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应龙专家到龙山小学讲学有感
听华应龙老师上课有感

“数学是我们的玩具”——听华应龙老师上课有感5月21日在海门实验学校聆听了华老师的《规律中的规律》一课,让我大开眼界,同时也为之振奋,真不愧是大师,上出来的数学课含金量十足,不仅学生学到了很多,我们听课的教师更是收获匪浅。
这节课是华老师自己编写的一个教学内容,课开始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所得的积,学生说出得数,白板显示142857×1=142857,142857×2=285714,142857×3=428571,142857×4=571428。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交流。
生:乘数越来越大,积的第一个数也越来越大了。
教师此时并没有启发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奥秘,而是让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抢答142857×5、142857×6和142857×7的积。
学生根据刚才的经验,很快猜出了142857×5=714285,142857×6=857142,但142857×7的积学生没法猜了,因为在前面的乘积中最大的数是8,没有比8再大的了。
这是时,华老师引导学生用计算器算算,学生发现142857×7=999999,华老师惊讶道:“嗯,怎么会这样?”一个女生答道:“因为1/7化成小数约是0.142857。
”(我很惊讶学生的知识积累,连1/7化成小数约是多少都记得很清楚。
)这时华老师介绍142857这个数是走马灯数,华老师还形象的用一张写有142857数字的长方形纸,把它圈成一个圆介绍什么是走马灯数。
老师一般到这个地方就会结束,不敢再越雷池一步,因为下面的规律学生更难发现,教师也更难掌控课堂。
而华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继续追问:“用计算器计算142857×8、142857×9、142857×10的积,你发现了什么?”生1:“最前面一个数是1,后面一个数越来越大。
听华应龙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听华应龙老师报告心得体会听华应龙老师报告心得体会周末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到郑州小哈佛双语小学参加睿师育人----小学名师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讲座《我不只是数学》,感悟颇深。
第一节华老师讲了《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华老师没有被教材束缚思维,而是作了这样深入的思考:单位“1”的概念可以不给,“单位”重要,“1”也重要,在教学中突出了对“单位”的教学。
上面这一段,教师向学生传递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单位都是创造出来的。
一把尺子可以看作一个标准,一根领带的长也可以是一个标准,把“单位”的内涵扩大了,为后面引出分数单位做作铺垫。
听课中我才体会到华老师的设计意图,不禁拍案叫绝。
学生对于“分数单位”的理解是较难的。
华老师从“单位”的知识原点出发,让学生感受“单位”的出现时生活的需要,这里体现了华老师的“打数学”观,那就是深究数学概念产生的认知原点,把它放入一个大背景下去教数学,是多么大气可贵啊!把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那才是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与熟悉的生活的联系。
华老师的这节“分数的意义”,设计意义深远,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显现出华老师的智慧。
深思过后才能凸显思想的可贵。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要站在数学知识的认知原点分析教材,设计教学,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磁性”,把学生紧紧吸住!华老师还以《我不只是数学》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他声情并茂的演讲,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笑容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华老师在正式开始讲座之前就用一句句寓意深刻的话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思考:“教书的人不读书是一件可悲的事”“错若化开,成长自来”“理想的课堂应当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
在讲座中,华老师结合具体生动的课例向在场老师把《我不只是数学》的主题层层展开,不仅让老师们领略了精彩的数学之美,更让老师们体悟到了“以人化人”的教学魅力。
下午,华老师给我们全体新聘教师做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数学新课标培训》,更是给初入教坛的新教师指明了方向。
听华应龙老师讲座有感

听华应龙老师讲座有感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但在我们的班级制授课的教育体制下,又是很难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我们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去解决这对矛盾。
“无为”教育,需要我们教师亲身垂范;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宽容、尊重与理解;需要我们智慧激励;需要我们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
俗话说,“做人难,育人更难”,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我认为,培养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能是比较难于实现的,但我们却要努力去培养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教育的灵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不仅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好的教育目标。
书中还说,获得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勤奋,然而现实中,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其最终原因就是不勤奋,没付出,因此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取得进步,但是这并非对所有的学生都起作用,对于部分学生,我们有这样的主观愿望,而无实际效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愿望。
成功源自脚踏实地,而我们的一些学生,就是缺乏这样的精神,因此我们的说教,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这是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但作为教师,我们明知不可为却更要努力去改变现状,力求更大范围地去影响学生的发展。
尊重别人,受人尊重。
尊重是人际关系的起点,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让学生知道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培养学生感念师恩。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甚至是步入社会功成名就的人,除了感谢父母和朋友,对于那些教育过自己的老师,都应该有发自内心的感谢,但现实社会是纷繁芜杂的,我们又能如何呢?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好冲突,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了这种修养与能力,我们努力营造的和谐社会也就不远了。
听华应龙报告有感

