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李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一个存在于我们学生时代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他的作品,无处不在。我相信,每一个学过唐诗的人,对李白的作品从来不会陌生。小至幼儿园,大至白发苍苍的学者,说起李白,也许都能随口说出一两句他的雅作。似乎在每一个时期,我们都会接触到李白的作品,并从中习得人生的另一番感受。对李白最原始的印象,是从《静夜思》开始,这短短的四句唐诗,开启了我对李白诗作的认识之路,也开启了我对唐诗的学习之路。

然而,毕竟年少无知,对于李白的认识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其作品的认识上,对他的体会,也只是通过其作品体会李白创作时的情感。这样的认识,是极为肤浅的,因此有时候常常不能理解李白为何有那么多饱满的情感,只能将其归结为才子多情愁。慢慢地通过对李白生活背景的了解,才渐渐明白他为何会有这么多饱满而复杂的情感。李白的人生过于丰富,经历过于繁杂,性格矛盾重重。李白历经大唐盛世,遭逢安史之乱,一生彷徨流离,传奇悲烈,出生于一个家道殷实却非显族的家庭,这迫使他为了得到权势,而想方设法地追逐功名,却又因为文人的傲气而不能摧眉折腰。李白既庸俗又洒脱,既重情又多情,既喜山好水,又不愿碌碌无为,矛盾贯穿一生,这便是真正的李白。也是这样矛盾的性格,才促使他有那么多那么多气壮山河却也情感丰富的诗作呈现于世人眼前。

李白的骨子里,有大丈夫的壮志豪情,也有诗人特有的细腻柔情以及对世间事物敏感的体会。他将每个时期所面临的悲欢离合,都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样不得志的仕途,让李白写出了《行路难》这样的感慨万千的佳作。短短的诗作,表达了世路之艰难和离别的悲伤。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所有和他一样满怀抱负却遇不到伯乐的人,同时也似乎在告诉自己大丈夫有才学何患无处施展。这样的诗句,也鼓励着世世代代奋斗中的人。他虽然满怀抱负,却因为诗人的傲气不能摧眉折腰。这样的气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白在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写了这首诗。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得开心颜”,畅快地表明自己不会为了权贵放弃自己原则的心。同时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这样奇特的写作方式,不愧为“诗仙”。

面对自己的仕途,李白充满抱负却也充满无奈。对待自己的朋友,李白则重情重义。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中,有许多赠予友人的作品。例如《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等作品,都表达自己与友人深深的情谊以及对友人的祝福。他无数赠友人的作品中,有许多打动人心的诗句被传诵至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一句,是对孟浩然离开自己深深的不舍,我们似乎能看到站在夕阳余晖下那个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面对船帆驶尽留下微微荡漾的涟漪,空留一声叹息……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直白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汪伦千里相送的感激之心。“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又将自己得知友人被贬,远在他乡孤身一人的担忧寄托其中,希望远方的明月能够代替自己陪伴在好友身边,陪伴他度过这艰难困苦的日子。可见李白对朋友情义之深。因此,杜甫曾经说“世人皆欲杀,唯吾独怜才”。世人对李白的看法不一,争议太大。许多人看到的是李白的狂妄自大,随性高傲。但是他的朋友却看到了他的才气他的柔情,因此,他的朋友是怜惜他的。

只有李白这样奇特的诗人,才会激起世人争议;也只有李白,才配得上“诗仙”这样的称号。他的作品,如他的人一样充满的神秘与韵味。也许不同的人总能在其中体会出不一样的情感。然而李白时而洒脱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时而忧愁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矛盾形象,却也已经留在世世代代中国学子的心里。我们对李白的认识,会随着学习,一点点加深,一点点更加清晰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