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流火焰概念特点
燃烧理论第四讲火焰传播理论
其边界条件是
x ,T
T0
,
dT dx
0
假定Ti是预热区和反应区交界处(温度曲线曲率变化点)的温度, 从T0到Ti进行积分,
(下标“I”表示预热区)
0 Sn Cp
Ti
T0
dT dx
I
反应区的能量方程为
d2 y dx2
wQ
0
其边界条件是
x 0,T Ti ;
dT x ,T Tm , dx 0
传播速度。
尚于缺几少乎完不全可符能合得到Sn定严义格的的测平定面方状法火。焰精面确。测量Sn的困难在 测定Sn的实验方法,一般可归纳为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类。 (一)、静力法测定Sn
度Sn(或称层流火焰传播速度Sl,或正常火焰传播速度),简
称火焰传播速度。未燃气体与已燃气体之间的分界面即为 火焰锋面,或称火焰面。
静止均匀混合气体 中的火焰传播
流管中的火焰锋面
取一根水平管子,一端封住,另一端敞开,管内充满可燃 混合气。点火后,火焰面以一定的速度向未燃方面移动, 由于管壁的摩擦和向外的热量损失、气体的粘性、热气体 产生的浮力,使其成为倾斜的弯曲焰面。
乘式
2
dT dx
d dx
dT dx
2
2
dT dx
d 2T dx2
后积分(下标“Ⅱ”表示反应区)
dT dx
2
Tm wQdT
Ti
dT dx
I
dT dx
Sn
2 Tm wQdT Ti
02Cp2 Ti T0 2
Ti为未知,进一步变换可得
Sn
2 Tm wQdT T0
02Cp2 Tm T0 2
湍流火焰模型
(a)小尺度湍流;(b)、(c)大尺度湍流; (d)容积湍流燃烧
第五章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
长度较长
长度较短
火焰稳定,表面光滑
火焰抖动,呈毛刷状
燃烧时较安静
燃烧时有噪声
流动面积小,粘度系数大 流动面积大,粘度系数小
湍流火焰传播
特点:
• 湍流使火焰面变弯曲,
层 流
湍 流
增大反应面积
火
火
• 湍流加剧了热和活性
焰
焰
中心的输运速率,增
大燃烧速率
• 湍流缩短混合时间, 提高燃烧速率
• 湍流燃烧,燃烧加强, 反应率增大
T0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是与预混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宏观角度分析:
L u L
在固定火焰、稳定燃烧条件下:
导入热量
QD
Tm
L
T0
/ A
获得热焓量 Q h u L A 0C P (Tm T 0)
Q
A
t
Q mC p t
火焰传播速度
a
uL
dT dx C
2 Tm
WQdT
Ti
dT dx
p
uL
0 C p Ti
T0
则求得传播速度为:
uL
Tm
2 WQdT Ti
2 0
C
2 P
Ti T0
2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uL表达式(3)
因为预热区反应速度很小
Ti
u L d 3 pr 2 k d
优点 • 可测定不同压力下、温度 下的以及高压情况下的火焰 传播速度 • 只适用火焰传播速度快的混合气
移动火焰测量法
平面火焰法
5.1层流火焰传播机理和传播速度
层流火焰介绍
《航空发动机燃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发动机燃烧学课程组
CONTENTS
- 2 -
1 燃烧分类 2 层流预混火焰 3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的基本机理 4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的结构 5 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
1
燃烧分类
预混燃烧
Premixed combustion
- 3 -
气体燃料 和氧化剂 是否预先 混合
mw f ,u ( hR ) mc p (Ti Tu ) w f ,u ( hR ) c p (Ti Tu ) 或 hR c( p Ti Tu) w f ,u
- 15 -
火焰面控制体
1/ 2
2hR Su DT RR u c p (Ti Tu )
3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的基本机理
层流预混火焰热理论
- 7 -
p r
预热区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 反应区
4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的结构
- 8 -
Le 1
拐点Ti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结构
