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人性美与悲情美
《边城》人物分析之翠翠
![《边城》人物分析之翠翠](https://img.taocdn.com/s3/m/5ce3f35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8.png)
《边城》人物分析之翠翠第一篇:《边城》人物分析之翠翠翠翠———孤独的守望者父母双亲的早亡,使得翠翠从小跟着爷爷生活在偏僻的渡口,像今天的独生子女,同时也像极了今天的留守儿童。
由此可见,她也注定会有一个孤独的童年。
“自然既长养着她且教育着她”,翠翠童年的时光尽管没有玩伴,不过好在还有自然的养育和教养。
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与山水为邻,以动物为伴。
整日嬉戏于青山绿水之间,使得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天真无邪,没有心计,”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也许只有在湘西那个有些偏僻,甚至与外界有点隔绝的地方,才会在中原大地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养育出那样一个可爱天真的人儿。
她像一个大自然的女儿似的生长着,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可怕的名称——“狼孩”,不过幸好,她还有一个同样善良淳朴的爷爷陪伴在她身边,与她聊天,哄她开心。
全书翠翠说的话共有86句,但74句都是对爷爷说的,可见爷爷在其生活中的地位。
在翠翠的童年时际,爷爷可以为讲故事,教她唱山歌,逗她解闷。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提到些什么,会红脸了”。
一个细腻的小女生的感情世界,一个糟老头又能知道多少呢?“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
翠翠开始喜欢看满脸扑粉的新嫁娘了,喜欢讲新嫁娘的故事了,甚至喜欢戴着野花儿扮新嫁娘了!她开始有些了解什么是孤独了,甚至“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她开始喜欢听人唱歌了,甚至把那茶峒人的歌声里的那“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翠翠开始有心事了!她要是有一个妈妈该有多好啊!可现实终究有些残酷的,翠翠生下来就没妈妈了,更糟的是,她连一个闺蜜都没有。
只好一个人面对那渴求的爱情而却步了。
那些故意装成有别的事的走来走去的人在仔仔细细地观察着她,毕竟要做顺顺家的媳妇了。
可翠翠“心中老不自在,只好借故跑了出去”,此时若是母亲陪着她,哪怕有一个闺蜜和她在一起的话,那便是极好的的啊!可此时连那只黄狗也不在身边,只好溜了出来。
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
![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23f0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9.png)
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朴优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边城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分析篇1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但这不是三个印象的简单的拼合,形成的过程要复杂得多。
沈先生见过很多这样明慧温柔的乡村女孩子,也写过很多,他的记忆里储存了很多印象,原来是散放着的,崂山那个女孩子只有一个触机,使这些散放印象聚合起来,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形象,栩栩如生,什么都不缺。
含蕴既久,一朝得之。
这是沈先生的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一】《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
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
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
浸染在这如小说中描绘的山水之中的沈从文也有了他如水的生命品格,正如他自己所言:“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
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催。
……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二】“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作者在此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她的外貌,而是用“小兽物”,“山头黄麂”几个简单的比喻烘托出翠翠惊人的生动与活泼,展现出她身上弃绝了世俗尘埃的纯真与清新。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b76c3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4.png)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人性美)自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问世以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翠翠这一动人的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是湘西苗族文化的女神,是作家精心塑造的。
她聪明、美丽、乖巧、淳朴、勤劳、善良、淡泊。
一、淳朴的形象美《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
她是凡人之女,更是大自然的女儿。
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健美壮实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的竹篁、白塔给了她一颗不染一尘的赤心,溪水、小船载满了少女的悠悠岁月。
作者说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可以说这是个优美、健康、自然的淳朴形象。
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取材于泸溪绒线铺的女孩、青岛崂山的乡村女子和“身边的新妇”沈夫人,凝聚了他的文化恋母情结,铭刻下了他对湘西苗族文化的无尽伤逝和眷恋。
翠翠是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
在她身上,有对祖父的深沉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有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多情,所有这些都异乎寻常地融合在于一体。
二、善良的人性美作者称翠翠: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她和爷爷在这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不贪财,不羡贵,不嫌贫,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
由少时争着坐渡船渡河的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们才有的心事。
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女性——解读《边城》翠翠形象
