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货币均衡理论与货币政策调控(2)..
第四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假定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为20%;公众的所有 收入都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公众手中不 持有通货;商业银行不存在超额储备;商业银行 最初吸收的存款为1000元。那么,甲银行的存款 准备金增加200元,贷款额增加800元。得到贷款 者又把这800元存入乙银行。乙银行增加存款800 元,扣除准备金160元,增加贷款640元。得到贷 款者把这640元存入丙银行,丙银行增加存款640 元,扣除准备金128元,增加贷款512元。……
各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为: 1000+800+640+… =1000×(1+0.8+0.82+…) =1000×[1/(1–0.8)] =1000×5 =5000
各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为 800+640+512+… =1000×(0.8+0.82+0.83+…) =1000×[0.8/(1–0.8)] =1000×4 =4000
货币需求曲线L与货币供给曲线M交于E点, 在均衡点E,货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均 衡利率为r0 ,均衡的货币量为M0。 在货币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需 求的变动,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引起货币市 场的自动调整,并使其趋向均衡。
如果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人们会感到 持有的货币过多,就会用多余的货币买进 债券。这样,债券价格上涨,利率下降, 从而引起货币需求增加,直到与货币供给 相等为止。 如果货币需求超过货币供给,人们会感到 持有的货币过少,就会卖出债券换回货币。 这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从而引 起货币需求的减少,直到与货币供给相等 为止。
三、中央银行如何控制货币供给
1、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手段和途径 (1)公开市场业务 (2)再贴现率 (3)法定准备率
ch04货币市场的均衡
4.2 货 币 需 求
❖4.2.1货币理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 ❖现代的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宏观.第4章
4.2.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 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 1. 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
第4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
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 教学目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货币及货币市场均衡有一 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对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及自动 调解机制做出判断和解释。
❖ 教学要求
▪ 了解货币及货币市场的概念,理解货币需求动机,理 解货币的创造功能,掌握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掌握 货币市场均衡的调节机制。
❖3. 作为金融资产的货币
▪ 这里的货币就是狭义的货币M1,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 是流动性或灵活性最强的金融资产。
▪ 一般来讲,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越大,该资产所获得的 收入就越小。
▪ 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它就没有收入或收入极少。
宏观.第4章
4.1.3 货币市场
❖ 金融市场是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等并列的一种 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4.3 货 币 供 给 ❖4.3.1 银行体系 ❖4.3.2 货币乘数 ❖4.3.3 货币供给
宏观.第4章
4.3.1 银行体系 ❖1. 中央银行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主要有:
▪ (1) 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的银行 ; ▪ (2)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 (3)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代表政府制订并
▪ 图4.1(a)中的投机性货币需求L2曲线向右移动 L1的距离,得到图4.1(b)中的曲线,这就是货 币需求曲线,表示某一收入水平下货币需求与 利率的反向变化关系。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4章货币市场的均衡第01节货币的基本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4章货币市场的均衡第01节货币的基本导语:1、回忆前章讨论了产品市场均衡时Y与r的关系。
而r联系到的,正是货币市场。
2、本章主题本章将讨论货币市场均衡时Y与r的关系。
本章先介绍有关货币的差不多知识,再分不研究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最后得到反映货币市场均衡的所谓LM模型(LM曲线)。
货币是人们再熟悉只是的东西了,但又看起来不甚了了。
那个地点简要介绍其功能、定义以及经营、治理货币的银行制度。
一、货币的功能一样认为,货币有四项功能,即:交换媒介、价值标准、延支延付(延期支付)标准和储藏手段。
(一)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1、物物交换的低效:多重巧合物物直截了当交换只能在双方的供需价位、数量和时刻上彼此多重巧合时,才能完成。
明显,这种交易方式极不方便、效率低下,甚至不可能。
2、交换效率的提高,须要货币媒介货币的显现解决了这一咨询题。
货币作为物物交换的媒介,使物物直截了当交易成功的必要条件——多重巧合已成余外。
(二)价值标准(又称核算单位,unit of accounting)1、价值标准所谓货币的价值标准是指:我们利用货币作为比较价值的工具。
2、物物交换下,交换比率的确定设有n 种物品,若用物物直截了当交易则需有)(2)1(2n C n n =-种交换比率。
3、引入“计价标准”后,交换效率的提高 假如有了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一切物品的价值均以货币来表示,则交换比率只需1-n 种即可。
从2)1(-n n 到1-n 是个极大的简化,因此,交换效率得以提高。
4、货币能够用于记帐,以简化簿记货币作为记帐单位后,也极大地简化了簿记。
专门难设想,由千万种物品的实物数量单位组成的帐面记录如何去进行会计工作,连什么是盈亏也专门难搞得清晰。
(三)延期支付标准(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延期支付标准,即债权债务标准。
以货币为单位,一切长期契约均能够货币为单位来签订。
《货币政策调控》课件
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留存一定比例 的存款作为准备金,调控货币供应和 银行贷款能力。
货币政策调控的优缺点
优点:灵活、快速、可持续性卓越
货币政策调控具有灵活性,央行可以根据经济 状况随时调整政策,快速应对经济变化,并且 以持续方式影响经济发展。
缺点:不可避免的短期变动、决策可 能影响错位
货币政策调控可能导致短期经济变动,对市场 和企业产生影响。决策可能与实际经济情况不 完全吻合。
