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公差带标注及公差带特点
3.4 几何公差带的定义与标注

几何公差带
位置度
合格!
C
A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t 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 面内的区域。公差带轴线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62
几何公差带
位置度
D
0.04 C A B
A
不合格!
C
30
A
20 B C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t 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 面内的区域。公差带轴线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67
几何公差带
圆跳动
0.1 A
30h6
A
50h7
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意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 公差值 t 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68
几何公差带
圆跳动
0.1 A
30h6
t
合格!
A
50h7
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意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 公差值 t 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43
面轮廓度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t 的球的两包络面之 间的区域,诸球心位于具有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曲面上。被 测轮廓面应位于该区域内。
合格!
44
几何公差带
平行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 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不合格!
45
几何公差带
平行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 面之间的区域。
之间的区域。
77
几何公差带
全跳动
0.1 A
30h6
A
50h7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 t 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
之间的区域。
径向跳动和公差

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意的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见图10a),其公差带限制在两坐标(平面坐标)范围内。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半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见图10b),其公差带限制在三坐标(空间坐标)范围内。
图10 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图11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图12 用端面圆跳动控制端面全跳动图13斜向圆跳动由于径向全跳动测量比较复杂,所以经常用测量径向圆跳动来限制径向全跳动。
必须指出,在用测量径向圆跳动代替径向全跳动时,应保证被测量圆柱面上的母线对基准轴线的平行度,或者是被测量圆柱面的轴向尺寸较小,并借助于工艺方法可以保证母线对基准轴线平行度误差不大时,方可应用。
为确保产品质量,应使径向圆跳动误差值与母线对基准轴线的平行度误差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要求的径向全跳动公差值。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端面圆跳动的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柱面区域(见图11a)。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见图11b)。
显然端面圆跳动仅仅是端面全跳动的一部分,两者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应该根据功能要求来确定是标注端面全跳动还是端面圆跳动。
通常,只有当端面的平面度足够小时,才能用端面圆跳动代替端面全跳动。
例如,对于安装轴承的轴肩,因其径向尺寸(d1-d2)较小,可以用控制端面圆跳动误差来达到控制端面全跳动的目的(见图12)。
3径向圆跳动与斜向圆跳动对于圆锥表面和对称回转轴线的成形表面一般应标注斜向圆跳动。
只有当锥面锥角较小时(如α≤10°)才可标注径向圆跳动代替斜向圆跳动,以便于检测。
如图13所示,设径向圆跳动误差为H,斜向圆跳动误差为h,则:h=Hcosα。
五、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4径向圆跳动、圆度、同轴度径向圆跳动是一项综合性公差,它不仅控制了同轴度误差,同时也包含了圆度误差。
跳动公差带标注及(完整版).pptx

一、圆跳动(
跳动公差
)
径向圆跳动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
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 值t,且ຫໍສະໝຸດ 心在基准轴线上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ød圆柱面 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 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 径向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 0.1mm。
精心整理
跳动公差
端面圆跳动
跳动公差带标注及公差带 特点
生物学院 农机一班 451201
精心整理
跳动公差
定 义 :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 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约束对象:组成要素——回转表面、端平面
圆跳动 按回转情况
全跳动 分 类
径向跳动——圆柱面 按测量方向 轴向跳动——端平面
斜向跳动——圆锥面 标注方法:框格式标注,3格
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 任一直径的测量圆柱面上, 沿母线(或者说轴线)方 向宽度为t的圆柱面区域。
如图所示。当零件绕 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 转时,右端面上任一测量 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 得大于公差值0.1mm。
精心整理
跳动公差
斜向圆跳动
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 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意 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 宽度为公差值 t 的圆锥面 区域。
径向圆跳动——圆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 径向全跳动——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 轴向圆跳动——垂直度误差 轴向全跳动——平面度误差、垂直度误差
精心整理
如图所示,除特殊规定 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 法线方向。 ※斜向圆跳动公差的被测要素 是圆锥面,其引线垂直于素 线
精心整理
二、全跳动(
跳动公差
)
径向全跳动
半径差为公差值t, 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 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圆跳动公差的概念及说明

圆跳动
目录
圆跳动公差
顶外圆跳动测量装置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某一固定参考点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零件和测量仪器件无轴向位移)时,指示器值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圆跳动公差适用于被测要素任一不用的测量位置。
符号用“↗”表示。
圆跳动公差的分类
圆跳动公差的按其被测要素的几何特征和测量方向,可分为四类:径向圆跳动公差、端面圆跳动公差、斜向圆跳动公差、斜向(给角度的)圆跳动公差。
具体如下:
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2、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3、斜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机械测量技术-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第四章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二、形位公差项目及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了14项形位公差,其名称、符号以及分类见表4⁃1。
表4-1 形位公差的分类与基本符号(GB/T 1182—2008)
第四章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三、形位公差的意义和要素 对产品的功能要求,除尺寸公差外,还要对产品的形位公差提出
态,且其对应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图样上标注的形位公差时 的综合极限状态。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对应的体外作用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 轴和孔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分别用符号dMV和DMV表示。 dMV= dmax+t M DMV=Dmin-t M
• 6、最小实体实效状态和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最小实体实效状态MMVC是指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于
要求。 1)公差带的形状常用的有9种,见表4-2。 2)公差带的大小指公差带的宽度t或直径ϕt,如表4-2中所示,t即公差 值;取值大小取决于被测要素的形状和功能要求。 3)公差带的方向即评定被测要素误差的方向。 4)公差带的位置,形状公差带没有位置要求,只用来限制被测要素 的形状误差。
第四章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
(2)实际(组成)要素。由接近实际(组成)要素所限定的工件实际 表面的组成要素部分。 如图(b)所示。 实际(组成)要素是实际存在并将整个工件与周围介质分隔的要素。它由
无数个连续点构成,为非理想要素。
几何要素定义之间的相互关系
4.提取组成要素与提取导出要素 (1)提取组成要素。按规定方法,由实际(组成)要素提取有限数目 的点所形成的实际(组成)要素的近似替代,如图(c)所示。 (2)提取导出要素。由一个或几个提取组成要素得到的中心点、中心 线或中心面,如图(c)所示。 提取(组成、导出)要素是根据特定的规则,通过对非理想要素提取
06形位公差的标注及公差原则

