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下)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下)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下)本篇博客将继续上篇的内容,总结《中式英语之鉴》⼀书的剩余部分。

Part Two:句⼦结构上⼀部分是希望让⼀个英语句⼦变得简洁,本部分则是希望让句⼦变得清晰且有逻辑。

上⼀部分是雪中送炭,这⼀部分希望做到锦上添花。

因此,这⼀部分的错误将会⽐Part One 中的错误更难识别。

名词“瘟疫”臃肿晦涩的名词会如同「瘟疫」⼀般,影响、⼲扰、蔓延⾄整个句⼦的其他部分,从⽽使整个句⼦由于若⼲个使⽤不慎的名词变得沉闷。

⽽中式英语的⼀⼤特征就是,名词的使⽤⼗分臃肿⽽晦涩。

Part One中介绍过了冗余名词、⽆义名词与种类名词等,这些名词有时甚⾄会额外引⼊⼀些⽆意义的词,本章将主要介绍那些会对健康句⼦带来的「瘟疫」的抽象名词。

请谨慎使⽤抽象名词「具体」的名词要⽐「抽象」名词更清晰、更有⼒。

滥⽤抽象名词的句⼦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du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This temple has endu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原句中各个抽象名词的堆叠让整个句⼦都看起来⾮常别扭image packaging and impression managementdress to create a favorable impression解决⽅案可以将原有的抽象名词动词化,即直接写出来要做的事情即可,不必造作式地转换成名词叙述,例如:there can be no achievements in our workwe can achieve nothing将抽象名词换为动名词或者还可以将抽象名词换为动名词,这样可以将原有⽣硬晦涩的句⼦变得更有⽣机,⽽且使原来搭配的指向性更强。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will be an xxxrevitalizing the economy will be anbegan its issuance of xxissuing xxon agricultural reinforcement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还有⼀种⽅法是将抽象名词替换为对应的形容词或者副词,如下所⽰:for the unsoundness in organizationpoor organizationcorrectness of the policythe policy is correctAgainst blindness in actionagainst acting blindly添加宾语:有时可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其对应动词+(隐含的宾语),即将词的意思展开,使语义更加清晰明确。

中式英语之鉴书评

中式英语之鉴书评

中式英语之鉴书评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通用的一种语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
的人开始使用英语进行沟通。

但是在中国,使用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有
些人的英语虽然讲得流利,但是使用中式英语,让人无法理解。

而《中式
英语之鉴》这本书就是对这种语言的一次批判和指正。

本文就对这本书进
行读后感的书评。

《中式英语之鉴》是由郭敬明和张小娴合作所著的一本书,主要是针
对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常犯的一些语法和用词错误进行的纠正和指导。


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中式英语的问题,第二部分
是对于中式英语的纠正。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曾经看过许多中国人与外国人交流的场景,从那
些中式英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夹杂了自卑、浅显、自傲、惯牢的情绪。

这些情感,导致我们的英语用语和发音都显得生硬和单调。

本书告诉我们,使用英语时要保持客观和自信,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很多高
级的英语单词和表达方式,既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还能让聆听者感受
到更多的魅力。

总之,《中式英语之鉴》是一本非常棒的英语学习书籍,不能仅仅被
视为一本批判性书籍。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陪伴我们学习英语的好伙伴,
它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用法。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1500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1500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1500A Retrospective Appreciation of "Chinglish: 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ing to and from Chinese""Chinglish: 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ing to and from Chinese" by Henry Zhao is an indispensable resourcefor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ranslat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t offers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nuances that often confound translators, making it an invaluable tool for both novice and experienced language professionals.Zhao's expertise as a seasoned translator shines throughout the book. He provides a wealth of practical advice, from identifying and overcoming common pitfalls to mastering the art of effective cultural adaptation. The book's structure is highly user-friendly, with clear explanations, numerous examples, and insightful anecdotes that illustrate the intricacie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One of the key strengths of "Chinglish" lies in its holis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Zhao goes beyond mereword-for-word substitution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text and intended audience.He delves into the subtlet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yntax, grammar, and semantics, guiding readers through thelabyrinth of linguistic differences that can maketranslation a daunting task.The book is particularly valuable for its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nuances that often escape the notice of inexperienced translators. Zhao explores the varying connotations and associations of words and phrases in both languages, helping readers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and cultural faux pas. He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tips for adapting cultural references, humor, and idioms in a waythat preserves their original intent and resonance.Furthermore, "Chinglish" offers a comprehensive guideto the challenges of translating technical and specialized texts. Zhao provides detailed advice on handling terminologies, technical vocabulary, and scientific jargon,ensuring that translations are accurate and convey the intended meaning without compromising clarity or precision.The book's accessibility and readability make it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learners of Chinese or English. Zhao's writing style is clear and engaging, interspersed with humorous anecdotes and real-life translation examples that make the learning process enjoyable and relatable. It is also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language teachers, offering insights into the methodology of effective language instruction.In conclusion, "Chinglish: 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ing to and from Chinese" is a remarkable work that serves as an indispensable guide for translators, language learners, and anyone seeking to bridge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vid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ts comprehensive coverage, practical advice, and insightful cultural insights make it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ranslation and achiev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中式英语之鉴》-笔记

