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1)、词汇: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1)词汇1在基础翻译阶段所掌握的词汇量和一定的习语后,要涉猎、学习、掌握和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一般性词语。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ing Translation)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5510231012、学分:2学时:363、课程类别:专业学位基础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聚焦以下内容:(1)从多种角度概述翻译现象的现有方法;(2)为学生提供翻译研究中基本概念、研究问题、最重要的趋势;(3)培养学生对翻译本质的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4)增强学生对翻译现象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认识;(5)培养学生翻译理论学习和翻译实践现象认知中的批判思维。
6、预备知识:本门课程需要《语言学》、《语篇分析》、《文体学》、《中西翻译简史》、《英汉汉英翻译》等课程与体系知识作为支撑。
7、教学目的与要求:完成本课程后,学生能够:(1)对翻译学者所关注的关键问题和概念有清晰的认识;(2)了解该中外不同国家地区以及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发展方向;(3)批判性地参与当前国内外的翻译理论讨论;(4)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各种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5)指导学生拟定翻译选题。
8、考核方法与要求:(1)期末考试– 60%(2)关于阅读和讲座的学期论文– 20%(3)参与课堂讨论– 20%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Munday, J. 2008.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2n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参考书目:Baker, Mona. 1996. “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Studies: Complementary or Competing Paradigm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Übersetzungswissenschaft im Umbruch: Festschrift für Wolfram Wilss, Angelika Lauer, Heidrun Gerzymisch-Arbogast, Johann Haller & Erich Steiner (eds.), 9-19. Tü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 Benjamin, Walter. 1923/2000.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awrence Venuti (ed.), 2000, 15-25.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Berman, Antoine. 1985/2000.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awrence Venuti (ed.). 284-97.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Cheung, Martha. 2002. “Power and Ideology in Translation Research in Twentieth-Centur y China: An Analysis of Three Seminal Works”. In 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Theo Hermans (ed.), 144-164. Manchester, UK: St. Jerome Publishing.Even-Zohar, Itamar. 1990. "Polysystem Theory". Poetics Today 11(1): 9-26. Fawcett, Peter. 1995. “Translation and Power Play”. The Translator 1(2): 177-192. Gentzler, Edwin. 2001.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2nd Rev. Edition).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chpt.5)Gutt, Ernst-August. 1991.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Oxford and Cambridge: Basil Blackwell. (pp.23-44; pp.170-195; pp.202-206)Gutt, Ernst-August. 1996. “Implicit Informa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A Relevance-Theoretic Perspective”. Target 8(2): 239-256.Holmes, James S. 1988. 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Amsterdam: Rodopi. (chpt.6)Jääskeläinen, Riitta. 2000. “Focus on Methodology in Think-aloud Studies on Translating”. In Tapping and Mapping the Processes of Translation andInterpreting: Outlooks on Empirical Research, Sonja Tirkkonen-Condit and Riitta Jääskeläinen (eds.), 71-82.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Jakobson, Roman. 1959/2000.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awrence Venuti (ed.), 2000, 113-118.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Neubert, Albrecht and Gregory M. Shreve. 1992. Translation as Text. Kent: 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p.22-25; chpt.3)Nida, Eugene A. 1964.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 Leiden: E. J. Brill.(pp.159-171)Nord, Christiane. 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 unctionalistA pproaches E xplained. Manchester, UK: St. Jerome Publishing. (chpt.7) Quine, Willard V. 1959. "Meaning and Translation". In On Translation, Reuben A.Brower (ed.), 1959, 148-172.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iss, Katharina. 1977/1989. “Text Types,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 In Readings in Transltion Theory, Andrew Chesterman (ed.), 105-115. Finland: Oy Finn Lectura Ab.Sperber, Dan & Deirdre Wilson. 1986.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 & Cambridge: Blackwell. (pp.46-53; pp.118-171)Steiner, George. 1998.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3rd Edition).Oxford/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312-319: “The Hermeneutic Motion”)Tirkkonen-Condit, Sonja. 2002. “Process Research: State of the Art and Where to Go Next?”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3(1): 5-19.Toury, Gideon. 1995.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art One, chpt.2,Part Four) Venuti, Lawrence.