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土壤水、下渗与地下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 渗漏阶段
下渗的水主要在毛细管引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 在土壤孔隙中形成不稳定运动,并逐步充填空隙, 直到孔隙充满水之前,该阶段水呈非饱和运动, 通常将渗润阶段和渗漏阶段合称为渗漏阶段。
⑶ 渗透阶段/稳定下渗阶段
当土壤孔隙被水充满达到饱和时,水在重力作 用下向下运动,属饱和水流运动。这时,下渗 率维持稳定,称稳定下渗率。
时间(min)
(2) 下渗率fi / 下渗强度 (Infiltration rate)
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渗入土壤中的水量(单位: mm/h 或 mm/min)。在某时刻t 的下渗率应为下渗 累计量F 对时间的变化率,表示为:
下渗率(mm/min)
dF fi dt
60 50 40
30
20 10 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f0
下渗能力曲线 fp(t)
土壤的稳定下渗率则主要 取决于土壤的物理性质。
fc
在直角坐标系中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可用达西定律来 描述: 0
dh d ( z ) q K (θ ) K (θ ) dz dz d K (θ )( 1) dz
式中,h为总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和重力势), 为土壤基质势(即土壤基质的吸附力和毛细管 力)。K()为土壤导水率,是含水量的函数。
a. 同心环下渗仪(注水型,Infiltrometer)
b. 人工降雨法
内环
外环
⑶ 下渗率的数学表达式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土壤的入渗率称为下渗能力。
在应用水文学中通常采用经验下渗公式来描述。
菲利普下渗公式(Philip’s Equation) 1 1/ 2 f p (t ) st fc 2
根据霍顿公式,t = 0, fp = f0; t ∞, fp = fc;由此可 见,霍顿公式比菲利普公式更符合实际。
3.2.3 天然条件下的降雨下渗的特点 Infiltration under natural condition
1、根据降雨强度(i)与下渗能力(fp)的相对大小 关系,实际降雨下渗过程可概化成如下不同特点:
K ( ) K s s
n
式中,Ks为饱和导水率(cm/h);s为饱和土壤含水 率(cm3/cm3);n为无量纲参数,n >=1。
3.2 下渗/入渗(Infiltration)
3.2.1 下渗的物理过程
下渗(入渗)一般是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通过
土壤表面进入土壤从而改变土壤内水分状况的
式中,fp(t) ~ t 时刻的下渗率(Infiltration rate at time t)
fc ~ 稳定下渗率(Steady infiltration) f0 ~ t=0时刻的初始下渗率(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β ~ 递减指数,是与土壤物理性质有关的指数 e ~自然对数底(e=2.7183) fc、f0、β可根据实验资料来确定
吸湿水的特点:
土粒表面对它的吸力很大,紧贴土粒的第一层水
分子受的吸力约1万个大气压(1大气压=
1.01×105N/m2 =1.03kg/cm2 )。吸湿水具有固态水 的性质,因此吸湿水不能自由移动。 只有在高温(105~110 oC)条件下可转变成汽态 散失,故吸湿水不能被植物所利用。
② 薄膜水(弱结合水,Pellicular water)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降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性和强度差异。
由于流域的空间变异性,实际下渗情况十分
复杂。流域的空间变异性是水文预报(预测)
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尚无一个较
fi
时间(min)
土壤下渗能力/容量/性能 fp (Infiltration capacity)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土壤最大下渗率称为下渗能力 (单位:mm/h)。 土壤下渗能力和土壤物理性质(取决于土壤类型)、 土壤含水率(湿度)密切相关。
通常用下渗能力曲线来表示下渗率随时程的变化过程, 简称下渗能力曲线(Infiltration capacity curve)。 下渗能力随时程而递减,初期土壤含水率很低时, fP 很 大;后期土壤含水率趋于饱和时, fP 最后趋于 稳定。 土壤初期下渗能力与土壤 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 率都密切相关;
土壤中全部孔隙都被水所充满时的含水量称 为饱和含水量。
(6) 土壤导水率(Hydraulic conductivity)
土壤导水率是衡量土壤传输水分能力的指标,取 决于土壤的性质,如土壤孔隙率、孔隙大小即分 布、孔隙的连续性等。土壤导水率不是一个常数, 其大小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当土壤含水量达到 饱和时,这时的导水率称为饱和导水率。
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特 性。不同形态的水分反映土壤不同的持水量级, 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 表示。
⑴ 最大吸湿量(吸湿系数)
Maximum Hygroscopic moisture (Absorption factor) 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指在饱 和空气条件下土壤颗粒所能吸附的大气中最大水 汽量,它反映了土壤吸附气态水的能力。
③毛管水/毛细水 (Capillary water)
指依靠土壤中毛细管(一般指d<1mm的空隙称毛细管) 的吸引力(毛管力, d=0.03~0.0006mm 时,毛管力最 为明显)而被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所受的吸力 为6.25~0.08大气压。
毛管水的特点:
受毛管力作用保持在 孔隙中; 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⑷ 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
指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毛细管悬着水的最大量。当 土壤含水量超过毛细管悬着水的最大量即田间持 水量时,超过的部分不能为毛细管力所维持,则 表现为自由重力水。田间持水量常以fc 表示(相 应的土壤吸力为1/3大气压=0.34kg/cm2) 。
⑸ 饱和含水量/全蓄含水量s Saturation Capacity
3.2.2 下渗的定量描述
下渗可用以下三种特征值来描述: (1) 下渗总量 F(Cumulative infiltration)
指下渗开始到某一指定 时刻渗入到土壤中的累 积水量(单位:mm)。 用下渗量累积曲线表示 下渗量随时程间的增长 过程。
60
下渗量(cm)
50 40
F
30
20 10 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3.1.1 土壤水的不同形式
土壤固体颗粒与水分子经常处于相互作用 之中,主要作用力有分子力、毛细管引力和重 力。它们决定了土壤水的存在形式和运动。由 此,土壤水通常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 吸湿水(Absorbed water)
(也称为强结合水/吸着水)
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子对水分子具有很强的 吸引力( 称分子力 ),故土壤颗粒表面能吸附大 气中的水分子,这部分水称为吸湿水。
M ~土壤的湿重,M=Ms+Mw
⑵ 土壤容积含水率θ(Volumetric ratio)
Vw 100% V
式中: Vw:土壤中水的容积 (cm3) V :土样总体积(cm3)
(3) 与W 的转换:
其中:rw(=1吨/立方米)为水的密度;
r0(吨/立方米)为土壤干密度。
2、土壤水分常数(soil water parameter)
a)i > fp:降雨强度 i 在研究 时段内大于土壤下渗能力 fp ,实际入渗等于土壤下
f
fp(t)
降雨强度 余水形成积水或 流走(径流)
i
渗能力,并形成地表积水或
径流。f(t)=fp(t)
t1
时间 t
b)i < fp :降雨强度 i 在研究时段内总是小于土壤
下渗能力fp ,则实际的下渗率等于降雨强度,即
fc
t0
降雨强度小 于下渗能力
t1
t
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
2、下渗在空间上的变异性(Spatial variability)
造成空间变异性的原因:

土壤特性空间分布的差异、植被、坡度及 土地 利用情况(人类活动如水土保持、植树造林、
平整土地、农田基本建设和都市化等)的不同;

土壤含水率及土壤蒸散发在空间上的差异;
f(t)=i(t)。在该情况下全部降雨渗入土壤,不形
成径流。
f
fp(t)
降雨强度曲线处在 下渗能力曲线下方
i(t) t
C)一般情况下, 当 i(t) < fp(t),t0< t < t1时, f(t) = i(t)
当i(t) > fp(t),t > t1时, f(t)=fp(t)
f fp(t)
i(t)
土壤深度 z
当 s , K() = Ks = const,
q = Ks = const.
d / dz 0
⑵ 下渗量的测定(Measurement of infiltration)
① 直接测定法:即在流域中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 场地,进行测验,求出下渗曲线。按供水方式不 同又分为注水型和人工降雨型,前者采用单管下 渗仪或同心环下渗仪,后者采用人工降雨设备在 小面积上进行。 ② 水文分析法:利用实测的降雨、蒸发、径流等资 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间接推求平均下渗率。
指土粒表面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颗粒剩余的 分子力还能吸附水分,在吸湿水外表形成的膜 状液态水。
薄膜水
土壤 颗粒
土壤 颗粒 吸湿水
薄膜水的特点:
主要受分子吸力作用(为31~6.25大气压), 与液态水的性质基本相似,在吸力作用下能 以湿润的方式从水膜厚处向水膜薄处缓慢移 动,或从土壤湿润的地方向干燥的地方运移, 属于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研究的范畴。部分薄 膜水可以被植物吸收。
3.1.2 土壤含水量与水分常数
1、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
体积
Va Vw V Vs
重量
空气
Ma
Mw M


Ms
土壤三相图
⑴ 土壤重量含水率W(Weight ratio)
Mw M Ms W 100% 100% Ms Ms
式中,Mw~土壤中水的重量 (g); Ms ~土壤中干土重量(g);
式中, fp(t) ~ 在时刻 t 的土壤入渗率; s ~ 土壤吸水系数(Sorptivity); fc ~ 稳定下渗率; t ~ 从初始时刻算起的时间; s、 fc 可由实验资料来确定。
该公式的不足之处是:当t =0,fp→∞。
霍顿下渗公式(Horton’s Equation)
f p (t ) f c ( f 0 f c )e t
地 表
毛细管 悬着水
非包 饱气 和带 带 地下水
毛管带 上升水
④重力水(gravity water)
受重力作用而运动的那一部分水分,具有一般液 态水性质,如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水流运动, 能传递压力等,因此,重力水不易保持在土壤上 层,是下渗补充地下水的重要来源。 重力水的特点:
受重力作用; 可传递静水压力; 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水文学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 土壤水、下渗 与地下水
西安交通大学地球环境系 2012年09月17日
绿色水库
(Green Dam)
3.1 土壤水(Soil water, soil moisture)
存在于土壤孔隙中、以及被土壤颗粒所吸附的水分 通称为土壤水。它同样具有三态:液态、固态和汽 态。 在水文学中,土壤水指表层土壤(即地面到地下潜 水面之间的土层,又称包气带)中的水。土壤水分 的动态变化与降水、蒸散发、地下水和径流有密切 关系。
过程。它是水在分子力、毛细管引力和重力的 综合作用下在土壤中发生的物理过程。
下渗的物理过程:当初期土壤干燥,下渗过
程按水分所受的主要作用力不同及运动特征不同,
在水文学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 渗润阶段
由于初期土壤干燥,水分主要在分子力作用下 , 被土壤颗粒吸附而成为结合水(吸湿水和薄膜 水); 对干燥土壤,渗润阶段土壤吸力非常大,故起 始下渗率很大。
⑵ 最大分子持水量 Maximum molecular moisture capacity
土壤颗粒的分子力所能吸附或结合的水分的最 大值称作最大分子持水量,此时薄膜水厚度达 到最大值。
⑶ 凋萎含水量(凋萎系数) Wilting Coefficient
当土壤水分减少到一定量后致使植物根系无法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开始枯死时的相应最大土 壤含水量称作凋萎含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