听华应龙报告有感伴随着喜庆、祥和的2014年春节刚刚悄然而过,雪后的天气正是寒冷的时候学校为我们邀请了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数学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莅临我校指导教学,虽然说已经多次见过他本人,可是每每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和他在和别人交流时时不时说的“真好!”而感到亲切。
此次华老师前来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分年级段只有一天)却给我们带来了无比丰盛的精神大餐!上午,他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他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他为自己的华应龙工作室写的一个序,题目是《天圆地方》求超越!他说这就算是他的室风吧。
为此他做了三点解释:1、倡踏实,夯实功底;2、尚质疑,开创新局;3、崇圆融,人课合一!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工作是多么的认真、严谨、负责。
其次他让我们做了一次作业,这倒让我很惊讶无缘无故的怎么让我们做作业了呢?而且还要求我们像我们要求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做,做好之后前后排进行互相批改。
等我们做好、批改完毕之后他让我们还给对方才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平时让学生写作业的时候往往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怎么到我们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怎么还犯同样的错误呢?如果是你自己犯了这样的错误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哦!原来如此啊!看来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啊!其次,华老师让我们拿出课本并说一些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嘿,还别说真的有很多老师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问题,而华老师说: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不一定能解决,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方法,那就是:看教参!是啊,学校发给我们教参不就是让我们备课的时候好好参考的吗?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利用呢?真的是太可惜了,有这样的法宝在我们手中竟然我们都不知道!下午,是华老师的一场报告。
他讲了很多,都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而且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说:后进生的提高,说到后进生很多老师应该都很头疼,而华老师却不以为然,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那是他在刚调入县实验小学不久的事,他带六年级学生两个月了,而有一个学生在这两个月里面竟然用眼瞧都没瞧华老师一眼,这——华老师可急眼了,心想:作为一个老师学生连用眼看都不看一眼真的很失败!哎慢慢的就想接近这位学生看到底怎么回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询问,原来是这个孩子是兔唇,心里面自卑,上课从来不抬头看老师,自然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华应龙教学视频心得体会感想(共5篇)

华应龙教学视频心得体会感想(共5篇)第1篇:华应龙听课体会华应龙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2021年9月20日我有幸在开发区实验中学参加了"华应龙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
研讨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文化引领和精彩报告,有特级教师华应龙和他的徒弟们的实践分享和出色课例,有一线教师的互动讨论和独到见解。
这使所有老师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天半弹指而过。
可是我们的收获和成长,却是持续不断的!专家教授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无不是一块“敲门砖”,敲开了我们这些老师心中的大门,敲醒了心中的困惑,敲响了心中的希望之钟。
沐浴着专家智慧的春风,忽感到时光的短暂,也警觉到自身的欠缺。
下面我就谈谈听了华应龙老师的课和讲座之后的一些收获。
一、融错,让课堂更精彩听华老师的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享受华老师精湛的语言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的巨大的人格魅力,可以欣赏到学生思维真实的声音。
他注重发现孩子“不同”的声音,保护他们的“独特”思维;奖励“出错”的孩子,让他成为课堂的“明星”。
华应龙老师在整个教学中,从导入到结束,每一个环节都吸引着学生去积极地思考,去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课堂中师生的交流充满了华老师的关爱与呵护。
一句“好了,孩子们!”迅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亲切的笑容、风趣地语言让课堂充满了温馨的感觉,更是让孩子们即使答错了也丝毫没有压力,一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不仅如此,华老师还能够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也会及时加以肯定。
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是在老师的赞赏声中自主得到的。
这样,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华应龙的“融错教育”理念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杜威的观点;教育即解放是巴西保罗〃费莱雷的观点;教育是培养好的习惯是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的观点;教育即融错是华应龙的观点。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笔记 读华应龙老师的教师实录后感

