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的组成 学案2
《水的组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水的组成》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那么它的组成究竟是什么呢?2. 激发兴趣:通过实验或观察水的性质,引起学生对水的组成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水的组成。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热情。
三、学习过程1. 学习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H2O,即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实验验证: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观察到氢气和氧气的产生,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 分子结构:水分子呈V字型,氧原子为中心,两个氢原子与氧原子成角度为104.5度的结构。
4. 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溶解性和表面张力。
四、实践应用1. 应用实验:设计实验验证水的组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2. 应用知识: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性质和应用,如水的凝固、沸腾等现象。
3. 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循环利用和保护问题。
五、课堂小结1. 总结内容: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H2O,具有特定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2. 情感体会: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水资源,学会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六、课后作业1. 回顾学习:复习水的组成和性质,巩固知识点。
2. 实践探究:设计实验验证其他物质的组成,培养实践能力。
3. 思考问题:思考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写一篇关于水资源利用的小短文。
通过本次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水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水资源,学会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愿我们的学习之旅越走越宽广,让科学知识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优秀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优秀化学教案【篇一:化学:3.1《水的组成》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设计】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料)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生:水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源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基本因素是什么?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生机?? 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想。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依据是什么?生:水是生命之源。
内容3:高谈阔论——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①水的作用师:同学们吃过新疆葡萄干吗?生:吃过,甜甜的,酸酸的,很好吃。
师:是的,很好吃,新疆哪个地方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利于葡萄的生长,但是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适宜种植葡萄的地方不到10%,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的意见是——缺水。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水的概念;2. 掌握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3. 了解水的性质及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2. 运用分子模型探究水的组成;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2.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以水的组成为主题,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分子结构、性质及用途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
2.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能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3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概念,掌握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探究水的性质及用途。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3.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水的概念、组成和分子结构。
3.3 实验观察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强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理解程度。
4.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
5.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5.3 课件制作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课件,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水的组成、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6.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演示水的性质变化。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6.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水的组成和性质。
6.5 案例分析通过水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新人教版九上化学《水的组成》导学案
3.1 水的组成目标要求:1、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3、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4、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学习重点和难点:水的组成是重点,难点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一、探索导航:1知识回顾:(1)水的物理性质是:。
(2)如何检验氧气?。
(3)矿泉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水电解实验(1)观察课本P45庐山瀑布图片,你想到什么?(2)水无色无味,晶莹透明,它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是否有一种元素组成?A(3)实验①打开电源开关,观察现象②分析实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现象,结论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正极,现象,结论④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吗?反应类型二、单质、化合物、氧化物1、小资料: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水由什么组成的?2、阅读P47最后一段,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你认为氢气、氧气、水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氧气和氯酸钾呢?如何区别?3、归纳总结,你能完成下列表格吗?物质−−→−按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物质多种物质三、请你帮帮我(1)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吗?(2)电解水实验时为什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3)冰块与水混合是混合物吗? (4)怎样证明植物体内含水? 四、课堂检测1、某班同学合作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A 是 ,约 。
(2)气体A 与气体B 体积比 。
(3)点燃气体B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将下列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分类:(1)氧气 (2)硫粉(3)水蒸气 (4)二氧化碳 (5)高锰酸钾(6)铁偻 (7)氮气 (8)氧化铁A。
九年级化学上册 3.1水的组成学案 人教版
学习目标备注1.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能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学法指导学习本课题要注意对身边非常熟悉的水用化学的眼光来认识,这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习惯。
要认真观察记录水的电解实验现象,分析讨论推断水的组成,仔细体会人类认识物质过程中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
知识准备1.你知道水与人的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吗?(个人思考,组内交流)2. 我们知道水既普通又宝贵。
那么水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个人思考,组内交流)学习研讨【观察思考】认真观察水的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现象分析原因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 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组成是怎样的2. 水的沸腾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3. 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的?【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7-48页“资料”。