《中式英语之鉴》-笔记

一、About repetition(一)冗余词1.好的写作通常言简意赅。

Careful writers say what they mean in as few words as possible. -----p1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2.冗余词的词义在句子的其他成分中已有体现。

包含或隐含义。

Superfluous/unnecessary words (冗余词) they are redundant because their sense is already included or implied in some other element of the sentencee.g.Harvest implies agriculture harvest in agriculture (X)充当动词语义的形容词或名词均应提高至动词词性?adjective or nouns that do the verb work should be promoted to the rank of verb.Duplicate the sense/add nothing to3.对于重复语义的用词:例如,形容词本就是描述其修饰名词的特征,通常附有“in nature” 等范畴词。

A ny adjective describes the “nature” or “character” of the noun it modifies. E.g., these hardships are temporary in nature(X)4.冗余词不影响语义,删除该类词,并不有损语义,反而使语义更明晰some unnecessary words add nothing to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whenthey are deleted the sense is not diminished, only clarified.5.不必要的修饰词-加强词:用一个能有力且准确地表达加强语与虚词两者语义的词。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八)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八)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

(八)在以往的推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冗余现象,以及作者的种种观点和建议,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写出更加简洁的英文。

从本次推文开始,我们将进入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部分,和大家一起看一看如何让句子的意思更清晰,更符合逻辑。

抽象名词开始之前,作者先比较了简明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Plain English is a language based on verbs. It is simple, concise, vigorous and, above all, clear. Chinglish is a language based on nouns—vague, general, abstract nouns. It is complicated, long-winded, ponderous, and obscure.也就是说,中式英语喜欢用模糊、宽泛、抽象的名词,会让句子变得很难懂。

那么什么是抽象名词?为什么要避免?如何避免?作者旁征博引,告诉我们很多名词的意思抽象、泛化、模糊,如果用多了这类名词,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首先,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体会一下,抽象名词如何让句子的语义变得模糊:A: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du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B: This temple has endu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修改后的句子差不多只有第一句的一半长。

母语人士表示,第一句给自己的感觉有些矫揉造作。

但殊不知,正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晦涩难懂=高深莫测,有些母语人士也会写出类似风格的句子,尤其是在写法律文书、说明书等正式文本时。

比如下面这个案例:A: In such a case, simple application of a screwdriver should be used to tighten screw. Failure to tighten the screw can eventually lead to disengagement of the handle.B: If this happens, simply tighten the screw with ascrewdriver; otherwise, the handle may come off.这个例子出自一份厨房用具使用说明。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二)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二)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

(二)上周,我们通过书中的例子和实际项目案例,为大家讲解了什么是名词冗余,如何避免名词冗余,以及一些不能视作名词冗余的现象。

大家有没有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呢?这周,我们来认识一下名词冗余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老朋友——动词冗余。

开始之前,不要忘了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开启critical thinking模式哦!动词冗余第一类经典搭配:【没有太多含义的“万能动词”】+【传达真正含义的名词】在这类用法中,没有含义、或含义非常弱的“万能动词”只是占了虚位,而传达真正含义的任务被推给了后面的名词。

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体会一下: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accomplis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overnight.accomplish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弱含义词语,对传达信息其实没有任何帮助。

