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族民俗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商品交换
(二)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因素
1、地域
2、经济
3、政治
4、宗教
二、民族民俗与旅游
(一)民族民俗与旅游的相互作用
1、民族民俗对旅游的作用
(1)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丰富了旅游活动
(3)提高了经济效益
(4)有利于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5)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2旅游对民族民俗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民族民俗资料的保存和采集
技能能力与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
一、什么是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俗的基本特性
1、社会性和群体性
2、民族性和地域性
3、传承性和传播性
4、类型性和模式性
3.民俗的新、奇、乐、美四性构成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基础。
4.旅游虽然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也会对旅游接待地的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当地传统道德观念的坠落。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民俗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各主要因素
教学设计:通过典型练习题的设置,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运所学知识,交给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反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民俗
2.民俗旅游
二、填空题
1.从民俗的发展状况来看,大致分为
和近现代三个阶段。
2.海外华人尽管身居国外多年,每到春节仍然会聚到一起,用最热闹、最开心的方式来庆贺,这反映民俗的
性。
3.针对中国的国情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开发旅游资源应遵循:
轻仿制;追求个性,;以游客为中心,重在参与;
(四)、调节功能
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里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民俗的功能,然后举例说出民俗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学时
一、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民俗的起源
民俗起源的几种说法:
源于劳动
源于自然地理
源于生活习惯
源于宗教
源于文化选择
授课日期
3.7---3.11
授课班级
10商旅技能班
学科
中国民族民俗
授课课题
中国民俗概况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掌握民俗的概念及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技能目标
能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目标
让学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情怀
教学重点
掌握民俗概念及气与旅游的关系
解决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
教学难点
;与相结来自百度文库。
与相结合的原则。
4.凡对具有吸引力,使之发生兴趣的的传统,被成为民俗旅游资源。它属于
旅游资源的范畴。
三、判断题
1.《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民族民俗性的最好写照。
2.伊斯兰教不仅影响了穆斯林的生活,也影响着我国许多民族的民俗,汉族流行的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就直接起源于伊斯兰教。
三、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1、特色性原则。
2、保护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文化性原则。“
5、乡土性和古朴性的原则。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此部分知识,强调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说说五个原则的重要意义。
总结:
一、民族民俗的内容
作业:
1.民族旅游开发的原则
2.民族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记忆重点知识
解决方法
教师让学生分析,突破难点
教具
课型与课时
理论2学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与分析
复习
1.民族的概念
2.民族的特点
导语
中国历史上运用政治手段“变民风,化民俗”的事例是很多的,所以民俗民俗的变异性就是指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民俗,这种论断对吗?
中国民俗概况
理论知识与教学设计
(2)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3旅游对民族民俗的消极影响
(1)民族文化的同化和腐败
(2)对民族单筒文化的冲击
(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坠落
教师结合例子讲解民族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强调民族民俗对旅游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
5、整合性和变异性
教师通过让学生读书找出民俗的概念,通过举例讲解民俗的四大特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
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二)、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放肆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三)、维系功能
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二)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因素
1、地域
2、经济
3、政治
4、宗教
二、民族民俗与旅游
(一)民族民俗与旅游的相互作用
1、民族民俗对旅游的作用
(1)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丰富了旅游活动
(3)提高了经济效益
(4)有利于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5)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
2旅游对民族民俗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民族民俗资料的保存和采集
技能能力与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
一、什么是民俗
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和行为),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传达室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俗的基本特性
1、社会性和群体性
2、民族性和地域性
3、传承性和传播性
4、类型性和模式性
3.民俗的新、奇、乐、美四性构成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基础。
4.旅游虽然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也会对旅游接待地的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当地传统道德观念的坠落。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民俗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各主要因素
教学设计:通过典型练习题的设置,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运所学知识,交给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反馈: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民俗
2.民俗旅游
二、填空题
1.从民俗的发展状况来看,大致分为
和近现代三个阶段。
2.海外华人尽管身居国外多年,每到春节仍然会聚到一起,用最热闹、最开心的方式来庆贺,这反映民俗的
性。
3.针对中国的国情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开发旅游资源应遵循:
轻仿制;追求个性,;以游客为中心,重在参与;
(四)、调节功能
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里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民俗的功能,然后举例说出民俗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学时
一、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民俗的起源
民俗起源的几种说法:
源于劳动
源于自然地理
源于生活习惯
源于宗教
源于文化选择
授课日期
3.7---3.11
授课班级
10商旅技能班
学科
中国民族民俗
授课课题
中国民俗概况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掌握民俗的概念及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技能目标
能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目标
让学生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情怀
教学重点
掌握民俗概念及气与旅游的关系
解决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
教学难点
;与相结来自百度文库。
与相结合的原则。
4.凡对具有吸引力,使之发生兴趣的的传统,被成为民俗旅游资源。它属于
旅游资源的范畴。
三、判断题
1.《礼记》中说“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民族民俗性的最好写照。
2.伊斯兰教不仅影响了穆斯林的生活,也影响着我国许多民族的民俗,汉族流行的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就直接起源于伊斯兰教。
三、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1、特色性原则。
2、保护性原则。
3、参与性原则。
4、文化性原则。“
5、乡土性和古朴性的原则。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此部分知识,强调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说说五个原则的重要意义。
总结:
一、民族民俗的内容
作业:
1.民族旅游开发的原则
2.民族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记忆重点知识
解决方法
教师让学生分析,突破难点
教具
课型与课时
理论2学时
授课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与分析
复习
1.民族的概念
2.民族的特点
导语
中国历史上运用政治手段“变民风,化民俗”的事例是很多的,所以民俗民俗的变异性就是指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民俗,这种论断对吗?
中国民俗概况
理论知识与教学设计
(2)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利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3旅游对民族民俗的消极影响
(1)民族文化的同化和腐败
(2)对民族单筒文化的冲击
(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坠落
教师结合例子讲解民族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强调民族民俗对旅游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
5、整合性和变异性
教师通过让学生读书找出民俗的概念,通过举例讲解民俗的四大特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
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模塑作用。
(二)、规范功能
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放肆所具有的约束作用。
(三)、维系功能
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