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关键酶

合集下载

(整理)动物生物化学习题二

(整理)动物生物化学习题二

第五章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1.氧化磷酸化2.呼吸链3.化学渗透学说4.偶联部位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述有关氧化磷酸化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B.是指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与ADP磷酸化遇联进行的过程C.氧化磷酸化的效率可用P/O比值表示D.在无氧的情况下,糖酵解过程生成的NADH靠穿梭进入线粒体呼吸链彻底氧化2.下列不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是()A.ATPB.6-P-G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D.氨其甲酰磷酸3.下列物质对氧化磷酸化无明显影响的是()A.寡霉素B.甘氨酸C.2,4-二硝基苯酚D.氰化物4.下列关于FAD等的描述那一条是错误的()A.FAD只传递电子,不传递氢B.FAD是一种辅基C.FAD传递氢机制与FMN相同D.FAD分子中含一分子核黄素,一分子腺嘌呤,二分子核糖,二分子磷酸5.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成分中没有()A.FMNB.铁硫蛋白C.FADD.CytC6.琥珀酸脱下的2H经呼吸链传递给O2后,其P/O比值的理论值为()A.1.5B.2C.2.5D.37.关于高能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能键是一种“健能”B.有ATP参与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C.所有磷酸酐键都是高能键D.高能键只能在电子传递链中偶联产生8.关于电子传递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NADH开始的电子传递链是提供氧化磷酸化所需能量的主要途径B.呼吸链氧化如不与磷酸化偶联,电子传递可以不中止C.电子传递方向从高还原位流向高氧化电位D.每对氢原子氧化时都生成2.5个A TP9.关于氧化磷酸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B. H+由递氢体转运至内膜胞质面C.电子并不排至内膜外D.线粒体两层膜间隙的pH比线粒体基质中高10.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还原当量B.氧C.ADPD.电子传递链的数目11.电子传递链中唯一能直接使O2还原的递电子体是()A.Cyt bB.Cyt cC.FeSD. Cyt aa312.下列哪种物质是解偶联剂()A.2,4-二硝基苯酚B.受反应能障影响C.抗霉不素AD.阿密妥13.在α-磷酸甘油穿梭体系中()A.还原当量从线粒体被运至胞质B.NAD+进入线粒体基质C.磷酸甘油被依赖NAD+的脱氢酶所氧化D.磷酸二羟丙酮被依赖NADH的脱氢酶还原14.电子传递链中唯一不与蛋白质相结合的电子载体是()A.CoQB.FADC.FMND.NAD+15.线粒体内A TP合成酶系具有多种特点,但不具有()这种特点A.质子转位为A TP释放提供能量B.位于线粒体内膜C.与电子传递链完全独立发挥催化作用D.ADP的结合可使β亚基变构16.电子传递链的组成成分不包括()A.NAD+B.FMNC.FADD.CoA17.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为()A.c→c1→b→aa3B. b→c1→c→aa3C. c→c1→b1→aa3D. b→c→c1→aa3E. c→b→c1→aa318.不能抑制氧化磷酸化生成A TP的物质有()A.寡霉素B.2,4-二硝基苯酚C.氰化物D.琥珀酸E.氟离子19.阿米妥、鱼藤酮抑制呼吸链中()A.NADH→CoQB.CoQ→bC. c1→cD. b→c1E. aa→O2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1.NAD+的性质包括:A.与酶蛋白结合牢固B.尼克酰胺部份可进行可逆的加氢和脱氢C.每次接受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电子D.为不需脱氢酶的辅酶2.铁硫蛋白的性质包括:A.由Fe-S构成活性中心B.铁的氧化还原是可逆的C.每次传递一个电子D.与辅酶Q形成复合物存在3.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A.复合体Ⅱ→泛醌B.NADH→泛醌C.Cyt b→Cyt c D.复合体Ⅲ→1/2O24.抑制氧化磷酸进行的因素有:A.CO B.氰化物C.异戊巴比妥D.二硝基酚5.下列关于解偶联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抑制氧化反应B.使氧化反应和磷酸反应脱节C.使呼吸加快,耗氧增加D.使ATP减少6.不能携带胞液中的NADH进入线粒体的物质是:A.肉碱B.草酰乙酸C.α-磷酸甘油D.天冬氨酸四、填空题1.A TP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

别构酶_精品文档

别构酶_精品文档

别构酶代谢途径中决定反应的速度和方向的酶称为关键酶,它常常催化一系列反应中的最独特的第一个反应。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键酶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关键酶的特点1、它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所以又称限速酶(rate-limiting enzymes)。

其活性决定代谢的总速度。

2、它常常催化单向反应或非平衡反应,其活性能决定代谢的方向。

3、它通常处于代谢途径的起始部或分支处。

4、它的活性除受底物控制外还受多种代谢物或效应剂的调节。

酶的机制酶(E)与底物(S)形成酶-底物复合物(ES)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定向结合生成ES复合物是酶催化作用的第一步。

定向结合的能量来自酶活性中心功能基团与底物相互作用时形成的多种非共价键,如离子键、氢键、疏水键,也包括范德华力。

它们结合时产生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inding energy)。

这就不难理解各个酶对自己的底物的结合有选择性。

若酶只与底物互补生成ES复合物,不能进一步促使底物进入过渡状态,那么酶的催化作用不能发生。

这是因为酶与底物生成ES复合物后尚需通过酶与底物分子间形成更多的非共价键,生成酶与底物的过渡状态互补的复合物,才能完成酶的催化作用。

实际上在上述更多的非共价键生成的过程中底物分子由原来的基态转变成过渡状态。

即底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为底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基团的组合排布、瞬间的不稳定的电荷的生成以及其他的转化等提供了条件。

所以过渡状态不是一种稳定的化学物质,不同于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就分子的过渡状态而言,它转变为产物(P)或转变为底物(S)的概率是相等的。

当酶与底物生成ES复合物并进一步形成过渡状态,这过程已释放较多的结合能,现知这部分结合能可以抵消部分反应物分子活化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原先低于活化能阈的分子也成为活化分子,于是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1.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2.多元催化(multielement catalysis)3.表面效应(surface effect)应该指出的是,一种酶的催化反应常常是多种催化机制的综合作用,这是酶促进反应高效率的重要原因。