A a)
基准轴线
测量圆柱面
b)
(3)斜向圆跳动动画
0.05
A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 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 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 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 上,沿母线方向距离 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 的区域,除特殊规定 外,其测量方向是被 测面的法线方向。 母 线方向的长度为公差t 的短圆锥面
A
a标注) 基准轴线
最大(小)实体状态允许形状误差,不要求 具有理想的形状,处处位于极限尺寸内即可
4.实体尺寸
一、术语及其意义
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
最大实体尺寸(MMS)
的极限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尺寸。孔和轴的最大实体
尺寸分别用 DM、dM表示。DM = Dmin;dM = dmax。
最小实体尺寸(LMS) 实际要素在最小实体状态下
一、术语及其意义
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
的体外作用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极限尺寸。 单一要素:DMV、dMV 关联要素:D′MV、d′MV
实效尺寸举例
一、术语及其意义
一、术语及其意义
实效尺寸举例
d′MV
辨析实效尺寸与作用尺寸
区别:
实效尺寸是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尺寸。对一批 零件而言是定值。 -极限尺寸 作用尺寸是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综合尺寸,对一批 零件而言是变化值。
A
a)标注
基准轴线
b)公差带
4.跳动公差
三、 定位公差
区分:
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包括圆度及轴线误差)和圆度公差带(位置
不定,)
-有无基准
2)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和圆柱度公差带-有无基准(圆柱度
不包括轴线误差,如轴线倾斜 带
跳动公差带标注及公差带特点

跳动公差
定 义 :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 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约束对象:组成要素——回转表面、端平面
圆跳动 按回转情况
全跳动 分 类
径向跳动——圆柱面 按测量方向 轴向跳动——端平面
斜向跳动——圆锥面 标注方法:框格式标注,3格
特征项符号+公差值+基准字母
一、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公差的被测要素 是圆锥面,其引线垂直于素 线
二、全跳动(
跳动公差
)
径向全跳动
半径差为公差值t, 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 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径向全跳动是被测 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 同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
跳动公差
端面全跳动 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
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跳动公差
)
径向圆跳动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 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 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ød圆柱面 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 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 径向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 0.1mm。
跳动公差
端面圆跳动
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 任一直径的测量圆柱面上, 沿母线(或者说轴线)方 向宽度为t的圆柱面区域。
公差带特点
公差带特点: (1)跳动公差带相对基准轴线有确的位置 径向圆跳动圆心在基准轴线上,径向全跳动轴线与
基准轴线同轴,轴向圆跳动公差带圆柱面轴线与基准轴线重 合轴向全跳动公差带两平行平面与基准轴线垂直。
(2)跳动公差带可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或位 置误差
径向圆跳动——综合控制圆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 径向全跳动——综合控制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 轴向圆跳动——综合控制平面度误差、垂直度误差 轴向全跳动——综合控制平面度误差、垂直度误差 (3)采用跳动公差时可进一步给出相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状、方向公差
跳动公差标注

跳动公差标注一、什么是跳动公差标注?跳动公差标注是一种用于描述零件或产品尺寸变化的标准方法。
跳动公差是指零件在运动或使用过程中,尺寸的变化范围。
跳动公差标注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制造商确定零件的可接受范围,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达到要求。
二、跳动公差标注的重要性跳动公差标注在制造和工程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制造商确定零件的尺寸变化范围,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以下是跳动公差标注的几个重要方面:1. 产品性能的保证通过跳动公差标注,工程师可以确定零件的尺寸变化范围,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能够得到保证。
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的设计中,活塞和缸套之间的跳动公差标注可以确保活塞在缸套内的运动顺畅,减少摩擦,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寿命。
2. 制造过程的控制跳动公差标注可以帮助制造商控制零件的尺寸变化范围,以确保零件的制造过程能够稳定和可靠。
制造过程中的跳动公差标注可以帮助制造商确定合适的工艺和设备,以减少零件的尺寸变化,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产品的可靠性和互换性跳动公差标注可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互换性。
通过跳动公差标注,制造商可以确定零件之间的尺寸变化范围,以确保不同零件之间的互换性。
这对于大规模生产和维修非常重要,可以减少零件的废品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互换性。
三、跳动公差标注的应用跳动公差标注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包括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跳动公差标注应用场景:1. 机械制造在机械制造中,跳动公差标注用于描述零件之间的尺寸变化范围,以确保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机床制造中,轴承座和轴承之间的跳动公差标注可以确保轴承的安装和运动顺畅。
2.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跳动公差标注用于描述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底盘等零件之间的尺寸变化范围。
这对于确保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3.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跳动公差标注用于描述飞机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件之间的尺寸变化范围。
公差配合与检测技术之跳动公差带介绍课件

跳动公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零件的装配精度和使用性能,因此,在设计和制造 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跳动公差的大小,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和使用性能。
跳动公差的分类
轴向跳动:指圆柱面或圆 锥面轴线在轴向的跳动
综合跳动:指圆柱面或圆 锥面轴线在径向、轴向和
纹、齿轮等
3D扫描仪:适用 于测量复杂形状和 曲面的尺寸和形状
百分表:适用于测 量跳动量、角度等
参数
影像测量仪:适用 于测量二维平面尺 寸和形状,如PCB
板、模具等
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千分尺等
清洁测量表面:确保测量 表面干净、无污渍
选择测量位置:选择跳动公 差带的中心位置进行测量
02 刀具磨损:刀具磨损会影响跳 动公差的大小
03 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硬度、 韧性等特性会影响跳动公差
04 加工环境:温度、湿度等环境 因素会影响跳动公差的大小
控制跳动公差的方法
优化设计:选择合适的公差配合 和检测技术,减少跳动公差
提高加工精度:采用先进的加工设 备和工艺,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加强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 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定期检测:定期对零件进行跳动公 差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改善跳动公差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汽车制造厂通过优化生产线布局和设
01
备调整,降低跳动公差,提高产品质量。
案例二:某电子设备制造商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和
02
生产工艺,降低跳动公差,提高产品性能。
案例三:某机械加工厂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 03 和技术,提高跳动公差的检测精度,降低不良品
轴向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相同。

