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1课《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物质的分类-说课一等奖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物质的分类-说课一等奖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 了解分散系、液体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2. 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个性,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变化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等手段对分散系、胶体进行研究,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类的思想进行研究物质、观察物质、认识混合物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二、重点与难点
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及分类方法的思想实质
三、教学过程提纲
四、板书
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一、分类的方法
1.树状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
概念: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3.练习并小结
二、预习混合物的分类并记录ppt的问题。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1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一、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单一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只用一种标准进行分别归类的分类方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课题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型新课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中提到“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 这两部分内容。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是新增加的一部分内容,是伴随化学新课程应运而生的。

教科书通过“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好处。

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中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法进行学习,教科书又列举了“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并安排了“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了解,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

同时也复习了初中学过的知识,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掌握分类方法及其意义3.初步形成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中的分类实例,体验分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2.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分类领悟分类在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方面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分类的标准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策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视频资料】垃圾分类观看让学生树立分【投影】图书馆中的书籍、超市里各因为书、商品都按类别类意识,确定分种商品、网页信息。

摆放好了类的方法【提问】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交流讨论(图书馆、商引导学生明确己所需要的图书或者是迅速挑出所需场、药房、查字典、户分类方法在生要的商品、信息呢?籍管理)产生活中的重【提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学生思考、回答要作用。

用到了分类的方法?学生:够提高人们工【总结】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作、学习的效率,使人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只是一种手段。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等奖公开课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等奖公开课ppt课件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BC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待学)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待学)第二节
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待学)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2、交叉分类法 Na2SO4 Na2CO3
钠盐 按阳离子分 碳酸盐 按阴离子分
K2CO3
钾盐 按阳离子分
K2SO4
硫酸盐 按阴离子分
从上面的分类来看,多种物质的分类呈交叉状态。这是由 于有的物质具有多种属性,所以在分类时,就会呈现交叉 状态。这种分类法也称交叉分类法。对事物认识较全面,弥补
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角色多重性
分类的角度(标 准)不同
1.分类依据:
氧化物的分类
【交流与讨论】
请你根据“氧化物的分类”完成“酸的分 类”,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可以从哪些角度对酸进行分类?
氧化物
从组成 元素分
从性质分
金属氧化物 CuO、Fe2O3、Na2O
非金属氧化物 CO、P2O5、H2O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CO2、P2O5、SO3 CaO、CuO、Na2O
二元酸: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H3PO4
按是否有 氧化性酸: H2SO4、HNO3
氧化性: 非氧化性酸:HCl
按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3、HCl、 H2CO3
难挥发性酸: H2SO4、H3PO4
碱的分类:
按碱性 强弱: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课标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邓达斌【教学目标】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方法】讨论、讲授【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引入】若要到“日新”超市买一瓶洗发水,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思考与交流】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

【板书】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师生交流】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类【点评】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师生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钠盐。

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

因此可以说,【点评】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板书】1、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学生活动】案例2、见课本P25,图2-3、树状分类法【板书】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某种标准再进行分类的方法。

【实践活动】按照P25图2-3作出的树状分类图,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小结】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化学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二)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

知识

技能
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

方法
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2、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重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难点
制备胶体的实验









三、胶体( cood )
[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今天我们重点先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三、胶体( cood )
1、胶体的分类
[投](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投影比较]
[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
[旁白]图中红色箭头(粗)代表入射光线,黄色箭头(细)代表散射光。当光线照射到胶体粒子上时,有一部分光发生了散射作用,另一部分光透过了胶体,无数个胶粒发生光散射,如同有无数个光存在,我们便可发现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

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

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

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

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

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1)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学习探究 2】 【归纳总结】树状分类法便于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uO+H2
Cu+H2O
B.C+2CuO 2Cu+CO2
C.Fe2O3+3CO2
Fe+CO2
D.Fe+CuSO=FeSO+Cu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 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归纳整理】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 类,都是依据一定的
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思考与交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按组成)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化合物(根据组成)
[学习探究 1 ] 【归 纳总结】一类物质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树状分类法,各种树状分类法间的交叉 现象在所难免,这就是交叉分类法。
重点: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难点:能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新课导入】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
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
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 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Βιβλιοθήκη 二氧化硫B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D
苛性钾
醋酸 碳酸
石灰石 苏打
水 三氧化硫
5. 下 列 物 质 : ① H2O ② NaCl ③ H2SO4 ④ Ca(OH)2 ⑤ Fe3O4 ⑥ CuSO4 · 5H2O ⑦ HNO3 ⑧ AgNO3 ⑨ NaHCO3 其 中 属 于 氧 化 物 的 是 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授课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授课课程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二、课型:新知识课
三、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多样性。