小学数学老师读书笔记读华应龙老师的教师实录后感今天早上起来拜读了全国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书《我是这样教数学的》,从序一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华老师的高度赞美——智慧。
人类一切最优秀的文化就是智慧的结晶,都是智慧;子国以来接触人物都是智者。
华应龙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正是人类文化的田野里开出的一朵鲜亮的花,华应龙正是小学教育界的一位智者、一颗越升越高的星星。
今天我拜读的是他《教是因为需要教——以“我会用计算器吗”教学实例》,需要我借鉴的是,华老师在设计每节课之前都会慎重思考,才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的设计,这节课前,他慎重思考的是“什么算式真正的会”?因为对于计算器的使用,二年级的孩子估计都会进行加减计算了,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很轻松,只需要再重复讲讲如何开机,关机,等功能键的使用就可。
其实我以前在四年级上课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但是华老师在思考“会是有不同层次的”。
会用计算器计算加减乘除,是最初级的会;会用计算器的某些功能键也算是较高级的会;会借助于计算器解决计算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算是高水平的会。
华老师根据“以学论教”的观点,不能不学生当做一张白纸,而应当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上出一节有意义、有效率的课,让学生出教室的时候和进教室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华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华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计算比赛,体会计算器的作用;二、游戏激趣,感受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三、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四、探索方法,发现规律;五、课堂总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看完这节课堂实录,我有一个最重要的感受就是“教是因为需要教”。
华老师的每个环节都是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还有挑战题感受“宝塔数的美”,其中设计一道试一试“999999999*999999999=?”帮助学生巩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转化方法。
从细节入手,从题目渗透方法,这就是华老师的教育智慧所在。
听华应龙老师的课有感

错的好教研室:杨勇我们常常听到的公开课,总是有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学生的表现太完美了,几乎不会出错。
从事一线教学的我们其实很清楚,这课在“公开”之前已经上了好多遍了。
最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无非是程序化的按部就班,抑或是极少瑕疵的精彩表演。
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犯错不可避免,面对学生出错,我们总是想尽办法避免。
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却是这样做——面对学生出错,他会大喊一声:“错得好!”作为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华应龙一直致力于探索人文化的小学数学教育,打造“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课堂。
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中,最核心的就是“化错教学”。
听到这一新颖的提法,我们肯定是一头雾水。
错就是错,难道还能把错的说成对的?错误也能成为我们表扬学生的理由?差错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华应龙老师告诉我们:“化错教学”是指把课堂教学中的差错化为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
“化错教学”的要义在于教学过程中随机融入,自然生成,而不是事先刻意安排;敏锐发现差错背后的意义,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张力,巧妙彰显其积极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学生的错误;充分挖掘并利用差错资源的多方面价值,培养学生直面错误、超越错误的求真人格,学做真人,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引向心灵深处,而不仅仅是促进认知的发展。
差错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人们判定“错”与“对”受特定的时空、特定价值标准的制约,不同的文化环境有不同的对错观。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方法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可能就会有所不同。
“对”与“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学习活动发生。
有化错,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化错教学,才有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具体而言“化错教学”包括“容”--“融”--“荣”三个步骤。
第一,错是错,要温暖地“容”;第二,错不是错,要智慧地“融”;第三,错还是错,要自豪地“荣”。
2024年华应龙讲学学习心得(2篇)

