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
盐碱湿地水系改良及修复
盐碱湿地水系改良及修复摘要:现在工业和经济快速发展,各类污水的排放量的增多,地表水水质受污染的情况逐渐变得严重,加上人'类活动对湿地原有景观地貌的破坏性,农药.化肥的污染性水质不断恶化,固体废物的抛弃,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生物多样化不断降低动植物种群数量的不断减少。
以及盐碱地是含盐的土壤,决定了只能生长一些特定的植物,有些盐碱度较高的土壤出现了裸滩及积盐土堆等,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独特的水文功能。
其中,芦苇生长迅速并且及数量较多,对排入的污水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湿地的建设可以最大能力的防止海水入侵,改良盐碱地等重要的生态作用和功效并为多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各种场所,对保护它们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工农业等生产提供很多条件,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明等各方面需求的增大化,湿地也可以提供观赏娱乐旅游的场所。
湿地的生境和生物多样化的特殊性,也是开展生态学环境科学的重要科普基地。
关键词:水系;盐碱湿地;保护;修复前言: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各类会议及精神,在总结和评估十二五湿地保护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湿地保护工程中长期规划的总体部署,国家相关部门编制了关于湿地保护的相关规划,响应国家政策测盐碱湿地的建设修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莱州湾沿海地寿光,昌邑等地区历史上形成的大面积的盐碱荒地为例,解放后,国家十分重视盐碱地的改良和开发,是部分盐碱地恢复了原有的种植能力,但近几年沿海净滩的盲目发展,养虾制盐等人为造成的海水大量渗入,导致沿海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恶化的趋势。
湿地系统具有提供持续淡水资源的能力,可以使卤水盐分向地表集合的速度变慢,并对已发生盐碱化的泥土进行淡水冲碱,加上排水沟渠的修建的配合,从而降低地下卤水位,阻止海水入侵,进而改良环境及土地,因此,建立及修复盐碱湿地是非常有必要的。
1.水系1.1水系的重要性水系作为盐碱湿地的生态廊道,维持着生态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指出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存在问题;对策21世纪是注重生态文明的新世纪,未来人类生存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也是生态和环境的竞争。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城市湿地则是城市的守护神。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湿地生物群与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1-2]。
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通过湿地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系统则是人类为了处理人为的水污染问题,通过人工构建而成的仿湿地生态系统。
根据《湿地公约》的湿地分类方法和湿地的定义,将湿地分为3类42种,其中天然湿地32种,人工湿地10种。
按照湿地植被状况和利用现状,被划分为人工湿地、近裸露湿地、在建或拟建公园的湿地和近自然湿地4个类型。
研究表明,湿地系统储存着陆地上35%的碳,是固碳能手,是全球最大的碳库。
因此,保护湿地是维持现有碳储存库,防止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最可行的办法。
全面认识和了解我国湿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成为湿地保护的迫切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1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湿地是处于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物种和维持生物种群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
1.2生态系统脆弱易变湿地水文、土壤、气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素。
每个因素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地导致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变化。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理念的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_以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理念的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_以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理念的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以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张,湿地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采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理念的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变得越来越重要。
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之一,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实施案例。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和威胁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洪抗旱、维持水文循环等重要生态功能。
同时,湿地还是很多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地、栖息地和迁徙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然而,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一系列威胁和挑战。
城市化、农业扩张、水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湿地的水质受到污染,水量变化不可预测,湿地植被丧失,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湿地生态修复理念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湿地生态修复理念强调利用自然的力量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通过模仿自然的过程和机制,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减少人类干预的影响。