(整理)微生物多选题

(整理)微生物多选题

二、多选题1、与血液中钙离子反应,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剂是( ABDE)A.草酸钾B.草酸钠C.肝素D.枸橼酸纳E.EDTA-K22、成人血象,下列哪项数字是正常的( ABCD )A、中性杆状核0.01-0.05B、中性分叶核0.50-0.70C、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D、淋巴细胞0.2-0.4E、单核细胞0.3-0.83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ABCE)A、大小不一B、空泡变性C、中毒颗粒D、卡波环E、核固缩4以下会导致网织红细胞增高(BCDE)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运动红细胞性贫血E、慢性失血5.下列哪一项是白细胞增高的因素:( ABCE )A饱餐 B情绪激动 C剧烈运动 D清晨 E高温6.溶血标本会影响检查的有(ACDE)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细胞比容 D.血清钾浓度 E.转氨酶7、父母血型分别为A型和O型,其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为:(AC)A、A型B、B型C、O型D、AB型E、不能确定8 下列关于RBC或Hb正常参考值论述正确的是( ABCD )A成年男性RBC(4.0~5.5)×1012/L B成年女性RBC(3.5~5.0)×1012/L C新生儿 RBC (6.0~7.0)×1012/L D成年男性Hb 120 ~160g/LE成年女性Hb 100 ~150g/L9、下列哪几条与血沉加快有关(ABCD)A、血沉管倾斜B、室温过高C、血浆球蛋白增加D、血沉管内径过大E、球形红细胞增多10、不能使血沉加快的是(ACDE)A、白蛋白B、纤维蛋白原C、糖蛋白D、卵磷脂E、维生素11、父母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其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为:ABCDA、A型B、B型C、O型D、AB型E、不能确定12.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标本是(ABCE)A.肉眼血尿 B.血红蛋白尿 C.肌红蛋白尿 D.脓尿 E.镜下血尿13、下列哪几项不是多尿指标:(ABCE)/天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14、下列哪几项不是少尿指标:(ACDE)/天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350ml15、不是正常成年人晨尿比重范围常为:(ABCE)A.1.010 B.I.015 C.1.020 D.1.015-1.025 E.1.025-1.035 16.经加热后混浊不消失的是:(ABCD)A.脓尿 B.菌尿 C.乳糜尿 D.脂肪尿 E.结晶尿17.正常人粪便镜检可以见到的成分有:(BCDE)A.红细胞 B.白细胞 C.淀粉颗粒 D.草酸钙结晶 E.细菌18.使粪便化学法隐血试验出现假阳性的是(ABDE)A.铁剂 B.铋剂 C.维生素C D.动物血 E.动物肉19.粪便外观呈白陶土色,不见于(BCDE)A.完全阻塞性黄疸 B.消化道溃疡 C.服用铁剂D.胃癌 E.急性胃肠炎20下列哪几项不属于尿干化学法白细胞检测原理:(ABDE)A.偶氮法 B.还原法 C.中性粒细胞酯酶法D.多聚电解质解离法 E.酸碱指示剂法21不属于米泔样便见于(ABCD)A.慢性胰腺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D.急性胃肠炎 E.霍乱和副霍乱22下列哪几项可产生暂时性糖尿(ABCD )A饮食 B发热 C 心梗 D脑出血 E以上都不能23尿酮体阳性与下列那些因素有关( ABCD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高热 C节食饥饿 D妊娠呕吐 E以上都无关24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升高的因素有那些?(ABCDE)A下午较早晨高 B饱餐、情绪激动 C 剧烈运动、高温严寒D 新生儿、月经期 E妊娠5个月后、分娩25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升高的原因有那些?(ABCDE)A急性感染。

关键酶

关键酶
关键酶
糖酵解
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1(PTK-1),丙酮酸激酶(pk)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乳酸脱氢酶(LDH)
丙酮酸生成乙酰CoA
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酸,FAD,NAD+,CoA(交流饭难吃)(辅酶)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柠檬酸循环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后两个是主要调节点)
氧化脱氨
L-谷氨酸脱氨酶
鸟氨酸循环(尿素合成)
氨基甲酰酸
嘌呤补救合成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核苷激酶
嘧啶补救合成
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
磷酸戊糖途径
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辅酶NADP+)
糖原合成
糖原合酶
糖原分解
糖原磷酸化酶
糖异生
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果糖二磷酸酶-1,葡萄糖-6-磷酸酶

甘油三酯合成
脂酰辅酶A转移酶
软脂酸合成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软脂酸延长
脂肪酸合酶复合体
脂肪动员
甘油三酯脂肪酶
甘油转变为3-磷酸甘油
甘油激酶
β-氧化——脂肪酸活化
脂酰辅酶A合成酶
β-氧化——脂酰辅酶A进去线粒体
肉碱脂酰转移酶I
酮体合成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酶(HMGCoA合酶)
酮体分解
琥珀酰辅酶A转硫酶,乙酰乙酸硫激酶
胆固醇合成
HMG-CoA还原酶
氨基酸
γ-谷氨酰胺循环
γ-谷氨酰胺转移酶
转氨基作用
L-谷氨酸转氨酶(辅酶:磷酸吡哆醛)

(整理)第7章生物化学习题

(整理)第7章生物化学习题

生物化学习题第七章生物氧化第一作业一、名词解释1、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2、生物氧化:有机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生物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3、电子传递体系: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一系列传递体,最后将质子和电子传递给氧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为呼吸链,也称电子传递体系或电子传递链4、氧化磷酸化作用:伴随着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

二、问答题1.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的异同点。

相同点: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释放的总能量也完全相同。

不同点:体外燃烧是有机物的碳和氢与空气中的氧直接化合成CO2和H2O ,并骤然以光和热的形式向环境散发出大量能量。

而生物氧化反应是在体温及近中性的PH 环境中通过酶的催化下使有机物分子逐步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反应中逐步释放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使ADP 磷酸化生成ATP ,从而储存在ATP 分子中,以供机体生理生化活动之需。

一部分以热的形势散发用来维持体温。

第二作业2.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哪些?试述主要和次要的呼吸链及排列顺序。

组成成分:NAD+,黄素蛋白(辅基FMN、FAD),铁硫蛋白,辅酶Q,细胞色素b、c1、c、a、a3。

主要的呼吸链有NADH氧化呼吸链和FADH2氧化呼吸链。

呼吸链排列顺序:FAD(Fe-S)↓NADH→(FMN)→CoQ→Cytb→Cytc1→Cytc→Cytaa3→O2(Fe-S)3.试述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三个偶联部位:NADH和CoQ之间;CoQ和Cytc之间;Cytaa3和O2之间证明方法:①计算P/O比值:β-羟丁酸的氧化是通过NADH呼吸链,测得P/O比值接近于3。

琥珀酸氧化时经FAD到CoQ,测得P/O比值接近于2,因此表明在NAD+与CoQ之间存在偶联部位,抗坏血酸经Cytc进入呼吸链,P/O比值接近于1,而还原型Cytc经aa3被氧化,P/O比值接近1,表明在aa3到氧之间也存在偶联部位。

(整理)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

(整理)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都是生命的基本现象,是维持体内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

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的和已完成使命的细胞,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在成年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细胞,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和细胞增殖一样细胞凋亡也是受基因调控的精确过程,在这一节我们就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作简要的介绍。

