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38张ppt)
溃(kuì)退 匮(kuì)乏 馈(kuì)赠
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 高屋建瓴 ——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 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 水的瓶子。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遏 ——阻止
溃退 ——败退。“溃”,溃败。
悍然 ——蛮横的样子。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
战线:长
战况: 所向披靡 无坚不摧 战绩辉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西路军 35万
九江(不含) 21日17时-
-安庆
-22日22时
战况 全部渡过
渡过2/3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大部分 已渡过
议论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课文拓展积累
课文拓展积累
“金陵”名称的来历还有另外一说,即“埋金之说”。相 传金陵的名称是因秦始皇在今城北龙湾金陵岗埋金以镇王气而 得。《景定建康志》记载:“父老言秦( 始皇) 厌东南王气, 铸金人埋于此。”并说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岗曾立一碑,上刻 :“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 富了一国。”又传说秦始皇并没有真的埋金,而是诡称在山中 埋金,这样,让寻金的人在山的前后南北“遍山而凿之,金未 有获,而山之气泄矣”。这是秦始皇驱人凿断山脉破坏王气的 计谋。不过,“埋金之说”有明显的传说和迷信色彩,并不可 信。
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整 体 感知
小组交流: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文章最后 ➢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 “我”写望到出“了庄外中临路河空军地渡上的江一座的戏时台,间模、糊在地远点处的、月夜人中数,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 事件: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 ➢ 经过:中陆军首先渡过,西路军和中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 结果: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
长江。
整 体 感知
思考: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 “我”望域到)“庄、外临战河况空地三上个的一方座面戏台总,模领糊了在远全处文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创 作 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 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课堂小结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 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 气势不可阻挡。
整 体 感知
小组交流: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文章最后 ➢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 “我”写望到出“了庄外中临路河空军地渡上的江一座的戏时台,间模、糊在地远点处的、月夜人中数,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 事件: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渡江战役) ➢ 经过:中陆军首先渡过,西路军和中路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 结果: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
长江。
整 体 感知
思考:导语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 “我”望域到)“庄、外临战河况空地三上个的一方座面戏台总,模领糊了在远全处文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
创 作 背景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 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课堂小结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 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 气势不可阻挡。
八上1-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简洁性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标题 ——导语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主体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 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六.分析课文结构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 作战兵力 江 渡江区域 导语—— 战 况 况 战
总领全文
①中路军—— 首战告捷(略)
主体——
②西路军—— 所向无敌(详) ③东路军—— 战绩辉煌 (较详)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一)分析中路军渡江战况
分析红色字的作用: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说明了战斗的艰巨性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说明我军进军之神速
“此种情况”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3.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简 要回答。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 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国民党广大官 兵都很泄气。
(三)分析东路军渡江战况
分析红色字的作用: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 我军突破了。 “不料”表明什么?
归纳总结: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简洁性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不 可 少 的 三 部 分
——标题 ——导语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 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 下文。
——主体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 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六.分析课文结构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 作战兵力 江 渡江区域 导语—— 战 况 况 战
总领全文
①中路军—— 首战告捷(略)
主体——
②西路军—— 所向无敌(详) ③东路军—— 战绩辉煌 (较详)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一)分析中路军渡江战况
分析红色字的作用: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说明了战斗的艰巨性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说明我军进军之神速
“此种情况”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3.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意简 要回答。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 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国民党广大官 兵都很泄气。
(三)分析东路军渡江战况
分析红色字的作用: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 我军突破了。 “不料”表明什么?
归纳总结: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PPT课件
随堂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 完。
得全面胜利的事实。 ➢ 不同之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重在详细地描写了我军渡江的情
景,特别加入了语言和场面描写。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 江》只用了不到200字简洁、明了、生动地展现了渡江战役的概貌。
感 悟 情感
本文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试举例分析。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 “不料”指意想不到,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2.“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锐不可当”指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 气势不可阻挡。
归纳主题
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 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 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 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 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课堂测试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 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 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 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共26张PPT)
1949年4月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 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 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作用意义: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 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评论这一点,更 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在新 闻中作者将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了其中。
各路军渡江情况:
起止地点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到21日夜 30万
30万
繁昌等地
九江-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贵池等地
南京-江阴
21日17时 到22日22时
35万
大部分
扬中等地
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 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 排材料的?