绝热管,传播速度n 火焰前锋为平面,与管轴线垂直 燃烧过程中,系统压力和物质的量、 混合物的定压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保 持不变,且路易斯数 。 两个区域——预热区和反应区。在 预热区内忽略化学反应的影响,在 化学反应区忽略混气本身热焓的增 加(即认为着火温度与绝热火焰温 度近似相等)——分区思想。 火焰传播取决于反应区放热及其向 新鲜混气的热传导。
5
层流预混火焰的传播速度
对于一维带化学反应的定常层流流动基本方程为:
连续方程 动量方程 能量方程
- 9 -
uu u Su m
层流燃烧课题
层流燃烧课题
层流燃烧是一种能够实现高效节能、减少污染的燃烧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等领域。
其主要特点是将燃料和空气分层注入燃烧室,使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减少了污染物的生成和能量的浪费。
层流燃烧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层流燃烧的基本原理及机理:研究层流燃烧流场的特性、燃料燃烧机理以及
污染物的生成机理等基本问题,为层流燃烧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 层流燃烧的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探究层流燃烧在不同工况
下的最优化设计,包括燃料和空气的注入方式、燃烧室结构、燃料种类等方面的优化。
3. 层流燃烧的应用及推广:将层流燃烧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包括工业锅炉、发电厂、汽车等领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技术,推广层流燃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燃烧理论第四讲火焰传播理论
湍流火焰模型
(a)小尺度湍流;(b)、(c)大尺度湍流; (d)容积湍流燃烧
1—燃烧产物;2—新鲜混气;3—部分燃尽气体
三、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不能用精确的理论公式来计算。通常是
依值靠,实有验时方也法可测依得照单经一验燃公气式或和混实合验燃数气据在计一算定混条合件气下的的火焰Sn
传播速度。
尚于缺几少乎完不全可符能合得到Sn定严义格的的测平定面方状法火。焰精面确。测量Sn的困难在 测定Sn的实验方法,一般可归纳为静力法和动力法两类。 (一)、静力法测定Sn
1、管子法 静力法中最直观的方法是常用的管子法,测定时,用电影 摄影机摄下火焰面移动的照片,已知胶片走动的速度和影
与实物的转换的比例,就可算出可见火焰传播速度Sv。在
管径越大,管壁散热对火焰传播 速度的影响越小,如焰面不发生 皱曲,则随着管径的增大火焰传
播但速实度际上上升管,径并增趋大向时于焰极面限要值发生Sn。
皱曲。管径越大,焰面皱曲越烈
,升因。而Sv值随管径的增加而不断上
当管径小到某一极限值时,向管 壁的散热大到火焰无法传播的程
度。,临这界时直的径管在径工称程为上临是界有直意径义的dc
,可利用孔径小于临界直径值的 金属网制止火焰通过。
图2-22 火焰传播速度与管径 的关系
管子法测得的可见火焰传播速度与燃气空气混
合物成分的关系(d=25.4mm)
l—氢;2—水煤气;3—一氧化碳;4—乙烯;5—炼焦煤气;6—乙烷 ;7—甲烷;8—高压富氧化煤气
2、皂泡法
将已知成分的可燃均匀混合气注入皂泡中,再在中心用电 点火化点燃中心部分的混合气,形成的火焰面能自由传播 (气体可自由膨胀),在不同时间间隔出现半径不同的球状 焰面。用光学方法测量皂泡起始半径和膨胀后的半径,以 及相应焰面之间的时间间隔。即可计算得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性
选定燃料的火焰速度计算公式
往复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在典型温度和压力下的经验 公式:
参考温度下:uL,ref BM B2 ( M )2
T 350 K 时:uL uL,ref T / Tref P / Pref (1 2.1Ydil )
式中: 参考状态指: Tref 298 K、Pref 1atm
dT 2 Tm WQdT
dx C Ti
dT dx
p
uL
0Cp Ti
T0
则求得传播速度为: uL
2 Tm WQdT Ti
02CP2 Ti T0 2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uL表达式(3)
因为预热区反应速度很小
Ti WdT 0
例题:针对下述几种工况,对汽油-空气混合物在 0.8
