基础货币的“质”和“量”的规 定性


1.基础货币“质”的规定性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又称 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 • (1)杰丽·M.罗斯伯里在《银行金融词典》中说, 基础货币是银行、社会公众持有的基金以及会员银行在 各家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所组成的货币量。 (2)弗·伊·佩里在《金融术语选编》中说,一般 把基础货币定义为银行的现金余额(Cash Base)——通 常指普通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的存款余额加上保险柜里的 钞票和硬币——与银行存款总额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