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报告

合集下载

温州新设两区一园规划方案

温州新设两区一园规划方案

温州新设两区一园规划方案引言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温州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城市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温州市决定新设两个区域,并规划建设一个公园。

本文将详细介绍温州新设两区一园的规划方案。

一、新设区域规划1. 区域一:商务中心区商务中心区将建设在温州市中心地带,总面积约为1000公顷。

该区域将成为商务、金融和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带,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办公条件和专业的服务。

主要规划内容:1. 建设大型商务综合体,包括高档写字楼、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等。

2. 打造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扩建地铁线路、修建高速公路和建设交通枢纽。

3. 建设商业步行街,整合周边商业资源,提供购物、娱乐和休闲场所。

4. 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活动。

2. 区域二:科技创新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将建设在温州市郊区,总面积约为500公顷。

该区域将成为科技、创新和创业的重要基地,为科技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主要规划内容:1. 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2. 建设科技孵化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

3. 建设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

4. 建设生态景观,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二、公园规划公园将建设在温州市郊区,总面积约为1000公顷。

作为新设区域的重要配套设施,公园将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并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主要规划内容:1. 设立多功能活动区,包括运动场、儿童游乐区和户外健身设施。

2. 建设生态湿地,保护濒危物种和改善生物多样性,同时提供教育和科普活动。

3. 打造人工湖和游船码头,提供丰富多样的水上娱乐和观光活动。

4. 建立花坛和草坪,打造宜人的景观,提供休闲和绿色空间。

三、实施计划根据温州市的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温州新设区域和公园规划方案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21-2025年)1. 完善规划方案,进行土地调查和评估,并启动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批复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批复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
发展规划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06.08.25
•【字号】
•【施行日期】2006.08.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
划的批复
市计委:
温计产〔2003〕337号请示悉。

经研究,市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请会同市经贸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有关县(市、区)政府,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2006年08月25日。

温州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温州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温州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温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民营经济发展先行区,其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

本篇调研报告将从温州的产业结构以及快速发展的行业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温州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首先,温州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导。

制造业是温州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品涵盖鞋业、服装、机电、塑料等多个领域。

温州鞋业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良好声誉,温州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温州还拥有众多的家电、化工等制造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集群效应。

其次,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

温州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有着广泛的赞誉。

大量的民营企业在温州涌现,他们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了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温州还形成了独特的“温商”文化,鼓励企业家创新创业,为温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制造业,温州的服务业也在迅速崛起。

金融、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都成为了温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温州的金融业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温州民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层出不穷。

此外,温州还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使得旅游业发展迅速。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了温州的新兴产业,各类创意产品和设计服务在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

综上所述,温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民营经济发展先
行区,其产业发展呈现出制造业占主导、民营经济兴旺以及服务业快速崛起的特点。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温州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未来,温州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

温州最新规划方案2019年12月,温州市政府发布了最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该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规划范围该规划方案覆盖了温州市所有行政区域,总面积达到10569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用地面积为1609平方公里,农村用地面积为6235平方公里,森林用地面积为297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754平方公里。

此外,规划范围还包括10个重点产业园区和4个旅游经济开发区。

二、规划目标该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市宜居、产业兴旺、绿色发展和智慧温州。

具体来说,规划有以下5个方面的目标:1. 建设宜居城市。

计划到2025年,全市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7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以上,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60%以上,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40平方米以上。

2. 推动经济发展。

计划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旅游接待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新增注册企业将达到2万家以上。

3. 保障生态环境。

计划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4%以上,水质达标断面比例将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减少20%以上。

4. 推进文化建设。

计划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以上,文化设施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文化消费将占家庭消费支出的10%以上。

5. 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计划到2025年,全市将建设5G网络覆盖城市区域,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城市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实施重点:1. 调整城市布局。

规划将大力推进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区建设,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2. 优化交通网络。

规划将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路网、快速路网和高速铁路网,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3. 发展现代产业。

规划将着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现代化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养殖区规划

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养殖区规划

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养殖区规划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养殖区规划
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温州市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也是温州市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为了更好地发挥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经济优势,温州市政府决定在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建设养殖区,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养殖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建设养殖基地,建设养殖基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地养殖业的发展需要,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二是建设养殖设施,建设养殖设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设养殖技术,建设养殖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养殖区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温州市政府将积极推进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养殖区规划的实施,努力实现温州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目标。

