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产业布局共37页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之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ppt文档)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 地区》提出,在后起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 达地区由于要素报酬率较高,投资风险较低, 因此,要吸引大量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 要素和重要物质资源等由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 地区,从而在一定时期内使发达地区与不发达 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产业集中超 过一定限度后,往往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现象。
20节 第三节
目录
•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和
原则
• 产业集聚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定义
产业布局又称产业分布或产业配置,是产业在空间上的结构,是指一 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形成 •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自然因素对产业布局有不同的影响?自然因素对不同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和生产发展的影响?自然因素对区域性分工和生产发展的影响经济因素?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市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基础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集聚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分工对产业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区域分工又称地域分工它是各地区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以专业化生产为主的产业结构通过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间交换形成完整的工业生产区域体系
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提出区域增长极概念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极化效应和扩
散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区域不平衡增长理论,极化效应和涓流效
应
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就是根据区域经济由点 及轴发展的空间运行规律,合理选择 增长极和各种交通轴线,并使产业有 效地向增长极及轴线两侧集中分布, 从而由点带轴、由轴带面,最终促进 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经济学产业布局PPT课件
第3页/共92页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19世纪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以来,在第三 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产业布 局理论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 同的理论流派。
1.成本学派理论。
❖ 成本学派是最早的产业布局学派,其理论的核心是 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该 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龙哈特,主要代表人物是韦 伯。韦伯之后成本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胡佛、赖 利、艾萨德等。
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对象直接来自大自然,各 种自然资源的分布,也就是相应的第一产业分布的 地区。同时,各种农作物、不同种类的树木、禾草 等的生存环境不同,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所以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制约着第一产业的布 局。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与生物资源共同 综合作用,决定大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
第23页/共92页
四、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历史基础、 市场条件、国家的政策、法律、宏观调控、国际政 治条件、价格与税收等。
(一)历史基础
产业布局具有历史继承性,已经形成的 社会经济基础对再进行产业布局具有重大影响。在 进行产业布局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积 极因素,改变其不利的方面,使产业布局合理化。
(一)产业布局条件
产业布局条件是指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它 包括多种因素,既包括物质化的硬环境,也包括非 物质化的软环境。
第11页/共92页
(二)产业布局特点
产业布局特点主要指以下几个内容: ❖ 第一,各个产业由于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不同,
而在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特征。 ❖ 第二,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
中国和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为指导,开创了公有制条件下产业布局理论: 1.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指导我国产 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19世纪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以来,在第三 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产业布 局理论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 同的理论流派。
1.成本学派理论。
❖ 成本学派是最早的产业布局学派,其理论的核心是 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该 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龙哈特,主要代表人物是韦 伯。韦伯之后成本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胡佛、赖 利、艾萨德等。
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对象直接来自大自然,各 种自然资源的分布,也就是相应的第一产业分布的 地区。同时,各种农作物、不同种类的树木、禾草 等的生存环境不同,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所以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制约着第一产业的布 局。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与生物资源共同 综合作用,决定大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
第23页/共92页
四、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历史基础、 市场条件、国家的政策、法律、宏观调控、国际政 治条件、价格与税收等。
(一)历史基础
产业布局具有历史继承性,已经形成的 社会经济基础对再进行产业布局具有重大影响。在 进行产业布局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积 极因素,改变其不利的方面,使产业布局合理化。
(一)产业布局条件
产业布局条件是指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它 包括多种因素,既包括物质化的硬环境,也包括非 物质化的软环境。
第11页/共92页
(二)产业布局特点
产业布局特点主要指以下几个内容: ❖ 第一,各个产业由于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不同,
而在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特征。 ❖ 第二,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
中国和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为指导,开创了公有制条件下产业布局理论: 1.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指导我国产 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十四章布局
土地政策
通过调整土地供应、地价等手段,影 响企业和项目的选址,进而调整产业 布局。
产业政策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 向和目标,引导企业和资源向优势产 业集聚。
效果评估
