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合集下载

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新要求:一、音乐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乘凤扬帆的大船,与之同行的教师只有尽快调整行为,转变角色,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音乐新课程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

作为课程改革中的音乐教师基本素质面临新课程的挑战。

二、在音乐新课程标准导引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教师在新课程的舞台上扮演一个新的角色,教师将走进新课程规定的不同以往的课堂生活情境,音乐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以往的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音乐新课程的变化。

音乐课程标准将成为重塑音乐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一般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

认真的教师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提问,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

教学效果是教师预设的:教师只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把知识进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也许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学会了,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习惯:虽然音乐新课程有新的标准、新的教材,但至关重要的是新的教学过程。

什么样的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大纲里对教师已经有了新要求,至于什么样的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这个要求?只要是师范类的教师并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就能够适应新课程。

新课程的要求,主要是与学生互动学习,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把握课堂主题、形式、节奏、气氛、时间等环节,利用多媒体传授知识、传输信息、搜索相关素材以及平面设计形式等。

总之,年轻的教师进入这个角色更快些。

歌曲《七子之歌》教学目标: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最终要由我们来实施。

如何实施教学,成为我们每一位高中教师面临的任务。

有的教师在初读了高中课程标准后说,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比,高中新课程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真不知今后高中的课该怎样上了。

这是个别高中教师的感觉吗?对实验区高中教师的调查表明,已经站在高中新课程大门口的教师们,对于即将面临的“上课”,是欣喜与顾虑交织在一起。

顾虑一:教学的新理念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能否转化为‘可操作’的‘现实’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以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理念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

教师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高中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最终要靠教师自己。

顾虑二:面向全体学生是否意味着降低教学水准?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意味着降低高中生物教学水准。

生物学课程标准是所有健全学生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最低要求。

《标准》着眼于这个基本要求的同时,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放开的,没有规定上限。

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生物学教师在保证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要求。

要求:一是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二是课堂提问及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性;三是努力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四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根据难易程度分级编组。

顾虑三:在高中新课程中,教学方式将如何变化?传统的讲授还有没有用武之地? 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就是好课吗?在高中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在主题教学中应尽量设置情境、激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有利于三重教学目标的实现。

但探究不应成为主题教学的惟一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主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讲授方式依然是有效的。

顾虑四:与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相比较,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内容、数量和类别都有显著地变化。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浅谈新课程教学中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分 析 和 反 思 自己 的 教 育 教 学 行 为 , 整 课 堂 设 计 , 高 课 堂 调 提 效 益 , 学 探 究 和 摸 索 出 的经 验 、 训 记 录 着 教 师 的 教 学 科 教 教 研 , 对 提 高 我 们 数 学 教 师 的 专 业 文 化 水 平 具 有 现 实 、 极 这 积
么 . 探 明这 一 点 , 应 据 此 进 行 教学 . 要 并 ”
让 学 生 带 着 对 旧 知 识 的 体 验 进 入 课 堂 , 动 新 旧 知 识 的 带
迁移 , 学生“ 让 自奋 其 力 . 自致 其 知 ” 让 学 生 带 着 新 知 自我 对 , 照 现 实 , 动 转 化 . 握 “ 的概 念 ” 让 学 生 有 足 够 体 验 , 主 掌 活 . 这
模 式 来 教 学 , 此 , 求 教 师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 善 于 发 现 问 题 因 要 要 和 提 出 问 题 .要 具 有 敏 锐 的洞 察 力 和 丰 富 的 想 象 力 . 师 自 教 身 应 具 备 宽 厚 的 基 础 知 识 和现 代 信 息 素 质 , 师 要 善 于 创设 教 “ 创新 的 自由 空 间 ” 为 学 生 提 供 更 广 阔 的 学 习 园 地 , 导 学 . 指 生改 进 学 习方 式 .
数 学 学 习与 研 究 2 1 8 0 0 1
鸯 G QNN AlY 瀵AA

