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逻辑学课件第二章
合集下载
《逻辑学》PPT全套课件

、
效的。
演
例1、所有金属都是导体,所有铁都是金
绎
属;所以,所有铁都是导体。(前提真, 形式有效,结论真)
推
例2、所有金属都是导体 ,所有塑料都是
理
金属,所以,所有的塑料都是导体。(前
的 有
提假,形式有效,结论假)
例3、所有金属都是导体,所有人体都是 导体; 所以,所有人体都是金属。(前
效
提真,形式无效,结论假)
传
逻辑
统
法国的亚诺德和尼柯尔《波尔-罗
逻
亚尔逻辑》
辑
英国的穆勒(Mill)《逻辑体系》
的
发
展
三 、 现 代 发逻 展辑 的 兴 起 与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 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
英国逻辑学家布尔建立了“逻辑代 数”
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命题演算和 谓词演算的思想
罗素和怀德海《数学原理》中建立 了这两个演算系统,使数理逻辑成 为一个新学科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1、肯定否定式:(小前提肯定一个选言肢, 结论否定另一个选言肢)
要么 p,要么q p
所以,非 q
((p∨q)∧p) →¬q
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
2、否定肯定式: (小前提否定一个选言肢, 结论肯定另一个选言肢)
要么 p,要么q 非p
所以, q
((p∨q) ∧¬ p) → q
如:所有学生都是认真学习的。 所有植物都是呼吸空气的。 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XX都是XX 所有S是P
一 、 思 逻维 辑内 形容 式与 思 维 的
又如: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 上湿。
2、如果摩擦,那么就会
生热。
如果怎样,那么就怎样。
逻辑学全部PPT

反对关系 A B C
A黑色 B红色
A、B 全异 A+B<C 对立有中
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文学作品 抒情诗 有线广播 无线广播 菱形 平行四边形 概念 判断 研究生 留学生 西藏高原 世界屋脊 好 坏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儿童 先进工作者 会计师 高级会计师 2.大学生A 运动员B 南方人C 人D 3.亚洲A 中国B 北京C 国家D 4.黑铅笔A 红色的B 白色的C 衣服D 5、18岁以上的人A 不超过40岁的人B 55岁 以上 的人C 6、违法行为A 犯罪行为 B 贪污犯C
B、仅2。
C、 仅1和2。 D、仅1和3。
如果甲和乙考试都没及格,那么丙就 一定及格了。
上述前提再增加以下哪项,就可以推出 “甲考试及格了”的结论? A、丙及格了。 B、丙没及格。 C、 乙没及格。 D、乙和丙都没及格。
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
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
所以,我不从狗门入。
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ຫໍສະໝຸດ 所以,李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5)如果物体摩擦,那么物体发热;物体没 有发热,所以,物体没有摩擦。
第二章 概 念
第一节 概念概述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第四节 定义 第五节 划分 第六节 限制与概括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 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必要条件推理
(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最不肖之人被派到最 不贤明的君主那里去
我是最不肖之人, 所以,我被派到最不贤明的君主这里来了。
三段论推理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水土不同
齐人在齐不为盗,入楚则为盗
逻辑学教程(第二章)课件

n 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 重合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 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 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
n (一)同一关系 n (二)真包含关系 n (三)真包含于关系 n (四)交叉关系
26
1.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 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 如: “鲁迅” (a)和“《阿 Q 正传》的 作者” (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 全重合,那么 a 概念与 b概念之间的关 系就是同一关系。
概念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 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例如, “民 族” 、“工人” 、“书” 、“树”等。
n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 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中进行。
20
例如:
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 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一个“我们班 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 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某个同学来自全 国各地”。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 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有的同学,也反映我 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 学是中国人”。前者表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 示非集合概念。
24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n 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 维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 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 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 究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外 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 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25
一、相容关系
第二章 概念
n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 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 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 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 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 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n (一)同一关系 n (二)真包含关系 n (三)真包含于关系 n (四)交叉关系
26
1.同一关系
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 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 如: “鲁迅” (a)和“《阿 Q 正传》的 作者” (b)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 全重合,那么 a 概念与 b概念之间的关 系就是同一关系。
概念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 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例如, “民 族” 、“工人” 、“书” 、“树”等。
n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 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
中进行。
20
例如:
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 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一个“我们班 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 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某个同学来自全 国各地”。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 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有的同学,也反映我 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 学是中国人”。前者表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 示非集合概念。
24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n 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 维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 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 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 究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外 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 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25
一、相容关系
第二章 概念