政府政策调控的效果需要定期评估,包括政 策实施前后的产业分布变化、经济增长、就 业变化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 度。
市场机制在产业布局中作用
• 产业布局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等。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 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通过引导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可以形成规模效 益和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可以保护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通过优化产业布 局和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可以提高就业机会和人民收入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 和谐发展。
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
和支柱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02
优化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创新园区等空间载体,引导相关产业在
空间上集聚发展,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市空间结构。
03
完善配套设施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引导产业布局方向,同时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自 主选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化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
政府政策调控应与市场机制相协调,避免政策对市场机制的过度干 预和扭曲。
加强监管和评估
政府应加强对产业布局政策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政策实施效果符合 预期目标,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
通过调整土地供应、地价等手段,影 响企业和项目的选址,进而调整产业 布局。
产业政策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 向和目标,引导企业和资源向优势产 业集聚。
效果评估
政府政策调控的效果需要定期评估,包括政 策实施前后的产业分布变化、经济增长、就 业变化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 度。
市场机制在产业布局中作用
• 产业布局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等。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 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通过引导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可以形成规模效 益和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可以保护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通过优化产业布 局和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可以提高就业机会和人民收入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 和谐发展。
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因素,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
和支柱产业,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02
优化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创新园区等空间载体,引导相关产业在
空间上集聚发展,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市空间结构。
03
完善配套设施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引导产业布局方向,同时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自 主选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化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
政府政策调控应与市场机制相协调,避免政策对市场机制的过度干 预和扭曲。
加强监管和评估
政府应加强对产业布局政策的监管和评估,确保政策实施效果符合 预期目标,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
产业经济学 第九章 产业布局
12.07.2021
整理课件
16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一个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应该以产业空间发展的自 然规律为基础。
经济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时,其产业布局应该考虑优先 发展某些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优势的地区
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其布局应考虑重点发展那些 经济落后的地区,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1、增长极布局模式
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 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 特定区域或城市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其周围地区进行扩散 ,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种集聚了主 导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区域和城市就被称之为“增长极”
理论含义: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根据地区特点,选择其主
12.07.2021
整理课件
14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产业布局应该以一个国家的地域为界限,因为 它是国家干预本国经济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 式涉及领土问题,因此必须以国家的领土主权 为基础,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在别国的领土上进 行自己的产业布局的。产业布局的目标是使产 业分布合理化,实现国家整体综合利益的最优 ,而不是局部地区利益的最优,因此一个国家 的产业布局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
12.07.2021
整理课件
13
(3)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 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1957年出版的《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 区》一书中提出来的。该理论不仅从部门间产业结构的差 异方面,而且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区域结构差异 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区域发展的多 样性。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布局上应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 鼓励和促进发达地区集中优势资源率先发展,通过差别性 产业布局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形成增长极,赶上国际经济 发展的步伐。在经济一定的发展之后,应通过增长极的扩 散效应以及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的转移控制贫富差距,在 产业布局上转而采用平衡发展战略,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加 速发展。
产业经济学 产业布局
艾萨德 : 俄林 : 弗农 : 除上述三个学派外,区位理论发展到本世 纪中期还产生了行为学派、社会学派、历 史学派和计量学派。 (四)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 局理论。
1.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 其核心内容是: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 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力的企业在 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 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 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 2.点轴理论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 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产业、特别是工业 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
