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课文原文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滁州西涧》教案及反思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滁州西涧》教案及反思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涧》就是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
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滁州西涧》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滁州西涧》课文原文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州。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诗词赏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这是一首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朽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要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课文原文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原文1.海上日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便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
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
太阳升起来。
人看不见它。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2.暴风雨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
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
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
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
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古诗汇总(包含译文)
鄂教版小学五、六年级语文古诗汇总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下)册古诗复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庭院中央的地上结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乌鸦,寒冷的霜露寂静无声地打湿了桂花。
今天的月明之夜,人们都在盼望着远方的亲人,不知道这中秋的相思会落到谁家呢?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大约半亩见方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平展展地铺开,天光云影在方塘内飘飘荡荡。
池水清澈得几乎能看见底,你要问它为何这样清澈,原来时时刻刻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远远流逝,秋天快要过去了,草木还没有凋落。
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教歌女吹箫。
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唯独我一人登台感怀,更觉得凄怆心酸,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稚子弄冰》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_________①[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_________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盐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钮]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
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_________①[陂]池岸。
②[满]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译文]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地随口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鄂教版1-6年级目录
17.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18.山和海的书信
古诗诵读:别董大
语文乐园(六)
19.观潮
20.听泉
21.三潭印月
古诗诵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语文乐园(七)
22.女蜗补天
23.木兰从军
24.军神
古诗诵读:元日
语文乐园(八)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少年
2.小松树
3.小溪流的歌
古诗诵读:游园不值
语文乐园(一)
11.奇妙的田螺
12.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古诗诵读:观猎
语文乐园(四)
13.二泉映月
14.清明上河图
15.魅力
古诗诵读:惠崇《春江晚景》
语文乐园(五)
16.我的故乡在北京
17.美丽的晋祠
18.可爱的地球
古诗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语文乐园(六)
19.空城计
20.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21.“诺曼底”号遇难记
古诗诵读:西江月
古诗诵读:长歌行
语文乐园(三)
识字(二)
10.篓子里的青虫
11.会上树的鱼
12.自然界的时钟
古诗诵读:绝句
语文乐园(四)
13.雨后
14.滚铁环
15.刮脸
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
语文乐园(五)
识字(三)
16.观察日记
17.湖
18.黄山奇石
古诗诵读:山行
语文乐园(六)
19.失物招领
20.青蛙卖泥塘(上)
21.青蛙卖泥塘(下)
20.微笑着面对一切
21.一次着名的冲刺
古诗诵读:望天门山
语文乐园(七)
22.夏天和冬天
23.雷鸟太太的时装(一)
