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尺寸

合集下载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3、从尚需继续加工表面标注工序尺寸的计算


在零件加工中,有些加工表面的测量基面或定位基面是一些尚需继续加工
的表面。当加工这些基面时,不仅要保证本工序对该加工表面的一些精度
要求,而且同时还要保证原加工表面的要求,即一次加工后要同时保证两
至小于一个组成环的公差时(如第二组或第三组设计尺寸),则不仅要提高
本工序尺寸x的加工精度,而且要提高前工序(或工步)的工序尺寸 的加工
精度。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的尺寸换算


零件加工中,当加工表面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也需要进行一
定的尺寸换算。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从上述三组尺寸的换算可以看出:通过尺寸换算来间接保证封闭环的要求,
技 术
必须要提高组成环的加工精度。当封闭环的公差较大时(如第一组设计尺
寸),仅需要提高本工序(车端面C)的加工精度;当封闭环的公差等于甚
一定的渗层深度。为此,必须合理地确定渗前加工的工序尺寸和热处理时的
渗层深度。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学 习 任 务
机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械 制 造 技 术

工序尺寸

工序尺寸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一、基本概念在由毛坯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毛坯尺寸与成品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就称为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即为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

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即为后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就称为工序余量。

旋转表面加工余量是从直径上考虑的,称为对称余量(双边余量);平面的加工余量则是单边余量。

任何加工方法加工后的尺寸都会有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确定各种加工方法的工序尺寸公差。

为了便于加工,对工序尺寸公差带一般都规定为“入体”(指向工件材料体内)的方向,即对于被包容面(如轴、键宽),工序尺寸公差带都取上偏差为零,即加工后的基本尺寸与最大极限尺寸相等。

对于包容面(如孔、键槽宽),工序尺寸公差带都取下偏差为零,即加工后的基本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相等。

毛坯尺寸的公差带常取对称偏差标注。

A、对于被包容面工序余量Z=上工序基本尺寸-本工序基本尺寸工序最大余量=上工序最大极限尺寸-本工序最小极限尺寸工序最小余量=上工序最小极限尺寸-本工序最大极限尺寸B、对于包容面工序余量Z=本工序基本尺寸-上工序基本尺寸工序最大余量=本工序最大极限尺寸-上工序最小极限尺寸工序最小余量=本工序最小极限尺寸-上工序最大极限尺寸二、加工余量的影响因素加工余量的大小对于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均有较大的影响。

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了机械加工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增加材料、工具和电力的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

若加工余量过粘,则既不能消除上工序的各种表面缺陷和误差,又不能补偿本工序加工时工件的装夹误差,造成废品。

因此,应当合理地确定加工余量。

确定加工余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越小越好。

三、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1、查表法2、经验估算法3、分析计算法四、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零件图样上的设计尺寸及其公差是经过各加工工序后得到的。

每道工序的工序尺寸都不相同,它们是逐步向设计尺寸接近的。

为了最终保证零件的设计要求,需要规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工序尺寸计算

工序尺寸计算
验算封闭环公差 T0 = T1 +T2 T0 <T2 A0,设计基准 修正T2=0.063 例:如图活塞上加工销孔,要求保证尺寸 为活塞顶面。为加工方便常用 面定位,按工序尺 A1上偏差 EIA0= EIA2 –ESA1 ESA1B =(-0.063)(-0.087)=0.024 寸A1加工销孔。试确定工序尺寸 A1 A 下偏差 ESA0= ESA2 –EIA1 EIA1= 0 –及其公差。 0=0
A0 A1 A2
2)尺寸及偏差计算: A2=40+0.19
10-0.36 A1=50-0.17 A0封闭环
A2
3)假废品情况: 当A2=40+0.36(按上述计算应为超差),此时A1=50,A0=10-0.36(合 格)这种废品为假废品。
假废品的出现
只要测量尺寸的超差量小于或等于其余组成环 尺寸公差之和,就有可能出现假废品,为此应对该 零件各有关尺寸进行复检和验算,以免将实际合格 的零件报废而导致浪费。
设毛坯为带孔铸件,零件孔要求达到Φ 100H7(+0.035 ),Ra 0 为0.8μ m,材料为HT200。 其工艺路线为粗镗→半精镗→精镗→浮动精密镗
工序尺寸及其偏差
工序名称 浮动镗孔 精镗孔 半精镗孔 粗镗孔 毛坯孔 工序余量 0.1 0.5 2.4 5 8 工序经济精度 1T7(H7) 1T8(H8) 1T10(H10) 1T12(H12) 1T17(H17) 工序基本尺寸 100 100-0.1=99.9 99.9-0.5=99.4 99.4-2.4=97 97-5=92 工序尺寸及偏差 Ф 100 +0.035
工序尺寸与尺寸链计算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相关概念
• 工序尺寸——在零件加工的每个工序应保证的尺寸 小不仅受到工序余量的影响,而且与工艺基准的选择密 切相关.