3.工业化社会中期的地区性产业布局。 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地区,产业结构由轻工业为主体转向重 化工工业的迅速增长,工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
开始迅速发展。
4.工业化社会后期的地区性产业布局。 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运行特征是: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 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 长,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评价:韦伯作为区位理论的奠基人,在产 业布局学的发展历史上,第一个将工业区 位理论系统化,提出了一系列概念、指标 与准则,其后区位理论发展无不受其影响。
杜能与韦伯的区位理论的产生是产业布局 理论形成的标志。他们的思想与理论对20世 纪30年代以来产业布局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 深远的影响。
二、地区性产业布局 地区性产业布局是地区产业运行在空间上的实现,它主要研
究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地区内部各产业空间组合
的最佳形式和一般规律,以求合理地利用本地资源,求得
最大的区域效益。
(一)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依据 1.自然环境上有一定的类似性和关联性。 2.经济发展与布局现状有相似性和互补性。 3.拥有实力雄厚的经济中心。
产业经济学 第十二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
间
规
律
均衡布局或者说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布局。
第三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1、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经济区位 政治区位
3、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基础 市场条件 战略政策 价格与税收 国内外政治环境
2、自然因素
地形地貌 气候条件 河流水系 自然资源
4、人口因素
生产者角度 消费者角度
5、科技因素
技术进步 技术革新 新科技要素
战略区位论:认为企业区位决策过程涉及不同的企 业行为主体,包括竞争对手、政府、工会等。因此,企 业在区位选择过程中会受到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
新经济地理区位论:包括地理学界的“新经济地理 学”和经济学界的“新经济地理学”,前者强调制度、文 化、关系网络和历史演化等非经济要素对产业布局的 影响。而经济学界的“新经济地理学”主要强调内生集 聚效应对产业区位的影响。
——古斯特.勒施
目录
01 PART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理论发展
02 PART
第二节 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 则与规律及战略
03 PART
第三节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04 PART
第四节 中国产业空间布局与成 因机制
05 PART
第五节 产业集群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理论发展
1、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古典区位论 新古典区位论 现代工业区位论
市场指向性:产品不易保存、难以运输或成品运输费用 占整个生产成本较大份额的特点。同时,该类产业需要靠近 市场来就近获取市场信息,随时掌握市场变化等。这类产业 通常是为当地消费者服务业的产业,如食品、生鲜、饮料、 家具以及第三产业等,一般都集中分布在城市生活区周围。
资金技术指向性:高度依赖资本和技术投入,其主要特 点是基建生产投资大、技术设备庞大、工艺复杂等。资金技 术指向型产业主要包括冶金工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石油化 工、重型机械工业、汽车制造业、电力工业等基础和重工业。
产业经济学-第十一章 产业布局与集群基本理论知识35页
精品汇编资料图11-1 杜能圈模式图)自由农作圈(提供鲜菜、牛奶等))轮作农业圈(主要提供谷物,谷物与饲料作物轮作)谷草轮作圈(提供谷物为主、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
是圈层中面积最)三圃式轮作圈(提供畜产品为主,土地休闲);(6)畜牧圈(大量土地牧放或种植牧草)图11-2 区位多边形假设原料、燃料和市场有M 1,M 2,…,M n 个,运量分别为的距离分别为r l ,r 2,…,r n ,总吨公里为S 22()()ni i i m X X Y Y -+-∑图11-3 费特的贸易区边界B两地各自所需的生产费用和运费以及其他条件均相同时的.一般区位理论俄林的一般区位理论认为,地区是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地域单位。
从一国内各地区由于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既导致区际贸易的开图11-4 中心地理论模式变化模式:①在市场作用明显的地区,中心地分布要以最有利于物资即形成合理的市场区。
一个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能力可辐射到个次一级中心地,因而一个高级中心地所拥有的市场范围就是个次一级中心地。
假定上一级中心地所支配的下一级图11-5 三层市场网络第二种,大城市形成后,交通线将发挥重要作用。
距离交通线近的扇面条件有利,距离交通线远的扇面不利,工商业配置大为减少,这就形成了近郊经济密度的稠密区和稀疏区,从而构成一个广阔的地域范围内经济图11-6 经济景观(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年代以来,是西方产业布局理论的多样化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深化、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不仅使近代区位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发展,而且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区位理论。
产业经济学课件:第9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
产业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带。
第四节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自然条件
2.自然资源
(二)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
3.资本的供给
(三)社会因素
1.经济区位
2.人口
3.社会历史因素
(四)技术因素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关的组织因素
2.加工技术
3.运输技术
4.与技术相
第五节 案例——创意产业
上海创意产业集群
•
2006年10月,在米兰举行的意大利国际创意产业会议上,欧盟公布
了一项调查结果:上海和纽约、伦敦、东京将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
四大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促进新企业不断衍生
1、产业集群完善的地方配套体系、良好的创新氛围,使产业完整产业链体系,促使企业在产业集群内“落地生根”,除非
整个产业链出现转移,企业才会考虑迁移到其他地区。
形成地区品牌
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产业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
走进了商界和政界的讲坛。
一、产业集群狭义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作为提高生产力的商业环境以及区域竞争力和创新的决定因
素而提出的,其初始概念是创新性集群的概念。
◆根据波特(M. Porter)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
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
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第9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4
5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产业集群的类型与特点
产业布局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
第四节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自然条件
2.自然资源
(二)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
3.资本的供给
(三)社会因素
1.经济区位
2.人口
3.社会历史因素
(四)技术因素
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关的组织因素
2.加工技术
3.运输技术
4.与技术相
第五节 案例——创意产业
上海创意产业集群
•
2006年10月,在米兰举行的意大利国际创意产业会议上,欧盟公布
了一项调查结果:上海和纽约、伦敦、东京将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全球
四大创意产业发展中心。
促进新企业不断衍生
