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

小儿推拿方法腹痛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由于消化系统问题、感染、胃肠道炎症或平凡的肠绞痛等引起的。

在儿童中使用推拿来缓解腹痛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小儿推拿方法安全有效,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腹痛,促进儿童的健康。

下面介绍几种小儿推拿方法,以帮助缓解腹痛。

1.捏脊法捏脊法是指在儿童背部旁边的两侧捏脊椎的方法。

将双手掌心对着儿童的脊椎,用适度的力度向下捏住,然后向上推。

这样可以刺激脊髓,改善脏腑功能,缓解腹痛。

2.涌泉穴按摩法涌泉穴是位于脚底,距离足跟约2.5厘米的穴位。

轻轻按摩涌泉穴可以刺激脾胃经络,缓解腹痛。

使用大拇指在穴位上按摩,每次大约5分钟,可以多次重复。

3.腹部按摩搓腹部可以促进腹部肌肉的放松,改善肠道蠕动,缓解腹痛。

父母可以用手心轻轻按摩儿童的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

4.肚脐按摩法肚脐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脏腑功能,缓解腹痛。

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肚脐周围的肌肉,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约5分钟。

5.摩腹法摩腹法是利用热量和按摩的方式,刺激腹部穴位,增加血液循环,改善腹部肌肉的松弛,缓解腹痛。

父母可以用温热的手心在儿童的腹部轻轻按摩,每次约5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方法虽然安全有效,但在使用时仍需遵循以下几点。

1.推拿力度适中:力度太大可能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力度太小则可能无法达到缓解腹痛的效果。

因此,在推拿时需要注意力度的掌握。

2.儿童舒适感:推拿时需要关注儿童的舒适感,确保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

如果儿童感到不适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推拿。

3.随时观察:在进行小儿推拿时,父母需要随时观察儿童的反应。

如果儿童出现呕吐、严重腹痛、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已经被证明可以缓解腹痛,并且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

然而,对于严重疾病或疑似疾病的儿童,父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治疗。

在进行小儿推拿时,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药物治疗和调整饮食习惯,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儿推拿的四大手法

小儿推拿的四大手法

⼩⼉推拿的四⼤⼿法⼩⼉推拿的四⼤⼿法应对⼩⼉外感的四⼤基本推拿⼿法,即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后⾼⾻。

这四⼤基本⼿法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都可以⽤。

⽽且都在头⾯部,不⽤脱⾐服,不怕孩⼦冻着。

按摩介质,⼀般天热可以⽤平常的饮⽤⽔,天冷可以⽤葱姜⽔。

风寒⽤葱姜⽔,风热⽤饮⽤⽔。

如果⼩⼉有发烧,可以⽤酒精或者薄荷⽔。

没有绝对,具体情况可以⾃⼰灵活运⽤。

当然还有其他⼀些介质可以⽤,也可以根据⾃⼰的情况灵活应⽤。

1.开天门:简单说就是从眉⼼印堂⽳向上直推到发际。

【⽳位】:开天门,天门⽳⼜名攒⽵,位于两眉中(印堂)⾄前发际成⼀直线。

【⼿法】:操作时,术者两拇指交替⾃下向上推3~5分钟,称“推攒⽵”或称“开天门”。

若⾃眉⼼推⾄囟门,约30~50次,称为“⼤开天门”。

【功效】:“开天门”具有开经络、开⽳位、活⽓⾎、调阴阳和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明⽬等作⽤。

“开天门”⼀般作为推拿起式。

含有天⼈相应、开经⽳之意。

主治头⾯诸疾,如头昏、头痛、流涕、眼屎多、⾚眼等。

外感内伤均宜。

“开天门”还能疏风、解表、开窍,治疗风邪外感之恶风发热、头痛、⾝痛、⽆汗等,风寒风热均可配伍后运⽤。

2.推坎宫:从眉⼼向左右两侧分推⾄眉梢。

操作⽅法:⽤两拇指桡侧⾃眉⼼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推后也可点刺放⾎或掐按揉摩,以增强疗效。