我们来看一看修改后的句子: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transform the whole society overnight. 是不是更加清爽了呢?另外一个代表性的词是make,以后大家用这个词的时候可要好好考虑一番。

比如make an investigation of无非就是to investigate;把to make a decision改为to decide to反而会更好。

其他会出现同样问题的词还有give/provide/conduct等。

这些比较虚、含义比较普遍的动词,实际上无法表达明确的动作或者意图。

越普遍,意思反而越含糊;越简短,句子反而越有力。

大家可能会问:“那以后是不是不能用这些动词词组了?”并非如此,要看这些词后面接的是什么内容。

to carry out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otel当然可以改为to restore the hotel,意思不会有任何影响。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十四)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十四)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

(十四)前两周我们学习了垂悬结构,小编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垂悬错误,大家还记得要怎么应对这类问题吗?如果记不清了的话,可以点以下两个链接复习。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

(十二)《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

(十三)这周,我们开始学习平行结构,学完后大家就能写出更有韵律的英文啦。

平行结构什么是平行结构?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Dickens 相信大家都知道狄更斯的这句名言,没错,这句话正是用了平行结构。

平行结构类似于中文里的排比句,是指前后形式一致、内容相似的结构。

除了狄更斯这句外,莎士比亚的经典T o be, or not to be.也属于平行结构。

平行结构不仅视觉上对称,听起来也更有韵律,而且简洁有力,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文学作品和演讲稿中尤其常见。

大家可以看看奥巴马2008年当选总统时发表的演讲,其中就有很多平行结构,小编在这里截取了一段,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平行结构好在哪里。

To those who would tear the world down: we will defeat you. To those who seek peace and security: we support you.这句用了两处平行结构,两句都以To those who开头,we will defeat you和we support you也属于平行。

假如我们改成We will defeat those who would tear the world down and support someone who seek peace and security,大家试着朗读这两句话,是不是感觉第二句的气势弱了很多?从这个微妙的变化中,我们也能看出平行结构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

如何写平行结构?常见的平行结构可分为四种,分别是并列连词、关联连词、列举或小标题,还有对比。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在学校时就反反复复被老师推荐的一本书是《中式英语之鉴》。

这本书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考试的指定参考书目之一。

所以同学们无论是从想考研去学习的角度上来说还是从自己想提升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或翻译水平来说,读这本书都是很有帮助的。

这本书主要讲了中文翻译成英语一些常见的错误,这些错误还是我们从未认识到的,由作者这样一个母语为英语的人指出更加的确切。

在指出这些错误的过程中作者也揭示了英文本身的特点和优势。

书中所最为提倡的是英语的简明性。

也就是要比较直接,简单并且清晰的表达出来含义。

说的通俗一些就是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是把不必要的含有重复意义的单词和成分都去掉,不要啰嗦。

比如在英语里面不要说加快经济发展的脚步或者速度,只需要说加快经济发展就可以了。

因为重复含义的词多了反而会模糊句子的主干,导致表意不清晰。

在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就像作者在文中提出的:1、应该去掉那些不表实际含义的虚词。

2、应该把一些不需要的修饰也去掉。

3、应该去掉不必要的重复,因为这样作者真的有意使用重复的词来表示强调时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接着的一个原则是尽可能的体现出来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赞成大家在中译英的时候用名词去修饰名词。

因为这样会使得句子结构变模糊,最好用一些形容词,介词短语或者分词机构来修饰。

好理解。

因为有这样一个原则所以在翻译中要修饰核心名词时,作者重点强调了要注意词与词之间的位置和距离,近一些就比较好容易找到不会产生歧义。

另外如果能够将句式多列成排比或者并列的也会帮助读者来理解,因为这种逻辑关系是比较明显的。

遵循了作者所说的这些原则就能使得译文比较简洁,目标还是在于译者所说的话能让听众更加容易听的明白。

虽然这些原则比较简短,但是只知道还是远远不够的。

可以先把书中的举例和理论部分掌握熟练彻底理解之后再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练习的打磨进而精进。

也希望大家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能慢慢领悟到其真谛。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