找出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概念,列举几种所学的例子。
【交流研讨】1. 怎样由水的电解实验分析、推断得出水的组成?2. 怎样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课后拓展】4.某班同学相互合作制作了如图所示简易的电解水装置,并进行实验操作。
试回答问题:(1)气体A是____________,气体B是_____________。
(2)气体A与气体B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
(3)如何鉴别气体A和气体B?。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学难点:理解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提问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一个水分子模型,若干氢气球和氧气球。
2. 教学工具: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演示:(1) 向学生展示氢气球和氧气球,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向学生演示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3. 知识讲解:(1) 向学生讲解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向学生讲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并通过水分子模型进行4. 课堂练习:(1) 让学生回答问题:水由哪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几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2)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元素和水分子结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解水的组成,并完成家庭作业。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解释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式中的表示方法。
2. 探讨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如液态、固态和气态,以及相应的物理性质。
七、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水的沸腾过程,掌握水的沸点。
八、互动提问1. 教师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沸点是多少?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结构以及水的沸点。
《水的组成》 导学案
《水的组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水的电解实验。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难点(1)对水的组成的微观理解。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分。
三、学习过程(一)水的物理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 0℃。
水的密度在 4℃时最大,为 1g/cm³。
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溶解许多物质。
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体现水的这些物理性质?(二)水的组成实验探究1、氢气的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2H₂+ O₂点燃 2H₂O思考: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2、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1)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其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2)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气体检验:(1)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思考:水的电解实验说明了什么?(三)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O₂)、氢气(H₂)、铁(Fe)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氯化钠(NaCl)等。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氧化铜(CuO)等。
思考:判断下列物质属于单质、化合物还是氧化物。
(1)氧气(O₂)(2)水(H₂O)(3)高锰酸钾(KMnO₄)(四)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和特性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水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讲授水的概念和特性:讲解水的定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分子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在水中扮演的角色。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4 教学活动复习水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水的定义和特性。
引入分子概念: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原子和离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性以及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4 教学活动复习分子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引入原子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水分子的组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让学生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
4.2 教学内容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为2:1。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3.1 水的组成 学案
第三单元 课题1 水的组成 学案目的要求: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难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预习:1、水的电解实验是怎样做的?氢气和氧气分别在哪边生成?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2、如何检验氧气?如何检验氢气?请详述操作方法。
3、氢气有哪些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点燃氢气前要注意什么?4、水的电解是什么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变化?5、什么是化合物?请列举三个例子,并写出符号。
6、什么是单质?请列举三个例子,并写出符号。
练习:1、请从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环保等角度来认识水。
2、水是 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3、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氧气 B 、水 C 、蛋白质 D 、脂肪4、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由水元素组成B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 、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5、下列物质即是纯净物又是氧化物的是 A 、高锰酸钾 B 、水 C 、空气D 、液氧6、下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请根据你获得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与A 试管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极,A 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B 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⑵用V 表示气体的体积,则V(A):V(B)=________,若B 中气体密度是A 中气体密度的16倍,则A 、B 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_⑶由本实验及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几种物质:①海水;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④硫粉;⑤过氧化氢;⑥冰水混合物;⑦液态氧;⑧天然气;⑨三氧化二铁,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8、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纯净的氢气点燃,观察到管口的淡蓝色火焰,将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据此,你可发现氢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这一性质氢气可作___________,其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9、人们可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请将氢气/二氧化碳/氯酸钾/二氧化硫/铝/红磷六种物质分成两组并写出分类依据.第一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三单元3.1 水的组成
3.1 《水的组成》教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谢晓春【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并能根据其组成区别这三类物质。
【学习重点】能够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学习难点】能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区别。
【学习过程】一.定向入境1.旧知回顾⑴氧气的检验方法:⑵物质⑶化合反应:分解反应:2.揭题示标3.情境激趣:T——关于水的画面、水组成揭秘二.自学建架知识模块——(一)水的电解实验Ⅰ.个人自学1.阅读:P46~P47至讨论题,⑴水通电的现象⑵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⑶如何检验氢气和氧气2.建构:⑴水电解实验文字表达式(反应)现象:(正极)(负极)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结论:①水通电生成和。