机械制造技术:确定工序尺寸

机械制造技术:确定工序尺寸

n
Z0
Zi
i 1
3
确定工序尺寸 单边余量及双边余量
图1
图2
图3
思考:余量留大点好还是小点好?如何确定?
4
确定工序尺寸
2、确定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选择原则: (1)最小的加工余量,以求缩短加工时间; (2)充分的加工余量,保证规定的表面粗糙度及精度; (3)考虑零件热处理时引起的变形; (4)考虑采用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加工过程中零件可能发生的变形; (5)考虑被加工零件的大小。
9
确定工序尺寸
案例分析
某轴(锻件)直径尺寸为
50
0 0.016
mm(精度IT6),粗糙度为
Ra0.8μm。若加工方法为: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试确定工序尺寸。
10
确定工序尺寸
确定工序尺寸的要点:
1)查表确定余量(工序粗加工余量不用查表) 2)求工序基本尺寸:
最终工序的工序尺寸和公差需查看零件图;中间工序计算需从最终工序逐级向前推算。 3)确定各工序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最终工序尺寸公差等于设计公差,表面粗糙度为设计表面粗糙度;其它工序公差和表面粗 糙度按此工序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经济粗糙度确定。 4)标注工序尺寸公差:除最终工序外,其余各中间工序按“入体原则”确定工序尺寸公差, 毛坯的公差查表确定,一般为双向对称标注。
11
THANKS FOR LOOKING
5
确定工序尺寸

加工表面
加工方法
加工余量 (mm)
加工表面
加工方法
加工余量 (mm)
型 表 面 加
粗 车 2~5
粗铣、粗刨 2~3
外 圆 表 面
半精车 1.5~2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
目录
contents
加工余量概述 工序尺寸确定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关系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实例分析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未来发展
01
加工余量概述
加工余量的定义
加工余量是指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去除工件表面的材料或修正误差而预留的额外材料。
它通常由工序前后的尺寸差值来表示,是评价加工精度和工艺水平的重要参数。
偏差
工序尺寸的公差与偏差
03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关系
加工余量对工序尺寸的影响
加工余量决定了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尺寸变化,是影响工序尺寸的主要因素之一。
加工余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加工余量,以保证工件的质量和性能。
VS
工序尺寸是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达到的尺寸要求,是确定加工余量的重要依据。
智能化控制技术
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获取加工过程中的数据,对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实时监测与反馈
研发和应用环保、低毒、高效的切削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采用新型的加工设备和工艺,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
总结词:铣削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例三:磨削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
总结词:磨削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对于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至关重要。
05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未来发展
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智能化控制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智能预测和控制,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经验法
根据加工理论、材料力学和热力学等理论知识,结合加工工艺参数,计算出工序尺寸。理论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计算能力。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在工业制造中,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工序公差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这些参数的正确选择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影响到生产效率和成本。

首先,加工余量是指在设计尺寸基础上增加的一小部分尺寸,以确保在加工过程中获得所需的精度和质量。

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变形、磨损和切削力产生的误差,零件的尺寸会发生变化。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给零件留出足够的加工余量,以实现最终尺寸的精确控制。

加工余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特性、加工方式和设备精度等因素,通常会根据经验进行选择。

其次,工序尺寸是指在工序中所需要的具体尺寸。

它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在制造过程中,通常会有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有自己的尺寸要求。

工序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到产品的装配、安装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工序之间的配合和相互连接的准确度。

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以保证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

最后,工序公差是指在制造过程中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

由于加工方法和设备的限制,零件的尺寸不可能完全精确符合设计要求。

因此,在每个工序中都要设置一定的公差。

公差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要求、装配要求和材料的可变性等因素。

公差的范围决定了工序的控制难度和生产效率,范围过大会影响产品的精度和质量,范围过小会增加制造成本和难度。

综上所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工序公差是工业制造中至关重要的参数。

它们的合理选择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在确定这些参数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特性、加工方式、设备精度、产品功能要求和装配要求等因素,并结合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和产品性能。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工序公差是工业制造中重要的三个参数。