课 改 前 沿
霉9 6 ≥
◎ 梁 新德
( 西 上 恩 中学 广
551 ) 3 5 8
数 学 内容 多 , 及 面 广 , 象 性 、 论 性 强 , 学 生 的 能 涉 抽 理 对 力 和 思 维 等 方 面 要 求 很 高. 多 数 学 生 在 数 学 学 习 中 投 入 的 大 时 间 较 多 , 的 精 力 较 多 , 用 的 资 料 最 多 , 而 得 不 到 理 想 花 使 然 的成绩. 究其 原 因 , 认 为 和 传 统 数 学 教 学 有 密 切 关 系 , 统 我 传 数 学 教 学 忽 视 新 课 程 、 理 念 、 教 学 对 数 学 老 师 的要 求 . 新 新 新 课 程 对 数 学 老 师 的 要 求 高 数 学 课 程 评 价 不 是 评 价 学 生 . 是 评 价 教 师 . 是 新 要 而 这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新理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所熟悉和运用的,这些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专业技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对其作出回应,同时也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教师教学技能包含的内容(一)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处理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2.全面掌握教材体系3.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处理: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尽量多地掌握知识的精华、强化能力和陶冶情操。

具体要求:①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②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③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寓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中,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相统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一种目标明确、有计划、有组织的“教”与“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的过程。

(三)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师要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正确而巧妙地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等各种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基调,使他们以高昂的探索精神和坚韧的学习毅力,愉快而生动地投入学习,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创设富有引导性的导入,以启迪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四)教具的使用与演示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复杂的问题,将直观的教具等教学辅助手段,直接或用媒体传递的方式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对象的形态、特点、结构、性质或发展变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教学演示技能的运用,要与讲课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五)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调控课堂教学气氛是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调控,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二、教师教学技能与新课程的关系(一)新课程理念给教师教学技能发展以新的内容新课程理念给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这种新内容是以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理论为依据的,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也是以这个为前提而发展的。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10项准则内容(一)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10项准则内容(一)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10项准则内容
在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应当时刻
铭记自身的职业责任和行为规范。

以下是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的10项准则内容:
1.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应当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潜能,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

3.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勇于接受挑战
–面对教育领域中的挑战和难题,教师应勇于尝试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5.保持学习态度
–教师应保持学习的态度,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6.树立正确职业观
–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坚守教育事业的初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7.与家长密切沟通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8.注重团队合作
–教师应重视团队合作,积极与同事协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经验,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9.关注学生情感健康
–重视学生的情感健康和心理需求,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关怀。

10.弘扬社会正能量
–作为教师代表,应当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的10项准则内容,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以此为指导,发挥自身的教育使命,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教学一般行为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6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学生;②不辱骂学生;③不大声训斥学生;④不冷落学生;⑤不羞辱、嘲笑学生;⑥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②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形式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做研究型教师

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做研究型教师

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做研究型教师一零九中学王静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做研究型教师内容提要通过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数学教师肯定了新教材,但有少数教师并未体会到新教材的编写思想,个别教师不能将新课标、新教材的新要求和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更好的体验到科学研究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逐步由“教书型”向“学者型”与“研究型”转变。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教材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及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则为今日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在教育改革中,核心问题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其中最为关键的又是教材内容的变革。

在教育改革中,教材内容的变革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而教材改革成功与否又直接受制于师资水平。

天津市初中数学新一轮的改革已开展三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数学教师适应新教材了吗?体会到新教材,新课改的理念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微型调查。

1 调查过程与说明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50份问卷,实际回收42份,问卷共设15道多选题与1道问答题。

多选题的回复率为100%,问答题的回复率为79%,回复问卷的42名教师中,65%是高级教师,21%是一级教师,14%是二级教师。

调查样本涉及市属重点校(2所),区重点校(6所),一般校(2所)。

样本虽小,但我们在取样时注意了样本的层次性、代表性与典型性。

1.1 调查目的与内容新教材的编写很好地体现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它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的精神。

新教材的主旨一改以往的“升学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素质的“国民基础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方面做着有益的尝试。

但是,无论多么好的教材,都是需要教师来贯彻和落实的。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的要求,这样的新理论对新时代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的教师。

1.学科综合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

新课程提倡各科知识的互相渗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要不断开发课程资源。

2.课堂的即时生成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民主化、开放化,学生可畅所欲言,很多问题是无法预见的,这可能会让我们教师防不胜防。

只有不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才会上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这样的课堂自然会精彩纷呈。

3.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教师还抱着当初在学校学的那一点点知识来应付教学,自然会捉襟见肘,陷入困境。

所以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上完一节课,我们总有些感受,要么感觉神清气爽,要么感觉心烦气躁,在这种情绪的波动中,我们完全可以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得意之处是什么,或者自己的失败之处是什么,憋气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如何改进等等。

