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研究进展1.
核型分析方法研究及进展
分裂 相并 拍照 、 大 的 照 片 中剪 下各 条 染 色 体 、 这 些 在放 将
染色体按形态 、 长度进行配对 、 再次粘贴从而获得核型图。
这 种实验 方法 的精确 度 比较 低 , 作 量 大且 易 发 生 错 误 , 工
核型 图的效果 也无 法保证 。 在 此时期 出现 了一些 核型分 析标 准 , 为研 究工 作带 这
3 2
安徽农学通报 , n u A . c B l 2 1 1 ( 3 A h i Si u1 0 2,8 1 ) . .
核 型 分 析 方 法 研 究 及 进 展
窦笑菊
( 西藏职业技术学 院农林 系, 西藏拉萨 80 0 ) 50 0
摘
要 : 色体核型分析是 生物 学研 究中常用的 实验 方法。核 型分析技 术 区别 于传统 的形态鉴 别, 细胞水 平上研 染 在
, 这些 标 准 一直 沿
1 植物 核 型分 析方 法 的发 展 过程
植物核型分析的过程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染色体形态
分析 时期 和显 带分 析时 期 。
1 1 染色体 形 态分 析 时 期 . 核 型分 析 的 最初 阶段 , 由 于 没有 显微镜 、 计算 机 以及 相 关 统计 学 知 识 的 支持 , 研究
核 型分析 是遗 传学 的基本 技术 之一 。近 6 ~ 0 来 , 0 7a 核型分 析 在人体 和 动 物 中 的应 用 获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人 类基 因组计 划 的实施 , 得 对人 类 染 色 体 的研 究 , 使 由单 纯 的形 态描述 深 入 到对 结 构 、 功能 的探 索 。然 而 , 物染 色 植 体 核型分 析 的进展 远 远 落 后于 人 类 染色 体 研 究 。 由于植 物体 核 型研 究 的难 度 高 于 动物 , 而 , 找 可 以广 泛 应用 因 寻 的实验 方法 , 现有 的核 型分 析 技 术 进行 革 新 , 之 更 适 对 使
人类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医学遗传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人类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目的】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常用方法及G分带的带型特征,会初步识别G分带人类染色体。
【实验原理】将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细胞的核型(karyotype),这通常是用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相片剪贴而成。
在显带技术问世以前,人们主要根据染色体的大小、着丝粒的位置,将人类染色体顺次由1编到22号,并分为7组。
但要想精确、有把握地鉴别每条染色体是比较困难的。
70年代初出现了染色体显带技术,不仅解决了染色体识别困难的问题,而且为深入研究染色体异常及基因定位创造了条件。
将染色体标本用显带方法处理后,再用Giemsa染色,这类技术称为G分带,通过显微摄影,就可得到G带染色体的显微相片。
【实验方法和步骤】(1)胰酶液的配制:称取胰酶0.2g溶于100mlHanks液中,搅拌30min,用1mol/L NaOH调pH值至7.0~7.2,冷冻保存(最好现配现用)。
(2)先将胰酶液水浴加热到37℃。
(3)将染色体标本浸入胰酶液中,作用时间几秒到几十秒不等,依标本存放时间长短而定(标本需预先经60℃~70℃烤2h,或37℃恒温老化5~7d。
若标本太新鲜,则染色体有些毛糙)。
(4)取出玻片标本,在生理盐水中过一下,再用蒸馏水洗。
(5)Giemsa染液染色8min。
(6)自来水洗、晾干。
(7)镜检:选择分散及显带良好的分裂象,在油镜下观察。
如观察到染色体变粗并显得边缘毛糙,有时甚至呈糊状,是处理过度了。
观察细胞的标准:1)细胞完整,轮廓清晰,染色体在同一平面上均匀分布。
2)染色体形态和分散良好,最好无重叠现象,即使染色体个别重叠,也要能明显辨别。
3)所观察的染色体长短大致一样,处于同一有丝分裂时期。
4)在所观察的染色体周围没有多个或单个散在的染色体。
(8)显微摄影,将相片上的染色体逐个剪下,按丹佛和人类染色体遗传学命名的国际机制(ISCN)排列编号。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核型染色体分析报告染色体核型分析弱精染色体核型分析46 xn 染色体核型分析46 xy篇一: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依据。
许多特异性染色体畸变和特定的恶性血液病亚型相联系,因而成为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的重要指标;诊断时的染色体核型对恶性血液病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染色体畸变可作为监测白血病缓解、复发及突变的重要参考指标,也为分子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比如t(9;22)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预后很不好,应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WHO制定的恶性血液病分型系统中,将染色体核型作为最重要的分型及诊断指标,发现重现性异常的染色体可提前作出AML的诊断。
很多染色体异常导致特异性的白血病融合基因。
染色体分析除用于各类恶性血液病患者,如急、慢性白血病、MDS、MPNs、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还可用于儿童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的染色体检测,以及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诊断。
但是染色体分裂相的制备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时间长,因此导致临床染色体的诊断缺乏及时性,往往发报告时间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细胞分裂才能完成,因此需要细胞具有良好的分裂活性,部分患者的细胞不分裂就不能观察到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相(正常染色体分裂相,核型排列后如图3和图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确诊和治疗。
此外染色体一般只能分析20-30个分裂相细胞,敏感性只有百分之一,当异常细胞比例较低时,也难以发现异常的染色体。
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判断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尤其对一些复杂染色体异常,或异常较小的染色体,往往难以正确判断。
采用染色体全自动扫描暨自动核型分析系统可以加快染色体检测和发报告速度。
通过加用一些促细胞分裂的试剂可增加可供分析的核型。
图3 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图4:正常女性核型 46,XX不同血液恶性肿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见表2,具体介绍如下。
实验一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一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检测染色体异常,诊断染色体疾病,并研究染色体的进化和遗传变异等重要问题。
一、染色体核型概述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体,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按形态、大小和着丝点位置等特征进行配对、对分和分离。
每个染色体通常具有一对相同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点位置等特征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不同种类的细胞具有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例如,人体细胞核中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包括2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22对为自动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对染色体进行分类,了解其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基础。
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染色体制备、染色体着色和染色体观察等步骤。
(一)染色体制备染色体制备是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常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包括:髓细胞染色体制备、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制备和组织细胞染色体制备等。