细胞凋亡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胞外信号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酶caspase、一条是通过线粒体释放凋亡酶激活因子激活caspase。

这些活化的可将细胞内的重要蛋白降解,引起细胞凋亡。

一、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细胞凋亡的调控涉及许多基因,包括一些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其中研究较多的有ICE、Apaf-1、Bcl-2、Fas/APO-1、c-myc、p53、ATM等。

1.Caspase家族Caspase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相当于线虫中的ced-3,这些蛋白酶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关键酶,一旦被信号途径激活,能将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使细胞不可逆的走向死亡。

它们均有以下特点:①酶活性依赖于半胱氨酸残基的亲核性;②总是在天冬氨酸之后切断底物,所以命名为caspase(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方便起见本文称之为凋亡酶;③都是由两大、两小亚基组成的异四聚体,大、小亚基由同一基因编码,前体被切割后产生两个活性亚基。

最早发现人类中与线虫ced-3同源的基因[1]是ICE,即:白介素-1 β转换酶(Interleukin-1 β-converting enzyme)基因,因该酶能将白介素前体切割为活性分子,故名。

通过cDNA杂交和查找基因组数据库,在人类细胞中已发现11个ICE同源物[2],分为2个亚族(subgroup):ICE亚族和CED-3家族(图15-6),前者参与炎症反应,后者参与细胞凋亡,又分为两类:一类为执行者(executioner或effector),如caspase-3、6、7,它们可直接降解胞内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引起凋亡,但不能通过自催化(autocatalytic)或自剪接的方式激活;另一类为启动者(initiator),如caspase-8、9,受到信号后,能通过自剪接而激活,然后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如caspase-8可依次激活caspase-3、6、7。

(整理)代谢调节完整

(整理)代谢调节完整

代谢调节A一、名词解释∶1. 关键酶(标兵酶)2. 操纵子3. 酶的反馈阻遏与反馈抑制4. 诱导作用5. 前馈激活6. 顺序反馈抑制7. 转录因子8. 结构基因9. 代谢调节二、填空∶1.在乳糖操纵子的调控中,由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与DNA上的部位结合,使结构基因不能转录。

2.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经共价修饰接上基团,便转变为有活性的磷酸化酶a。

3.乳糖操纵子的正控制需要cAMP。

cAMP是由 (化合物)在酶催化下生成的。

当cAMP与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与DNA上的部位结合后,促进酶也在该部位结合,引起结构基因的转录。

4.在酶活性的调节中,有些反应序列的可对该序列的酶发生抑制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反馈抑制。

5.正调控和负调控是基因表达的两种最基本的调节形式,其中原核细胞常用调控,而真核细胞常用调控模式。

6.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受到和两种机制的调节。

7.乳糖操纵了的天然诱导物是,实验室里常用作为乳糖操纵子的安慰诱导物诱导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

8.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浓度可以控制自身形成的速度,这种现象为。

三、选择题(注意∶有些题不止一个正确答案)∶1.乳糖操纵子如下图。

转录开始前,RNA聚合酶和σ因子首先与哪个字母所表示的位点结合↑↑↑↑↑↑A B C D E F(A) A (B) B (C) C (D) D (E) E (F)F2.操纵基因具有的功能有(A)σ因子的识别部位 (B)影响结构基因的表达(C)直接编码决定AA顺序 (D)编码调节蛋白3.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结合到乳糖操纵子的启动子附近的DNA上,促进RNA聚合酶的转录(A)诱导物 (B)cAMP-CAP (C)激活剂 (D)ATP4.由相应底物所促进的酶的合成过程称为(A)激活 (B)去阻遏 (C)去抑制 (D)诱导 (E)活化5.右图是一条生物合成线路,当某种酶缺陷的微生物在含有X的培养基上生长时,发现它积累了大量的M和L,但没有Z,说明该微生物突变发生在(A)酶A (B)酶B (C)酶C (D)酶D (E)酶E6.在大肠杆菌中,嘧啶的反馈抑制作用控制下列什么酶的活性(A)二氢乳清酸还原酶 (B)乳清酸焦磷酸化酶 (C)还原酶(D)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 (E)羟甲酰胞苷酸合成酶7.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的控制系统有(A)可阻遏的负控制 (B)可诱导的负控制(C)可阻遏的正控制 (D)可诱导的正控制8.阻遏蛋白通过与下列什么物质结合才阻止蛋白质的合成(A)fMet-tRNA (B)核糖体 (C)RNA聚合酶(D)mRNA的特殊区域 (E)DNA上的特殊区域9.基因剔除(knock out)的方法主要用证明(A) 基因的调控 (B) 基因的结构(C) 基因的表达 (D) RNA的特殊区域 (E) 基因的功能10. 在转录时DNA分子上被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的作用顺式元件为(A) 操纵子 (B)启动子 (C) 终止子 (D) 增强子11.识别转录起点的蛋白因子为(A) 核心酶 (B) σ因子 (C) ρ因子 (D) ω因子12. 下列哪些不是操纵子的组成部分(A) 启动了 (B) 操纵基因 (C) 阻遏物 (D) 结构基因 (E) 转录因子13. 关于转录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mRNA翻译的模板,转录只是指合成mRNA的过程(B) 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但这种RNA聚合酶对利福平不敏感(C) 逆转录也需要RNA聚合酶(D) DNA复制中合成RNA引物也一个转录过程(E) 转录需要RNA聚合酶,是一种酶促的核苷酸聚合过程14. 可被蛋白激酶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是()A.酪氨酸/甘氨酸 B.甘氨酸/苏氨酸 C.苏氨酸/丝氨酸 D.甘氨酸/丝氨酸15. 别构调节时酶分子发生的改变是()A.一级结构 B.空间结构发 C. 辅酶的结合 D.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四问答题1.简要说明代谢调节中酶活性调节。

(整理)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整理)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熟悉)(一)蛋白质的生物学重要性a 细胞的结构成分;b 参与重要的生理功能;c 转变为其他的含氮物质;d 氧化供能(次要功能)。

(二)蛋白质的需要量1.氮平衡(Nirogen balance):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对比关系.(蛋白质含量=6.25×氮量)氮总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正常成年人)氮正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儿童、孕妇、恢复期病人等)氮负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2.氮平衡意义:可以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情况。

2 生理需要量:80g/日(成人)(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营养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体需要,但自己不能合成,或者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肌体需要,必须有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

缬、异亮、亮、苯丙、甲硫、色、苏、赖、(组、精)非必需氨基酸( non- essential amino acid):体需要,但能够在体内合成,不一定通过食物供给。

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半胱氨酸(消耗蛋氨酸)酪氨酸(消耗苯丙氨酸)间接依赖食物供给的非必需氨基酸。