(发展战略)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发展战略)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提出“126”空间布局(即“一轴、两区、六片”)和“十二产业区”联动的发展框架。

“一轴”联动基础设施先行加快甬台温高速和滨海大道的建设,不仅为合理开发瓯江、飞云江、鳌江等三江河口地区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串联“六片”和“十二产业区”的沿海快速通道发展轴。

“两区”互动协调联动开发沿海产业带分核心区、规划区两个层次。

核心区:北至南塘、南至霞关的南金公路沿线乡镇,以及部分海岛乡镇,具体包括乐清、龙湾、洞头、瑞安、平阳、苍南等6个县(市、区)的44个乡(镇、街道),陆域面积约1656平方公里。

协调区:市域其他乡镇,重点协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等,目标是实现陆海联动开发,一方面让产业带工业布局为中心城区、沿海重点城镇的“退二进三”预留空间,另一方面能与带上原有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互动和梯度转移。

“六片”协进统筹实施规划“六片”是指乐清片、瓯江口(洞头)片、龙湾片、瑞安片、平阳片和苍南片等6个片区,其发展规划是以重点城市(镇)为依托,以重点产业区为基础,兼顾县(市、区)等行政实施主体的操作性,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分片实施。

·乐清片包括乐清乐成、翁垟、黄华、天成、蒲岐、南岳和南塘等7个乡镇。

以乐清城市建设区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和滨海旅游业;乐清经济开发区和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为支撑,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及培育临港产业;南岳、蒲岐、翁垟、黄华等城镇配套。

·瓯江口(洞头)片包括龙湾灵昆、洞头霓屿、元觉、北岙、东屏、大门等6个乡镇,以及温州半岛工程形成的陆域。

状元岙港区着重培育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对台经贸合作等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小门岛着重发展石化产业和原材料储运业。

·龙湾片包括龙湾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等5个街道(镇),含滨海工业园区和民营科技产业基地,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温州发展前景工作计划范文

温州发展前景工作计划范文

一、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5年,基本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实现。

(二)城市发展目标。

逐步优化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环境品质,不断优化城市布局,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

(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目标。

根据温州市的实际情况,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集约、集群方向发展。

(四)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加大对外贸易的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战略与政策(一)产业结构调整。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并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

健全城市规划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城市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三)对外贸易与合作。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加强外贸合作,扩大出口市场,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端科技人才,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

优化城市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环境品质与城市景观。

(三)拓展对外贸易与合作。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拓宽出口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对外贸易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加强企业的人才培训和引进工作。

(一)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温州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城市之一,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使温州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报告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报告

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报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既具有一般产业的集聚化发展特征,又因其特殊的产业性质而对地理空间和外部关联条件提出了特殊要求,以实现文化资源、创意要素和一般产业规律有效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雏形,具有吸引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因此,应该按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成长要求和客观规律,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功能进行培育。

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这是当前全国各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主要模式。

国家对此也给予了政策上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规范建设一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最近这两三年以来,温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速度飞快,目前已建成一批并投入运营。

2013年又有多个园区建设即将竣工,很快就会进行招商引资并投入试运营。

已经获批的“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也纷纷上马,加快了建设的进度。

这种快速发展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招来了一些质疑。

因此,开展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调研工作,探寻快速发展背后是何种内生驱动力、其自身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提出推进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建议,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一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概况1.发展速度较快,规模效应初现从2008年到2012年,温州先后建成温州大学学子创意园、东方古玩城、智慧谷、浙江创意园、源大创意园、红连文创园、蓝江软件园、东瓯智库等8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到2013年末,正在建设的红太阳创意园、温州市大学科技园工业设计城、浙江创意园三期、温州蓝江软件园二期工程按照预期都将完成并投入运营,园区数量将达到12个。

根据统计,已纳入规划并将在2015年年底前投入运营的园区有18个,届时温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总数将达到30个。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提出“126”空间布局(即“一轴、两区、六片”)和“十二产业区”联动的发展框架。