下的层流火焰速度进行比较: (1)参考状态:Tref 298 K、Pref 1atm (2)典型的电火化点火的条件,即:T 685K, P 18.38atm (3)条件与(2)相当,但有15%的废气回流量。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T0
Tm WdT Tm WdT
Ti
T0
因为反应区温度变化不大: Ti T0 Tm T0
Tm WQdT Q Tm WdT QW
Ti Ti T0
T0 Tm T0
火焰传播速度为:
uL
2QW
02CP2 Tm T0
dT dx
d
dx
dT dx
WQ
d 2T dx2
WQ
0
边界条件:
燃烧学-4.预混合气燃烧及火焰传播
uz uzuz
流场中某一点总湍流强度:
u
1 3
ux2
uy2
uz2
湍流尺度(turbulent scale)
与湍流涡团大小及其变化过程有直接关系。 物理意义:涡团在无规则运动中,保持自由前进而不与其 他涡团碰撞的距离。或者说,流体涡团在运动过程中消失 前运动的距离,也可以认为是涡团的一种平均自由程。
第四章 预混合气燃烧及火焰传播
层流火焰概念、结构特征、传播机理、传播速度计算,层 流火焰传播速度影响因素 ,湍流火焰概念 ,湍流火焰传播理论 与传播速度,爆震燃烧理论。
层流火焰结构、传播机理,湍流火焰传播两种理论
层流火焰传播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推导,湍流火焰传播理论
概述
一、预混合燃烧概念
定义
燃料和氧(或空气)预先混合成均匀的混 合气,此可燃混合气称为预混合气,预混合气 在燃烧器内进行着火、燃烧的过程称为预混合 燃烧(premixed combustion)。
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S lC p 2 2 2T n f!W T Q n 2 E E T f2 n 1 T T f ne x p E R T 1 f T 1
Lagrange湍流尺度: L1u0RduT
Euler湍流尺度:
L2 0 Rrdr
湍流扩散系数(turbul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反映了湍流传质和传热的特性。 依照分子扩散与湍流扩散的相似性,可以认为, 流体层中体积基元(涡团)的无规则运动与分子的无 规则运动相似,用下式定义湍流扩散系数:
二、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6-湍流预混火焰讲解
湍流火焰的特点
均匀、各向同性的湍流流场,可以用两 个特征量表示湍流特征:湍流强度和湍 流尺度
湍流尺度:
(1)流动特征尺度(与管径、绕流物体尺度有关) (2)积分尺度(湍流宏观尺度,大涡尺度) (3)泰勒微尺度(与平均应变率有关) (4)柯尔莫戈洛夫尺度(最小尺度,与旋涡耗散有关)
湍流火焰的特点
小尺度湍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确定
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和层流火焰传播速度之比等 于二者传输率之比的平方根
ut un
T n
1/ 2
T n
/ 0cp / 0cp
1/ 2
λt表示湍流热传导系数 λl表示层流热传导系数 根据相似性原理,分子导温系数α= λn/(ρ0cp), 故 湍流导温系数αt= λT/(ρ0cp)。在湍流中湍流导温 系数取决于湍流尺度和脉动速度乘积,即
a)小尺度湍流火焰(2300<Re<6000) 条件: l<δL
现象:能够保持规则的火焰锋面,火焰前 沿仍然平滑,只是增加了厚度,火焰锋面 不发生皱折,湍流火焰面厚度δT> δn
特点:小尺度湍流只是由于湍流增强了物 质的输运特性,从而使热量和活性粒子的 传输增加,使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比层流火 焰传播速度快,而在其它方面没有什么影 响
燃烧理论基础-层流预混火焰
1 v
mox
v
1
1
mPr
(本质上是化 学反应中物质 的消耗速度,
或反应速率)
根据7.8
m dYF dx
d ( D dYF
dx dx
)
mF
燃料
2021/4/25
42
• 氧化剂 • 产物
m
dYOx dx
d ( D dYOx
dx dx
)
vmF
m dYPr dx
d ( D dYPr
dx dx
)
(v 1)mF
• 音速传播的燃烧波:缓燃波 • 超音速传播的燃烧波: 爆震波
2021/4/25
4
火焰的主要参数
传播速度 火焰锋面 厚度 温度分布 放热率
2021/4/25
5
火焰的传播速度
• 火焰速度 SL:以波峰为参考系,火焰速度等于未燃气 体速度νu。
根据总质量守恒 u SL A uvu A bvb A
• 目标:找出层流火焰速度的简化表达形式.
2021/4/25
35
假设
• 1.一维,稳流,等面积, • 2.动能、势能、粘性力做功以及热辐射均忽略 • 3.忽略火焰面两侧微小的压力差;即压力恒定 • 4. 热扩散和质量扩散由傅立叶(Fourier)定律及费克(Fick)定律决定,
且假定是二元扩散(Binary diffusion).