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 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 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 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第二部分:主体,具体交代三路大军的渡江时间、 人数、区域及战果。
• 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 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 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作用意义: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 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评论这一点,更 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在新 闻中作者将自己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入了其中。
各路军渡江情况:
起止地点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到21日夜 30万
30万
繁昌等地
九江-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贵池等地
南京-江阴
21日17时 到22日22时
35万
大部分
扬中等地
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 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 排材料的?
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 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 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 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而中路军渡长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第二部分:主体,具体交代三路大军的渡江时间、 人数、区域及战果。
• 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
《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ppt课件4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战况〕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2024/3/31
2、主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是怎 样衔接在一起的?
*具体表达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 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队伍
地点
渡过兵力
20日夜——21日夜 中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
东路军: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2024/3/31
5、谈谈文中议论部分的作用 。
从敌我双方阐述了渡江战争 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国民 党背离历史潮流,有力证实我军 发起渡江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使 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2024/3/31
请理清新闻的结构:
•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 背景资料: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024/3/31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争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 反动政府依旧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 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 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马上公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黎明 发起了渡江战争。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 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 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 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 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2024/3/31
★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纳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PPT课件
对敌我双方的议论,哪一方写得详细 ?哪一方写得简略?
讨论时我略敌详,一是因为我军的 英勇善战是人尽皆知的,同时也是告诉 读者,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历史潮流,而 人民解放军才是正义之师。这段议论, 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一定的思想 深度。从写作角度来看,新闻中插入适 当的议论,阐明问题,是允许的,也是 必要的。
导入新课
美国时代公司在评选的1000年来最具影响 力的百人百事评选结果中,既没有“二战英雄” 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也没有美国的“建 国之父”华盛顿,而毛泽东却出现了两次,在 这100个人中, 惟一选登了毛泽东的一条著名 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充 分表明外国人对毛泽东世界地位的认可。由此 可见毛泽东的影响之大。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 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级别最 高的记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亲自撰写 的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把握
快速朗读这则消息,用简明的语言说 说消息报道的内容。
本文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 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 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 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 靡的英雄气概。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When(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 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背景链接
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即遵照 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午夜发起渡江 作战。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 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2日夜, 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 全面报道了前线最新战况。4月 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 中心——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中 国大陆的彻底覆灭。
讨论时我略敌详,一是因为我军的 英勇善战是人尽皆知的,同时也是告诉 读者,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历史潮流,而 人民解放军才是正义之师。这段议论, 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一定的思想 深度。从写作角度来看,新闻中插入适 当的议论,阐明问题,是允许的,也是 必要的。
导入新课
美国时代公司在评选的1000年来最具影响 力的百人百事评选结果中,既没有“二战英雄” 罗斯福、丘吉尔和戴高乐,也没有美国的“建 国之父”华盛顿,而毛泽东却出现了两次,在 这100个人中, 惟一选登了毛泽东的一条著名 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充 分表明外国人对毛泽东世界地位的认可。由此 可见毛泽东的影响之大。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 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诗人,“级别最 高的记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亲自撰写 的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把握
快速朗读这则消息,用简明的语言说 说消息报道的内容。
本文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 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 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 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 靡的英雄气概。
整体把握 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When(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 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背景链接
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即遵照 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午夜发起渡江 作战。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 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2日夜, 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 长江》, 全面报道了前线最新战况。4月 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 中心——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中 国大陆的彻底覆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军民为党打反倒动蒋派介拒石绝,签解订放和全平中协国定而,发人起民的解渡放江
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 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 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 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 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 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 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 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
在最后写,可使
。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 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 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 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 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这篇新闻语言还兼具典雅与口语化的特点,你能找到相关
词句吗?