轴向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相同。
轴向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相同。
这句话可能
会让一些非机械专业的读者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
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轴向全跳动公差带是什么?
轴向全跳动公差带是指在轴向方向上,测量同一轴心的两个零件间跳
动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具体来说,它是通过对最大跳动与最小
跳动进行差值运算来确定的。
轴向全跳动公差带是一种重要的机械公差,它常用于测量轴承座和轴承的配合精度。
二、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什么?
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指轴承座或轴承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偏
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这个公差带常用于测量机械零部件的性能。
举例来说,一个轴承座和轴承的配合精度可以通过测量其端面对轴线
的垂直度来进行判断。
三、为什么轴向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相同?
轴向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相同是因为它们都是
表示同一个机械特性的公差带。
具体来说,它们都反映了轴承座和轴
承两者配合精度的情况。
因此,在确定机械零部件的配合精度时,需
要同时考虑这两个公差带的大小。
综上所述,轴向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相同,都是用于测量机械零部件配合精度的公差带。
在确定机械零部件的配合精度时,需要同时考虑这两个公差带的大小。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径向圆跳动公差是衡量产品尺寸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描述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波动范围。
所谓公差带形状,指的是公差范围内的尺寸分布特点。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的问题。
如何有效控制和优化这种公差带形状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影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们来看公差带形状的生动案例。
假设有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厂,他们生产的齿轮直径需要满足+/-0.01mm的径向圆跳动公差要求。
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公差带形状偏大的情况,就会导致齿轮与其他零部件配合不良,从而影响整车行驶平稳性和传动效率;而公差带形状偏小,则可能会导致齿轮与其他零部件之间出现间隙,造成噪音和传动损耗增加。
为了控制和优化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我们需要从工艺、设备和管理等方面入手。
首先,在工艺设计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和工装夹具,合理安排工艺路线,减小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的风险。
其次,我们需要保证加工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及时更换老化的零部件,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控制机制。
通过严格执行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纠正问题,预防和避免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偏差。
当然,了解并控制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还需要依靠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测量仪器和仪表,例如卡尺、外径量规、三坐标测量机等。
通过对产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可及时发现和解决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总之,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是影响产品精度和性能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通过工艺优化、设备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手段,全面控制和优化公差带形状的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产出更具竞争力和品质可靠的产品,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4-3几何公差的定义及几何公差带

凸轮轴
轮廓度公差
【定义】轮廓度公差是对任意形状的线轮廓要素或面轮 廓要素提出的公差要求, 线轮廓要素和面轮廓要素的理想形状由理论正确尺寸确 定。
理论正确尺寸
被测要素的 理论正确几何形状
1.线轮廓度公差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 一项指标。
无基准的线轮廓度公差
理论正确尺寸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t的圆的两包
【定义】单一实际被要素的形状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 动量。 用来限制形状误差。 限制单一实际被要素变动的区域。 直线度公差带、平面度公差带、……
形状公差带
1. 直线度
直线——直线度
被测要素——直线
对直线度的描述和形容
笔直、挺拔、直挺挺、……
【直线】:一点始终不变地在同一方向行进时所描出的线。
形状? 大小? 位置公差带相对于基准具有确定的位置
当同一被测要素有位置公差要求时,一般不再给出方向公差和 形状公差; 仅在对其方向精度或(和)形状精度有进一步要求时,才另行 给出方向公差和形状公差。
形状公差值<方向公差值<位置公差值
4.3.6 跳动公差
跳动公差
圆跳动、全跳动
跳动公差特点:
无基准的面轮廓度公差
面轮廓度公差带为直径等于公差值t、球心位于被测要素理论 正确几何形状上的一系列圆球的两包络面所限定的区域。
相对于基准体系的面轮廓度公差
面轮廓度公差带
轮廓度公差的特点
轮廓度有时有基准要求!
无基准要求时——形状公差 有基准要求时——方向公差,位置公差
同轴度圆跳动标注

同轴度和圆跳动是机械制造和检验中常见的几何公差,它们在机械设计图纸上的标注对于确保零部件的装配精度和功能可靠性至关重要。
同轴度标注:同轴度是指零件上一个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位置精度要求。
它衡量的是被测要素(如孔、轴或其它旋转体的中心线)与基准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满足设定的同轴状态。
同轴度公差的标注通常采用如下形式:Plaintext1(基准符号) coaxiality [公差值] ⊙例如,在图纸上可能表示为:Code1A coaxiality 0.025⊙这表示被测要素A应与其基准保持同轴,并且允许的最大偏移量在任意截面内均不得超过0.025mm。
径向圆跳动(Radial Runout)标注:径向圆跳动是一种动态测量指标,描述的是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在径向方向上偏离理想轮廓的程度。
径向圆跳动公差反映了零件表面或其特定截面沿径向的波动情况。
径向圆跳动的标注一般包含以下信息:Plaintext1(被测要素符号) Radial Runout (最大读数位置) [公差值]例如:Code1B radial runout max 0.05 mm这意味着零件B在旋转过程中,径向方向的最大位移(通常是指示器读数的最大变化)不能超过0.05毫米。
标注细节:•基准选择:同轴度标注需明确给出基准元素,而径向圆跳动则可能直接针对某个圆柱面或端面进行标注。
•公差带:同轴度的公差带是一个围绕基准轴线的圆柱形区域;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带则表现为一个在径向方向上宽度等于给定公差值的带状区域。
•测量方法:同轴度通过静态测量多个截面来判断,而径向圆跳动通常使用专用的径向跳动测量仪器,在零件旋转时连续或周期性地读取数据。
总之,同轴度关注的是部件旋转轴线的对齐程度,而径向圆跳动则强调的是旋转件在其周向上任一点的径向偏差大小。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会根据零部件的具体功能需求和相互配合关系来合理制定并标注这两种公差。
形位公差的标注及公差原则