偏导数的定义
(vx )
t
x
更通用的三维形式
(V ) 0
t
稳定流中,控制体内 总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0
t
(vx ) 0 7.4a
x
vx 常数 7.4b
(vx ) 0
x
层流火焰概念
层流火焰概念层流火焰概念层流火焰是指在燃烧室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纵向分层的火焰结构。
它是工业燃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火焰形态,具有高效、稳定和低排放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一、层流火焰的定义和特点1.1 定义层流火焰是指在燃烧室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纵向分层的火焰结构。
它通常由多个较薄且相对独立的气体层组成,每个气体层内部具有相同的温度和组成,并且相邻两个气体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度和组成梯度。
1.2 特点(1)高效:由于每个气体层内部具有相同的温度和组成,可以有效地控制燃料和氧气之间的混合程度,使得燃料能够充分地与氧气反应,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2)稳定:由于每个气体层都是相对独立的,不会相互干扰或干扰外部环境,因此层流火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3)低排放:由于燃料和氧气之间的混合程度受到有效控制,可以使得燃烧产生的废气排放量降低,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层流火焰的形成机理2.1 燃料和氧气混合在燃烧室中,燃料和氧气通过喷嘴或其他方式进入,并在一定条件下混合。
由于不同层次之间存在温度和组成梯度,使得混合程度不同。
通常情况下,在较高温度和较高浓度的区域,混合程度较好;而在较低温度和较低浓度的区域,则混合程度相对较差。
2.2 燃烧反应当燃料和氧气混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燃烧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能量释放,并且会改变温度、压力和组成等参数。
由于不同层次之间存在温度和组成梯度,使得燃烧反应发生的位置和强度不同。
通常情况下,在较高温度和较高浓度的区域,燃烧反应比较强烈;而在较低温度和较低浓度的区域,则反应相对较弱。
2.3 火焰传播随着燃料和氧气的不断混合和反应,火焰开始在燃烧室内传播。
由于不同层次之间存在温度和组成梯度,使得火焰传播速度不同。
通常情况下,在较高温度和较高浓度的区域,火焰传播速度比较快;而在较低温度和较低浓度的区域,则传播速度相对较慢。
三、层流火焰的应用领域层流火焰具有高效、稳定和低排放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燃烧理论6火焰传播与稳定解析
dx
Tf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推导
能量方程 边界条件
预热区:
0ul C p
dT dx
d (dT ) dx dx
x
, T
T0 ,
dT dx
0
反应区:
d 2T dx 2
WQ
0
x 0, T Tf
x
, T
Tm ,
dT dx
0
dT 0ulCp (Tf T0 )
dx
=
dT 2 TmWQdT
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火焰传播过程是单纯受热力理论控制或 单纯是受扩散理论控制的,碳氢化合物燃烧时热力理论和扩散理论 同时起作用。在一般情况下热力理论比较接近于实际,被认为是目 前比较完善的火焰传播理论。
四、层流火焰的内部结构及其传播机理
设:u0 = ul,则火焰锋 面驻定。 将火焰锋面可分为两部 分:
三、层流火焰速度(Laminar flame speed, SL)
层流火焰传播的速度定义为流动状态为层流时的火 焰锋面在其法线方向相对于新鲜混合气的传播速度。
层流火焰速度:SL(标量) 火焰传播速度:S (矢量)
流场速度:U(矢量)
相对于未燃预混气体的层 流火焰速度:
Su = Uu− dxf / dt = SL
热力理论:火焰中化学反应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导入使分子热 活化而引起的,所以火焰前沿的反应区在空间中的移动决定于从 反应区向新鲜预混可燃气体传热的传导率。并不否认火焰中心有 活性中兴存在和扩散,但认为在一般的燃烧过程中活化中心的扩 散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不是主要的。
扩散理论:火焰中化学反应主要是活化中心(如H、OH 等)向新鲜预混可燃气体扩散,促进使其链锁反应发展所致。
6-湍流预混火焰讲解
大尺度弱湍流传播速度确定——小 火焰模型(表面理论)
设薄层焰锋的传播速度仍然是un,那么单位时间内焰锋锋 面烧掉的混合气是Acun,它应与湍流火焰传播速度ut和湍 流焰锋的平均面积Ap的乘积相等,即:
Acun=Aput 或 ut=Acun/Ap 因为Ac>Ap,故ut>un, 若把湍流气团设想成凹凸不平的很多 小的焰锋,则ut>un, 等于这些小的椎体表面积和底面积之 比。 ——小火焰模型,亦称湍流火焰传播的表面理论
燃烧学
6-湍流预混火焰
湍流预混火焰传播 湍流预混火焰传播图域 湍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确定 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影响因素
第一节 湍流预混火焰传播
研究湍流火焰的目的