n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 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 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 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 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 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逻辑学ppt程树铭主编课件

15
思考题
1. 逻辑的涵义有哪几种? 2.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 什么是常项和变项?常项有什么作用? 4. 逻辑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
16
第二节 逻辑发展简史及逻辑的类型
逻辑发展简史 1、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产生距今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逻辑学的发源地有三个, 即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 古希腊是逻辑学 的主要发源地。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奠基人, 其主要著作是《工具论》。由于他的逻辑是以 概念研究为基础的,所以人们称之为概念逻辑。
41
第二,不要认为集合概念与普遍概 念有什么必然联系,更不要把普遍概念 等同于集合概念。例如:“城市”是普 遍概念,是非集合概念;“人类”是集 合概念,是单独概念。当然也有既是集 合概念又是普遍概念的,例如:“学生 会”、“森林”。
42
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体,普遍概 念反映的是类。普遍概念所反映的类与 类中的某个分子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 例如:森林和大兴安岭森林。集合概念 念所反映的集合体与集合体中的某个个 体之间的关系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例如:森林和树。
7
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逻辑的含义 1、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 2、专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3、某种特别的理论、观点(含贬义) 4、研究思维形式、规律、方法的科学
8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 维方法的科学。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认识一般要经过感性和理性两个阶 段。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人脑借 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7
逻辑学的发展
古希腊斯多葛派以及欧洲中世纪的一些 逻辑学家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逻 辑。在某些方面做了改进和细致的扩充。 于是古典形式逻辑逐步建立起来了。由 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对命题(假言命 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进行研究的 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人们把它称作“命 题逻辑”。
思考题
1. 逻辑的涵义有哪几种? 2.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 什么是常项和变项?常项有什么作用? 4. 逻辑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
16
第二节 逻辑发展简史及逻辑的类型
逻辑发展简史 1、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产生距今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逻辑学的发源地有三个, 即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 古希腊是逻辑学 的主要发源地。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奠基人, 其主要著作是《工具论》。由于他的逻辑是以 概念研究为基础的,所以人们称之为概念逻辑。
41
第二,不要认为集合概念与普遍概 念有什么必然联系,更不要把普遍概念 等同于集合概念。例如:“城市”是普 遍概念,是非集合概念;“人类”是集 合概念,是单独概念。当然也有既是集 合概念又是普遍概念的,例如:“学生 会”、“森林”。
42
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体,普遍概 念反映的是类。普遍概念所反映的类与 类中的某个分子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 例如:森林和大兴安岭森林。集合概念 念所反映的集合体与集合体中的某个个 体之间的关系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例如:森林和树。
7
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逻辑的含义 1、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 2、专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3、某种特别的理论、观点(含贬义) 4、研究思维形式、规律、方法的科学
8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 维方法的科学。 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认识一般要经过感性和理性两个阶 段。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是人脑借 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7
逻辑学的发展
古希腊斯多葛派以及欧洲中世纪的一些 逻辑学家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逻 辑。在某些方面做了改进和细致的扩充。 于是古典形式逻辑逐步建立起来了。由 于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对命题(假言命 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进行研究的 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人们把它称作“命 题逻辑”。
逻辑学讲稿2

PPT文档演模板
逻辑学讲稿2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其前后件之间 是否存在充分条件关系。例6:
如果明天不下雨,那么我们就去公园玩。
对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而言,只有在其前件真而 后件假的情况下,它才是假的;其他情况均为真。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值表。
⑵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假设有两个对象A和B, 只要A不出现,B就一 定不出现,则A构成B的必要条件,或者说在A和B 之间存在着必要条件关系。
不好,也许是因为家里有什么急事儿。
根据选言命题所断定的若干情况能否同时为真, 选言命题分为相容和不相容两种形式。
⑴相容选言命题,即断定对象的若干情况中至 少有一个为真也可能同时为真的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由肢命题和联结项两部分组成。 其联结项用符号∨(读作“析取”)表示。
PPT文档演模板
逻辑学讲稿2
选言命题的逻辑公式: p或者q,或: p∨q
由此得到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
⑵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以必要条件假言命
题为前提进行的推理。例10: 一个人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他不满18岁; 所以,他没有选举权。
PPT文档演模板
逻辑学讲稿2
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前后件之间逻辑关系的 特点,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正确形式,即“否
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
要么p,要么q。
PPT文档演模板
逻辑学讲稿2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其肢命题的真假。
一个由两个肢命题组成的不相容选言命题,在 其肢命题同真同假时为假,真假值不一时则为真。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 2.选言推理 选言推理即以选言命题为前提、并根据选言命 题的逻辑特性进行的推理。选言推理也有两种形式。
逻 辑 学(第二讲)

学生 大学生
女大学生
内涵 在学校或其它教育、 研究机构学习的人
外延 小学生、中学生、 大学生、研究生
内涵
在高等学校或其它 教育、研究机构接 受高等教育的人 内涵 在高等学校或其它 教育、研究机构学 习的接受高等教育 的女性(人)
外延
男大学生、女大 学生
外延 女大学生
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 共性:纺织品
• 特性:遮盖;擦拭;保洁;防污、增加美观;
“类”
• 事物由于属性相同或相异而分为不同的“类”。
• 属性相同的事物构成同类,属性相异的事物构成异类。
• 组成类的个别事物叫做类的分子。
• 如果一个大类由若干个小类组成,大类就叫做母类,小类
叫做子类。
• 例如:生物;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2.概念与语词的根本区别
概念属思维范畴,具有全人类性; 语词属语言领域,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汉语 英语 女孩 哈尼语 傣语 苗语 姑娘 girl 爱尼 仆少 咪彩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语词是一种语言形式。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语词只是表达概念、标志事物的一组符号。
概念必须借助词语来表达;
课堂练习:
• • • • • • • • • • 老赵是个大老粗,很不会说话,经常一开口就得罪人。 有一天他请四个朋友:张三、李四、王五、小刘吃饭。 结果,张三、李四、王五都如约来了,唯独小刘没到。 老赵随口就说了句:“唉,该来的怎么没来?” 张三一听,“该来的没来,那我就是不该来的咯,”于是转身就走了。 老赵一看,赶紧说,“怎么不该走的走了?” 李四一听,“嗬,不该走的走了,那我才是该走的呗。”扭头也走了。 老赵这下急了,追出去说:“我又不是说你。” 王五一听,“不是在说他,这不摆明了在说我呢,还是赶紧走吧。” 好好的一顿饭结果不欢而散。