2024年华应龙讲学学习心得作为数学老师,你喜欢数学吗。
华老师这个看似毋庸置疑的问题却不禁让我扪心自问起来,我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吗。
如果不是对数学的热爱,华老师不会从研究数学学科到对数学哲学的深思。
如果不是对数学的狂热,他不会为了一个数学课例把它的内涵要义延伸至看似与之毫不相干的领域。
若不是对数学的痴狂,他不会从思考中寻觅到数学的____花园。
我喜欢他《找次品》中一分为三的哲学思想,我喜欢他在《数学黑洞》给孩子们心中播种探索思考的种子。
他的课堂朴实无华,却透露出大智慧。
他说美妙的教学就是一场难忘的初恋,我时刻找寻着这种感觉,可是的确像大多数年轻老师的感受一样我待学生如初恋,学生虐我千百遍。
这样的感觉的确困扰着我们,而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也想通过一些捷径更快地成长,更早地接近初恋的感觉。
华老师仍然用他朴实的笑声解答着我们的疑惑,仍然是两个字读书。
读各种各样的书,与数学专业有关的无关的,有用的没用的,甚至某些启迪心智的杂志。
在这个速度飞快的社会,每个人都想用最快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精选对自己有用的,剔除没用的。
每个人似乎都成为了急功近利的傀儡,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甚至忘了怎样停下来思考。
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并不幸福,常常喊累,常常在该休息的时候还在想着我该怎样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教学工作何尝不是呢。
别说看各种各样的书,我们甚至都不想花时间在本专业的书籍上。
每天忙碌着看教参,备课,改作业,辅差……正如华老师所说,我们每天做了很多事,很忙,很累,可是累的根源是什么呢。
还是两个字思考。
没有思考的数学教学,尽管给自己的规划看似很清晰,仍然像只无头苍蝇。
看无用的书,在教学设计时,有时猛回头可能会在无用的书中找到灵感。
热爱数学,你便总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生活,思考生活。
而生活与数学是分不开的,所以数学中的素材总要在生活中掘取。
这也就是____老师爱看书,爱停下来思考的原因了。
这也不就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吗。
2023年华应龙讲学学习心得

2023年华应龙讲学学习心得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学院的一名学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3年华应龙讲学活动,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华应龙讲学是我大学生活中一次很特殊的经历,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由华应龙老师亲自授课的精彩讲座,并与华应龙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下面,我将结合华应龙老师的讲座内容,分享我对学习的心得与感悟。
首先,我被华应龙老师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给深深地震撼了。
在华应龙老师的讲座中,他特别强调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自我成长和发展。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主动地思考、研究和探索。
我深受启发,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决定要从学习被动的状态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其次,华应龙老师还强调了多样化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而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让我意识到了学习的世界是非常广阔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社团活动、实习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世界上有无数的智慧和经验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打算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团活动和实习,以便能够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华应龙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他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他鼓励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集中精力等。
他还提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学习的目标性和系统性。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于我来说非常实用,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我决定将这些方法和技巧付诸实践,以提高我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最后,通过与华应龙老师的交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学生的关注和爱心。
他不仅在讲座中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还在交流中给予我个人的鼓励和指导。
听华应龙老师的课及讲座有感

听华应龙老师的课及讲座有感12月16日,特级教师京郊行活动在我们学校拉开了序幕。
这次我们很荣幸的看到了华应龙老师自己,也有幸亲临现场听到华应龙老师的课,真的有种感觉叫特级教师就是纷歧般,大师就是大师呀!华老师的课堂是那样的轻松愉悦,弥漫着书香气息;华老师的文学功底又是那样深厚,让我们望尘莫及。
华老师这30年主要致力于探索“融错教育”,“尊重、沟通、宽容、欣赏”。
使他的课堂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在他的课堂上比较凸显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做中学,玩中学,清新流动的生命力让学生特别爱上他的“疯狂数学”。
这次讲座的题目是《教育即融错》,是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融错,为什么要融错,怎样融错。
融错就是把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融化为一种教学资源,相机融入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事故”为“故事”。
怎样融错?第一,错是错,温暖的“容”。
也就是包涵、欣赏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悦纳自己和同学的错误;创造机会,流露错误。
第二,错不是错,智慧的“融”。
首先探明错误面前的真正原因;其次,让正确从错误中生长;再次,要用教师自己的错。
第三,错还是错,自豪的“荣”。
首先是拾错;其次是分享;再次是感谢。
反思自己的课堂,我往往都是怕学生犯错误,总是先告诉他们要注意什么,哪边容易错,你们要当心一点,这样子的结果只是告诉学生表象,你那里不成以这样子写,学生可能这次听了老师提醒,这次记住了,但是下次没人提醒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华老师说的“有些错误早晚都会犯,早出现比晚出现损失少”,真是有道理!所以今后在我的课上,我觉得我应该做到像华应龙老师说的:包涵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探究的勇气,坚持学生探究的激情。
华老师还强调我们要创造机会流露错误,这样才干让孩子真正的掌握知识。
再想想自己的教学行为:总是在新课前安插大量的复习和铺垫,到位的提示,越位的暗示。
正是因为我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扫除了学生的障碍,让学生很快的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听华应龙老师的课及讲座有感