1.髓细胞染色体制备:将骨髓细胞进行培养、采集,离心沉淀细胞,用低渗透碘液进行溶解和沉淀,使用甘油进行固定,最后用酸性醇固定。
2.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制备:通过血液采集,将血中的白细胞离心沉淀,用低渗透碘液进行溶解和沉淀,使用甘油进行固定,最后用酸性醇固定。
3.组织细胞染色体制备:将组织细胞培养、离心沉淀细胞,用低渗透碘液进行溶解和沉淀,使用甘油进行固定,最后用酸性醇固定。
(二)染色体着色染色体着色是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染色体着色方法主要有:Giemsa着色法、雷尼染色法、苏丹Ⅲ染色法等。
其中,Giemsa着色法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其原理是将染色体进行固定和醇解处理,再进行核蛋白、DNA染色,使染色体呈现出淡紫色或暗紫色。
(三)染色体观察染色体观察是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最后一步。
可以使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进行观察和记录。
生物制片显微绘图染色体和核型分析技术
(2)观察 描绘前,需要仔细观察标本片,熟悉切片中各种组织的 构造层次,重要鉴别特征的位置、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等。
(3)勾画轮廓图 ①用幻灯机或投影仪,将标本片投像于绘图纸上, 调整合适的放大倍数,用3H(2H)铅笔轻轻勾画出各个部位 的轮廓,不清晰的部位在显微镜下,用显微测量加以校正。② 小型材料,可以直接用描绘器进行勾画。③徒手勾画法。
4.药材粉末图绘制法
粉末图是描绘粉末药材中具有鉴别意义的组织碎片、 细胞或细胞内含物形态的特征图。绘制方法如下:
11、脱水透明(上行):用梯度乙醇将溶液逐步过度到无水状 态。 (30%、40%、50%(可过夜)、60%、70% (可过夜)、80%、90%、100%、 50%ETOH+50%PX、100%PX)
12、封片:树脂封片
二、冰冻制片法
冰冻切片
是借助低温冷冻将活体组织或新鲜组织快速 冻结达到一定的硬度进行制片的一种方法。 可省去包埋过程中的一切繁杂手续和时间能 够得到迅速的切片和显微鉴定结果。如手术 中等待冰冻快速病理报告,以病变性质而决 定手术方式和范围。
• 脱水
二甲苯+石蜡
二甲苯
• 切片 • 包埋 • 浸蜡
• 透明
蛋白胶
梯度乙醇
梯度乙醇
• 黏片
• 脱蜡 • 染色 • 封藏
树脂
• 透明
二甲苯
实验关键
1、取材:取材要有代表性,注意取材的时间、部位 和方向。
2、固定:F.A.A.固定液(F=福尔马林:40%甲醛 5ml;A=乙醇50%或70%90ml;A=冰醋酸 5ml),固定时间:10~24h以上。
青蛙染色体核型分析
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其染色体核型分析摘要: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种分类和鉴定的基本依据。
利用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制备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再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
通过计算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指数、着丝粒位置等三个重要参数,根据Levan(1964)划分标准,对虎纹蛙的染色体进行类型分类与排序,获得青蛙染色体的核型。
结果表明青蛙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6。
其中有5对大型染色体,8对小型染色体。
核型公式为:2n=26=22m+4sm.关键词: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核型分析;Photoshop软件引言:核型(karyotype)是指一个细胞内整套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的图像,通常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剪贴而成【1】。
对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的遗传组成、遗传变异规律和发育机制,而且对预测鉴定种间杂交和多倍体育种的结果、了解性别遗传机理以及基因组数、物种起源、进化和种族关系的鉴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Photoshop软件可将显微摄影得到的染色体照片进行剪切和分离,精确测量染色体各臂的长度及染色体全长,进行染色体的配对、排列,建立核型图。
Excel软件可依据染色体的各种参数构建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数据分析表,便于染色体间的分析比较。
一、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虎纹蛙,雌性(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提供)试剂:Carnoy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0.1%秋水仙素溶液、0.65%生理盐水、1/15mol/l磷酸缓冲液(pH7.4),Giemsa染液仪器:离心机、温箱、显微镜、解剖剪、解剖盘、镊子、刀片、烧杯、胶头滴管、注射器、试管架、10ml离心管、量筒、冰冻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等二、方法与步骤(1)秋水仙素处理:在实验前4小时,称得本组青蛙的重量为32.5g,按动物每克体重3μg的剂量,腹腔注入1ml含97.5μg秋水仙素的生理盐水溶液。
实验一 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一 染色体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人类正常染色体核型的组成; 2.掌握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
染色体核型:指一个物种所特有的染色体数目和每一条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如人类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细胞分裂中期是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最典型的时期,通过显微镜摄影,将选取伸展良好,形态清晰,有代表性的细胞分裂相进行高倍拍摄放大,得到照片,该核型可以代表该个体的一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从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的对比分析,进行染色体分组,并对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和随体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描述,从而阐明生物的染色体组成,确定其染色体组型,这种过程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分析也称核型分析。
染色体长度测定:可在显微镜下用测微尺直接测量或在放大的照片上测量得到。
通常以微米表示。
绝对长度:不稳定,只有相对意义。
相对长度:是每条染色体的绝对长度与正常细胞全部染色体总长度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是稳定的比较可靠的数据。
着丝粒的位置:常用Evans 提出的方法,即以染色体的长臂(L )和短臂(S )的比值来表示。
在常规染色的情况下,不可能全部识别每个染色体,因此根据染色体的长度和着丝点的位置,可将正常人的染色体分为7组,即A 、B 、C 、D 、E 、F 和G 组,其分布如下:这7组染色体的主要特征如下:A 组:第1,2,3染色体.在染色体中是最大的三对染色体,按长短和着丝点的位置彼此可以分开.B 组:第4、5染色体,具有亚中部着丝点的两对大型染色体,第4比第5稍长些,彼此较难于区分。
C 组:第6、7、8、9、10、11和12染色体。
具亚中部首丝点的中型染色体。
第6、7、8和11染色体的着丝点比第9、10、12染色体的着丝点更近于中央。
组内各染色体的大小也略有不同。
该组内的各染色体较难于配对和确定。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在NIPT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Z20201084)①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梧州 543002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技术在NIPT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黎永鉴① 闫丽琼① 朱昭颖① 【摘要】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对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检出胎儿的严重遗传缺陷,并在知情同意下行临床干预,是近年临床预防出生缺陷的常用手段。
