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阅读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阅读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阅读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一、引言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政策取向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政策取向进行深度探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1. 新常态的含义中国经济新常态指的是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更加迫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紧迫。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注重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

2. 新常态的特征新常态的特征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消费需求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

这些特征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三、中国经济政策取向的调整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 有效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通过调整政策工具,引导经济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3. 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途径,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促进产权保护、加强科技创新等,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四、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政策取向的调整,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政策取向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经济政策取向的调整,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加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

一.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新常态下的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突出表现为:一,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二,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三,收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四,动力结构中的人力、资源粗放投入明显下降,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在这些升升降降之中,先进生产力将不断产生和扩张,落后生产力将不断萎缩和退出,既能涌现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也要使一些行业付出代价、伤筋动骨。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市场一、2014年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2.35亿元,同比增长1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8%,增速与同期持平),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

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8 个百分点。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33.52亿元,增长15.0%。

(二)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增速快于城镇市场上半年,全市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294.81亿元,同比增长12.8%;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47.54亿元,增长14.8%,城镇的消费仍占市场主力,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96.0%,拉动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4.0%,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个百分点。

中央首次阐释“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中央首次阐释“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中央首次阐释“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新京报讯(首席记者王姝)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本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新常态”备受关注。

如何理解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昨日,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部署。

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如“消费需求”:过去“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再如“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会议提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

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 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

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政策: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党的十九大也将于明年召开。

辛鸣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确立,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也属于政策。

事例: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西安浐灞创新发展生态区(参照:开放战略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未来构想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实践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制度创新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深化改革篇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民间投资创业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重庆实施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成都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培训新载体黑龙江泰来县养老事业探索与实践创新驱动篇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南京建设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北京中关村打造经济创新驱动新引擎合芜蚌自主创新引领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北京丽泽新兴金融产业规划与实践云南保山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产业升级篇长吉图一体化产业集聚与发展效应石家庄过剩产能淘汰与“绿色崛起”青岛市实施蓝色引领主导战略长春市探索文化产业集聚与优化发展山西阳泉市产业转型升级实践衡东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实践安徽滁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实践城乡一体化篇成都市建设特色城镇化实践大连全域城镇化探索与实践福建“泉州经验”续写“打工幸福城市”重庆永川区“产城融合与产城一体”实践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实践天津市东丽区“三改一化”推进农村城镇化生态文明篇贵阳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北京怀柔区打造文化科技高端产业西安浐灞创新发展生态区云南省普洱市探索绿色发展云南沧源创新碳汇经济区实践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与探索)。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发展趋势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不仅在经济总量、增速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供给侧改革等方面也发生了转型。

本文将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内涵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要手段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以对外开放为主要方向深化经济发展。

1. 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力量推动经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新一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和“低科技产业”向“创新型经济”转型。

创新成为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

当前中国正努力加强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国家和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 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要手段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依靠对资源的消耗和对投入因素的扩张,这种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中国经济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要手段,旨在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特别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方面,中国政府都在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加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3. 以对外开放为主要方向深化经济发展作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经济新常态不仅要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的合作,还要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将在对外开放上的利用创新和发展新的全球价值链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和文化交流,中国经济可以实现更多形式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成与国内外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的结束,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逐渐进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特征可以简述为:稳中有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创新驱动。

1. 稳中有变: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呈现稳中有变的特征。

即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经济总量仍在不断增长。

这种变化表明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

2. 结构优化:经济新常态下,结构优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这种结构优化能够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动力转换: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换。

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增长模式逐渐减弱,而消费和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逐渐崛起。

这种动力转换能够为经济提供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4. 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种创新驱动能够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经济新常态》课件

《经济新常态》课件

总结词: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总结词:企业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经营策略,以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01
02
03
04
总结词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降准降息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投资和消费。
优化信贷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的支持力度。
加强金融监管
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0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但仍保持稳定增长。
02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03
创新驱动成为发展动力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其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
推动地区间经济合作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应对策略
总结词:企业需要适应经济新常态,通过转型和创新来应对挑战。详细描述: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积极转型和创新,调整经营策略,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转型方式: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转型,如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型等。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策略:企业应注重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方式提高自身实力。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基本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基本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基本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稳定增长、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风险防范。

1. 稳定增长:经济新常态要求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增长,追求经济平稳、可持续的增长。

这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合理的财政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等。

2. 结构优化:经济新常态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消费升级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3. 动力转换:经济新常态要求经济动力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向以消费和创新为主要动力。