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

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
活动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学习
六、教学重点: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建立分类思想,体会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体会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七、教学过程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一第2章_第1節物質的分類教學目標:1.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2.通過查閱資料等手段,濃度按不同的方法對物質進行分類3.感悟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常見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難點:常見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新課導入1.從圖書館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圖書或從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選到所需要的商品2.實驗教師能從藥品室中順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試劑或用品新知學習指導閱讀提出問題: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有哪兩種閱讀教材第20頁至21頁有關內容思考交流提出問題:請嘗試對所學的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化學物質分為純淨物和混合物純淨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化合物分為氧化物、酸、堿、鹽(各類物質都還可以再分類)化學反應可分為化合、分解、置換和複分解四種基本類型歸納整理不論是對化學物質還是對化學反應所進行的分類,都是依據一定的分類標準。

分類標準不同,則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思考討論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如按組成、能否電離、結構)對化合物進行分類化合物(根據組成)化合物(能否電離)化合物(根據結構)新知學習思考討論純淨物和混合物的比較:從有無固定組成和結構、有無固定熔沸點、化學性質等方面純淨物混合物有固定組成和結構無固定組成和結構有固定熔沸點無固定熔沸點保持該種物質的化學性質保持原有物質各自的化學性質學習探究歸納總結一類物質可能有多種不同的樹狀分類法,各種樹狀分類法間的交叉現象在所難免,這就是交叉分類法學習探究歸納總結樹狀分類法便於知識的積累和記憶,也是化學上常用的分類方法板書設計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一节物質的分類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1.化合物的分類2.化學反應的分類3.交叉分類法4.樹狀分類法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2.認識丁達爾效應3.逐步探究膠體與濁液、溶液的區別4.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膠體及其主要性質難點:丁達爾效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新課導入 1.從學過的溶液組成導入2.從納米科技簡介導入新知學習指導閱讀提出問題:什麼是分散系、分散質和分散劑?閱讀教材第22頁有關內容歸納整理分散系:把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或多種)物質裏所得到的體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规划1.地位和功能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

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

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分类的三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案
【温故知新】 1. (自学、讨论)什么是酸?酸的通性有哪 些(能写方程式的,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课堂生成】 2. (自学、讨论)什么是碱?碱的通性有哪些(能写方程式的,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课堂生成】 【课堂研讨】 1. (自学、思考)分类对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有什么意义?你能对你学 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
【巩 固练习】 1. 已知淀粉溶液与蛋白质溶液均为胶体。现应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在半透膜袋内装有一
定量的淀粉溶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将盛有混合物的半透膜浸入蒸馏 水中,反复换水多次。最终在半透膜 袋含有的分散质是什么? 最终半 透膜袋内的分散质只有唾液淀粉酶 酶是蛋白质,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后变成了溶液。
⑷水在电解时,阴极能生成氢气。因为水中含有氢单质。×
⑸因为硫酸(H2SO4)中含有氢分子,所以硫酸属于混合物。×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 2.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第 2 课时)
【温故知新】 3. (自学、讨论))什么是胶体?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分散质粒子介于 1nm~100nm 之间的分 散系为胶体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⑵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 趣。
【学法指导】 课前实地观察,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实验探究。师 生互动,教师在学习过程 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类比、自主探究学会分类的科 学方法。 §2-1 物质的分类(第 1 课时)

3.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A.氧化钙,洁净的雨水
B.氢氧化钾,含铜 80%的氧化铜样品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1课《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1课《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1课《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过对物质的分类,重点强调分类的标准和交叉分类法。