这种理念在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湿地公园通过恢复湖泊湿地、水体改良和植被恢复等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
同时,湿地公园致力于保护原生植被和珍稀野生动物,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
三、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的实施案例: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占地面积约1300公顷。
湿地公园是中国重要湿地保护基地和自然教育基地。
公园内有丰富的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森林湿地,是众多稀有濒危植物和候鸟的栖息地。
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广西大新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湿地公园案例研究分析——经典
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森林公园湿地建 设工程
规划在奥运湖西北侧建设生态自然净化系统,也就是人工湿地,面积约10公顷。 规划在清河污水厂内建设8万t/d的再生水处理厂,采用膜处理工艺,其出水水质基 本可达到Ⅳ类水体标准(总氮指标达不到Ⅳ类水体标准),大部分常规指标接近Ⅲ 类水体标准要求。该部分再生水通过市政再生水管道向南通过清河后沿白庙村路入 奥运公园生态自然净化系统净化,补入奥运湖。
三场九园、步道网络编织交通体系
设计以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和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共同形成场地的交通网络。一环九纵多路径的交通路网,既确保了场 地与外界的便捷联系,又保证了场地内部便利的可达性,很好的解决了世博期间人流的分流问题。三场九园的休憩场所, 在形成不同文明景观体验空间的同时,提供了世博期间人流等候、疏散的场地。
设计特色:
一条蓝带串起的四种文明,并对与6大问题做滩地区发展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将湿地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层、农耕文明景观层、工业文明遗 存层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层4个功能层次,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
蓝带:三带一区建构湿地基底
设计以“双滩谐生”为结构特征建立湿地体系,共有滨江芦荻带、内河净化湿地带、梯地禾田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4个部分组 成。其中滨江芦荻带和原生湿地保护区主要指与黄浦江直接相邻的外水滩地,而内河净化湿地带主要是指场地中部的人 工湿地系统。外水滩地和内河净化湿地带之间通过潮水涨落、无动力的自然渗滤进行联系,它们息息相关,一同营造着 具有地域特征、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后滩湿地生态系统。
图1
人工湿地工艺流程
图2
人工湿地剖面图
•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部森林公园湿地建设 工程”即将动工。这个位于京城中轴线北端 的奥林匹克公园,总用地约1135公顷,是举 办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区域。北区以自然生 态绿色景观为主,面积约300公顷。奥林匹 克森林公园在满足2008年奥运会比赛和绿色 生态带的需要同时,还将作为一个污水处理 系统,使清河再生水厂提供的中水经过湿地 的处理,达到森林公园用水的标准。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1. 生态修复:湿地公园建设前需要进行湿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包括重建湿地植被和恢复湿地水质。
通过植被栽种和保护、湿地水质净化设施等手段,促进湿地自然修复能力的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2. 湿地水资源管理: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合理管理和利用湿地水资源,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可以建设人工水体用于湿地环境调控,包括建设池塘、河道等,增加湿地的水源补给和保持水质稳定。
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禁止乱排乱倒废水,控制湿地水位和水质的变化。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可以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设立生物保护区和禁渔区,保护湿地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加强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环境监测与评估:湿地公园建设后要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可以设置监测站点,对湿地水质、土壤质量、植被生长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灾害防治:湿地公园建设中要考虑湿地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采取固土、加固边坡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灾害发生。
加强对湿地的日常巡查和保养,及时处理灾害隐患,确保湿地公园的安全和稳定。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需要从生态修复、湿地水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与评估、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与实施,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湿地公园作为具有保护、科普、旅游等多重功能的自然景观公园,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改善水质、保护水生植物、建设生态系统等方面,探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一、改善水质湿地公园的生态互动性强,水质的污染直接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是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
为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污染源控制。
湿地公园周围的都市及农业活动是重要的污染源,为了减缓湿地受到污染的风险,应加强对周边区域的污染源管控。
2.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到提高雨水排放和地下水、地表水质量的净化方法,采用人工湿地可以减少污染物及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3.实施湿地植被保护。
