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摘要本文对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种比较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空育131、龙粳26、龙粳25、龙粳31、龙粳29、龙粳20、龙交04-908、龙交06-2110、龙交04-2717、龙交09-1116、龙交06-192、龙稻一号、三江一号。
1.2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选择在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地处第三管理区157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旱改水第七年,土壤有机质含量5.4%、pH值5.86、碱解氮210.91mg/㎏、速效磷20.2mg/㎏、速效钾163.15mg/㎏、速效硅133.76mg/㎏。
1.3试验设计以当地主栽品种空育131为对照,4月21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每一处理7行,行长40米,不设重复,插秧规格为9*3寸,每穴3-5株。
施肥量:亩施肥总量31kg/亩,其中尿素10kg,二铵9kg,钾肥12kg;硅肥5kg/亩。
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3:3:1:3的比例施入;磷酸二铵在基肥时全部施入;钾肥按照基肥:穗肥=6:4施入。
其它管理同常规。
2.结果与分析2.1生育期表1 不同品种、品系的生育期品种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龙粳26 4月21日 4月28日5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7月27日龙交04-908 4月21日 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6日7月27日龙粳31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6日龙交06-2110 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7日7月30日龙交04-2717 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龙交09-1116 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3日龙粳25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龙稻一号 4月21 4月28 5月20 7月19 7月24 7月26日日日日日日空育131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三江一号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1日7月23日龙交06-192 4月21日 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龙粳29 4月21日 4月28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4日7月26日龙粳20 4月21日 4月29日5月20日7月15日7月18日7月21日由表1可知,在相同播期、插秧期条件下,各品种(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虽都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龙交06-192是12片叶品种外,其余的品种与对照品种空育131都能正常成熟。
水稻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在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室于2020年开展了水稻实验研究,旨在探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筛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2. 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3. 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及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水稻品种包括常规稻和杂交稻,栽培技术包括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2. 实验方法:(1)品种筛选:在实验基地种植不同水稻品种,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
(2)栽培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栽培技术,对比分析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对比分析防治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品种筛选结果:经过观察和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2. 栽培技术研究结果:(1)施肥量: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中等施肥量(氮肥:磷肥:钾肥=1:0.5:0.8)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产量最高。
(2)播种期:对比不同播种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早播(3月15日)的水稻产量最高。
(3)株距:对比不同株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株距为30cm×20cm的水稻产量最高。