国际货币政策调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一个 全球性组织,致力于促进 货币稳定和国际经济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是负责协调 全球贸易政策的国际组织, 对国际货币政策调控产生 影响。
《货币政策调控》PPT课 件
货币政策调控是稳定经济和促进增长的重要手段。本课件介绍了货币政策调 控的概念、目的、工具、优缺点以及国际货币政策调控的机构。
货币政策调控
定义
货币政策调控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调整 利率、汇率等经济因素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 种手段。
国际货币政策调控概述
国际货币政策调控是各国根据自身经济状况 制定的政策,旨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稳定 国际金融市场。
全球经济政策协调
各国之间进行经济政策协 调,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 战和保护世界经济的稳定。
结论
货币政策调控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的一种重要手段。了解和理解货币 政策调控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货币政策调控的目的和作用
1 目的:稳定经济、促进增长、控
制通货膨胀
2 作用:影响货币供应、利率、汇
率等经济因素
货币政策调控的工具
1
货币金融学货币政策及其调节
编辑版pppt
23
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作为中介指标的变量与最终目标 之间要有密切联系,作为操作指标的变量与中 介目标之间也要联系紧密,它们的变动一定要 对最终目标或中介目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操作指标可以影响中介目标, 通过调节中介指标可以影响最终目标,从而达 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目的。
因此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要调节总供 求的平衡,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实现潜在 增长水平上的稳定增长。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人们的投资 需求和消费需求,在经济过热时紧缩货币,抑 制过热的总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扩张货币以 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
编辑版pppt
7
国际收支平衡
26
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供给量与利率
从可测性方面看,利率似乎比货币供给量更便 于测量,但能够迅速准确的测得的利率是名义 利率,而非预期实际利率;
从可控性方面看,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总量确 实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也可通过公开市场操 作、调整再贴现率,甚至直接规定利率等办法, 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
从相关性来看,货币供给总量和利率对经济活
编辑版pppt
36
公开市场操作有两种基本方式:
永久性储备调节(总量调节)指中央银行根据 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在公开市场中单向性地 买进或卖出证券使商业银行的储备在一个较长 时期内增加或减少。
临时性储备调节(结构调节)指中央银行为了消
除一些偶然因素对银行储备造成的影响,通过回购性 的操作,使银行储备在短期内得到临时性调节,但不 会影响到银行储备的累计总量。
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汇率波动剧烈的情况下,维 护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成为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货币市场的均衡
四、货币供给
M M(H,r , e , k , rt , t )
从根本上说,货币供给还是由中央银行 控制的。在经济分析中,货币供给被假定 是与利率无关的、由政府货币当局控制的 量。
r
0
m0
m
实际货币供给量和名义货币供给量
名义货币供给量:不管货币的购买力而仅以 面值计算的货币供给量。 实际货币供给量:用货币购买力来衡量的货 币供给量。
4· 货币和货币供给 1 4· 货币需求 2 4· 3货币市场的均衡
4· 货币和货币供给 1
一、货币与银行制度
二、银行系统的货币创造 三、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 四、货币供给
一、货币与银行制度
1、货币(Money)
实际财产(real assets):包括房地产、各 种机器设备、半成品、各种生活用品等具 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品;
d 1 (r e cu t rt )
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和
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即基础货币
(monetary base),又叫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H CU R E
所以
D 1 (r e cu t rt ) (CU R E)
1.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人们为了进行日常的 交易所需要而持有的货币数量。
为什么为了应付 日常交易需要将 货币保留在手中? 收入与支出 的非同步性。
交易动 机引起 的货币
社会支付制度
国民收入水平
在社会支付制度一定的条件下,交易动机的货 币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
CU = $ 800, D = $1000,
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
物价稳定
通过观察物价水平的变化,评估货币 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
就业率
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评估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国际收支平衡
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评估货币政策对外部经济的效应。
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事件研究法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和计量 经济学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对经济变量的影 响。
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
为了增强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和预期,央行会 更加透明地披露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信息。
3
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
货币政策需要与其他政策(如财政政策、产业政 策等)更好地协调配合,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目标。
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
金融市场波动
金融市场的波动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产生影响,央行需要更加灵 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货币政策的干预
