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阅读ppt
《散文阅读技巧》课件
提高散文阅读技巧的方法
1 分析文章结构
通过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如开头、发展和结尾,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
2 理解作者语言特点
注意作者在散文中的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从中体会作者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
3 注意文章细节
留心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和象征意义,通过细致观察和思考,获得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如何应用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小品
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对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进行小品式的描写和表达。
散文韵文
通过韵律感强的语言,抒发情感和思考,使散文具备诗意和音乐性。
推荐的散文阅读材料
《散文的魅力》
一本介绍散文艺术的经典著作, 涵盖了多个时期和风格的散文作 品。
《百年经典散文选》
汇集了百年来的经典散文作品, 包括各个领域的名家之作。
《散文阅读技巧》PPT课 件
散文阅读是一种欣赏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通过散文的语言艺术,我们可以 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散文阅读的定义
散文阅读指的是阅读散文类文学作品,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和散文韵文 等,通过欣赏其中的文字之美和表达方式,获得情感共鸣和人生感悟。
为什么散文阅读很重要
散文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通过欣赏不同类 型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多样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影响我的一封信》
一本收录了许多感人散文和人生 智慧的书信集,能给人以深刻的 启示。
1
阅读后思考
2
阅读完散文后,反思散文中的语言和表
达,思考作者的意图和与自己的关联,
加深体验。
3
选择优质散文
挑选有深度和内涵的散文作品,如名家 的散文集或经典的散文名篇,进行细致 文中的 感悟和思考,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 专题06 回忆类散文阅读 课件(共29张PPT)
梳理文体知识
1、理解回忆性散文的总体文体特点。 2、把握各类回忆性文体的不同特点。
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
1、定义:叙事散文的一种,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 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 写,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 生活经历和感受。 2、特点: ①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 ②内容真实; ③事件典型; ④注重细节。
文体知识
传记
1、定义: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 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2、分类: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后 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的。 3、特点:记言记掌握阅读策略
1、关注双线交织。 2、关注细节描写。 3、了解背景信息。
考点突破
2、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
文学作品对形象的分析,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特征、性格特 征、精神风貌、社会或时代意义等。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和把 握作品的重心。阅读写人类作品,分析人物形象是常考的考点。
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①结合某一句(段)举例分析**人物形象; ②***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请简要说明理由。
回忆类散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明确具体要求
1、明确《课标》要求。 2、明确教材要求。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 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 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 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要求
1、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 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 等;
阅读策略
1、关注双线交织。
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ppt一、散文阅读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它以抒发作者情感和表达思想为主。
在阅读散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作者情感:散文往往蕴含着作者的个人情感,理解这些情感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
2. 分析文章结构:散文的结构通常比较松散,但仍然有其内在逻辑,分析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3. 品味语言特色:散文的语言往往富有诗意,品味语言特色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小说阅读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
在阅读小说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把握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是其核心,理解情节发展对于把握小说主题至关重要。
2. 分析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3. 理解主题思想:小说往往通过故事传达一定的主题思想,理解这些思想可以加深我们对小说的理解。
三、诗歌阅读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形式,它以韵律和节奏为特点。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感受诗歌意境:诗歌往往通过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感受诗歌的意境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2. 理解诗歌形式:诗歌的形式包括韵律、节奏和结构等,理解这些形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诗歌。
3. 品味诗歌语言:诗歌的语言往往富有音乐性和形象性,品味诗歌的语言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四、阅读理解技巧1. 预读:在正式阅读之前,先浏览文章,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2. 精读: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每个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3. 提问: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帮助自己深入思考文章内容。
4. 总结:阅读结束后,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自己的理解。
五、阅读理解练习1. 练习一:阅读《春》这篇文章,分析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练习二:阅读《小石潭记》这篇散文,探讨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
3. 练习三:阅读《草房子》这部小说,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4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 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 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 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精选PPT
5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和人称
(1)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
精选PPT
18
7、发展性考题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
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 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 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 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 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 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 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精选PPT
19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 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 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 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 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通感等)。
精选PPT
7
考题形式2:
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 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 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精选PPT
8
答题思路:
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 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要推敲材料和段 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 都要谈为什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老人与壶》 (2016聊城中考)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答: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 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 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 清澄素洁。 说明:本题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 得满分。
例: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 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 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答: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 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说明:本题2 分。
