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之重点研究项目

合集下载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

上海市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传承人文高中特色探索创新素养培育复旦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方案,将以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为核心,以博雅教育理论为依据,以通才教育为目标,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育相结合,学科知识培养与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相结合,形成复旦中学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序列,传承复旦中学“文科见长,文理相融”的个性,探索特色高中发展之路。

一、培养目标作为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学校和学生特点,培养目标在全面奠基的基础上,重在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重在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培养:1、创新意识(1)培育探索与发现的志趣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锻造并形成学生自主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形成探究与发现的思维、行为习惯;(2)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开展文化与人生、文化与社会、文化与国家等诸多方面的小课题研究;实现“小课题、大作用”,为培育人文素养研究能力奠基。

2、人文素养(1)培育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人的内在品质;(2)开拓文化视野,在人文素养方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探索能力积淀。

二、实验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实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1、所有面上学生都参加文化主题轴博雅综合课程的学习;2、组建“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课程班,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申报,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笔试与面试,通过选拨的学生参加该实验班学习,选拨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是愿望、意识和综合素养;3、由教授团队通过项目探索或社会实践等形式,选拔在创新素养方面有特长的个体学生,大学教授一对一指导,实施专门培养。

三、指导思想本项目以“博雅”教育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其理由有三(三个“一致”):1、“博雅”理念已经是世界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其核心思想与我们的项目追求相一致。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精英。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3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3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3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若干意见【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沪教委基[2013]19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13.03.15【实施日期】2013.03.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3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13〕19号)各区县教育局,各有关委、局、控股(集团)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中招”)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初中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多样协调发展,现就2013年本市中招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中招考试、招生制度,推进全市中招信息平台应用,进一步健全规范化的中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贯彻落实“阳光招生”工作要求,加强监督,确保中招考试、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二、考试评价工作(一)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完善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简称“学业考试”)制度。

学业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

学业考试科目设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及思想品德、体育、理化实验操作技能等。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考试成绩采用分数制,总分为630分;思想品德和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采用等第制。

1.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理化合卷)考试时间均为100分钟。

语文、数学、外语考试分值均为150分,物理考试分值为90分,化学考试分值为60分。

以上科目考试定于2013年6月15日(星期六)和6月16日(星期日)举行。

2.2013年本市继续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体育科目考试分值为30分,计入录取总分,考试于2013年4月底前举行。

2021年浦东新区中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优秀项目成果集说明书

2021年浦东新区中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优秀项目成果集说明书

语学校
吴雨桐
上海市建平中学
颜 涵
上海市进才中学
陈静静
储琼 刘宏福 胡旭坪
杨童骋
上海市进才中学
储 琼
张瑜臣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胡旭坪
黄昰壹
上海市建平中学
吴青茂
黄子浩
上海市建平中学
李天羿
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王卫诚 王诗怡 过年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 学
龚凤婕
上海市建平中学
冯碧薇
金石磊
薛 晟
冯碧薇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黄浦区
所属学科
项目名称
工程(高中)
基于颜色识别传感器的无线取色智能调色 盘
工程(小学) 用于行动不便人士的可移动智能坐便器
工程(高中)
基于单片机和云技术的盘山公路车辆安全 与管理系统
工程(高中)
缓解医患关系的输液监测系统
工程(高中) 基于树莓派的出租车遗落物品识别系统
工程(高中)
基于气压检测与ZigBee技术混合应用的室 内定位与搜索
工程(高中) 基于Wi-Fi的远程灌溉控制系统研究
田时玮
上海市格致中学-奉贤校区
王安澜
浦东新区 工程(小学)
水管卫士
浦东新区 工程(小学)
雨水回收器
浦东新区 工程(小学)
智能防风雨可伸缩式晾衣装置
浦东新区
行为和社会 科学
疏导中学生心理压力之有效方法的研究— —以浦东新区青少年因学习压力导致的心

