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播放《长江之歌》音乐,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长江的雄浑壮丽。

1.2 学生活动:听歌后分享对长江的印象和感受。

1.3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诗歌的热爱。

第二章:长江的自然地理2.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知识。

2.2 学生活动:观看长江风光视频,了解长江的自然地理特点。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地理知识,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三章:长江的历史文化3.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等。

3.2 学生活动:讨论长江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长江的生态现状4.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2 学生活动:探讨如何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欣赏5.1 教师活动:教授诗歌创作技巧,以长江为题材进行现场创作。

5.2 学生活动:创作以长江为主题的诗歌,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5.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第六章:长江生态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1 教师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的资料,介绍长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6.2 学生活动:讨论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行动可以为长江做些什么。

6.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七章:长江流域的经济与发展7.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和发展趋势,介绍长江经济带的概念。

7.2 学生活动:通过案例分析,了解长江经济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7.3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性,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第八章:长江流域的社会与文化8.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流域的社会文化特点,包括民族风俗、地方戏曲等。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引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基本信息,如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讲解《长江之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长江的美丽景色和特点。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第二章:长江的自然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讲解长江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区的地形特征。

介绍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对河流的影响。

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如水位、流速、流量等。

2.3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长江的地形和水文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对河流的影响。

第三章:长江的经济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对经济地理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讲解长江流域的农业、工业、交通等经济活动。

分析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3 教学方法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展示长江流域的经济特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长江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长江的保护与开发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保护和开发状况。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解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分析长江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4.3 教学方法利用资料图片、视频等展示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长江保护和开发的方法和措施。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激发学生对长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提出长江相关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5.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长江相关的研究或实践活动。

第六章: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丰富的文化遗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 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 教学课件

2、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 中)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合作探究
1、主体分三个层次?
中路军: 首战告捷
具体描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毛泽东,积累“溃退”“泄气”“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3、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4、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1)动词精准:①“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的“溃退”,准确地写出了国 民党军队一片混乱的败退场面;②“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
准 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准确。 确 (2)表示范围、程度的形容词、副词准确:①“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中“大约”准确地表明了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②“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 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导 同:都将“何人”“何事”交代清楚了。 语
在内容上的联系:

第一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

主 题
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神速和英勇,以及敌军的不堪一击; 第二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我“百万大军”的中、西、东路军
渡江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两则消息的主体按我军渡江的进展追踪事实,时效性强,对我军

中图版(钟作慈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钟作慈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钟作慈主编)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长江的源流概况及水文特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课题名称:长江(第一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的内容对应的是课标“中国地理”中的“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条标准。

长江是“主要河流和湖泊”这一节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学习的是长江的流域概况,为长江的开发利用和黄河流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传递知识,而应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地理教学也是如此。

本节课运用学生已初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中国的位置和疆域、行政区划、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等知识以及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地图、地形图、视听多媒体资料、搜集资料并在课堂分享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了解学习河流流域的方法,并通过对长江的学习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是学习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内容。

长江源流概况是在学习了中国自然环境基础知识,拥有了中国的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中国的气候特征以及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知识的前提下展开的。

本课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源流概况,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地,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和各河段特征,并为长江的开发利用以及黄河流域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学会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技能,例如阅读分析地图、地形图的方法,另外对于我国的地势特征、主要地形区、行政区划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长江的学习也具有较高的热情。

因此,本节课采用音乐《长江之歌》引入,运用地图、地形图以及照片、视频等资料,并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阅读地图、地形图和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长江的学习,树立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态度。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播放《长江之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雄浑壮丽。

1.2 学生活动:聆听歌曲,感受音乐中的长江形象。

1.3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长江概况2.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2.2 学生活动:倾听教师讲解,记录关键信息。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

第三章:长江文化3.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的文化遗产,如屈原、三国文化等。

3.2 学生活动: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蕴,分享自己了解的文化故事。

3.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

第四章:长江生态环境4.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如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等。

4.2 学生活动:讨论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保护长江的措施。

4.3 教学目标:使学生关注长江的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第五章:长江经济发展5.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以及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5.2 学生活动:分析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5.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注意事项:1.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结合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注重课程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第六章: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6.1 教师活动: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6.2 学生活动: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种类及其重要性。

6.3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的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

第七章: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7.1 教师活动:讲解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相关政策措施。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公开课PPT课件