(四)人体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1 需要量:不同的年龄发育阶段,其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不同。

2 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l,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3 人体氨基酸模式a 反映不同年龄阶段人体的蛋白质组成特点;b 表明了各个年龄阶段人群对食物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其构成比,亦对食物蛋白的氨基酸模式的要求。

4 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五)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 决定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因素必须氨基酸是影响和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决定因素(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种类、比例)2 提高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a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营养价值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则必需氨基酸互相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

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

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一、异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合酶(Aconitase)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二个关键酶。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柠檬酸转化为异柠檬酸。

这个转化过程是通过异柠檬酸合酶催化柠檬酸的顺反异构化反应实现的。

异柠檬酸合酶在催化反应中需要辅酶A的辅助,并且反应需要一定的金属离子的参与,如铁离子或锌离子。

异柠檬酸合酶的活性受到氧气水平的影响,氧气水平越高,异柠檬酸合酶的活性就越高。

二、脱氢酶脱氢酶(Dehydrogenase)是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家族,主要包括异戊二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等。

这些脱氢酶负责催化柠檬酸循环中的脱氢反应,将柠檬酸、异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转化为脱氢柠檬酸、脱氢异柠檬酸和脱氢α-酮戊二酸。

这些脱氢酶的催化反应都需要辅酶NAD+或辅酶FAD的参与。

三、柠檬酸合酶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一关键酶,它催化醋酸与辅酶A的反应,生成柠檬酸。

柠檬酸合酶的催化反应是一个准同步的反应,它首先将醋酸与辅酶A结合形成乙酰辅酶A,然后将乙酰辅酶A与柠檬酸合成柠檬酸。

这个反应是三羧酸循环的起点,也是循环中的速控步骤。

四、脱羧酶脱羧酶(Decarboxylase)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一类关键酶,包括脱羧异柠檬酸脱羧酶、脱羧α-酮戊二酸脱羧酶等。

这些脱羧酶催化柠檬酸循环中的脱羧反应,将脱氢柠檬酸和脱氢α-酮戊二酸转化为丙酮酸和戊二酸。

这些脱羧酶的催化反应是柠檬酸循环中释放二氧化碳的关键步骤。

五、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是三羧酸循环中的第五个关键酶,它催化琥珀酸的氧化反应,生成富马酸。

琥珀酸脱氢酶是唯一一种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三羧酸循环酶,同时它还是线粒体呼吸链的一个组成部分。

琥珀酸脱氢酶通过将琥珀酸与辅酶FAD还原为富马酰辅酶FADH2,同时将电子转移给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C,从而参与细胞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六、琥珀酸激酶琥珀酸激酶(Succinyl-CoA Synthetase)是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之一,它催化琥珀酸与辅酶A的结合反应,生成琥珀酰辅酶A。

生化(一)各反应的部位、关键酶和辅酶等顺口溜记忆

生化(一)各反应的部位、关键酶和辅酶等顺口溜记忆

氨基酸代谢转氨酶VitB6氨基酸转氨基作用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主要反应L-谷氨酸脱氢酶肝肾脑VitPPNAD +/NADP +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骨骼肌、心肌嘌呤核苷酸循环骨骼肌丙氨酸-葡萄糖循环氨以无毒的丙氨酸形式从肌肉转运至肝,同时为肌提供GP 谷氨酰胺合成酶脑、肌氨的转运谷氨酰胺是脑、肌向肝肾运送氨的形式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肝脏线粒体+胞液尿素循环脱羧酶VitB6氨基酸脱羧个别氨基酸代谢转甲基酶/甲硫氨酸合成酶广泛存在VitB12(缺乏时FH4↓)甲硫氨酸循环为50多种物质提供甲基 苯丙/酪氨酸羟化酶四氢生物喋呤苯丙/酪氨酸代谢联合脱氨基主要在肝肾中进行。

骨骼肌、心肌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主要反应是嘌呤核苷酸循环。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主要反应是脱氨基作用。

肝功能减退时,尿素合成↓、血氨↑,常伴氨基酸比例失调,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是支链氨基酸。

甲硫氨酸可变为胱氨酸和半胱氨酸,不可逆转;苯丙氨酸可变为酪氨酸,不可逆转。

甲基的供体是甲硫氨酸,直接供体是SAM,受体是同型半胱氨酸。

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可致苯酮酸尿症。

组氨酸生成组胺,是血管舒张剂(组-舒)。

色氨酸生成5-羟色胺,是血管收缩剂(色-缩)。

还生成一碳单位、和烟酸(合成维生素的特例)。

不进行转氨基作用的氨基酸:来苏水不呛俺。

赖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不呛俺:不转氨。

甘氨酸参与的物质合成:干一瓢不肌。

甘:提供一碳单位、嘌呤合成、卟啉合成(血红素)、肌酸合成。

半胱氨酸参与的物质合成:搬牛吻流弹。

半:牛磺酸、维持蛋白质稳定性、产生硫酸根(PAPS)、参与蛋氨酸循环。

肌酸的组成:鸡精干酵母。

肌酸:精氨酸提供咪基,甘氨酸提供骨架(骨干),酵母(SAM)提供甲基。

核苷酸代谢PRPP合成酶(R5P→IMP),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IMP→AMP)肝(主要)、小肠粘膜及胸腺的胞液—大量ATP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主要合成途径(90%)APRT(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腺苷激酶脑、骨髓—少量ATP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10%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人类),肝脏胞液.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细菌)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嘌呤合成的元素来源:天甘在上,谷酰为底,一碳单位站两旁,CO2顶头上。

关键酶名词解释

关键酶名词解释

关键酶名词解释关键酶是指在细胞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酶。

酶(Enzyme)是一种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蛋白质,由于酶的催化作用极具特异性和高效性,因此酶在细胞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酶则是对维持生命特别重要的酶,其催化作用对于细胞的正常生存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关键酶进行详细解释。

1.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这是一种关键的酶,在细胞内催化乙酰辅酶A转化为丙酰辅酶A。

丙酰辅酶A是细胞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重要物质。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直接影响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速率,调节细胞内脂肪代谢的平衡。

2. 乙醛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这是一类关键酶,它催化乙醇转化为乙醛。

乙醛脱氢酶参与乙醇代谢的过程,将乙醇转化为乙醛,进而进一步转化为乙酸。

这个过程是人体中乙醇的主要代谢途径,也是酒精中毒的解毒过程的一部分。

3.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DNA聚合酶是细胞中复制和修复DNA过程中的关键酶类。

DNA聚合酶能够将DNA 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准确地复制到合成链中,是DNA复制的关键酶。

细胞复制DNA时,DNA聚合酶能够保证复制过程中的准确性,从而确保新合成的DNA与原始模板DNA完全一致。

4. 丙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丙酸脱氢酶是关键的酶类之一,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丙酸脱氢酶能够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为细胞供应继续产生能量所需的底物。