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hpt.1)Vermeer, Hans J. 1989/2000.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awrence Venuti (ed.), 2000, 221-232. Londonand New York: Routledge.Zhu, Chunshen. 2005. “Accountability in Translation Within and Beyond the Sentence as the Key Functional UT: Three Case Studies”. Meta 50(1): 312-335.二、教学内容纲要(共计36学时)Introduction (2学时)Chapter 1 Main issu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4学时)1.1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1.2 What is translation studies?1.3 An early history of the discipline1.4 The Holmes/Toury “map”1.5 Developments since HolmesChapter 2 Translation theory before the twentieth century (2学时)2.0 Introduction2.1 “Word-for-word” or “sense-for-sense”2.2 Fidelity, spirit and truth2.3 Schleiermacher and the valorization of the foreignChapter 3 Equivalence and equivalent effect (4学时)3.0 Introduction3.1 Nida and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ng”3.2 Newmark: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3.3 Later developments in equivalenceChapter 4 Studying translation product and process (4学时)4.0 Introduction4.1 Vinay and Darbelnet’s model4.2 Catford and translation “shifts”4.3 Option, markedness and stylistic shifts in translation4.4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translation4.5 Ways of investigating cognitive processingChapter 5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4学时)5.0 Introduction5.1 Text type5.2 Translatorial action5.3 Skopos theory5.4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Chapter 6 Discourse and Register analysis approaches (2学时)6.0 Introduction6.1 The Hallidayan model of language and discourse6.2 House’s model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6.3 Baker’s text and pragmatic level analysis: a coursebook for translators Chapter 7 Systems theories (2学时)7.0 Introduction7.1 Polysystem theory7.2 Toury a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7.3 Chesterman’s translation normsChapter 8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turns (2学时)8.0 Introduction8.1 Translation as rewriting8.2 Translation and gender8.3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theory8.4 The ideologies of the theorists8.5 Translation, ideology and power in other contextsChapter 9 The role of the translator: visibility, ethics and sociology (4学时) 9.0 Introduction9.1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agenda of translation9.2 The position and positionality of the translator9.3 The sociology and historiography of translation9.4 The power network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9.5 The reception and reviewing of translationsChapter 10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2学时) 10.0 Introduction10.1 Steiner’s hermeneutic motion10.2 Ezra Pound and the energy of language10.3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Walter Benjamin10.4 DeconstructionChapter 11 New directions from the new media (2学时) 11.0 Introduction11.1 Audiovisual translation11.2 Local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11.3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Chapter 12 Research projects (2学时)12.0 Introduction12.1 Research project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翻译概论》(英文名称: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5511131012、学分:2学时:363、课程类别:专业学位基础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翻译研究的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讲授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同学们了解翻译所涉及的多方面的问题。
课程内容涵盖翻译的本质和过程,翻译的分类,翻译的标准,影响翻译的因素,译者的主体性,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翻译研究前沿等。
课程围绕实例的分析展开理论讲述,帮助同学们由浅入深地了解翻译的最基本概念、最基础知识,旨在为以后的翻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预备知识:双语能力,语言学、文学、文化基础知识7、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纵向上了解中韩翻译的发展历史,在横向上把握中韩翻译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该课程将具体地从翻译所涉及到的语言(包括译入语和译出语)、文本(译文和原文)以及主体(作者和译者)这三大元素入手,使学生深入地认识翻译中各元素的特点、翻译过程的本质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学生的翻译实践提供相应的学科背景。
8、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闭卷考试组成及占分比例:期末考试100%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许钧. 翻译概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翻译概说(学时:4)第一节翻译是什么?第二节翻译的是什么?第三节翻译有何作用?第二章翻译是什么?(学时:4)第一节翻译的历史概述第二节翻译活动的丰富性第三节语言学视角下对翻译的认识第四节研究视角的多元整合第五节译学研究的机遇与挑战第六节翻译之特性第三章翻译是如何进行的?(学时:4)第一节狭义的翻译过程第二节理解活动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广义的翻译过程第四节文本生命的拓展与延伸第四章翻译什么?(学时:4)第一节什么是意义?第二节对意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的重新审视第三节意义的分类第四节在交流中让意义再生第五章谁在翻译?(学时:4)第一节谁是翻译的主体?第二节译者身份的传统定位第三节译者主体性的彰显第四节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第六章有什么因素影响翻译活动(学时:4)第一节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第二节意识形态与政治因素第三节翻译动机与翻译观念第四节语言关系与翻译能力第七章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学时:4)第一节可译与不可译之矛盾第二节异与同之矛盾第三节形与神之矛盾第四节三对矛盾的关系第八章翻译有什么作用?(学时:4)第一节对“译何为”的理论思考第二节翻译的历史定位第三节文化视角下的翻译之“用”第四节翻译价值面面观第九章如何评价翻译?(学时:4)第一节翻译批评的本质第二节翻译批评的价值与功能第三节翻译批评的类型第四节翻译批评的主题第五节翻译批评的标准第六节翻译批评的原则。