听华应龙先生的课及讲座有感12月16日,特级教师京郊行运动在我们黉舍拉开了序幕.此次我们很幸运的看到了华应龙先生本身,也有幸亲临现场听到华应龙先生的课,真的有种感到叫特级教师就是不一般,大师就是大师呀!华先生的教室是那样的轻松愉悦,漫溢着书喷鼻气味;华先生的文学功底又是那样深挚,让我们瞠乎其后.华先生这30年重要致力于摸索“融错教导”,“尊敬.沟通.狭隘.观赏”.使他的教室充满了时期的气味,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义.在他的教室上比较凸显出:古为今用,洋为顶用,做中学,玩中学,清爽流淌的性命力让学生特殊爱上他的“猖狂数学”.此次讲座的标题是《教导即融错》,是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融错,为什么要融错,如何融错.融错就是把教室教授教养中的错误熔化为一种教授教养资本,相机融入后续的教授教养进程中,“化腐败为平庸”,变“变乱”为“故事”.如何融错?第一,错是错,暖和的“容”.也就是包涵.观赏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悦纳本身和同窗的错误;创造机遇,吐露错误.第二,错不是错,聪明的“融”.起首探明错误面前的真正原因;其次,让准确从错误中发展;再次,要用教师本身的错.第三,错照样错,骄傲的“荣”.起首是拾错;其次是分享;再次是感激.反思本身的教室,我往往都是怕学生犯错误,老是先告知他们要留意什么,哪边轻易错,你们要当心一点,如许子的成果只是告知学生表象,你那边不成以如许子写,学生可能此次听了先生提示,此次记住了,但是下次没人提示照样会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华先生说的“有些错误日夕都邑犯,早消失比晚消失损掉少”,真是有道理!所以往后在我的课上,我认为我应当做到像华应龙先生说的:包涵学生的错误,勉励学生探讨的勇气,保持学生探讨的豪情.华先生还强调我们要创造机遇吐露错误,如许才干让孩子真正的控制常识.再想想本身的教授教养行动:老是在新课前安插大量的温习和铺垫,到位的提示,越位的暗示.恰是因为我的急功近利的思惟,清除了学生的障碍,让学生很快的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是心理学家盖耶告知我们:谁不斟酌测验测验错误,不许可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进修时刻.所以我们应当让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庞杂的情景中学会分辩,剖析,断定,推理,从而达到真正的无错.。
对数学课堂教学再认识——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华应龙老师有感

对数学课堂教学再认识----------------- 学习华应龙老师有感认识华应龙老师,缘于他的两本新作一一《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课余时的阅读,竟使我不忍释卷。
华应龙老师作为一名全国知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竟有如此妙笔,上课前的精心“设计”,教学中的琐碎烦恼,下课后的再三反思,在他的笔下竟是如此的真实自然,从容而有趣。
20Π年4月,我参加全国第十届新世纪课堂教学研讨会, 有幸欣赏了华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他的课堂没有数学课司空见惯的机械与枯燥,而是随处闪耀着他的“匠心独运”的智慧:捕捉生活中的“意外”成就课堂上最鲜活的素材;奖励敢于讲出“出错”原因的孩子,让他成为课堂的“明星”……他的课堂如同通往宝藏前的迷宫,让孩子们沉醉于不断探索的快乐中。
华应龙老师独特的教学智慧,先进的教学思想,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数学课不怕出现差错我常常看到一些上的十分顺利的课,老师讲的准确无误,学生个个对答如流。
真佩服上课教师和学生,把一节课演绎得那么完美无缺。
听了华老师的课我感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问题,没有矛盾,老师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可见,那些近乎完美的课不见得是一节好课,真正有味道的却是像华老师那样不怕课堂上出现差错,他把课堂上出现的差错作为资源来看待,让差错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
我觉得如果课堂上没有差错,教师应当有意的创造“差错”, 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陷阱”。
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差错,还应设置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情境,了解学生差错出现在什么地方,有怎样的误区,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活动,才能真正做到针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课堂决策。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真正的生成来自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的处理和师生的互动。
二、数学课要使学生感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喜欢学习数学和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往往是从对数学的兴趣开始的,反之,学不好数学,或不想再学数学,往往是对数学失去兴趣。
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心得体会华应龙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心得体会华应龙,一位从海安走出去的名师,带着一份感恩的心,为海安的小学数学老师一份精神大餐,感染了身为小学数学老师的我。
一天半的学习时间,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学术报告及弟子的展示课,感觉受益匪浅。
华应龙老师的沉稳、刘伟男老师的教学机智、沈勇老师的幽默及一群名师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
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
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
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好点子是从知识渊博的大脑中冒出来的。
教材上的知识是死的,以本为本的老一套教学方式方法,学生被动接受了知识,掌握的效果经常不经如人意,就算有一定的效果,那也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人才培养和发展是不利的。
而将教学内容的精心处理再生成,老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靠,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这些在教学中的金点子,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为什么没想到,还是我们的知识底蕴不够深厚,知识面狭窄制约了我们的大脑,华老师引经据典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用得那么恰到好处,令人佩服,也为我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自如驾驭课堂的能力是练出来的。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华应龙报告小结