3. 病虫害防治结果:(1)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雾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易产生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1. 结论:(1)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水稻不同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不同品种对比试验总结八寨镇农业服务中心陈曦一、试验目的:通过品比试验,观察品种间的生长特性、特性以及抗逆能力,确定品种间的产量,以便了解和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点:八寨镇华山村六组潮子田,海拔高度1500米。
三、试验品种:“毕粳37号”、“西农175号”、“北京1号”、“84-15”。
四、试验面积:各品种0.1亩、密谋1701穴。
五、试验条件;在育种方式相同、基肥、追肥以及管理技术相同情况下进行本试验。
六、试验结果分析(见表)根据验收表看出,“毕粳374号”亩产582公斤,比对照增产36.9%,“西农175”亩产502公斤,比对照增产18.1%;“北京一号”亩产524公斤,比对照增产23.3%,84-15亩产。
水稻不同品种对比试验验收表单位;亩、公斤、克、窝、穗、粒、%471公斤,比对照增产10.8%;从验收结果说明“毕粳37号”、“西农175”、“北京一号:是可以种植的品种,其产量均在亩产500公斤以上,尤其是毕粳37号是大面积推广的好品种。
从产量结构因素可以看出;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毕粳37号的穴有效穗数12.1穗,处于中间数,比对照增加5.2%,而84-15品种的穴有效穗数14.6穗,是试验的最高数,千粒重28.6克也是较高数,但其穗粒数70.5粒太少,从而影响了产量。
毕粳37号的穗粒108.4粒,居有首位,从而取得高产。
西农175、北京一号的穴有效穗数分别为11.6粒、11.3粒、不算高,可是它们在有效穗低的情况下,增加了穗粒数,同样取得较好的产量。
综上所述;在水稻推广过程中,除了认真选好高产的优良水稻种,采取“旱育秧“技术外,特别要合理地布局移栽密度,才能让优良品种表现出其较好的产量结构因素,达到较高产量的配合,从试验结果可以说:在没有其它品种分工协作以上品种时,毕粳37号、西农175和北京一号是适合种植的品种。
1997年10月22日水稻不同育秧试验栽培总结八寨镇农业服务中心陈曦一、试验目的:通过旱育秧和水育秧两种不同育秧栽培技术比较试验,取得高产育秧技术,为推广技术打下了基础。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总结
试验研究现代农村科技2021年第5期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总结孔晓新(凌海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辽宁凌海121000)1试验目的通过对近期审定的水稻品种及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系(组合)进行比较,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并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今后高产创建工作开展做好品种定向和储备。
2材料与方法2.1参试品种。
东壮5号(大石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盐丰47(省盐碱地所提供),盐粳377(省盐碱地所提供),盐粳456(省盐碱地所提供)。
2.2试验设计。
采取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种植600m2。
地址设在安屯种畜场。
3田间管理3.1整地育苗。
采用大棚硬盘育苗方式育苗,棚宽6.5m,棚长50m,3月20日整地,3月27日做床,3月30日扣棚膜增温。
3.2营养土配制。
田园土(无药物残留)过筛,每平方米施用125g壮秧剂,每棚用营养土7.2m3。
3.3种子处理。
4月5日晒种2d,4月7日用5%盐水选种,用清水洗涤,再用400倍浸种灵浸种3d,4月9日晚将种子捞岀控水。
3.4育苗。
硬盘育苗,全程机械育苗播种,覆土流水线作业。
4月10日机械播种育苗,播种量每盘0.125kg,折每平方米0.502kg。
人工将盘摆入棚内,大棚中间留0.5m过道,两侧摆盘,并立即用微型喷灌管喷灌,盘内略有积水即可。
3.5苗期管理。
苗前不通风,苗长至1叶1心后,温度高于30°C略加通风,2叶1心时温度控制在25°C 左右炼苗,3叶时揭棚膜。
4月28日喷施壮秧粉防立枯病、青枯病1次,5月20日每棚追施硫酸铵10kg (5g/m2)。
4月初进行本田田埂维修、整地、泡田、耙地,结合耙地每亩施一次性水稻肥25kg,用丁草胺加农思它进行封闭除草。
3.6定植。
5月23日人工插秧,株距20cm,行距30cm,每穴3〜4株。
3.7田间管理。
6月10日施缓苗分蘖肥10kg(N20+ K5)。
6月13日亩施5kg追施肥和5kg一次性肥。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稻新品种的研发也在不断进行,以提高水稻产量和抗逆性,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
为了评价不同水稻新品种的优劣,对比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对比试验选择了三个水稻新品种,分别是A品种、B品种和C品种。
这三个品种在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有所差异,通过对比试验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优劣势。
首先是产量方面的对比。
产量是衡量水稻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高产水稻品种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对比试验中,我们通过同等条件下的种植和管理,对三个品种的产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结果显示,A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550公斤,B品种为600公斤,C品种为520公斤。
从产量来看,B品种表现最好,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其次是抗逆性方面的对比。
水稻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逆境的影响,如干旱、病虫害等。