《翻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50210221052、学分:2学时:343、课程类别:专业学位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开阔的视野,探寻翻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特别对近几十年来中西方学者在翻译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作了系统的梳理。
在把握翻译学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中西视野,对翻译学主要流派作了精要的归纳与评述; 以基本理论问题为中心,采取比较的方法,凸显翻译学的内涵和学科特色;采用历史、发展的目光审视与思考翻译问题,注重揭示理论发展过程中各种流派或理论之间内在的、历史的联系。
6、预备知识:双语能力,学习者应具备较为丰富的翻译知识、较好的翻译技能、较多的翻译实践,以及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7、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翻译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翻译学学科发展的脉络、历史以及中韩翻译史的相关脉络,了解主要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的基本主张、理论优缺点以及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加深学生对翻译本质、过程与产品的全面认识。
8、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及占分比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自编教材参考书目:穆雷,许钧. 翻译学概论. 译林出版社,2009.芒迪.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商务印书馆,2007.王建华. 语言认知技术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周相关理论背景厘清翻译、翻译学相关概念、翻译学发展简史、霍姆斯/图里的“翻译学结构图”等相关内容,为下一步具体研究做准备。
第二周20世纪前的翻译理论梳理20世纪前最为流行的翻译理论,重点探讨“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对比分析德莱顿、多勒、泰特勒、施莱尔马赫等翻译家的翻译理论和观点。
第三周对等与对等效应(上)学习、讨论雅各布森和奈达的不同翻译理论、观点。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翻译概论课程编号:223106英文名称:A Course on Basic Translation Theory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6 实验学时:10学分:2开设专业:翻译专业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翻译专业(包括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翻译的本质、内在规律及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翻译学科发展的基本理论素养,培养其进行理论探讨与分析相关翻译领域问题的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 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概念;2. 掌握翻译活动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3. 了解翻译及其研究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4. 能够运用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翻译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翻译研究。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1单元翻译理论学习的意义及基本要求1. 了解翻译理论在翻译学科的重要意义及其学习的基本要求;2. 重点掌握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展开今后的课程学习。
第2单元对翻译概念及其本质的认识1. 了解国内外不同时期对翻译的经典诠释;2. 重点掌握构成翻译概念的几个关键因素;3. 形成对翻译本质的全面认识第3单元翻译的价值与功能1. 了解翻译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功能及其内在价值;2. 重点掌握翻译在社会、文化、生产等方面的主要功能。
第4单元翻译的历史发展1. 了解国外翻译及其翻译研究的历史线索;2. 了解国内翻译及其翻译研究的历史线索;3. 重点掌握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或者翻译贡献。
第5单元翻译的过程研究1. 了解翻译过程涉及到的关键要素及其内在规律;2. 重点掌握奈达等学者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成果。
MTI翻译概论教学大纲.doc
翻译概论教学大纲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学分数及学时数32学分;21课时+3节辅导3、课程目标及教学方式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在纵向上了解翻译的发展历史,在横向上把握翻译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该课程将具体地从翻译所涉及到的语言(包括译入语和译出语)、文本(译文和原文)以及主体(作者和译者)这三大元素入手,使学生深入地认识翻译中各元素的特点、翻译过程的本质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为学生的翻译实践提供相应的学科背景。
4、教学单元主题(3课时/单元)第一单元总论:翻译研究的三个回归:语言、文本和主体第二单元翻译的语言观1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对比2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述3英语的语言哲学4汉语的语言哲学及其语言观念对翻译的启发第三单元翻译的文本观1文学文本2诗歌文本3哲学社科文本4历史文本5科技文本6实用文本第四单元翻译的主体观1分析性主体2意向性主体3认知性主体4译者的文化身份A阐释者B阅读者C叛逆者/创造者D诗人/作者第五单元翻译的学科论1翻译与语言学2翻译与美学/诗学/文论/比较文学3翻译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论4翻译与自然科学5总论及考试题目5、课外自学任务A中西翻译观念的比较B中西文化对翻译观念的影响C如何确立翻译者的主体性身份6、课外练习(无)7、考核方式课程论文8、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翻译论》,许钧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Davis, Kathleen. (2005). Deconstruction and Languag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Gentzler, Edwin. (2004).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Katan, David. (2005). Translating Cultures: 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Lefevere, Andre. (2004).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Newmark, Peter. (2005).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Steiner, George. (2004).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Venuti, Lawrence. (2004).77/幺Translator f 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翻译概论教学大纲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A Course in Translation Basics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以理论学习为主,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和翻译相关的各种知识,使学生对翻译的原则、分类和方法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把握翻译中的各种现象,了解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译者必备的素质,掌握翻译中翻译方法和策略等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素养。
