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几本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深受启发,也有了很多思考和感悟。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对教育教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更多的反思。
其中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是《教育的目的》,作者怀特海在书中强调了教育应该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
他认为教育应该具有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常在课堂上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案进行教学,却很少去关注学生真正的需求和兴趣。
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我们给予的答案。
另一本对我触动较大的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在书中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与生活脱节,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让学生在其中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和解决问题。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里和课本上,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开展小组合作项目等,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作,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
他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只有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教育智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发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那么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教学效果都不会理想。
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例如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故事、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8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精品8篇)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魏书生思想席卷中国教育界,但始终也没能真正去读一些关于他的教育理念这方面的著作。
前段时间去书店看到了魏书生写的专著,顺便买了本,这几天也一直在翻阅,从中我发现书中他写到的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而更多的是那些特别实实在在的,在他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的一些具体教育方法。
粗略拜读了以后,我从书上真实体会到了魏书生的人格魅力。
在这教育改革的年代中,魏书生的教育理论无疑就是一盏启明灯,为教育大潮中的师者们指明了航向!同时也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教育思路。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一昧的盲目付出并不能得到预想中的回报,照本宣科换来的只是下面学生晕晕欲睡的结果。
如何让学生重视这门学科?如何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这门学科?可能比备课教学更为重要。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精辟地归纳为:一句话;两本书;三个魅力;四字精髓;五点启示;六步教学法;七个一分钟。
全面且简洁明了地涵概了魏书生的基本教育思想。
其中的“三个魅力”让我的内心蓦然升腾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新,魏书生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成就魅力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催化自己发奋图强而更加卓越,他以自己的经历勉励着取经者要做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正是这种解放才使魏书生有能力有勇气去创造一般人难以创造出来的奇迹。
做为一个师者,不能用狭隘的人与人之间权与利争夺禁锢自己的聪明才智,歪曲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自己的心灵主人,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发扬光大自己内心的大智慧,真正的将生命付于教育事业,真正地做到燃烧的蜡烛,在发光发热中不断思考、学习与进步,自强不息,真正做到博学为师,厚德为范。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
教学理论书籍读书笔记
教学理论书籍读书笔记在教育的无尽探索中,教学理论书籍如同灯塔般指引着教育者前行的方向。
通过阅读不同的教学理论书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要义以及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从教学理论书籍中所获得的启示和体悟。
教育的使命教育的首要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一本名为《教育的本质》的书中,作者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观点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发展潜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的改革另一本书《教育革命》中提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评价。
通过引入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
学习环境的营造一本名为《教室的力量》的书籍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创设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师生关系的建立《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揭示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长。
教师应该以尊重、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
只有在这种相互尊重的关系下,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茁壮成长。
通过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有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希望我的读书笔记可以给正在从事教育事业的朋友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精选10篇)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
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这些天,我看了很多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书籍,一些调查统计数据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
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
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
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
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育论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教育论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教育论著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教育论著读书笔记1暑假里应学校的要求,也为了给自己“充电”我读了袁振国老师的《教育新理念》。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形式,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根本生存技能、求知才能和社会标准等内化在个体之中,从而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遵循社会的游戏规那么,调节自身的行为。
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针对受教育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
在这些观点中,缺乏对教育目的的真正认知,人们不是对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对犬儒的生活态度趋之假设鹜。
我想所有的教育都是容类贯穿的,不管你是教语文,数学,还是音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就拿我的音乐学科来说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教学过程就是老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亲密联络,兴趣常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泉。
我们要把日常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保持亲密的关系,使其内容、方法、学习方式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展理解和感受。
重视听觉体验和听觉才能培养引导学生听懂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音乐有表现热情、欢快、活泼的,有表现思念、悲哀、思念的,也有表现雄壮、坚决有力的,音乐反映着各种不同的情绪。
由于每个人的体验与个人的经历、阅历、听音乐的时间、环境的不同虽然是同一乐曲也都会有不同的反映。
教学中可采用比照的手段,引导学生去鉴别两种不同情绪所标记的符号,所选择的节拍、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线条等都有什么不同,从不断的比照中感悟出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总结积累出听觉辨析与判断音乐的才能。
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表达了新时期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突出以审美为核心,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兴趣爱好为重点,注重个性开展,重视音乐听、唱、奏、表演、创造的艺术理论,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美的综合音乐才能。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本15篇)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范本15篇)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
学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源泉,环境对学前学生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
所以,教师要常带学生走出学生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
大自然、大社会为学生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
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
从尊重学生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
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学校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教育理论的读书笔记及心得篇2在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德国美术教育》一书,感觉获益良多,有不少值得我去反思的东西。
本书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非常有自己的特点,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