丙酸脱氢酶活性的调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紧密相关。

5. ATP酶(ATPase):ATP酶是将ATP(腺苷三磷酸)分解为ADP(腺苷二磷酸)和无机磷酸盐的关键酶。

细胞中的能量通常储存于ATP中,而ATP酶能够将ATP分解为ADP释放出储存的能量。

这个过程是细胞内能量供应的重要途径,也是调节细胞内ATP/ADP比例的重要手段。

以上仅为几个常见的关键酶的解释,关键酶的种类很多,每个关键酶都在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结10种关键酶

总结10种关键酶

总结10种关键酶:
1.糖酵解的3个关键酶(限速酶):
记忆六(6磷酸果糖激酶-1)斤(己糖激酶)冰(丙酮酸激酶)糖
2.糖原分解的限速酶:磷酸化酶
3.糖异生的关键酶:
记忆:笨手(丙酮酸羧化酶)郭二(果糖二磷酸酶)泼硫酸(葡萄糖-6-磷酸酶)
4.磷酸戊糖途径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5.酮体合成关键酶:HMG-CoA合成酶———记忆:同贺
6.胆固醇合成关键酶:记忆:但愿(HMG-CoA还原酶)
7.血红素合成的关键酶:ALA合酶
8.转氨酶的辅酶(关键酶):磷酸吡哆醛———VitB6
9.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关键酶:7a-羧化酶
10.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关键酶:PRPP合成酶。

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

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
2.糖酵解中利用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所产生的能量而合成ATP时, 共同中间物为___ a.3-磷酸甘油酸 b.1-磷酸甘油酸 c.1,3-二磷酸甘油酸 d.磷酸二羟基丙酮 e. ADP
23. 线粒体嵴____________ a. 因其外膜内陷形成的 b. 可被大多数小分子和离子自由渗透 c. 在其外表面和基质相接触 d. 含有柠檬酸循环的酶 e. 含有氧化磷酸化的组分
糖原合成的特点:
6、从0开始合成时需要生糖原蛋白,起 引物作用,可催化8个UDP-葡萄糖成链
7、分支的意义:增加可溶性和非还原 端数目。
8、若糖原合酶遭到磷酸化则受抑制与 磷酸化酶正好相反
α-1,4 α-1,6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1、磷酸化促进分解 去磷酸化促进合成
2、AMP促进糖原磷酸化酶,G6P、ATP抑制 AMP抑制糖原合酶,G6P、ATP激活
糖原磷酸化酶 *
(G)n-1 + G-1-P
⑵ 转寡糖链:当糖原被水解到离分支点四个 葡萄糖残基时(极限糊精),由葡聚糖转移 酶催化,将分支链上的三个葡萄糖残基转移 到直链的非还原端,使分支点暴露。
⑶ 脱支:由α-1,6-葡萄糖苷酶催化。又称脱 支酶,将α-1,6-糖苷键水解,生成一分子 自由葡萄糖。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消化吸收 肝糖异生 肝糖原分解
血糖
氧化供能
合成糖原
转变为脂肪 或氨基酸
转变为其他 糖类物质
血糖水平的调节
(一)组织器官:
1.肝脏。 2.肌肉等外周组织。 (二)激素: 1.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 2.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 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Ca2+
胰岛素

关键酶

关键酶

糖酵解的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 (PFK-1),丙酮酸激酶
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
1)柠檬酸合酶
2)异柠檬酸脱氢酶
3)α-酮戊二酸脱氢酶
磷酸戊糖的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糖异生的关键酶——
G-6-P酶,果糖1,6-二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丙酮酸羧化酶糖原合成的关键酶——糖原合酶
糖原分解(非逆反应)的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
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激素敏感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Regulation:升血糖激素可促进脂肪分解,而胰岛素则抑制
脂肪酸氧化的关键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
辅基:生物素。

需要Mg2+和Mn2+
激活剂:柠檬酸,异柠檬酸,乙酰CoA
抑制剂: 脂酰CoA(包括长链和短链)
无磷酸化,活性高
酮体合成的关键酶——HMG-CoA——合酶(肝细胞线粒体特有)
酮体利用的关键酶——琥珀酰-CoA合酶
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 还原酶
Regulation:胰岛素,甲状腺素促进胆固醇合成,去磷酸化恢复酶活性。