ﻫ“一轴”联动基础设施先行加快甬台温高速和滨海大道的建设,不仅为合理开发瓯江、飞云江、鳌江等三江河口地区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更成为串联“六片”和“十二产业区”的沿海快速通道发展轴。

“两区”互动协调联动开发ﻫﻫ沿海产业带分核心区、规划区两个层次。

ﻫﻫ核心区:北至南塘、南至霞关的南金公路沿线乡镇,以及部分海岛乡镇,具体包括乐清、龙湾、洞头、瑞安、平阳、苍南等6个县(市、区)的44个乡(镇、街道),陆域面积约1656平方公里。

ﻫ协调区:市域其他乡镇,重点协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网络等,目标是实现陆海联动开发,一方面让产业带工业布局为中心城区、沿海重点城镇的“退二进三”预留空间,另一方面能与带上原有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互动和梯度转移。

“六片”协进统筹实施规划ﻫ“六片”是指乐清片、瓯江口(洞头)片、龙湾片、瑞安片、平阳片和苍南片等6个片区,其发展规划是以重点城市(镇)为依托,以重点产业区为基础,兼顾县(市、区)等行政实施主体的操作性,进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分片实施。

ﻫ·乐清片ﻫﻫ包括乐清乐成、翁垟、黄华、天成、蒲岐、南岳和南塘等7个乡镇。

以乐清城市建设区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生产性服务和滨海旅游业;乐清经济开发区和乐清湾临港产业基地两大产业基地为支撑,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及培育临港产业;南岳、蒲岐、翁垟、黄华等城镇配套。

ﻫ·瓯江口(洞头)片ﻫﻫ包括龙湾灵昆、洞头霓屿、元觉、北岙、东屏、大门等6个乡镇,以及温州半岛工程形成的陆域。

状元岙港区着重培育港口物流、出口加工、对台经贸合作等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小门岛着重发展石化产业和原材料储运业。

ﻫﻫ·龙湾片ﻫﻫ包括龙湾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等5个街道(镇),含滨海工业园区和民营科产业基地,主要任务是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XX市生命安康产业开展规划〔2021-2021〕第一局部开展根底 ,,,,,,,,,,,,,,, 〔1〕一、产业概述 ,,,,,,,,,,,,,,,,, 〔1〕二、开展现状 ,,,,,,,,,,,,,,,,, 〔3〕三、开展条件 ,,,,,,,,,,,,,,,,, 〔5〕四、开展机遇 ,,,,,,,,,,,,,,,,, 〔6〕五、面临的挑战 ,,,,,,,,,,,,,,,, 〔8〕六、存在的问题 ,,,,,,,,,,,,,,,, 〔9〕第二局部开展规划 ,,,,,,,,,,,,,,, 〔11〕一、总体要求 ,,,,,,,,,,,,,,,,, 〔11〕〔一〕根本思路 ,,,,,,,,,,,,,,,, 〔11〕〔二〕开展原那么 ,,,,,,,,,,,,,,,, 〔12〕〔三〕开展目标 ,,,,,,,,,,,,,,,, 〔13〕〔四〕开展策略 ,,,,,,,,,,,,,,,, 〔17〕二、重点领域 ,,,,,,,,,,,,,,,,, 〔19〕〔一〕生命安康效劳业 ,,,,,,,,,,,,, 〔19〕〔二〕生命安康制造业 ,,,,,,,,,,,,, 〔31〕〔三〕生命安康种养业 ,,,,,,,,,,,,, 〔33〕三、空间布局 ,,,,,,,,,,,,,,,,, 〔34〕〔一〕总体布局 ,,,,,,,,,,,,,,,,〔34〕〔二〕分区规划 ,,,,,,,,,,,,,,,,〔35〕第三局部保障措施,,,,,,,,,,,,,,,〔38〕一、加强组织领导 ,,,,,,,,,,,,,,,〔38〕二、完善规划体系 ,,,,,,,,,,,,,,,〔38〕三、强化政策支持 ,,,,,,,,,,,,,,,〔39〕四、优化开展环境 ,,,,,,,,,,,,,,,〔39〕五、加强统计考核 ,,,,,,,,,,,,,,,〔40〕六、强化规划实施 ,,,,,,,,,,,,,,,〔40〕附表:XX市生命安康产业开展规划及空间布局一览表附图:XX市生命安康产业开展规划空间布局简图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的精神 ,推动我市新兴产业开展的战略部署,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现代化生命安康产业体系,特制定?XX市生命安康产业开展规划〔2021-2021年〕?。