货币政策当局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 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 币供应量和需求量,从而实现货币均 衡。
02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
法定准备金率
调整银行必须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存款比例, 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
贴现率
调节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影响市场 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买卖政府债券,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 量。
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
目录
• 货币均衡理论 • 货币政策工具 • 货币政策目标 • 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 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
01
货币均衡理论
货币均衡的定义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经济变量 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货币供应量能 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
货币学原理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章:货币概述1.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偿还债务,以及作为价值储存的手段。
1.2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以下四大职能:(1)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使得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更加便利。
(2)计价单位(Unit of Account):货币作为计价单位,方便了商品和服务的比较和衡量。
(3)价值储存(Store of Value):货币可以储存价值,便于未来的消费或投资。
(4)延期支付标准(Standard of Deferred Payment):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标准,方便了借贷和信用交易。
1.3 货币的种类货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金属货币:以金属为材料,如金银等。
(2)纸币:以纸张为材料,由国家或地区政府发行。
(3)电子货币: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如电子钱包、数字货币等。
(4)信用货币:以信用为基础,如银行存款、信用卡等。
第二章:货币需求2.1 货币需求的概念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和个人为了满足交易、预防、投机等目的而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2.2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大。
(2)利率: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小。
(3)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大。
(4)价格水平:价格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大。
(5)社会风尚:社会风尚的变化也会影响货币需求。
2.3 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是表示货币需求量与各种影响货币需求因素之间关系的函数。
其中,最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认为货币需求与收入、利率、价格水平等因素有关。
第三章:货币供给3.1 货币供给的概念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
3.2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和存款准备金。
(2)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关系。
货币均衡——精选推荐
货币均衡货币的均衡问题,固然是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
而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既相互对立,又互为依存,货币的均衡状况则是它们对立统一的结果。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则足货币的非均衡状态。
(一)货币均衡原理货币的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关系是在货币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货币的均衡过程大致为:由原有的均衡状态为起始点,其中某一变量首先变动而打破均衡,另一些变量随之变动而达到新的均衡。
货币运动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国民经济中各种因素的变动,都会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货币的均衡关系发生作用。
因此,我们考察货币均衡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哪些经济变量会对货币供求均衡过程发生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考察货币在宏观经济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经济变量的综合平衡及协调发展的问题。
1.货币运动过程的内在均衡机制货币运动的内在均衡机制,决定着货币供求能够自动保持着均衡状态。
从货币的需求方出发,利率上升,公众出于对金融资产的收益或使用资金的成本的考虑,会增加在银行的存款或减少向银行的贷款,其结果,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增加而提高了实际存款准备率,使货币乘数下降;商业银行表现中央银行要求融通资金的数量减少,使基础货币增量下降。
反之,亦然。
从货币的供给方出发,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率成反比例变化。
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量减少,或者存款准备率提高,都会使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减少。
商业银行出于其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一方面会提高存款利率以争取多吸收存款,增加其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会提高贷款利率以弥补增加存款利息支出而增加的增加成本。
反之,亦然。
因此,货币运动过程内部机制的自我调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主要变量的相互配合,能够自动保持或恢复均衡。
而就货币供求双方的关系而言,货币需求是主动方,而货币供给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货币总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而投放到流通界的。
在实际经济过程中,货币需求的增长出自于发展经济的需要。
宏观经济学之货币市场的均衡(精品PPT课件共46页)
银行备用现金越多,流动性越高,但可用于贷款 的资金减少,利润减少,因而银行必须在流动性 和利润之间作出权衡
2019/12/9
准备金
银行将现金保持在其储蓄额的10%左右,就足以 应付所有的提款需求。