德国的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使人深受启发,总结一下,大概有四点主要的特点。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
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
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精选10篇)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精选10篇)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要让阅读成为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1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
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从事业中追求幸福感?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
”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从一种别样的角度吸引着我。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郑杰校长一百条建议的四个部分正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一、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
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所教的学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
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五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学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
三、继续学习,多带点东西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6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通用6篇)教育类书籍篇1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
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
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
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
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
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篇2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读书笔记)教师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三篇
---真谛唯一靠谱的标准就是永久自相吻合教师教育理论念书笔录三篇教师教育理论念书笔录【篇一】暑期伊始在网上找到 (给教师的建议 )一书。
开初但是随意地阅读了一下,但就是这样一看就我把给吸引住了,这让我对此刻我们的小学讲课产生很大的感想,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几十年的经验给我们极大的启迪,这使我不得不对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讲课工作作从头的审察 !印象中记得从前是叫做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的。
经典素来是经典,从前零零落散的读到一些,今日从头整理圆满地阅读一遍,又当是另一番不一样样的感想。
作为青年教师,读读这本书,是很有必需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应当把它看作手边书,工作之余常常翻翻,诱惑的时候不如再读,或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们老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其余。
一个临时只好提5 桶水的孩子假如非要让他像有的孩子相同提20 桶,那么他会累倒,设若可以让他序次渐进、渐渐增添一些份量,就会有好的见效,今日提 5 桶,明日试着提6 桶,长此下去,相信20 桶的目标也不是很难达到。
相同这样,孩子们的智力劳动也有着近似的规律性:在我们身旁,不论是在初中阶段,仍是进入了高中,在我们的班级里总会存在着这样比同龄人“慢半拍”的学生 ;其余学生只要要花30 分钟能娴熟掌握的问题,他们一般是要开支两倍甚至数倍的时间,有时见效还不必然好。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会这样诉苦: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笨啊,看着也在学啊,为何就是学不会?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对待牙牙学语的孩子时,老是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说话的发音,即使他们错了,我们也不会生气,仍旧耐心地再次纠正。
不知道为何等到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知识了,我们倒失掉了这样的耐心和宽容了?明显,孩子在学习上的先后快慢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们在脑力劳动上所需要开支的力量各有不一样样。
这样的客观事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岂可置若罔闻 ?作为教师,我们有着很多人不会有的繁琐、烦恼,我们平庸而简单,但是我们也有着很多人不会有的幸福,我们优秀而充分。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篇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1在整理班级图书的时候,偶然发现新课标必读书目里有《爱的教育》这本书,早就听说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
但是我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
拿起这本书,脑海中涌现了好多的疑问,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
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内中包含了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以及社会的爱,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种下了光明的种子,教育了他怎样去爱,又怎样接受爱。
字里行间折射出的全是一颗纯真透明的爱人之心。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看了这本书,也想到了现在的自己,身在教师岗位,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的方法的现实之下,有时候也以教师的权威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
在师生情感上划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鸿沟,而《爱的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迪。
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要潜移默化;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要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要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快乐成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给家长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学习教育理论类读书笔记记录
学习教育理论类读书笔记记录教育理论类读书笔记教育理论著作读书笔记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
《民 -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其中闪烁着教育改革思想的光芒,成为一本国际性的教育名著。
杜威在《民 -主主义与教育》中通过“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经典命题来阐述知与行的关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鲜明地体现为涵盖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所设计的重要方面的“从做中学”原则,故此,人们普遍将杜威与“从做中学”相链接。
可以说,“从做中学”理论成为了杜威标志性的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一、对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理解通过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我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面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理解。
1. “从做中学”的涵义。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各种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的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的或深思熟虑的努力 ? ? 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1] 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包括艺术创作、手工活动和科学探究三层基本涵义。
2. “从做中学”的合理性依据。
(1) “从做中学”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杜威在《民 -主主义与育》中,把儿童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说教学是“连续重建的工作,应从儿童现有的经验进入有组织的真理研究的阶段”。
他认为儿童由 4 至 8岁为通过活动和工作而学习的阶段,所学的是怎样做,方法是从做中学,所得的知识得自应用,并为着应用,不是为了储备。
由 8 到 12岁为自由注意学习阶段,在这第二阶段中儿童能力渐强,可以开始学习间接的知识,但间接知识必须融合在直接知识之中。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11、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在机能意义中表现越强,其句法特性在简化和谓语化方面也显示得更加鲜明。
内部语言的机智能力表现得越强烈,它的句法结构的特点就越鲜明。
2、链式复合的原则。
机动地、暂时地将一些单个的环节连成统一的锁链,并通过这一锁链的一些个别环节转移意义。
3、复合思维。
构成复合思维发展中的第二阶段是将物品和物品的具体印象结合成特别的组合,这些组合在结构上非常像通常所称谓的成套收集品。
4、皮亚杰理论。
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质与他的心里本性必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这种自我中心性质始终是合乎规律地、不可避免地、稳定地表现出来,不受儿童经验的制约。
5、思维和言语。
思维和言语的关系可以简略地用两个相交的圆来表示,两个相交的圆表明言语和思维的过程的一定部分是重合的。
6、思想。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反映事物本身的情况,同时也包括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
就是说,思想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志。
作为表现思想的形式的语言,也就具有这样两种属性,就是说,语言具有二重性。
一是显真性。
是指它能够说明、显示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即显示真理。
二是示意性。
是说能表示出一个人的主观意图或看法。
语言的二重性体现在具体语言中,即表现了语言的两种价值,就是显真值和示意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
7、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
无论什么样的思想,不借助于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一般来说,语言分为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图画语言、声象语言、实物语言(如雕塑)、行为语言、身体语言等。