(1)工程中的燃烧装置多为湍流燃烧 (2)确定湍流特性对火焰传播的影响 雷诺数Re=ρvL/μ 直管段中: Re<2300时,层流; Re>3200时,湍流 此时火焰为湍流火焰
(5)混气浓度 化学恰当比或偏富时速度最大
St
m
Au
湍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要比层流预混火焰传 播速度快
湍流火焰比层流火焰传播快的原因
(1)湍流流动使火焰变形,火焰表面积增加,因而增大了 反应区; (2)湍流加速了热量和活性中间产物的传输,使反应速率 增加,即燃烧速率增加; (3)湍流加快了新鲜混合气和燃气之间的混合,缩短了混 合时间,提高了燃烧速度。 湍流火焰理论基于上述概念发展起来的。 湍流火焰传播理论主要有两种: (1)表面褶皱理论(邓克尔和谢尔金) (2)容积燃烧理论(萨默菲尔德和谢京科夫)
第二节 湍流预混火焰传播图域
湍流预混火焰的性质既依赖于预混层流火焰的特性(如SL和
燃烧理论第四讲火焰传播理论
目 录
• 火焰传播概述 • 火焰传播的基本理论 • 火焰传播的实验研究 • 火焰传播在燃烧科学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火焰传播概述
火焰传播的定义
火焰传播
火焰在可燃气体中传播蔓延的过程, 是燃烧学中的重要概念。
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传播的物理化学过程
火焰传播的本质是化学反应释放的热 量推动可燃气体加热和膨胀,形成火 焰前锋,并不断向未燃区域传播。
火焰传播理论在燃烧科学中的重要性
火焰传播是燃烧过程中的核心现象,对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有重要影响。
火焰传播理论为燃烧设备的优化设计和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 燃烧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火焰传播理论对于燃烧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燃烧科学领域的重要 研究方向之一。
未来火焰传播理论的研究方向与挑战
燃烧科学中的火焰传播研究展望
火焰传播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
火焰传播是燃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火 焰传播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 讨火焰传播的微观机制和多尺度相互作用,为燃烧科学的发展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火焰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
火焰传播的热力学基础
1 2 3
燃烧热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火焰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与传递,燃烧 热是燃烧反应释放的能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 描述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增原理
火焰传播过程中熵增原理表明反应自发向熵增加 的方向进行,热力学第二定律用于判断反应是否 自发进行。
燃烧温度与热力学平衡态
随着实验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进步,未来火焰传播研究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和 跨尺度研究。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研究将更加关注清洁燃烧和低排放燃烧技术, 探索更高效的燃烧方式和污染物控制策略。此外,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火焰传播研究提
层流火焰与湍流火焰结构的比较
层流火焰与湍流火焰的结构一、层流火焰分析层流火焰速度和火焰结构一维层流火焰在预混燃料-氧化剂混合物中传播是最简单的燃烧现象之一,在此火焰中,化学动力学以及能量和组分扩散输运起重要作用。
通过守恒方程和状态方程可以导出Rankine-Hugoniot 曲线。
该曲线把在一维层流预混火焰中未燃气和已燃气状态联系起来。
已燃气体位于Rankine-Hugoniot 曲线下分支(缓燃),并相应于未燃气体状态Rayleigh 线与具有适当反应热的Rankine-Hugoniot 曲线交点L,如图1-2中所示。
图1 层流预混火焰坐标系图 2 一维燃烧波的Rankine-Hugoniot 曲线和Rayleigh 线Rayleigh 线的斜率与相对于未燃气体的波的传播速度,即层流火焰速度有关。
/ ( / )2 ( )2 u u dP dv = −m& A = −ρu(= ) = u u u S 层流火焰速度= (1/ ) (dP / dv) u −ρ由于缓燃Rayleigh 线斜率比爆震Rayleigh 线斜率小得多,所以缓燃速度比爆震速度小得多。
虽然守恒方程和状态方程提供了缓燃的未燃气体和已燃状态之间的关系,但不能唯一确定层流火焰速度Su 。
为了确定Su ,必须将守恒方程通过缓燃波积分。
由于 96方程是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其准确解只有通过数值积分才能获得。
它需要很大的计算资源。
为了考察层流火焰的某些特征(如火焰速度和厚度)以及这些特征与燃烧参数如燃料类型、化学配比、压力及未燃气体的温度的关系,对方程组进行了简化,以便能分析求解。
要得到简化的模型,需要引入一系列的假设。
我们从考察参考系建立在火焰上的层流火焰结构的某些方面入手。
如前所述,这些计算是针对等压过程进行的。