它们的选择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性能和生产效率。

在制造过程中,合理确定这些参数非常关键,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第五节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第五节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第五节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工序尺寸是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应保证的加工尺寸,其公差即工序尺寸公差。

正确地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是制订工艺规程的重要工作之一。

零件的加工过程,是毛坯通过切削加工逐步向成品过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工序余量在不断地变化,其中一些工序尺寸在零件图纸上往往不标出或不存在,需要在制定工艺过程时予以确定。

而这些不断变化的工序尺寸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需要用工艺尺寸链原理去分析它们的内在联系,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运用尺寸链理论去揭示这些尺寸之间的联系,是合理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基础。

一、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一)尺寸链的定义下面先就图5—17所示零件在加工和测量中有关尺寸的关系,来建立工艺尺寸链的定义。

图 图 图5—17 a )所示为一定位套,0A 与1A 为图样已标注的尺寸。

当按零件图进行加工时,尺寸0A 不便直接测量。

如欲通过易于测量的尺寸2A 进行加工,以间接保证尺寸0A 的要求,则首先需要分析尺寸1A 、2A 和0A 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据此计算出尺寸2A 的数值。

又如图5—18 a )所示零件,当加工表面C 时,为使夹具结构简单和工件定位稳定可靠,若选择表面A 为定位基准,并按调整法根据对刀尺寸2A 加工表面C ,以间接保证尺寸0A 的精度要求,则同样需要首先分析尺寸1A 、2A 和0A 之间的内在关系,然后据此计算出对刀尺寸2A 的数值。

我们将互相关联的尺寸(1A 、2A 和0A )以一定顺序首尾相接排列成一封闭的尺寸组,称为零件的工艺尺寸链。

图5—17 b )和图5-18 b )所示,即为反映尺寸1A 、2A 、0A 三者关系的工艺尺寸链简图。

由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为了加工和测量的方便,有时需要进行一些工艺尺寸的计算。

利用工艺尺寸链就可以方便地对工艺尺寸进行分析计算。

(二)尺寸链的组成1. 环是指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

例如,图5-17(b )中的1A 、2A 和0A 都称为尺寸链的环,尺寸链至少由三个环构成。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是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些参数的正确选择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成本。

首先,加工余量是指工件的最终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加工余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零件的相对尺寸和形状。

通常情况下,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保留适当的加工余量,以确保加工后的尺寸与设计要求相符。

加工余量的选择需要考虑材料的收缩率、热胀冷缩等因素,并结合加工方法和机械设备的精度要求进行确定。

其次,工序尺寸是指在制造过程中每个工序中所需达到的尺寸要求。

在多道工序的加工中,每个工序所要求的尺寸有时会与前后工序有关。

因此,确定工序尺寸时需要考虑工序之间的配合要求,以确保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流畅。

最后,工序公差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

工序公差可以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装配性能、运转精度和可靠性。

确定工序公差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要求、装配及使用条件、工艺能力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工序公差需要在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总而言之,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工序公差的确定是制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正确选择和确定这些参数,可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因此,在进行加工过程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

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的确定是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些参数的正确选择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成本。

加工余量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保留的尺寸差值。

加工余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零件的相对尺寸和形状。

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材料的物理特性、工件的几何形状、加工方法的选择等都会影响到加工余量的确定。

首先,材料的收缩率是影响加工余量选择的重要因素。

不同材料的收缩率不同,加工后的尺寸会有所变化。

在设计零件时,需要预留一定的加工余量,以弥补加工过程中材料收缩产生的尺寸变化。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
example
数控加工工艺学
.
1.1 工艺尺寸链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 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
1.1 工艺尺寸链
尺寸 链的 组成