亲爱的小伙伴们:本学期,译品译味将推出一个新的栏目——共读《中式英语之鉴》。

《中式英语之鉴》可谓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翻译学习者必看的书籍,经典中的经典,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可如此好书,你看过了吗?看过之后,真的读透了吗?看到中式英语能辨别出来吗?知道如何利用书中的理论指导实践吗?如果被问住了,就让小编结合翻译实践,带你一起研读《中式英语之鉴》吧!对啦,别忘了带上critical thinking,相信每一次读,你都能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名词冗余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往往认为写的越多越好,句型越复杂越好,用一些华丽辞藻和从句会显得十分高级。

这是我们需要去避免的一个问题,我们忽略了写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concise简明扼要。

如果能够write concisely and powerfully,那为什么要去绕着弯说呢?第一类如果句子中其他成分里已经包括了一个名词的含义,这个名词就是多余的,如: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in agriculture.其中harvest的意思里面包括了农业,没有必要再用in agriculture这样的限定词。

下面我们来补充一个实际翻译中遇到的句子,大家看一看有没有冗余的问题。

I dined at home and Li-Chen cooked some food/something to eat.(来源:《董浩云日记》)这句话里就存在着我们刚才讲到的问题,cook和food的意思有重复,cook出来的东西肯定是food,那么some food或something to eat的含义已经隐含在cook里面了,这就是一个名词冗余的情况,我们可以大胆删去,直接说:I dined at home and Li-Chen cooked.比较:We also cooked some chips and onion rings to go with our steak.如果我们想表达煮了一些什么具体的东西,那就要说出来了,因为这个意思是没有隐含在cook里面的。

中式英语之鉴的读后感

中式英语之鉴的读后感

中式英语之鉴的读后感
中式英语是指以中国人的母语思维和语言为基础构建的英文。

简单来说,就是中文式的英语。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英语的全球化,中式英语也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很多人认为中式英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尴尬和滑稽,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那么,在这种语言背景下,一本名为《中式英语之鉴》的读物应运而生。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感慨。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体验是“中式英语”的尴尬和滑稽。

这种语言混杂了中式思维和英语表达,看起来不仅含糊不清、拗口难懂,还暴露了英语学习不够深入的尴尬局面。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也曾经遇到过用中式英语表达的情况,会有一种“看不懂,说不出”的难堪体验。

但是,对于语言学习爱好者来说,《中式英语之鉴》很重要。

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有哪些常见的中式英语表达,还指出了背后的词汇和语法误区。

这本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让人不仅能够快速了解中式英语最常见的毛病,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提高英语表达水平的指导。

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想到了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我觉得,中式英语的发展不仅是学习者语言水平的问题,更是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和交流。

因此,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自己文化底蕴的增强,这样才能更好
地将自己的思维和文化传达给世界,也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海里面去。

总的来说,中式英语虽然给人留下了尴尬和滑稽的印象,但是,在正确的引导和学习下,中式英语也可以是一种独特而有价值的文化现象。

通过学习《中式英语之鉴》,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这种语言的特点和误区,也可以更好地提高英语表达水平和文化素养。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中式英语是指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所采用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中常常包含了一些中式思维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介绍中式英语的特点以及如何改进我们的表达方式,希望能够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

中式英语的特点主要包括:1. 语法错误:中式英语常常存在语法错误,尤其是在动词和名词的时态方面。

例如,我们常常会使用错误的过去式和现在分词,或者将动词和名词搭配不当。

2. 表达方式:中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直接,缺少委婉的表达。

例如,我们常常会使用“你给我”、“你拿走”等表达方式,而不是使用“请你拿走”等西方表达方式。

3. 文化因素:中式英语还包含了一些中国文化因素,例如“我很好”、“谢谢你”等表达方式。

这些文化因素可能会导致我们在学习英语时混淆时态和语法结构。

如何改进我们的表达方式:1. 学习英语语法:学习英语语法是改进中式英语表达方式的关键。

我们应该学习正确的语法结构和时态,避免语法错误。

2. 学习西方表达方式:学习西方表达方式也是改进中式英语表达方式的重要方法。

我们应该多接触西方文化,了解西方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习惯。

3. 练习口语:练习口语是改进中式英语表达方式的有效方法。

我们应该多与英语母语者交流,练习口语表达,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4. 阅读英语材料:阅读英语材料也是改进中式英语表达方式的重要方法。