如果上完课后感觉木然,无喜也无忧,那就值得警惕,这种职业的麻木感很可怕,它能消磨掉人的意志和激情,让人在懈怠总一天天地重复着单调的日子,以至毫无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就更要反思,最简单的反思就是想想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收获了多少?课程的哪个环节处理得最好?哪个环节还有待提高?这样回忆教学流程、检点教学得失,既有利于自己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人往往是在反思中走向进步的。

三.乐于合作——做合作型教师。

合作学习能改善教学系统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知品质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

1.与同行合作。

新课程提倡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如其中综合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仅靠教师个人现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时间及能力去独立解决和完成是不可能的。

新课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论文

新课程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论文

谈新课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新的课程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理想,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任务,同时也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转变旧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关爱、赞赏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关爱、了解每一位学生,然后对每一位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魏源曾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具体表现在:①尊重、关爱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关爱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关爱“留守”学生;④尊重、耐心教育有严重缺点和弱智的学生;⑤特别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在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切实做到不体罚、辱骂、训斥、冷落、嘲笑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专长、独特的创新;②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微小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喜悦;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提出的疑难问题;⑤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口头语言。

这样的教学行为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二、帮助、引导学生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是成长中的人,是学生。

职责在于: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②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有教无类的原则,就像医生遵循“救死扶伤”的原则一样;③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主动的选择,愉快的体验,还要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④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⑤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⑥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并促进反思;⑦帮助学生锐意创新,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上学习惯;②课前准备习惯;③课堂学习习惯;④认真完成作业习惯;⑤读书习惯;⑥仔细审题和认真计算的习惯;⑦勤学苦思,质疑困难的习惯;⑧保持愉快,遇事冷静,处事谨慎的习惯。

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要求

联片教研伴我成长——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小余坪学校张明省“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

因此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

(一)为学生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1.备基础这个基础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方法与能力基础、已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也包括教师相关方面的相对基础,前者是强调教师要了解学生,后者则强调教师要了解自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方可做到师生双方在课堂上进行有效、高效的沟通。

2.备方法这里所说的备方法备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在广泛、通透的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彻底深刻的发掘,才能彻底明了这个内容到底在借助哪些知识载体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提高哪方面的认识、进行哪方面的熏陶,从而敲定本节内容的生长点,找到教法和学法的落脚点。

在选择教法和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记住把握这样几个关键词语:“方法”、“使用”、“效果”、“目的”。

有些教师对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原则并不做深入探讨,平时教学中只注重快节奏,而到做公开课时便为了选择教法而选择教法,但由于对其应用和把握没有充分积累和深刻理解,结果往往是流于形式、简单堆砌。

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自然难以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教学效果难如所愿,究其原因:其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所导致的肤浅。

其二就是由于教师在选择教法上没把握好“方法”、“使用”、“效果”、“目的”几个词之间的关系。

简言之,“效果”是近的,“目的”是远的,近的达不到远的就是空中楼阁;“方法”“使用”的好,自然“效果”就好,“效果”好“目的”就容易达到。

3.备设计在透彻地分析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并做好相关方法的准备后,就要进行教学设计了。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把握好三点:⑴ 不要一成不变的设计。

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

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

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一、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中新课程已经逐渐走向全面推广。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在新课程下,教师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教学行为,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那么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呢?二、以学生为中心在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中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让他们成为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并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三、促进自主学习另外,在新课程下,促进自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答案。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尽可能地鼓励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指导。

四、创新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在新课程下,创新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五、注重评价最后,在新课程下,注重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案。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六、结语总之,在高中新课程下,教师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教学行为,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其中,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自主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和注重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

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

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

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

新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新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淞欣学校教师业务培训学习资料)主讲人朱木林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

因此,此次课改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不仅在于能否全面更新广大教师的教学(课程)观念(包括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课程实施观、课程评价观等),而且在于能否真正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包括角色扮演、策略谋划、操作落实、工作模式等)完全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一、角色扮演上的新要求——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赏识者;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极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施予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表现为教师单独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实质上是片面地学习,如听课、练习、记忆、应试和接受评定等)。

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尽管强化了知识掌握,突出了技能训练,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是极不利的。

此次理念新颖、力度空前的课程改革,旨在消除或减少以往应试课程教学过于浓重的指令性色彩,解放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促进师生创造力的充分释放。