走近名师感受别样风采六月五日,我校请来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前来讲学。
华老师是小学数学界的泰斗,在全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
能够这样近距离感受华老师的风采,对我来说是第一次,内心激动可想而知。
初识华老师,他如常人一样,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子,反而时时处处很谦逊,诙谐幽默的话语间让人感受到这位大师莫大的亲和力。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他的“嘿嘿”的笑声,是那样的憨态可掬,如顽童一般的天真。
一天的活动华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慨与感悟。
“融错,让课堂更精彩”的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孩子的错误——“从差错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学生课堂上犯的错误很多时候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这让我意识到要善待孩子们出现的每一个差错,这些差错将会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是一双隐形的翅膀,会带领他们高飞远行。
容错错是错融错错不是错荣错错还是错华老师站在哲学的高度诠释了这三句话。
容错要有博大的胸怀,如佛家的境界。
如何才能练就这番心境,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读名家的书,读富有哲理性的书。
融错需要技能,需要转化的技巧,需要在平时工作中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荣错是最高境界,让学生因错误而荣耀,因错误而发展,因错误而有所成就。
华老师说:“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一种观念,学生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帮助我们缔造课堂生活的另一只手。
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但是错误的一定是创新。
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时,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课堂上的生命体,都是应该尊重的。
”多么意味深长的话语,让人深思回味。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我想:课堂精彩就在差错处!有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再多的善意的提示也不及学生从差错中得到的教训和经验有用,我们只有善用差错、巧加引导,才会真正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的学生也才真正学会学习。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华老师的教学风格也因差错在众多名家中富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我想我们每位教师要想得到提高,仅靠模仿是不够的,只有另辟蹊径,与众不同,才能作为一名老师,要想向华老师那样在课堂上进行“融错”教育,重视预设与智慧的生成,最重要就是要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要了解和熟悉所教学科及相关学科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赖。
2023年华应龙培训心得范文