植物对水的过滤有很好的效果,湿地公园在水边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则会达到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成活率低的地区可以增加特别肥沃的土壤和其他保护因素。
二、保护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建设湿地公园,要加强对水生植物的保护,保证湿地的生态环境健康稳定。
1.加强水生植物保护。
选用适宜的植物观察使用情况,追踪生长情况,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湿地周围城市化和工业化活动的影响,减少生态影响。
2.实现湿地生境植被多样性。
在湿地公园中注意湿地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和多样性,建立有趣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各种生境条件,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植被多样性。
3.保留湿地生境植被。
湿地公园开发及管理过程中应尊重自然,尽量保留湿地内已生长的植被或在其他地区移植,以实现湿地保护与开放的平衡。
三、建设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是一项景观工程,更是一项环境保护工程,应注重保障和增进湿地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1.增加景观的自然化。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应符合湿地的自然景观,提高湿地生境的真实感。
湿地公园建设中水质处理方法及思路探究
湿地公园建设中水质处理方法及思路探究2 中生源(海南)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570100摘要:对于湿地公园建设中水质处理,能够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由于湿地公园中物种具有多源性特征,并且在湿地公园中多种类型生物并存,微生物与水生植物等都能够将水体中的有机质进行降解处理,对于保护湿地公园建设中水质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鉴于此,本文结合目前湿地公园建设中水质现状,针对性提出了水质处理的方法及基本思路,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水质;处理方法;思路0引言湿地公园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因此,实现湿地公园建设中水质处理技术的优先化,保障湿地公园建设中水质处理技术与方法的先进性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1湿地公园建设中水质处理基本原则1.1整体性保护原则湿地生态系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是针对周边环境与内在环境的整合体,因此需要与湿地公园周边环境相互适应,形成统一体。
因此在湿地公园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综合分析湿地公园建设的现状,对生态化指标数据、湿地公园建设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设计方案,促进和优化水质处理技术的应用。
1.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是根据不同湿地公园的情况、对水体流失问题、水源污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方案制定。
在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及水质保护措施中的,针对湿地公园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以及分析,可以了解到该湿地公园存在较为明显的水体流失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它可以有效的控制水体流失现象,同时还可以保护水质,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快速恢复。
湿地公园的建设符合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原则
湿地公园的建设符合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原则
1.地域性原则
湿地公园根据新蒲新区的生态环境背景,遵循新蒲新区的生态环境本底
和历史条件而建设的。
2.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
湿地公园遵循生态演替、食物链、生态位等原理湿地公园根据生态系统
自身的演替规律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规律,在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分步
骤分阶段,循序渐进。
另一方面,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时,从生态系统的
层次上开展,根据生物间及其与环境间的共生、互惠、竞争和颉颃关系,
以及生态系位和生物多样性原理,来构建生物群落,使生态系统的结构
能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处于最大利用和优化状态,达到土壤、植被、
生物同步演化。
3.最小风险与效益最大化原则
湿地公园的建设将风险最小化,且在修复的过程中还能美化环境,形成
一个游玩地,能促进周围经济的发展。
汈汊湖生态湿地公园构建
汈汊湖生态湿地公园构建发布时间:2021-09-10T12:08:27.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陈航[导读] 摘要:汈汊湖是湖北省五大湖泊之一,素有“江汉明珠”之美称。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建筑设计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汈汊湖是湖北省五大湖泊之一,素有“江汉明珠”之美称。
汈汊湖作为汉江上游湖泊水系,汉江作为长江的一级支流,汈汊湖的水生态环境将会直接影响母亲河长江的水质,因此建设汈汊湖生态湿地公园,做好源头治理、源头控污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长江大保护;汈汊湖;湿地公园汈汊湖所在的汉川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汉江下游,紧邻华中地区中心城市武汉,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汉川市第一大湖泊,汈汊湖是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唯一的淡水水域渔业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
汈汊湖拥有水面86.7km2,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型封闭式湖泊。
1.历史变迁汈汊湖地处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中北部,是湖北省五大湖泊之一,素有“江汉明珠”之美称。
汈汊湖为天门河道在此变换形成的河间洼地湖,该湖泊历史上曾“烟波浩渺,苍茫千里”,清人曾希天曾赋诗盛赞:“小憩晴天倦眼开,菱菏香里雨声摧,湖气百里澄如镜,唯见渔舟自往来。
”后来几经变迁和人工治理,四周建立干渠,形成今天的汈汊湖。
20世纪70年代初,政府开始对汈汊湖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汈汊湖建立蓄滞洪区,以三支渠为界,东侧与西侧分别被定为备蓄区38km2和调蓄区48.7km2。