我们应该多读英语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了解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中式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我们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关。

通过学习英语语法、学习西方表达方式、练习口语和阅读英语材料,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表达方式,提高英语水平。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我仔细看了前三部分,不错。

对一些中式英语的修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方法。

最难得的是,后面还有原因分析。

而且还给出一些西方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看了之后,给人心耳目一新的感觉。

看完后,会发现,其实我们不经意间说出的英语,很多时候竟是chinglish,建议多看几遍,彻底弄懂其中的道理,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好处的……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提高英语水平的书。

作者从大量的实例中总结出了我们中国英语学习者视而不见、司空见惯的汉语式英语;分门别类列出了错误的句式,修改的原因和道理,修改后的例句和篇章,并且提供了相应的练习题供读者训练。

当然,本书要求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读者阅读,起码是英语本科毕业生才可以阅读的,因为全书是用英语写的,而且例句也大多是作者在翻译和修改马列毛等著作和中国对外宣传的作品中选取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其起点本身就比较高……语之鉴》十分系统地探讨了中式英语这一非常普遍的现象。

作者琼?平卡姆是美国人,毕生人事翻译工作。

她曾先后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工作过8年,专门给中国翻译工作者翻译的英译文作修改和润色。

8年中她积累了大量的典型中式英语实例,她根据这些例子把中式英语的具体表现科学地加以分门别类。

作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先是对某一类别作一概述,然后提供大量的该类别中式英语实例,并逐一修改,同时还扼要地加以分析。

总之,该书是一部适合英语学习者和各行各业英语工作者的好书。

它能够帮助读者分辨和克服中式英语,从而写出更加地道的英语。

......写作手法作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先是对某一类别作一概述,然后提供大量的该类别中式英语实例,并逐一修改,同时还扼要地加以分析。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在于要把我们大多数人严重的“中式英语”倾向给予纠正和指导,是为了我们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学习英语。

该书是一部适合英语学习者和各行各业英语工作者的好书,既可以作教材,又可以作读本。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Twenty more examples...
5. Individual adject...
Twenty exercises
0 1
Difficul ties in usin...
0 2
1. Elemen ts linked b...
0 3
2. Elemen ts linked b...
0 4
3. Items in a list o...
XII. Logical Connect...
XI. Parallel Structu...
XIII. Summing it All...
Selected Bibliograph...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0 4
Anothe r reason for a...
0 5
Twenty more exampl es...
0 6
Twenty exercis es
Twenty more
examples...
Twenty more exercise...
Part Two: Sentence S...
VII. The No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lague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中式英语之鉴》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
0 1 To the Re ade r
02 Part One: U n n e c e s s a r. . .
03 Part Two: Sentence S...
04 Part Three: Suppleme...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十三)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十三)

《中式英语之鉴》,中式英语再见。

(十三)上周我们一起学习了垂悬分词和垂悬动名词这两种垂悬结构错误,不知道大家都还记得吗?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剩下的三种常见错误类型:垂悬不定式、非基于动词形式的介词短语和独立形容词。

垂悬不定式Dangling infinitives 垂悬不定式不定式不根据人称、数量和时态的变化而变化,永远是to do结构,所以通常在句首时,因为逻辑主语和句子主语不一致容易导致垂悬结构错误。

举例例1To reach a more objective conclusion, he said,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other backgrounds of the ethnic group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studying religion in China.前半句话“要得出更客观的结论”的主语应该是做研究的人,读者读完第一句期待后面出现的是某人,但是接着往下读,主语变成了“历史、文化等背景”,这就构成了垂悬结构。

另外,这句话的后半句部分when studying religion犯了我们上周讲过的现在分词的垂悬错误,studying的主语也应该是人。

To reach a more objective conclusion, he said, people studying religion in China should consider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ir background.审校把这两个垂悬结构缺失的主语补充了出来,加上people这句话的逻辑就顺了。