这需要加大内需的拉动力度,培育消费市场,提升消费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 风险防范:经济新常态要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经济运行中存在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金融风险、债务风险、产能过剩风险等。

因此,要加强监管和风险评估,推动健康金融发展,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这些特征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通过实现这些特征,可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1. 概念的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诞生于2014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

2014年5月,习近平在视察河南经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采用新词“新常态”来表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个讲话被概括为“新常态”,9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中,又更加详细的说明和解释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概念;12月,中央政治局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并在会议公报中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说明,自此,中国经济新常态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开始引领和指导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建设。

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中国经济新常态是顺应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的。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包括中国经济的速度、结构、动力三方面: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由高速变为中速,结构更加优化、创新代替要素、投资变成新的驱动力。

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10%左右的高速度逐渐降下来,在总体上更趋向于稳定持续的前进,结构上的调配更加的合理,发展更加的平衡与和谐,粗放经营的经营模式也正逐步的发生转变,社会总体上和谐发展。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1. 消费方式的转变从之前明显的模仿型消费、排浪式消费转变为更加多元、更加注重个性的消费。

消费方式的转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了。

2. 投资、融资方向转变改革开饭以来,我国的传统行业经历了规模大、资金足、投资覆盖面广的高强度投资、开发、建设,投资融资市场已经基本上接近饱和状态,但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和许多新兴的产品、技术、行业、商业模式给投资和融资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方向。

也对投资者的综合能力与战略眼光、布局提出了新要求。

3. 出口与国际收支发生变化我国的低成本出口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低成本出口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相反的大规模走出去和高水平的引进正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份额。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九大特征新京报讯(首席记者王姝)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本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发展新常态‛备受关注。

如何理解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昨日,为明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部署。

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大方面,全面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如‚消费需求‛:过去‚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再如‚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会议提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资源配臵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利弊和对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利弊和对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利
弊和对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1、战略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科技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2、资源整合,深化资源整合,把国内外的资源整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利用。

3、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方面,取消对外贸易和投资限制,扩大开放,改善政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利: 1、推动了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发展。

2、改善了生活水平。

新常态下,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公正。

弊: 1、经济风险加大。

新常态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风险也在加大,如金融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等。

2、环境污染加剧。

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水质污染等问题都有所加剧。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1、加强政府财政支出,把政府的财政支出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加大政府投资,把财政支出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2、完善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健全激励机制,加大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建立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发展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对策一、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其民生福祉效应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实现步入新常态的阶段性转变。

经济新常态有以下主要特点: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的深度调整,实现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更均衡拉动增长,逐步实现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总之,就是经济发展要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挤掉增长中的水分,实现实实在在的,百姓能够更好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如果从科学发展观视角进一步研判,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其民生福祉效应。

人的生产活动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经济发展成果应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这早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科学认知。

不仅马克思经济学深刻阐明了这方面的基本原理,从18世纪亚当·斯密等西方经济学古典学派到20世纪凯恩斯、萨缪尔森等及其后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对此也有不少重要论述。

例如,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近年的著作中,论述了人类合作和共享的趋势。

他指出:“人类世世代代都变成了机器,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活着是为了工作。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合作时代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机会,摆脱束缚在功利世界里机械地生活,享受自由带来的愉悦:活着是为了游乐。

”“合作时代则更多地看重创造、互动、社会资本、参与开放共享以及加入全球网络”{1}。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新著《21世纪资本论》中,针对1980年代以来全球贫富差距重新扩大的现实,强调要将分配问题纳入到经济学的核心,着重探讨如何让社会所有群体都能从增长中获益{2}。

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后,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求联盟,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宗旨。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发布时间:2022-10-28T06:50:18.078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6月12期作者:沈元轲[导读] 从我国经济的宏观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面临严重挑战沈元轲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00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1.从我国经济的宏观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面临严重挑战,各国都在反思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甚至一些国家出现了反经济全球化的现象。

2.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从追求规模型、速度型,转向追求质量型、效益型。

“中国制造”要大幅增加产品附加值,迈向中高端。

所以,我国经济不在追求高速增长,而是主动为经济增长降速,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

3.我国经济结构要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原来我国经济实际是“增量引领型”。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在经济存量上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从而使得经济的“新增量”提质增效。

4. 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逐步壮大,原来依赖资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持续。

我国经济的驱动力从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投入型,向依靠技术创新转变;从依赖投资和外贸“两架马车”驱动,向依赖投资、外贸、消费“三架马车”驱动转变,尤其是更加强调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国际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