NIPT 技术由于其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准确性高及无创性等优势,近年逐渐成为临床产前筛查的主流检测技术。
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细胞遗传学领域一直是确诊染色体畸变的“金标准”。
长期以来,该技术是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主要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局限性是对染色体的微小结构变异和基因变异不能有效检出。
CNV-seq 技术不但能准确检出常规的染色体异常,而且能对未知来源的染色体片段提供更为精准的检测信息,特别是5 Mb 片段以下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但CNV-seq 技术缺点是不能检出平衡易位和倒位等染色体异常,因此两种产前诊断技术的优缺点可互为补充。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 技术进行产前诊断,将会为NIPT 高危孕妇提供更为精确可靠的产前诊断结果,减少出生缺陷。
本文将对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 技术在NIPT 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做简要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侵入性产前检测 高危孕妇 染色体核型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二代测序技术 染色体畸变 产前诊断 doi:10.14033/ki.cfmr.2023.19.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19-0180-05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NV-seq Technique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NIP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LI Yongjian, YAN Liqiong, ZHU Zhaoy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19): 180-18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 technology is a common means of clinical prevention of birth defects in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for prenatal diagnosis, detection of fetal serious genetic defects,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 after informed consent.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ccuracy, and non-invasive,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 (NIPT)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technology for clinical prenatal screening in recent years.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technology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ng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and is also a first-line method for prenatal diagnosis of chromosomal diseases. The main limitation of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is that it can not effectively detect the small structural and genetic variations of chromosomes. CNV-seq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detect conventional chromosome number and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but also provide more accurate detection information for chromosome fragments from unknown sources. Microdeletion and microduplication of chromosome fragments above 5 Mb can also be detected. However, CNV-seq technology has limitations such as inability to detect balanced translocation and inversion of chromosomes, so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prenatal diagnostic techniques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Traditional karyotyp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NV-seq technology for prenatal diagnosis will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prenatal diagnosis results for NIP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and reduce birth defects.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review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NV-seq technology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NIP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Copy number variation Second 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Chromosome aberration Prenatal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 W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Wuzhou 543002, China 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年)等所示,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每小时就有103例缺陷儿出生[1-3]。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及核型分析(1)
图像分析
核型描述与命名
将观察到的染色体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 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染色体进行自 动或半自动的识别、测量和分类。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量特征,对 核型进行描述和命名,建立核型数据库。
数据解读与报告生成
数据解读
通过对核型数据的解读,可以了解待测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染色体变异情况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信息 。
更好的分裂相。此外,对于某些难以染色的标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
染色方法和染色剂。
结果判读和数据分析方法
要点一
结果判读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等特征进行识别。 对于异常染色体核型,需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要点二