抗逆性是衡量水稻品种优劣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对比试验中,我们模拟了干旱和病虫害等逆境条件,观察三个品种的生长状态和受害程度。
结果显示,B品种在干旱条件下表现较好,叶片保持较好的水分和生长状态,而A品种和C品种则表现一般。
在病虫害方面,三个品种都有一定程度的受害,但B品种受害最轻。
从抗逆性来看,B品种是最优秀的。
最后是品质方面的对比。
水稻的品质不仅关系到食用价值,还关系到商品化和市场销售。
在对比试验中,我们对三个品种的籽粒外观、口感和加工适用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A品种的籽粒外观较好,颗粒饱满;B品种的口感较好,米饭口感细腻;C品种的加工适用性较好,适合加工成米饭和米粉等。
从品质来看,三个品种各有所长。
综合以上对比试验的结果来看,B品种在产量和抗逆性方面表现最优秀,具有很大的种植潜力。
而A品种和C品种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综合表现上略逊于B品种。
在今后的水稻种植中,B品种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5.7
5.14 5.19 3.8 5.25 6.6 7.7 7.14 7.25 8.5 8.13 9.29
过 水 稻 品 种 试 验 对 比 ,综 合 考 量 水 稻 各 个 品 种 的 品 质 与 产 量 ,让 群 众 更 加 直 观 地 认 识 和 选 择 适 宜 的 生 产 品 种 ,为今后推
广高产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词:水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511
文献标识码:A
X 文章编号:2095-980 (2017)04-0132-01
5 调查内容
( 1 ) 生 育 性 状 调 查 ,具 体 如 表 1 所 示 。
表 1 生育性状调查情况
3 试验作物品种及试验设计方法
序
育 苗 出 苗 — 叶一 二 叶 一 三 叶 一 插秧 插秧基 返 青 分 蘖 分蘖 分蘖 始 穗 盛 花 灌 浆 成 熟
品种
号
时 间 时 间 心期
心期
心期
期 础叶龄 期
2 试验展示时间及地点
(1) 时 间 :0 1 6 年 4 月 -2016年 1 1 月 。 (2) 地 点 :陈 家 郎 家 村 外 环 路 边 (镇 政 府 ) 。
草 ) ② 5 ~ 6 片 叶 ,返 青 分 蘖 肥 每 亩 硫 铵 7.5k g ( 视 情 况 也 可 用 尿 素 3.75k g );③ 8 片 叶 施 肥 每 亩 硫 铵 7.5k g ( 视 情 况 也 可 用 尿 素 3.75k g ) + 硫 酸 钾 肥 5 k g 斤 追 肥 ;④ 1 0 叶 追 施 每 亩 硫 铵 5 k g ( 视 情 况 也 可 用 尿 素 2.5k g );⑤ 1 4 叶 追 施 尿 素 2.5k g。 注 :优 质 米追肥减半。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培育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目标,许多育种机构开展了各种对比试验以筛选出表现较优的品种,本文就是对其中一项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的介绍。
本次试验共选取了X、Y和Z三个水稻新品种,将它们分别种在同样的土壤和气候环境下,进行生长和产量等多方面的对比观测。
下面是对比试验的结果:
一、生长情况:
1.株高:在生长初期阶段,三种水稻品种的株高都较为接近,但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生长,品种X的株高开始明显高于其他两种。
2.叶子颜色:在生长过程中,三种品种的叶子颜色都较为健康,但品种X的叶片较宽厚绿润,呈现出更好的光合作用,叶色鲜亮。
3.穗长度:品种X的穗长度最长,为28.2cm,品种Y的为22.8cm,品种Z的为
25.7cm。
二、产量和品质方面:
1. 单穗重量:品种X的单穗重量为27.2g,品种Y的为25.3g,品种Z的为24.1g。
品种X的单穗重量较大,说明其在养分吸收和利用上较为出色。
3. 籽粒品质:三个品种的米粒长度和粒型基本相同,但品种X的稻米颜色较为明亮,口感细腻,收购价格较高。
综上所述,经过对比试验,品种X表现出了更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可以作为新一轮水稻育种的重点品种之一。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对比试验总结
近几 年 水 稻种 植 面 积 和 产 量 不 断 提高 , 得 了显 著 的 取
秧 田 4月 1 5日播 种 , 田 5月 3日搅 浆 平 地 , 本 5月’3 1
日人 工 插 秧 。 底 肥 施 尿 素 4 k / 6 g 6 7 m ,二 胺 7 k / 6 g6 7 m , 酸 钾 1 g 6 7 m , 岩 峰 牌 硅 肥 1 g 6 7 m ; 硫 0 k/ 6 叠 5 k/ 6
毒速 克 2 l6 7 m + 0 0 m / 6 3 %力 克 菌 爽 1 l6 7 m ; 二 5 m / 6 第 次 防 病 在 7月 1 日, 7 %稻 艳 2 / 6 第 三 次 防 0 用 5 5 g6 7 m ;
1 内容 与方法
11 试 验地 基本 情 况 . 试 验 地 设 在 八 五九 分 公 司水 稻科 普教 育基 地 , 壤 类 土
维普资讯
—
报 。。 丛 球 来自V. N3 o8o I . 3
水 稻 不 同 品种 ( 系 ) 比试 验 总 结 品 对
孙 健
( 龙 山分 公 司 种 子公 司 , 龙 江 青 黑 建 三 江 1 6 3 ) 5 3 3
摘
要 : 验 采 用 大 区 对 比的 方 法 , 究 垦 鉴 稻 1 试 研 4等 1 7个 品种 ( 系 ) 应 用 水 稻 “ 化 ” 培模 式 下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和 经 品 在 三 栽
t a .T e rs l h w d ta K nig 0 - 4 ,K n a d o 4 e d o n N n d 4— 0 e om d b t r i i s r l h eut s o e h t e j 4 5 9 ej n a 1 ,K n a 1 a d o g a 0 0 4 p r r e e e n s n i 1 f t
水稻新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 墨衄 5 \ 8 面 业
1材料 与方 法 .