但因紧邻汉川城区,人类活动频繁且管制难度大,蓄滞洪区自1998启用后至今未曾启用,防洪调蓄功能亦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曾经的汈汊湖生态基底良好,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由于近五十年的人工围湖造塘,原有的大湖面被划分的支离破碎,昔日烟波浩渺的景象不复存在,过度的水产养殖和开发利用,使湖面进一步缩小,内湖水质下降,养殖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汈汊湖通过围湖改造,现已形成数万亩精养鱼池,湿地公园内水网交织,垸堤纵横,构成了具有江汉平原典型特色的“湖泊-鱼塘-水田-沟渠-河流”等相间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景观。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摘要:湿地是生态环境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在环境保护、气候调节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很多地区湿地正在逐渐退化,同时还存在一些人为性破坏湿地等问题,对整个生态环境的质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策略1湿地生态环境的作用1.1净化水体环境由于水体环境当中会生长着大量的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可以对水体环境形成有效的过滤以及消毒处理。
水体当中的各种植物和微生物,还可以实现对水体进行充分净化,将污染物通过过滤沉淀的方法来进行处理,提高湿地水体环境质量,有效保证动物和植被的生长情况,避免饮用污染的水体而出现患病以及死亡等问题,进一步保护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化和水体环境质量。
1.2储存水体,防洪防旱湿地环境可以储存大量的水体资源,当外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湿地的地下水体储存空间有限,此时湿地会吸收多余的水体资源,为了有效防止水量过多而造成洪水暴发问题。
湿地环境在自然界当中起到了良好的环境调理工作效果,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调节雨季和旱季的水体资源,进而可以保证整个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
1.3全面保护海岸线由于海浪和海水对海岸线所产生的冲击力相对较大,经常会造成海岸线位置的土壤松滑,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海岸线会逐渐受到海水的侵蚀造成决堤现象。
通过湿地环境的作用可以避免土壤条件被过分侵蚀,固化海岸线同时削弱海浪,对海岸线所产生的冲击力作用,进一步保护堤坝不会受到明显的损坏。
1.4调节气候湿地环境由于内部含有的水分量相对较大,在表面蒸发的水体环境可以让周围的空气变得更加湿润,大量的水蒸气会逐渐融入大气层当中,实现对局部区域的气候环境进行有效调整,在天气干旱的条件下可以及时降雨,同时可以防止植物因为缺水而产生死亡现象。
2湿地退化的原因首先,水土大量流失。
水土流失问题对湿地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非常明显,大量的水土流失会造成江河湖海的水位快速下降,同时内部的淤泥积攒量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充足的水体资源对其进行供应,会慢慢造成湿地干涸。
湿地公园净化水质的原理
湿地公园净化水质的原理湿地公园是一种人工构建的生态系统,通常由湖泊、河流、沼泽、草地等组成。
湿地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湿地公园净化水质的原理。
一、湿地公园的构成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浅水区、湿地植物、沉水植物和湿地土壤等组成部分。
浅水区是湿地公园的主要水域,水深一般在0.5-1米之间。
湿地植物是湿地公园中最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吸附和转化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
沉水植物是湿地公园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根系能够有效净化水体。
湿地土壤是湿地公园的基础,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和转化能力,能够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1. 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湿地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
它们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中的富营养化现象,防止水体发生藻类大量繁殖。
湿地植物的根系还能够吸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2. 湿地土壤的吸附和分解作用湿地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数量,能够有效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使其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
湿地土壤还能够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其对水体的污染。
3. 沉水植物的净化作用沉水植物的根系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起到过滤和净化水质的作用。
沉水植物的根系还能够吸附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中的富营养化现象。
此外,沉水植物的叶片和茎部还能够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改善水体的氧气含量。
4. 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湿地公园中的湿地土壤和水体中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能够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使其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
微生物还能够降解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
三、湿地公园净化水质的优势1. 湿地公园是一种自然的净化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净化水质。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摘要】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湿地公园建设对于湿地保护和恢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从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入手,详细介绍了在湿地公园建设中需要采取的生态恢复、水质改善、植被修复、栖息地保护和游客教育等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还可以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品质和游客体验。