温州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温州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温州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温州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排头兵之一,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

我对温州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主导产业温州的主导产业是制造业,尤其是鞋业和服装业。

温州的鞋业以生产高质量、高性价比的鞋类产品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鞋都”。

温州的服装业也以中低档次的时尚产品著称。

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对温州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巨大支撑。

二、新兴产业除了制造业,温州还在不断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温州有着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孵化环境。

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孵化基地的数量逐年增加,为温州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外贸发展作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温州的外贸发展势头迅猛。

温州的企业通过自主品牌建设和国际营销创新,成功打造了一批知名的外贸品牌。

不仅在传统的鞋类和服装领域有着强大的竞争力,还在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领域有所涉足。

四、金融服务温州作为中国的民营经济重镇,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也非常活跃。

温州的私人银行、股权投资基金、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数量众多,为温州的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和创业服务。

五、产业转型尽管温州的传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挑战。

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温州需要加大对高新技术、绿色制造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政府支持温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创新力度、加强金融政策支持等途径,为温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服务。

七、展望未来温州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其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温州的产业将继续围绕制造业和创新产业两大支柱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为温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综上所述,温州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同时,温州还面临着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和绿色发展,以实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瓯江口产业聚集区打造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

瓯江口产业聚集区打造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

瓯江口产业聚集区:打造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生态滨海新城李蕊晶摘㊀要: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是浙江省首个获批的省级产业集聚区,是温州都市区发展东拓的主平台㊂新区区位资源优势显著,近年来,加快产城融合平台大开发大建设,已初步打造形成一个空间布局合理的生态㊁宜居㊁宜业新城㊂关键词:瓯江口;公共资源;产业集聚区一㊁引言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位于温州瓯江与东海的交汇处,是浙江省首个获批的省级产业集聚区,是温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㊁主战场㊁主阵地㊁主窗口㊁主渠道㊂核心区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核心区包括灵昆岛㊁霓屿岛㊁新增的城市围垦区,规划人口近90万人㊂瓯江口坚持高质量发展㊁高标准建设理念,全面加快产城融合平台大开发大建设,已初步打造形成一个空间布局合理㊁海陆空交通发达㊁公共配套设施完善㊁生产生活环境优美的生态㊁宜居㊁宜业城区㊂二㊁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区位资源优势首先,区位交通优势㊂瓯江口位于温州产业沿海发展轴和城市沿江发展轴的 两轴交汇处 ,南面毗邻龙湾国际机场和规划中的温州高铁东站㊁东边为状元岙深水港区,区内330国道㊁南口大桥㊁城市轨道S1线㊁沈海高速复线灵昆段已建成通车,与温州主城区高效连接,形成了30分钟到市区的便利交通圈㊂沈海高速复线㊁城市轻轨S2通车联通乐清,瓯江口将构建起贯穿东西南北交通网络,形成集 铁㊁公㊁机㊁港 为一体的立体型㊁综合型㊁枢纽型的交通格局㊂其次,综合环境优势㊂瓯江口地处瓯江入海口,四面环水,自然风光优美宜人㊁生态禀赋得天独厚,塑造 一带一主题,一路一特色 的城市景观形象,逐步打造形成沿集聚区北侧㊁中央㊁南侧的 桃花大道 樱花大道 银杏大道 等主题景观大道,并点缀9个大小不等的精品主题公园㊂最后,基础配套优势㊂实现了交通㊁能源㊁水利㊁环境㊁信息等市政基础 五张网 一体规划㊁同步推进㊁总体建成,新城形象全面展现㊂围绕医疗服务先行,与温州医科大学合作运营 大专科㊁小综合 医科大骨科医院暨附二医瓯江口院区已建成运营㊂围绕教育资源先行,加快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外国语学校㊁外国语小学㊁浙江工贸学院/护士学校㊁温州技师学院已建成投用㊂围绕生活功能配套先行,人才公寓㊁职工之家㊁新灵锦园㊁灵南社区等保障房项目已建成投用㊂三㊁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公共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瓯江口产业聚集区作为获批的全省第一个产业聚集区,其区域定位具有一定独特性,它是温州市各类新兴高端产业聚集的核心区域,也是人才聚集,创新聚集的重要核心载体,但是与产业发展相比,目前瓯江口产业聚集区公共资源配置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㊂首先,公共资源总量偏少㊂随着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新区的快速建设以及人口的大量导入,公共资源建设跟不上城市建设步伐,公共资源供应跟不上人口增长的要求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按照2020年底该区户籍人口万计算,全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㊂其次,公共资源分布不够合理㊂如教育资源方面,从幼儿园㊁小学㊁初中拥有数和人口现状分析,该区幼儿园㊁小学资源明显紧缺,特别是人口导入原因公办幼儿园资源紧缺㊂体育资源方面,目前新区无大型综合性体育场所,体育设施分布较少㊁质量较低㊂最后,公共资源建设滞后㊂公共资源设施由于建设用地㊁资金以及管理体系等关键因素的制约建设严重滞后㊂公交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还不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如公交枢纽站㊁首末站㊁停车场等设施缺少㊁区域交通匮乏㊂四㊁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公共资源配置基本原则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加快区域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吸引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进而促进该地区的高新产业集聚㊁创新集聚㊁人才集聚以及新兴产业经济的高速增长㊂此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状况㊁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是国家 十四五 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因此要扎实推进相关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逐步提高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的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㊂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㊂公共资源具有社会公益性,因此公共资源的配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听取群众呼声,解决民生问题㊂要以满足群众对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和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公共资源供给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公共资源服务体系㊂其次,坚持协调发展原则㊂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类公共资源协调发展,实现各种雷公共资源充分共享㊂让公共资源配置与城市功能㊁经济发展㊁社会需求㊁人文理念相协调,实现公共资源与服务供给㊁经济社会相促进㊁互为保障㊁协调发展㊂最后,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㊂公共资源配置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完善融资投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资源配置的建设,形成政府主导㊁社会参与㊁市场运作的多元投资格局㊂以共同需求㊁共同利益㊁共同目标为纽带,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㊂发挥公共资源的效能,对于瓯江口产业聚集区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产业聚集区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动作用的提高,都十分重要㊂五㊁结语综上所述,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亟须运用现代经营城市的新理念,按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㊁生态休闲度假㊁科教文化㊁港航贸易和生态宜居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的要求,强化现代化市政公共服务㊁绿色景观防护㊁公共文化服务等体系建设,有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城市建筑㊁特色社区㊁专业街区和景观绿地,提升新区城市品位㊁城市形象,全心缔造社会和谐㊁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商㊁宜居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新城㊂作者简介:李蕊晶,湖南工业大学㊂07。