数据分析
采用专业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比较正常和异常核型的比例、染色体变异类型及频 率等指标,评估标本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伦理道德审查
在应用染色体标本制备及核型分析技术时,应进行严格的 伦理道德审查。这包括评估实验目的、样本来源、数据使 用等方面的合规性和合理性,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道 德要求。
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
在染色体标本制备及核型分析过程中,应严格保护个人隐 私和权益。这包括确保样本信息的保密性、限制数据使用 和共享范围、尊重个人知情权和选择权等方面的措施。
人类染色体标本制备及核型分析
汇报人:XX
目录
• 染色体标本制备基础 • 核型分析原理及方法 • 人类染色体异常类型及影响 • 实验操作技巧与经验分享 • 临床应用前景与挑战
01
染色体标本制备基础
染色体概念及结构
染色体定义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信息 的线性结构,由DNA、蛋白质和 少量RNA组成。
核型分析方法研究及进展
核型分析方法研究及进展窦笑菊【摘要】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核型分析技术区别于传统的形态鉴别,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染色体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对植物进行分类,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对于植物分类、进化过程、以及属种间关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文综述了核型分析研究的发展过程,指出了目前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Karyotype analysis method is a basic technology in plants taxonom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morphology, Karyo- type analysis research plants chromosome at cellular level. The result is more reliable. It also has a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research of plants taxonomy, evol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genus. In this paper a summary was focus on the progress of karyotype analysis, pointing out the shortage and prospecting its further development.【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2(018)013【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显带技术【作者】窦笑菊【作者单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西藏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7核型分析是遗传学的基本技术之一。
近60~70a来,核型分析在人体和动物中的应用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使得对人类染色体的研究,由单纯的形态描述深入到对结构、功能的探索。
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研究进展1.
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BULLETIN・技术与方法・2008年第4期收稿日期:2007-01-07作者简介:闫素丽(1982-),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E-mail:yansuli2005@126.com通讯作者:安玉麟(1954-),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E-mail:nkyanyulin@163.com染色体核型是指某一物种所特有的一组染色体或一套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核型分析是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是物种分类的基本依据。
以核型为基础的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是指在显微镜下对特定染色体进行显微分离或显微切割,随后进行PCR扩增、DNA鉴定和克隆,进而可以快速的建立相应的DNA文库、筛选有用探针、构建特定区域分子连锁图谱等。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动植物遗传与进化研究中显示出了独特作用。
对近年来核型分析和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和前景。
1核型分析核型是根据细胞分裂中期浓缩的染色体形态结构建立的,核型模式图通常是将显微拍摄的染色体照片剪贴、整理、绘制而成。
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核型,因此核型是区别物种的基本遗传学依据,也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1.1染色体标本的制作过程1.1.1取材核型分析多以初生根的根尖为材料,因为根尖易培养、不受季节影响,且细胞分裂旺盛、集中、容易辨别。
李懋学[1]认为凡能进行细胞分裂的植物组织或单个细胞都可以作为取材的对象。
植物分生组织的生长具有一定周期性,这就限制了取材时间,一般认为取材应选在细胞分裂中期最为合适,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分裂中期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8:30 ̄11:30,但也有植物分裂中期的时间段不只一个,如阿拉伯茶[2]1d至少出现2个分裂高峰,因此,取材时要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时间。
1.1.2预处理核型分析的关键是预处理,合理的预处理能得到分裂相高,形态好的中期染色体。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为例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为例摘要:医学遗传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桥梁学科,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思考、分析诊断能力,从而更好地达到医学遗传学的学习目的。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目前随着国内外染色体显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光谱核型分析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使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成为可能,并且更为准确和高效,可以有效服务于早期诊断癌症及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分析技术日益发展的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教学也在不断迭代更新,由最初的染色体排序到如今将各种新兴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教学,帮助学生加强对染色体和相关疾病的认识[1]。
当前人类遗传病主要通过染色体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而所有新兴的染色体分析方法都以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进行效果评价。
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等方法,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1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定义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根据生物固有的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定,人为的对其进行配对、编号和分组,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目前最常用的分析技术有染色体显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光谱核型分析技术。