![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女性——解读《边城》翠翠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d4528f14b73f242326c5f14.png)
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女性——解读《边城》翠翠形象在美学上极有见地的沈从文笔下,对“翠翠”这一艺术形象,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
清纯可爱的翠翠。
她浓缩了人性最纯美的形态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彰显了沈从文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爱。
沈从文所刻画的翠翠,以人性的善良与纯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天真善良、善解人意、温婉多情。
翠翠身上凝聚着这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生命形式的特定内涵:保守着人的勤劳、朴素、善良、热情,在爱情关系上,表现为自然与纯真。
沈从文特别强调了这种生命形式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的原始封闭性。
这里没有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影响,甚至封建宗法关系也还没有生根。
这是一种人的自然交往,爱情、婚姻及两性关系具有较充分的自由,青年男女爱得真挚、热烈、活泼,跃动着原始的生命活力,洋溢着自然之趣。
她是作者“希腊神庙中最美丽的女神”,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她出身于山野田间,她既是大自然的女儿,又是爱情的女儿。
她身上体现着“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她吸取了山水自然的灵气,这份清洁的绿色为女主人公清新蓬勃的生命注入了几分灵动、几分浓情和一丝忧伤。
她从翠竹深处走来,带着自然万物的气息,带着自然的神性,纯净无邪,是湘西山水间栉风沐雨掬雾追云的“野丫头”。
自然即长养她且教育她,天真烂漫、健康活泼、聪明伶俐且带点娇憨,无拘无束,带有原始的活力,显出一种野性之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会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独,而这一切对她又非常飘渺,如梦一样,不久便消失了,爱情也在这朦胧中降临,一个端午节与傩送偶然相逢便“从此便有了一件属于自己的心思”,她的爱情纯洁,超越一切世俗,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翠翠的纯净与美丽,“正反衬出城市文明社会畸形的人生和病态的心理传达出自然生命的清新。
”翠翠正是作者塑造的年轻一代的代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承载着他对新人类的希望。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3edc5e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3.png)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描绘的翠翠形象是读者心中深刻的印象。
翠翠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她的坚韧和柔情,是对那个时代女性的一种真实写照。
下面,我们将从翠翠的思想、性格和命运三方面来探讨她在小说中的形象。
翠翠是一个拥有独特思想的女性形象。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的命运往往是受到男人的摆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
但翠翠却不屈服于这种旧有的观念,她有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在翠翠的心中,她追求自由和平等,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
她甚至对婚姻的态度十分悲观,认为婚姻是一种奴役,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受制于人。
她的这种思想,与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她的坚定与独立。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独特思想,使得她成为了小说中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
翠翠是一个崇尚自由和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翠翠对自由有着深刻的追求。
她渴望远离封建的束缚,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她甚至愿意用生命来守护自己的自由,为此她愿意面对生死的考验。
她是一个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屈从于命运的女性形象,她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她眼中,自由是快乐的源泉,她不愿意为了得到一份安稳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自由。
她的这种坚持和追求,使她成为了小说中一个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
翠翠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中,翠翠遭遇了许多坎坷困苦,面对着种种艰难险阻,她从未低下过头,也从未放弃过追求。
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无法动摇的坚韧和毅力,这让她在逆境中咬牙坚持,不屈不挠。
就像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她曾经在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她曾在困苦的环境中坚强地生活,绝不低头。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的坚忍和勇气,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翠翠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女性形象。
她对婚姻持悲观态度,却又对爱情充满期待;她追求自由,又为家庭坚守。
她有叛逆的一面,又有坚韧不拔的可爱之处。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bcff97c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4.png)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翠翠是作为重要人物出现的。
翠翠是一个极具个性、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她自由独立、博爱自恋、聪明俏皮、风情万种,塑造出了一个独特而优美的形象。
首先,翠翠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有着清秀的面容和婀娜的身材。
她的美貌吸引了许多男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白草,他因为爱上翠翠而成为了她的恋人。
翠翠的美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形象生动、鲜明。