——《老人与壶》(2016聊城中考)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 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 要分析,不能点到即可。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1: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赞美 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素颜如雪》(2015聊城中考)
初中散文阅读复习指南kqePPT课件
试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概括第一单元四篇散文的主题思想14 。
1.考查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阅读考点1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写作背景:20世纪初俄国革命前,革命形势急剧发展。 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 的形象的描写,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 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 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题型(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 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靠对语句进行理性的分析。
20
3.考查品味语言
6
散文分类
(3)说理散文:也称为议论散文,它 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 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 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 杂文更具文艺性。
7
8
散文特点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 “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山川流水、日月 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等等都可写;散文的 写作方法灵活多样,叙事、写景、状物等等不拘 一格。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思想(主题),必须明确、集中。无论内容有多 么广泛,表现手法怎样灵活多变,它都是为表达 主题服务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特点:
初中散文阅读复习
0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1
2
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 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种体裁,要求篇幅短小、 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 灵活、语言优美,能够比较 迅速地反映生活。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 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第二讲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的概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散文、小说、童话、寓言都属于记叙文。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叔叔于勒》以当事人叙述,亲切真实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表明文章主旨,既指 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
结构上和内容上
2.第三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我 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把吆喝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时
现,由远及近。
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夸张、讽刺、拟人、白描 作铺垫、埋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 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语言要简洁明了。 • 分析文章题目:理解题目含义、点名文章线索 • 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标题(分析开头结尾、分析议论抒情句)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ppt
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
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
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
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
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规范答题模式
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 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 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 探讨其具体含意。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 语作抽象化处理。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 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 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 几块,逐层体会。
写作内容作用题【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 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二、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考点聚焦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三 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 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 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 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 品味小说语言
第二节 题型分析
一、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作用题 3、修辞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写法作用题 7、景物描写的作用
灯火(散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 (4分,分条列举太好了,但1条无用,2、4是重复的) ❖ “文章内容的概括”答题注意: ❖ 梳理全文,分出层次,提取要点,分条列举
21
❖ 17、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 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 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6分)
❖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 (2)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 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 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22
❖运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便于直接抒 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7
❖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6分)
❖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 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 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的人称出现丰富了文章的 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氛围,拉近了作者与 读者的距离。
❖文中多用“我们”“你”等人称代词,仿 佛是与另一个人对话聊天,表现了作者对 祖母的怀念之情,并给读者亲切之感。
1分,不会使用术语,作用不全面
16
16、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6分)
❖作者用了第二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 者的距离,听他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2分,人称及作用不全
12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中考散文阅读PPT(含答案)
3.分析第3自然段的表达技巧。(4分)
运用比喻、对比等表达技巧。(2分) 将谷仓比喻为灯盏, 突出了谷仓对人们的重要作用—— 给人们带来美好心情,使人们内心踏实。(1分) 将歉收的人家和丰稔的人家进行对比, 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1分)
4.第4段划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 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 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 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 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 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 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 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 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 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
1.作者笔下的“秋日”有哪些特点?(限用文章中词语) (3分)
素洁、岑寂、冷峻 萧疏、枯黄、实在
2.“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3分)
秋天的果实或劳动的结晶(意思对即可)。(1分)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 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 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1分) 这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 二者有相似点。(1分)
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 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 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 约朴素的廊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 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 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 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 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 垫?)