这就必然引发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换,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用新的理念来活化、创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其具体要求是:(一)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和赏识者。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现代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以外的各种途径获得知识信息,教师稍不留神其知识面就可能不如学生,这也要求教师要做到“学无止境”。

教师既要向书本学、网络学、社会学、名师学,更要向自己的学生学;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是一种观念,更需要行动。

教育是教育人、影响人、改变人、提升人的素质的事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与赏识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教学行为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教学行为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我国第八次课程会议的召开,对教育是个质的飞跃。

教师是新课程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

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

课程,需要一批有意识的教师来操作。

从理论上,以及实践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的成败。

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一、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教学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的功效。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人为本。

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2. 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新课标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强调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探究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新课标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6. 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多元化,以及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
学生主导学习: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创造学生主导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教师应该设计任务和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等。

强调实践与应用:新课程标准倡导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应该通过实践性任务、案例分析和项目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和现实生活中。

个性化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个性化教育,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差异化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应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包括使用多媒体资源、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应用程序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式学习环境。

情感价值观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师应该通过教育活动和课堂管理来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这些要求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目标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教师应该持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论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试论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

教学管理课程教育研究178 学法教法研究4.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致的,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的有效性,使其更有针对性,学校与家庭教育必须要形成合作关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QQ ,微信等与学生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教育。

同时,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三、结语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加强与儿童的沟通交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同时还要积极与家庭合作,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1]宫玉苹.探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5).[2]杜红海.浅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1).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也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经验和习惯。

新的理念不断涌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去面对,去反思,去探索,去解决。

特别在语文的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善于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与同伴合作。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塑知识新素养魏书生说:“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

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

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

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

新课改对师生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师生教学行为的新要求

新课改对师生教学行为的新要求[摘要]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师生要由知识性教学转向发展性教学,由传授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由师生之间单一的授受关系转向多重交往关系,由教师教教材转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主导教学转向引导教学;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学习方式的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封闭式学习转向开放式学习,由“学会”转向“会学”,由机械性学习转向策略性学习,由墨守成规地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学生教学行为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和学的行为(言语和行动)。

它既包括内隐的行为,也包括外显的行为,是多种行为的总和。

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知识的获得、经验的积累、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教学行为,若无教学行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者都非常重视教学行为及其研究,把它看做是教师重要的获知之路和手段。

然而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教的行为和灌输,而忽视学生学的行为和启发,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和教学效率下降。

在新课程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

①这一精神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转变“教”的方式1.由知识性教学转向发展性教学。

我们进行的各种教育研究和改革都是朝着一个最根本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首先必须突破片面追求智育的知识性教学,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教学。

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处理好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新课程都规定了自身的标准,以此代替过去的《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包含了各门课程的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这三类目标蕴涵了中小学生的基本素质,认真地按照课程目标对各个学期的教材内容加以分解,形成各个学期各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融为一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淞欣学校教师业务培训学习资料)主讲人朱木林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

因此,此次课改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不仅在于能否全面更新广大教师的教学(课程)观念(包括课程目标观、课程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课程实施观、课程评价观等),而且在于能否真正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包括角色扮演、策略谋划、操作落实、工作模式等)完全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一、角色扮演上的新要求——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赏识者;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极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表现为课程容的施予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表现为教师单独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实质上是片面地学习,如听课、练习、记忆、应试和接受评定等)。

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尽管强化了知识掌握,突出了技能训练,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是极不利的。

此次理念新颖、力度空前的课程改革,旨在消除或减少以往应试课程教学过于浓重的指令性色彩,解放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促进师生创造力的充分释放。

这就必然引发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换,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用新的理念来活化、创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其具体要:(一)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和赏识者。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现代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以外的各种途径获得知识信息,教师稍不留神其知识面就可能不如学生,这也要求教师要做到“学无止境”。

教师既要向书本学、网络学、社会学、名师学,更要向自己的学生学;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是一种观念,更需要行动。

教育是教育人、影响人、改变人、提升人的素质的事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与赏识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二)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这里的“开发”包括两方面的容:一是指“开发学生的潜能”。

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

二是指“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是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

因此,它不仅是指教科书,还包括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新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课标、课本),还是“体验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

这就意味着,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容都有自己的解读,使给定的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衷于做管理者,制订了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这样不准做,那样搞不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警察”的角色。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互教互学。