其次,翠翠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女性,她在边城的山村里过着自由的生活。
她不爱安于一处,喜欢到处走动,如果没有外部的压力,她是不会委身于任何一个男人的。
她对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规划,不愿意被社会的规范所束缚。
这种自由的态度使得翠翠的形象非常迷人,也表现了沈从文在小说里反抗家庭、社会伦理的精神。
翠翠还是一个无私、善良的女性,她受到山村的人们的喜欢和关注,因为她总是把自己的时间、金钱和心思都用在为别人服务上。
翠翠在山村里开设了一家小小的书屋,为山下和山上的人们提供知识和阅读的机会。
她总是关心、照顾别人,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和尊重,这也让她成为了一个非常崇高的形象。
最后,翠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性。
她与白草互动时的对话十分生动、有趣,充满了智慧。
她也善于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来处理周遭的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虽然在男性文化的社会中,被视为弱者,但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与男子的交往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翠翠是一个充满个性和魅力的女性形象,在小说《边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她的形象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试图表达的那种现代女性的形象,翠翠的形象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和反向塑造,符合了当时文学对于新女性形象需求的追求。
她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也是《边城》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70d00ca0116c175e0e482e.png)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分析沈从文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影响颇大的多产作家,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小说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怀着深深的挚爱着意塑造的优美的湘西少女形象。
一、翠翠是一个美丽的人(1)外貌美。
翠翠的外形是健美的,因为她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养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明净得如水晶。
自然既养长她又教育她”。
翠翠的神态是天真活泼的,她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时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目光的眼睛瞅向那陌生人,做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翠翠的心地是善良的,“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从不离开勤劳淳朴的爷爷。
(2)性格美。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一个纯若碧玉、洁似水晶的山村少女的青春觉醒、爱的萌动、爱的追求、爱的执著和爱的坚贞的情感历程,由朦胧到清晰,层次井然地表现了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开始悄悄地在她纯洁的心灵中萌发。
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她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经领略得出”。
她遇到事会不自禁地脸红,有时还孤独地一人独坐在岩石上,凝眸注视天空的云彩和星星。
祖父问她“想什么”,她答“翠翠不想什么”。
实际上她在想,但的确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她隐隐地感到自己有一种感情需要,但不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
少女的这种若隐若现的细微的爱的渴求的心理变化,被作者敏锐地发觉并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二、翠翠的悲剧命运(1)命运如何。
翠翠的命运该如何呢?作者留给读者一个心悬的未知数,其中透出一种深沉无言的悲戚,让读者一同沉浸到这忧郁的氛围中和翠翠一起等待、思念……翠翠会不会像她那双双殉情的父母,也落个悲剧的结局呢?这一点,连她那达观的祖父也曾担心:“隐隐约约便感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
”尽管沈从文怀着对乡土的深沉的热爱,把湘西边城描绘成古朴秀美、人人相爱的世外桃源,但是“自然越是平静,‘自然人’越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存。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82415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8.png)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
其中最能体现沈从文理想的人物形象莫过于翠翠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朴优美。
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所描述的是中国湖南湘西边境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的风土人情,借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追求和对旧社会的批判。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她的天真无邪、自然、善良、娇气完全符合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我就对她的性格作一分析。
一、翠翠形象产生的背景翠翠的形象是由“绒线铺里的.小女孩”、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翠翠的形象绝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作者经过项链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这个小姑娘名叫小翠是沈从文同伴赵开明的女儿一双发光乌黑的眼珠,一条直直的鼻子,一张小口,眼前这个“小翠”使沈从文想起十七年前与好友赵开明走进绒线铺里看中的“小翠”一模一样,似乎把作者带到了十七年前,于是深深地感慨到: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
黑暗河面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
河中心一只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
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
在理事面前,谁人不敢惆怅?《边城》中主人公翠翠似乎已和泸溪县城绒线铺里新一代“小翠”融成一体。