随堂测试
1.请给画线的字注音 皱褶( ) 砾石( ) 蠕动( ) 冻疮( ) 裸( )露 黧( ) 黑 脖颈( ) 蜷( )卧 酝酿( )磅( )礴 虔( )诚 豁( )然 懈怠( ) 蜿( )蜒
2.第3自然段这提到的“倒霉迹象”具体指的是什么?
3.第10自然段中的“川流不息”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随堂测试
文题解说
文章题目简洁明了,让读者迅速把握住了本文 的主要内容。题目明确告诉读者一个重要信息,长 江源头何在?在各拉丹冬。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又 会有怎样的景观,引领读者去一看究竟。各拉丹冬 是唐古拉山脉最高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有删改。 那曲地委行署决定拍摄一部反映藏北高原风光 的文化宣传片,将地球上最高寒大陆上的自然风光、 历史宗教、文化传奇、风土民情、珍禽异兽、牧人 生活等等向外人展示。同期,作者前往各拉丹冬考 察和拍摄长江源头,安多县便委托杰巴县长协助工 作,并配备车辆、向导、医生、炊事员以及食宿所 需一应物品。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4.谈谈文章最后一句话具有怎样的内涵。 这雄奇壮美的雪山之巅和水源丰富的冰塔林是万里 长江的发源地,长江从这里开始出发,蜿蜒几千里, 哺育了中华民族儿女的生命,长江沿岸涌现出一段 段美丽的故事。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奇美壮丽的冰山雪峰的热爱之情,对 发现长江源头的惊喜之情,以及对探险团队并肩携 手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探险精神的赞美之情。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浏览的经 历。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势不可当”多形容来势迅猛。 造 句: 1.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2.洪水汹涌而至,势不可当。
3 课文浅析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消息的写作特点,学写消息。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 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 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 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金陵”名称的来历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相传金陵的名 称是因秦始皇在今城北龙湾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得。《景定建康志》 记载:“父老言秦( 始皇) 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 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 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又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是 诡称在山中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 未有获,而山之气泄矣”。这是秦始皇驱人凿断山脉破坏王气的计谋。 不过,“埋金之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并不可信。
本文的结语部分说“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 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消息的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出我军的英 勇善战;而“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 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则 通过正面叙述,表现了我军“英雄式的战斗”。
两则消息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分别刊载于1949 年4 月22 日、24 日《人民日报》。
1948 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 国民党军队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国民政府玩弄“和平” 阴谋。1949年4 月15 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限国民政府4 月20 日前 表态。4 月20 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4 月21 日凌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4 月22 日,毛泽 东撰写了这两则消息。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之歌》的背景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播放《长江之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美妙。

教师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3 教学活动观看《长江之歌》音乐视频,感受歌曲的美感。

教师通过图片和PPT介绍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观看视频和听讲解时的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对长江相关问题的回答和分享。

第二章:歌曲学唱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长江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师教授《长江之歌》的歌词和旋律。

学生跟唱并练习合唱。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展示所学歌曲,给予鼓励和反馈。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音准和节奏掌握情况。

学生展示时的表现和团队协作效果。

第三章:长江文化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探索精神。

3.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和故事介绍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长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给予鼓励和反馈。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长江文化的理解程度。

学生展示和分享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第四章:长江保护意识培养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4.2 教学内容教师通过PPT和案例介绍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行动计划制定。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重要性。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定保护长江的行动计划。

学生展示行动计划并分享环保行动经验。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环保问题的思考深度。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长江之歌》。

(3)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长江风光录像,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壮美。

(2)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长江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和价值。

(4)运用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发展与保护,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学会演唱《长江之歌》。

2. 教学难点:(1)理解长江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和价值。

(2)运用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表达对中国母亲河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长江风光录像。

(2)长江流域地图。

(3)《长江之歌》乐谱。

(4)相关诗歌、文章。

2. 教学设施:(1)投影仪。

(2)音响设备。

(3)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风光录像,让学生初步感受长江的壮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长江的自然特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长江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地位和价值。

(2)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 艺术欣赏(1)教唱《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分析歌曲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含义。

5. 实践活动(1)举办“长江之美”诗歌朗诵会,让学生表达对长江的热爱之情。

(2)学生展示朗诵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长江》公开课课件

《长江》公开课课件
上游
概 况 宜昌 长江中下游平原
湖口
东 海
中游10 下游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而中下 游航运价值高。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水能
航运
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
6000多米
长江干流纵剖面图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 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二滩水电站
每答对一题该组获得1分,答错不得分。
谢谢!
水电站 城市
宜宾
2021/10/10
葛洲坝 三峡水电站
16
“黄金水道”
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 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 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四季通航