逻辑学第二章概念

负概念: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非金属、不成文法、非理性。 表达负概念的语词往往带有无、非、不等字样。
如果不是在否定的意义下加以使用,即便带有“非”、“无”等字样的语 词也不表达负概念:非洲、无锡、不丹、不管部部长。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正概念和负概念
负概念与它对应的正概念处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 这个范围就是二者的外眼延之和——负概念的论域。
第四节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根据两概念外延有无重合的部分,可把概念的外延间 关系分为相容的关系和不相容的关系两种。
瑞士数学家:伦哈特 欧勒 运动圆圈图表示概念 外延间的关系。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一、相容的关系
根据概念间的外延是否具有重合部分,概念间的外延关 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
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合同法、劳动法(外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所具有的并被人们认识到的特 有的 属性或本质属性。
——什么是S 外延:一类对象构成一个集合 ——哪些对象是S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反变关系 (the inverse variation of intension and extension) : The order of increasing intension is usually the same as that
1、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 A、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
的表现形式,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概念的形成和存在必须信赖于语词。 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如果不是在否定的意义下加以使用,即便带有“非”、“无”等字样的语 词也不表达负概念:非洲、无锡、不丹、不管部部长。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正概念和负概念
负概念与它对应的正概念处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 这个范围就是二者的外眼延之和——负概念的论域。
第四节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根据两概念外延有无重合的部分,可把概念的外延间 关系分为相容的关系和不相容的关系两种。
瑞士数学家:伦哈特 欧勒 运动圆圈图表示概念 外延间的关系。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一、相容的关系
根据概念间的外延是否具有重合部分,概念间的外延关 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
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合同法、劳动法(外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所具有的并被人们认识到的特 有的 属性或本质属性。
——什么是S 外延:一类对象构成一个集合 ——哪些对象是S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着反变关系 (the inverse variation of intension and extension) : The order of increasing intension is usually the same as that
1、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 A、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
的表现形式,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概念的形成和存在必须信赖于语词。 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一点 三十一分。
(完整版)逻辑学最完整的课件

7、S必然不是P为真,则S可能不是P为 真 ;S可能不是P为假,则S可能是P
为真
。
8、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是指 主项 相同, 谓项 相同 的 必然P 、 必然非P 、 可能P 、 可能非P 四种模态判断之间 的真假对应关系。
9、如果“有S是P”、“有S不是P”、“有P不是S”三个判断均真,那么S与P具有
分为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和 单称判断 。直言判断的六种基本形式
为全称肯定判断 、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
单称肯定判断 、 单称否定判断 。
4、根据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A与E之间,一个真,则另一个必 假 ,一 个 假 ,则另一个真假不定。I与o之间,一个 真 ,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一个 假 ,则另一个必真。
)
a.全同
b.交叉
c.S真包含于P
10、下列关系中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
d.全异 a b
(
)
a.概念间的全同关系
b. 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c.判断间的矛盾关系
d.概念间的真包关系 e.判断间的蕴涵关系
3、项的周延性:
指的是直言判断中对主项谓项概念外延的断定情况,如果 在判断中断定了主项(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个主项 (谓项)是周延的。如果在判断中没有断定主项(谓项)全 部的外延,那么这个主项(谓项)是不周延的。
4、性质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指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A、E、I、O四种类型
的判断之间的真假对应关系。
a.仅仅是部分纺织工人 b.至少有的纺织工人 c.所有的纺织工人
b
4、在“所有大学生是学生”和“有的学生是大学生”这两个判断中,谓项
()
a.都是周延c的
逻辑学课件(完整)

逻辑学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管理决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逻辑学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逻辑学: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科
推理:从已知事实推出未知事实的过 程
论证:通过推理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观 点的过程
逻辑连接词:用于连接命题或 语句的词语如“如果……那 么……”、“因为……所 以……”等
非:表示否定一个 命题
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通过逻辑连接词组合而成的命题
真值表:表示复合命题在不同情况下的真值情况
逻辑连接词:包括"与"、"或"、"非"等
真值表示例:如"p与q"的真值表当p和q均为真时p与q为真;当p和q均为假时p与q为假;其他 情况下p与q为假。
命题逻辑的基本推理规则
推理规则的正确性和可废止性
推理规则:逻辑学 中的基本规则用于 判断推理的有效性
正确性:推理规则 必须符合逻辑学的 基本原理和规律
可废止性:在某些 情况下推理规则可 以被废止例如在特 殊情况下或者当新 的逻辑规则出现时
推理规则的应用: 在逻辑学中推理规 则被广泛应用于各 种推理和论证中如 演绎推理、归纳推 理等
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归纳推理的定 义:从特殊到 一般的推理过
程
归纳推理的有 效性:通过观 察和实验得出 结论但可能存
在例外
归纳推理的正 确性:需要满 足一定的条件 如样本的代表 性、实验的可
重复性等
归纳推理的应 用:在科学研 究、日常生活 等领域广泛应
用
归纳推理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商业领域:用于市场分析、 预测市场趋势
逻辑学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逻辑学: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科
推理:从已知事实推出未知事实的过 程
论证:通过推理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观 点的过程
逻辑连接词:用于连接命题或 语句的词语如“如果……那 么……”、“因为……所 以……”等
非:表示否定一个 命题
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通过逻辑连接词组合而成的命题
真值表:表示复合命题在不同情况下的真值情况
逻辑连接词:包括"与"、"或"、"非"等
真值表示例:如"p与q"的真值表当p和q均为真时p与q为真;当p和q均为假时p与q为假;其他 情况下p与q为假。
命题逻辑的基本推理规则
推理规则的正确性和可废止性
推理规则:逻辑学 中的基本规则用于 判断推理的有效性
正确性:推理规则 必须符合逻辑学的 基本原理和规律
可废止性:在某些 情况下推理规则可 以被废止例如在特 殊情况下或者当新 的逻辑规则出现时
推理规则的应用: 在逻辑学中推理规 则被广泛应用于各 种推理和论证中如 演绎推理、归纳推 理等
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归纳推理的定 义:从特殊到 一般的推理过
程
归纳推理的有 效性:通过观 察和实验得出 结论但可能存
在例外
归纳推理的正 确性:需要满 足一定的条件 如样本的代表 性、实验的可
重复性等
归纳推理的应 用:在科学研 究、日常生活 等领域广泛应
用
归纳推理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商业领域:用于市场分析、 预测市场趋势
简明逻辑学课件---第二章

衣
• 1.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必须明确,只有主项和谓项明确 的判断才可能是恰当的。
• 例如:(1)一个农民工创办的学校开学了。
•
(2)在事变期间,史沫特莱同斯诺的朋友贝特兰
协助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
(3)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青 衣
• 2.主项和谓项的搭配要恰当
• 例:(1)“电视广告的性别歧视”是个伪命题。
• (2)某古人病重,危在旦夕。一天,他问他的门客: “看来我要死了,但不知阴间怎样?” 门客说:“阴间 好。青” 某古人问:“假如阴间不好,死人早就跑回来了, 我们衣只见有人去,从来不见有人回来,这不就证明阴间好 吗?”