其中,行为语言就是人们的行动,从表达思想来说,一个人的行动也是一种语言。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而教育教学理论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在阅读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的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在众多的教育教学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让我印象深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这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从而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来完善自己的解决方案。
情境认知理论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该理论强调知识是在情境中产生和运用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另外,多元智能理论让我对学生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多种智能。
这就提醒我们,不能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比如,有的学生虽然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不佳,但在音乐或者体育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
而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满足个人的需要;社会本位论则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需要在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特长,又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启发式教学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应用。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7篇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7篇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1《守望教育》是一本抒发教育理想的真情之作,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一个“爱教育者”的真挚情怀。
书中说“正是凭着我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和对人的完善的关照,我们才会对现实的教育、现实中的人的命运心怀依恋,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对细微的教育事件持一种深切的人文幽思,对我们的点滴思考坚持一种温暖的人间情怀,同时也对现实中的各种教育问题给以理性的批判与必要的反思,”作者对教育热情、思考深深地打动了我。
刘教授在《守望教育》这本书中用教育随笔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他从生活中从一些常人皆知的小事出发,洋洋洒洒,别开生面的微言大义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他对教师生命权的注重,对孩童世界的寻找他用一种低调的言说姿态,从个人的切身经历或感受入手,他始终都是以一种局内人——而非把自己排除在言说对象之外,“隔岸观火”——的姿态来面对复杂的教育世界,面对我们的教育赖以生长的社会,把“自己也烧在这里面”,真情实感油然而出。
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一书,还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阐述了我们今天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如何让每个教育者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追问,在不断质疑、追问的过程中,催生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质量。
在《研究性教学: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文中,刘教授指出:好的教学实际上只是为了把学生引入“问题”之中,引入他们属己的“问题意识”之中,并且不断扩展他们的问题意识。
这样,好的教学就不再是以其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的授——受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好的教学不再是一次性地解决问题,而只是通过暂时的解决问题来激励、焕发学生更多的问题,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走上自己的问题思想之路。
这也让我们对于现阶段正在研究的“问题意识”的课题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毕竟“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研究性教学也并不是为了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学术研究的专家,而意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我“想问题”,能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视野开阔,并最终落实到对社会、自然世界以及自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关注之中。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类书籍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包括了《教育的真谛》、《教学的技巧》、《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等书籍。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方法,并从中汲取一些有用的经验和技巧。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1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我经常会摘抄下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句子,以便日后查阅和回味。
以下是一些我所摘抄的笔记,以及我对它们的感悟:1. 《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和成长。
”感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指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2. 《教学的技巧》“教学的技巧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从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感悟: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 《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在尝试中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感悟:孩子需要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成长,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和空间。
在尝试中,孩子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这正是他们成长的机会。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孩子支持和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进步。
4.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
”感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从这些教育类书籍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事业,教育教学理论则是指引我们在这一领域前行的明灯。
在阅读了一系列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在众多教育教学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自身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
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是单向地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获取新知识。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当讲解一个新的定理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让他们自己尝试推导和理解新定理,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
情境认知理论也让我深受触动。
它指出学习应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比如,在教授物理时,可以通过实际的实验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物理规律的作用。
而多元智能理论则让我对学生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等。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而应该关注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发展。
有的学生可能在语言表达上表现出色,而有的学生可能在动手操作方面更具天赋。
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评价方式,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
另外,合作学习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交流和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和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方面,启发式教学法让我明白,教师应该通过巧妙的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等,让他们自己去领悟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7篇_1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7篇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读书笔记1作为一线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所以在暑假里学习了《有效教育教学理论》。
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低、负担重质量高的问题,通过教师水平达到负担轻质量高的教育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
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以下几点体会作抛砖引玉之用:一、教师要“活用”材教。
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
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
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
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三、教师要”打动“学生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
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教育教学理论著作优秀读书笔记1最近我拜读了《陶行知文集》,读了之后深深感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被文中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陶行知先生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的,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改革中国教育,创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伟大的实践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需要认定这十二条原则,教育就不会走入歧路:一、社会即学校;二、生活即教育;三、劳动即生活;四、教学做合一;五、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六、行是知之始;七、教小孩子自己做自己;八、教小孩子做小先生;九、教劳苦大众自己做自己、十、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十一、不愿教人的人,不配受教育;十二、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先生认为要想普及教育,必须就地取材。