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翻译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学生的翻译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提升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2. 能够通过理论讲解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3. 引导大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修养,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教学活动目标(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能够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翻译的本质、原则、分类、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及译者素质等知识有所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翻译是什么。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3)课程目标2:能够通过本课程学习,分析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等值和近似、形合和意合等翻译方法和策略各自的功能,使学生认识到翻译是做什么。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1)课程目标3:能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分析翻译方法和策略各自功能的过程中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5)课程目标4:能够通过本课程学习,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即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积累广博的双语文化很重要,提高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修养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样重要。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2)(二)思政目标思政目标1: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翻译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解析
《翻译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和翻译相关各种知识,使学生对翻译的原则、分类和方法等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把握翻译中的各种现象,了解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作为译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掌握翻译中直译与意译的概念和英汉翻译中的等值与近似、形合与意合等相关知识。
本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和翻译相关的各种知识并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高屋建瓴,为将来的翻译实践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无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 第一章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 (2学时)从翻译或者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从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操作过程(2)掌握翻译的本质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本质难点:对翻译本质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通过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4.重点考核:翻译的本质(二) 第二章翻译的原则 (2学时)概念的界定;中外翻译原则的代表性观点;翻译原则之厘定1.基本要求(1)了解中外对翻译原则的不同阐述(2)掌握翻译的基本原则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原则的界定难点:翻译原则的不同观点3.说明:让学生利用所学翻译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4.重点考核:翻译的原则(三) 第三章翻译与文化( 2学时)语言与文化;文化差异与翻译1.基本要求(1)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2)掌握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2.重点、难点重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难点:翻译中文化内涵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通过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加深认识4.重点考核:东西方文化差异(四) 第四章译者必备的素质( 2学时)译者的责任;译者的素质;口译员的特殊素质1.基本要求(1)了解作为一个译者应该承担的责任(2)了解作为一个译者应该具备的素质2.重点、难点重点:译者的素质难点:口译员的特殊素质3.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章提高对自己的要求4.重点考核:口译员的特殊素质(五) 第五章翻译的创意( 2学时)翻译的创造性;创意与忠实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2)掌握既有创意,又必忠实的翻译行为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创造性难点:创意与忠实的把握3.说明:让学生把握翻译活动中创意的度4.重点考核:创意与忠实的关系(六) 第六章翻译的目的( 2学时)翻译的交际功能;翻译的文化功能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2)掌握翻译的文化内涵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交际意义难点:翻译的文化内涵3.说明:让学生了解翻译的目的4.重点考核:翻译的交际功能(七) 第七章翻译的分类( 2学时)狭义翻译与广义翻译;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笔译与口译;翻译的变体种种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不同种类(2)掌握翻译的各种变体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分类难点:对翻译变体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翻译的分类4.重点考核:翻译变体(八) 第八章机器翻译( 2学时)什么是机器翻译;机器翻译原理;历史与展望1.基本要求(1)了解机器翻译的概念(2)掌握机器翻译的原理2.重点、难点重点:机器翻译的原理难点:机器翻译的历史与展望3.说明:让学生知晓机器翻译的原理4.重点考核:机器翻译的原理(九) 第九章理解与翻译( 2学时)翻译的基本过程;理解是翻译的前提;理解与表达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基本过程(2)掌握翻译中理解与表达的关系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中的理解难点:理解与表达的关系3.说明:让学生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4.重点考核:理解与表达(十) 第十章直译与意译( 4学时)直译与逐字翻译的区别;意译的定义种种;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直译与意译的结合1.基本要求(1)了解直译与意译的定义(2)掌握翻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2.重点、难点重点: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难点:直译与意译的结合3.说明: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不可或缺4.