• 预设: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共同接受的事实 和命题。
• 预设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给定语境中,说话人无论 是进行陈述,提出问题,还是发出命令,提出请求,在说 话时总是相信或假定了一些前提条件(某个事实)或背景 知识(用命题表示的),这些假定作为说话双方所共同接 受的前提条件或背景知识就是这一语境中该话语(语句) 的预设
• 这时,小武改口说:“不皿我家只有兄弟俩,你猜错了。”
• “我没猜错。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你家应 当是三兄弟,但是孤独下去一个,因而只剩下两兄弟了。”
青
衣
• 小王接着说:“不对。你仍是猜错了,小武是个独生子。”
哪知小郑仍然沉着地说:“谁说我猜错了?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孤 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他家本应是三兄弟,可惜他命中孤独,所以 就剩下他这么一枝了,”
青 衣
• 预设的一个重要性质
• 假设s表示某一特定语句(特定判断),非s表示岁s的否 定,s'表示它们的预设。
• 那么当s真时s'真,非s真时s' 也真,即无论s是真还是假, 都预设了s'。
• 1.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必须明确,只有主项和谓项明确 的判断才可能是恰当的。
• 例如:(1)一个农民工创办的学校开学了。
•
(2)在事变期间,史沫特莱同斯诺的朋友贝特兰
协助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
(3)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青 衣
• 2.主项和谓项的搭配要恰当
• 例:(1)“电视广告的性别歧视”是个伪命题。
• (2)某古人病重,危在旦夕。一天,他问他的门客: “看来我要死了,但不知阴间怎样?” 门客说:“阴间 好。青” 某古人问:“假如阴间不好,死人早就跑回来了, 我们衣只见有人去,从来不见有人回来,这不就证明阴间好 吗?”
• 预设: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共同接受的事实 和命题。
• 预设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给定语境中,说话人无论 是进行陈述,提出问题,还是发出命令,提出请求,在说 话时总是相信或假定了一些前提条件(某个事实)或背景 知识(用命题表示的),这些假定作为说话双方所共同接 受的前提条件或背景知识就是这一语境中该话语(语句) 的预设
• 这时,小武改口说:“不皿我家只有兄弟俩,你猜错了。”
• “我没猜错。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你家应 当是三兄弟,但是孤独下去一个,因而只剩下两兄弟了。”
青
衣
• 小王接着说:“不对。你仍是猜错了,小武是个独生子。”
哪知小郑仍然沉着地说:“谁说我猜错了?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孤 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他家本应是三兄弟,可惜他命中孤独,所以 就剩下他这么一枝了,”
青 衣
• 预设的一个重要性质
• 假设s表示某一特定语句(特定判断),非s表示岁s的否 定,s'表示它们的预设。
• 那么当s真时s'真,非s真时s' 也真,即无论s是真还是假, 都预设了s'。
简明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关于进化论的辩论
主教的推论方式: 人是由猿猴变来的, 赫胥黎的祖父(祖母)是人 所以,赫胥黎的祖父(祖母)是由猿猴变来的
所有M是P 所有S是M 故所有S是P
课本练习题处理
七、下列语句中标有横线的概念是单独概念 还是普遍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P65) 八、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是集合概念 还是非集合概念? (P66)
THE END
SEE YOU NEXT WEEK
2.
语词定义
第五节
1.
定
义
定义的规则
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
定义过窄(B<A) 定义过宽(B>A) 同语反复(B直接包含A) 循环定义(B间接包含A)
2.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3.
4.
定义不能采用否定形式,定义项一般不应是 负概念。 定义不能使用含混的言辞或比喻。
“明确概念”
什么叫明确概念? 明确概念的意义
明确概念的意义
一. 实例
“保修”还是“包修” 月饼:“水果味”还是“水果陷”? “盗窃罪”还是“抢劫罪” “单相思”与“性骚扰”的区别
二. 思维习惯——抠字眼儿
“知识就是力量” 关于“出息”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三. 概念与语词
2.
