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共22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4、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5、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 逐步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了中华文明。
高考题目: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 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 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制度、 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汉族化; 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 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 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 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 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 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隋唐——知识梳理
政治: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发展了科举制,使之成为中国 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唐中后期出现地方割 据。 经济: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出现曲辕犁,农业发 达;制瓷业分南青北白两大类,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出现“唐三彩”;纺织业出现缂丝技术;商品经济发 达,城市繁荣,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大运河 开通,“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兴盛,长安、洛 阳成为世界性大都市。 文化科技:三教融合;唐诗鼎盛;城市文化繁荣,唐 传奇出现;书法、绘画艺术进入新高峰;僧一行实测 子午线,火药被发明并用于军事。
阶 段 特 征
①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 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均田制和租庸调 经 制;④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相对平衡的 济 势态;⑤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 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文化 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民 族 对 外 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民族和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①对外交通发达,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 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纳。
要点2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要点2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 商业发展历程
1.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前提 2.民族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4.冯太后与孝文帝的推动 改革的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落后状态,促进社会发展。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 1)主观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土地 3)内容 国家 农民 租税、徭役和兵役 4)影响A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 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B吸引农民定居农耕,加速了封建化 进程 C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政权的封建化---迁都洛阳;三长制;实行汉制 少数民族经济的农业化---实行均田制 思想的儒学化---移风易俗;汉化教育
六、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 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复习
模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1、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6世纪晚期)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2、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
魏晋南北朝历史阶段特征: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政治: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十 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三省体制逐 步形成,出现孝文帝改革,形成民族大融合趋势。 经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北方经济破坏与 恢复,南方经济长足发展,商业水平低下。 文化: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齐民要术》、灌钢法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技术, 祖冲之的圆周率领先世界,王羲之的书法与顾恺 之的绘画达到很高水平。
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 (581-907年) 时 间
总体 特征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 要发展时期。
政 治
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特点:孝文帝主持 ,迁都洛阳,实行 汉制、移风易俗 4、迁都洛阳 ----推动改革的深化
5、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四、改革的重大意义:
经济: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生产方式农耕化:
政治:加速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民族关系: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社会制度封建化:
—— 生活方式汉族化:
五、改革内容的实质
2、三长制 1)前提 旧基层统治机构——宗主督护制的弊端 2)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北魏政权 北魏政权
宗主
农民 (改革前)
ຫໍສະໝຸດ Baidu
农民 (改革后)
3)影响: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也利于推行均田制 "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
3、整顿吏治
1)原因:
吏治混乱、贪污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激化了社会矛盾;
2)内容:俸禄制: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 惩贪污 任期考核制:以劝课农桑、克己奉公、 推荐贤才、惩治盗贼为主要内容。 3)影响: 吏治得到改善,为其他改革提供条 件;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 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二)中后期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与民族融合
课标要求: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220—589)
北 东 魏 朝 北 齐
魏 东 蜀 汉 吴 晋 西
十六 国
北 魏
魏孝文 帝改革
西 魏
齐 梁
北 周


东晋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