1四、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跳动——被测要素在无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绕基准轴线回转的过程中(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由指示计在给定的测量方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
21、圆跳动——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测量平面基准轴线a)公差带A0.05Aa)标注3(2)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宽度为t的短圆柱面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Aa)基准轴线测量圆柱面b)0.05A4(3)斜向圆跳动动画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母线方向的长度为公差t 的短圆锥面测量圆锥面基准轴线tb 公差带)A0.05Aa 标注)5斜向圆跳动斜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主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公差值t的圆锥面区域,如图所示,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62)全跳动全跳动——是指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
(1)径向全跳动动画基准轴线b)公差带BA0.2A Ba)标注7(2)端面全跳动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该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相同的,但检测方法更方便!另外,端面全跳动还是该端面(整个端面)的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及其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位置公差)的综合反映。
跳动公差带标注及公差带特点课件

目录
• 引言 • 跳动公差带的标注方法 • 跳动公差带的特点 • 跳动公差带的应用实例 • 总结与拓展
01
引言
跳动公差带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跳动公差带是指工程图纸上表示零件表面轮廓在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范围内允许变动的区域。
作用
跳动公差带在机械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确保零件在装配过程中 的互换性,减小摩擦和磨损,提高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
04
跳动公差带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在汽车零件制造中的应用
应用背景
汽车零件的制造需要保证高精 度和高质量,跳动公差带作为 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被 广泛应用于汽车零件的制造过
程中。
应用方式
通过标注跳动公差带,可以明确零 件尺寸和形位的允许变动范围,从 而有效地控制零件的制造精度。
应用效果
在汽车零件制造中应用跳动公差带 ,可以显著提高零件的互换性和装 配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 量。
参考资料推荐
建议学习者进一步阅读《机械设计手册》中 有关公差与配合的章节,以深化理解。
专业期刊推荐
《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中,常有关于公差 配合、精度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建
议学习者关注。
实战练习和作业布置
要点一
实战练习
请学习者在实际工程图纸中,找出跳动公差带的标注 ,并解读其含义。
要点二
作业布置
05
总结与拓展
课程总结和回顾
课程重点回顾
本节课详细介绍了跳动公差带的概念、标注 方法,以及公差带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实例 解析,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跳动公差 带的相关知识。
学习成果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能熟练掌握跳 动公差带的标注方法,理解其特点,并能够 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
位置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位置公差及其检测方法1位置公差带及其特点位置公差包含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公差,这三类公差项目的公差带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1.1定向公差带定向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其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及理论正确尺寸(角度)确定;当理论正确角度为0o度时,称为平行度公差;为90。
时,称为垂直度公差;为其他任意角度时,称为倾斜度公差;这三项公差都有面对面、线对线、面对线、和线对面几种情况;表4-1列出了定向公差各项目的公差带定义、标注示例和公差带图;表4-1定向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特征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表面A (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3mm,且平行于基准表面A (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线A (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面对面标注和解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并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如在公差值前加注①,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 01 A —1—■■-・■11■■ 7¥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C的两平行平面之间;10.C3C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线成一给定角度a的两平行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且与基准线D (基准轴线)成理论正确角度75o的两平行平面之间;定向公差带具有如下特点:(1) 定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而其位置往往是浮动的 ;(2) 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对被测要素给出定向公差后,通常不再对该要素提出形状公差要求;需要对被测要素的形状有 进一步的要求时,可再给出形状公差,且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定向公差值;如图4-1所示零件,根据功能要求 对①d 轴已给出①0.05mm 的垂直度要求,但对该轴的直线度 有进一步要求,故又给出了①0.02mm 的直线度要求;丄—00.02图4—1定向和形状公差同时标注1.2定位公差与公差带定位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其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 ;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 准及理论正确尺寸(长度或角度)确定;当理论正确尺寸为零,且基准要素和被测要素均为轴线 时,称为同轴度公差(若基准要素和被测要素的轴线足够短,或均为中心点时,称为同心度公差); 当理论正确尺寸为零,基准要素或(和)被测要素为其他中心要素(中心平面)时,称为对称度公差; 在其他情况下均称为位置度公差;表4—2列出了部分定位公差的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示表4—2定位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①t 勺圆柱面内区域,该圆柱面的轴线与基准轴线 同轴 大圆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①0.1mm 且与公共基准线A — B (公 共基准线)同轴的圆柱面内 被测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 值0.08mm,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 A 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特征 公差带定义 标注和解释轴 线 同 轴 度 对 中 称 心 度 平面的对称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且相对基 准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公差值前加注 S ①,公差带是直径 为公差值t 的球内区域,球公差带的 中心点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 A 和B 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被测球的球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 值0.08mm 的球内,该球的球心位于 相对基准A 和B 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基准申心平而0,08 A占 八、、 的 位 置5线的 位 置 度 1丨1 L 匚'「■门」・LI 基推/纟推如在公差值前加注①,则公差带是直 径为t 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公差带的 轴线的位置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 理论正确尺寸确定每个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以相对于A、B、C基准表面基准平面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内每个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以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内全端I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被测面围绕基准线 A 作若干次定位公差带具有如下特点:(1)定位公差带相对于基准具有确定的位置,其中,位置度公差带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确 定,同轴度和对称度的理论正确尺寸为零,图上可省略不注;(2)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对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差后,通常对该要素不再给出定向公差和形状公差;如果需要对方向和 形状有进一步要求时,则可另行给出定向或(和)形状公差,但其数值应小于定位公差值; 