1.2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原理每个人的染色体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通过对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的对比分析,进行染色体分组,并对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和随体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描述,从而阐明染色体组成,确定其染色体并判断有无异常信息。
临床上通过对染色体形态进行观察来判断染色体有无出现异常从而对染色体核型进行报告。
[人体显微形态学]_实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人体显微形态学]_实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
人体显微形态学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是实验室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
它主要是
为了研究人体染色体G显带核型,以了解非常微小部分染色体结构和功能,从而可以准确
评估人体染色体安全性和染色体病变。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分子生物技术之一。
它包括
用荧光原子瞳(FISH)技术来检测和辨识人体染色体G显带上的特定片段,是按比例放大
微小结构的,目的是在极端放大的条件下观察其形状和染色体结构,以调查染色体G显带
核型的特征。
实验之前,需要准备染色体DNA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技术,提取
染色体DNA样本。
取染色体DNA样本,用供体核酸进行探针结合,以染色技术对染色体进
行染色,并在特定稀释条件下进行配对图谱比较,以得出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结果。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过程中,要采用专业的放大技术,如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
镜等,来放大染色体核酸片段的结构,以准确观察染色体G显带核型。
采用特定稀释技术,给出多种图形,作为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依据。
最后,运用解剖切片、拍片、再加以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染色,最后才得出染色体G
显带核型分析的结论。
比较同一组DNA样本中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结果,便可得出染
色体上显带特征的特点;进而确定人体染色体的安全性及疾病的分析结果。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是一种十分详细、复杂的实验,其实验步骤也十分耗时,但是
它为弄清染色体G显带的结构提供了最佳的依据,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实验备受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引言:核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细胞遗传学实验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结构。
通过核型分析,可以了解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以及染色体的异常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核型分析技术,深入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
实验方法:1. 细胞准备:从实验者手指上集取一小滴新鲜血液,将血液样品转移到离心管中,在37℃恒温箱中孵育20分钟。
2. 细胞分离:取出离心管,将血液样品缓慢加入热平衡后的无菌生理盐水中,使血液与生理盐水均匀混合。
使用移液管向离心管中加入几滴0.075%胷缓慢搅拌,使细胞溶解。
离心管再次放入37℃恒温箱中孵育5分钟。
3. 细胞染色:将上一步得到的细胞溶液倒在带标尺的载玻片上,然后用玻璃棒慢慢摩擦,使细胞均匀分布于载玻片上。
将载玻片浸入无菌水中,再浸入4%磷酸中,使细胞进行裂解,并在4℃下孵育5分钟。
4. 染色体显色:将载玻片转移到绿琼瑶水混合液中,加热显色约15秒钟,然后反复洗涤,使游离染料被冲洗掉,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成功得到了一份标本的核型分析结果。
在正常染色体图像中,我们清晰地观察到了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自动体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染色体根据大小和带有的着丝粒的位置,分别被编号为1-22对。
性染色体由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组成,男性为XY型,女性为XX型。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某些异常的染色体情况。
出现染色体缺失、错位或重复的异常现象,例如染色体18上出现三个染色体而非两个。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与染色体突变或遗传疾病有关。
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将有助于了解这些异常染色体的具体病因和治疗方法。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利用核型分析技术对人类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除了得到正常核型的基本信息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异常的染色体情况。
这些变异的染色体可能与染色体的遗传异常和疾病有关,为我们深入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和提供精确的诊断方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 (1)
实验四人类染色体的识别与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方法;2.了解人类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1.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生物体细胞所有可测定的染色体表型特征的总称。
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的形态、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或次缢痕等。
染色体组型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组型分析能进行染色体分组外,还能对染色体的各种特征做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是研究染色体的基本手段之一。
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鉴别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同时也是研究物种的起源、遗传与进化,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手段。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结构基因。
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
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毗邻关系也是较为恒定的。
人类的24种染色体形成了24个基因连锁群,所以,染色体上发生任何数目异常、甚至是微小的结构变异,都必将导致许多获某些基因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产生临床效应。
染色体异常常表现为具有多种畸形的综合征,称为染色体综合征,其症状表现为多发畸形、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异常,此外还可看到一些特征性皮肤纹理改变。
染色体畸变还将导致胎儿死产或流产。
染色体病已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危害较为严重的病种之一,染色体病的检查、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检查的重要内容。