五年级下册课文语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一、课文目录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2.《祖父的园子》3.《月是故乡明》4.《梅花魂》第二单元:5.《草船借箭》6.《景阳冈》7.《猴王出世》8.《红楼春趣》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0.《青山处处埋忠骨》11.《军神》12.《清贫》第五单元:13.《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14.《刷子李》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16.《田忌赛马》17.《跳水》第七单元:18.《威尼斯的小艇》19.《牧场之国》20.《金字塔》第八单元:21.《杨氏之子》22.《手指》23.《童年的发现》二、重点课文解析1.《祖父的园子》-主要内容: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展现了园子的生机勃勃和“我”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
-写作特点: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园子中的景物充满了生命力;通过对“我”在园子里的活动描写,表现了“我”的天真烂漫和对自由的向往。
2.《草船借箭》-主要内容: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编,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人物形象: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曹操多疑谨慎。
3.《军神》-主要内容:讲述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以钢铁般的意志忍受巨大疼痛,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
-人物形象:刘伯承具有坚强的意志、非凡的勇气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4.《刷子李》-主要内容:通过描写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技艺,展现了他的自信和精湛的技艺,同时也通过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从侧面烘托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ª¡ª!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为。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总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鄂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目录
知音。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 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户喻晓。
一阵风起,悬崖上的石楠撒下一层红雾,溪水老是拣最难走的路走,像一个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艺术家,弄得咻咻不已,师生一行的语音逐渐稀微,终至被风声溪声兼并,纳
入一山春声。。免费发布信息。【和值计算】前一期2x-iy+6=0的法向量为(3,*,6)设所求中奖号的法向量为(a,b,c)因为三个筛子最高点数
今年“五一”去了两个地方:五一当天,同夫人自合肥驾车去滁州琅琊山醉翁亭一日游;五月二、三日两天,我独自一人4+2到金寨古碑进行了环“马丁公路”骑游。 现在回想一下,环“马丁公路”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武打片,而游滁州琅琊山醉翁亭却仿佛是在倾听一段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
五年级下册语文背诵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背诵课文一、《白桦》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二、《在天晴了的时候》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三、《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如此。
但是一次夜晚,我忽然抬头望明月;猛然想起远方的故乡。
故乡的月亮此刻应该也照着我身傍。
随我漂泊。
是呀。
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而牵引我的思乡之心无计其数。
我也是远离故乡的游子呀。
但我却忘不了月是故乡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希望世上所有心中有牵挂的人,能在团圆的时候千里共婵娟。
四、《古诗三首》——从军行、塞下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祖父的园子》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 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棕色的 眼睛之中, • 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 眼睛,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 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 皮肤之中, • 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
万里长城
泰山
• 我是中国人—— • 黄土高原是我的胸脯, • 黄河流域是我沸腾的血液, •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 是我站立的脚跟。
Hale Waihona Puke 采油钻井• • • • • • •
我是中国人—— 我用长城一样巨大的手臂, 把采油钻杆钻进外国人 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 魂牵梦萦的天宫, 当五大洲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敦煌莫高窟
航空母舰
• 我是中国人, •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 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行。 • 我就是“飞天”, • “飞天”就是我,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指南针
地动仪
• 我是中国人—— • 我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 裔, • 我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 孙。
孔夫子
孙中山
木兰代父 从军
• • • • •
在我的民族中, 有史册上万古不朽的 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那文学史上万古不朽的 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长白山
黄山劲松
井冈山会师
延安窑洞
• 我是中国人—— • 在我的国土上,不仅有雷电轰 不倒的长白雪山、黄山劲松, • 还有那风雨不灭的井岗传统、 延安精神!
联 合 国 大 厦