青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的朴实无华、勤劳、乐于助人是翠翠形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特别是夫人张兆和使翠翠的灵魂得到升华,达到了与作者思想的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张兆和是沈从文在中国公学讲学时所教的一个女学生。
时年十八,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在学生中是公认的校花。
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1f37c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a.png)
翠翠人物形象分析(fēnxī):1.天真善良,聪明可爱。
翠翠因为自小在秀美的边城长大,接触的是民风淳朴的群体,因此,翠翠没有被世俗所染,性格(xìnggé)天真烂漫,在傩送逗她时信以为真。
在爷爷试探她对傩送的心意时,很聪明(cōngmíng)地掩饰着自己对傩送的爱慕之情。
2.孝顺体贴。
平日里,翠翠帮衬着爷爷渡船;在节日时,明明想要去集市,但却不舍得爷爷孤身一人,而且她与爷爷相依为命,照料(zhàoliào)爷爷起居,因而是个孝顺的孩子。
3.内心孤独。
翠翠虽然和爷爷的感情深厚,但似乎翠翠没有可以真正倾诉心声的对象。
因为爷爷年纪与翠翠相差甚多,无法真正了解翠翠的少女情怀。
且在爷爷去世后,翠翠的生活变得更加孤单(gūdān),爱情无果,而亲人皆已离去,所以翠翠内心很孤独。
4.渴望爱情,开放真诚。
在初次见过傩送后,翠翠的内心就已经对傩送产生好感,虽然很害羞,但是翠翠实际上内心对于爱情非常敢于面对。
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就可看出翠翠是个敢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移的人。
5.命运坎坷。
在出生时就失去了父母,在唯一的亲人爷爷照料下长大,遇到了喜欢的男子,而男子却离她而去,爷爷也去世了,最终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翠翠是个勇敢追求爱情的人,然而她的结局却让人叹息。
内容总结(1)翠翠人物形象分析:天真善良,聪明可爱(2)翠翠因为自小在秀美的边城长大,接触的是民风淳朴的群体,因此,翠翠没有被世俗所染,性格天真烂漫,在傩送逗她时信以为真(3)在节日时,明明想要去集市,但却不舍得爷爷孤身一人,而且她与爷爷相依为命,照料爷爷起居,因而是个孝顺的孩子(4)翠翠虽然和爷爷的感情深厚,但似乎翠翠没有可以真正倾诉心声的对象(5)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就可看出翠翠是个敢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坚贞不移的人。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d216c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b.png)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边城》人物形象分析《边城》这部作品是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代表作。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边城》人物形象分析,希望有所帮助!沈从文《边城》人物形象分析1(翠翠、爷爷)翠翠: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
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
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
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
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边城)中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
这个湘西少女,是渡船老人的外孙女,祖孙俩相依为命,长期生活在山水间、渡船上,青山绿水与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又从小常看着老人向那些困惫的旅人赠饮一杯凉茶,甚至不收过渡者的赏钱,过着勤俭、宁静的生活。
随着岁月的更替,翠翠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作者细腻地展示了这个少女情窦初开时充满爱的心灵,她喜欢看迎送新娘的喜轿,爱在头发上插朵野花,乐于听人唱歌,因为在一次龙舟竞渡时邂逅船总的儿子傩送,从此暗暗倾心。
至此,作者向读者展现了翠翠的青春的觉醒和萌动,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的美妙心态,表现人类感情中极为美好的一面。
而在傩送远走,渡船老人又溘然长逝后,翠翠怀着对老祖父的伤悼之情和对恋人的思念,守着渡口,虽有失落,但依然抱着期待,尽管傩送“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采”,翠翠仍一如既往,因循着传统的方式,平和地生活着、等待着。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通过这一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祖父: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
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
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
沈从文作品《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赏析
![沈从文作品《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5c775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2.png)
沈从文作品《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赏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其中翠翠的人物形象非常生动鲜明,富有个性。
作者借用翠翠的眼睛来观察美好的事物,从而表达了自己对于湘西淳朴的民风的热爱和赞颂。
书中描写的翠翠,天真纯洁,活泼可爱,喜欢山山水水,喜欢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她的这种生活环境无疑是十分安逸优美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她的天性有了很多展现,像翠翠那样热爱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翠翠心里想到的也不仅仅是这些,更重要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们的善良淳朴,她心里还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小说里面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当白塔崩塌,爷爷去世的时候,翠翠哭得撕心裂肺,那时我甚至希望她能够像书里写的那样,化为天上的白鹤,飞回到大山里,永远快乐地生活下去。
由此看出,翠翠的善良也是来源于她所处的环境的。
同时,我觉得,在沈先生的笔下,翠翠更是一个天真纯洁,心思单纯的女孩儿,这与她幼年的经历有关。
翠翠爱唱歌、爱笑、善良,具有灵性,却又坚强勇敢、活泼、乖巧,充满了湘西女孩子特有的美丽、温柔和健康。
小说里她身上洋溢着的少女的纯情,使她显得与众不同。