封闭环 组成环 增环
减环 补偿环
.
example
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 程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
间接)形成的一环
增环
减环
环 组成环:尺寸链中对 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 环
.
尺寸链的特性
.
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
▪ 尺寸链的计算,是指计算封闭环与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公差及 极限偏差之间的关系。尺寸链的计算,是指计算封闭环与组成环的 基本尺寸、公差及极限偏差之间的关系。工艺尺寸链常见的有直线 尺寸链和平面尺寸链,其中,直线尺寸链最常见,它是指各环尺寸 方向一致的尺寸链。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极值法和统计法两种,对 于环数少的尺寸链常用极值法计算,对于环数多的尺寸链用统计法 计算。
▪ (1)正计算形式
已知各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公差及极限偏差, 求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公差及极限偏差。
.
1.2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2)反计算形式
已知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公差及极限偏差,求各 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公差及极限偏差。
.
1.2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3)中间计算形式
已知封闭环和部分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公差及极 限偏差,求其余组成环的基本尺寸、公差及极限偏 差。
数控加工工艺学
.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是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应保证的加工 尺寸,其公差即工序尺寸公差。正确地确定工序尺 寸及其公差是制订工艺规程的重要工作之一。零件 的加工过程,是毛坯的形状和尺寸通过切削加工逐 步向成品演变的过程。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工序尺寸是指某一工序加工应达到的尺寸,其公差即为工序尺寸公差,各工序的加工余量确定后,即可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

零件从毛坯逐步加工至成品的过程中,无论在一个工序内,还是在各个工序间,也不论是加工表面本身,还是各表面之间,他们的尺寸都在变化,并存在相应的内在联系。

运用尺寸链的知识去分析这些关系,是合理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基础。

一、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一)工艺尺寸链的概念 1 .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如图 3-78 所示,用零件的表面 1 定位加工表面 2 得尺寸 A1 ,再加工表面 3 ,得尺寸 A2 ,自然形成 A0 ,于是 A1 — A2 — A0 连接成了一个封闭的尺寸组(图 3-78b ),形成尺寸链。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同一工件的各有关尺寸组成的尺寸链称为工艺尺寸链。

2 .工艺尺寸链的特征( 1 )尺寸链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尺寸与若干个直接得到的尺寸所组成。

图 3-78 中,尺寸A1 、 A2 是直接得到的尺寸,而 A0 是自然形成的。

其中自然形成的尺寸大小和精度受直接得到的尺寸大小和精度的影响。

并且自然形成的尺寸精度必然低于任何一个直接得到的尺寸的精度。

( 2 )尺寸链一定是封闭的且各尺寸按一定的顺序首尾相接。

3 .尺寸链的组成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称为尺寸链的环。

图 3-78 中 A 1 、 A 2 、A 0 都是尺寸链的环,它们可以分为:( 1 )封闭环在加工(或测量)过程中最后自然形成的环称为封闭环,如图 3-78 中的 A 0 。

每个尺寸链必须有且仅能有一个封闭环,用 A 0 来表示。

( 2 )组成环在加工(或测量)过程中直接得到的环称为组成环。

尺寸链中除了封闭环外,都是组成环。

按其对封闭环的影响,组成环可分为增环和减环。

①增环 尺寸链中,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则该类组成环称为增环,如图 3-78 中的 A 1 ,增环用来表示。

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

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

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
哇塞,说起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那可真是相当重要啊!这就像是搭积木,每一块积木的尺寸都得恰到好处,才能搭出完美的建筑。

首先呢,确定工序尺寸要经过几个步骤。

要仔细分析每个工序的加工要求和前后关系,就像解开一个复杂的谜题一样。

然后,根据已有的尺寸和公差,逐步推算出后续工序的尺寸。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可不能忽视。

一是要保证尺寸的准确性,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不然整个产品就可能出现大问题。

二是要考虑到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和变形,给尺寸留有余地,这就好比开车要保持安全距离一样。

三是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情况空谈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是至关重要的呀!如果工序尺寸不合理,就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受伤,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好像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就会掉下来。

所以,必须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安全可靠,让生产过程稳稳当当的。

那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在哪些场景能大显身手呢?它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了。

在机械制造、电子设备生产等领域,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呀!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让产品更加完美。

就像给产品穿上了一件合身的衣服,让它更加光彩照人。

比如说,在汽车制造中,工序尺寸的确定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发动机的某个零件尺寸出现偏差,那汽车还能正常运行吗?肯定不行啊!曾经就有一个汽车厂家,因为工序尺寸没控制好,导致一批汽车出现了质量问题,这可真是个惨痛的教训啊!
所以说呀,工序尺寸的确定方法真的是超级重要的,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高质量产品的大门!大家可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

工序尺寸与工序公差

5900.4
5900.4
6.3

Z总=4.5
59-2=57
07 571..5
本节学习要求
① ② ③ ④ 掌握加工余量的概念 理解影响加工余量大小的因素 掌握加工余量的方法 掌握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方法
59-2=57
0.8
1.6
3.2
粗镗
2
H12(00.4 )
6.3
6.3