温州市滨海新区龙湾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温州市滨海新区龙湾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

温州市滨海新区龙湾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满足温州市滨海新区龙湾工业园规划管理的需要,保证龙湾工业园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主要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温州市龙湾永强南片分区规划》及《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审批规定》(试行)编制而成。

第三条本规划是温州市滨海新区龙湾工业园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的实施必须是文本和有关图纸同时使用。

第五条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照部、省、市有关规定和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确定,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浙江省和温州市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规划范围界定第六条本规划四至城市道路为:北至通海大道(道路红线宽度50米);南至滨海六路(道路红线宽度38米);西至滨海三道(道路红线宽度60米);东至经五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4米),明珠路(道路红线宽度69米)东西向穿越本区。

规划总用地面积298.04公顷。

龙湾工业园位于本次规划用地范围内,总面积292公顷(以市规划局温市规函[2003]28号确定的用地红线图为准)。

第三章用地性质分类控制第七条规划中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码采用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的规定。

混合用地如商/住混合用地视为商业用地。

第八条本区的功能定位为以一类工业为主,融居住、工业及各类服务设施于一体,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产业特色上以发展机械阀门、不锈钢、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工业为主。

第九条本区用地布局:以周边道路为边界,形成一条教育科研服务带(位于下横河东侧、经四支路与经五支路之间);两条景观轴(明珠路景观轴和滨海五道景观轴);以及二个工业片和一个居住片。