就连船总顺顺都被她打动,为她弹琴伴奏;端午节赛龙舟时,面对比她大得多的赛龙船手,她既不怕,也不躲闪,并与他们一起奋力争先。
而且还得到了祖父的器重和鼓励,使她萌发了追求幸福的爱情的念头。
相比之下,“我”则不免显得俗气多了。
当“我”来到白塔下的时候,在祖父的熏陶下,已逐渐沾染了些文雅的气息。
后来,当“我”开始做文章时,就显得矫揉造作,与翠翠格格不入。
两种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种质朴的灵魂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因为翠翠不懂得人世间还有“仇”这回事,不懂得忧愁和悲哀的滋味,所以她永远生活在一片阳光明媚之中。
她有神奇的力量把一切美丽的东西揽入自己的怀抱。
而那些复杂的,丑陋的,阴暗的东西,则被视若毒蛇猛兽。
每个人都说她的命苦,一生是在泪水和歌声中度过的。
而只有那些山上的孩子们知道,她其实是最快乐的,从不会有人把她关在笼子里。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4e2157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5.png)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浅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希望有所帮助!沈从文的《边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艺术作品。
《边城》赞美了“人性美的至美”,让人感受到美是人类的杰作,是一篇赞美人性之美的诗歌。
《边城》中的人物翠翠是沈从文刻画的最成功也是最偏爱人物之一。
她率真、美丽,充满活力,是沈从文心中的理想化人物,翠翠以其独特的艺术之美在小说中闪耀着不同的光芒。
1.人物形象之美《边城》的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的风景,那清澈见底的河流,山水间的小镇,吊脚楼,渡船。
一切自然而美丽,一切如画,仿佛在一个梦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翠翠就是在这个美丽、和平、和谐的成长环境中。
因此,这也注定她温柔、诚实、率真的个性。
翠翠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山村小姑娘,聪明可爱,温柔大方,是悬挂着的露芽,是青山下的一只白色小羊,一只令人怜爱的小猫。
她来自青山翠竹之间,这使得她身上散发着山野的纯净与秀气。
她人虽小却很懂事,每天都会帮助祖父去拉渡船。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皮肤变得黑中泛红,显示出力学上的独特之美。
湘西的清风秀水从小就陶冶了翠翠的情操,纯朴的民风净化她的心灵。
因此,翠翠有着像水晶一样干净的性情。
翠翠的成长与形象之美的塑造无法脱离边城的环境影响,更加受到了朴实的民风熏陶,同时,也受到了有着古道热肠的爷爷为人处事的启发。
如小说所提,翠翠的爷爷是渡船能手,其忠厚老实,重义轻利。
而书中写道“翠翠抱膝在月光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黄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虫声繁密如落”。
这时的翠翠形象是美丽而温柔的。
再加上边城的清新空气、柔和的月光、四周的景物,更是将翠翠之美推进一层,使读者沉醉在边城的氛围纯美中。
2.人物人性之美在一个没有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乡村世界中,收获了对自然风光、人事最基本的感知。
沈从文以最纯净的形式来看待这些并保存在心底,避免受到现代文化知识、新思想和各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边城》翠翠人物分析
![《边城》翠翠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62f7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a.png)
《边城》翠翠人物分析《边城》一部优秀的作品,沈从文代表作品,《边城》涉及的人物有很多,每一个人物的出现有它的一定道理,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特性呢?下面一起看看《边城》翠翠人物分析。
《边城》翠翠人物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它描绘了湘西地区人民的生活以及特有的风土人情。
其中主人公翠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她是个温柔善良的小姑娘,作者在这本书中通过翠翠的这一形象,淡化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与痛苦,塑造了最本质的真善美。
翠翠也寄托了作者所追求的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翠翠代表了沈从文美好的愿望,这个形象当然具有重要意义,也就需要仔细分析一下。
翠翠的人性美。
翠翠身上的“人性美”贯穿全文。
她总是看着爷爷赠给旅人一杯凉茶,并且不收过渡者的钱。
她与爷爷相依为命,因此十分孝顺,还替爷爷渡人过溪。
她从来不动怒,一直都很温柔,善良,孝顺,节俭。
在作者笔下,翠翠展现了一个湘西少女的纯真和善良,拥有作者所向往的人性美。
翠翠的悲情美。
首先,翠翠的身世是悲情的。
翠翠的童年因父母的双亡而变得凄惨,同时为翠翠后来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然后,翠翠的爱情是绝对悲情的。
造成爱情悲剧的原因,第一,或许是因为母亲敢于追求爱情,最终却情死人亡的经历在翠翠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导致翠翠喜欢傩送却不敢开口。
第二则是因为天保的死。
我认为天保的死不能仅仅理解成简单的意外,我觉得天保在离开翠翠后,是对人生失去了希望,所以自己选择死亡。
顺顺估计也是意识到了这场爱情给天保带来的伤害和天保无法解释的死,所以不能真正接受间接杀死自己大儿子的翠翠作自己的二儿媳。
第三,翠翠没能表达自己的心意,默默承受最终酿成悲剧其实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她心里知道,自己只有爷爷和船,根本无法与追求傩送的磨坊主的女儿相比,因此她傻傻地以为自己配不上傩送,默默的喜欢不敢开口。
最后傩送的离开标志着翠翠最后没能抓住机会,终于葬送了自己的爱情。
翠翠的坚强美。
翠翠在这本书中有过许多次伤心的哭泣。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bbb0828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4.png)
论《边城》中的翠翠形象《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女主角翠翠。
翠翠是一个性格独立,又极度渴望爱情的女子,在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翠翠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女子,她虽出生于农村,但她不同于普通女子那种传统的柔弱,而是非常勇敢坚强,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小说中,翠翠生活的环境十分恶劣,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反而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为了生存,她愿意做任何事情。
她的勇敢和坚强让人钦佩,同时也让她走向了成功。
翠翠深爱着慕容世家的少爷慕容红,她尽管知道慕容红已经和别的女子订婚了,但她还是选择默默的守候着慕容红。
翠翠的爱情纯洁而深沉,她为了慕容红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翠翠的爱情让人感动,她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可以付出任何代价,这种无私的爱情是经典中不可多得的。