Z总=4.5
07 571..5
以入体原则标注工序尺寸 工序尺寸调整 计算各工序的基本尺寸 初定工序
工序 名称
工序 余量 mm
经济精度 Mm
0.018 0
粗糙度 Ra/μm
基本工序尺寸 mm
以入体单 向公差标注 mm
5.4.3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步骤: 1)确定该加工表面的总余量,再根据加工路线确定各工 序的基本余量,并核对第一道工序的加工余量是否合 理。
2)自终加工工序起,即从设计尺寸开始,至第一道工序, 逐次加上(对被包容面)或减去(对包容面)各工序 的基本余量,便可得到各道工序的基本工序尺寸。 3)除终加工工序外,根据各工序的加工方法及其经济加 工精度,确定其工序公差和粗糙度。 4)按入体原则以单向偏差方式标注工序尺寸,并可作适 当调整。
0.046 0
1.6
3.2
6.3Leabharlann 锻Z总=4.559-2=57
07 571..5
工序 名称
(2)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经济精度和粗糙度 初定工序 调整后的工序尺寸 工序 以入体单
余量 mm 经济精度 mm
H 6(00.018 )
粗糙度 Ra/μm
基本工序尺寸 mm

工序尺寸的名词解释

工序尺寸的名词解释

工序尺寸的名词解释工序尺寸是指在工程制造中,用于描述工件尺寸的一组尺寸要求。

工序尺寸的准确确定对于工程制造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工序、尺寸以及工序尺寸的意义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1. 工序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工序”这一概念。

工序是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一系列操作步骤的总称。

在工程制造中,工序可以包括原料采购、工艺设计、设备配置、加工操作等等。

每个工序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2. 尺寸尺寸是指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大小或长度。

在工程制造中,尺寸通常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尺寸的准确度和精度对于工件的功能和装配有着重要的影响。

尺寸可以通过测量或计算等方式得到,然后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和分析。

3. 工序尺寸的意义工序尺寸作为工程制造中的重要概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工序尺寸可以用来实现工件的功能和性能。

准确的工序尺寸要求可以保证工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发动机缸体的尺寸要求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效率和排放标准。

其次,工序尺寸可以用于工艺控制和质量保证。

通过对工序尺寸的检测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修正加工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不良品的产生。

在制造行业,工序尺寸的精准测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工序尺寸还可以作为工艺改进和优化的依据。

通过对工序尺寸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找出加工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从而进行工艺改进。

例如,在航空制造中,飞机零部件的工序尺寸优化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提高其飞行性能。

4. 工序尺寸的应用工序尺寸在工程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精密加工:在精密加工中,工序尺寸要求非常严格,通常在亚微米级别。

这可以通过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控制方法来实现。

(2)装配工程:在装配工程中,工序尺寸被应用于零部件的选配和配对。

通过控制工序尺寸的公差,可以保证零部件的互换性和良好的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一、基本概念在由毛坯加工成成品的过程中,毛坯尺寸与成品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就称为加工总余量(毛坯余量);即为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

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即为后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就称为工序余量。

旋转表面加工余量是从直径上考虑的,称为对称余量(双边余量);平面的加工余量则是单边余量。

任何加工方法加工后的尺寸都会有一定的误差,因此需要确定各种加工方法的工序尺寸公差。

为了便于加工,对工序尺寸公差带一般都规定为“入体”(指向工件材料体内)的方向,即对于被包容面(如轴、键宽),工序尺寸公差带都取上偏差为零,即加工后的基本尺寸与最大极限尺寸相等。

对于包容面(如孔、键槽宽),工序尺寸公差带都取下偏差为零,即加工后的基本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相等。

毛坯尺寸的公差带常取对称偏差标注。

A、对于被包容面工序余量Z=上工序基本尺寸-本工序基本尺寸工序最大余量=上工序最大极限尺寸-本工序最小极限尺寸工序最小余量=上工序最小极限尺寸-本工序最大极限尺寸B、对于包容面工序余量Z=本工序基本尺寸-上工序基本尺寸工序最大余量=本工序最大极限尺寸-上工序最小极限尺寸工序最小余量=本工序最小极限尺寸-上工序最大极限尺寸二、加工余量的影响因素加工余量的大小对于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均有较大的影响。

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了机械加工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增加材料、工具和电力的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