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
肯定概念——反映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概念。 否定概念——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概念
实例分析
该行为不是合法的, 所以,该行为是不合法的。
负概念 有的法官 所以,有的法官 不是 是 公正的, 不公正的。
负概念实例
《逻辑学》全部课件第1-11章

⑤ 指称一种哲学理论 例如: 列宁曾说:“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 学说,而是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 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 再如: 列宁还说:“逻辑是关于认识的理论、关于真 理的理论。” 又如: 一些哲学著作中说的“黑格尔的逻辑学说”、 “康德的先验逻辑”等。
现代汉语中“逻辑”的含义: ▲ ① 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② 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③ 指某种特殊的观点、方法 ④ 指一门学科,即逻辑学 ⑤ 指称一种哲学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 一、逻辑概念与逻辑学科 1.逻辑概念: 英语logic的音译,来源于古希腊语logos,有 “思维”、“言辞”、“理性”、“秩序”、 “规律”等含义。 现代汉语的含义有: ① 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例如: 森林的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 了洪水的爆发,这是合乎逻辑的。 再如: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界的逻辑,也 是市场竞争的逻辑。 又如: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
(2)什么是思维形态 概念、命题(判断)和推理,就是三种基本的 思维形态。
现代逻辑所说的“词项”(term)、“命题” (proposition)和“推论”(argument)分别 对应于传统逻辑所说的“概念”(concept)、 “判断”(judgment)和“推理” (inference)。现代逻辑之所以要做这样的改 变,是为了突显逻辑学的语言学性质,从而削弱 传统逻辑所包含的过多的心理学成分。另一方面, 逻辑学也不是语言学,而是介于心理学和语言学 之间的一门学科。相应地,“词项”介于“概念” 和“语词”(word)之间,“命题”介于“判 断”和“语句”(sentence)之间,“推论”介 于“推理”和“句群”(sentence group)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衣
• 4.直言判断的联项性质(肯定或否定)要恰当 • 例:(1)谁也不能否认这部作品没有教育进步意义。 • (2)怎能否认小陈在学习上一点进步没有呢?
青 衣
• 5.再看复合判断的恰当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恰 当地运用各种复合判断的连接词问题。 • 例:(1)全省12条主要水系达到和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 断面所占比例为89.4% • (2)高考时可以按照文理科让学生自主选考,但是作为 高考学生还是应该掌握基础的理化知识或基础的历史知识, 不能因为学的是文科专业偏废了物理和化学。 • (3)张华的学习成绩所以老是上不去,不是学习不刻苦, 就是原来的基础太差。 • (4)只要刻苦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就能很快提高。
衣
• 1.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必须明确,只有主项和谓项明确 的判断才可能是恰当的。 • 例如:(1)一个农民工创办的学校开学了。 • (2)在事变期间,史沫特莱同斯诺的朋友贝特兰 协助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 (3)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青 衣
• 2.主项和谓项的搭配要恰当 • 例:(1)‚电视广告的性别歧视‛是个伪命题。 • (2)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这是个伪命题。 • (3)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命题:就是有真有假的能直接表达判断的语句。 伪命题:也就是假命题,但假命题首先必须是一个命题,只 不过是一个未能如实反映客观现实情况的命题罢了。 (4)是否有较好的学习成绩也是评上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 (5)1990年,母亲在一代才子纪晓岚曾经徜徉恣肆的热土 青 上度过了她沉默、清贫的一生。
衣
• 例3:他是‚在火车上画画‛吗? • 小王出差归来,对小张说:‚我在火车上看到一个青年, • 真有水平,在火车上画画呢?‛ • ‚真的?火车开起来,颤动得那么厉害,他竟能在车上 • 画画?‛小张颇感怀疑地说。 • ‚是呀!这就是水平嘛,‛ • ‚列车员也不制止?‛小张再次发问。 • ‚在火车上画画是好事嘛,列车员干嘛要制止呢?‛小 王 青 • 回答说。 衣
• 语境: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环境, 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说话的时间、地点以及交际者共 同具有的指示等因素。 • 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狭义的语境,即书面语言的上下文或口头语言的前言后语。 • 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表达思想时的社会环境
青 衣
• 2.预设 • 什么是预设? • 例:(1)一位妇女走进一家食品商店,对营业员说: ‚小姐,今天上午我在您这儿买了五斤糕点,您在找钱时 算错了三块钱。‛ ‚那您当时干嘛不讲,现在才回来, 已经晚了。‛ ‚那好吧!‛妇女平静地说:‚这三块钱 只有我拿着‛。 • (2)某古人病重,危在旦夕。一天,他问他的门客: ‚看来我要死了,但不知阴间怎样?‛ 门客说:‚阴间 好。‛ 青 某古人问:‚假如阴间不好,死人早就跑回来了, 衣 我们只见有人去,从来不见有人回来,这不就证明阴间好 吗?‛
•
• •
• • • •
小王接着说:‚不对。你仍是猜错了,小武是个独生子。‛ 哪知小郑仍然沉着地说:‚谁说我猜错了?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 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他家本应是三兄弟,可惜他命中孤独,所 以就剩下他这么一枝了,‛ 小杨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说。‚小郑,你还是猜错了,他们都在 骗你,小武家里一共有四兄弟呢!‛ 这时候,小郑仍然不动声色地说:‚我怎么没有猜对呢?我不是说 ‘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他家本来是三兄弟,后来 在桃园的另一棵树上又长出了一枝,这样就成了四兄弟了。‛ 小郑的回答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武说:‚我看你还是 给人家算命相面去吧。‛ ‚对,这就是相面人的把戏。‛小郑说。 大家能从逻辑上说明这套把戏的问题在哪里吗 ? 青
衣