京杭
广 线
京 九
运 河
线
角色扮演
如果你是长江流域的相关政府官员,请你出谋划策
发电、航运、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环保
长江上游重点治理滩多流急的川江 水土流失
宜昌 枝城
宜宾
城陵矶
上游
中游
湖口
下游
禁止乱砍滥伐、营造防护林、 植树造林
中下游
“黄金水道”
小资料 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7.95亿吨,超过欧洲的莱茵河 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航运最繁忙的通 航河流。 2006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增至9.9亿吨,2007年一举突破 10亿吨大关,达到11.23亿吨,是密西西比河货运量的2倍和莱 茵河货运量的3倍。 有的专家认为,长江干线航运若完全开发,至少相当于10 条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
➢根据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充分开发长江,使长江更 好地发挥“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

2. 通过学习《长江之歌》,使学生感受到长江的壮丽景色和伟大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长江之歌》的诗意描绘、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长江之歌》的意境理解、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长江之歌》及相关资料、PPT、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长江之歌》,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兴趣。

2. 熟读课文:让学生朗读《长江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课文: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长江之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创作:启发学生以长江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及时评价。

2. 诗歌创作: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长江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

2. 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的保护意义和可持续发展。

3. 开展长江主题的绘画、摄影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八、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长江流域的其他著名景点,如三峡、黄鹤楼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江的美景。

2. 介绍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如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长江-PPT【公开课课件】

长江-PPT【公开课课件】


占我国国土面积近20%,居我国各
河之首
————我国流域面积最广
找出流经的几个省级单位?
11个
青海省

徽苏
重 湖北省 省 上海


湖南省 西

在图册21页 圈出这些省份
流经青藏高 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 原三个地形区。
请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 所在的省份,以及长江各支流。
3.过去,文学尤其是现代性文学以其 独特的 语言、 形式与 结构, 生成自 己的文 学性本 质,可 谓风华 绝代。 现在, 文学已 经泛化 与扩容 ,祛除 了现代 性赋予 文学的 审美本 质主义 迷魅, 可谓洗 尽铅华 。 4.过去,文学拘泥于纸媒的书写空间 ,样态 固化。 现在, 文学样 态全新 ,同电 子媒介 喜结连 理,呈 现的都 是网络 文学、 手机文 学、短 信文学 等崭新 的文学 样态。 5.有实物资料证实,西周时有交替或 同时使 用印章 与指纹 的做法 ,后来 这种做 法虽然 有变化 ,但没 有影响 指纹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6.索拉罗的记载表明,指纹在借贷上 的广泛 运用, 既丰富 了中国 指纹文 化的内 容和形 式,也 为现代 信用制 度的发 展奠定 了基础
在长江干流剖面图上,指出:
1、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囗。落差约多少米? 2、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多少米?落差
约多少米?
长江干流的水能 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其中自源头至 宜宾,是长江水能资 源最丰富的河段。
想一想: 为什么河流落差大, 水能资源就丰富?
河流落差大,水流湍 急,流水的动能大, 水能资源 也就丰富。
上游:发源地——宜昌(湖北省)
中游:宜昌———湖口(江西省)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知识。

2. 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长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提问学生是否有所了解。

3. 教师讲解长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长江的相关知识。

5.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问题。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

第二章:长江的源头和流经地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源头和流经地区。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江的源头。

2. 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区。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长江源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讲解长江的源头,提问学生是否有所了解。

3. 教师讲解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长江流经地区的相关知识。

5.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长江的源头和流经地区等问题。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

第三章:长江的水文特征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水文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水文环境的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江的水量。

2. 长江的流域面积。

3. 长江的流速。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长江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讲解长江的水量,提问学生是否有所了解。

3. 教师讲解长江的流域面积和流速,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长江水文特征的相关知识。