例2In order to serve you better, please fill out a deposit slipbefore approaching the window.这是一张贴在银行的告示,告诉人们去窗口办理业务前,最好先填好表格。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英文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英文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英文Title: "Notes on the Reading of 'A Dictionary of Chinglish' "The book "A Dictionary of Chinglish" is a unique compilation that highlights the amusing and sometimes confusing linguistic mishaps that occur when Chinese attempt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English. The collection of examples, ranging from the odd to the downright hilarious, offers a fascinating peek into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misunderstandings that can aris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aspects of the book is its ability to make the reader laugh while simultaneously shedding light o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The examples, although humorous, highlight the difficulties in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wo vastly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t's a testament to the rich tapestry of language and the universal challenges we face in communication.The book also serves as a valuable learning tool for those teaching English to Chinese students. It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ommonmistakes made and the cultural assumptions that often lead to these errors. By understanding these pitfalls, teachers can better guide their students in avoiding them, thus improving their language skills.In conclusion, "A Dictionary of Chinglish" is more than just a book of funny language mishaps; it'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anyone involved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serves as a reminder that in translation, humor often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but that's okay, because the insights gained are well worth the laughter.。

重读《中式英语之鉴》

重读《中式英语之鉴》

在“中国知网”的“文献分类目录”中选取“哲学与人文科学”,并在“全文”中以“中式英语之鉴”为关键词搜索,获得431篇论文。

可见,平卡姆(Pinkham )所著的《中式英语之鉴》(The Translator ’s Guide to Chinglish )在中国影响甚大,不少学者都撰文评述或者把作者的思想应用到翻译实践与质量评价之中。

此书分为三大部分,共13章。

第一部分:多余的词语,其中包括6章:多余的名词和动词、多余的修饰语、同义堆叠(redundant twins )、两次陈述、反复指称、小结。

第二部分:句子结构,其中包括7章:名词肿胀症、代词与先行词、短语和小句的放置、垂悬成分、平行结构、逻辑连接词和小结。

第三部分:例证补充。

书的核心内容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本文将根据作者的写作路线,逐步归纳作者的观点,并逐步给出归纳方式和解释。

一、第一部分:多余的词语本文所有例证,除了有特别注释的之外,都来自平卡姆。

1〇其中的划线和斜体,包括大小写多数也是依据原文。

1.多余的名词1)*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ic reform(划线部分多余,其含义已被accelerate隐含)语言研究重读《中式英语之鉴》[摘要]《中式英语之鉴》中的中式英语语料主要来自英语水平较高的汉语母语者的政治文献翻译和英语写作。

作者从词汇和句子层面两个角度描写和分析了中式英语。

作者有着丰富的政治文献翻译审校经验,且以英语母语使用者的视角出发,给此书使用者带来许多有意义的启发,对中国的汉英翻译和英语写作的实践及其教学都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积极影响。

然而,作者没有深入阐述“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不利于引导读者避免类似的“中式英语”。

本文对该书中提到的中式英语重新做了梳理,并指出,汉语界限性弱而英语界限性强是影响中式英语产生的首要原因,汉语母语使用者使用英语时需要把不够清晰的汉语话语界限压缩为英语话语所需的清晰界限,并添加界限标记。

中式英语之鉴 读书报告

中式英语之鉴 读书报告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报告《中式英语之鉴》是由外国人编写的系统论述“中式英语”的书籍。

该书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

作者琼.平卡姆是美国人,毕生从事翻译工作。

在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她曾先后在外文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局工作过8年,专门为中国翻译工作者翻译的英译文作修改和润色。

8年中她积累了大量典型中式英语实例,并根据这些例子把中式英语的具体表现科学地加以分门别类,编纂成册。

她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先是对某一类别一一概述,然后提供大量的该类别中式英语实例,并逐一修改,同时还扼要地加以分析。

全书分为三大版块。

第一版块为“多余的词”,作者从词汇的微观层面剖析中式英语;第二版块题为“句子结构”,是对中式英语在句法层面的宏观研究。

在第三部分“补充实例”中,作者又选取了更多正误句例呈现给读者。

本文将着力介绍本书的前两个版块。

试看本书第一版块第一章中提到的例子:原译:We must make an improvement in our work. (多余动词+名词)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make”在此句中没有明确意义,作用很弱,而该句要表达的实际含义,已通过名词improvement表达。