整理代谢调控期末总结

整理代谢调控期末总结

前百:1.代谢调控发酵技术利用遗传学或生物化学方法,人为在DNA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目的产物大量生成、积累的发酵2.代谢控制发酵的核心解除微生物代谢控制机制,打破微生物正常代谢调节,人为控制其代谢3.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选育组成型突变株(无需诱导物就能生产目的产物)①在诱导物为限制性基质的恒化器中筛选②将菌株轮番在有、无诱导物的培养基中培养③使用诱导性能很差的基质④使用阻碍诱导作用的抑制剂选育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一解除反馈作用获得中间产物,给予少量末端产物维持生长,但不足以引起抑制或阻遏反应解除反馈作用的方法:①改变培养环境条件来限制末端代谢产物在细胞内部积累②遗传上改造微生物,使其对末端代谢产物反馈调节作用不敏感选育抗反馈调节突变株①将经诱变处理过的野生菌型菌株涂布在含有末端代谢产物的结构类似物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剩下不受末端代谢产物调节作用的突变株②先除去对末端代谢产物反馈阻遏敏感的酶,使之成为营养缺陷型菌株,再对其诱变处理,使编码该酶的基因发生回复突变,但能与末端产物结合的调节位点不能发挥抑制酶活性的作用选育耐分解代谢物阻遏突变株①以一种能引起分解代谢物阻遏的基质作为唯一氮源,用含这种氮源的培养基的琼脂平板培养筛选经诱变的菌株②轮番让菌株在含有和不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4.改变代谢流加速限速反应通过生物合成中间体的分析,找到生物合成的速度限制步骤,外源合成该限速步骤的关键酶基因,并导入细胞内,提高目的产物产量改变分叉代谢途径的流向提高代谢分叉点的某一代谢途径酶系的活力,以得到高产的末端代谢产物构建代谢旁路用代谢工程方法还可阻断或降低合成副产物,特别是有毒产物改变能量代谢途径将血红蛋白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中,不仅在限氧条件下提高了宿主细胞的生长速率,而且促进了蛋白质和产物的合成延伸或构建新的生物合成途径引入外源基因延伸原代谢途径,产生新的末端代谢产物第一章微生物生长与调节1.微生物的生长形式细菌——二等分分裂法阳性:沿细胞上一次分裂周期中形成的中纬带开始;阴性:沿细胞长轴以居间并生的方式合成酵母一出芽繁殖两极性:母细胞在两端同一位置萌芽(子母不脱离会形成假菌丝)多极性:母细胞每次萌芽出现在不同位置,如酿酒酵母丝状微生物(霉菌,放线菌)——菌丝末梢伸长、分枝和交错成网,称为菌丝体,许多真菌能形成抱子,称分生抱子菌丝生长的主要表现:菌丝伸长,菌丝体干重增加影响菌丝长度的因素:遗传控制与生长环境(深层培养易受搅拌器的剪切作用)调节菌丝球的疏密程度:使菌丝球变密实:过程添加易利用碳源(如葡萄糖),搅拌加快,供氧改善,反之用乳糖,搅拌缓慢,供氧跟不上2.微生物生长的测量细胞数目的测定(优、缺点,适用范围P6表1-1)直接显微镜计数、平板活菌计数(稀释培养法)、自动细胞计数和分检法细胞总量的测量直接:细胞干重测量法(DCW)、比浊法、离心压缩细胞体积法(PCV)间接:营养物质消耗的测定、测量产物的形成、发酵热、测定细胞组分代谢产物:①细胞组分在胞内浓度应相当一致②在定量萃取与分析方面应当相当精确③ 非细胞固体中是否也含有同样的组分,细胞中此组分的含量与细胞量的关联营养消耗:①细胞得率是否稳定(高低)②养分测量方法准确性③是否存在干扰分析的物质,量有多少Monod 方程:N = 4S/(Ks+S)V = V m S/(K+S)用以描述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S间的关系,是经验公式,而米氏方程由理论推导得Ks:营养物质的饱和系数,为〃=0.5州的营养物质浓度,衡量微生物对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亲和力的大小,Ks越小,说明微生物对该种营养物质的亲和力越大Ks=100〜300mg/L (被动扩散,异化扩散);Ks=1〜100mg/L (载体介入,主动运输)S:营养物质的浓度,能否用测定细胞组分法估算生长取决于:①非细胞性固体中是否含有此组分,如有就不能用此组分与细胞生长相关联②细胞中该组分与细胞量间是否有定量关系、这种定量关系是否恒定微生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温度:菌在低于最适生长温度的温度范围内比在高温度范围内有更强适应力一种对生长必需的酶的改变会使生长对热变性比野生型更敏感;温度降低细胞脂肪酸不饱和程度增加;随温度升高,死亡速率的增加远大于低活化能的生长速率的增加与其细胞膜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有密切关系;与其细胞内某些关键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影响微生物比生长速率;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温度影响碳源的基质得率水活度:水对细胞的影响,A尸爪p s和p w分别为溶液和纯水在同一温度下的蒸汽压;A w相当于相对湿度。

总结10种关键酶

总结10种关键酶

总结10种关键酶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在生物体内,有许多关键的酶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下面是关于10种关键酶的详细介绍:1.耐久酶(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是一种关键的酶,负责在DNA复制过程中将DNA的两条链分开,并将新的DNA链合成。

该酶参与了DNA的复制、修复和重组等过程,是生物体内DNA信息的传递和保存的关键保证。

2.RNA聚合酶RNA聚合酶是一种参与转录过程的关键酶,负责将DNA模板转录成RNA分子。

它能够识别DNA上的特定序列,将其转录成RNA,并参与进一步的RNA加工和调控过程,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

3.DNA去甲基化酶DNA去甲基化酶是一种关键酶,负责去除DNA上的甲基基团。

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DNA去甲基化酶能够修复错误的甲基化,保证DNA上的正常表观修饰模式。

4.磷酸化酶磷酸化酶是一种关键酶,负责去除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

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修饰形式,可以调控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磷酸化酶能够逆转磷酸化修饰,从而改变蛋白质的功能。

5.DNA甲基转移酶DNA甲基转移酶是一种关键酶,负责在DNA上添加甲基基团。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形式,可以影响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DNA甲基转移酶能够在特定的DNA序列上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基团。

6.蛋白酪氨酸酶蛋白酪氨酸酶是一种关键酶,负责氨基酸酪氨酸的去磷酸化。

酪氨酸的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修饰形式,可以调控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酪氨酸酶能够逆转酪氨酸的磷酸化修饰。

7.ATP合成酶8.DNA连接酶DNA连接酶是一种关键酶,负责在DNA分子上连接断裂的碱基链。

在DNA复制、修复和重组过程中,DNA连接酶能够将断裂的碱基链连接起来,保证DNA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9.蛋白水解酶(蛋白酶)蛋白水解酶是一类关键的酶,负责将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链或氨基酸。

蛋白水解酶在细胞内参与蛋白质降解和代谢的调节,也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酶类。

生物化学(酶)试题与答案

生物化学(酶)试题与答案

生物化学(酶)试题与答案(9)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关键酶2.变构调节3.酶的化学修饰调节4.诱导剂5.阻遏剂6.细胞水平调节7.激素水平调节8.激素受体9.整体水平调节10.应激二、填空题:11.代谢调节的三级水平调节为、、。