关于中学生生命科学创新素养培养的一点体会

关于中学生生命科学创新素养培养的一点体会
学 习氛 围的助生互动 的过程
中, 经常会 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 。面对这些意外状 况时 , 名优 秀的老师 , 当善于从学 生 的角度 出发 , 一 应 从教书育人的责任心 出发 , 将事 情向着学生乐 学 , 教师 爱学生 的方 向做 出引导 。若 是一味发脾气 , 评指责 , 批 则对事情没有任何 帮助 ,反而有可能 影响课堂教学 的 效果 , 响本堂课 的教 学气氛 , 影 影响 师生间 良好气氛 的 形成 。课 堂上 师生 间出现障碍 、 阻力的情 况很 多种 。克 服这种情 况的关 键在于教师要 有着教书育人 的园丁般 的心 , 用爱心去呵护 自己的课 堂 , 自己的学生 。然后解 决 问题的办法多种多样 , 尽量选 择其 中好 的 , 向上 的方 法 , 的治学态 度来感染我们 的学生 。 用好 有一句话说得 很好 :其身正 , 而行 ; “ 不令 其身不 正 , 虽令不从 。” 堂 课 教学 中的各种疏忽 , 学生的各种奇思怪 想 , 教师 的各种 小错误在所 难免 。但 只要能 处理 得 当,有时候 这些想 法, 这些错 误 , 也可 以成为 我们 教学 的助 力。加 强师生 间的信任 , 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 。
【 其他综合 】
关于 中学 生生命科学创新素养培 养的一点体会
( . 中学 , 1 上海 上海
苏 玮 , 褚建君 2 03 ;. 02 12 上海交通大学 ‘ 生命科学技术学 院 , 上海
. 204 ) 0 2 0
摘要: 上海中学率先在上海市实施中学生‘ ‘ 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并设立科技班。 , 近年来, 学校在科技班学

验项 目” 并设立4 人规模 ( , O 占同年 级学生人 数 1%) 0 的 科 技实验班 , 图以“ 力 聚焦 志趣 ” 为核心 , 探索 出一条创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五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五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
附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五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
获奖成果公示名单
一等奖(26项)
序号
成果名称
申报人
成果申报人所在单位
1.
优化园本幼小衔接课程实施 促进幼儿入学前适应的实践研究
任伟敏
瑞一幼儿园
2.
学校改进:从倾听学生开始
李金钊
黄浦区教育学院
3.
被拒绝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干预研究
洪瑛瑛
向阳小学
4.
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实施质量监控评价的实践研究
32.
“4+5”课程理念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
张喆
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
33.
上海市聋中职生择业观的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杨七平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
34.
从特色到新优质学校的实践探索
李广金
上海市闸北区实验中学
35.
学科德育探微——跨学科德育案例集
徐晓唯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
36.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朱利
上海市闸北区延长路西部幼儿园
25.
区域性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特色呈现行动研究
杨利
虹口区教育局
26.
初中学生困难学生“学业导师”帮助机制的建构与运行研究
李西双
上海市第五中学
27.
上海城区小学生防灾害学生存教育的实践研究
周文菊
虹口区东余杭路第一小学
28.
搭建生涯发展规划平台 丰富创新人才培养课程
徐向东
“有戏”的校园,精彩的人生——初中戏剧艺术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胡珍
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14.
衔接,为适应学习而做的跨学段研究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三轮驱动”体制机制,构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北京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9
基于学生自主发展导向的生涯教育实践与研究
杨文芝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陈 晨 卢文晗 孙明杰 宫娇娇
10
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
罗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37
基于综合视野的英语阅读教学改进行动
葛炳芳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浙江省教育厅
贵丽萍 戴军熔 梁美珍 庄志琳 王秋红
38
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一所山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王林华
江西省吉安县敖城镇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
江西省教育厅
孙锦明 万文涛 邓 亮 周 哲 肖乐华
39
省域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建构与实践
32
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实践
李庾南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33
幼儿园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34
小主人教育: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三十年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35
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
28
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洪宗礼、董旭午、李震、刘金玉、丁翌平、王铁源
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赣榆县中学、江苏省泰兴洋思中学、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江苏省泰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29
江苏锡山高中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践创新

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

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

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作者:***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4年第03期*该文为上海市教委2020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向创新素养培育的初中跨学科课程开发研究”(C20010)的研究成果2022年新课改提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跨学科主题学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

本文基于当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实困境,从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五个要素构建了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框架,并提炼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整体规划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整合多学科知识、由差异化任务引导学生深度投入。