翠翠的形象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面,那就是她的智慧。
翠翠虽然眼中只有慕容红,但她并不是一个糊涂的人,她非常聪明机智。
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她能够很快就了解对方的心情和想法,并做出正确的应对。
她能够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翠翠的智慧让她在生活中展现出来,无疑也是小说中最令人敬佩的一点。
总体来说,翠翠是一个坚强勇敢,勇于追求自己爱情,并且充满智慧的女子形象。
在边远的小城中,她与世俗的歧视和贫穷进行着搏斗,她的故事令人感受到令人感人至深的爱情。
通过翠翠的形象,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沈从文对女性的崇敬和尊重,同时也能从中得到启示,坚强和智慧是我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品质。
《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分析
![《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b5c5bdb0717fd5360cdc6d.png)
女 的那种 情窦初 开 ,对 于爱情 的感受 真实 而又 细致 的描 述 出 来 。也 正是 作 者 透 过 这 样 细 微 的心 理 描 写 ,让我们 看到 一个 自然 、娇嫩 ,就像 即将 含苞 待 放 的花朵一样 的翠翠 。 生 活在大 山深 处 的翠翠 很少 接触外 面的世界 ,二老傩 送是她 印象 中为数 不 多 的 男 孩子 ,却给她 留下深 刻 的印象 。在热 闹 的泅水 捉 鸭活 动结 束后 ,码 头 上翠 翠 和傩 送第 一 次见 了面 。 有点儿 尴尬 的第 一次见 面 ,却 在翠翠 的心 中种 下 了 颗爱 情 的种子 ,她 的 内心变 得不安 起来 。她 为 了 自己的这个 “ 小 秘密 ”独 自沉 默 了一个 晚上 。这使 她 的精神 世界顿 时丰富 、细微 起来 。 她 的心上人 聪 明过人而 富有感情 。不 善于 赞扬 他人 美丽 的茶峒 人 赞扬 他 为 “ 小岳云” 。在 父 亲 的 栽培 下 ,傩送 不 仅学 贸 易学 应酬 ,而且 能 文 习武 , 成为 了一个具 有优 秀品质 的英俊 少年 。翠 翠对 他一 见钟 情 ,恰 巧他对 翠翠也 是一 眼定情 。为 了获得翠 翠 的芳 心 ,博 美人 一笑 ,在 夜半 时分 ,他 遵 照 当地 的习俗 去为 翠翠 唱 歌 ,诚实 而 又坦 白。 日有所 思 、 夜有 所梦 的翠翠 对二老傩 送思念 倍 至 ,梦 中她仿佛 听见 了傩送 的歌 声 。作 品还有一 个细节 写 到很少 听 别 人碎语 闲言 的翠翠 听到 了关 于二老 的传 言 ,这 让 她 对 自己的选择 更加坚 定 。 通过 小说 的描写 ,我 们可 以清楚地 感受 到翠 翠 和傩 送那 种纯真 而又美 丽 的爱 情 ,这是 流露 于 自然 的人性 ,是最 纯 真的 爱 。没有 受 到所 谓 的财 富 啊 、 金钱 啊 、甚至是 社会地 位 的一 丝一 毫 的影 响 ,更 没 有受到影 响那个 时代 爱 隋的家 长观念 的制约 。
《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解析
![《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adcd46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5.png)
《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解析有人说,《边城》是一曲哀歌,不仅仅是人物最后的结局和命运,但同时《边城》是寂静与孤独交织的美丽之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中翠翠人物形象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翠翠是一个“美”女!这种“美”,有别于中国传统审美习俗中的“肤如凝脂,腮如新荔”,翠翠的肤色是“黑黑的”,是健康的;翠翠的眼睛也有别于《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顾盼生辉,而是“清明如水晶”,是纯净的。
疏朗几笔的肖像描写,你的眼前仿佛立着这样一个美女:璞玉浑金、玲珑剔透、健康明丽,你由衷地赞叹:真美啊!然而,这种“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请看接下来的两个比喻:“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前一个比喻,意在突出翠翠的天真活泼,后一处比喻意在彰显翠翠的善良纯真。
仔细思考,作者为什么青睐于动物作比?读到“小兽物”三个字,你可曾联想起中国古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当然,不仅仅如此,还因为“小兽物”“山头黄麂”喻示着原始的,未经开化的朴质,因为这里是湘西边境,是茶峒古城,古风犹存。
当然,翠翠的纯净自然、健康明丽,最根本的成因还在于作者两次强调的“长养”,因为自然的养护,才有了翠翠的健康成长。
翠翠生活的世界是简单的,是纯粹的,她是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呢?“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这一句和前面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相映成趣,是一个单纯自然的人在面对外部陌生的世界时本能的反应:犹疑、谨慎、提防,这是人之本初的自然属性。
翠翠的母亲是湘西苗族,翠翠的父亲是汉族屯戍士兵,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此交锋融合,“各人应有一份哀乐”,然而,“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边城》题记)。
总之,翠翠是作者倾力塑造的人物形象,近乎于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女神形象,在她身上,折射着湘西淳朴的人性美、自然美,也凝聚着作者对乡村世界生命形式的温爱之情和其生存方式的深沉思考。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b2cc1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a.png)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翠翠,是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一、翠翠是一个美丽的人(1)外貌美。
翠翠的外形是健美的,因为她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养长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明净得如水晶。
自然既养长她又教育她”。
翠翠的神态是天真活泼的,她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时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目光的眼睛瞅向那陌生人,做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翠翠的心地是善良的,“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从不离开勤劳淳朴的爷爷。
(2)性格美。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一个纯若碧玉、洁似水晶的山村少女的青春觉醒、爱的萌动、爱的追求、爱的执著和爱的坚贞的情感历程,由朦胧到清晰,层次井然地表现了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开始悄悄地在她纯洁的心灵中萌发。