12.酶的调节包括和。

13.酶的结构调节有和两种方式。

14.酶的化学修饰常见的方式有与、与 , 等。

15.在酶的化学修饰调节中,修饰酶的() 与()两种形式的转变是通过 () 的作用来实现的。

16.酶量的调节通过改变酶的() 与() ,从而调节代谢的速度和强度。

17.按激素受体在细胞的部位不同,可将激素分为() 和()两大类。

18.应激时糖、脂、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 增强,受到抑制。

三、选择题A 型题(1936)19.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的部位是A.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B.活性中心催化基团C.酶的-SH 基团D.酶的调节部位E.酶的任何部位20.下列哪一代谢途径不在胞浆中进行A.糖酵解B.磷酸戊糖途径C.糖原合成与分解D.脂肪酸β-氧化E.脂肪酸合成21.长期饥饿时,大脑的能源主要是A.葡萄糖B.糖原C.甘油D.酮体E.氨基酸22.最常见的化学修饰方式是A.聚合与解聚B.酶蛋白的合成与降解C.磷酸化与去磷酸化D.乙酰化与去乙酰化E.甲基化与去甲基化23.机体饥饿时,肝内哪条代谢途径加强A.糖酵解途径B.磷酸戊糖途径C.糖原合成D.糖异生E.脂肪合成24.作用于细胞膜受体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类固醇激素C.前列腺素D.甲状腺素E.125OH2D325.作用于细胞内受体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类固醇激素C.生长因子D.蛋白类激素E.肽类激素26.有关酶的化学修饰,错误的是A.一般都存在有活性(高活性)和无活性(低活性)两种形式B.有活性和无活性两种形式在酶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变C.化学修饰的方式主要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D.一般不需要消耗能量E.催化化学修饰的酶受激素调节27.下列哪条途径是在胞液中进行的A.丙酮酸羧化B.三羧酸循环C.氧化磷酸化D.脂肪酸β-氧化E.脂肪酸合成28.糖异生、酮体生成及尿素合成都可发生于A.心B.肾C.脑D.肝E.肌肉29.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是A.氧化磷酸化酶系B.羟化酶系C.过氧化氢酶系D.腺苷酸环化酶E.核酸合成酶系30.下列关于关键酶的概念,错误的是A.关键酶常位于代谢途径的起始反应B.关键酶在整个代谢途径中活性最高故对整个代谢途径的速度及强度起决定作用C.关键酶常催化不可逆反应D.受激素调节酶常是关键酶E.某一代谢物参与几条代谢途径,在分叉点的第一个反应常由关键酶催化31.关于糖、脂类和蛋白质三大代谢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脂肪与蛋白质都是供能物质,通常单纯以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也是无害的B.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三者互变的枢纽,偏食哪种物质都可以C.当糖供不足时,体内主要动员蛋白质供能D.糖可以转变成脂肪,但有些不饱和脂肪酸无法合成E.蛋白质可在体内完全转变成糖和脂肪32.情绪激动时,机体会出现A.血糖升高B.血糖降低C.脂肪动员减少D.血中 FFA 减少E.蛋白质分解减少33.饥饿时,机体的代谢变化错误的是A.糖异生增加B.脂肪动员加强C.酮体生成增加D.胰岛素分泌增加E.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34.有关变构调节,错误的是A.变构酶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B.变构剂常是小分子代谢物C.变构剂通常与变构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特定部位结合D.代谢途径的终产物通常是催化该途径起始反应的酶的变构抑制剂E.变构调节具有放大作用35.有关酶含量的调节,错误的是A.酶含量的调节属细胞水平调节B.底物常可诱导酶的合成C.产物常抑制酶的合成D.酶含量调节属于快速调节E.激素或药物也可诱导某些酶的合成36.应激状态下血中物质改变哪项是错误的A.葡萄糖增加B.游离脂肪酸增加C.氨基酸增加D.酮体增加E.尿素减少B 型题(3740)A.酶的别构调节B.酶的化学修饰C.酶含量的调节D.通过细胞膜受体E.通过细胞质受体37.酶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作用属于38.体内 ATP 增加时,ATP 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作用属于39.类固醇激素在体内起作用时40.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调节血糖代谢是(4144)A.肝糖原 B.乳酸 C.脂肪酸 D.甘油 E.氨基酸41.空腹时,血糖来自42.饥饿 2-3 天,血糖主要来自43.长期饥饿时,肌肉的主要能源物质44.随着饥饿的进程用作糖异生原料增加的是X 型题45.饥饿时,体内可能发生的代谢变化为A.糖异生加强B.血酮体升高C.脂肪动员加强D.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E.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加强46.变构调节的特点包括A.变构酶多存在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B.变构剂使酶蛋白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C.变构剂与酶分子的特定部位结合D.变构调节都产生正效应,即增加酶的活性E.变构酶大多是代谢调节的关键酶47.通过膜受体作用的激素有A.胰岛素B.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D.甲状腺素E.类固醇激素48.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包括A.需要酶催化B.使酶蛋白发生共价键的改变C.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D.有放大效应E.最常见的方式是磷酸化与去磷酸化49.应激可引起的代谢变化A.血糖升高B.脂肪动员加强C.蛋白质分解加强D.酮体生成增加E.糖原合成增加50.诱导酶合成增加的因素为A.酶的底物B.酶的产物C.激素D.药物E.毒物四、问答题:51.简述物质代谢的特点?52.试述丙氨酸转变为脂肪的主要途径?53.此较别构调节与酶的化学修饰的特点?54.举例说明反馈抑制及其意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键酶是指在代谢途径中催化单向反应的酶,通常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故它的活性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方向和速度,也称限速酶或调节酶。

生物化学-知识点_酶、维生素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_酶、维生素整理

酶、维生素1.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能在体内或体外发挥相同催化作用的一类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以蛋白质为主。

酶的化学组成:酶的活性中心:1)由酶分子在空间位置上比较靠近的几个氨基酸残基或其上某些功能基团所组成。

2)位于酶分子表面。

3)酶分子结构中其它部分为酶活性中心形成提供结构基础。

4)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2.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刚分泌时,无催化活性,这种无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酶原的激活:某种物质(活化素)作用于酶原使之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1)保证合成酶的细胞本身不受蛋白酶的消化破坏。

2)在特定的生理条件和规定的部位受到激活并发挥其生理作用。

3)酶原激活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调控酶活性的方式。

3.酶促反应的特点:加速化学反应,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高效性:更有效地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浓度对速度的影响:底物浓度对速度的影响:米氏方程:米氏常数Km的意义:Km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和酶所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有关v=1/2Vm时,Km=[S]。

Km与酶和底物的亲和力成反比。

4.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能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使酶的活性降低。

特点:I与S结构类似,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强弱取决于[I]/[S],故抑制作用可被高浓度S解除动力学,v降低,Vmax不变,Km增大,斜率增大医学相关性: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糖代谢1.糖的无氧酵解定义、反应过程、生理意义。

1.1 无氧酵解的概念: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Glc或Gn分解为乳酸,并释放能量,反应过程类似酵母生醇酵,故称之为无氧酵解。

1.2 反应场所:细胞浆1.3 反应过程:1.3.1己糖磷酸化:己糖激酶(Hexokinase,H K):关键酶6-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ofructokinase-1,P F K1):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1.3.2一分子磷酸己糖裂解为两分子磷酸丙糖:1.3.3两分子磷酸丙糖氧化为两分子丙酮酸.1.3.4丙酮酸还原为乳酸(无氧条件)1.4 生理意义:1.4.1缺氧状态下,迅速供能1.4.2少数组织仅以此途径获能---红细胞1.4.3有些组织即使在有氧条件下也以此1.4.4途径获部分能量---白细胞、视网膜1.4.5有氧氧化的前段过程。

生物化学-考试知识点_7物质代谢调节整理(1)

生物化学-考试知识点_7物质代谢调节整理(1)

物质代谢调节1.细胞水平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主要是细胞内酶水平的调节。

方式:细胞内酶呈隔离分布、代谢调节作用点(限速酶、关键酶)、酶的别构调节、酶的化学修饰、同工酶对物质代谢的调节、酶含量的调节2.关键酶:催化代谢途径定向步骤的酶,往往是代谢途径反应的第一个酶。

在可逆反应中偏向一个方向,决定着多酶体系的催化方向。

限速酶:体内代谢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的总和。

整个代谢途径速度取决于多酶体系中催化活力最低、米氏常数最大、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