1960年,在美国Denver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遗传学会议,讨论并确定正常人核型(karyotype)的基本特点即Denver体制,并成为识别人类各种染色体病的基础。
按照Denver体制,将待测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和确定是否正常,以及异常特点即为核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见表1。
表1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非显带标本)组别染色体序号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次缢痕随体I号染色体常见A 1-3 最大M(1、3)SM(2)B 4-5 次大SM中等SM 9号染色体常见C 6-12,X(介于7-8之间)D 13-15 中等ST 有E 16-18 小M(16)16号染色体常见SMF 19-20 次小MG 21-22,Y 最小ST 有(22、21)A组:1-3号,可以区分。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核型分析实验报告核型分析实验报告引言:核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生物体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
通过核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以及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分布情况,从而深入研究生物的遗传特性和进化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核型分析,对一种具体生物的染色体进行研究,并探讨其遗传特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为小麦种子。
2. 核型制备:首先,从小麦种子中取出根尖组织,并用0.01M的乙酸铀液进行固定。
然后,将固定的根尖组织在室温下用酶解液处理,去除细胞壁。
接着,在低温下用冰醋酸进行处理,使细胞质膨胀。
最后,将处理后的细胞悬液滴于预先冷却的玻璃片上,制备核型。
3. 核型染色:制备好的核型玻片,进行染色处理。
首先,将玻片浸泡在0.01M 的盐酸中,进行酸解处理。
然后,将玻片浸泡在0.01M的乙酸洗涤液中,去除酸性物质。
最后,将玻片浸泡在0.1%的醋酸洗涤液中,进行染色处理。
4. 核型观察与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核型玻片,并进行形态和数量的分析。
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染色后的核型玻片,我们得到了小麦的核型信息。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发现小麦的染色体呈现出一定的形态和数量特征。
首先,我们观察到小麦的染色体呈现线状结构,且长度不一。
这表明小麦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线状结构,且每条染色体上的DNA长度不同。
这种差异可能与小麦的基因组大小和复杂度有关。
其次,我们统计了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发现小麦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
这与小麦的染色体组成有关,小麦是一种二倍体生物,其染色体数目为两倍体的两倍。
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进一步地,我们分析了小麦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核型玻片,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上存在着一些明亮的带状结构。
这些带状结构是由染色体上的特定DNA序列组成的,它们可以用来标记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
通过进一步研究这些DNA序列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小麦的遗传特性和进化过程。
实验二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
1. 一般有四种方法。 常规的形态分析。选用分裂旺盛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制 成染色体组型图,以测定各染色体的长度(微米)或相对长度 (%),着丝粒位置及染色体两臂长的比例(臂比),鉴别随体 及副缢痕的有无作为分析的依据。
带型分析。显带技术是通过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 的不同区域着色,使染色体在光镜下呈现出明暗相间 的带纹。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带纹,甚至每个染色 体的长臂和短臂都有特异性。根据染色体的不同带型, 可以更细致而可靠地识别染色体的个性。
编号
1 2 3 4 5 6 ……
绝对 长度 (μm)
相对 长度
短臂 (μm)
长臂 臂 着丝粒 随体 染色体 (μm) 率 指数 有无 类型
染色体类型由臂比值确定。 Total length: μm P217
臂比(长臂/短臂)
1-1.7 1.71-3.0 3.01-7.0
>7.01
形态特征
m 中着丝粒染色体 sm 近中着丝粒染色体 st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t 端着丝粒染色体
染色体类型由臂比值确定。 Total length: μm P217
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
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
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
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
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
核型分析之染色体自动核型分析系统
核型分析之教师用图片
理20小时;b、幼根用0.05%秋水仙溶液处理7小时; • 固定:新配的材料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后,放
入70%乙醇中置于冰箱中备用。 • 解离:蒸馏水清洗后,放于1N盐酸中,60℃恒温水浴
10分钟。 • 染色和压片: 1. 镜检: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扫描显微分光光度法
0.1 8+ 0. = 66 1 ) 49 2. 2 弓8 6+ 0. 36, 日 E
4.3 .4 13 士27
3 .6 2 7 1 38 士 .7
3 9 0. 3+ 3 4 0. 4
32 士0 19 .5 .8
人外周血细胞中期染色体, 用低渗法制片, 吉姆萨染色〔, 幻 选用 3 个分散良好的细胞。
( 二)仪器
Rie 产 U i: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 eh : cr na v
配有透镜扫描 (es ne)附件, Ln Sanr c 最小等效 扫描步距为 0 5 s 以 Cm dr 83-K . t [, 0z 7 m o oo 02S e 微型计算机控制, 带有染色体扫描程序。 这种 程序是依据 Be Lm e e -a br r t定律而设计的剖 面 图程序,扫描点沿染色体中心轴从短臂末端向 长臂方向扫描, 并同时贮存各点的光度值, 然后
Z ag eg e a : an g i o e rpo - hn Fn d e l S ni M c s co ht t . c n rp t o
mer o Kaytp A ayi t y f roy e l s n s 本 文于 18 9,年 3月 1 9日收到 。
,3 。 夕
体的长度, 纵坐标为每点的消光值4, 2 继而由专 1 用数据处理子程序, 获得染色体绝对长度、 长短
的吸光度要大于着丝粒,从而形成两边高中间 凹的积分光密度图 ( 1。 利用计算机程序, 图 ) 可以准确地调整到着丝粒的中心位置 ,由此计
着丝 粒中 心位 置
算出 P q . 的绝对长度。 调整方法是同时压下 S IT 键和“ 键, HF <” 向左移动游标, 压下“ >”
1 实验一 核型分析与染色体显带技术.2010.09.11.1210
实验原理:
由于有丝分裂中期,各染色体有特殊的形态特 征,所以可以根据这些特征来区分不同的染色体, 同理,利用不同的核型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的物种 或染色体突变型。
实验材料:
染色体照片(一般使用晚前期,早中期染色体)、 眼科剪刀、小镊子、毫米刻度尺、电子计算器、 透明胶带。
人类染色体照片
人类男性核型分析图
3. 通过臂长比、染色体长度比确定核型(说明核型 对称程度如何)
4. 谈谈实验中的问题及感想。
• 荧光分带需要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分带 后的染色体标本不能长期保存,荧光容易变 暗或消失,故应用较少!