号提前进入抽穗期和成熟期 , 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23 .不同品种( 生物学特性的表现。 系) 通过表 1 可以看出: 分蘖
1 . 验 作 物 与 1试 系 : 2 07 绥 2
65 、 19绥粳 8 、 0—71 、 号 绥 2 05垦系 9 0 、 9 1龙育 o—44龙粳 1、 3 5、 8龙 力较强的品种有 : O—7 1 、 绥 2 0 5垦粳 1 、 号 农大 O—O8龙建 0— 3 3、 7 交 O— 13 、 3 33龙粳 2 、 0龙丰 K 8龙建 O —3农大 0—o8垦粳 2 3绥 0—65、 、 7 、 3 3、 、 2 19空育 11 3 和垦 o—19 。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 4 O3 绥
表现不一样 , 如空育 11三江一号与同熟期的品种比较 , 3, 抽穗、 成
熟期拖后 , 而且褐变穗 , 空瘪粒较前两年严重, 经济性状差。
2 不 同品种 对水 稻 生育期 的影 响。 过 调查可 以 看出 不同 品 . 2 通
种的生育期各不相同。1 片叶品种 :绥 O—65 、绥粳 8号、 2 2 19 绥
1 试验地基本情 况。试验地在创业农场水田区, . 2 土质为草甸
钾 1 1 5 /gp 值 6 , 3. mgk ,H 2 . 耕层 2c 3 0m。前茬为 水稻 , 秋翻 。
褐变穗发病较重 , 其它品种均发病较轻。抗 白浆土 , 有机质 4 2 碱解氮 11 m /g . %, 4 6 . gk, 4 速效磷 2. /g速效 和三江一号的鞘腐病, 9 mgk , 8
0—7 1 的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较 1 片叶品种明显晚 4 2 05 1 —5 天, 但由于今年气温偏高 , 降水少 , 1 2片叶品种均能正常成熟 , 各
靖西市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134实验研究靖西市作为产粮大县,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20万亩。
为了筛选、鉴定适合本地种植的水稻新组合,寻找替代优良品种,保证水稻生产稳产发展,2020年靖西市农业农村局引进10个水稻新品种在靖西市化峒镇化峒街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抗性等方面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设在化峒镇化峒街粮食功能区标准农田示范片,面积750m2,前茬作物蔬菜,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周边建有灌溉三面光,灌溉良好。
1.2试验品种。
种子来源由种子公司代理经销商提供,都是经过审定的或经过引种许可的品种。
参试品种有10个,具体为:梦两优黄莉占、百香优125、晶两优华占、隆晶优534、果两优油晶、鑫丰优865、野香优688、野香优959、又香优香丝苗、野香优8号。
1.3试验设计 。
10个品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一个小区,小区面积60m2(3m×20m)珠行距20cm×20cm,每667m2种植1.6万丛,间距50cm,四周设保护行。
1.4试验方法。
采取半水育秧,6月3日浸种,6月5日播种,7月3日移栽。
移栽前每667m2施150kg巨微生物有机肥底肥,并进行三犁三耙,6月28日施15kg复合肥,氯化钾2.5kg做送嫁肥并用氯氟吡蚜酮、稻瘟灵、杜邦凯恩农药喷雾一次。
移栽前,大田进行三犁三耙整地,每667m2施200kg巨微生物有机肥。
为保证试验准确性,按试验设计进行拉绳载插。
于7月14日结合除草剂,每667m2施分蘖肥复合肥25kg,尿素5kg。
7月9日、8月16日用稻瘟灵、茚虫威、苯甲丙环唑、吡蚜酮采取植保无人机喷洒防治稻飞虱、稻瘟病、螟虫等。
成熟后分别收获,并称重折干计产,同时进行考种。
生育期间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没有出现爆发性病虫害及不良天气。
2.结果与分析2.1 全生育期。
如表1,全部参试品种在6月3日浸种,6月5日播种,7月3日移栽大田;移栽后9天所有品种均分蘖;抽穗期,隆晶优534抽穗日期是8月26日,抽穗时间最早,百香优125、鑫丰优865、又香优香丝苗抽穗日期在8月27日,晶两优华占抽穗期最晚在9月4日,其他品种均在9月1日;全生育期,对照品种野香优688生育期是127d,野香优959、又香优香丝苗、野香优8号生育期是127d,其次,百香优125生育期124d,梦两优黄莉占生育期132d,晶两优华占生育期最长134d,隆晶优534、果两优油晶、鑫丰优865生育期最短122 d。
品种对比试验ppt总结汇报
品种对比试验ppt总结汇报品种对比试验是指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评估它们在同一环境下的生产性能和品质特征。
这种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最适合特定条件下种植的优质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并对其产量和品质进行了评估。
首先,我们对三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品种A的生育期最短,大约为110天;品种B的生育期为115天,稍长于品种A;品种C的生育期最长,为120天。
这意味着,如果农民想要获得更快的水稻收获期限,品种A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希望有更多时间来进行管理和照料,品种C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因此,在品种选择时,农民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进行选择。
其次,我们评估了三个品种的产量。
结果显示,品种B的平均产量最高,为每亩6000公斤;品种A的平均产量为每亩5500公斤,稍低于品种B;品种C的平均产量最低,为每亩5000公斤。
这表明,品种B在同样的环境下具有最高的产量潜力,农民选择这个品种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然而,其他因素如病虫害抗性和适应性也需要考虑,因为只有产量高不一定意味着最佳的品种选择。
此外,我们还对三个品种的品质特征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品种A和品种C的米粒较大,颜色较白,口感较好;而品种B的米粒较小,颜色稍黄,口感略差。