1.3跳动公差与公差带与定向、定位公差不同,跳动公差是针对特定的检测方式而定义的公差特征项目 ;它是被测要素绕基准要素回转过程中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也就是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指示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的允许值;跳动公差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圆跳动是控制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圆跳动又分为径向圆跳动、端而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三种;全跳动是控制整个被测要素在连续测量时相对于基准轴线的跳动量 ;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功和端面全跳动两种;跳动公差适用于回转表面或其端面; 表4-3列出了部分跳动公差带定义、标注和解释示例特征公差带定义 标注和解释位 面 置 的 度 位置 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中心平面 在理想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被测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 0.05mm,与基准轴线成60q 中心平面全端I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且与基准被测面围绕基准线 A 作若干次被测面围绕基准线A -B 作若干 次旋转,并在测量仪器与工件间 同时作轴向移动,此时在被测要 素上各点间的示值差均不得大 于0.2mm,测量仪器或工件必须 沿着基准轴线方向并相对于公 共基准轴线A - B 移动端 面 圆 跳 动斜 向 圆 跳 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同轴的任一半径 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距离为t 的圆柱 面区域 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 测量圆锥面上距离为t 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另有规定,其测量方向应与被 测面垂直被测面绕基准线A (基准轴线) 作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任 一测量圆柱面内的轴向跳动量 均不得大于0.06mm/ €.0& 4被测面绕基准线A (基准轴线) 作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圆锥面上内的跳动量均不得大于0.05mm 径向 全 跳 动UUJ \A -B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 t,且与基 准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旋转,并在测量仪器与工件间作 径向移动,此时,在被测要素上各 点间的示值差不得大于0.05mm, 测量仪器或工件必须沿着轮廓 具有理想正确形状的线和相对 于基准轴线A 的正确方向移动 跳动公差带具有如下特点:⑴跳动公差带的位置具有固定和浮动双重特点,一方面公差带的中心(或轴线)始终与基准 轴线同轴,另一方面公差带的半径又随实际要素的变动而变动 ;(2)跳动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的作用 ;例如,端面全跳动公差可 同时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和它的平面度误差;径向全跳动公差可控制同轴度、圆柱 度误差;2位置公差的检测位置误差是关联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理想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由基准确定;判断位置误差的大小,常采用定向或定位最小包容区去包容被测实际要素 ,但这个最小包容区 与形状误差的最小包容区有所不同,其区别在于它必须在与基准保持给定几何关系的前提下 使包容区的宽度或直径最小;图4—2(a)所示的面对面的垂直度误差是包容被测实际平面并包 得最紧、且与基准平面保持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这个包容区称为定向最小包容区 图4— 2(b)所示的台阶轴,被测轴线的同轴度误差是包容被测实际轴线并包得最紧、且与基准 轴线同轴的圆柱面的直径,这个包容区称为定位最小包容区;定向、定位最小包容区的形状与其 对应的公差带的形状相同;当最小包容区的宽度或直径小于公差值时,被测要素是合格的;7!* ---- Z/aos A卄—5械測实际耍索基准平面(at(b>图4 — 2定向和定位最小包容区示例2.1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平行度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基准要素平行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 平行度误差是反映平面和直线之间方向关系的定向位置误差 ;根据平面和直线两类几何要素 的相对关系,平行度误差可分四种情况,即:面对基准平面、线对基准平面、面对基准直线、线 对基准直线;2.1.1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检测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值可用两平行平面构成的定向最小区域宽度来表示 ;该定向最小 区域必须与基准平面保持平行关系,当其包容被测实际面时,两包容面与实际面之间至少各有 一点接触; (1)节距法对于狭长且成阶梯状的平面间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图4-3),可用框式水平仪分别对实际基准 表面和被测实际表面进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测量时,水平仪的方向和测量方向在测量两个面 时要严格一致;测量方法同节距法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图4 — 3由于零件的结构为狭长形状,所以可将宽度方向的平行度误差略去不计;通过对长度方向的测 量,并经过数据处理后,即可确定其平行度误差值;例如图4 — 3所示,零件长度为1600mm,今用分度值为0.02/1000mm 的框式水平仪,桥板长度为 200mm,来测量其平行度误差;测量值见表4 — 4;表4—4 测点序号 0 1 2 3 45678 被测测量 量 0 +1 +2 -1 +2 +1 -2 -1 +1 基准测量 量+1+2-1+1-1+2+1+1(2)简易打表法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用检验平板的工作面作为模拟基准来完成测量工作 ; 例如图4-5所示,测量该工件的平行度误差;测量装置如图4- 6所示;测量工具有检验平板和带指示器的测量架;测量时,将被测工件的基准面放置在平板上,并将带指示器的测量架也放在平板上,调整测量架的高度,使指示器的侧头垂直地与被测面接触,压表并调整零位;测量完毕,取指示器地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该工件的平行度误差;应注意,被测平面上的明显划痕和碰伤不记入平行度误差值中;图4 — 5 图4 — 6对于沟槽类工件,如果平行度公差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可用实际基准表面作为模拟基准来完成测量工作;例如图4-7所示,测量该工件的平行度误差;测量装置如图4- 8所示;测量工具有带指示器的专用测量架;测量时,将被测工件放在平板上或牢固的基础上;再将专用测量架放在被测工件的基准面上,调整测量架的高度,使指示器的测头垂直地与被测面接触,压表并调整零位,然后使测量架在实际基准表面上移动,观察指示器的示值变化,整个被测表面测量完毕,取指示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该工件的平行度误差;(3)平晶干涉法对于小平面(如外径千分尺的两工作面)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可用平晶干涉法来测量;如图4- 9所示,在检定新制的或修理后的外径千分尺工作面的平行度误差时,利用千分尺的棘轮将平行平晶夹在两工作面之间,观察干涉条纹数,用下式计算其平行度误差值:b2式中'——光波波长;b 两工作面出现的干涉条纹数之和;图4 —9(4)厚薄差法有平行度公差要求的薄板型零件,影响其装配精度的因素主要是厚薄不均;对于这种典型零件的平行度误差,可用测量其厚薄差的方法获得平行度误差值;这种测量方法也是用实际基准表面来模拟理想基准;测量时,用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等量具测量被测零件各被测位置的厚度,取最大与最小厚度之差作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值;1直线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线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要求,主要形式是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这种形式的平行度误差,一般是用简易打表的测量方法来完成;这种测量方法,基准是用检验平板模拟体现,被测实际轴线由标准心轴模拟体现,因此,测量过程极为简单;例如图4-10所示,测量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测量工具有检验平板,标准心轴和带指示器的测量架;测量方法如图4-11所示;将被测零件直接放在平板上,在被测孔内穿进相应的标准心轴,以此体现被测轴线;将带指示器的测量架放在平板上,使指示器测头垂直平板与心轴最高点接触,在指示器上得第一读数M!;同理在心轴得另一端测得第二个读数M2,并记录两次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L?,最后按下式计算平行度误差值:L i也=-! M1—M2式中L为被测轴线的长度;图4—10 图4—11测量时应注意:(1)标准心轴与被测孔应尽量做到无间隙配合,因此最好选用可胀式心轴;在零件的平行度公差要求较高时,应特别注意到由于心轴与被测孔的配合间隙所引起的测量误差;(2)所使用的标准心轴应有较高的形状误差要求,以减少由于心轴的形状误差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图4-10所示的零件,如果被测孔的直径较大时,可采用图4-12所示的测量方法;用此法进行测量时,被测孔的轴线用上下素线处读数平均值来模拟;测量工具有检验平板和带有两个指示器的专用测量架;测量时,将被测零件放置在平板上,调整两个指示器的测头,使之分别朝上朝下垂直于平板,然后慢慢移动测量架,使指示器的测头伸进被测孔内,调整测量架的位置,使指示器的两个测头分别与被测孔的最高和最低素线接触,压表、调零位;再向孔内推动测量架,使指示器的测头位于第2 测量位置,读取两个指示器的读数;以此方法将全部测量位置测量完毕,得到一组测量值,最后通过计算获得被测零件的平行度误差值;计算公式如下:1=2 M1 一皿2 max 一M1 _M2 min访艺乙弋£ IJ 7!