我们现在的教师去学习陶行知、走近陶行知,对于今天我们搞好教育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陶行知的文集,内容丰富,娓娓道来,深邃的思想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出来,让我在简单的文字中发现了伟大的理想。
在读书过程中有这两点我感受最深:一是“生活教育”、一是“教学做合一”的思想。
一、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就是说学校的教育太枯燥了,必须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
即: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这就好比一个笼子里面囚着几只小鸟,养鸟者看着鸟儿寂寞,就搬一两根树枝放进鸟笼,好让鸟儿跳着好玩,或者弄几只其它生物来,给鸟儿作伴。
小鸟是比较舒服了,然而鸟笼还是鸟笼,绝不是鸟的世界。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就是拿几个简单的事例或者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我们必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去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所推行的生活教育和我们的传统教育是有很大区别。
先生将传统教育定义为“吃人教育”,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打到吃人的教育。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教育理论读书笔记篇1教育理论读书笔记:理解学习本质,探索教育改革在阅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之后,我对学习本质和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我有关学习与教学的理论框架,还启发了我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首先,书中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
作者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更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
这种观点使我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书中对学习结果的描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认为,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这种观点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习惯。
此外,书中还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提出了多种教学策略,如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
这些策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最后,书中还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教育改革需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有效性、创新性等方面。
这种观点使我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提供了我对学习本质和教学策略的深入理解,并启发了我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改进。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理论读书笔记篇2教育理论读书笔记我近期阅读了一本名为《教育理论:研究与设计》的书,该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理论的研究与设计。
这本书的主题是教育理论,它强调了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理论如何影响教育政策和实践。
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研究与设计》的作者是两位在教育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
他们不仅深入研究了教育理论,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
教育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提升自我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工作中,阅读教育类书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理论,还可以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阅读《教育漫话》一书的心得体会。
二、读书笔记《教育漫话》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三卷,主要阐述了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原则。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笔记:1. 教育的目的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公民。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品德、智慧、身体和劳动能力。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指出:“教育应该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品德、健康身体、丰富知识和劳动能力的人。
”2. 教育的方法洛克认为,教育方法应以自然、自由、合理为原则。
具体方法包括:(1)观察法:观察是教育的基础,通过观察,教育者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
(2)诱导法: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进行学习。
(3)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惩罚法:在教育过程中,适度运用惩罚,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3. 教育的原则洛克提出以下教育原则:(1)尊重学生的个性: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2)注重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者应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3)培养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注重身心健康: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心得体会1. 教育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教育漫话》,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根本途径,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时刻牢记教育的使命,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教育的方法与原则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方法和原则,对当今的教育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
我们要注重观察、诱导、实践和惩罚等教育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品德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教育理论书籍读书笔记
篇一:教育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r/n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受益非浅,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谈几点体会:/r/n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教师来说,学习、反思、成长、发展是同义词,通过学习,我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我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促进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
回忆二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在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本上是沿着别人的路走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东西。
通过学习扩大
了自己的视野,对教材的分析有了自己的观点。
教了几年高三,也只注重了对知识方法的挖掘、归类、整理。
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能力也一直是个未知数。
通过学习,理清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培养途径。
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其它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重大意义。
了解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及落实的具体原则,并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去逐步落实。
/r/n
二、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转变了教育理念。
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r/n
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流。
以前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报告,但对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上,通过这次理论学习,才加深了对上述教育思想的认识。
/r/n
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
过程,完善了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
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r/n
总而言之,这次理论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获多多,今后我将立足课堂,服务教学,继续努力,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强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新时代教师,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r/n 【相关文章】教育理论学习笔记/r/n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r/n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r/n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r/n 教育教学人生观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
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
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r/n
教育的德育观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
基础。
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
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
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篇二: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
”作为教师的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
我会经常遇到有一部分属于“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在生活及其他方面,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不时发生,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
对此,我反复思虑着如何将他们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认真思考,改变了自己的否定性思维。
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