第十条在以地块为整体进行开发时,区内干道所规定的街区不得进行变更。

次级道路所限定地块的变更,须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次级道路所限定地块内的细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允许调整,但其规模必须符合图则中所规定的指标总量控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全县概况 (2)2. 工业发展现状 (2)2.1 基本情况 (2)2.1.1产业门类与主要经济指标 (2)2.1.2规模经济显著增强,骨干作用凸现 (3)2.1.3产业集聚增强,特色经济显现 (3)2.1.4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3)2.2 工业集中发展区 (3)2.2.1产业门类与主要经济指标 (3)2.2.2面积及土地利用情况 (6)2.2.3布局及基础设施概况 (6)2.3 产业集中度 (7)3. 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7)3.1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7)3.2有利条件 (8)4. 新津工业发展规划 (9)4.1指导思想 (9)4.2规模及经济总量 (9)4.3产业升级 (10)4.4产业规划 (10)4.5产业布局 (15)4.6物流交通规划 (17)5. 促进工业发展的措施 (18)新津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2020年)(征求意见稿)1.全县概况新津县位于盆地西部、距市区28公里,距双流航空港10公里,距大件港90公里。

全县幅员面积331平方公里,县境呈圆形,耕地面积128.96平方公里,平原占76.6%,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

辖11镇1乡,北部与崇州市接壤;南部与山县相连;东部与双流县为邻;西部与邛崃市相通;西北部与大邑县相接;东北部与双流县相接;西北部与大邑县相接;东南部与双流县、山县相接;西南部分别与山县和邛崃市相接。

全县现有人口30.1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56万人),从业人员18.4万人(其中工业就业人员为4.65万人)。

近年来,新津县实施“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靓县”发展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22亿元,增长16.8%;全口径财政收入11.52亿元,增长12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5亿元,增长153.2%;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2.49亿元,增长25.1%;规模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增长32.7%。

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位列西部百强县第68位、全省县级综合经济实力第15位,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原类区先进县。

2.工业发展现状2.1基本情况2.1.1产业门类与主要经济指标新津工业基础过去相对薄弱,近年来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重点放在了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化工和食品、机械等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发展方面,发展速度较快,2001—2007年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在全县GDP中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食品、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路桥机械等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宽广的工业体系。

2007年全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2.49亿元,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增长32.7%。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列市区县第三名。

近年来新津县工业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2.1.2规模经济显著增强,骨干作用凸现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24户,比2001年增加83户,2001—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8%,并且增长加速的趋势明显,占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62%提高到80%。

规模企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2007年重点引进了华通、天威硅业、中蓝晨光等重大项目。

一大批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企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高速增长。

2.1.3产业集聚增强,特色经济显现工业集中发展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拓展了工业的发展空间,扩大了产业的集聚效应,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4户,化工主导产业快速发展,食品、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1.4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正在成长为全县主导产业,其中天威硅业、中蓝晨光项目已被纳入2008年全省重点推进的50个重大项目。

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落户新津,使新津产业结构得到了全面提升,一批科技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逐步取代原来的低档次、低水平产品。

目前,全县已培育和引进并拥有中国名牌8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免检产品10个、名牌11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

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2.2 工业集中发展区2.2.1产业门类与主要经济指标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是在省级工业园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

现状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由两个部分组成,县城北面是A区,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南面是B区,规划面积为5.92平方公里。

共11.92平方公里。

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一方面接受市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品;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与本地比较优势相适应的特色工业。

区聚集了一批国外知名的工业企业,其中包括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控股的开利空调和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2家,希望、纳爱斯等国500强企业7家,天威硅业、中蓝晨光特种纤维等全国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8家,琪乐等西部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7家。

2007年,新签约的投资上亿元工业项目就有14个,上10亿元的工业项目达6个。

食品产业食品产业目前为新津第一大支柱产业。

拥有希望集团、美好食品、伍田食品得益绿色等新津本土成长起来的著名食品企业,还有一批省、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7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23亿元,占集中发展区总产值的42%,实现利税2亿元,占集中发展区利税总额的36%。

主要龙头企业情况化工产业化工产业目前为新津第二大支柱产业,2007年,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占集中发展区总产值的28%,实现利税1.6亿元,占集中发展区利税总额的29%。