• Giemsa分带,根据处理条件不同,可分为 G-带、C-带、R-带、Cd-带、T-带、N-带等。 • 植物染色体Giemsa分带,除个别植物外, 不管何种方法,均产生C-带。
业:
1. 将照片中的染色体配对,按照染色体全长从大到 小的顺序进行排列,长臂在下、短臂在上,着丝 粒排在一条直线上,并标注各染色体的臂长比。 2. 照片中染色体是否来自正常男人或者女人的染色 体?为什么?这个人可能是唐氏综合症患者或克 氏综合症患者吗?
实验一 核型分析与染色体显带技术
实验目的及要求: • 掌握核型分析方法要点及用途 • 了解染色体显带技术及用途
一、核型分析
• 核型,也成为染色体组型,是指体细胞有 丝分裂中期细胞核的表型。 • 核型分析内容包括:染色体数目、组数 (X)、每一染色体形态结构、异染色质和 DNA的含量、核型对称程度等。
0.51-0.99 1.00
3A 3B 3C 4A 4B 4C
• 确定染色体大小 • 带型分析
克氏(Klinefelter)综合症患者 ——睾丸发育不全
唐氏(Turner)综合症患者 ——卵巢发育不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BULLETIN・技术与方法・2008年第4期收稿日期:2007-01-07作者简介:闫素丽(1982-),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E-mail:yansuli2005@126.com通讯作者:安玉麟(1954-),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E-mail:nkyanyulin@163.com染色体核型是指某一物种所特有的一组染色体或一套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核型分析是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是物种分类的基本依据。
以核型为基础的染色体微分离、微克隆技术是指在显微镜下对特定染色体进行显微分离或显微切割,随后进行PCR扩增、DNA鉴定和克隆,进而可以快速的建立相应的DNA文库、筛选有用探针、构建特定区域分子连锁图谱等。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动植物遗传与进化研究中显示出了独特作用。
对近年来核型分析和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和前景。
1核型分析核型是根据细胞分裂中期浓缩的染色体形态结构建立的,核型模式图通常是将显微拍摄的染色体照片剪贴、整理、绘制而成。
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核型,因此核型是区别物种的基本遗传学依据,也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1.1染色体标本的制作过程1.1.1取材核型分析多以初生根的根尖为材料,因为根尖易培养、不受季节影响,且细胞分裂旺盛、集中、容易辨别。
李懋学[1]认为凡能进行细胞分裂的植物组织或单个细胞都可以作为取材的对象。
植物分生组织的生长具有一定周期性,这就限制了取材时间,一般认为取材应选在细胞分裂中期最为合适,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分裂中期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8:30 ̄11:30,但也有植物分裂中期的时间段不只一个,如阿拉伯茶[2]1d至少出现2个分裂高峰,因此,取材时要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时间。
1.1.2预处理核型分析的关键是预处理,合理的预处理能得到分裂相高,形态好的中期染色体。
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研究进展闫素丽1,2安玉麟2孙瑞芬2李素萍2(1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010019;2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摘要: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种分类和鉴定的基本依据。
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重点综述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的操作规程。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显微切割微克隆ResearchProgressofKaryotypeAnalysisandChromosomeMicro-dissectionTechnologyYanSuli1,2AnYulin2SunRuifen2LiSuping2(1InnerMongoliaAgricultureUniversity,Huhhot010019;2InnerMongoliaAcademyof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Sciences,Huhhot010031)Abstract:Karyotypeanalysisisanimportantmethodforgeneticresearch,itisalsothebasisofplantclassificationandappraisal.Chromosomemicro-dissectionandmicro-cloneisacombinedtechnologyofcytogeneticsandmoleculargenetics,whichhaveabrightprospect.Themajorproceduresofkaryotypeanalysisandmicro-dissectionandmicro-cloneweresummarizedinthispaper.Keywords:ChromosomeKaryotypeanalysisMicro-dissectionMicro-cloning2008年第4期际操作中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是用低温对材料进行处理,处理温度一般在0℃ ̄8℃,常用的方法是用冰水混合物4℃对材料进行处理,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经济、安全。
化学方法预处理常用的试剂有:秋水仙素、对二氯苯、8-羟喹啉、α-溴荼和风油精等。
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试剂,秋水仙素毒性较强,价格较高,处理效果好,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对二氯苯预处理的效果与秋水仙素相当,也具有较强的毒性,价格较低;8-羟喹啉较适宜处理较大染色体的植物;α-溴荼对禾本科和水生植物的非离体材料处理效果较好[3];风油精处理的特点是经济、安全,近年来在水稻[4]、烟草[5]、平邑甜茶[6]等植物上采用过,效果较好,但未见用于其它植物。
1.1.3固定固定是用渗透力强的固定液将材料迅速杀死,使细胞保持原有状态[3,7]。
常用的固定液有卡诺氏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也有少数人用甲醇冰醋酸溶液(甲醇:冰醋酸=3:1)来固定材料。