结论部分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对湿地保护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性以及未来展望,强调了湿地公园建设在推动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保障。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湿地保护、湿地恢复、水质改善、植被修复、栖息地保护、游客教育、可持续发展、未来展望1. 引言1.1 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对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湿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保护湿地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湿地公园建设正逐渐成为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未来,湿地公园建设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2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保障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减少洪涝灾害等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湿地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各种植物和动物都依赖湿地提供食物、栖息地和保护。
很多珍稀濒危物种,如黑颈鹤、丹顶鹤等都生活在湿地中,因此保护湿地就是在保护这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空间。
湿地具有重要的水文功能,可以吸收并净化水质,调节水量,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湿地可以吸收水中有害物质,净化水体,维护水质的稳定性,为人类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资源。
湿地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湿地公园水质净化的生态解决方案分析
湿地公园水质净化的生态解决方案分析摘要:某湿地公园为主城区的西侧沿岸带,以陆生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过渡带为主,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也是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围垦造田、湖岸修整、修筑防浪堤等各项工程设施建设,导致该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极大污染和破坏。
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种类数量在不断减少,严重威胁了生物的生活环境。
在传统的湿地公园水质净化过程中,以大功率设备为主开展净水工作,而利用沉淀塘、高效生物滤池以及交替湿地组成的人工湿地能够改善湿地水质,为动植物营造多样的生态环境,对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也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湿地公园;水质净化;生态方案;应用要点前言在某地区的湿地公园修筑的人工湖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人类活动的安全性,但是对湖水的自然涨落产生了极大限制,这会直接影响该区域原有的浅滩湿地面积,导致湿地空间减少,周边城区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导致湿地公园的水质出现了严重的恶化,使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并且原有的沉水植物种类在不断减少,原生植物群落消失。
为了对该地区水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提高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需要对生态解决方案进行充分应用开展水质净化工作,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湿地公园水质净化的重要性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湿地资源属于基础重要资源,在不同地区都有所分布。
在开展湿地开发和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其开发与保护质量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以湿地资源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加强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工作至关重要。
湿地资源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同时具备丰富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为促进湿地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1]。
二、湿地公园水质净化研究(一)问题分析目前,在对湿地公园水质净化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以某地区水体边界的具体发展情况为基础进行研究。
现阶段,已经完成村庄拆除作业,大多数鱼塘的水质都比较差,距离农田比较远或者没有农田的雨水径流流入的鱼塘水质比较良好,有小面积的沼泽地。
湿地公园工程--水环境与湿地方面的建议
遵义市东部新区新蒲湿地公园工程—水环境与湿地方面的建议四川农业大学—罗鸿兵(Email:hbluo@; QQ: 987243985)一、水源净化措施二大功能:⏹外入水质净化(如污水、面源污染等)⏹湿地公园内部水环境净化(主要功能是解决湿地公园内部水环境恶化时的净化与修复(如水体富营养化))。
1.叠水区域----为降解内部水净化的核心地带为以后湿地水质恶化时采样,以及湿地管理园区废水的降解时使用,平时作为湿地景观。
◆采样不同的人工湿地类型(潜流式、表流式)◆构建过滤池、植物塘、植物床等,呈梯级分布。
◆人工湿地---零排放示范区:拟实现对废水的零排放区域和净化废水。
(1)预处理设施主要为水调节池,通过泵或重力流进行收集湖水或废水,调均水质后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入口。
数量:修建废水调节池1个;水泵系统2套(1套备用);搅拌设备1套;隔渣配水系统1套。
(2)人工湿地塘床(以本地净化植物为主)建成多个植物塘床对污水进行降解,出水达到景观和农业灌溉水标准。
数量:多个人工湿地床和植物塘。
植物塘床布局: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结合,垂直分布30cm左右,水平分布每个塘床面积15~50平方米的左右,注意水流方向、每个塘床入水口和出水口的合理布局。
人工湿地植被主要有芦苇、美人蕉、水葫芦、风车草、菖蒲、香蒲、菱、芦苇、黑藻、金鱼藻、凤眼莲、满江红、槐叶萍、睡莲、水葱等。
(3)水循环沟渠(4)计量设施安装废水流量计以准确测量所用水量。
数量:2套(1套备用)。
(5)水回用设施中水回用,主要用于生态观光和绿化用水。
数量:1-2套。