操作次数:50~100次。

作⽤:功能作⽤:疏风解表,醒脑明⽬,⽌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痛,烦躁不安,惊风,⽬眵等。

临床作⽤:临床上常与推攒⽵、揉太阳开天门、揉⽿后⾼⾻等⼿法配合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在临床治疗中,推坎宫多与推攒⽵、揉太阳等⼿法配合使⽤。

在治疗⽬⾚肿痛时,多与清肝经、掐揉⼩天⼼、清天河⽔等合⽤。

推后也可点刺放⾎或掐按揉摩,以增强疗效。

推拿注意事项1.推坎宫是通过对肢体或⽳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化瘀的作⽤从⽽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2.在春夏季患感冒,推拿时蘸⽔,秋冬季患感冒,推拿时要蘸少许⿇油、润滑膏或BB油也可。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是中医独有的特色疗法,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

但是,小儿推拿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如果操作不当,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以下为小儿推拿的八大基本操作手法注意事项。

1. 捻揉手法捻揉是按摩的一种手法,主要是用手掌或手指捏揉患者体表的肌肉或经络,以改善气血循环,解除疼痛。

在使用捻揉手法时,一定要注意手法适度,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的皮肤。

此外,需要注意手掌和手指的温度,手指不可过冷或过热,以免刺激婴儿。

2. 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应用双手沿肌肉或经络平行或交叉推动,并结合逐渐增强或减弱的力度以达到调理机体的目的。

在使用推拿手法时,要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沿着脊椎推拿时不可过猛,以免对婴儿造成刺激。

3. 点穴手法点穴手法是利用手指压和按搓针灸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

在使用点穴手法时,应选择正确的穴位,应用适当的手指压和按搓,注意力度、时间和频率的适当掌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摇晃手法摇晃手法主要是通过摇晃来刺激患儿的神经系统,以改善各系统的功能。

在使用摇晃手法时,需要注意动作要轻柔,不宜过急过慢,可先从小范围摇晃逐渐扩大幅度,以适应患者的感受。

5. 拍打手法拍打手法是敲打患者体表以刺激表浅的皮肤、肌肉和背部经络,以促进血液循环、神经调节和增强免疫力。

在使用拍打手法时,应选用适当力度的手法,不可过强过猛,快速而有节奏的拍打可使患者产生愉悦感。

6. 滚圆手法滚圆手法是利用手指或掌面沿周围组织推动,以达到抚慰放松、舒适感的目的。

在使用滚圆手法时,应遵循力量适中、技巧熟练、方法正确的原则,重点处理胸前及背侧肌肉等部位。

7. 揉推手法揉推手法是将手掌或手指沿着肌肉或经络推动,并结合适当的压迫,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在使用揉推手法时,应适当地施加力量,并注意手法的频率、幅度和停留时间的掌握。

8. 按压手法按压手法是利用手掌或手指沿经络或穴位施加持续压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和调和气血。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推法】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

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

2.分推法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为“分法”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

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

即:◎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

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

亦有人称运推法.属推法的一种。

也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医生以拇指罗纹面,或用中指罗纹面,附着于治疗穴位,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推动。

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推动。

运法在操作时,一是宜轻不宜重,仅是皮肤表面摩擦,而不带动皮下组织。

二是宜缓不宜急,每分钟频率约80~100次。

儿推常用手法

儿推常用手法

儿推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

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

“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

“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

“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

“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

“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2. 摩法:包括单指摩法、多指摩法、掌摩法等,主要是采用较轻的环形运动的方法。

3. 运法:主要是采用有此往彼的环形或弧形运动的方法。

4. 揉法:是指手掌固定做回旋运动的方法。

5. 按法:是指通过手掌大面积垂直下压的方法。

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6. 掐法、捏法、捣法、搓法、捻法、摇法、振法等。

此外,还有拿法等在临床上使用也比较多。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操作手法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婴幼儿的预防和治疗。

它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体表穴位,调整气血,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儿推拿操作手法。