、、、、J 弋飞图4—12图4-10所示的零件用上述方法测得的数值见表4-5,试计算其平行度误差;从表4—5中可以看出:M i -皿2 max =0.01mm (M r _M 2馬=—0.08mm表4 —5测量序号01234567 M100.010.01-0.01-0.02-0.04-0.04-0.04M2000.020.020.020.030.040.03M〔_ M 200.01-0.01-0.03-0.04-0.07-0.08-0.071‘2 M1 一皿2 max 一M1 一皿2 min该零件的平行度公差要求为0.05mm所以,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合格;2.1.2面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误差检测面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误差检测一般是在检验平板上进行的;测量时,用标准心轴来模拟基准直线,并以平行于标准心轴的平板作为测量基准;测量工具有检验平板、标准心轴,一对V形块和带指示器带的测量架等;图4—13所示的零件平行度误差可在图4—14所示的测量装置上进行测量;测量时,将可胀式(或与基准孔成无间隙配合)心轴插入基准孔内,用一对V形块作支承放置在平板上,带有指示器的测量架亦放在平板上,调整指示器测头的位置,使之与被测平面接触(注意,测杆要垂直于平板);在垂直心轴的方向推动测量架,并使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转动,使L3二L4 (如图4—14),然后将指示器调零;这些调整工作做完以后,再移动测量架,测量整个被测表面并记录全部读数,最后取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也可在全部测量点的测量值取得后,用最小条件的概念来评定平行度误差,现举例说明如下;1=才0.01 —(-0.08 j =丄0.09 = 0.045mm2设被测表面布点测量后,各测点的读数值见表4 - 6;表4 — 6^6 0 + 15 +1322—3 + 3 + 7 +1 + 25 +180—..... + 6 ............. + 10 .................... 0 ............... + 14 ................. + 17……—0+ 3 + 2 0 —2 + 8 +10 基准轴线+ 6 0 — 4 — 4 — 6 —12全部测量点的数值取得后,一般情况下可取最大与最小读数值之差作为零件的平行度误差;该例的平行度误差为:• :=25- -12 =37um这种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符合最小条件的,要想获得符合最小条件的平行度误差,可将测量值进行坐标变换,根据三点接触的判别方法来确定平行度误差;对于上例若采用坐标变换,应以基准轴线为旋转轴来进行;分析表4-6的数据,最大值25um处于第二行第四列,在最大值的两侧分别有测量的最小值0 (第一行第一列)和-12um (第五行第五列),以基准轴线旋转后应使这两个值等值最小,因此,应取单位旋转量为3um,旋转时使-12um增大,使减少;各行的旋转量见表4-6左纵列数值;坐标变换后各点数值见表4 - 7;表4 —7—6+ 9+ 7+ 12+ 16+ 5+ 4—2+ 22+ 15+ 6+ 100+ 14+ 17+ 5+ 3+ 1+ 11+ 13+ 6+ 2+ 2—2—6分析表4—7,七um为两等值最低点,,22um为一最高点,且符合高低相间的要求,因此,符合最小条件的平行度误差为=22 - -61=28um 2.1.3直线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误差检测线与线之间的平行度,主要反映在箱体或连杆等零件上两孔轴线间的平行度误差;根据箱体和连杆的不同使用条件,两孔轴线之间的平行度公差有不同的要求;有给定方向上的平行度要求(分给定一个方向和给定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还有任意方向上的平行度要求;虽然要求有所不同,但测量方法大同小异;给定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在规定的方向上进行测量,任意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可先测量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然后通过简单的数学合成即可得到任意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值;轴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检测,一般分别以心轴来模拟体现基准轴线和被测轴线;(1)简易打表法现以图4-15所示的连杆为例,介绍轴线间的平行度误差测量方法图4- 15测量工具:检验平板、等高支承(V形块)、标准心轴、带指示器的测量架;测量时,首先将标准心轴分别穿入基准孔和被测孔内,将等高支承置于检验平板上;测量垂直方向的平行度误差时,将体现基准轴线的心轴放在等高支承上,调整该心轴到相对与测量基准(平板)为等高的位置,即将测量架放在平板上,用指示器测量作为基准的心轴两端到平板的距离, 使之相等;然后将测量架上的指示器升高,测量体现被测轴心线两端的高度差,最后根据测量长度L2,被测对象长度L i计算垂直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纠=~|M ly - M 2yL2如果测量给定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可在测量完垂直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后,以体现基准轴线的心轴为旋转轴,将被测零件旋转到与平板平行的位置(图4-15),调整基准心轴两端和被测心轴一端的高度,使这三点对于测量基准(平板)等高,然后测量被测心轴另一端对平板的高度,于是体现被测轴线的心轴两端的高度差就可测量出来;最后通过计算可得到零件在水平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 J M1x —M 2xL2如果测量任意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可根据上述方法首先测量零件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然后计算任意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计算公式为:■=■, \ _ ':y以上测量应选用可胀式(或与孔成无间隙配合)的心轴;对于大型箱体类零件的轴线间任意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可采用图4-16的方法进行测量;测量工具:检验平板、标准心轴、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测量步骤:①将被测箱体的底面擦净置于平板上的合适位置,在基准孔和被测孔内穿入相应的心轴;基准轴线和被测轴线均由心轴来模拟体现,平板工作面作为垂直方向的测量基准;②水平测量选择合适长度的内径千分尺,分别测量两心轴之间两端内侧素线的水平距离M1x和M2x;测量时,要寻找两者之间的最小距离;③垂直测量选择合适长度的内径千分尺,分别测量两心轴两端下素线到平板工作面的垂直距离M A1y、M A2y、M B1y、M B2y;测量时,要寻找两者之间的最小距离;④测量心轴直径选择合适的外径千分尺,测量实际部位的心轴直径D A 1X 、D A 2X 、D B 1X 、D B 2X 、 D A1y 、DA2y 、DB1y 、DB2y ;⑤计算平行度误差;垂直方向测得的A 、B 两孔有关读数:内径千分尺读数:M A1y、M A2y、M B1y、M B2 y;A 孔心轴的直径: D A1y 、 D A2y ;B 孔心轴的直径:D B “、D B2y ;水平方向测得的 A 、B 两 i 孔有关读数: 内径千分尺读数:M依、M 2X; A 孔心轴的直径: D A1X、D A2X;B 孔心轴的直径:D B 1X、 D B 2X;两孔长度为L ,,测量长度为L 2 ;在水平方向上A 、B 两孔两端的距离分别为:在垂直方向上A 、B 两孔相对于平板的平行度误差为:7也 Ay = ,1 MA1y+ D A1y2」 -D B1yB1y2丿DA2yM A2y2丿L 2 M B2y 挣 2 J T L I L2图 4- 16则两孔轴线间任意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为:- Ay…By〕亠〔h…匚如果被测孔的直径较大,可先在孔内装入测量套,在测量套的中心孔内再穿入心轴,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测量;(2)水平基准法这种方法,其基准轴线和被测轴线均由心轴来模拟体现;测量工具:检验平板、固定和可调支承(或V形块)、心轴、水平仪;L图4- 17测量方法如图4-17所示,测量时,将支承置于平板上的合适位置,在被测孔和基准孔内分别穿入相应的心轴;用支承将模拟基准心轴架起;然后将水平仪底面V形工作面骑在模拟基准心轴上,调整可调支承,将心轴A调整至水平位置,记录读数值A,最后将水平仪放在心轴B上,记录读数A,通过下式可计算平行度误差:心=|A - A, LC式中C ――水平仪刻度值(线值);L――被测轴线的长度;(3)综合量规法图样上要求的平行度公差,如果是按最大实体原则标注的,如图4-18所示,而且是成批量生产的机械零件,则可以用综合量规来检验其平行度误差;这种方法检验效率高,而且稳定可靠,能保证质量;但量规的结构往往比较复杂,精度要求高,因此,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都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综合量规的使用;图4—18 图4—19图4-18所示零件的平行度误差可在图4-19所示的综合量规装置上进行检验;量规基准部位的固定销的直径应按被测零件基准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制作,活动支座的孔径和塞规的直径都应按被测孔的实效尺寸来选取;检验时,将被测零件和基准孔套在固定销上,水平转动零件,使被测孔进入活动支座内,塞规由活动支座上的导向孔引导进入被测孔;若塞规全部通过被测孔,则表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合格;若塞规不能进入被测孔,或不能进入全部被测孔,则视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不合格;对于图样上按最大实体原则标注的平行度公差,实际测量时采用通用量仪,要注意被测要素的轮廓偏离了最大实体状态时,平行度公差可从尺寸公差内得到部分补偿,即有额外的公差尚可利用;因此,在用通用量仪测量按最大实体原则标注的平行度误差时,还应测量被测孔的实际直径,以便确定实际所允许的平行度公差值,防止合格的零件被拒收;2.2垂直度误差的检测垂直度误差也是一种定向误差;它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该理想要素与基准具有垂直关系;根据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不同情况,垂直度误差也可分为四种情况:平面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直线(或轴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平面对基准直线(或轴线)的垂直度误差、直线(或轴线)对基准直线(或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垂直度误差可在检验平板上用直角尺、圆柱角尺、方箱等直角量具和水平仪、自准直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在大批量生产中,也可用专用测量装置或综合量规来进行检验;2.2.1面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检测面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公差在机械零件上的要求是很普遍的,如机械压力机的滑块导轨面对底工作面,各种箱体的端面、凸台对底工作面等;在计量检定中,垂直量具(如方箱、铸铁角尺等)的检定也属于这种类型;因此,垂直度误差的检测技术是机械检察员应该掌握的一门基础技术;面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值可用两平行平面构成的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来表示,该定向最小区域与基准平面为垂直关系;定向最小区域(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实际面时,两平行平面与实际面至少有三点接触,即其中一个平面至少有两点接触,另一个面至少有一点接触,且接触的一点在另一个面上的投影落在该面上两个接触点之间,这样两平行平面才构成了定向最小区域;(1)节距法对于狭长形的大型零件,可以采用图4-20和图4-21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用测微准直望远镜(五棱镜)配合,或用框式水平仪分别对基准要素和被测要素进行测量,即分别测量基准要素和被测要素的直线度,然后通过图解法或计算法等数据处理方法,求得垂直度误差值;若用框式水平仪测量,水平仪底面零位和侧面零位要严格一致;。
跳 动 公 差