2.水边布局--- 沿水水岸滨水带→缓冲带10米左右(根据实际水面调整)✷滨水植物为污染降解性强的植物✷构建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构建自然河岸(尽量自然、不要混凝土和硬性材料)3.水面上布局—生物浮岛:水体生态和水环境治理主要功能是污水净化和景观。
经济角度看,人工生物浮岛一体化技术维持管理费用低,人工浮岛上种植经济作物和景观植物,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作为生态观光景点。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作者:王凌倩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2期摘要:水孕育了万物,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是中国哲学历史和文化的基本象征。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也”,可见水与人的关系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十分密切。
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水因子是湿地公园规划的首要问题,下面就根据我的专业特点对其进行阐述,以期为城市景观水生态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1研究背景今天,我们在享受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富足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这是在过去的建设过程中以资源换取发展的运作模式形成的严重不良后果,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但与土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相比,人类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要滞后得多。
而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成果表明,湿地在生态、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效益和功能是“超乎想象”的。
2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一,抢救稀有的环境资源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的生态系统价值为7.8万亿人民币,而占国土面积3.77%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达2.7万亿人民币。
由以上数据显示,湿地的生态价值更显突出,对于我们稀缺的湿地资源必须进行强制性的抢救恢复与保护,以造福子孙后代。
第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城市的发展,必须把对城市发展的理解从主要追求城市经济增长转变为强调城市、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上面来,将可持续发展纳人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第三,改善城市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升城市品位的需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湿地景观破碎度不断增长,城市化是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
但物质生活的提高,使人们对生态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不但将提升公民素质和城市品味,还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第四,实现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已成为人们的主流取向,亦成为民众的呼声,人们热切的期盼有更多绿洲在城中不断涌现,以改善生存环境。
苏州河梦清园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农大园林设计作业
苏州河梦清园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摘要梦清园在总体规划上以水体的净化再生为主题,设计者考虑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水体生物净化工程结合了表面流湿地和园林建设的特点,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前提,使水质净化工程和生态休闲达到和谐统一,使苏州河水得到有效的净化,为整个生态休闲公园赋予园林的外观、科普的实质和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水体净化1.建设背景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历史上的苏州河是联系上海与苏州的纽带, 不断为上海注入发展的推动力。
梦清园作为母亲河边的公共空间设计,场地给设计提出了诸多挑战。
1.1 严重的水土污染近百年来,随着沿河产业带的昌盛,上海一跃成为全国工业发达的中心,机器的轰鸣带给上海人温饱和荣耀,造就了许多优秀的产业建筑,但默默流淌的苏州河却承受了工业文明的大量排放物,渐渐不见了鱼虾的踪迹。
穿城而过的清粼的微波被死寂与黑臭取代,高高的防汛墙亦随着潮涨潮落而留下难以抹去的黑色印迹。
如何改造生境,营造安全、健康的公共空间是设计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1.2个性、审美与体验的挑战苏州河梦清园选址于市中心区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的半岛地块,占地约86000平方米。
场地周边区域被市民视为城市死角,环境恶化、水体黑臭、沿岸混乱、建筑破旧,是市中心土地利用价值最低的区域。
如何在大都市的光怪陆离和绿色缓冲地带中找到与众不同的个性,以及在满足生态功能与人的活动功能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体验,是本设计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
1.3美学与生态的挑战设计人工湿地应考虑能够提供最大化的净化、栖息地和美学价值 。
人工湿地系统作为生态工程项目,需要遵循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设计原则,设计者需要将地表水净化工程与生态景观建设高度融合,发挥其最大的生态与美学价值。
梦清园人工湿地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共同设计,因地制宜地将人工湿地整合到城市景观中,集中体现了上海“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城市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了人工湿地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其中水生植物造景对恢复苏州河自然水体景观、改善水体质量,显得意义深远。
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以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景观设计为例
方法进行介绍 ,同时根据建成后 的追踪水质检
测分析不 同净化方法 的效果和针对性 ,在此基
础上探讨净化技术 同景观设计实现有机结合的
方法。
2生态水质净化系统的应用
长 广溪 国家城 市湿 地公 园一期 景观 设计
09 2
.