• 3.直言判断的量项使用更恰当。 • 直言判断的两种量项:全称量项(每个、任何、没有)和 特称量项(有的) • 例:有一个关于四个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是‚每个人‛、 ‚有的人‛、‚任何人‛,‚没有人‛。有那么一件重要 的事必须去做,每个人都认为有的人会去做,任何人都能 去做,可没有人去做,有的人就生气了。因为这是关系每 个人的事,可没有人认识到每个人应该去做它。最后故事 结束在没有人去做任何人能做的事,于是每个人大骂有的 人。 青
衣
要做到判断恰当, 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4个方面
• 1.判断(以及表达判断的命题)必须是真的,其中也包括 作为判断成立的前提和预设必须是真的。 • 例: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 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持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 曰:‚古时尧舜肢解人,从何驱始?‛公俱然曰:‚从寡 人始。‛遂不肢解。
青 衣
• 首先,判断恰当的问题就是判断最为一种思维形式,标志 着人们对对象有所认识,从而成为人们正确思维和有效实 际的工具而言,也就是把判断视为人类知识的基本细胞而 就其独立运用而来的。 • 其次,判断恰当的要求是人们基于实践活动的具体性而对 判断做出的要求。 • 最后,判断恰当与判断真实或者判断不正确有不同的要求 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 • • • • • • • • •
例2 相面人的把戏 青年工人小郑、小武、小杨、小王在一起聊天。小郑说,‚我有一套办法 可以准确地猜出你们家里各有几个兄弟来。‛小武等三人一所,似信非信, 马上要求试一试。 ‚你猜我家里有几个兄弟了‛小武说。 小郑毫不犹豫地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 ‚真是信口开河,你根本没有猜中。‛小武失望了。 ‚不要急,就这几句话,巳经猜出你家有几个兄弟了。你如果不信,那你 说说看,你家有几兄弟?‛ ‚三兄弟。‛ ‚对呀,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有三兄弟, 孤独在一枝上,即孤独在你们家中嘛。‛ 这时,小武改口说:‚不皿我家只有兄弟俩,你猜错了。‛ ‚我没猜错。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你家应 当是三兄弟,但是孤独下去一个,因而只剩下两兄弟了。‛ 青 衣
青 衣
• 2.判断(或者判断表达的命题)的断定含义必须清晰、明 确、无歧义。 • 例:(1)我以上所写到的那些婚恋形态,其实就是我在 《家教》中写到的倪家四对子女的婚恋形态。 • (2)非典期间来访者请电话联系后在传达室接待。 • (3)对面的小店关门了。 • (4)我喜欢读小朋友的书。 • (5)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 • (6)学习的是几位优秀的共青团员。 青
青 衣
大家一起来分析关于判断的几个例子
• 例1. 无功就是有过 清朝人纪均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大意是这样: 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 跟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 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 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 总 无过吧。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狱因避嫌疑而不言, 对 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有过啊!"此官员无言 可答。 青 大家想一想 :在这位官员同阎王的对话中,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 思维形式呢 ? 衣
第二章
判断要恰当
青 衣
• 判断就是人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在思考问 题的过程中,对思维所涉及的对象进行各种各样 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说得更简单一些,就是对 思维对象有所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 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 形式。 • 判断的一个基本逻辑特征:对思维对象有肯定或 否定。
• • • •
• • •
‚怎么旅客在火车上想画就画,还是好事,那以后在火车上,大家 都去画,车厢不就会被画得乱七八糟了吗?‛ ‚哎呀,你说到哪里去了?我什么时火车上画画,而且是好事。火车开着, 要在火车上画画,只能在车厢上画画,还能在哪里画画呢?‛小张反 驳说。 ‚反正我是说他在火车上画画,不是说他在车厢上画画。‛小王无 可奈何地回答。 就这样,他们两人都对对方的说法感到奇怪,但是,谁 也说服不了谁。
衣
• 3.分析判断所面对的具体实践要求以明确判断的目的和任 务。换句话,就是要分析和明确判断所面对的语境及其所 需要判断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据以形成和做出判断。 • 例:(1)央视四套曾经介绍过画家张大千先生的一件趣 事。一次,张先生回上海访问,在文艺界为他举行的欢迎 酒会上,他也向主人一一敬酒以表示谢忱。在走到梅兰芳 大师面前时,他举起就被说道:‚你是君子,我是小人‛。 梅氏愕然,张先生接着说:‚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全 场欢然,酒会达到高潮。 • (2)有一位老人去存钱,工作人员问:‚你要死还是要 活?‛老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工作人员又提高声音问: ‚你要死还是要活?‛这时老人听清楚了,但也生气了, 双方的争吵不可避免。 青
青 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衣
• 例4 天有多大? • 一条小河旁边有一口深井。有一天,河里的青蛙蹦到深 井里,同井里的青蛙交上了朋友。 • 井里的青蛙洋洋得意地对河里的青蛙说:‚在井里,算 我最能干了,我会蹦会跳,这些小虫都要乖乖的听我指挥。 天只有一个井大,在井里我最能干,我不是可以称为天下 的大王吗?‛ • 河里的青蛙听罢之后,说:‚老兄,你错了。’天只有 一 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要说‘天的 某 • 一个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才对呢。‛ 青 • 请问,这两只青娃对‚天有多大‛的问题,各作出什么 判 衣
青 衣
三(二)判断的应用必须恰当
• 1.语境 • 什么是语境? • 例:(1)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其妻问曰:‚今袴 如何?‛夫曰:‚像吾故袴。‛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袴。 • (2)列车快要到车站了。列车员叫醒了一位还在窗口打 盹的乘客。‚先生,请您出示您的车票!‛ ‚票?我没 有。‛ • ‚没票?那您上哪儿去?‛ ‚我哪儿也不去。‛ ‚那您 干嘛上我们这列车?‛ ‚我正路过车旁,您大声叫 ‘大 青 家快上车坐好!’ 我就上车了。‛ 衣
青 衣
• 预设的一个重要性质 • 假设s表示某一特定语句(特定判断),非s表示岁s的否 定,s'表示它们的预设。 • 那么当s真时s'真,非s真时s' 也真,即无论s是真还是假, 都预设了s'。 • 例:小王说:‚学生合唱团唱得好听。‛ • 小李说:‚学生合唱团唱得不好听。‛ • 所以,一个陈述句及其所表达的判断,如果是有意义的, 恰当的,其预设就必须是真的,否则,该陈述句表达的判 青 断就是无意义的,不恰当的。
• 4.直言判断的联项性质(肯定或否定)要恰当 • 例:(1)谁也不能否认这部作品没有教育进步意义。 • (2)怎能否认小陈在学习上一点进步没有呢?