知道溶液和浊液性质的区别,但不知道二者在微观本质上的不同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教学难点: 制备胶体的实验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胶体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 (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 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 [讲]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三、胶体( colloid ) 1、胶体的分类 [投](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讲]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 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中化学 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物质的分类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第1节 物质的分类  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与素养:1.认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学会对常见物质分类。

(宏观辨识)2.感受分类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①Na 2CO 3⎩⎨⎧按其组成的阳离子来分类,属于钠盐按其组成的阴离子来分类,属于碳酸盐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属于可溶盐②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2.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方法,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举例微点拨: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属交叉关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二、分类方法的应用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Ca ――→①CaO ――→②Ca (OH )2――→③CaCO 3 C ――→④CO 2――→⑤H 2CO 3――→⑥CaCO 3――→⑦CaO举例写出有关序号的一种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①2Ca +O 2===2CaO ;化合反应。

②CaO +H 2O===Ca(OH)2;化合反应。

③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复分解反应。

④C +O 2=====点燃CO 2;化合反应。

⑤CO 2+H 2O===H 2CO 3;化合反应。

⑥H 2CO 3+Ca(OH)2===CaCO 3↓+2H 2O ;复分解反应。

⑦CaCO 3=====高温CaO +CO 2↑;分解反应。

CO +CuO=====△Cu +CO 2是置换反应吗?提示:不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交叉分类法是对一种物质的多角度分类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省教学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3、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复习初中所学基本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基础上,能够从物质的组成与物质性质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过程与方法1、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并且经过师生间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成功地选择一种分类方法,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在后面的学习中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引入】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自主学习】学习课本P24第一、二段,阐述上述原因【小结】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感兴趣的事和物,我们不断的研究着,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物质,我们就必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主备人:李凤时间:2009年9月25日课程标准: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省教学要求:1、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了解胶体的重要作用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溶液、浊液等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分类法了解分散系概念和本质,并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2、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了解胶体的重要应用,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分类》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分类》课程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安排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这两部分内容。

物质的分类初中已讲过,但只是涉及了纯净物的分类,这里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的系统化。

对于本节,新课标的要求是“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感悟到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用分类法进行分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

(二)教材内容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物质分类及转化思想贯穿整个化学科学习的始终。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进行升华。

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和创新,在能力上提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水平如下: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由于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物质的共性,以及一些学生初中化学基础差,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反应的本质不理解。

因此在本节学习中不能准确的把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对于基本概念的分类、基本反应的分类,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同时,学生学生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和经验也能够对常见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归纳、找出事物的共性,进行简单的分类,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教案

10.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 ( )A.(NH4)2SO4 B.NH4HCO3 C. NH4NO3 D. NH4Cl 11.下列事实中,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 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 B 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 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D 向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1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 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胶体和溶液分离开来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取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 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13.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 ①蔗糖溶液、②硫酸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 不会发生凝聚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 Fe(OH)3 胶体中加入 Na2SO4 饱和溶液,由于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 这个过程称为 15.将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用此分 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1) 将其装入 U 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 色 ________ ,这说明 ,这种现 象称 为 ____________ (2) 向 其 中 加 入 饱 和 (NH4)2SO4 溶 液 发 生 的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 (3) 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 其原因是
【当堂检测 1】 ) B.C+2CuO 2Cu+CO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物质的分类-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物质的分类-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包头市第一中学张江生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是以纯净物为例,介绍了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本节课实质上是以混合物为例,继续学习分类方法,感悟分类思想在化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所以本节课学习分散系,一定要突出分类的思想,丁达尔效应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它可以说明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现了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科学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2、通过实验探究熟悉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真理的精神,和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丁达尔效应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美,在美中体验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3)分类:①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②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3种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3、胶体的性质和简单应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七、教学反思1.学生活动多,实验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2.选择了核心内容进行探究,突出了重点----分类方法。

3.设计了两个很好的对比实验围绕着“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进行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1课《物质的分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过对物质的分类,重点强调分类的标准和交叉分类法。

知道溶液和浊液性质的区别,但不知道二者在微观本质上的不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教学难点: 制备胶体的实验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胶体
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 (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 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 [讲]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三、胶体( colloid ) 1、胶体的分类 [投](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讲]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 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板书]2、胶体的制备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步骤: 1、取烧杯盛25m L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加热至沸腾;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一般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