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淡化权威,建议学生应该做什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得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做到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教师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和创造者。

此次课改把全面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这首先要求现代教师要做研究型、反思型和创造型教师——也就是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还要学会观察、记录、访谈、收集资料并用量化或质化的方式处理资料,以达到对教学情境的透视和理解,对个人在其中的表现作重新认识和调整。

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研究、反思和创造,既是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策略谋划上的新要求——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为前提、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宗旨,来谋划创新教学实施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由于单纯大角度向传授知识技能和训练应试能力倾斜、无忽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知识形成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因而带来教学中的“五式”现象愈演愈烈(“五式”即“注入式”,其特点是教师主宰,大量注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条式”,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强调式、反以逾越,崇拜条条、反对质疑;“单向纵深式”,其特点是集中力量“深挖洞”、求深求难,重纵向深入、轻横向发散,专攻教材、“考纲”而不及其余,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理性淡化式”,其特点是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感悟,不管文科理科、不论什么性质的学习容都一律拿来条分理析、逻辑演绎、“标准化”处理;“苛严管束式”,其特点是只信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约束、不讲自由,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出却吝惜赞赏)。

上述“五式”倾向普遍存在表明,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创新素质”这一教育教学的重点,事实上正是目前基础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的薄弱点。

随着课改的整体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

那么,如何才能将新课程的这些新理念变成自身的教学行为、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呢?我们认为,要在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扮演角色的基础上,勇于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教学惯性,大胆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一)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切实把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变成学生感悟知识形成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和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的过程。

传统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一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教学目标)。

为落实学科素质教育,此次课改提出要努力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观),而且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这是因为,对一门学科而言,过程体现了该学科的探究步骤和探究方法,结论则表征了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

在学科教学中,师生对概念原理体系的探索步骤及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策略等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而学科本身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师生相应的探索步骤及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同时无数事实也证明,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最终积累的知识质量和在实践上能造铸的成就,主要地不是取决于他先前在学校中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与他是否在学校学习中形成了综合的独立学习能力、是否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关。

所以,新课程非常重视课程实施过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实质上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探索新知时的经历与思考和获得新知时的感悟与体验,关注他们是通过怎样的策略与方法获得新知的,并为学生人格的整合发展提供时空。

早在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指出:“不好的教师只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

”实践表明,不仅一个真正的知识主要地不是靠教师教的,而是靠自己学的;而且成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主要地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自己在学习实践中感悟、探索和锻炼出来的。

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与新课程相吻合的过程观、参与观为指导,无论是教学的优化设计还是有效展开,都要从落实“三维”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足够的时空出发。

其具体策略有四:一是以学生的初始才能为基础来设计教学的起点,也就是要通过对课堂教学容和学习主体(学生)的科学、客观地分析来确定“务实”的教学起点,而不是以教师的主观判断或经验为基础来确定“理想”的教学起点;二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既要充分挖掘“知识技能”方面的素材,更要充分挖掘“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素材,并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有效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绪生活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三是要在教学过程的展开中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借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判断以及相应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具体化等思维活动来凸现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四是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来及时获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馈的有用信息,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展开作出动态的调整或调适。

(二)实施科学的学习管理,做到“系统控制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统一规格”、突出“齐步走”,对学生在学习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学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关注不够,因而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他们“在尽可能达到相对较高的一般学习目标的同时,个性特长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实施新课程要求我们,既要保证国家统一的课程计划和学科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又要促进学生具有自身特征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这就必须实施科学的学习管理,采取“系统控制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所谓系统控制,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或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的学习目标,这也就是基础教育的目标;学生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提高学习目标,但不作统一控制,即“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系统控制的容主要包括目标定向、达标过程的组织与引导、学习结果的检测与评价以及学习情绪的调控等。

系统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并能判断自己目标达到的水平。

系统控制的具体操作策略:一是课前精心研究策划并制定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计划(或叫导学计划);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建议和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时空条件等;三是精心组织、协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根据学生的行为反应及时反馈娇正,利用其学习成果及时予以激励;四是随着学生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可逐步提高教学的开放度,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并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补救,以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教师主要发挥促进作用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条件。

所谓个别教学,就是指由于学生在学习的兴趣、爱好、风格、学力基础等方面都有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注意对教学进行系统控制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分类指导,实施差异教学或个别教学,使其在尽可能达到相对较高的一般学习目标的同时,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