青 衣
• 5.再看复合判断的恰当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恰 当地运用各种复合判断的连接词问题。 • 例:(1)全省12条主要水系达到和优于三类水质标准的 断面所占比例为89.4% • (2)高考时可以按照文理科让学生自主选考,但是作为 高考学生还是应该掌握基础的理化知识或基础的历史知识, 不能因为学的是文科专业偏废了物理和化学。 • (3)张华的学习成绩所以老是上不去,不是学习不刻苦, 就是原来的基础太差。 • (4)只要刻苦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就能很快提高。
衣
• 1.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必须明确,只有主项和谓项明确 的判断才可能是恰当的。 • 例如:(1)一个农民工创办的学校开学了。 • (2)在事变期间,史沫特莱同斯诺的朋友贝特兰 协助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 (3)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青 衣
• 2.主项和谓项的搭配要恰当 • 例:(1)‚电视广告的性别歧视‛是个伪命题。 • (2)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这是个伪命题。 • (3)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命题:就是有真有假的能直接表达判断的语句。 伪命题:也就是假命题,但假命题首先必须是一个命题,只 不过是一个未能如实反映客观现实情况的命题罢了。 (4)是否有较好的学习成绩也是评上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 (5)1990年,母亲在一代才子纪晓岚曾经徜徉恣肆的热土 青 上度过了她沉默、清贫的一生。
衣
• 例3:他是‚在火车上画画‛吗? • 小王出差归来,对小张说:‚我在火车上看到一个青年, • 真有水平,在火车上画画呢?‛ • ‚真的?火车开起来,颤动得那么厉害,他竟能在车上 • 画画?‛小张颇感怀疑地说。 • ‚是呀!这就是水平嘛,‛ • ‚列车员也不制止?‛小张再次发问。 • ‚在火车上画画是好事嘛,列车员干嘛要制止呢?‛小 王 青 • 回答说。 衣
• 语境: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环境, 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说话的时间、地点以及交际者共 同具有的指示等因素。 • 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狭义的语境,即书面语言的上下文或口头语言的前言后语。 • 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表达思想时的社会环境
青 衣
• 2.预设 • 什么是预设? • 例:(1)一位妇女走进一家食品商店,对营业员说: ‚小姐,今天上午我在您这儿买了五斤糕点,您在找钱时 算错了三块钱。‛ ‚那您当时干嘛不讲,现在才回来, 已经晚了。‛ ‚那好吧!‛妇女平静地说:‚这三块钱 只有我拿着‛。 • (2)某古人病重,危在旦夕。一天,他问他的门客: ‚看来我要死了,但不知阴间怎样?‛ 门客说:‚阴间 好。‛ 青 某古人问:‚假如阴间不好,死人早就跑回来了, 衣 我们只见有人去,从来不见有人回来,这不就证明阴间好 吗?‛
•
• •
• • • •
小王接着说:‚不对。你仍是猜错了,小武是个独生子。‛ 哪知小郑仍然沉着地说:‚谁说我猜错了?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 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他家本应是三兄弟,可惜他命中孤独,所 以就剩下他这么一枝了,‛ 小杨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说。‚小郑,你还是猜错了,他们都在 骗你,小武家里一共有四兄弟呢!‛ 这时候,小郑仍然不动声色地说:‚我怎么没有猜对呢?我不是说 ‘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他家本来是三兄弟,后来 在桃园的另一棵树上又长出了一枝,这样就成了四兄弟了。‛ 小郑的回答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武说:‚我看你还是 给人家算命相面去吧。‛ ‚对,这就是相面人的把戏。‛小郑说。 大家能从逻辑上说明这套把戏的问题在哪里吗 ? 青
衣
• 3.直言判断的量项使用更恰当。 • 直言判断的两种量项:全称量项(每个、任何、没有)和 特称量项(有的) • 例:有一个关于四个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是‚每个人‛、 ‚有的人‛、‚任何人‛,‚没有人‛。有那么一件重要 的事必须去做,每个人都认为有的人会去做,任何人都能 去做,可没有人去做,有的人就生气了。因为这是关系每 个人的事,可没有人认识到每个人应该去做它。最后故事 结束在没有人去做任何人能做的事,于是每个人大骂有的 人。 青
衣
要做到判断恰当, 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4个方面
• 1.判断(以及表达判断的命题)必须是真的,其中也包括 作为判断成立的前提和预设必须是真的。 • 例: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 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持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 曰:‚古时尧舜肢解人,从何驱始?‛公俱然曰:‚从寡 人始。‛遂不肢解。
青 衣
• 首先,判断恰当的问题就是判断最为一种思维形式,标志 着人们对对象有所认识,从而成为人们正确思维和有效实 际的工具而言,也就是把判断视为人类知识的基本细胞而 就其独立运用而来的。 • 其次,判断恰当的要求是人们基于实践活动的具体性而对 判断做出的要求。 • 最后,判断恰当与判断真实或者判断不正确有不同的要求 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 • • • • • • • • •