但是对一维缓燃的Rankine-Hugoniot 曲线,如图2 所示,已燃气的压力小于未燃气的压力。
现在我们需要考察压力减少的数值是否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层流火焰与湍流火焰结构的比较
层流火焰与湍流火焰的结构一、层流火焰分析层流火焰速度和火焰结构一维层流火焰在预混燃料-氧化剂混合物中传播是最简单的燃烧现象之一,在此火焰中,化学动力学以及能量和组分扩散输运起重要作用。
通过守恒方程和状态方程可以导出Rankine-Hugoniot 曲线。
该曲线把在一维层流预混火焰中未燃气和已燃气状态联系起来。
已燃气体位于Rankine-Hugoniot 曲线下分支(缓燃),并相应于未燃气体状态Rayleigh 线与具有适当反应热的Rankine-Hugoniot 曲线交点L,如图1-2中所示。
图1 层流预混火焰坐标系图 2 一维燃烧波的Rankine-Hugoniot 曲线和Rayleigh 线Rayleigh 线的斜率与相对于未燃气体的波的传播速度,即层流火焰速度有关。
/ ( / )2 ( )2 u u dP dv = −m& A = −ρu(= ) = u u u S 层流火焰速度= (1/ ) (dP / dv) u −ρ由于缓燃Rayleigh 线斜率比爆震Rayleigh 线斜率小得多,所以缓燃速度比爆震速度小得多。
虽然守恒方程和状态方程提供了缓燃的未燃气体和已燃状态之间的关系,但不能唯一确定层流火焰速度Su 。
为了确定Su ,必须将守恒方程通过缓燃波积分。
由于 96方程是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其准确解只有通过数值积分才能获得。
它需要很大的计算资源。
为了考察层流火焰的某些特征(如火焰速度和厚度)以及这些特征与燃烧参数如燃料类型、化学配比、压力及未燃气体的温度的关系,对方程组进行了简化,以便能分析求解。
要得到简化的模型,需要引入一系列的假设。
我们从考察参考系建立在火焰上的层流火焰结构的某些方面入手。
如前所述,这些计算是针对等压过程进行的。
但是对一维缓燃的Rankine-Hugoniot 曲线,如图2 所示,已燃气的压力小于未燃气的压力。
现在我们需要考察压力减少的数值是否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学 :研究燃烧过程基本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 燃烧热力学基础
(thermodynamics)
确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平衡条件以及平衡时系统的状态 燃烧反应计算
燃烧空气量的计算 燃烧产物的组成
生成热、反应热和燃烧热
燃烧热的测量与计算 化学平衡 燃气的离解 燃气的离解
化学平衡时燃烧产物成分计算
第二章 燃烧动力学基础
煤的种类和特点,影响煤燃烧过程的因素,煤的各种燃烧 方法,碳的燃烧化学反应过程 碳的燃烧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
主讲:潘剑锋 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三.燃烧的相关定义
燃烧
:燃料和氧化剂进行激烈的化学反应的过
பைடு நூலகம்
程,伴有发光和发热现象。
燃烧三要素 燃烧过程 :燃料、氧化剂、着火温度 :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的综合过程。
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扩散过程 预热、着火过程 燃烧,燃烬过程
质量作用定律,阿累尼乌斯公式,碰撞 理论,链锁反应, 碰撞理论,爆炸反应三界限
着火概念、方式和机理(自燃着火的两种机理), 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 链式反应理论,烃类—空气混合着火特性,强迫着火 的两种理论,着火界限
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 链式反应理论
第四章 预混合气燃烧及火焰传播
层流火焰概念、特点、结构特征、传播机理、传 播速度计算,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影响因素 ,湍流 火焰概念 ,湍流火焰传播理论与传播速度,描述 湍流火焰传播的模型。
层流火焰结构、传播机理,湍流火焰传播两种理论
层流火焰传播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推导,湍流火焰传播理论
扩散燃烧概念,扩散火焰类型,气体扩散燃烧特点, 扩散火焰高度,喷雾燃烧,单液滴燃烧模型 喷雾燃烧原理,气体扩散燃烧特点
单液滴燃烧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喷雾燃烧观察与分析
第六章
固体燃料—煤的燃烧基础
本章简要介绍煤燃烧的一些基本知识,为进一步研 究煤燃烧奠定基础。
燃烧动力学是化学动力学(chemical kinetics)的一个部分, 遵循化学动力学的一般规律。
确定各种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因素 分析各种化学反应机理 定义及表示方法 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s) 化学反应速率 质量作用定律 阿累尼乌斯公式 碰撞理论 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分类 简单反应与复杂反应 反应物性质和活化能E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温度 压力 概念与特点 链锁反应 支链反应的爆炸界限 反应速率的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