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她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经领略得出”。
她遇到事会不自禁地脸红,有时还孤独地一人独坐在岩石上,凝眸注视天空的云彩和星星。
祖父问她“想什么”,她答“翠翠不想什么”。
实际上她在想,但的确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她隐隐地感到自己有一种感情需要,但不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
少女的这种若隐若现的细微的爱的渴求的心理变化,被作者敏锐地发觉并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二、翠翠的悲剧命运(1)命运如何。
翠翠的命运该如何呢?作者留给读者一个心悬的未知数,其中透出一种深沉无言的悲戚,让读者一同沉浸到这忧郁的氛围中和翠翠一起等待、思念……翠翠会不会像她那双双殉情的父母,也落个悲剧的结局呢?这一点,连她那达观的祖父也曾担心:“隐隐约约便感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
”尽管沈从文怀着对乡土的深沉的热爱,把湘西边城描绘成古朴秀美、人人相爱的世外桃源,但是“自然越是平静,‘自然人’越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存。
小说《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
![小说《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af292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9.png)
小说《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翠翠作为《边城》小说的主要人物唯一的女性形象,是作者精心塑造的。
这个倾注作者“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寄托了沈从文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悲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小说《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翠翠是不幸的,从出生就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翠翠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疼她、爱她、娇她、惯她的爷爷。
“女孩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她的父亲------茶峒军人既不愿违背军人的职责,又不愿毁去做军人的选择,“一同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阻拦”,她的母亲待腹中小孩生下后,到溪水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这样,翠翠的父母双双殉情,乘鹤而去,留下了孤苦无依的翠翠,翠翠在祖父的精心照料下,奇迹般的居然长大成人。
可以说,翠翠是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
同时,翠翠又是大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翠翠“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翠翠随祖父渐渐长大,她同祖父、黄狗一起守着渡船,过着无为而又平静的生活。
在风和日丽无人过渡时,翠翠便同祖父一起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以前的战争故事;或把小竹做成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
在有人过渡时,翠翠总是争着下船,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流刷在行,从不误事。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
翠翠的生活就像是那小溪的流水,一直向前,没有大风大浪,没有太多的波澜。
但翠翠的内心是无忧无虑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仿佛这种平静的生活将永远继续下去。
慢慢的翠翠长大了,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
于是,在过渡新娘子花轿的时候,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在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课程论文
题目:“人性美”与“悲情美”
课程名称(宋体三号加粗,下同)
考查学期 / 学年第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
“人性美”与“悲情美”
——《边城》翠翠的人物分析
摘要:《边城》是一部表达“爱”与“美”的作品,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苗族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小说中的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从翠翠的生活与经历,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人性美”与“悲情美”双重性的形象,凸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纯净。
通过更具体的分析,分析翠翠的人物形象、翠翠爱情悲剧的原因和塑造翠翠这一形象社会背景。
关键字:
一、前言
《边城》下的翠翠是沈从文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翠翠从小无父无母,但在外公的照顾下,也长得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生活艰苦却从不抱怨。
在与摊送的爱情故事里,展现了她对爱情忠贞与执着。
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段纯洁与凄美的爱情,开始时一切都是那么纯净自然,茶峒是那么一个具有诗情与画意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而翠翠是那么一个“爱”与“美”的都具备的完美形象,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也只能以悲剧告终,天保的身亡,傩送的出走,祖父的死去,让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无疾而终,所以翠翠本身就是“人性美”与“悲情美”的统一。
二:翠翠的“人性美”
翠翠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翠翠身上的“人性美”贯穿全文。
她总是看着外公向那些困惫的旅人赠饮一杯凉茶,甚至不收过渡者的赏钱,可见她是那么的善良。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由外公独自抚养长大,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孝顺,关心备至,比如:她为了让外公多休息,“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
她也从不会对生活的贫苦发愁,不动气,一直和外公过着勤俭的、宁静的生活。
在作者的笔下,翠翠展现的是一个湘西少女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形象。
在与傩送的爱情中,她展现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