• • • • • •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回荡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回荡在奥运会赛场的上空, 当掌声把五颗金星托起,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丰碑》
执教人:柯丽钦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 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 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 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 镇定 出,他的神态十分 , 十分 安详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 : 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 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 地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 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 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忠于职守 这真是一位( 一心为公、 舍己为人 )的军需处长
自学提示:
快速默读3至13自然段,勾画出描 写将军心情变化的语句并做批注。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处长
将军 愣 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 快步朝前走去。
将军的脸色顿时 严峻 起来,
嘴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 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 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 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
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沉重而坚定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我来写写: 面对这座晶莹的丰 碑,面对军需处长, 我想说
还原
给他发棉衣 ? ”
他 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 的豹子, 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 ? 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将军两腮的肌 肉 抖动着。
将军愣住了,久 久地站在雪地里。他 的眼睛湿润了。他深 深吸了一口气,缓缓 地举起右手,举到齐 眉处,向那位跟云中 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 长敬了一个军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原文1.海上日出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便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
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
太阳升起来。
人看不见它。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2.暴风雨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
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
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
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
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绮丽华美的春色呵,你是多么美好!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湖面海拔3196米,平均水深18.6米,最深32.8米,湖岸线长360公里。
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湖水容量为85.4立方公里。
布哈河、甘子河等40余条河注入其中。
青海湖没有外流出口,所以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约在距今200至20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一个断陷湖盆,湖盆积水开始流入黄河,后因周围山地升高,阴塞了湖水流出,便形成今日的内陆湖泊了。
青海湖鸟类繁多,主要品种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赤麻鸭等10余种,每年春天到岛上聚集。
湖内有海心山、海西山、三块石等岛屿。
这些岛屿是鸟类的天堂,密密麻麻的鸟巢遍布于山崖峭壁,鸟蛋更是俯拾皆是。
湖水中还生活着一种裸鲤,又叫无鳞湟鱼,当地人称之为湖中之王,是著名的水产品。
由于近些年人类的破坏活动,无论是鸟类还是鱼类都陷于灭绝的处境,目前人们对此有了一些认识,正在给予保护。
青海湖地处西北地区,湖区寒冷干燥,气温变化很大,降水集中,年降水在380毫米左右。
流入青海湖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导致湖水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水含盐量增高。
鸟岛在青海湖西北角,原来完全孤立于湖中,也不被人们所熟知。
只有当地老百姓知道那个叫海西皮的小岛上,鸟儿铺天盖地,只要进去一下,就可以捡回整整一船的鸟蛋。
所以,他们编出了“进海一只船,出海一船蛋”的歌谣。
而这歌谣恰恰引起了科学考察工作者的兴趣,他们按图索骥,终于发现了这个鸟的乐园,并起名为鸟岛。
不久,一个埋没了不知有多少千年的无名岛,以“鸟岛”的名字传诵在人们口头。
据了解,每年四五月,在仅有0.27平方公里的蝌蚪形鸟岛上,居住着大约10万只以上的鸟儿,天上地上水里到处是鸟,鸟窝遍布,没有间隙之地。
倘若你踏上那里,千万只鸟就会盘旋在头上,有的拉屎,有的俯冲,直到把你搞得浑身鸟粪,狼狈而逃方才罢休。
鸟儿们虽然相互之间有争执,但在对付鹰、雕等猛禽和人类时,它们是团结的集体,统一的力量。
这里鸟种类不算多,有将近20种,而且“扎根定居”的也只有四五种,大多数是候鸟,但是珍禽却不少。
斑头雁全身灰白,头上有两道黑斑,体大个高,走路摇摇晃晃,下的蛋最重的达半斤以上,比鹅蛋还要大。
这种鸟数量最多,是鸟岛的主体“民族”。
此外还有鱼鸥、棕头鸥、鸬鹚、凤头潜、云雀、罗纹鸭等,长相各不一样。
其中,凤头潜以漂亮、善潜水著称,云雀则以擅长歌唱而出名。
每当秋高天寒时,除了少数鸟类外,大部分都带领着它们的“孩子”离开鸟岛,去遥远的南亚诸国过冬。
一到春暖花开季节,它们又从那里起飞,越过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飞过冰天雪地的昆仑山脉,回到它们心爱的鸟岛,重新开始热闹、繁忙的夏季生活,并在这里生儿育女、载歌载舞。
4.背课文记得上小学时的第一天,老师发下语文课本,我就急不可待地翻开来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课的图画,花的地平线上升起的一轮太阳,红红的,光芒四射。