法定准备率成为政府控制所有银行活动的工具,即重要 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率提高,则流通中的货币量将减少,属于紧缩 的货币政策;反之,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2019/12/9
货币创造过程
假设:法定准备率r=20%
A银行
新存款(R) R=100
新贷款 80
准备金 20
B银行
80
64
16C银行64 Nhomakorabea51.2
货币的交易需求:人们为购买商品和劳务而产 生的货币的需求量;但收入增加时,人们的交 易需求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增加。
货币的预防需求:人们必须持有的以应付意外 事件的货币;当人们收入增加时,用于预防的 目的而持有的货币会增加。实际也是交易性需 求。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都和收入成正比。
两条线的交点决定了
r
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水平
MD
MS
和货币数量
r*=10%
r*
2019/12/9
0
M
货币数量与利息率
假定:人们的财富只在两种金融资产间选择: 货币与非货币(债券、包括股票);
2019/12/9
第一节 货币及其职能
货币的定义及货币的存量 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2019/12/9
货币的定义
货币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理论概述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主要的货币政策理论有以下四种:古典学派: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名义货币数量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失业率、实际工资、实际利率、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变量完全没有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能引起物价的同比例变化,因此货币政策对调节经济景气无能为力,即“货币中性论”。
凯恩斯学派:现代货币政策理论的真正起点,应该是凯恩斯在193年3所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
在该书中,凯恩斯认为,名义收入的变化可以通过利率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因此货币在实体经济中并不是“中性”的,同时由于价格粘性因素的存在,市场机制无法及时有效地调整以修复所出现的失衡,需要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失衡进行修正,以减小经济的波动。
其政策操作的基本思路是,在经济相对低迷时采用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而在经济相对过热时,则用相对从紧的政策来应对。
随后,宏观经济政策成为各国政府所倚重的经济调控工具。
货币学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通货膨胀成为困扰各国政府的首要难题时,面对无法解释通货膨胀的凯恩斯学派,古典的货币数量论又以现代货币学派的形式卷土重来,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论断,更是将货币政策的影响力推到了一个高峰。
合理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卢卡斯为首的合理预期学派给了凯恩斯学派最后一击,提出没有预期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经济波动的原因,有预期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完全没有影响。
综观以上各学派的观点,基本结论大致可以分为“货币政策有效”和“货币政策无效”两种对立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能通过宏观政策逆向地调节有效需求以平抑经济波动;现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各流派如货币学派、理性预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反对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按规则行事”,并相信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走出困境。
金融学之货币政策调控(doc 10页)
所说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收支。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
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
但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矛盾性,即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而要降低失业率,就得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两者难以兼顾。
②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一般而论,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稳定币值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币值。
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经济发展快时,总是伴随着物价较大幅度的上涨,而过分强调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又会受阻。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国家政策和货币管理当局只能在可接受的物价上涨率内发展经济,在不妨碍经济最低增长需要的前提下稳定币值。
③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
稳定币值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为了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
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很难平衡。
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定能平衡,因为国际收支能否平衡还要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发展战略、资源结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对称状况、国家的外贸政策、关税协定、利用外资策略等,同时还要受其他国家政策与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④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
通常,就业人数愈多,经济增长速度就愈快;而经济增长速度愈快,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愈多。
但是,如果就业增加带来的经济增长伴随着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下降,那就意味着经济增长是以投入产出的比例下降为前提的,它不仅意味本期浪费更多的资源,还会妨碍后期的经济增长,因而是不可取的。
金融学之货币政策调控
金融学之货币政策调控引言货币政策调控是指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市场流动性的一种工具。
作为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调控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概念、主要工具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调控是国家央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经济运行状态的行为。