例2 相面人的把戏 青年工人小郑、小武、小杨、小王在一起聊天。小郑说,‚我有一套办法 可以准确地猜出你们家里各有几个兄弟来。‛小武等三人一所,似信非信, 马上要求试一试。 ‚你猜我家里有几个兄弟了‛小武说。 小郑毫不犹豫地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 ‚真是信口开河,你根本没有猜中。‛小武失望了。 ‚不要急,就这几句话,巳经猜出你家有几个兄弟了。你如果不信,那你 说说看,你家有几兄弟?‛ ‚三兄弟。‛ ‚对呀,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有三兄弟, 孤独在一枝上,即孤独在你们家中嘛。‛ 这时,小武改口说:‚不皿我家只有兄弟俩,你猜错了。‛ ‚我没猜错。我不是说‘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嘛,这就是说,你家应 当是三兄弟,但是孤独下去一个,因而只剩下两兄弟了。‛ 青 衣
青 衣
• 2.判断(或者判断表达的命题)的断定含义必须清晰、明 确、无歧义。 • 例:(1)我以上所写到的那些婚恋形态,其实就是我在 《家教》中写到的倪家四对子女的婚恋形态。 • (2)非典期间来访者请电话联系后在传达室接待。 • (3)对面的小店关门了。 • (4)我喜欢读小朋友的书。 • (5)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 • (6)学习的是几位优秀的共青团员。 青
青 衣
大家一起来分析关于判断的几个例子
• 例1. 无功就是有过 清朝人纪均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大意是这样: 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 跟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 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 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 总 无过吧。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狱因避嫌疑而不言, 对 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有过啊!"此官员无言 可答。 青 大家想一想 :在这位官员同阎王的对话中,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 思维形式呢 ? 衣
第二章
判断要恰当
青 衣
• 判断就是人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在思考问 题的过程中,对思维所涉及的对象进行各种各样 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说得更简单一些,就是对 思维对象有所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 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 形式。 • 判断的一个基本逻辑特征:对思维对象有肯定或 否定。
• • • •
• • •
‚怎么旅客在火车上想画就画,还是好事,那以后在火车上,大家 都去画,车厢不就会被画得乱七八糟了吗?‛ ‚哎呀,你说到哪里去了?我什么时火车上画画,而且是好事。火车开着, 要在火车上画画,只能在车厢上画画,还能在哪里画画呢?‛小张反 驳说。 ‚反正我是说他在火车上画画,不是说他在车厢上画画。‛小王无 可奈何地回答。 就这样,他们两人都对对方的说法感到奇怪,但是,谁 也说服不了谁。
衣
• 3.分析判断所面对的具体实践要求以明确判断的目的和任 务。换句话,就是要分析和明确判断所面对的语境及其所 需要判断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据以形成和做出判断。 • 例:(1)央视四套曾经介绍过画家张大千先生的一件趣 事。一次,张先生回上海访问,在文艺界为他举行的欢迎 酒会上,他也向主人一一敬酒以表示谢忱。在走到梅兰芳 大师面前时,他举起就被说道:‚你是君子,我是小人‛。 梅氏愕然,张先生接着说:‚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全 场欢然,酒会达到高潮。 • (2)有一位老人去存钱,工作人员问:‚你要死还是要 活?‛老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工作人员又提高声音问: ‚你要死还是要活?‛这时老人听清楚了,但也生气了, 双方的争吵不可避免。 青
青 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衣
• 例4 天有多大? • 一条小河旁边有一口深井。有一天,河里的青蛙蹦到深 井里,同井里的青蛙交上了朋友。 • 井里的青蛙洋洋得意地对河里的青蛙说:‚在井里,算 我最能干了,我会蹦会跳,这些小虫都要乖乖的听我指挥。 天只有一个井大,在井里我最能干,我不是可以称为天下 的大王吗?‛ • 河里的青蛙听罢之后,说:‚老兄,你错了。’天只有 一 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要说‘天的 某 • 一个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才对呢。‛ 青 • 请问,这两只青娃对‚天有多大‛的问题,各作出什么 判 衣
青 衣
三(二)判断的应用必须恰当
• 1.语境 • 什么是语境? • 例:(1)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其妻问曰:‚今袴 如何?‛夫曰:‚像吾故袴。‛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袴。 • (2)列车快要到车站了。列车员叫醒了一位还在窗口打 盹的乘客。‚先生,请您出示您的车票!‛ ‚票?我没 有。‛ • ‚没票?那您上哪儿去?‛ ‚我哪儿也不去。‛ ‚那您 干嘛上我们这列车?‛ ‚我正路过车旁,您大声叫 ‘大 青 家快上车坐好!’ 我就上车了。‛ 衣
青 衣
• 预设的一个重要性质 • 假设s表示某一特定语句(特定判断),非s表示岁s的否 定,s'表示它们的预设。 • 那么当s真时s'真,非s真时s' 也真,即无论s是真还是假, 都预设了s'。 • 例:小王说:‚学生合唱团唱得好听。‛ • 小李说:‚学生合唱团唱得不好听。‛ • 所以,一个陈述句及其所表达的判断,如果是有意义的, 恰当的,其预设就必须是真的,否则,该陈述句表达的判 青 断就是无意义的,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