第一,按摩手法。

按摩是在婴幼儿的躯干、四肢、头部等部位进行轻揉、摩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舒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1.摸背部:将双手指腹平行放在婴幼儿的背部,轻揉背下肌肉,由当腰往上背部移动,重复多次。

2.抚顶:用双手指腹从婴幼儿的前额开始,向后轻揉至发际,再从前额沿头部两侧揉摩至颈部。

3.张胸部:将双手由颈胸部由上到下轻拍,然后交叉按摩胸部,以促进呼吸畅通。

4.握揉手臂:将双手分别握住婴幼儿的两臂,用拇指和其他四指轻揉手臂外侧,从上臂向手腕方向揉动,喜欢的活动。

第二,拍打手法。

拍打是指用掌心或手指轻拍婴幼儿的身体进行刺激。

这种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常用的拍打手法包括:1.轻抡后背:将双手掌心轻轻抡动婴幼儿的后背肌肉,从颈部向腰部下滑,重复多次。

2.拍打腹部: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腹部,从上部向下部渐渐加力,然后逐渐减力,重复多次,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3.拍打胸膛:用手掌轻拍婴幼儿的胸膛,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呼吸道通畅。

4.拍打腿部:用手指轻拍婴幼儿的小腿和大腿,从上往下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穴位按摩手法。

按摩穴位是小儿推拿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症状,促进康复。

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包括:1.按揉攒竹穴:用拇指或其他指腹按揉位于婴幼儿手背指间关节上缘的攒竹穴,顺时针按揉20次,然后逆时针按揉20次,每日2~3次,可以缓解婴幼儿哭闹不安。

2.摩擦百会穴:用手指或手肘对婴幼儿的枕骨凹陷处进行摩擦操,每次2~3分钟,每日2~3次,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3.揉脾俞穴: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婴幼儿脊柱两侧的腰部,顺时针揉动20次,然后逆时针揉动20次,每日2~3次,可以促进脾胃功能。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第一章搓法1.搓肚脐法:________用食指和拇指搓脐周围的肚脐眼,顺时针方向搓动,每次持续约1-2分钟。

2.搓足心法:________用手心对着婴儿的足心,以顺时针方向搓动足心,每只脚持续搓动1-2分钟。

3.搓揉耳轮法:________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婴儿的耳轮,轻轻搓揉,每只耳朵进行1-2分钟。

第二章推法1.推腹法:________用手掌从婴儿的肚脐向外推,再回到肚脐处,每次进行5-10次。

2.推背法:________用手掌从婴儿的背部中央向两侧推,分别从上到下进行,每侧进行5-10次。

3.推腿法:________用手掌从婴儿的大腿根部向下推至足背,每腿进行5-10次。

第三章拍法1.拍背法:________用手掌拍打婴儿的背部,由上至下轻拍,每次拍打约1-2分钟。

2.拍腿法:________用手掌拍打婴儿的大腿,由上至下轻拍,每侧进行约1-2分钟。

第四章揉法1.揉背脊法:________用手指从婴儿的背部中央向两侧揉动脊椎,每次揉动约1-2分钟。

2.揉手法:________用手指揉动婴儿的手掌和手背,每只手进行1-2分钟。

3.揉足法:________用手指揉动婴儿的足底和足背,每只脚进行1-2分钟。

穴位:________1.四神聪:________位于婴儿额头发际正中央,用食指按压。

2.大椎:________位于婴儿颈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用拇指按压。

3.幽门:________位于婴儿胃底与脐中连线上,用拇指按压。

4.足三里:________位于婴儿的小腿前侧,当膝盖下方的3寸处,用拇指揉动。

5.关元:________位于婴儿的肚脐正中央,用食指按压。

6.三阴交:________位于婴儿小腿内侧,当膝盖下方的4寸处,用拇指揉动。

附件:________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法律名词1:________注释1。

2.法律名词2:________注释2。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 捏揉手:用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揉宝宝的手心和手指,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神经。