5.经济新常态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规范。

政府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在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的同时,政府在经济中的行为将更加市场化。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第一,整体数量上,高校毕业生的供给过剩。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1年的115万人,逐年攀升至2017年的795万人。

在短短的16年间增长了680万人。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5 年,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 3700 万人,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 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研究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 多年的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调整的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正在形成,为此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自1978 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直到2011 年达到了14.2%的峰值,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功可以归结于多种因素,包括有利的经济体制、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的工业化政策。

但是,随着新常态下的到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在不断转变,长期趋势正在发生改变。

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人口结构的变化。

2019 年,中国人口超过了14 亿,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将给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2.国际竞争的加剧。

随着国际贸易的加速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竞争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其他亚洲国家也在争夺中国的市场份额。

此外,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竞争也在加剧,这可能会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3.资源约束。

中国的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了极限,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中国政府正在加强环保政策。

这些因素都将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转向低速增长、调整结构、提高效率的时期。

新常态不是危机,而是在长期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的调整和优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了10%以上,而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到6-7%之间。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

2.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新常态下,由于制造业的下滑,中国正在寻求实现产业升级,并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结构优化、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和资本市场深化。

一是经济结构优化,即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产业升级正从传统
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等制造业转移,拓展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落地,新兴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信息
传输、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发展得更快。

二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新常态下,技术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依托传统产业不断完善技术之外,政府也鼓励科技前沿领域的创新,其中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卫星导航等,这将
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

三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常态下,我国消费结构正经历着一次新的转型升级,从以物质消费为主,向以文化、服务和精神消费为主的文化情绪型消费升级。

实施“新消费”政策,促进体验式、参与式和精准化消费,未来我国消费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是资本市场深化,资本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和金融监管的重要外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快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完善,以实现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经济结构优化、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和资本市场深化,这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

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由于产业空间很大,跟着人家后面去做,就可以有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样一个速度,相对的特征是粗放的、是速度型的,现在进入了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阶段,说明中国经济更成熟了,进入了一个稳健的发展期。实际上发达国家或者说一些现在的发达国家,那些曾经是后发展中国家,通过追赶成为现代的发达国家的这样一些国家,比如说日本、韩国、德国,包括中国的台湾省,都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快速地发展阶段。法国也是。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日本也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追赶型的快速发展之后,经济就进入一个稳健的增长期。这应该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层次更高了,而且现在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应的GDP的总量比原来要大得多了。实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趋同的,而且都不快,因为它的盘子大了,因为它的质量高了,因为它的效益高了。所以,辩证地看这个速度,我们的经济是进步了。如果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快速发展的追赶期,第二个阶段是稳健的增长期,第三个阶段是一个成熟的、底子更大的、盘子更大的、效益更高的、速度相对更慢的一个状态的话,我们现在进入了第二个状态。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新常态问题,看待速度问题。
新常态的第三个特点,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原来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你必须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因为世界上是无疆界的市场。要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话,就自觉地、自然而然地和国际上的国家,经济就展开了竞争。以往我们的竞争主要靠便宜这一方面的比较优势,便宜体现在劳动力便宜,体现在环境便宜。其实我们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环境的质量这个成本没有充分地估计够。发展到现在,劳动力不便宜了。各个国家都走过这么一个特征,当年日本的劳动力便宜,当年韩国的劳动力便宜,发展到后来,劳动力都不便宜。劳动力相对显得稀缺,稀缺的东西就相对显得昂贵,资本现在充裕了,我们有很多外汇储备。什么东西相对的充裕,什么东西就相对的便宜。而且,现在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发展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有很好的环境,要求有干净的水、碧蓝的天、安全的食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有新的比较优势,不应当逃避于劳动力便宜,不应当逃避于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

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

经济新常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增速的新常态:内外红利衰退,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
1.供给端的新常态:人口红利衰退,储蓄率出现拐点,潜在增速下滑,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
2.需求端的新常态:全球化红利衰退,全球经济从失衡到再平衡,外需和外资从涨潮到退潮
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
1.产业结构的新常态:从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强国
2.质量结构的新常态:从“吹泡沫”到“挤水分”,实现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
3.区域结构的新常态: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发展,打造一弓双箭格局
4.金融结构新常态:打破金融垄断,让利实体经济
三、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前期政策消化期,从西医疗法到中医疗法
1.财政政策的新常态:从挖坑放水到开渠引水,从建设型财政到服务型财政
2.货币政策的新常态:从宽松货币到稳健货币,从总量宽松到结构优化
3.供给管理的新常态:从浅水区改革到深水区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