| 研 究
范 围包括南  ̄3 0 0 m、河 道两侧 各 l O O m宽的范
污染 ( 表o 1 ),生态功能 已严重下降 ,湿地 自
然景观进一步被破坏 。2 0 0 4 年无锡市人 民政府
订下整治长广溪 的 目标 : “ 将长广溪建为建立
在清水走廊基础上的国家城 市湿地公 园”。净
化水质成为本项 目的首 要任务 ,在一期景观设
计中 ( 图o 1 ),尝试 引进在加拿大应用较成熟
计案例提供借鉴。
1 长广溪 国家城 市湿地公 园项 目概况
长广溪地处无 锡太湖新城范 围,呈南北走
向,连接五 蠡湖和太湖 ,全长约 l O k m。长广溪
国家城市湿地公 园规划范 围9 0 O h m2 ,沿长广溪
两岸展开 ,为2 0 0 5 — 2 0 0 6 年 间,建设部批 准挂牌
吕娜 王小磷
L V Na W ANG X i a o — l i n
雨水的回收和利 用以及运用生态原理净化景观
水体水质 、修复和重 建湿地生态系统 的实践过
程 ,并追踪这些生态设计要素在实 际建成运作
中的效果 ,以期就生态水质净化技术 同景观设
计有机融合的方法研 究方面 , 为今后 的景观设
注 的背景下 ,生态景观设计势在 必行 …。如 何 将实践证 明有效 的生态技术融合于景观 设计 ,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一、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与现状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亲近自然的空间,而且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湿地公园面临着生态退化和功能丧失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1.1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城市湿地公园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是城市中的“绿肺”,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其次,湿地能够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凉爽的环境。
此外,湿地还能有效净化城市污水,通过自然过滤和生物降解减少污染物。
最后,城市湿地公园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城市湿地公园的现状与问题当前,许多城市湿地公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态退化。
城市扩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污染和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湿地因为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干扰,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
此外,湿地管理不善、缺乏科学规划和保护措施也是导致湿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二、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策略为了保护和修复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这包括科学规划、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公众参与和教育。
2.1 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的前提。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价值和功能,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保护湿地不被侵占。
在规划过程中,应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为湿地提供足够的生态空间和缓冲区。
2.2 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是恢复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包括湿地植被恢复、水体净化、栖息地重建等。
例如,通过种植本地植物,可以恢复湿地植被,提高湿地的自我修复能力。
水体净化技术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恢复水质。
栖息地重建则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标出水
生态稳定塘
垂直流人工湿地
双洎河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图
18
三、案例分析
• 地表水源修复工程——禹州市颍河地表水源湿地修复工程 项目处理颍河上游来水,包括张寨、高门楼、老 官陈和沙陀4 个湿地工程,处理规模分别为0.6万、0.8 万、 1.0万和4.0万m3/d,进水水质按照地表水Ⅳ类水,出水水 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
5
二、项目概要及研究进展
复合生态水处理技术,是组合污水预处理系统、生态净化 系统以及景观表面流湿地系统,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生态净 化处理,使工程建造符合大自然的法则。该技术强化自然界自 身的自净能力以治理被污染水体,特别适用于分散型污水的处 理和污染河流、湖泊的人工修复处理。 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从日本筑波大学和台湾 云林科技大学引进相关技术,并进行技术完善和推广应用,运 用创新的复合生态水处理技术构建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系统, 并进行运营推广,已应用于多项工程,应用效果良好。该项目 的研究和推广得到了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项目经费的支持。
16
三、案例分析
• 景观水净化与生态构建——文博园景观用水综合治理工程
17
三、案例分析
• 河水净化再利用——新密市双洎河人工湿地工程 项目规模120000 m3/d,处理双洎河(新密段)上 游河流来水,设计出水水质满足IV类水标准要求, 出水供给周边工业用水和补充下游河道。
湿地进水 生物曝气塘 表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布置图
交汇处下游 300m修建挡 水建筑物。 潜流人工湿地 处理规模:2万m3/d 占地面积6.5hm2 形成表流 湿地6.2hm2 常村桥下游 270m修建挡水 建筑物。
回水500m 形成表流湿地 面积9.5hm2
潜流人工湿地 规模:2万m3/d
河
河 涧
石河人工湿地布置图
常村人工湿地布置图
23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请指导!