2. 按压背脊:用手指从上往下按压宝宝的背脊,可以促进宝宝的胃肠运动,帮助消化。

3. 推拿耳朵:轻轻揉搓宝宝的耳廓和耳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4. 揉捏腹部:用手掌轻轻揉捏宝宝的腹部,可以帮助宝宝放松肌肉,促进消化。

5. 推脚底板:轻轻推拿宝宝的脚底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宝宝的疲劳和不适。

6. 揉捏太阳穴:用指尖轻轻揉捏宝宝的太阳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紧张情绪。

7. 轻拍后背:用手掌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可以促进呼吸、缓解胸闷等不适。

8. 揉捏脖子:轻轻揉捏宝宝的脖子,可以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

9. 按揉肩膀:轻轻按揉宝宝的肩膀,可以缓解宝宝的肌肉紧张,减轻肩颈不适。

10. 推拿头皮:用指腹轻轻按摩宝宝的头皮,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不适,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小儿推拿手法归类及组合

小儿推拿手法归类及组合
10.五个消炎穴(内脏病、痛症加交感):耳上的神 门、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枕。手脚上的神门( 脚为昆仑)、前头点、头顶点、偏头点、后头点
谢谢!
2.分推肩胛骨,宣肺健脾,有健肺防治感冒 咳嗽、哮喘的功效,尤其止咳特效,次数100 ~300次。
3.清大肠与推大肠,防治腹泻(由指尖推向 指根)、便秘(由指根推向指尖)100~300次。 4.四条退热线(上三关、天河水,退六腑, 推脊椎)
5.推五经,肝木、心火宜清不宜补,肾水 宜补不宜清。推五经可治白血病、心肌炎、 中毒性茵痢等疑难杂病。
七、利尿类
1.推箕门、揉丹田:利尿效速,主治尿潴留。 2.清小肠:利尿。 3.揉小天心:利尿安神。
八、止咳化痰类
1.推揉膻中:下推降气,分推宽胸化痰,揉则理 气。
2.揉乳根、顺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 3.按揉天突:降气平喘。 4.揉肺俞:理气、补肺、止咳。 5.揉迎香:通气,治感冒鼻塞。 6.揉大椎:清热止咳。 7.分推肩胛骨:咳嗽的克星。
6.推揉板门,顺揉为平补平泻,偏温性; 离心下推为清,可以止吐;向心上推为补, 可以止泻。
7.头部按摩四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 、揉高骨。
8.压揉肺四穴:肺、咳喘点、气管、哮喘点,
9.压揉五七穴:心、肝、脾、肺、肾、神门、脑 干、脑点、皮质下(头顶点)、枕(后头点)、太阳(偏 头点)、额(前头点)。
三、泻下类
1.掐揉膊阳池:通便,解表。 2.摩腹(顺时针方向):通便,治便结。 3.推下七节骨:泻热通便。 4.按揉龟尾:通便,作用平和。 5.揉天枢:止腹痛,通大便。
四、消食类
1.分推腹阴阳:消食降逆。 2.分推手阴阳:消食和胃。 3.摩腹:和胃消食。 4.运内八卦:理气消食。 5.揉板门:消食积、止吐。 6.推四横纹:调中行气,治疳积。 7.揉脾俞:健脾、和胃、消食。

小儿推拿的四种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的四种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的四种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安全简便宝宝防病的不二选择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心中共同的愿望,随着“治未病”观念的普及,小儿推拿这一无药化、低风险的绿色疗法自然成为家长们的不二选择。

小儿推拿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安全简便、患儿易于接受这四大优点,对儿童健康成长有较大帮助。

妈妈必学: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手法
小儿推拿可起保健功效,主要作用于手部脾经、腹部、脊、足三里四个部位,具体手法如下:
1、推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定位:脾经位于拇指外侧,自指尖直至指根成一线。

治疗: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的病症及全身虚弱型病症。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来回推。

2、摩腹——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定位:腹部。

治疗:便秘、泄泻。

操作:顺时针摩能通便,逆时针摩能止泻。

3、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捏脊手法广泛用于小儿保健,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定位:背部,大椎穴至长强穴成一直线。