②水是由和组成的。
⑵氢气是一种色味溶于水的体,密度比空气。
氢气具有性,火焰呈色。
3.即学即练(08年昆明)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Ⅱ.个人(小组)疑问Ⅲ.精讲补架(一)1.纯水很难导电,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水通电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中本来是没有氢气和氧气的。
3.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知识模块——(二)物质分类——化合物与单质Ⅰ.个人自学1.阅读:P47倒数一、二段2.建构:物质化合物:氧化物:单质:3.即学即练(07广州)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的下列“水”属于氧化物的是()A.自来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井水Ⅱ.个人(小组)疑问Ⅲ.精讲补架(二)1.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关系。
2.初步知道从元素符号判断物质分类的方法三.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巩固)四.达标巩固1.在水电解实验中,下列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氢气 B.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大C.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2.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双氧水(H2O2) B.臭氧(O3)C.氯酸钾(ClO3) D.氯化钠(NaC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必定含氧气B.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由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水的组成教案(最终五篇)
水的组成教案(最终五篇)第一篇:水的组成教案水的组成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 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80页探究水的组成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电解水装置教学过程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80页探究一和二(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提问)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然后互相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讲解,分析过程可用投影。
(小结)(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了氢气,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
(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和氧气两种单质,证明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了分解反应,水氢氧氧气。
(3)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可进一步扒导水的化学式是H2O。
根据实验事实。
生成气体的体积比VH2:VO2=2:1 氢气的密度为0.089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3.1 水的组成一、学生分折1、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课题2和课题3分别学习了氧气和氧气的制取方法。
2、学生在地理课中已经学习自然界中与水有关的知识。
3、学生已有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生所处的年龄是一个充满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别是学生自己做实验时表现出的强烈的动手意向。
二、教材分折本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围绕水的组成问题,将水是由哪种元素组成的、什么叫做单质和什么叫做化合物有序地串联起来,并介绍氢气和氧气的检验方法。
其中水的电解实验是化学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能区分单质、化合物;(4)了解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自来水的电解实验,了解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初步学会水的电解这种基本实验操作;(2)通过对水的电解实验的探讨,让学生了解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并学会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有珍惜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1、本课题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自来水问题着手,创设好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较强的求知欲。
2、教学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并在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品,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3、课后结合本课题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制作简易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解水的实验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有哪些。
六、教学准备1、水电解器、学生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2、布置学生在课后从网上或资料书中查找有关于水的资料。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篇: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探究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
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由海水燃烧的故事引课。
二、探究新知:(一)水的生成1、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表格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上面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学生回答:氢气具有可燃性。
教师强调: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燃烧实验。
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氢气燃烧实验: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
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氢气燃烧的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有水滴产生思考:a.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b.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点燃C 写出文字表达式: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就会思考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二)、水的分解。
演示实验,教师接通直流电源,演示水的分解实验。
同时观看水电解的录像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的过程中,介绍水电解器,并强调:(1)是直流电源。
(2)水中可加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水的组成学案
本节课你应该知道: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通过学习单质和化合物概念,了解物质的不同分类方法。
3、你在学习过程中沿着“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的思路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应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物质。
4、通过“水的组成的揭示”的科学史实,并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通过实验研
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的实验
现象:
(二)、检验生成气体
(三)实验结论:
二、物质分类
试试看(写出化学式)
铁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氮气高锰酸钾氯化钾
二氧化锰氧气镁红磷硫二氧化硫
分类:单质:化合物:
课堂练习
1,根据你所认识的物质分类的简单知识,对下列几种常见的物质,试着按要求给它们归类。
(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分类)
氧气(O2)、矿泉水、二氧化碳(CO2)、蒸馏水(H2O)、
氮气(N2)、氯化钾(KCl)、空气、硫粉(S)
2.电解水时,当接通直流电源,两极上均有气泡产生,其中正极上产生的气体是(),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两者的体积比为()。
3.电解水的实验说明了()
A、水是一种常见的元素
B、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某一电极上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A.2.5 ml或5 ml
B.5 ml或10 ml
C.10 ml或15 ml
D.10 ml或2.5 ml
5.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食盐水B.水蒸气
C.氢气D.氧气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
A.氧气B.氖气
C.水蒸气D.汞蒸气
7.下列概念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纯净物
B.化合物、氧化物
C.化合物、单质
D.化合物、混合物
8.臭氧(化学式O3)在距地面10km~50km高空形成的臭氧层,是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保护层,必须加以保护。
臭氧这种物质属于()
A.氧化物B.混合物
C.单质D.化合物
回顾反思分享所获:
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我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