这表明,如果消费者对米粒大小和颜色有较高的要求,品种A和品种C可能更受欢迎。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品种B就没有市场,因为有些消费者也可能更关注品质特征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价格和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品种对比试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品种A具有较短的生育期和较好的品质特征;品种B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品种C具有较长的生育期和较大的米粒。
因此,在选择种植水稻品种时,农民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定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此外,对于未来的测试和研究,我们建议进一步探索不同品种的病虫害抗性和适应性,以便为农民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种植建议。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对农民和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种植不同的水稻品种会对产量、品质、适应性等方面产生影响,因此进行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可以帮助农民选择更适合自己地区的品种,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为了深入了解水稻新品种的特点和优劣势,本次试验选取了三个新品种和一个常规品种进行对比测试。
试验条件相同,测试了每个品种的生长、产量、品质等方面,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1和常规品种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了100%;新品种2的发芽率稍低,但在初期生长速度和株高方面表现出色,成熟期也比其他品种晚。
新品种3的理化特性相似,但成熟期略早于其他品种。
在产量方面,新品种1产量最高,达到了991.5千克/亩,比常规品种提高了7%,新品种2和3的产量也比常规品种高,分别为968.3千克/亩和960.6千克/亩。
新品种1在极端天气下表现最好,干旱天气对其影响最小,可在干旱地区种植;新品种2相对较耐盐碱,适合沿海盐碱地种植;新品种3在寒冷高原地区表现最好。
至于品质方面,新品种1和常规品种的营养含量最高,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更高;新品种2和3的外观更为美观,米粒饱满,口感好。
综合来看,这三个新品种和常规品种各有优劣势,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比如在干旱地区,应该选择耐旱品种;在寒冷地区应该选择早熟品种;在沿海盐碱地区应该选择耐盐碱品种。
同时,也应该注意品质、产量和适应性的平衡,尽量选取多方面指标都表现出色的品种。
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可以为农民的种植选择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东台市2019年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23.3
南粳 9108渊CK冤
24.5
126.7 116.7 115.3 118.2
93.4
26.5
94.2
26.3
93.5
27.5
95.6
27.3
774.6 667.9 690.8 755.8
746.0
1
635.5
9
667.2
8
739.4
3
重较高的品种还有淮稻 5 号尧 南粳 9108袁 苏香粳 1785 最低袁为 25.8 g遥 2.3 不同水稻品种茎蘖动态的差异
摘要院为了研究和掌握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袁筛选出适宜东台市种植的高产尧优质水稻品种袁 2019 年袁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以丰粳 1606尧南粳 5718尧丰粳 3227 等 9 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 行对比试验袁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尧茎蘖动态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尧抗逆性尧稻米品质等遥结果 表明袁金香玉 1 号尧南粳 5718尧南粳 9108尧丰粳 3227尧丰粳 1606 等 5 个品种产量潜力较高袁综合表现 较优袁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遥 关键词院水稻品种曰对比试验曰产量曰品质曰东台
[9]胡民主.不同生态环境下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 技推广袁2017渊2冤院71.
-113-
2021.7 试验研究
用大区比较试验袁每个大区面积为 1 334 m2袁不设重 复袁随机排列袁处理间留走道 0.6 m遥 5 月 23 日进行毯 苗育秧袁6 月 13 日进行毯苗机插袁 栽插规格为 25 cm伊 14 cm袁每穴 3耀4 苗遥 参照精确定量施肥方案施肥袁施 纯氮 18 kg/亩袁 按基肥颐分蘖肥颐穗肥为 4颐3颐3 施用袁分 蘖肥于移栽后 7 d 一次性施入袁穗肥于倒 源 叶期和倒 圆 叶期分 2 次等量施入曰晕孕运 比例为 1颐0.5颐0.5袁 磷肥 一次性基施袁钾肥分别于耕翻前和拔节期等量施入遥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的前一个叶龄袁 当茎蘖数达到 预期穗数的 80%时袁开始排水搁田袁轻搁尧多搁曰拔节 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袁干干湿湿遥 其余栽培管理措 施按照高产栽培要求实施遥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生育进程 观测记载各品种的主要生育时期 及其对应的准确日期袁包括播种期尧移栽期尧抽穗期 和成熟期袁 其中抽穗期的确定标准为群体 50%以上 有效单茎的穗顶渊不包括芒冤自剑叶叶鞘中露出曰成 熟期确定标准为群体 95%以上有效穗的 95%以上籽 粒呈现品种本身的正常熟相遥 1.4.2 茎蘖动态 每个处理定点 20 穴作为 员 个观 察点袁共定 2 个观察点遥 拔节前每 5 d 调查 1 次袁拔节 后每 7 d 调查 1 次袁观察茎蘖消长动态遥 1.4.3 产量 成熟期采用五点法每处理普查 50 穴袁 计算有效穗数袁 并根据平均成穗数取 5 穴调查每穗 粒数尧结实率袁测定千粒重袁计算理论产量遥 成熟期采 用大区机收袁测定籽粒水分含量后按 14.5%标准含水 量计算实产遥 1.4.4 稻米品质 水稻收获脱粒尧晒干袁于室内贮藏 3 个月后袁用 NP-4350 型风选机等风量风选袁从外观 品质和米饭品质方面进行综合打分遥