操作: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一”法。

4、掐揉三足里——调节胃肠功能
定位: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治疗: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先天不足、早产儿等。

操作:建议每天做一次,每次8~10分钟。

治未病的养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拿保健是防治疾病的好方法,以
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小儿推拿的手法,中医的推拿按摩能调理儿童的
身心健康,更好的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
一、常用手法
⒈捏法:用拇指和食指等手指捏住肌肉或皮肤,进行按摩或推拿。

⒉推拿:用手掌、掌根和掌侧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相应部位。

⒊摩擦法:用手掌或掌根在特定部位进行快速摩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⒋按揉法:用手指和手掌在穴位附近进行揉动,刺激经络和穴位。

⒌指压法:用手指按压特定穴位,调节经络和气血运行。

⒍敲打法:用手掌或拳头等部位轻拍或敲打患者的相关部位,刺激经络和穴位。

⒎推拿扭转法:在推拿的基础上加入扭转动作,增加关节活动度。

⒏推法:用手指或掌根沿着经络或肌肉进行推动。

二、穴位
⒈风池穴:位于颈部后正中线上,头发生长的窝凹处。

⒉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棘突后下方⑸寸,两侧与风池穴连线相交处。

⒊太阳穴:位于眉毛外端凹陷处,额骨与颧骨交界处。

⒋天突穴:位于胸骨中央的凹陷处。

⒌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髌骨下缘与胫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⒍冲门穴:位于足背骨第一蹊络开始的地方,两侧脚趾骨之间凹陷处。

⒎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踝骨内侧后缘与腓骨前缘之间的凹陷处。

⒏胃脘穴:位于胃部正中线,脐上5寸处。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推拿手法示意图和穴位示意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推拿: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

⒉穴位:中医学中特定的身体部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和改善气血运行。

⒊经络:中医学中的气血运行通道,贯穿全身,与身体的功能和疾病有密切关系。

小儿推拿的方法

小儿推拿的方法

小儿推拿的方法小儿推拿,是指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对婴幼儿进行全身的保健和治疗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小儿推拿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的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中。

小儿推拿的方法简单易学,且对于改善婴幼儿的健康状况有着显著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儿推拿的常用方法。

1. 摩腹法。

摩腹法是指用手掌温热的方式,顺时针或逆时针轻轻按摩婴幼儿的腹部。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婴幼儿的消化吸收,缓解肠胃不适,对于缓解腹部胀气、便秘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2. 推拿头部。

轻轻按摩婴幼儿的头部,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婴幼儿的头痛、偏头痛等问题。

同时,适当的按摩还可以促进婴幼儿头部的发育,对于预防和改善头部畸形有一定的作用。

3. 揉捏四肢。

通过揉捏四肢,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血液循环,增强四肢的肌肉力量,有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同时,适当的揉捏还可以缓解四肢的疲劳和酸痛,对于改善婴幼儿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4. 拍打背部。

用手掌轻轻拍打婴幼儿的背部,可以促进婴幼儿的呼吸和肺部的发育。

适当的拍打还可以缓解婴幼儿的背部疼痛,对于改善婴幼儿的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5. 按摩脚部。

按摩婴幼儿的脚部,可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婴幼儿的脚部疲劳和水肿。

同时,适当的按摩还可以促进婴幼儿的睡眠,对于改善婴幼儿的情绪和行为有一定的作用。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婴幼儿保健方法,但在进行推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保证婴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推拿。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力度,避免对婴幼儿造成不适。

最后,要根据婴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推拿方法,避免过度按摩导致不良反应。

总之,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婴幼儿保健方法,通过合理的按摩手法,可以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育,缓解一些常见疾病。

但在进行小儿推拿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确保按摩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家长们能够通过学习小儿推拿的方法,为婴幼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小儿推拿的4种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小儿推拿的4种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小儿推拿的4种常见手法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属于中医的一种,许多人都不知道这小小的推拿,却能治百病。

如果您想知道小儿推拿的4种常见手法,就必须看看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章。

1保健四大手法1、手法要点:(1)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

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3)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