24
3
一、背景
我国治理水污染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水十条”)经国务院批复, 2015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公布。 “水十条”将拉动总投资2万亿元,新一轮的环保投资“盛宴” 已开启。 污水处理市场细分
4
一、背景
水质提升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涉水景观与旅游开发
当前水生态净化技术区别于传统涉水业务,具有综合性与跨界性的特点。涉及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景观工程和文化工程等。不仅需要满足水质提升的功能性要求,还须兼顾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涉水景观、旅游开发、文化教育等• 河道生态综合整治——义马市石河、常村人工湿地工程
义马市涧河及石河生态综合整治规划旨在改善河道 生态环境,提高河水水质,保证石佛断面主要指标达到 地表水Ⅲ类标准。规划工程包括26.236km河道生态修复 工程、石河人工湿地、常村人工湿地和石佛湿地公园。 其中石河和常村人工湿地工程处理规模都为2万m3/d。
6
二、项目概要及研究进展
项目定位
1 2 3 4 5
河流、湖泊、水库等中小型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质净化;
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 雨洪利用及面源污染治理; 水源保护区的水质净化;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
信阳董家河乡睡仙桥湿地公园
7
二、项目概要及研究进展
湿地植物的筛选
8
二、项目概要及研究进展
填料的选择
浅谈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
高镜清
郑州大学 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5年9月19日
1
目录
一、背景 二、项目概要与研究进展 三、案例分析 四、展望
2
一、背景
水污染问题
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
近年,为响应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净化工程持续兴旺,水生态净化市场更是迎 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水生态净化系统工程的建设市场规模较大,且需求增长趋势明显。
9
二、项目概要及研究进展
填料的选择
二、项目概要及研究进展
微生物的筛选
11
二、项目概要及研究进展
工艺的组合优化
工艺流程,可根据具体湿地 公园水质净化系统项目的水 质、地形、气候等因素,自 由组合。
一体式复合生物反应器
ABR+AO处理系统
生态基人工湿地
景观人工湿地
生态砾石床处理系统
土壤生态处理系统
21
四、展望
项目构思
复合生态水处理技术,是组合污水预处理系统、生态净化 系统以及景观表面流湿地系统,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生态 净化处理,使工程建造符合大自然的法则。根据具体项目的 不同情况设计组合,适用范围广泛。 湿地公园是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 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 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 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 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湿地公园项目的投资一般较高,建设方存在资金压力;其 经济价值体现不足,盈利性有待进一步挖掘;日常运营维护与 传统污水处理厂不同,需要一定专业知识。通过3P模式的引入 可以解决工程资金筹措、运营维护和水资源再利用等问题。
22
生态净化
湿地公园
3P模式
四、展望
综合运用创新的复合生态水处理技术构建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系统,并进行运营推广,构 建的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系统不但能够保证水质净化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和休 闲娱乐功能;完善湿地公园的运营管理工作,维护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系统的平衡,从而延长 湿地公园的寿命。
复合填料生态处理系统
生态浮床
12
二、项目概要及研究进展
团队已经在该技术领域申请专利14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团队成 员已在该领域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 30余篇。
13
三、案例分析
•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新密市郭岗村污水处理工程 湿地
2009年建设,污水处理规模300吨/天,采用 复合生态水处理技术构建湿地公园净化农村生 活污水,处理后废水用于鱼类养殖和农田灌溉。
沙陀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流程图
沙陀人工湿地处理规模40000 m3/d
19
三、案例分析
• 雨污水净化回用——洛阳吉利区人工湿地公园 吉利区湿地公园处理规模10万m3/d, 湿地公园划分为入口展示区、湿地净化区、 水系流动区、湿地植物培育区、科普教育活 动区、滨水休闲娱乐区,总占地面积43万m2, 其中湿地净化区30万m2,采用“生态滞留塘 +挺水植物湿地区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生 态基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景观表面流 人工湿地”工艺,处理二道河上游污水处理 厂来水和天然雨污,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 水 再 生 利 用 工 业 用 水 水 质 》 (GB/T19923 2005)要求。
进水 达标 出水
ABR系统
复合土壤填料系统
生态稳定塘
表流人工湿地
郭岗村污水处理工程工艺流程图
14
三、案例分析
•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荥阳市浏河镇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15
三、案例分析
• 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乐昌市梅花镇市政污 水处理厂人工湿地工程 污水处理规模2000吨/天,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工艺,针对梅花镇市政污水处理 厂生化处理阶段尾水进行深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