2023年华应龙培训心得范文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经参加华应龙培训已经一个月了。
回想起来,这一个月的时间虽然很忙碌,但却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通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体验了真实的工作环境,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和朋友。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华应龙培训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在这里,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有效地沟通等软技能。
华应龙培训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模拟项目、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使我们能够更快地掌握和应用所学内容。
同时,培训期间还有很多实战演练和团队合作的机会,这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和合作的价值。
其次,华应龙培训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
在培训期间,我们参加了很多专业课程以外的活动,如领导力训练、心智训练、团队拓展等,这些活动使我们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同时,华应龙培训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中都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我相信这些培训给予的综合素质将会对我们将来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
再次,华应龙培训注重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在培训期间,我们被要求自主学习和探索,不仅要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还需要主动查找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
同时,培训期间还有很多学习小组和项目组,我们需要与同学一起协作完成项目,这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最后,华应龙培训给了我很多实践的机会。
在培训期间,我参加了多个实际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这让我深入了解了项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同时,培训期间还有很多岗位轮岗的机会,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体验工作内容和职责,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还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成长。
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成长将会在我将来的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冰冷的美丽绽放出火热的思考
-------听华应龙《多位数减法练习课》有感
龙山小学谢新英
昨天,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老师及其团队到我们龙山小学讲学。
他给我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生动的一堂数学练习课和一个题为《好老师播种太阳》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先我就这节练习课和讲座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华应龙老师的《多位数减法练习课》,给我们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做出了榜样。
华老师的整节课,学生都处于练习和思考中,铃声响了,孩子们却恋恋不舍,意犹未尽的离开教室。
这是怎么样的一堂课啊,这是一节超越40分的练习课。
是什么力量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乐此不疲?这让我想到了我平时上练习课的做法。
我认为练习课不是很重要,几乎都不用花心思去为这节课做准备,把练习课的目标定为巩固新知,熟练运用,在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关注和思维的调动。
只是希望通过大量的练习去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所以,每当我上练习课时,孩子们都觉得是索然无味的,熟而生厌,所以课堂也是死气沉沉的,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盼着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精神倍加振奋,似乎摆脱重重压力和束缚,可见忽视了情感因素只能事倍功半。
听了华老师的练习课,我认为华老师的这节课之所以如此成功,我个人认为有几点:
1.巧妙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上课了,画面上出现小明要带一个密码箱去参加夏令营的画面,接着问题出现了,小明高兴的同时也担心把密码箱的密码忘记了怎么办?他的爸爸就说儿子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玩完了游戏你就知道密码设置一个怎么样的数字才不容易忘记,就算是忘记了也很容易把这个密码找出来,你说这个游戏好不好?通过情景导入,制造了悬念,使后面的计算成了学生自发的需要。
使枯燥的数学课变得有活力。
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使学生好奇,又想是什么回事,使学生自然地主动地进入探索数学知识的学习状态。
2,找准时机,适当点拨,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数学文化神奇而美丽的面具下,学生进行了大量多位数减法的练习,改变了练习课的面貌。
正是这样一个面孔,给了孩子不一样的感受,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对计算之爱犹如泉眼喷涌,这时的学生喜欢计算。
使得学生不知不觉中,通过对数字黑洞问题的挑战,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退位减法练习。
在练习的同时,学生收获了计算中的规律——数字黑洞,增加了练习课的文化味道。
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关注到特殊数字“0”的时候,给通性通法以重要地位。
通过规律的迁移,学生自己随意选择的三位数都可以出现黑洞;不仅三位数可以出现黑洞,四位数和两位数也都可以出现黑洞。
使得规律的一般性得到重视,规律的通用味道很足。
练习的同时,更为可贵的是收获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回头看,增加了练习课的方法味道。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通过“回头看”可以发现规律,通过“回头看”可以产生更为系统的认知。
通过计算练习课,学生意识到“回头看”的重要,在以后的学习历程中,将“回头看”养成习惯,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益处。
3,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学生的认知水品不同,在计算和思考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差错。
对待错误,我们都是避而不谈,或以一个“错”堵住学生的嘴,接二连三的问,直至问出正确的答案。
或者亲自上阵,双手把答案奉上。
而华老师却是从错误入手,华校长说“从差错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学生课堂上犯的错误很多时候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这让我意识到我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我错过了多少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我多少次扼杀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发展?若能善待孩子们出现的每一个差错,让他们自己去领悟认识到差错肯定会比老师告诉他错了然后“知错就改”来的更有成效。
“容错错是错融错错不是错荣错错还是错”多有哲理的话,可见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多么的重要。
华校长说“错误犯的越早,损失越少”我很赞同这句话。
如果学生第一次犯错误就及时地正确引导、评价,相信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数学问题就会更加的善于思考,这样学生犯的错误就会少了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给学生犯错的机会” 要舍得“浪费”时间去跟学生探讨错误,而且还要舍得给予出错的的学生于掌声,这样才能让差错显得可贵,华老师的课堂经常会为出错的学生有三到四次的掌声.....这样的课堂会是多么的精彩!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少弊端,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纠正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譬如我不能再因为学生课堂上反复犯错误而勃然大怒而应该换个态度循循善诱,把学生的错误变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好好地利用起来.....这样不断地学习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才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