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主要包括: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调控常见的手段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保留在央行的存款。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信贷创造能力。
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存款量增加,流动性增加,银行可以放大贷款规模,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减少,银行的贷款规模和经济增长可能受到抑制。
利率调整利率是指借贷资金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供应状况。
降低利率可以鼓励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而提高利率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和促使资金流动性收紧。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来控制市场利率水平。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央行买卖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
当央行购买政府债券时,市场上的流动性增加,银行的资金成本下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当央行出售政府债券时,市场上的流动性减少,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从而抑制通胀风险。
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因素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态势、通货膨胀水平、国际经济环境等。
经济增长态势央行会根据经济增长的态势来决定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向和力度。
当经济增长较快时,央行可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通货膨胀风险。
相反,当经济增长较慢时,央行可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更精确地反映投资与利率 关系的曲线,叫投资的边际效 率曲线,用MEI表示。投资的边 际效率指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 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
r r0 r1
0 i0
MEC MEI
i
11
5、预期收益与投资
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 (2)产品成本 (3)投资税抵免
在既定收入条件下,s增加→i增加→r下降→IS曲线向 左移动。移动量为-△i×ki。
23
三部门经济: y e g t dr (定量税)
1
1
(3)政府支出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
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会使IS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向左
平移。
在既定利率条件下,g增加→i增加→s增加→y增加→IS曲 线向右移动。移动量为△g×kg
9
MEC 曲 线 从 左 上 方 向 右下方倾斜,反映出投 资与利率的反方向变动 关系。投资多,对资本 需求增加,资本品供给 价格上升,为此付出的 成本也越大,所以投资 预期利润率将下降,MEC 下降。
r
MEC
0
10
4、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 )
(1)MEC曲线还不能准确代表企业的投资需求曲线。因 为当利率下降时,单个企业投资的增加不一定引起资本 品价格的变化;但所有企业投资的增加会引起资本品价 格的上涨。就是说资本品价格R要增加,在相同的预期收 益情况下,r必然要缩小。导致MEC降低。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1
内容简介
市场经济不但是产品经济,还是货币经济,而且这两 个市场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产品市场上总收入 增加了,需要使用的货币交易量也就增加了;在利率 不变时,货币的需求会增加;如果货币的供给量不变, 利率就会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影响投资,从而对整个 产品市场产生影响。
现代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调控
现代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调控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计量单位和价值储存工具,具有重要的地位。
货币政策调控以及货币的发展与演变成为了经济运行中的关键议题。
本文将探讨现代货币理论以及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问题。
一、现代货币理论的演进现代货币理论的演进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典货币理论和货币数量论。
这两个理论都认为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由于大萧条的爆发,古典货币理论和货币数量论受到了挑战。
古典货币理论和货币数量论忽视了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货币的信用属性。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提出的“一般理论”对此进行了修正。
凯恩斯认为,经济运行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而主要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
他提出了“流动性陷阱”理论,即当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时,货币政策失去了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货币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提出的“货币主义”理论,也被称为“新古典货币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需求和偏好,货币政策应该专注于维持稳定的货币供应量,以确保经济稳定运行。
二、货币政策调控的核心目标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工具,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手段。
货币政策调控的核心目标有三个。
首先是保持价格稳定,即控制通货膨胀率在适度范围内。
其次是实现最大就业,即通过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充分利用。
最后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货币政策调控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