典雅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纭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 抵抗,甚为微弱。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业已切断镇江、无锡 段铁路。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 口语化
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本文有一处语句和“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 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纭溃退” 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能找到并作赏析吗?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 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①中路军第一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②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 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 以议论; ③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 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又”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这篇消息比《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篇幅更长, 因为它详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本文详写的内容。
东北解放军正举行全线进攻 (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新华社辽西前线二十七日十七时急电]由沈阳进至辽西的蒋 军五个军,已全部被我包围和击溃。我军俘敌数万,现正猛烈扩 张战果中。此五个军,即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七十一军、 四十九军,全部美械装备,由廖耀湘统率,锦州作战时即由沈阳 进至新民、彰武、新立屯地区。锦州攻克,长春解放,该敌走投 无路,全部猬集黑山、北镇、打虎山地区,企图逃跑。我军迅移
真实准确、凝练是消息语言的两个特点,找出体现这些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精品教学课件
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
➢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绿下的动午”五。无时限起欢喜”、至兴奋“之不情。起丝毫作用”。 写出了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及对其评价。
➢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最后。 写出了东路军渡江的情况和三路大军胜利横渡长江。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课 文 分析
小组交流:文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 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课 文 分析
思考: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创 作 背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 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理解本文的生字词 语言运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标题把握新闻主要内容的阅读才能。 审美创造:体会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一往无
前压倒敌人的气势和英勇作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队伍
时间
地点
渡过兵力
整 体 感知
“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
使“讨我”论疑:心是主“体画上部见分过的从仙境哪”些,深方被面吸引报,道无限各欢喜路,军更全的神渡贯注江地情一直况望?到“(台上填显表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 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绿下的动午”五。无时限起欢喜”、至兴奋“之不情。起丝毫作用”。 写出了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及对其评价。
➢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最后。 写出了东路军渡江的情况和三路大军胜利横渡长江。
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课 文 分析
小组交流:文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 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课 文 分析
思考: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创 作 背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 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 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 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理解本文的生字词 语言运用: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标题把握新闻主要内容的阅读才能。 审美创造:体会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一往无
前压倒敌人的气势和英勇作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队伍
时间
地点
渡过兵力
整 体 感知
“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
使“讨我”论疑:心是主“体画上部见分过的从仙境哪”些,深方被面吸引报,道无限各欢喜路,军更全的神渡贯注江地情一直况望?到“(台上填显表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 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ppt课件(20页)
课前回顾
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哪些?
新闻简介:从广义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 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语言简明扼要。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 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 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 词
绥靖( suí jìng) 阻遏 (â) 鄂豫(âyù) 管辖 ( xiá ) 逃窜(cuàn ) 襄阳(xiāng)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制止。
问题2: 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 六要素。 问题3:再读课文,找出本则新闻结 构的五部分。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六要素:
新闻 的 五个 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
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 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毛泽东
问题:读课文,并回答: (1)本则新闻内容的六要素(记叙的 六要素)是什么? (2) 本则新闻五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 么? (3)新闻具有及时、真实、准确的三 大特点,在本文中如何体现?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记叙六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哪些?
新闻简介:从广义讲包括消息、通讯、 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 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语言简明扼要。 注意:消息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 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融 入其中。因此,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下列字 词
绥靖( suí jìng) 阻遏 (â) 鄂豫(âyù) 管辖 ( xiá ) 逃窜(cuàn ) 襄阳(xiāng)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制止。
问题2: 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 六要素。 问题3:再读课文,找出本则新闻结 构的五部分。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六要素:
新闻 的 五个 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
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 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毛泽东
问题:读课文,并回答: (1)本则新闻内容的六要素(记叙的 六要素)是什么? (2) 本则新闻五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 么? (3)新闻具有及时、真实、准确的三 大特点,在本文中如何体现?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记叙六要素: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ppt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6
画渡江示意图:
你能根据新闻的主体 部分绘出三路军渡江 的示意图吗?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看图 7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8
看图描述战争场面: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9
谈谈感受:
学习了这则消息后, 你有哪些感想,请小 组内交流。
2019年10月13
点我听朗诵
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
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
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
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
谢谢你的阅读
10
课后学习:
写一则消息,报道当前社会 或校园中的发生的事件,并 向报社或校园刊物投稿。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11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2019年10月13
谢谢你的阅读
4
感知课文,完成表格:
渡江区域 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
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如果换成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
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小结
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 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 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 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 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 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在文中的作用是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 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冲破敌阵, 和____________ 横渡长江 。 ____________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标题
• 这篇新闻的标题是什么?引标和副标呢?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 内 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标题语言 凝练,不仅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而且“百 万”“横渡”显得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 上。
导语分析
• 这篇文章的导语是什么?