阜宁县粳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阜 宁县 是 全 国粮 食 生 产先 进 县 、 绿 色 食 品 原 料生 产 基 地 县 ,常 年有 近 6万 h m 的水 稻 面 积 。
产 科 技 工 程 项 目 ( 2 O 1 2 B A D 0 4 B 0 8 、
定期 调查 水 稻 生 长 群 体发 育 动 态 和苗 情 , 记 载生 长发 育 情 况 , 成熟 期 对 植 株 性状 和 穗 粒结 构
进 行考 种和 调查 。 试 验 田按 当地病 虫 害发生 发 展及 时进行 了病
采 用机 插秧 ,每 个参 试 品种 栽 插 面积 为 5 5 0 m , 不 设重 复 。 行距 2 5 c m, 株距 1 3 . 3 c m, 栽插 2 . 0
万 穴/ 6 6 7 m , 3 - 4株/ 穴。
1 . 4 田间管理
1 . 4 . 1 秧田 供试 品种 播前 用 咪鲜胺 浸 种 ,采用 塑 料 软盘 基质 育 秧 , 用 种 量折 大 田 5 k g / 6 6 7 m , 于 5月 2 9日育苗 , 6月 1 7日机插 ,秧 龄 1 9 d , 栽
参 加 对 比试 验 的水 稻 品种 及 选 育 单 位 见 表
1 。
沛 。常年 降水 量 9 7 9 . 6 m m, 日照 时数 2 2 1 8 . 9 h ,
无 霜期 2 1 3 d 。县 内地 势平 坦 , 土地 肥 沃 , 土 层 深 厚, 有机质含量 高 , 全 县 平 均 土 壤 有 机 质 含 量 为
1 内容 与方法
早稻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早稻品种比较试验总结摘要在太阳升镇进行早稻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陆两优996高产,质优,个体和群体关系较好,生育期适中,在修水县推广前景很好;蓉优3号高产,质优,抗稻瘟病强,在修水县可全面推广;淦鑫203、金优90、金优706、湘优2号、两优039要根据各品种的特性选择性种植。
关键词早稻;产量;品比为促进修水县粮食生产的发展,提供优质、高产、抗性好的早稻品种,2010年在太阳升镇进行了早稻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太阳升镇农科所村8组某户责任田,供试田块面积2 000 m2,潴育黄泥田,土壤有机质2.86%,pH值5.5,碱解氮118.9 mg/kg,速效磷23.3 mg/kg,速效钾67.5 mg/kg。
1.2试验材料供试品种7个,分别为陆两优996、淦鑫203、金优90、金优706、湘优2号、两优039、蓉优3号。
1.3试验设计试验设7个处理,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3次重复,小区面积11.7 m2,每小区栽300蔸,行株距为23.3 cm×16.7 cm,试验区外设保护行。
1.4试验过程试验在3月27日播种,秧田施农家肥15 t/hm2作底肥,4月28日施尿素75 kg/hm2作送嫁肥。
5月1日移栽,秧龄34 d,每蔸栽2粒谷,移栽时试验田施45%三元复合肥375 kg/hm2作基肥,在5月9日结合打除草剂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分蘖肥,6月23日施尿素45 kg/hm2作穗肥。
5月25日用螟施净900 mL/hm2、井冈霉素600 g/hm2混合施用防治二化螟、纹枯病,6月23日用扑虱灵450 g/hm2、75%三环唑450 g/hm2混合施用防治稻飞虱、稻瘟病[1-2]。
试验各品种生育期虽有不同,但统一在7月23日同时收割。
1.5调查统计试验分小区单割单收,按小区计产量。
计算田间20蔸水稻的平均有效穗数,取5蔸进行室内考种[3]。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0引言
和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年均气温12.2℃,年降水量33.5mm,年日照数2643 h,无霜期210 d,昼夜温差12.8~16.3℃,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土壤沙质,透气,排水良好,适宜水稻栽培区。
为了不断提高和田地区水稻单产,2007年和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和田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1.水稻品种
选择78-1、86-3、96-20-1-2、08-41、辽454、99YJ83、秋田39、选珍2-5、沈农129、爱之星、梦日立11个水稻品种,对照品种为秋田小町。
2.土壤准备
基施优质农家肥3000kg/667m2、尿素15kg/667m2、美国二铵10kg/667m2、硫酸钾5kg/667m2,深翻20cm,做畦育苗。
育苗和插秧前用禾大壮150g /667m2除草。
3.记载事项(见表1、表2)
4结论
78-1、86-3、96-20-1-2、08-41、99YJ83、秋田39、选珍2-5、沈农129、爱之星等9个品种在和田表现出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抗倒伏、米质优、产量高等优点,适宜和田地区栽培,应积极推广。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因此发展新品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旨在对比不同水稻新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为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佳的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试验选取了三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是A品种、B品种和C品种。
每个品种选用了相同的播种时间、密度和施肥条件,并在相同的田地中进行栽培。
我们观察了三个品种的生长特性。
经过30天的生长,我们发现A品种和B品种生长势旺盛,株高较高,叶片繁茂,而C品种生长较慢,株高较矮,叶片数量较少。
这说明A品种和B品种具有较强的生长力,适应性较强。
接下来,我们对三个品种的产量进行了比较。
收获季节到来时,我们根据每个品种的株数、穗长和穗粒数来估算产量。
经过统计,A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00公斤/亩,B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50公斤/亩,而C品种的平均产量只有800公斤/亩。
可以看出,B品种的产量最高,A品种次之,C品种产量最低。
我们对三个品种的品质进行了比较。
我们采集了每个品种的稻谷样品,进行测量和分析。