1、产业集群完善的地方配套体系、良好的创新氛围,使产业完整产业链体系,促使企业在产业集群内“落地生根”,除非
整个产业链出现转移,企业才会考虑迁移到其他地区。
形成地区品牌
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产业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
走进了商界和政界的讲坛。
一、产业集群狭义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作为提高生产力的商业环境以及区域竞争力和创新的决定因
素而提出的,其初始概念是创新性集群的概念。
◆根据波特(M. Porter)的定义,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
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
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第9章
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4
5
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产业集群的类型与特点
产业布局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
产业经济学 第11章 产业布局
➢ 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的决定性影响 ➢ 自然资源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间接影响 ➢ 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8
稳固的地质基础是制造业、建筑业发展的前提。 平原区利于大规模现代化耕作、灌溉,有开阔的 场地供制造业、建筑业使用和发展各种运输线路, 是最优的产业布局场地;山区、丘陵多地势起伏, 影响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不宜发展保鲜的果 品和消耗原材料、燃料多的制造业;盆地地区, 空气流通差,不宜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
气候除对农业影响最大外,对水利枢纽、航海航 空以及旅游业等影响很大;水不仅影响农业布局, 还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原料,内河航运、海洋航运 则直接使用水的浮力。
19
三、人口因素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两方面的属性对产业布 局都有深刻的影响。
➢ 作为生产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作为消费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此外,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宗教差异,导致了市 场需求特征的多样性,要求产业布局应根据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种类和规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 层次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0
增长极布局通常与点轴布局及网络布局共同构成一个系统的 区域布局模式,它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由点及线、由线及面 的空间演化规律,这一规律是区域经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 段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及城市体系的不断 完善而必然呈现出的区域空间变化格局,也是区域产业布局 必须遵循的规律。增长极布局、点轴布局和网络布局模式显 然是适应于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模式,但它 们不是截然分开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实际上它们是相互 融合、相互补充的。对于同一个区域来说,也可以认为是在 时间上继起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布局模式。
20
四、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基础 市场条件 国家的政策 法律 宏观调控 国内、国际政治条件 价格与税收条件
18
稳固的地质基础是制造业、建筑业发展的前提。 平原区利于大规模现代化耕作、灌溉,有开阔的 场地供制造业、建筑业使用和发展各种运输线路, 是最优的产业布局场地;山区、丘陵多地势起伏, 影响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不宜发展保鲜的果 品和消耗原材料、燃料多的制造业;盆地地区, 空气流通差,不宜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
气候除对农业影响最大外,对水利枢纽、航海航 空以及旅游业等影响很大;水不仅影响农业布局, 还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原料,内河航运、海洋航运 则直接使用水的浮力。
19
三、人口因素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两方面的属性对产业布 局都有深刻的影响。
➢ 作为生产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 作为消费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此外,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宗教差异,导致了市 场需求特征的多样性,要求产业布局应根据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种类和规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 层次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0
增长极布局通常与点轴布局及网络布局共同构成一个系统的 区域布局模式,它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由点及线、由线及面 的空间演化规律,这一规律是区域经济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 段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及城市体系的不断 完善而必然呈现出的区域空间变化格局,也是区域产业布局 必须遵循的规律。增长极布局、点轴布局和网络布局模式显 然是适应于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布局模式,但它 们不是截然分开的,更不是相互对立的,实际上它们是相互 融合、相互补充的。对于同一个区域来说,也可以认为是在 时间上继起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布局模式。
20
四、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基础 市场条件 国家的政策 法律 宏观调控 国内、国际政治条件 价格与税收条件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七章——产业布局与集群
第七章 第一节
地区性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 (1)增长极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借鉴增长极理论指
导产业布局。主要在东部地区重点培育一批增长极,比如经 济特区的设立、开放城市的确定、各类开发区的建设等,对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在,我国 中西部地区同样可以推行这种增长极模式,通过多层次的增 长极带动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发展。 • (2)点轴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是增长极和生产轴理论的 延伸,比如T字形的产业带、字型产业带、弓箭型产业带、 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
(二)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第七章 第一节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
人口
社会 历史
行为
集聚 与分
散
基础 设施 条件
市场 因子
技术 因素
第七章 第一节
以信息技术(IT)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新型基础 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什么是新型基础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的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基础设施是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以数字型基础 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蓬勃兴起,拥有广阔发展空间。所谓新型基 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 础设施体系。从新基建涉及的范围看,目前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信 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布局又会受到国际产业转移 和世界分工的影响,世界产业的空间格局也在迅速发生着变化, 世界经济地理正在被重塑。
第七章 第一节
三、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