此酶起着限速作用,代谢调节的作用点。

生理意义:①限速酶的催化活力最低,Km最大,催化反应速度最慢,故它的速度决定了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

②关键酶多为催化各代谢途径反应的第一个酶,在催化可逆反应中往往极度偏向一个方向,故它的定向决定着多酶体系催化代谢反应的方向。

③代谢调节主要是通过对限速酶与关键酶活性的调节而实现的,而关键酶大多同时又是限速酶,所以它们是代谢调节的作用点。

例:己糖激酶3.酶的别构调节:小分子化合物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象的轻微改变,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方式:生理意义:①代谢终产物反馈抑制反应途径中的酶,使代谢物不致生成过多。

②别构调节使机体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生理状态。

例:HMG-CoA还原酶4.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生理意义:①催化的反应具有放大效应,比别构调节调节效率高。

②消耗的ATP少于酶蛋白合成所需。

③比酶蛋白合成的调节迅速。

④是体内酶活性经济、高效的调节方式。

例:磷酸化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酵解的关键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 ,磷酸果糖激酶-1 PFK-1,丙酮酸激酶regulative factor:Insulin promotes the synthesis of three key enzymes
磷酸果糖激酶-1 PFK-1:
1)6- 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2,6-二磷酸果糖、ADP、AMP是变构激活剂。

2)ATP、柠檬酸及长链脂肪酸是变构抑制剂。

丙酮酸激酶:
1)1,6-二磷酸果糖、ADP是变构激活剂
2)ATP,乙酰CoA及长链脂肪酸是变构抑制剂。

丙酮酸氧化脱酸的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E1 TPP VitaminB1
E2 硫辛酸硫辛酸
coenzyme A 泛酸
E3 FAD Vitamin B2
NAD+ Vitamin PP
Regulation:受催化产物ATP、乙酰CoA的抑制。

AMP 、CoA 、NAD+增加乙酰CoA减少,酶激活
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
1)柠檬酸合酶
2)异柠檬酸脱氢酶(高能状态-ATP多-的情况下受抑制,and vice verse ),
3)α-酮戊二酸脱氢酶(类似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3,5形式)
产物堆积抑制TCA,主要是ADP 、ATP 的变化。

Ca+ 可促进TCA
磷酸戊糖的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受NADPH 的反馈抑制性调节
糖异生的关键酶——G-6-P酶,果糖二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草酰乙酸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草酰乙酸)
途径Ⅰ:果糖二磷酸酶(1,6二磷酸果糖G-6-P)G-6-P酶(G-6-P Glucose )2,6-二磷酸果糖和AMP激活G-6-P酶,而抑制果糖二磷酸酶的活性而抑制糖异生
途径Ⅱ:丙酮酸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1,6二磷酸果糖是丙酮酸激酶的变构激活剂
增强糖异生,必要抑制糖酵解。

原料增加可促进糖异生,乙酰CoA可加强糖异生
丙酮酸羧化酶,辅基:生物素。

需要Mg2+ 和Mn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有能量最高的高能磷酸键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糖原合酶
激活剂:ATP,G-6-P(6-磷酸葡萄糖)
抑制剂:AMP, cAMP
无磷酸化,活性高
糖原分解(非逆反应)的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
激活剂:AMP, cAMP,ADP
抑制剂: ATP,G-6-P(6-磷酸葡萄糖)
磷酸化,活性高
G-6-P酶可分解糖原,但只在肝脏和肾脏,肌肉无。

G-6-P是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众多代谢途径(上述几种)的连接点。

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激素敏感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Regulation:升血糖激素可促进脂肪分解,而胰岛素则抑制
脂肪酸氧化的关键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丙二酰CoA是抑制剂,抑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
脂酰CoA(β-oxidation)乙酰CoA
脂就是长链,很多碳原子,乙就2个
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
乙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丙二酰CoA 长链脂肪酸
辅基:生物素。

需要Mg2+和Mn2+
激活剂:柠檬酸,异柠檬酸,乙酰CoA
抑制剂: 脂酰CoA(包括长链和短链)
无磷酸化,活性高
酮体合成的关键酶——HMG-CoA合酶(肝细胞线粒体特有)
乙酰CoA 酮体
酮体利用的关键酶——琥珀酰-CoA合酶
酮体氧化分解乙酰CoA
磷脂酶的作用
A1 催化甘油酯键1位酯键的断裂甘油磷脂FA+溶血磷脂2
A2催化甘油酯键2位酯键的断裂甘油磷脂FA+溶血磷脂1 。

放出花生四烯酸Ca2+ 为激活剂
B1催化溶血磷脂1的1位酯键水解(A2 作用后再B1)
B2催化溶血磷脂2的2位酯键水解(A1 作用后再B2)
A ,B作用后生成甘油磷酰X(甘油磷酸胆碱)+脂肪酸
C 催化甘油酯键3位酯键的断裂,甘油磷脂甘油二酯+磷酸胆碱(X)
放出第二信使:肌醇三磷酸
D催化磷酸与X的酯键断裂甘油磷脂磷脂酸+含氮碱
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 还原酶
Regulation:胰岛素,甲状腺素促进胆固醇合成,去磷酸化恢复酶活性
乙酰CoA 胆固醇
Decarboxylation
1.Gluγ-氨基丁酸(GABA)
Chief inhibitory neurotransmitter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2.His组胺stimulate gastric acid secretion
3.Trp 5-HT 5-羟色胺血清素5-羟吲哚乙酸Inhibitory neurotransmitter in brain (a contributor to feelings of well-being and happiness.)
4.Cys (H2SO4) 牛磺酸(半)a major constituent of bile
5.Ornithine poly-amine
Transamination
GLU α-酮戊二酸
L-谷氨酸+H2O+NAD+⇔α-酮戊二酸+NH3+NADH
L-谷氨酸脱氢酶(氧化脱氨基)
Inhibitor :GTP ATP
Activator:GDP ADP
辅酶:NAD+ or NADP+ (Vitamin pp)
L 谷氨酸氧化酶
辅基:FMN FAD(Vitamin B2)
Ala 丙酮酸
ASP 草酰乙酸
Hydroxylation
Phe Tyr ①Phe氢化酶
Tyr (dopa) dopamine NE Adr ②
②关键酶——Tyr氢化酶
Reaction ①dysfunction 缺乏Phe氢化酶苯丙酮尿症PKU
Reaction that Tyr synthesize melanin falls 白化病
缺乏络氨酸酶
Reaction that Tyr is oxidized falls 尿黑酸尿症
Urea Cycle ——氨甲酰基磷酸合成酶Ⅰ CPSⅠ(关键酶)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AAS (限速酶)CPSⅠActivator :AGA (N-AcGlu acid) activates CPSⅠArginine is the activator for this reaction, Arg elevates ,urea follow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