1.1.4解离解离的目的是除去细胞壁与胞间层之间的果胶,软化细胞壁。
材料固定后应尽快解离。
研究表明,固定后立即解离的材料压片效果要优于固定后保存的材料[3]。
固定好的材料若不能及时解离应保存在70%酒精中。
材料解离方法有酶解法和酸解法。
酶解法是用低浓度的果胶酶(1% ̄2%)和纤维素酶(1% ̄5%)的混合液解离材料,解离时间一般在室温下2 ̄5h。
酸解法一般是将材料放入预热60℃的1mol/LHCl中解离,解离时间视不同的材料而定,一般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或更长[8]。
1.1.5染色为方便观察分析要对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有醋酸洋红、铁矾-苏木精、Schiff试剂、品红、改良的卡宝品红等。
染色时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染色剂,但染色时要保证细胞质不染色或染色浅,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1.1.6制片常用的制片方法有压片和涂片2种,常规压片法不固定,只要压片时盖玻片保持不动使染色体分散开来即可,此方法容易操作;涂片法要先将材料弄碎,使细胞均匀分散开,再制片观察,这种方法操作较复杂,但能使细胞更好的分散开。
1.1.7检片、封片在低倍镜下找到分散良好的中期相细胞后,调到高倍镜下观察拍照。
若不能及时对片子进行拍照或想短时间保存较好的片子,可以用石蜡、凡士林、甘油(稀释后加一滴甲醛)或无色指甲油把盖玻片的四周密封起来,置于冰箱冷藏室保存[8]。
1.2核型分析方法1.2.1手工核型分析法核型分析时通常按照李懋学[9]的标准来确定染色的数目、形态;按Stebbins[10]的方法确定核型类别。
其过程是选取数目完整,分散良好的染色体标本进行显微照相,照片放大后将染色体逐条剪下,以染色体长度和着丝点2个参数为依据对染色体进行人工配对,测量出长臂与短臂,并算出它们的平均值、相对长度及臂比,绘制出核型模式图。
由于这种方法是手工进行的,费时、费力、测量误差也比较大。
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型分析的准确性。
1.2.2染色体图像核型分析系统分析法染色体图像核型分析系统是一以电脑和手工核型分析步骤为基础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能够准确、快速、方便的将原始染色体显微图像转变为整齐的染色体分类图像,并能将结果分析、输出及储存[11 ̄13]。
因此,可以将研究人员从枯燥的手工测量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缺点是耗资较大。
1.2.3利用AdobePhotoshop软件进行核型分析电脑系统运用AdobePhotoshop软件,不仅能够很容易地完成染色体的配对排列,非常精确地测量染色体各臂的长度及全长,建立核型模式图,而且可以去除原照片中的斑点、划痕、调整亮度对比度、对交叉重叠的染色体臂进行修整等,使分析结果比较完美。
因此当此软件推出时,国内外许多人就尝试运用它在教学、科研及临床实践中进行核型分析[14]。
另外MicrosoftOfficeExcel可以以AdobePhotoshop软件测量的染色体长度数据为基础,绘制出精确的核型模式图[15]。
AdobePhotoshop软件与MicrosoftOfficeExcel软件的结合使用将会使核型分析结果更加完美,这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相比较费用大大降低,而且操作方便。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核型闫素丽等: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研究进展71生物技术通报BiotechnologyBulletin2008年第4期分析研究中。
2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最早是1981年Scalenghe等[16]创立的,它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但当时滞后的扩增技术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
随着1989年PCR技术与微分离、微克隆技术的结合,该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研究。
其技术流程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目标染色体的识别、微分离、分离片断的PCR扩增和鉴定等。
2.1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目标染色体的识别用于显微分离的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与常规制片基本相同,只是固定液中酸的比率要适当降低,以减少酸对DNA的破坏,宋文芹[17]在制片中用70%酒精取代了传统的固定液。
为使细胞质背景清楚,崔丽华等[18]采用去壁低渗法,提高了染色体分离的效率。
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使染色体尽量散开,易于识别目标染色体。
目标染色体的识别,早期报道主要是一些染色体容易识别的材料,如田靫等[19]对附加在TAI-27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进行了分离;何聪芬等[20]成功的分离了携带抗病基因的单价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所分离的染色体不受伤害,能够建立完整的DNA文库,但其缺点是只能识别一些容易辨认的染色体,对于复杂、难分辨的染色体很难操作。
分带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使得任意一条染色体或者染色体任意区段的显微切割成为可能。
田靫[21]将C-分带技术运用在小麦1D染色体的微切割上,并进行了微克隆。
2.2目标染色体的显微切割和分离目前染色体显微分离与切割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微细玻璃针法、激光显微切割法、流式细胞仪法、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和显微激光切割相结合的方法。
2.2.1微细玻璃针法微细玻璃针法是借助倒置显微镜用尖端直径不超过0.5μm的细玻璃针对目标染色体进行直接切割,将切割下来的染色体连同细玻璃针的针尖一同折断于放有蛋白酶K的Eppendorf管中,高速离心数秒后,将得到的染色体DNA用于PCR扩增或者-20℃保存备用。
这种方法是染色体显微切割的基本方法,其特点是技术要求较高、不容易掌握,但是其较低的费用使得这项技术已经在玉米[22]、花椰菜[23]、石蒜[24]和木本植物银杏[25]、欧洲山杨[26]、柚[27]等多种植物中广泛应用。
2.2.2激光显微切割法激光微束是20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问世后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