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4)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

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

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2、作用功效: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

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

常用作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3、专家提醒: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

急性感染病期可暂停,病愈后再进行。

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作为介质。

2固表止汗四大手法1、手法要点:(1)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2)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

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3)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

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4)肾顶,即小指顶端。

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

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2、作用功效: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介绍——推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介绍——推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介绍——推法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技巧刺激儿童体表的穴位,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儿童的抵抗力和自身免疫力,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拨法、捏法、摩法、点压法等,本文主要介绍推法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方法。

推法是小儿推拿中最常用的手法,通过手的推动来刺激身体表面的经络和穴位,调理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小儿推拿中的推法有直推、斜推、摇推等多种形式,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直推:直推是指按照经络的走向,用手掌或手指的力道,直接朝向一定的方向进行推动。

操作方法是,按照经络的走向,在需要推拿的部位上,用手掌贴紧皮肤,用力均匀地向前推动。

直推的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也不可过轻。

2.斜推:斜推是指按照经络的走向,但推拿的方向与经络走向不一致,形成一个倾斜角度进行的推动。

操作方法是,在需要推拿的部位上,用手掌或手指斜向一侧,进行推动。

斜推的力道同样要适中,力度过重会造成疼痛,力度过轻则无法起到刺激效果。

3.摇推:摇推是指在推拿的过程中,手的动作呈现出一种摇摆的形式。

操作方法是,在需要推拿的部位上,用手掌或手指保持贴近皮肤的状态,用轻柔的力度进行推动,并使手呈现出一个摇摆的动作。

摇推的力度要轻柔,动作要流畅。

需要注意的是,推法的手法不同,适用的部位也不同。

例如,直推适用于腹部、胸部等较为平坦的部位;斜推适用于脊椎两侧、四肢等较为曲线的部位;摇推适用于头部、颈部等部位。

此外,小儿推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心态平和:推拿师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稳定的情绪和动作进行推拿,使儿童在接受治疗时感到安心和放松。

2.沟通交流:推拿师需要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了解儿童的情况、需求和特殊要求,以便进行个性化的推拿疗法。

3.勤洗手:推拿师在进行推拿前需保持双手清洁,以防交叉感染。

使用洗手液进行洗手,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手。

4.适度力道:推拿时的力度要适度,既不可过轻以至于没有刺激效果,也不可过重以致造成不适和伤害。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主要用于儿童的疾病治疗和预防。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捏揉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肌肉或皮肤,然后轻轻揉动,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2. 推拿法:用手掌按摩,由浅入深,轻柔有力,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气血运行。

3. 摇晃法:用手臂和手掌轻轻握住患儿的身体部位,轻轻晃动,以促进神经系统的疏松和放松。

4. 磨擦法:用手掌或指腹在肌肉或皮肤上来回磨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气血运行。

5. 拉伸法: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按住患儿肌肉,然后缓慢拉伸,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6. 捏顶法: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婴儿头顶部位,然后轻轻捏动,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和头颅的生长发育。

小儿推拿手法应该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和年龄来选择,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小儿推拿常见的四种方法

小儿推拿常见的四种方法

小儿推拿常见的四种方法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按摩儿童的身体来调节其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在实际应用中,小儿推拿有许多方法。

以下将介绍四种常见的小儿推拿方法。

1.捏脊法:捏脊法是小儿推拿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它通过按摩和捏揉儿童的脊椎和周围的肌肉,以刺激脊髓神经,改善脊柱的生理功能,促进淋巴循环和血液流通,达到调节全身阴阳平衡的效果。

捏脊法主要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技法,具体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法、推法、捏法和擦法等。

捏脊法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穴位,如神阙、太风、肾俞等,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2.推顶法:推顶法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是通过按摩和推拿婴儿的头部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大脑发育和血液循环,增强婴幼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推顶法可以促进头部血液流通,舒缓头痛、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婴儿的睡眠质量。

推顶法的具体技法包括环推、拍打和揉摩等,这些手法均需轻柔而有力。

3.推腹法:推腹法是小儿推拿中重要的一种技法,它通过按摩和推拿儿童的腹部来刺激脏腑经络,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正常。