结果显示,A品种的稻谷颗粒较大,米粒粘性适中;B品种的稻谷颗粒中等大小,米粒黏性较高;C品种的稻谷颗粒较小,米粒黏性较低。
A品种和B品种适合作为食用米,而C 品种适合用于加工成其他产品。
综合以上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B品种是本次试验中最优秀的水稻新品种,它具有较强的生长力、高产量和优质的品质。
建议农民在水稻种植中选择B品种进行栽培,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评估新品种在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优质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小结
优质水稻品种比较试验小结发布时间:2022-10-23T02:44:41.59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2期作者:李永秀[导读] 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李永秀贵定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省黔南州551300摘要:为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我县优质稻推广,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根据全省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要求,结合贵定县实际,组织开展优质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杂交水稻良种,为我县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关键词:水稻试验方法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及组合A、21H001B、21H002C、川种优3607D、内香优6231E、内香优6368 F金优香占 G 川优62031.2试验地点贵定县盘江镇红旗村罗福彬责任田,土壤质地沙壤土,肥力中等,前茬杂交油菜。
1.3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4m,宽3m,面积12㎡,重复间0.5m,小区间0.3 m,小区与保护行间距0.5m,四周设保护行。
田间排列如下:A B C D E F GC F G ADE BD GE BF A C1.4试验经过试验品种21H001、21H002于2021年4月8日播种,其余5个品种4月16日播种,采用塑盘泥浆湿润育秧方式,播前割掉油菜后亩用有机肥500公斤、西洋复合肥40公斤撒施,放水后用旋耕机翻犁,然后整成厢面宽1.2米的厢面,用塑盘先装入厢面泥浆后每盘播种40克种子,再盖上泥浆,然后摆放在厢面上,搭拱棚覆盖无纺布保温育秧,5月10日揭开无纺布炼苗。
大田油菜收获后5月15日抽水放田,5月18日亩施入500公斤有机肥后用大型犁田机翻犁1次,5月19日再旋耕一次耙平后亩施入西洋复合肥40公斤,5月20日人工手插,每小区栽10行,每行20穴,共200穴,每亩11110穴,每穴插2粒谷秧。
5月28日结合除?亩施尿素5公斤提苗,6月5日亩施尿素5公斤分蘖肥,7月6日亩施西洋复合肥10公斤穗肥,之后仅开展水分管理。
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前言:为了做好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更好服务于水稻生产。
2012 年我们对五个品种。
通过对比各品种的特征、特性、增产潜力,筛选出适合本站种植的优良品种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为我单位今后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水稻生产用种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1、验作物与品种参试品种(系):龙粳20,龙粳26,龙粳29,龙粳31,垦鉴稻6 号2、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在第十一作业站北1 地号,土质为白浆土,有机质4.42%,碱解氮161.4mg/kg ,速效磷29.8mg/kg ,速效钾131.25mg/kg , pH值6.3,耕层20cm前茬为水稻,秋翻。
3、验处理及设计试验设大区试验,采取对比法,不设重复。
4、培技术要点采取旱育高台模式育苗,叶龄跟踪技术进行栽培管理,耕作基础秋翻,4月30日泡田搅浆平地,4月10 日育苗,5月15日插秧,插秧规格9X3寸。
施肥量25kg/亩。
其中尿素9kg,磷酸二铵6kg, 33%硫酸钾10kg,氮肥按基肥40%蘖肥30%穗肥30% 磷肥100%基施,钾肥70%基施,30%穗肥的比例施用。
化除:插秧前本田封闭灭草,亩用80%稻思达可湿性粉剂6g,插秧后亩用30%可罗津50ml+吡嘧磺隆10g喷施,全生育期喷施叶面肥3 次,防病虫3 次。
二、果与分析1 、象条件对不同品种的影响2012年有效积温2959.0 C,比历年平均多374.5 C,全生育期降水668.3mm比历年平均多99.9mm,无霜期148天,平均气温16.6 C。
由表1可以看出,2012年的气象条件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是比较有利的,只是4、5月份的低温造成对照品种垦鉴稻6 号摊青结实率低。
8 月30 日大风,造成部分水稻品种倒伏,龙粳20、龙粳31 倒伏明显,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品种的表现不一样,如龙粳26,垦鉴稻6 号与同熟期的品种比较,抽穗、成熟期拖后,而且褐变穗,空瘪粒较前两年严重,经济性状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2-05-10T11:35:53.53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导读] 由结果与分析中可知,由于2011年特殊的气象条件,所有的品种都未发现稻瘟病、并且都能够正常的成熟。
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科研所 156300
摘要本文对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种比较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空育131、龙粳26、龙粳25、龙粳31、龙粳29、龙粳20、龙交04-908、龙交06-2110、龙交04-2717、龙交09-1116、龙交06-192、龙稻一号、三江一号。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地处第三管理区157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旱改水第七年,土壤有机质含量5.4%、pH值5.86、碱解氮210.91mg/㎏、速效磷20.2mg/㎏、速效钾163.15mg/㎏、速效硅133.76mg/㎏。