跳动公差
2.全端跳面动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 相同的,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对于规定 了端面全跳动的表面,不再规定垂直度公差。
端面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公差带是距离为全跳动公差值t、且与
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2.全跳动
跳动公差
取各截面(测量圆柱面 上)跳动误差的最大值作为 该零件的径向(端面)圆跳 动误差。
1.园跳动
跳动公差
通常用端面圆跳动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 差。
例外,当实际端面为中凹或中凸,端面圆跳动误差 为零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并不一定为零。
2.全跳动
跳动公差
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回转面的允 许变动量。
检测时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和有关条件,按照国 标规定可选出最合理的检测方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测量时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指示表 指针无轴向移动。
根据允许变动的方向,圆跳动可以分为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三种。
1.园跳动
跳动公差
径向园跳动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 平面内、半径差为圆跳动公
差值t,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1.园跳动公差
全跳动测量
端面全跳动误差是被测表 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 连续回转的同时,指示表做平 行(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直线 移动的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 的最大读数差。
跳动公差
4.跳动公差 跳动公差是以测量方法定义的位置公差,是限制一
个圆要素的形位误差的综合指标。 特点:
1)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
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形状是相同的

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形状是相同的,但前者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后者的轴线是浮动的,随圆柱度误差的形状而定。
径向全跳动是被测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几何误差的效果也是一样的。
由基准提取要素建立基准时,应以该基准拟合要素为基准,而拟合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由基准提取平面建立基准时,基准平面为处于实体制外与基准提取表面相接触,并符合最小条件的拟合平面。
滚动轴承为标准化的部件,根据标准件的特点,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应采用基轴制,以便实现完全完全互换性。
各级轴承的单一平面平均外径Dmp的公差带的上偏差均为零,与一般基轴制相同。
单一平面平均内径dmp的公差带,其上偏差亦为零,而下偏差均为负值,和一般基孔制的规定不同,这样的公差分布是考虑到轴承与轴颈配合的特殊需要,当它与一般过度配合的轴相配时,可以获得小量的过盈,从而满足了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要求,同时又可按标准偏差来加工轴。
按照泰勒原则(即极限尺寸判断原则),用于控制工件作用尺寸的是通端量规,它的测量面理论上应具有与被检测孔或轴相应的完整表面(即全形量规),其尺寸应等于孔或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且量规工作面的长度应等于工件的配合长度,即用以模拟最大实体边界;止端量规仅用于控制工件实际尺寸,它的测量面理论上应为点状(不全形量规),即应按两点法来检测,以避免形状误差的影响,其尺寸应等于孔或轴的最小实体尺寸.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形状公差:单一提取要素形状的允许变动量定位公差:关联提取(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的允许变动全量工作量规:工人在加工件时用来检验工件的量规最大实体原则:实际轮廓要素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要求其提取组成要素处处不得超越该边界公差:允许零件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尺寸要素:由一定大小的线性尺寸或角度尺寸确立的几何形状公称尺寸:由图样规范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公称尺寸之差尺寸公差:上极限尺寸减下极限尺寸之差配合:工称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组成要素:指构件外形的点线面中心要素:由一个或几个组成要素对称中心得到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
跳动公差带标注及