她逐渐的长大,“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
邂逅傩送后,从此暗暗倾心,开始会脸红,会紧张,表达了翠翠青春的萌动,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的心态,这都表现了人类感情中极为美好纯真的一面。
爱上了傩送后,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对于天保的求婚,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这就是翠翠感情的纯洁真挚的表现。
然而,故事的最后却不尽如人意,翠翠最爱的亲人离世,最爱的爱人离开。
两人走后,翠翠仍然坚强的面对生活,“仍然自己同黄狗来弄渡船,让老马兵坐在溪岸高崖上玩,或嘶着个老喉咙唱歌给她听”一如既往,用着传统的方式,平
和地生活着,一人独自守着渡口,失落又期待的一直等着心爱的人归来,而她要等的傩送,“也许永远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对于生活的无法预测,她也仍然的选择继续生活,继续等待,表现出她对生活的坚强积极,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不渝。
翠翠的形象贯穿于全文,总的来说,在成长与生活中,翠翠是一个善良,温柔纯真的形象;在情窦初开时,翠翠是一个青春朦胧,羞涩的形象;在与摊送的爱恋时,翠翠是一个感情真挚,忠贞的形象;在亲人与爱人离开后,翠翠是一个坚强,坚贞不渝的形象。
这一切一切,沈从文都向我们展现了翠翠充满“爱”与“美”的“人性美”。
但对于翠翠本身,对于她的生活与爱情,却也有着“悲情美”。
二、翠翠的“悲情美”
虽然在《边城》中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湘西人的优点,就像翠翠,害羞天真纯净,没有任何邪恶,贪欲。
然而在现实中,这却是一种残缺的美,造成了天保、傩送、翠翠三个人阴差阳错的爱情悲剧,让整部作品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悲情气氛。
首先,翠翠本来是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的,但是却因为她的父亲死于暴风雨之夜,母亲投河殉情,而让翠翠变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过着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
翠翠凄凉的身世为后来翠翠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母亲那种敢于为情而死的爱情观也在翠翠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成为了翠翠以后人生中追求幸福爱情中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
其次,翠翠是个活泼可爱,情窦初开的女孩子,在一次偶然中,遇见了“水鸭子”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大老和二老同时爱上了翠翠,而翠翠心中却对二老情有独钟。
而大老二老兄弟二人为了能够公平竞争,大老走“车路”,托人向翠翠说媒,二老走“水路”深夜上山为翠翠唱情歌,可翠翠的爷爷却误以为唱情歌的是大老,错点鸳鸯谱,但最后自知不如弟弟的大老还是选择了退出,离家出走,却不知掉到滩下漩水里淹死了。
文中也提到了“船总性格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地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二老傩送在大老被水淹死后,也不能就和翠翠谈情说爱,再加上他认为哥哥是被老船夫害死的,
于是也选择了接受那座碾坊,远走他乡。
翠翠在这次爱情的追求上是完全被动的,态度不够积极主动,是一个明显的等待爱情、相信爱情自己会到来的典型代表,依赖着她的爷爷能够为她安排终身大事,为她找到美好的归属,而翠翠自己却不去抓住机会,白白葬送了自己的爱情,致使最后大老淹死,而二老远走他乡,只剩下翠翠一人的爱情悲剧。
这也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无数渴望幸福的女性只会郁郁等待爱情的悲惨结局。
最后,翠翠的爷爷也死了,他那么渴望自己的孙女能够得到幸福,却无法跨越历史和时代赋予他的局限性,无法把握女儿的幸福,亦无法把握孙女的幸福,最后带着一声的遗憾在一个雷雨夜中死去了,留下了他疼爱的孙女翠翠一个人,依旧孤零零的守在渡口等待,翠翠依旧生活在自己的意识里,依然在仰望属于她的爱情,但是文中最后说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所以说翠翠的未来是未知的,但是除了等待幸福,就没有别的路了吗?
四、背景和艺术形象分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故事情节简朴优美。
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所描述的是中国湖南湘西边境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的风土人情,所描述的是湘西茶峒“边城”的美好生活图景。
并借一个美丽浪漫的爱情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追求和对旧社会的批判。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作者没有刻意描写翠翠如何貌美,而是把她融于大自然中,使翠翠的形象和大自然美好的风光融为一体的,使读者感到的是她的自然美。
翠翠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优美、健康、自然”。
不过翠翠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隐痛:“黄麂一样……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隐喻汉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关系,苗族先人在汉族的压力下,从中原地区向洞庭湖地区迁徙,从中原退入湘西的深山里。
“深山”是他们最后的庇护所和自由天地。
作者想要通过叙述在旧的封建婚姻习俗束缚下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作者用笔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表达着自己的抗争。
总而言之,翠翠就是作者倾注“爱”和“美”的理想艺术形象,并且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与作者理想相互碰撞所成熟、完善起来的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她具有聪明健康、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懂得人情、生动活泼、聪慧温柔、矜持、娇气,而且有民间女子那种内向的文静、腼腆和朴实无华。
翠翠的身上似乎重复着与母亲相似的悲剧,但是翠翠和傩送没有像母亲和军人那样双双殉情而死,从文中分析得出翠翠远比她绝望的母亲更加坚强,更加勇敢地面对她的爱情。
她总是怀着希望和自己的坎坷命运作持久地抗争。
显然翠翠形象的塑造倾注了作者同情和讴歌的激情,流露着理想化的一种色彩。
参考文献:
作者:沈从文《边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7-1 作者:沈从文《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边城》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时间:2011-1-1
作者:刘勇,张睿睿《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走进沈从文的《边城》》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