既然make这个动词没有给句子增添任何实际含义,我们就可以将它删除,将原句改为:We must improve our work.同样的例子还有:原译: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赘余名词)economic reform改译:to accelerate economic reform原译:following the realization of (空洞名词)mechanization…改译:following mechanization…原译:opposing the practice (类别式名词)of extravagance…改译:opposing extravagance…诸如此类表达在许多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看来无可厚非,但为什么被作者列举为错误的表达?我们造出一些中国人都看得懂,老外却迷惑的英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Grammatically correct, habitually inappropriate”。

《中式英语之鉴》电子版

《中式英语之鉴》电子版

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 中式英语之鉴——大家千万不要犯了哦~所谓[正]和[误],是为便于比较而设的形式而已,是想借此形式为学生学习巩固英语常用习惯用法起助记提醒之作用。

所谓[正]、[误]是个相对概念,不是绝对的,有很多表达只是得体与不得体、地道与不地道的问题。

考虑初学者接受能力有限,一个单项不益搞得面面俱到或超出能力范围,他们读到的一条只是相对较为得体的一种表达法而已,随着不断的学习,想必其知识自然会扩展和深入的。

总之,我们学的是英语,所以就要尽量按英语的表达法说话、造句,克服中式英语自然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01.有他这颗扫帚星,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误] With a comet like him,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正] With a jinx like him,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注:“扫帚星”是中国人对“慧星”(comet)的俗称,因其后面象拖着的一条像扫帚一样的长尾巴而得名。

在中国古代,“扫帚星”被认为是灾难的预兆,并被用来比喻不吉利的人或事;祸根:(person or thing that is thought to bring)bad luck(to sb/sth);curse。

英语的comet虽然没有这层含义,但却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即jinx。

例:There's a jinx on/Someone'sput a jinx on this car: it's always giving me trouble. “这辆汽车上有什么妨人的东西,总给我找麻烦”。

02.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误] 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正] Tastes differ.注:Tastes differ/vary是句英语谚语,除此以外,原句还可翻译成No dish suits all tastes或You can never make everyone happy等。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1500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1500

中式英语之鉴读后感1500英文回答:In the remarkable work "The Shadow English: On China's Linguistic Perplex," Dai Jinhua presents a nuanced and insightful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中式英语 (lit. "Chinese-style English") in contemporary China. Combining linguist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Dai argues that 中式英语 is not merely a linguistic aberration but a complex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reflects the transformative social and political landscape of modern-day China.Dai begins by tracing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中式英语, demonstrating its emergenc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s a response to China's encounter with Western modernity. She argues that 中式英语 is not simply a direct translation of Chinese grammar and syntax into English but rather a creative reinterpretation that reflects the uniqu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Chinese people.Dai then examines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中式英语, highlighting the use of direct translations, calques,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Chinese idioms and cultural references. She demonstrates how these linguistic choices serve to express the specific concerns, perspectives, and values of Chinese speakers.Moreover, Dai explores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中式英语, arguing that it is more than just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She sees中式英语 as a reflectionof China's ongoing negotiation with its own culturalidentity in the face of globalization. Dai contends that中式英语 both challenges and reinforce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norms and values.In conclusion, Dai Jinhua's "The Shadow English" offers a comprehensive and thought-provoking analysis of the enigmatic phenomenon of中式英语. Dai argues that中式英语is not simply a linguistic curiosity but a complex cultural expression that encapsulates the transformative social and cultural experiences of modern-day China.中文回答:在《中式英语,关于中国的语言困惑》一书中,戴锦华对当代中国中式英语现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范文

《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范文

《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范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1这书很好,光是北外高翻学院的考研指定用书就够吸引人眼球了,目前只看了二分之一,发别一下个人观点1、和很多大牌翻译书类似,里面的句子政治性太强。

当然了,毕竟跟作者的工作经历有关。

如果例句的选择可以题材更加广泛就好了,因为可以有幸翻译政府文件的人太少太少了2、作者的英文讲解很生动,很到位,但说实话,有些章节的核心内容其实很简单。

那些语法是中国学生从高中就开始狠抓的,没有必要讲得太多。

该明白的人,早都自己弄清楚了。

如果有的基本语法还不懂的,看这本书就是浪费了。

3、中式英语,对于普通学习者来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词汇问题。

如果这本书在vocabulary可以加大些比重个人觉得更好。

4、最后,个人在看书的过程中有点疑问,就是作者一直在强调concise,但其中有些方法和有些英文写作书的指导大相径庭,希望在本书看完后可以有更好的领悟。

总之,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但是个人认为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看此书可能收效不大。