核心素养;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教学;血糖探秘俞莉丹.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07):53-57.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育人方式难以适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已从“知识本位”逐步走向“素养本位”,从学科综合走向学科实践,从知识学习走向实践创新,重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一轮课改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其意在打破学科藩篱,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和实践化。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同时运用具有内在逻辑和价值关联的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观念、技能或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融合知识与问题解决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是素养时代课程整合的重要实施途径”[2],也是广大教师落实新课标的实践难题,是推动教育变革和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现实困境根据笔者2019和2023年两轮调查表明,随着课改推进,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认同有所提升,包括学习认同度(4.52>4.37)、开发和实施意愿(4.26>3.83)均显著提升(p<0.05,Likert 五级量表),教师普遍意识到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育学生素养之需。

上海教委

上海教委
朱靖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C19082
初中化学真实问题可视化的实践研究
郑嬿珍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
C19083
“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机制研究
蔡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C19084
建筑教学中哲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林磊
上海大学
C19085
基于跨界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研究
陶思亮
王叶婷
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
C19021
中小学生创新潜能识别及培育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学校为例
陆如萍
上海市实验学校
C19022
九年一贯制学校“新童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吴佩芸
上海市长青学校
C19023
“小小航海家”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方向红
上海市杨浦区同济小学
C19024
刘兰英
上海师范大学
A1909
教育资源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曲大维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1910
中等职业教育情境中自闭谱系障碍青少年社交技能干预研究
王小慧
华东师范大学
A1911
信息技术为媒介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形成机制研究
王志军
东华大学
A1912
基于平行文本资源库的中医外宣翻译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芸
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东升
上海市高桥中学
C19039
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教育策略研究
李赣
上海中医药大学
C19040
高校体育运动猝死伤害事故特征分析及风险防控研究
吴卫兵
上海体育学院
C19041

上海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协调小组办公室-上海学校德育课题管理平台

上海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协调小组办公室-上海学校德育课题管理平台
闵行区汽轮小学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JC035
徐佰乐
学农劳动助推小学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崇明区长江小学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6JC026
苗盼
家庭因素对初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嘉定区方泰中学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JC005
薛敏
网络环境下幼儿园德育工作实施途径的有效性研究
上海市静安区烽火幼儿园
上海市蒙山中学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ZD001
夏添
基于微课平台传承非遗文化创新实践研究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GG005
朱晓菁
小学“行走课程”的内容、方法和有效机制研究
上海市静安区和田路小学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GG006
王曙
基于家校合作长效机制的“家长大讲堂”德育模式实践与研究
上海田家炳中学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JC011
纪长有
基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校本德育课程实践研究
上海市培佳双语学校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JC016
郑颖
小学班主任在特定时期家校互动的策略及路径研究
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JC018
沈德茜
国际交流环境下校本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JC012
夏青
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课程设计初探
上海市桃浦中学
结题通过
三等奖
DS2017JC017
贾晓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通知-沪教委基[2010]31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通知-沪教委基[2010]31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通知(沪教委基〔2010〕31号)各区县教育局:为贯彻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创新人才,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6号)和《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办〔2007〕64号)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本市部分普通高中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探索高中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办学机制、课程设置、教学途径、学习管理与综合评价办法。

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这项实验,以提高全市普通高中对学生创新素养早期培育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一、目的意义在高中阶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在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先期开展这项实验,既可引导这些学校注重从办学机制等方面着手,改革现有的高中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关注与培养的新路,为全市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范式;又可以通过此项实验,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学生,对高校招生制度和后继教育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这项实验有利于导向高中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实施学生培养模式改革,还可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关注,推进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先行先试探新路