跳动公差
斜向圆跳动
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 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意 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 宽度为公差值 t 的圆锥面 区域。
如图所示,除特殊规定 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 法线方向。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320. 12.13Sunday, December 13,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10:5 0:5210: 50:5210 :5012/ 13/2020 10:50:52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310:50: 5210:5 0Dec-20 13-Dec-20
※斜向圆跳动公差的被测要素 是圆锥面,其引线垂直于素 线
二、全跳动(
跳动公差
)
径向全跳动
半径差为公差值t, 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 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径向全跳动是被测 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 同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
跳动公差
端面全跳动 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
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公差带特点
2020 10:50:52 AM10:50:522020/12/13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3/
谢 谢 大 家 2020 10:50 AM12/13/2020 10:50 AM20.12.1320.12.13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3-Dec-2013 December 202020.12.13
一、圆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跳动公差
? 斜向圆跳动
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 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意 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 宽度为公差值 t 的圆锥面 区域。
如图所示,除特殊规定 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 法线方向。
公差带特点
? 公差带特点: (1 )跳动公差带相对基准轴线有确的位置 径向圆跳动圆心在基准轴线上,径向全跳动轴线与 基准轴线同轴,轴向圆跳动公差带圆柱面轴线与基准轴线 重合轴向全跳动公差带两平行平面与基准轴线垂直。 (2 )跳动公差带可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形状、方向或位 置误差 径向圆跳动——综合控制圆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 径向全跳动——综合控制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 轴向圆跳动——综合控制平面度误差、垂直度误差 轴向全跳动——综合控制平面度误差、垂直度误差 (3)采用跳动公差时可进一步给出相应的形状、方向公差
※斜向圆跳动公差的被测要素 是圆锥面,其引线垂直于素 线
二、全跳动(
跳动公差
)
? 径向全跳动
半径差为公差值t , 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 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径向全跳动是被测 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 和同轴度误差的综合 反映。
跳动公差
? 端面全跳动 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
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跳动公差
)
? 径向圆跳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 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 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 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d圆柱面 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 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 径向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 0.1mm。
跳动公差
? 端面圆跳动
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 任一直径的测量圆柱面上, 沿母线(或者说轴线)方 向宽度为 t的圆柱面 区域。
跳动公差
? 定 义 :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 ? 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 约束对象:组成要素——回转表面、端平面
圆跳动 按回转情况
全跳动 ?分 类
径向跳动——圆柱面 按测量方向 轴向跳动——端平面
斜向跳动——圆锥面 ? 标注方法:框格式标注,3格
特征项符号+公差值+基准字母
一、圆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