拥有纳爱斯、成化股份、华英化工等国知名企业。

2007年又引进了预计投资额分别为27亿元和26亿元的的天威硅业项目、中蓝晨光新材料项目、投资14亿元的华通科技项目等。

化工产业未来几年将成为新津第一大支柱产业。

主要龙头企业情况机械产业机械产业目前为新津第三大支柱产业,拥有新筑路桥、成筑路桥、腾中机械、东南网架等国知名企业。

2007年,机械产业实现产值11亿元,占集中发展区总产值的20%,实现利税1.2亿元,占集中发展区利税总额的22%,目前正围绕以新筑路桥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机械产业。

主要龙头企业情况工业集中发展区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表。

2005—2007年工业集中发展区综合指标统计表2.2.2面积及土地利用情况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为11.92平方公里,截止2007年12月底,工业项目实际已占地8.2平方公里(12252亩), 配套设施及园区道路及公共绿化占地面积共3.5平方公里(5319亩),总计11.7平方公里。

项目用地情况统计表2.2.3布局及基础设施概况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分A区和B区。

A区位于大件路城区段以北,现状道路有东西向的大件路、绕城路、外环路等,南北向的有儒林路、鹤林路、路、希望大道、新文路等。

其件路、希望大道(红线宽度58米)、绕城路和希望西路(红线宽度40米)、儒林路和鹤林路(红线宽度24-30米)、新文路和路(红线宽度30米)、外环路(红线宽度30米)、新崇路(红线宽度15米)等已建成。

希望大道、新文路、儒林路则由北向南将新津老城区与A区连接起来。

新津工业集中发展B区位于城区西南,是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化工园区之一,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业。

B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已形成“四横二纵”的道路,Φ219天然气管线、1万吨/日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投运;特勤消防站和工业水厂已规划选址,预计2008年将建成投入使用。

2.3产业集中度目前,全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有78家。

其中2005年9月前建成投产的69家, 2005年9月后新建企业9家。

这些企业约40余家已列入逐步整体调迁计划,未来3-5年将陆续调入集中发展区。

仅15家对资源依赖性较强的企业(芒硝、烟花爆竹、农副产品加工等)计划原地继续发展。

少数几家集中发展区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近期将关停。

2007年,以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计算的工业集中度为62%。

3.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3.1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新津工业近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是:总体规模偏小,大企业大集团少,土地、能源、金融等要素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3.3.1资源制约因素市总体上属于资源缺乏型城市,资源环境、生产要素对全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除钙芒硝矿外,新津及附近由于缺少金属矿、煤炭、石油等资源条件,资源利用型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受到限制。

现在,石化工业在布点,对新津是个难得的机遇,应当抓住这个机会来发展重化工大企业大集团。

3.3.2能源及其他配套条件新津的能源消费基本上处于供给制约型,即能源供给量决定能源消费量。

面临新津县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充足的能源供给作保障,公共服务、生活配套、能源基础设施等配套还不够完善,对水、电、气的需求缺口较大。

必须突破现状能源瓶颈因素,增强对重型产业的承载能力。

围绕天威硅业、晨光特种纤维等大项目,积极争取支持,确保项目用电、用气指标到位。

同时,做好能源建设规划,加快输电线路、变电站及输气管道、配气站建设,为项目提供可靠能源保障。

3.3.3、物流成本较高工业集中区缺乏与铁路的密切联系,资源供给成本较高,对一些货物运输速度的要求难以满足;铁路运输发展速度不够快,发展重型化产业受铁路运力影响。

急需加快普兴物流园区建设,尽快实施新津县物流规划和交通规划予以配合。

3.3.4、资本资源匮乏与融资渠道少目前,新津工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

新津本地民间资本不够雄厚,进入工业领域渠道较少,金融资本进入工业企业障碍较多。

近年来,新津工业发展主要靠引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资本。

急需市里从工业发展基金中给予支持。

3.3.5 发展空间不足集中发展区现有规划区域已不能满足招商引资需求,项目进驻存在等地现象。

受土地政策的影响,土地供应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急需市里通过土地调规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3.2有利条件3.2.1投资软环境不断改善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机关效率效能,以“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营造高效能的管理、监督、服务体系,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来新津谋求发展。

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企业的商务成本。

对投资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2.2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经过几年建设,发展工业所必需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加强,为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