推腹法可以调节胃肠蠕动,缓解婴儿腹胀、便秘等问题。

具体的推腹手法包括环绕推法、挤捏推法和揉摩推法等,这些手法需要在儿童舒适的条件下进行。

4.推背法:推背法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通过按摩和推拿儿童的背部来刺激背部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和代谢功能,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推背法可以缓解背部肌肉僵硬、脊柱侧弯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

具体的推背手法包括揉法、捏法、扳法和擦法等,需要根据儿童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需要由专业的医师或推拿师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此外,在进行小儿推拿时要注意儿童的情绪和体质,如果儿童出现不适或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及时就医。

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

小儿推拿治百病教你4种常见手法 民间常有小儿推拿治百病的说法,小儿推拿方法安全且效果明显,副作用较小,如何正确地进行小儿推拿?今天来给大家介绍这4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图解。

一、推法含义:推法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三种,是在“线”或“面”上的操作手法。

直推法操作方法:直推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或者指侧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举例:比如治疗风寒感冒时,可开天门100~150次。

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地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际线。

旋推法操作方法:旋推法是用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的旋转推动举例:比如治疗治疗咳嗽时,可旋推脾经、肺经、肾经各200~300次。

分推法操作方法:分推法是用两只手拇指的指面或者指侧面,从穴位中间向两边推动。

举例:比如治疗风寒感冒时推坎宫100~150次,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推。

二、按揉法含义:揉法和按法都是针对穴位“点”上的操作手法,揉法常和按法搭配使用,称为按揉法,这样效果更佳。

操作方法: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分别用手指指腹、手掌、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揉动。

揉法是在穴位点上揉动,力道比推法要稍微重一点,揉动的时候,手指与接触的穴位不分离。

揉的时候速度要快,保持频率在每分钟160次左右;按法是用拇指或手掌的掌根按在穴位上,再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的方法,往往取穴时要下压到穴位最深处,然后发力。

举例:比如治疗感冒时,用两只手的大拇指或者中指指端揉按两侧耳后高骨100~150次。

三、捏法含义:捏法分为二指捏和三指捏两种,捏法中最常见的是捏脊法,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身健体等作用。

操作方法:二指捏是用食指指侧横抵在皮肤上,大拇指放在旁边的皮肤上。

两个手指共同拿捏皮肤,边捏遍前进。

三指捏的捏法和二指捏一样,只是多一个中指同时发力。

举例:比如积食时,可以捏脊5~10遍,捏脊法对消化类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四、擦法含义:擦发是个力气活,擦脊背“工字型”是非常推荐的预防感冒的手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种常见小儿推拿手法
一、保健四大手法
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

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

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

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

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

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

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

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

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二、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

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
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

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

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

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

每日一次。

外感、发热时可暂停。

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三、通便四大手法
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

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摩腹(同上)。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龟尾。

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作用:四法皆有通大便之功。

合用于小儿便秘。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

每日一次。

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四、治外感四法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直推至前发际,即为开天门。

开天门具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镇惊安神作用。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为推坎宫。

推坎宫有发汗解表、醒脑明目的作用。

用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眉梢与目外眦之间的太阳穴,为运太阳。

运太阳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

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

揉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风解表、止头痛的作且。

用于风寒、风热感冒。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时可用,次数不定,高热者每日可行2次。

风寒感冒可用葱、姜水做为介质。

风热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质。

加强发汗、退热之功。

那么,在小儿推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许多妈妈刚开始都会选择给孩子看西医,当她们发现吃药、打针、挂盐水等对孩子都无效时,一些妈妈才会硬着头皮带孩子来找中医,以身试法后发现效果很好,慢慢就变成了中医粉丝了。

中医的优点是副作用小,疗效好,缺点就是中药要煮,而且难吃,中医疗法需要坚持。

捏脊属于推拿的一种,小儿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膀胱经,通过捏脊刺激,达到增强体质、调理脏腑、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