《中式英语之鉴》的读书笔记2首先这是一部好书,不仅仅讲述了中文翻译成英文中常见的错误,更揭示了英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可以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此书的脉络。

这个唯一的中心就是“表意清晰”。

本书提出的所有注意事项,所有窍门方法均以此中心为目的。

英文十分重视文字能”正确“、”简单“、”唯一“地反映作者意图,绝不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表意清晰”的要求指的不仅是“understandable”,也不只是“easy to understand”,而是“must be understood”。

句子,文章应尽量节省读者阅读的心力,不需要读者有意识地去分析句子结构,而在字面含义上不给读者留下任何被误读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式英语之鉴》读书笔记
因为对于翻译这门手艺充满了憧憬,就买了一堆北外上外考研指定用书回家研究,中式英语之鉴就是其中一本,读完有些思考想跟大家唠唠。

平卡姆老师在这本书中用的英语不是很难,单词平均难度在专四和专八之间,过了专四或者六级的人看应该会比较有收获,在“学习区”内,所以推荐一下这本书。

作者写中式英语之鉴是为了纠正一些中国人运用英语时错误的不地道的表达,那么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正宗的英语。

在这本书中所倡导的正宗的英语无疑指的是简明英语,特点是”direct,simple and clear”.下面是简明英语的起源(摘自百度)。

“简明英语是由查尔斯·凯·奥格登发明的只有少量单词的英语,他的书简明英语--规则和语法的一般约定里对此有所描述。

奥格登说过:学习英语要七年,学习世界语要七个月,而学习简明英语只要七周。

简明英语用于公司在国际上使用的书籍,短期内对学生进行基本英语教学。

奥格登不使用重复意义的单词,而且需要所有国家都适用这些单词。

他利用大规模的测试和调整来得到这些词汇。

在语法方面,他也做了简化,但是保留了英语通常的用法。


在后面的发展中,简明英语在商务英语和法律英语上有了长足发展。

简明英语无疑很适合用在商业上;而法律英语为了保证
条款的确定性和权威性,一般冗长复杂,如一个含义要用两个甚至三个同义词来表示,在现在重视效率的社会渐渐向简明方向发展不足为奇。

但是这里我们要清楚一个语言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自然是有诸多不同,而且每个人的风格也不同。

在我看来简明英语的诸多规则只能算作是一种风格,一种在近代社会被提倡的风格。

而我们在翻译或者写作时应依具体文本的需求和受众的需求适用不同的风格,而不是倡导每种文本都用一个风格。

口语和书面语明显不同,书面语中,用途不同时风格也应做相应的改变。

比如文学和非文学就有很多区别,文学讲究陌生化,要得就是一种朦胧的,”transparent”的感觉,才能让自己的文字更引人遐想有更多解释空间,而非文学为了交流方便,自然不会太晦涩难懂。

非文学中又可以分很多类,商务性文本、法律性文本、政治性文本。

比如政治性文本,你的翻译是为了让英语国家的人明白,就要模仿英语国家中政治性文本的写法。

但翻译这种文本的一个困境是:译者害怕丢失一个词就丢失了一个意义,不敢随意添加修改,所以偏向直译。

其实也是很无奈。

一个语言中什么说法能不能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是怎么说的,因为你的目的是让大多数受众明白。

比如clinch现在虽然被认为是不符合语法,但有些时代中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所以当时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non native speaker” 就很吃亏,因为没有大环境让你了解其他人都在怎么说。

我认为在这里,中式英语中最应该摒弃的无疑是you can you up这类说法。

当然这个是有点太low了,相信有点英文素养的人都不会犯。

接下来要摒弃的就是不常见说法,也就是本书中part one所强调要纠正的。

然后对于part two中少用名词多用动词、少用被动多用主动这类型风格类的倾向,我认为就要依文本需求和受众需求来定了,如果一个文本十分正式,翻译的很直白自然也是不合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