先行先试探新路
阶 段 的高 中 ,对于青 少年创 新精 神 和能 力的培养 ,具有 不可推 卸 的责
任 ,尤 其是集 中大量 优质 资源 的实 验性示 范性高 中 ,更 是有 责任 和能 而在于启迪智慧、激发潜能。 力去探 索培育学生创新素养 的新路 , “ 创新班” 为一个探索性 、 作 创新 “ 创新班 ”正是在这样 的背 景下凸显 性 的实验项 目,有争议很正 常。一种 其先行先试的价值 。 “ 创新班 ”还 蕴涵着推 动高中改 革的深远意义 。 创新班 ” “ 这种探索对
18
B A 00 《 1 , 1 上海教育) 2 半胃邗
示范性 高中以 “ 创新班”的名义 “ 掐 也 是实验 性示 范性高 中在 新时期 发 是面对所有学生的教 育 , 对广大中学 尖” 吸弓来 自全市各初 中的理科 、 , I 作 展 的 自我 要求。 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文、 英语等竞赛获奖者和综合素质全 由于承载了多重使命 , 上海“ 创新 事实上 , 上海 “ 创新班” 的功能从 面的尖 子生 。 这种说法显然把上海实 班 ”学生的选拔和培养力求颠覆以往 开始就被定位为 “ 试点” 意味着先 , 施 “ 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 目” 的意图 传统意义上的 “ 理科班”“ 数学班” 模 行先试探索出仓 } 养培育的 啦 稼 规律后, 庸俗化 了。 式 。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的选拔 必将推广到对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上。 “ 创新班”是一块打破传统人才 标准与现行传统 的思路方法有本质的 正如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在一次 选拔和培养机制 , 索创新人才早期 区别。 探 为了甄选 出其中可能的 “ 创新苗 研讨会上明确提出 , 不能把普通高中
于中学教育 , 别是对于进一步创新 较大 的心理压力 , 特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 我国高 中的办学模式 、办学理念 ,引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附中、 上师大 附中、 南洋模范 中学等 导我 国高中思考和打造 自己的办学特 还有一种更具有警示意义的观点 沪上名牌高 中也相继开出实验班 , 从 色 ,是非常有价值的。 认为 , 举办 “ 创新班” 超常规培养资优 因此 , 在几所 “ 顶尖 ” 的实验性 的 “ 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 目” 再次进 示范性高 中举办 “ 创新班 ” ,对具有 入人们视野 ,引发一片热议。 创新潜质的 “ 子生” 尖 进行 适当集 中 “ 新班 ”从一诞 生就沾惹上 了 创 的探 索性 培养 ,既是 时代 发展 和国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中生数字素养的培养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中生数字素养的培养研究

-002-2023年第31期(总第371期)理论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普及迅速,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青少年成长环境变化深刻,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1]。

这一局面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领悟大数据时代给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带来的深刻变革。

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强调把握时代发展趋势,顺应数字化发展新要求,有力有序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2]。

充分发挥教育作用,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构建起有针对性的数字力培养策略,是构筑数字中国和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工作。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而高中阶段也是他们探索网络世界、接受新观念的重要阶段。

提升高中生的数字素养,可引导他们经由探究和体验,将信息世界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从而全面提升其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素养。

一、数字素养的基本内涵“数字素养”这一概念源于美国学者保罗•吉尔斯特(Paul Gilster )的著作《数字素养》,他在这本书中指出,数字素养主要是指能够获取、理解和使用各种数字资源及信息的能力,并认为数字素养是大数据时代中非常重要的能力[3]。

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数字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数字素养主要是面向就业,以获得体面工作和创业,能够正确使用网络安全技术和数字设备且具备管理、交流、整合与理解能力的信息处理能力[4]。

国内有学者在对数字素养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后提出,数字素养是大学生人才培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可帮助学生进行数字内容创建、信息获取、信息安全管理和数字问题解决等各项操作[5]。

结合高中生的特点以及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本文认为高中生数字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具备的能够经由数字化方式、思维、手段来达到对数字资源的理解、获取、整合、创新和评估的素质能力。

数字素养能够引导高中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各种数字信息、产品,使其秉承开放的态度,从理性层面整合和运用各类数字信息。