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以改变市场的资金供应和需求关系。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运用市场开放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配额等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百根在研究美国1919—1932年的经济循环时, 推导出了一个货币供给方程式。 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在二人合著的《1867—1960年 的美国货币史》一书中对货币供给决定因素进行 了分析。 卡甘在深入研究了美国1875—1960年货币存量变 动的决定性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长期的和 周期性的货币存量变动取决于高能货币、通货比 率和准备金比率这三个因素。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萌芽期(20世纪20年代):菲利普斯(C. A. Phillips) 1921年出版的《银行信用》一书中最先使 用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这一对概念。 成长期(20世纪60年代):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 货币供给理论。 米德在《货币数量与银行制度》一文中阐述了在各 种银行制度下货币数量如何决定的问题。
二、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二)基础货币的“质”和“量”的规定性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四)货币乘数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1.货币乘数与信用扩张乘数的区别
货币乘数说明增加一个单位基础货币的供给可相应引 起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增加,而信用扩张乘数通常指 商业银行存款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率。 货币乘数是包括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和流通中包括现金在内的中央银行对社会总负债的改 变量;而信用扩张乘数只反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负 债的改变量,是中央银行全部负债量的一部分。
(3)朱利安·沃姆斯利在《国际金融词典》中说,强 力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总量(钞票与硬币之和)加上商 业银行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储备。 (4)借鉴学者们使用“基础货币”这一概念时的语言 环境和含义,我们把基础货币通俗地定义为:金融体系能 够以其为基础创造出更多货币的货币。 (5)基础货币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① 它是中央银行 的负债;② 流通性很强;③ 具有派生性;④ 与货币供给 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⑤ 具有可控性。基础货币 最本质的特征是②和③两点。
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 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给的存款货币和现 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 几点说明:
(1)必须进一步弄清货币供给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 (2)货币供给是一个现实的存量概念。而货币需要量毕 竟是一个预测量。 (3)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是合理的货币供给量。 (4)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同时又是一个内 生变量。
第四章 货币均衡理论与货币政策调控(2)
第二节 货币供给需求理论 一、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二、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三、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1.货币供给的涵义
(2)在分析基础货币时,西方学者习惯于用一个方程式, 即基础货币方程式来表示。
因为L=A,即:
L1+L2+L3+L4= A1+A2+A3+A4 又 因 为 , B=L1+L2 , 而 L1+L2= ( A1+A2+A3+A4 ) - (L3+L4),则 B=(A1+A2+A3+A4)-(L3+L4)
பைடு நூலகம்
2.基础货币“量”的规定性
(1)根据西方学者们的不同意见,可以把基础货币计算 口径由窄到宽依次排列如下: ① 基础货币=银行准备金; ② 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储备; ③ 基础货币=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法定储备; ④ 基础货币=手持现金+库存现金+法定储备+超额储备。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货币供应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主要是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
2.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信用创造学说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 信用创造学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John Law),信用创造学说的另一杰出代表是阿伯特·韩 (Albert Hahn)。
量,用公式表示为:
M′= M + m · △B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法定存款准备率 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基础货币,则表 示放松银根,货币政策趋于扩张;反之, 减少基础货币,则表示收缩银根,货币政 策趋于紧缩。
(二)基础货币的“质”和“量”的规 定性
1.基础货币“质”的规定性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又称 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High Powered Money)。 • (1)杰丽·M.罗斯伯里在《银行金融词典》中说, 基础货币是银行、社会公众持有的基金以及会员银行在 各家联邦储备银行的存款所组成的货币量。 (2)弗·伊·佩里在《金融术语选编》中说,一般 把基础货币定义为银行的现金余额(Cash Base)——通 常指普通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的存款余额加上保险柜里的 钞票和硬币——与银行存款总额之间的关系。
2.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1)货币供给的定义; (2)货币供给的形成和传导轨迹,中央银行与商业银
行之间资产负债的账户关系,以及派生存款的形成;
(3)货币供给的三个要素,即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 货币供给量以及货币供给量的决定; (4)不同经济模式下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可能 程度及其操作。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中国在1984年后才开始货币供给理论的研究。因为: ① 此前我国没有货币供给理论产生并付诸实践的条 件;
② 此前我国也没有研究货币供给理论的客观要求。
近20年来,货币供给理论及其供求平衡理论已成为我 国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金融理论界以及经济理论界的 学者们就这门新学科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一批 新成果。
要从总体上找出存款派生的初始点,必须换一个角度。 如果作一次理论的抽象,从整个中央银行系统考察,设 Ms 为货币供给量,m 表示货币乘数,B 是基础货币,那 么,整个货币供给计量模型为:
Ms = m · B 从动态看,基础货币增量△B与货币乘数决定着即将增 加的货币供给量△M,用公式表示为: △M = m · △B 如以M代表前期货币供给量,M′代表计划期货币供给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