5.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长江的水量、流域面积、流速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水能
航运
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
6000多米
长江干流纵剖面图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 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二滩水电站
葛洲坝
水电站 城市
宜宾
三峡水电站
“黄金水道”
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 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 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答案:C
正确答案
题目:长江拥有“黄金水道”之称,下列 与之无关的是( )
A 中下游地形平坦 B 中下游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 C 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水量大 D 上游落差大,流速快
答案:D
正确答案
题目: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易发生 水患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流经多峡谷地带 C.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水流不畅 D.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
1
2
3
根据各河段景观,判断是哪一河段,并说出水文特征.
上游
0
0
0
0 0
0
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
0 0
根据各河段景观,判断是哪一河段,并说出水文特征.
中游
多“曲流” 多支流 多湖泊
根据各河段景观,判断是哪一河段,并说出便于航运。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而中下 游航运价值高。
答案:B
正确答案
长江的源头位于 (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四川省 D、云南省
答案:B
正确答案
题目:长江河道上有“九曲回肠” 之称的河段是( )
A.金沙江 C.荆江
B.川江 D.扬子江
答案: C
正确答案
题目:长江水能最集中的河段是( ) A 下游河段 B 中游河段 C 上游河段 D 全部
三峡工程
上游
“水能宝库”
三峡输电范围
发电、航运、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环保
长江上游重点治理滩多流急的川江 水土流失
宜昌 枝城
宜宾 城陵矶
湖口
上游
中游
下游
禁止乱砍滥伐、营造防护林、 植树造林
中下游
小资料
“黄金水道”
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7.95亿吨,超过欧洲的莱茵河
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航运最繁忙的通 航河流。 2006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增至9.9亿吨,2007年一举突破 10亿吨大关,达到11.23亿吨,是密西西比河货运量的2倍和莱
小组合作
阅读课文P42图2-3-2,结合 P8图1-1-5; P35图2-2-9尝 试在长江干流图上完善长江概况的思维导图
开 发 和 治 理 水 文 特 征
概 况
长江的发源地和入海口
东 海
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
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青 藏 川 云 渝 鄂
每答对一题该组获得1分,答错不得分。
请选模块
1 4 2 3
5
6
7
8
9
10
下列地形区中,长江没有流经的是( ) A 黄土高原 B 四川盆地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答案:A
正确答案
长江干流流经的直辖市有( ) A 1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答案:B
正确答案
长江支流众多,其中最大的支流 是( ) A 嘉陵江 B 汉江 C 湘江 D 乌江
6300 第一 5464
180.9 第一 75.2
9513 第一 661
松花江
辽河
2308
1390
55.7
22.9
762
148
珠江
海河
0
2214
1090
0
45.4
26.4 26.9
3338
228 622
淮河
0
1000
全国主要河流比较表
读课文说出长江流量为什么是全国第一?
0
0
0
0 0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D、上中游滥伐森林,加重水土流失
答案:D
正确答案
谢谢!
答案:C
正确答案
题目:“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
平湖”是对那一条河流和水电站的描述?( )
A、珠江,天生桥水电站
B、雅砻江,二滩水电站 C、长江,三峡水电站 D、黄河,小浪底水电站
答案:C
正确答案
题目:近年来长江含沙量有所增加,其主
要原因是( )
A、南北两侧支流多,带来大量泥沙 B、汛期长,水量大 C、多暴雨,冲刷严重

京 广 京 线 九 线
四季通航
杭 运 河
角色扮演
如果你是长江流域的相关政府官员,请你出谋划策
根据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充分开发长江,使长江更 好地发挥“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上许多问题,请从自然和人 文方面出发分析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和环境问 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策, 合作完成长江干流思维导图。
茵河货运量的3倍。
有的专家认为,长江干线航运若完全开发,至少相当于10 条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
通航里程长、运量大
洪涝灾 害频繁
长江中游重点治理 “九曲回肠”的荆江。 泥沙淤积、洪涝灾害
宜昌 枝城
宜宾 城陵矶
湖口
上游
中游
下游
裁弯取直、退田还湖
开 发 和 治 理
开 发
治 理
“水能宝库”
禁止乱砍滥伐、营造防护林 植树造林
皖苏

湘 赣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宜昌 上游 中游 湖口 下游
上 海
长江水系图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主要支流和湖泊
岷 江 重庆 宜宾
上海
宜昌 武 汉
洞庭湖 湘 江
湖口
鄱阳湖
长江水系图
读书本P40表2-3-1说出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依据!
河流
长江 黄河
长度(千米)
流域面积 年径流量 (万平方千米)(亿立方米)
水土流失
“黄金水道”
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分洪工程、退田还湖
唐 青藏高原 古 拉 山
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四川盆地
宜宾
宜昌
长江中下游平原
湖口
东 海
概 况
云贵高原
水 文 特 征
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 上游
多“曲流” 水流平稳, 江阔水深, 多支流 便于航运 多湖泊 中游 下游
抢答题规则 根据各小组的反应速度选定回答的 优先权。争抢到抢答权后5秒内必须作 答,超过5秒视为无法继续作答,由其他 组的队员抢答。
0
长江所流经的地区是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支流众多,水量大
0
小组合作
阅读课文P42~ P45图文资料 ,尝试在长江干流 图上完善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思维导图。
开 发 和 治 理
唐 古 拉 青藏高原 山
四川盆地
宜宾
宜昌
长江中下游平原
湖口
概 况
东 海
云贵高原
水 文 特 征
上游
中游
下游
辨图说特征
根据各河段景观,判断是哪一河段,并说出 该段河流的水文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