老师开始教我们学课文。
没想到第一课这么简单,就三个字:天亮了。
渐渐地,学了三课,老师让我们从第一课背到第三课。
全班同学就像唱歌似的,拉长了音背起来。
背得那么轻松、流畅,清脆的声音,河水般缓缓地流着,连标点符号都被冲走了。
老师也笑咪咪地和我们一起背:一天亮了二弟弟妹妹快起来三姐姐说快去看太阳真没想到,语文课会这么好学。
背书就像唱歌,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后来,语文越学越多,越学越长,老师还是让我们背书,我就觉得没有那么轻松了。
大约上到四年级,老师教我们学新课文,题目是《匆匆》。
老师还在黑板上写下了作者的名字:朱自清,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位作家的名字。
老师用很优美的嗓音开始读课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发现老师并不是在读课文,而是有感情地背诵。
我们又惊奇、又佩服。
就这样,老师一字不差地背完了整篇课文。
讲完了《匆匆》,老师照例让我们背诵课文。
我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念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我还对这几句话特别感兴趣:“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来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巧巧地挪移了。
”我一面读着,一面看着屋里方砖地上的阳光,觉得作者写得真好。
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有用心去背。
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下来开头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来了。
我一脸垂头丧气的表情。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不难背啊!”我仍低着头,不吭声。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
还不懂呢,就让背。
”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听着很新鲜。
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
我很受鼓舞。
我很佩服妈妈,她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我这篇有趣的课文,为什么背不下来呢?自从那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激励自己。
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片补充教材,题目是《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古文。
老师像讲故事似的,先把课文的内容复述一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催老师快点讲。
老师却没有那么做,她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课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西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渐渐地,那字句不再生疏,变得铿锵悦耳。
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课文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我么几乎都能背下这篇课文了。
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对老师的话似懂非懂。
以后,课文越学越多,背诵的课文也越来越长。
老师让我们背的都是名篇。
渐渐地,我体会到,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中,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现在,我还能常常的默背着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行云流水般地把我带回到小学的语文课堂上。
古诗词欣赏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钟楼读书我练书的学校叫凤山小学,是在一座古寺的基础上建起来的。
现在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木塔和一座钟楼。
这座钟楼,现在是我们是我们的阅览室,四面都是玻璃窗,楼上有很多书架和书。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上面画着一座大森林,不一会儿,走出一位熊猫阿姨来,他戴一副眼镜,穿着围裙,在森林的草地上办一所幼儿园。
我赶紧把书翻下去,这下看见好多小朋友:小刺猬弟弟、小白兔弟弟、小青蛙弟弟,都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了,我赶紧把书翻下去,看见小松鼠弟弟背起书包I,大沙漠跑来了,随后,看见长颈鹿小弟弟从非洲做一条独木舟来了······我好像听见书里有一阵音乐传来了,我看见熊猫阿姨已经坐在钢琴前面,弹起好听的歌曲了,我看见小朋友们按照歌曲的节奏,踏着拍子了,我看见熊猫阿姨向长颈鹿小弟弟看了一眼,长颈鹿马上踏着舞步在草地上跳舞了。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它原是一座钟楼。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幅一幅的画,我看见有一幅画,上面画着一大片北冰洋的雪景,所有的山都是冰山。
山下有村落,那屋顶和长方形的烟囱都盖着雪。
我仔细一看,那村落对面的雪地上,停着好多雪橇,几只小猎犬在那里跑来跑去······一会儿,我好像看见许多屋子的门都开了,走出一群爱斯基摩的渔夫来,他们都穿着用厚厚的兽毛做得长靴子,拿着鱼叉坐上雪橇出发了,他们是要到北冰洋去捕鱼,还是去捕海马呢?我看见许多爱斯基摩的小朋友,还有猎犬都跟着雪橇往海岸边跑去了·····。
真的,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他以前是一座钟楼,现在楼上放着好多书架和书。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他给我讲丹麦的老爷爷安徒生的故事:书里有照片和画······我好像听见有车轮滚动的声音从书里传出来了。
这是我看见安徒生坐在一辆马车上,他戴一顶礼帽,领上系着蝴蝶结,从他的故乡奥登塞出发了,他要出去做客吗?他要到一个幼儿园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么?他要到非洲去旅行么?一会儿,我好想看见安徒生老爷爷的马车走出森林了。
噢,他的马车这是穿过的是瑞典的一座森林么?他的脸上显着沉思的样子,他在想着,给拇指姑娘一个胡桃可雕成的小摇篮,要用蓝色紫罗兰的花瓣做垫子用玫瑰的花瓣做他的被子;随后她轻声的唱起一支《金龟子啊,飞走吧》的歌······一会儿,我看见安徒生老爷爷坐在马车上,脸上好像有一种宽慰的微笑,因为,他已经知道国王和臣仆们赶到城里去了,那花园里的玫瑰花已经坐上王位,鸡冠花们正分成两队,在两边站着······——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