若加工余量过粘,则既不能消除上工序的各种表面缺陷和误差,又不能补偿本工序加工时工件的装夹误差,造成废品。

因此,应当合理地确定加工余量。

确定加工余量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越小越好。

三、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1、查表法2、经验估算法3、分析计算法四、确定工序尺寸及其公差零件图样上的设计尺寸及其公差是经过各加工工序后得到的。

每道工序的工序尺寸都不相同,它们是逐步向设计尺寸接近的。

为了最终保证零件的设计要求,需要规定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工序余量确定之后,就可以计算工序尺寸。

工序尺寸公差的确定,则要依据工序基准或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是否重合,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

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计算顺序是:先确定各工序余量的基本尺寸,再由后往前逐个工序推算,即由零件上的设计尺寸开始,由最后一道工序开始向前工序推算,直到毛坯尺寸。

工序尺寸的公差则都按各工序的经济精度确定,并按“入体原则”确定上、下偏差。

例题1:某主轴箱箱体的主轴孔,设计要求为1006,0.8,JS Ra m φμ=加工工序为粗镗—半精镗—精镗—浮动镗等四道工序。

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公差。

解: 先根据有关手册及工厂实际经验确定各工序的基本余量,具体数值见下表中的第二列;再根据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表格确定各工序尺寸的公差。

具体数值见下表中的第三列;最后由后工序向前工序逐个计算工序尺寸,具体数值见下表中的第四列,并得各工序尺寸及其公差和Ra 值,见下表中第五列。

例题2:有一小轴,毛坯为热轧棒料在量生产的工艺路线为粗车—半精车—淬火—粗磨—精磨,外圆设计尺寸为00.01330mm φ-,已知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经济精度,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其偏差、毛坯尺寸及粗车余量,填入下表。

2、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工序基准或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比较复杂,需用工艺尺寸链来进行分析计算。

工艺尺寸链一、工艺尺寸链的定义和组成1、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2、尺寸链的组成1)环 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

2)封闭环 尺寸链中在装配或加工过程最后(自然或间接)形成的一环。

3)组成环 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环。

4)增环 尺寸链中的组成环,由于该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

同向变动是指该环增大时封闭环也增大,该环减小时封闭环也减小。

5)减环 尺寸链中的组成环,由于该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反向变动。

反向变动是指该环增大时封闭环减小,该环减小时封闭环增大。

6)补偿环 尺寸链中预先选定的某一环,可以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要求。

(将在装配尺寸链中用到)。

二、尺寸链的特征和尺寸链图的作法1、尺寸链的特征1)封闭性 由于尺寸链是封闭的尺寸组,因而它是由一个封闭环和若干个相互连接的组成环所构成的封闭图形,具有封闭性。

不封闭就不成为尺寸链,一个封闭环有一个尺寸链。

2)关联性 由于尺寸链具有封闭性,所以尺寸链中各环都相互关联。

尺寸链中封闭环随所有组成环的变动而变动,组成环是自变量,封闭环是因变量。

2、尺寸链图尺寸链图是将尺寸链中各相应的环按大致比例,用首尾相接的单箭头线顺序画出的尺寸图。

用尺寸链图可以迅速地判断组成环的性质,在绘制尺寸链图时,用首尾相接的单向箭头顺序表示各环,从封闭环开始朝任一方向画一箭头,然后依次画出所有组成环箭头。

凡是与封闭环箭头方向同向的环是减环;与封闭环箭头方向反向的环是增环。

三、尺寸链的基本计算公式用极值法解算尺寸链封闭环的基本计算式是: 1、封闭环的基本尺寸根据尺寸链的封闭性,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就等于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即:∑∑-+==-=1110n m i i m i i A A A1-1式中: 0A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i A——增环的基本尺寸;i A——减环的基本尺寸;m ——增环的环数;n ——包括封闭环的内的总环数。

2、封闭环的极限尺寸若组成环中的增环都是最大极限尺寸,减环都是最小极限尺寸,则封闭环的尺寸必然是最大极限尺寸(故称极大极小法或极值法),即∑∑-+==-=11min 1max max0n m i i m i i A A A1-2同理∑∑-+==-=11max 1min min0n m i i m i i A A A1-3a) 封闭环的上偏差与下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最小极限尺寸就是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就是下偏差。