金山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探究

金山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探究

二 、项 目启动与发展
自2 0 1 1 年 1 0月, 我区首轮 学生创新素养 培育项 目探究工作启动 以来 , 区内基层学校就给予 了积极 响
应, 仅 一个 月, 我们就收到 申报项 目 1 6 1 项 。通过专家 评审, 首轮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 目最终选 出 8 4 项作 为 区级研 究项 目。经过近 一年 的探索 , 我区形成 了研 究 报告、 论文 、 小发 明、 小制 作等五十多项成果 , 各 学段、 各学科课题研究精彩纷呈 。这些项 目为推动学生兴趣
金山 区作 为上海市普通 高 中学生 创新素养 培育实验项 目的整体 实验 区之 一 , 五年来 , 在 秉承“ 崇 文通
理, 成就 人生 ” 教 育理念 的基础上 , 不 断探 索, 在 高中阶段推行 了区域 学生创新素养培 育的整体推进模式 , 着 力推进 学生 创新素养培 育项 目探 究这一子项 目,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效 。
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也为全面提升学 生的创新素养,
探索学生的课题培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项 目前期论证
2 0 1 2 年1 0月, 以“ 推进创新教育 , 培育创新素养” 为主题的金 山区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 目展示与交流 活 动举行 , 来 自金 山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 附属中学、 张堰 中学等 学校的学生代表 , 在会上展示 了他们参 与 探 究或研 究 的项 目成 果, “ 基于 m a t l a b通过面积法 检
金山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 目探究
文/ 上海市金山区育学院 金 桑
2 0 1 0年 4月 , 上 海 市教 育委 员 会 为贯 彻 国家人 力 资源 强 国发展 战 略, 在 本市 部 分普通 高 中 开展 了 “ 上海市普通高 中学生创 新素养培育实验项 目” , 探 索 高 中阶段对拔尖创 新人 才早期培养 的办学机制 、 课程 设置 、 教学途 径、 学 习管理与 综合评 价办法 。我 区成 为 了该项 目的三 个整体实验区之一 。得益 于该 项 目, 我 区在秉承 “ 崇文通理 , 成就人生 ” 的教育理念和 “ 源 头 引导 , 疏通泉眼” 设计思路的基 础上, 探索了区域创 新素养培育 的整 体推进 模式 , 着力推进 了学 生创 新素 养培育项 目探究这一子项 目, 并取得 了一定的经验 。

上海学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之重点研究项目

上海学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项目之重点研究项目

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之重点研究项目《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任务项目方案上海市实验学校2011年4月一、研究目的与目标我校“基于弹性学制的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实验是以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和增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探索并设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个性化学程,针对学生多元潜能、优势潜能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途径研究,学校确定本重点研究项目的基本目标如下:1.为潜能发展多元的学生提供因需而设的课程;2.为潜能发展节奏差异的学生提供弹性灵活的学制;3.为潜能具有优势的学生提供适性的学习环境;4.为所有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资源。

本项目的研究是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潜能为前提,通过因需而设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希望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发现与尊重、保护与帮助、提高与增强,为他们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期待他们的优势潜能在未来持续发展中发挥卓越优异的创造力。

二、研究内容与计划(一)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化、对课程需求的特别化是课程设计者考虑的核心,设计特需课程是学校满足学生多元潜能发展的特别需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课程实践。

根据学生潜能发展的节奏差异、潜能呈现的多元复杂,学校特需课程在弹性学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形态、多项课程内容和与之匹配的课程形式,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挑战性学习经验和课程充实的机会,以实现学校“展能成志”的办学目标。

特需课程缩短学程类课程延长学程类课程常态学程类课程(二)特需课程的申报与评价1.特需课程对象的确定(1)研究和选用多元潜能测量工具客观工具:认知测量、性向测量、成就测量、创造力测量主观工具:观察报告(小学、初中段常态记录)、成果作品、面谈答辩、其他。

(2)建立申报与推荐相结合的程序1)个人申请。

2)学科教师推荐。

3)部门审核,备案存档,校内公布。

2.拟定个性化实施方案(1)确定特需类型(缩短、延长、常态)(2)拟定因人而异的实施方案(如特需课表、创意工作室或海外交流等)3.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施(1)成果鉴定(学科成绩、成果作品、实验报告等)(2)过程评定(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学习成长记录)(三)特需课程已实施案例1.缩短学程特需课程高二学生(2名)参加中科大少年班招生,学校开设加速课程并组织个别化辅导。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8.11•【字号】沪教委科〔2015〕42号•【施行日期】2015.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沪教委科〔2015〕42号各高等学校、区县教育局,各有关单位: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沪教委科〔2015〕16号),各高校、各区县开展了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