2009真题演练
• 前方遭遇塌方 • 7.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4分) • 答案:7环境的恶劣和行车的艰难(意思 对即可,2分) 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 下文展开情节(描写人物)作铺垫(逗号前 后各1分,共2分)(共4分)
怎样把握文章中心
①抓中心句 文章题目 开头结尾(总起句、总结句) 过渡句(特殊句式) 议论抒情语句 ②抓中心词(情感色彩强烈的词) ③抓题干(浏览题项)
这样做的好处: (1)可以粗略地了解有哪些问题需 要解 答,做到心中有数。 (2)有助于你对文章的理解,甚至是对中心 的更为准确把握(尤其第四题)。这样就大 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阅读速度。
• 归纳段意可用以下几种方法:(l)取舍法。有 的段落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主次之分, 可略去次的,选用主要的进行归纳。(2)综合 法。有的段落中几个意思都重要,分不出主次, 可把段中几个意思联接综合起来进行归纳。(3) 摘引法。有的段落中有揭示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 或中心句,就可以直接摘引来作为文章的段落大 意。(4)概括法。对没有揭示中心意思的关键 词语或中心句的段落,要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 归纳出段意。总之,归纳段意要突出主要人物, 主要事件,主要思想,舍弃次要人物、次要事件、 次要思想。
记叙顺序
•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 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 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 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 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 强调的作用。
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ຫໍສະໝຸດ • 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 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 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 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 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 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 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现代文阅读 散文
兰考县第二高中 孔留根
散文阅读的题型
• • • • • • • 1、概括内容、主旨(全文、段落) 2、表达效果、作用类 3、补写类 4、表达方法、表现技巧 5、形象分析 6、词语、句子含义 7、完成读书卡片
答案与原文关系
• • • • 1、直接在原文中; 2、整合原文的词句; 3、概括原文内容; 4、全观原文、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提 炼加工。
阅读全文,把握中心。
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 章的中心。即是否读出了文章“神”
(人物品质、哲理道理、言外之意、 作者的态度等)
中心意识
把握中心是关键,主旨是写文 章的目的。许多题目与中心有密 切联系,联系中心能更好把握解 题方向,避免对答题不着边际。 因为文后一些习题往往是围绕中 心而设置的。
2009真题演练
• 10.文中的司机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 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 ①沉稳果断:遭遇塌方时,不慌乱,冷静处理。②有责 任感,勇于担当:让大家下车,把危险留给自己。③富 有行车经验:路况好时开车“平稳”,路况险时“小心 谨慎”,过了危险地带“飞快加速”。④普通但又勇敢: 尽管紧张得手心里都是冷汗,但还是勇敢地面对危险的 挑战。⑤稳重,不张扬:大家在车上唱歌 时,他“一言 不发,微微笑着,平稳地开着车“;举办晚会时,他 “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听大家唱歌”,其实他唱歌“非常 好听”。⑥能记着别人给平自己的帮助:主动邀请陪他 过险关的“我”一起唱歇。 (任意答出两个方面,结合 文意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一个方面2分,共4分)
1、中心意识(标题看中心,开头结尾看中心, 议论抒情看中心,题干看中心) , 抓中心句 , 抓中心词
2、很多题目往往是围绕中心设置的,要善于 运用文章中的中心句、中心词来回答问题。
概括内容的方法
• 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 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 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 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 制,在字数范围之内,尽可能详细,字 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形象分析
• 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 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 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 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例题演练2010中考真题
• 10.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 答案:“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 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 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 关注母亲,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 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 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归纳段落内容的方法
2010年中考散文阅读题
•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 什么事。(3分) • 答案: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 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 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表达效果、作用
•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有什么作用,或句中加点 词语为何使用好?句子作用分两方面:内容与 结构 • 内容上多与全文主旨有密切联系;结构上的作 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 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
2010真题演练
• 11.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 上有什么作用。(3分)
• 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 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3分, 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1分)
表达方法、表现技巧
• 五种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说明、议 论、抒情,修辞手法
•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 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 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 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 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