重点考核:直译与意译的各自功能(十一) 第十一章翻译的等值与近似( 2学时)翻译的等值;等值的层次;翻译近似;可译性与不可译性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等值与近似概念(2)掌握翻译等值的层次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的等值层次难点:可译与不可译3.说明:让学生掌握翻译等值层次4.重点考核:翻译的等值层次(十二) 第十二章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学时)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如何正确认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技术层面上的归化与异化处理1.基本要求(1)了解归化与异化的概念(2)掌握归化与异化的技巧2.重点、难点重点:归化与异化在翻译中的运用难点:归化与异化的处理3.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归化与异化4.重点考核:归化与异化的处理(十三) 第十三章形合与意合( 2学时)形合与意合的概念;形合与意合在英汉语中的表现;形合意合与英汉互译1.基本要求(1)了解形合与意合的概念(2)掌握形合意合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2.重点、难点重点:形合与意合在英汉中的表现难点:形合意合对英汉互译的影响3.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英汉互译中形合意合的转换4.重点考核:形合意合的概念(十四) 第十四章翻译的风格( 2学时)什么是风格;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风格的表现手段;风格的转移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风格再现问题(2)掌握风格的表现手段2.重点、难点重点:风格的表现手段难点:风格的转移3.说明:让学生认识风格,了解其可译与不可译性4.重点考核:风格的表现手段(十五) 第十五章翻译的“得”与“失”( 2学时)翻译:“失”在何处;翻译:有“失”必有“得”1.基本要求(1)了解翻译的得失关系(2)掌握翻译得失之间的取舍2.重点、难点重点:翻译得失的取舍难点:对得失的理解3.说明:让学生学会舍弃4.重点考核:翻译得失的取舍四、教学安排及方式五、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开卷)2、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测验及作业:30%,期末考试:70%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姜倩何刚强著《翻译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参考资料:(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Orientation:介绍本课程目标/内容等
2
讲授/讨论
预习资料
了解课程
检查准备情况
翻译的本质
2
讲授/讨论
预习/复习资料/翻译练习
知识点的掌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与发言
翻译的过程
2
讲授/讨论/练习评述
预习/复习资料/翻译练习
自编教材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1.学生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翻译概念和翻译知识(A5.1)
2.学生的翻译和翻译评价能力得到提升。(B2, C2)
3.学生的中、英双语能力得到提升,文化理解进一步加深(A5.3)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
(Class Schedule
知识点的掌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与发言
翻译的分类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讲授/讨论/练习评述
预习/复习资料/翻译练习
知识点的掌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与发言
翻译的标准
4
讲授/讨论/练习评述
预习/复习资料/翻译练习
知识点的掌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与发言
语言、文化
与翻译
6
讲授/讨论/练习评述
预习/复习资料/翻译练习
知识点的掌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与发言
译者的主体性
4
讲授/讨论/练习评述
预习/复习资料/翻译练习
知识点的掌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与发言
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6
讲授/讨论/练习评述
预习/复习资料/翻译练习
知识点的掌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与发言
翻译研究前沿
4
讲授/讨论/练习评述
预习/复习资料/翻译练习
知识点的掌握;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作业与发言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is a mandatory course for all undergraduates of English majors during the3rdsemester.In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 essential concepts and major theor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course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such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lati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rontier in translation studies. Case studies are employed to explain the theories, and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ies. This course aims at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in their future study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Course Type)
必修;Mandatory
授课对象
(Audience)
英语本科大二学生;Second-grade English undergraduates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英语、汉语;English,Chinese
*开课院系
(School)
外国语学院;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考核方式
(Grading)
期末论文(50%);平时成绩(50%)
Finalpaper (50%); class performance (50%)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翻译概论》,董晓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出版社,2012-10第1版;ISBN 978-7-5663-0375-2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英语读写(1/2/3)English Readingand Writing(1/2/3)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朱一凡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翻译概论》为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课时间为第3学期。该课程是翻译研究的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讲授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同学们了解翻译所涉及的多方面的问题。课程内容涵盖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翻译的本质和过程,翻译的分类,翻译的标准,影响翻译的因素,译者的主体性,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翻译研究前沿等。课程围绕实例的分析展开理论讲述,帮助同学们由浅入深地了解翻译的最基本概念、最基础知识,旨在为以后的翻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翻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EN262
*学时
(Credit Hours)
32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中文)翻译概论
(英文)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
课程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