经学科组专家评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网上公示无异议,我委审定确立10项重大项目、12项重点项目、100项市级项目、13项决策咨询项目,现将各类项目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1、2、3、4)。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设立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的通知》(沪委宣〔2009〕188号),本次确立的12项重点项目同时确立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

请各有关单位及项目承担者与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联系,以便做好立项工作。

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地址:茶陵北路21号,邮编:200032,联系电话:64184439、64182088。

附件:1.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3.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4.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8月11日附件1附件2附件32015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附件4。

【推荐下载】中学——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致辞-实用word文档 (5页)

【推荐下载】中学——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致辞-实用word文档 (5页)

【推荐下载】中学——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致辞-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中学——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致辞
中学XX——XX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致辞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XX学年第二学期的第一天,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新学期的问候,衷心希望xx中学的每一位师生,在新的一年都有新的变化、新的发展,新的进步!
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卓越高中的追求——走向研究”。

过去的XX年,是xx中学办学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特别是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喜报频传,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在xx市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xxx位同学的xxx项课题获得一二三等奖,覆盖了大赛的全部13个学科,一等奖39项,其中6项被推送参加全国竞赛,斩获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1项三等奖,在xx市和全国,成为参赛学校中获奖最多的学校。

在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香港周凯旋基金会举办的第14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活动”中,七宝中学胡xx、贝xx同学分别获得一等奖(全国15个),陈xx同学获得三等奖(全国41个)。

在XX年科学种子选拔赛中,我校xxx项申报课题,入选xx项,xx位学生入选XX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截至今天,我校近250位同学的190余项课题通过评审,申报参加今年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在为学校的创新教育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感到激动和自豪的同时,我们要特别感谢这些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他们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为自己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应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申请报告控江中学

创新素养培育项目申请报告控江中学

《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课程方案上海市控江中学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将学校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与发展性课程与社会实践性课程。

其中,基础性课程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发展性课程将聚焦学生志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适应自身发展要求的各类课程。

社会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在整合学科课程的前提下,压缩必修课学习课时,将必修课时压缩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下,增加选修课课时,提供丰富的的选修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选择性。

课程结构如下图:课程结构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必修课限定性选修自主性选修自主性活动数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研究类社团活动创意实验专家讲座微型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国家课程英语听说体育选项语文阅读基础数学基础类拓展类社会实践自主设计行为规范文化艺术扶贫考察志愿服务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由必修课和限定性选修两部分组成,以统一授课制为教学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夯实学科基础、拓展通识性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①必修课程设置:将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程计划,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对学习时段进行调整。

将必修课总课时由27(高一)、26(高二)课时减少为平均每周18课时,其中,语、数、外三门学科各减少1课时,地理学科由 3课时减少为2课时;历史学科减少1课时;生物学科减少1课时;体育学科减少2课时;将劳技学科课时改变为集中学习。

对实验班,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实施单元式或主题式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国家必修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如下:②限定性选修课课程设置:限定性选修课课程是在完成国家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所需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结合学科特点,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拓展知识,夯实基础。

每周平均8课时,具体如下:《体育选项课》: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参与课程。

学校体育组可以提供的课程有: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乒乓球。

大学与中学合作下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特质的生长

大学与中学合作下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特质的生长

大学与中学合作下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特质的生长冯志刚(上海市上海中学,上海200231)摘要:抓住大学与中学合作育人的发展机遇,围绕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教师提升要求,探讨大学与中学合作视野下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特质的生长取向与成长平台,有利于未来普通高中推进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与研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

大学与中学合作视野下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特质的生长取向,应从重专业知识到重理论素养、重教学技能到重探究能力、重专业趋向到重专长培育、重教学反思到重价值唤醒。

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特质的生长平台,应关注跨领域拓展、多视角领悟、全方位思维、大师式育人、新技术融合。

关键词:大学与中学合作;普通高中教师;研究型教师特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师培养上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当前,一批示范性高中为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正在探索一流大学(包括非师范院校)与中学的合作。

在大学与中学合作的视野下,一批参与其中的普通高中教师逐渐发展为研究型教师。

关注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特质的生长,对于普通高中推进大学与中学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引领价值。