本文的语言特点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 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辅助
– 背景 – 结语
新闻的语言
•
• •
不要使用那些你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隐喻、明喻或其它比喻;
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 能删除的字,一定要删除;
•
• •
能使用主动语态,绝对不使用被动语态;
如果能使用日常词语,绝不使用外来语、科学名词或专业行话; 宁愿打破上述规矩,也不要写任何粗野语言。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维尔的“写作6要素”
表格分析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 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20日夜——21日夜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队伍
地点
渡过兵 力
30万
2/3 大部
中路军 安庆——芜湖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下午5时 起——22日22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新闻的特点: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 • • • • •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时心里要自觉 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 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
•
•
新闻的定义归纳为“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 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 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 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
•
• • • • ⑴ ⑵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
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 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 ⑴ 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 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 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⑵ 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 一件新闻传说。”
• 用在新闻的语言上,只有一句话;
简洁
明了
准确
毛泽东
•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12、26~1 976.9.9),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领袖和导师。 字润之。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早期致力 于革命工作,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缔造工 作,领导了中国工农革命,抗日战争期间, 发表了《论持久战》等有关中国人民进行 抗日战争的指导性意见,反驳了“速战论” 与“亡国论”两种错误的观点,领导了中 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结束后, 率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与蒋介石政府的斗争, 亲自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及渡江等决 定政局的大战役,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76年9月9日因病去世。毛泽东在 文学、书法等方面均有相当深的造诣,他 的《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长征》 等古体诗词的创作成就很高,他的政论文, 如《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 我们的学习》也堪称政论文的典范。胡适 曾这样评价道:“毛泽东是现代政论文写 作第一人。”在指挥各种战役的同时,他 常常为新华社写一些新闻报道和社论,像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即在 此种情况下所作,这些文章也被学者认为 是实用文的典范之作。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巩固记叙文六 要素的知识。 2、把握文中的人物、事件,理清文章的 思路。 3、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培养 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注音: 鄂 ( è )豫( yù)绥靖(suí ) 阻遏( zǔ)( è )泄气( xiè ) 溃退(kuì)歼灭(jiān )管辖( xiá) dāng dàng 锐不可当( )上当( ) sài sāi 要塞( )瓶塞( ) sè sāi 阻塞( )堵塞( )
我们的 新闻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发生了很多事。有国内的, 也有国际的。有我们身边的,也有隔海相望的。这是 一个热热闹闹却并不太平的暑假。热的好像这个夏天 我们南京的天气。同学们,你们的暑假发生了什么新 鲜事吗?你又发现什么新闻呢?和我们分享一下吧。
什么是新闻?
•
•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 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元705 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 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 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 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 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 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 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 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 词在这里是指“最近的消息”。
思 考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 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 过、结果。作为读者,你 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 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 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情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 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 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 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 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 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的新闻稿。
江阴 江阴 芜湖 芜湖
安庆
九江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对 三路大军渡江的报道,表达方式有同有异。同在哪里? 哪里不同
都交代了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战局的发展 趋势。 中路军渡江战况写得简略;西路军渡江战况写得比较详细、 具体,报道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 胜利的原因;东路军渡江战况写得最详。这是因为东路军 与西路军、中路军所遇敌军都不同,战斗激烈,还因为这 里是被敌人吹嘘得神乎其神的“很巩固的防线”。更重要 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 围敌军,解放南京, 可 少 的 三 部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