从公式1-1~1-3可得:∑∑-+==-=1110)()()(n m i i m i i A EI A ES A ES∑∑-+==-=1110)()()(n m i i mi i A ES A EI A EI式中:)(i A ES 和)(i A ES ——尺寸i A 和i A的上偏差;)(i A EI 和)(i A EI ——尺寸i A 和i A的下偏差。

4、封闭环的公差从上述的公式中可得:∑∑∑∑-+=-+===-+-=-11min 11max 1min 1max min0max 0)()(n m i i n m i i m i i m i i A A A A A A)()()(1110∑∑-+==-=n m i i mi i A T A T A T式中:)(i A T 和)(i A T ——尺寸i A 和i A的公差。

四、工艺尺寸链的应用和解决方法(一)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时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计算这种情况就是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表面多次加工时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

(二)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和计算1、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测量尺寸的换算 (1)测量尺寸的换算1)加工时的尺寸控制设计图样上根据装配要求标注尺寸40mm 和l5mm ,大孔深度尺寸未注。

零件上设计尺寸A1(40mm)、A2(l5mm)和大孔的深度尺寸形成零件尺寸链,此时加工如优先保证尺寸l5mm ,那么大孔深度尺寸Ao 是最后形成的封闭环,A1为增环,A2为减环。

由尺寸链的计算公式得基本尺寸 ∵ Ao= A1– A2 ∴ Ao=40–15=25(mm )上偏差 ∵ ESAo= ESA1–EIA2 ∴ ESAo=0–(–0.36)=0.36(mm ) 下偏差 ∵ EI Ao= EIA1–ESA2 ∴ EIAo =-0.17–0=-0.17(mm )故大孔深度(封闭环)尺寸 Ao= mm2)测量时的尺寸控制0.360.1725+-加工时,由于尺寸l5mm 测量比较困难,改用游标深度尺测量大孔深度,因而l5mm 就成为由上图所示工艺尺寸链的封闭环Ao ′,增环为A1′=40mm ,减环为A2′。

此时由尺寸链的计算公式得:基本尺寸 ∵ Ao ′= A1′– A2′ ∴ A2′ =40–15=25(mm )下偏差 ∵ ESAo ′= ES A1′–EI A2′ ∴ EI A2′ =ES A1′–ESAo ′=0–0=0(mm ) 上偏差 ∵ EIAo ′= EI A1′–ESA2′∴ ESA2′= EI A1′–EIAo ′=–0.17–(–0.36)=+0.19(mm )故大孔深度尺寸 A2′= mm 。

3)比较比较大孔深度的测量尺寸A2′= mm 和原设计要求Ao= mm 可知,由于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就要进行尺寸换算。

换算的结果明显地提高了对测量尺寸的精度要求,其公差值减少了(2×0.17)mm ,此值恰是另一组成环Al(=Al ′)公差的两倍。

4)假废品的分析对零件进行测量,当A 2′的实际尺寸在2519.00+mm 之间、A l ′的实际尺寸在40017.0-mm之间时,A 0′必在l5036.0-mm 之间,零件为合格品。

若A 2′的实际尺寸超出2519.00+mm 范围,但仍在原设计要求2536.017.0+-mm 之间,工序检验时将认为该零件为不合格品。

此时,检验人员将会逐个测量另一组成环A l ′,再由A l ′和A 2′的具体值计算出A 0′值,并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假如A 2′的实际尺寸比换算后允许的最小值(A 2min ′=25mm)还小0.17mm ,即A 2c ′=(25–0.17)mm =24.83mm ,如果A l ′刚巧也作到最小,即A l min ′=(40–0.17)mm =39.83mm ,则此时A 0′的实际尺寸为A 0′=A l min ′–A 2min ′= (39.83–24.83)mm =15mm 零件为合格品。

0.19025+0.19025+0.360.1725+-同样,当A2′的实际尺寸比换算后允许的最大值(A2max′=25.19mm)还大0.17mm,即A2c′=(25.19+0.17)mm=25.36mm,如果A1′刚巧也作到最大,即Almax′=40mm,则此时Ao′的实际尺寸为Ao′=Almax′–A2max′=(40–25.36)mm=14.64mm 零件仍为合格品在实际加工中,由于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因而要换算测量尺寸。

如果零件换算后的测量尺寸超差,只要它的超差量小于或等于另—组成环的公差,则该零件有可能是假废品,应对该零件进行复检,逐个测量并计算出零件的实际尺寸,由零件的实际尺来判断合格与否例题:如图所示零件,除φ16H7 孔外各表面均已加工,现以K面定位加工φ16H7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