抓住大学与中学合作育人的发展机遇,围绕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教师提升要求,推进大学与中学合作视野下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特质的生长取向与成长平台研究,将成为普通高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结合上海市上海中学参与大学和中学合作过程中的研究型教师成长展开探索。

一、大学与中学合作视野下普通高中研究型教师特质的基本内涵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家与地方通过各类计划鼓励大学与中学开展实质性合作(包括大学派专家学者到中学授课,与中学共建实验室,资质优异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实验室学习,指导中学师生开展相关课题与项目研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实验学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之重点研究项目
《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研究任务项目方案
上海市实验学校
2011年4月
一、研究目的与目标
我校“基于弹性学制的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实验是以促进学生心智和谐发展和增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探索并设计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个性化学程,针对学生多元潜能、优势潜能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途径研究,学校确定本重点研究项目的基本目标如下:
1.为潜能发展多元的学生提供因需而设的课程;
2.为潜能发展节奏差异的学生提供弹性灵活的学制;
3.为潜能具有优势的学生提供适性的学习环境;
4.为所有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资源。

本项目的研究是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潜能为前提,通过因需而设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希望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发现与尊重、保护与帮助、提高与增强,为他们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期待他们的优势潜能在未来持续发展中发挥卓越优异的创造力。

二、研究内容与计划
(一)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
学生潜能的多元化、对课程需求的特别化是课程设计者考虑的核心,设计特需课程是学校满足学生多元潜能发展的特别需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课程实践。

根据学生潜能发展的节奏差异、潜能呈现的多元复杂,学校特需
课程在弹性学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形态、多项课程内容和与之匹配的课程形式,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挑战性学习经验和课程充实的机会,以实现学校“展能成志”的办学目标。

特需课程
缩短学程类课程延长学程类课程常态学程类课程
(二)特需课程的申报与评价
1.特需课程对象的确定
(1)研究和选用多元潜能测量工具
客观工具:认知测量、性向测量、成就测量、创造力测量
主观工具:观察报告(小学、初中段常态记录)、成果作品、面谈答辩、其他。

(2)建立申报与推荐相结合的程序
1)个人申请。

2)学科教师推荐。

3)部门审核,备案存档,校内公布。

2.拟定个性化实施方案
(1)确定特需类型(缩短、延长、常态)
(2)拟定因人而异的实施方案(如特需课表、创意工作室或海外交流等)
3.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实施
(1)成果鉴定(学科成绩、成果作品、实验报告等)
(2)过程评定(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学习成长记录)
(三)特需课程已实施案例
1.缩短学程特需课程
高二学生(2名)参加中科大少年班招生,学校开设加速课程并组织个别化辅导。

2.延长学程特需课程
(1)高一学生(2名)参加美国交流生学习;
(2)高二学生(1名)到比利时欧盟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3)高二学生(1名)由校长室特批创作假,第一学期进行半年长篇网络小说创作,第二学期返回学校,学校为其特设个别化理科特需课程。

3.常态学程特需课程
(1)开设个性化或小组化特需课程
如面向全体学生的可供选择的TFT学养课程、面向部分学生的小组式学习课程以及面向个别学生的一人一课表的特需课程设置。

(2)中三直升学生特需课程的开设。

充分利用我校初中升高中免试直升的优势,在5月至6月为这些学生提前开设多样化的高中特需课程,搭建初高中无缝衔接平台,具体方式有:
·为初三年级学生提供8周或4周抽离式中短期课程。

·提供不同个性需求的特需课表。

·由高中段教师提前介入初、高中衔接课程。

(3)其他特需课程。

我校根据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需求,以拓展课与社团课有机整合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成长。

三、研究管理与保障
(一)管理保障
1.组织保障
1)成立学校特需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研究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和高中部主任主抓。

2)按时间节点完成重点研究任务项目方案。

2.资源保障
1)课程资源(学校、家长、社会力量)
2)时间留余(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低于学校周学习时间的20%)
3)设备支持(自主学习研究室、教师图书馆、学校网络资源等)
4)师资力量(培训开发与实施特需课程的师资)
5)项目经费(项目经费高效服务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是“基于弹性学制的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学校将用一年的时间初步完成首轮实验,并期许获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上海市实验学校2011年4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