1.3试验设计
以当地主栽品种空育131为对照,4月21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每一处理7行,行长40米,不设重复,插秧规格为9*3寸,每穴3-5株。
施肥量:亩施肥总量31kg/亩,其中尿素10kg,二铵9kg,钾肥12kg;硅肥5kg/亩。
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3:3:1:3的比例施入;磷酸二铵在基肥时全部施入;钾肥按照基肥:穗肥=6:4施入。
其它管理同常规。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表1 不同品种、品系的生育期
品种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
龙粳26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交04-908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粳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6日
龙交06-2110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7日7月30日
龙交04-2717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
龙交09-1116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粳25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龙稻一号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4日7月26日
空育1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三江一号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交06-192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
龙粳29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4日7月26日
龙粳20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5日7月18日7月21日由表1可知,在相同播期、插秧期条件下,各品种(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虽都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龙交06-192是12片叶品种外,其余的品种与对照品种空育131都能正常成熟。
2.2抗性比较
表2 不同品种(品系)抗性比较
品种株高(cm)倒伏程度(﹪)叶瘟(级)穗颈瘟(级)
龙粳26110.3000
龙交04-9081042000
龙粳3193.6000
龙交06-2110103.61000
龙交04-271798000
龙交09-111689000
龙粳2588.6000
龙稻一号90.4000空育13185.4000三江一号93.2000龙交06-192101.8000龙粳2989000龙粳2089.2000由表2可知,各品种(品系)在抗倒伏性方面,除龙交04-908和龙交06-2110分别出现20%和10%的倒伏外,其他品种(品系)都未出现倒伏现象;在抗病性方面,由于今年特殊的自然条件、在叶瘟和穗颈瘟的高发期内均是晴好的天气,所以各品种都没有发现叶瘟和穗
颈瘟。
龙交06-192出现比较严重的胡麻斑病,其它品种仅有个别叶片出现少量胡麻斑病。
2.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比较
表3 各品种(品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比较
品种穗数/㎡穗粒数
(粒)
结实率%千粒重g
实测产量
(kg/亩)
出米率
%
龙粳2658780.492.528.7631.558.0
龙交04-90866092.791.627.4732.158.0
龙粳3151288.692.126.6708.169.3
龙交06-211052274.887.927.4611.258.3
龙交04-271751273.887.827.3654.259.3
龙交09-111660164.292.827.1580.063.3
龙粳2571185.688.324.3609.867.3
龙稻一号522115.486.225.6627.745.3
空育13165965.291.926.7691.865.3
三江一号60772.388.930.1579.366.3
龙交06-19248493.679.728.7546.360.0
龙粳2949084.290.526.3686.257.3
龙粳2059280.785.126.8650.859.3从表3表明,在平方米穗数方面,比空育131分蘖多品种(品系)有龙粳25和龙交04-908;在穗粒数方面,最多的是龙稻一号,其次是龙交04-908、龙交06-192、龙粳31、龙粳25和龙粳29;在结实率方面,龙交09-1116、龙粳26、龙粳31、空育131、龙交04-908和龙粳
29都在90%以上;结实率最高的是龙交09-1116为92.8%,在千粒重方面,三江一号最重为30.1g,其次是龙交06-192、龙粳26、龙交04-908、龙交06-2110、龙交04-2717、龙交09-1116和龙粳20,都比对照空育131的26.7g重,最轻的是龙粳25为24.3g;在最终产量方面,产量最高的是龙交04-908为732.1kg/亩,比对照空育131增产5.8%,其次是龙粳31比对照增产2.4%,出米率最高的是龙粳31为69.3%、其次是龙粳25和三江一号分别为67.3%和66.3%。
3.结论与建议
由结果与分析中可知,由于2011年特殊的气象条件,所有的品种都未发现稻瘟病、并且都能够正常的成熟。
从整体性状表现上,龙粳31最好,产量为708.1kg/亩,比对照空育131增产2.4%,出米率为69.3%,是参试品种(品系)中出米率最高,但分蘖能力中等;其次是主栽品种空育131,产量为691.8kg/亩位居第三,出米率为65.3%;龙粳25和三江一号表现也不错,产量虽不及主栽品种空育131,但出米率都比空育131高。
龙粳31,主茎11叶,株高93.6cm,分蘖力中等,穗粒数88.6粒,结实率92.1%,千粒重为26.6g,产量为708.1kg/亩,比对照空育131增产2.4%,出米率为69.3%,抗倒伏性较强,抗病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